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十里紅妝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十里紅妝美女

發布時間: 2022-09-05 14:14:04

① 「十里紅妝女兒夢」出自哪裡

《十里紅妝女兒夢》是2008年5月1日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何曉道。

② 《十里紅妝》全詩內容是什麼

十里紅妝
待我長發及腰,東風笑別菡濤。參商一面將報,百里關山人笑。
凜冬月光妖嬈,似媚故國人廖。連里塞外夜相邀,重陽一日茱萸消。
待我長發及腰,北方佳麗可好。似曾相識含苞,風花雪月明了。
心有茂霜無慌,南柯一夢黃粱。相得益彰斂君郎,紅燈瀾燭歸入帳。
待我長發及腰,竇娥六月雪飄。三尺白練輕搖,冬夏如夢顛倒。
搗亂錯命勿嬌,昨月流霞難燒。琉璃琺琅誰人要,換我將軍半尺韜。
待我長發及腰,洞庭湖光尚好,梔子花開獨面,輕羅小扇迷眼。
待我長發及腰,普羅月影晴好,如今經年已到,昨夜春夢尚好。
待我長發及腰,美景良辰獨妙,白骨尋訪清剿,魂魄化形為妙。
待我長發及腰,伊人歸來可好,我已萬國來朝,不見阮郎一笑?

③ 「十里紅妝」都有什麼有沒有講古代女子出嫁嫁妝的紀錄片。

一種傳統婚俗,發嫁妝時,大件傢具兩人抬,成套紅腳桶分兩頭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東西盛放在紅扛箱內兩人抬。一擔擔、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日常所需無所不包。蜿蜒數里的紅妝隊伍經常從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盪盪,彷彿是一條披著紅袍的金龍,洋溢著吉祥喜慶,炫耀家產的富足,故稱"十里紅妝"。

④ 描寫古代十里紅妝場面有哪些

自古以來, 中國女子出嫁都有十里紅妝的習俗,用來形容女子嫁妝的豐厚之極。舊時的出嫁習俗是由伴娘為新娘鋪床。

在結婚前一天,床上的用品、衣裝用品、首飾、被子以及古時的化妝用品等會在親迎的時候跟著花轎一直到外面。

其餘的床鋪,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什麼都有,日常用品無所不包。紅妝的隊伍會蜿蜒數里從女家一直到夫家。到處都充斥著喜慶如意的氣息和家產富足的快意,也稱之為「十里紅妝」。

傳說

十里紅妝,古代如此盛大排場一般只有達官貴族才能享有,寧海能夠上十里排場皆因一個傳說。據傳,南宋開國皇帝,康王趙構被金兵追到寧波西鄉,一個農家姑娘在曬場上用籮筐把康王罩起來,金兵被騙了過去。康王被救後,就向姑娘說明了真實身份,並承諾:「等我政權穩定了,派人抬姑娘去皇宮,報答救命之恩。」

⑤ 三書六聘三媒六禮,明媒正娶,十里紅妝是什麼意思

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十里紅妝就是運送陪嫁嫁妝的隊伍長達十里,表示嫁妝雄厚。整句話的意思是說你如果隆重的來娶我,我就會帶上千萬家產來嫁你。

現代遺跡直至現代中國的婚俗禮儀中,尤其在一些鄉村地區的婚姻形式,仍可見到「婚姻六禮」的明顯痕跡。

但在中國現代的婚俗禮儀中,三書六禮的婚俗禮儀已化繁為簡,一般遵循有提親、納征(即過大禮)和親迎(即接新娘)內的某些禮儀。

在現代婚俗禮儀中,三書六禮的納征已是保留得比較完整和受較大重視的傳統禮節。

⑥ 十里紅妝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嗎

十里紅妝是古老的漢族民俗,這種嫁女的場面。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舊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褲鞋履、首飾、被褥以及女紅用品等細軟物件在親迎時隨花轎發送外,其餘的紅奩大至床鋪,小至線板、紡錘,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俗稱「鋪床」。十里紅妝的熱鬧場面已成為歷史,承傳了千百年的婦女境況已徹底改變,但曾經讓古代婦女哭過、恨過、愛過和榮耀過的一切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作系統的了解和研究是江南民間藝術館和大家的責任,因為她們是我們的祖輩。

⑦ 十里紅妝出自哪個朝代哪個人物

出自宋朝宋高宗趙構的一個傳說故事。

南宋初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擊下,亡命逃到寧紹平原一湖前,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幸得遇見一位浣紗村姑將他藏於水中,上覆白紗,方逃脫追殺。

後來宋高宗傳旨遍尋「救駕」村姑未果,無奈之下,下旨特許寧紹平原女子出嫁時可享有半副鸞駕,半副鳳儀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轎,轎上可雕鸞畫鳳。

傳說是真是假,難以求證,但是新娘享有乘坐花轎和出嫁巡遊儀式的權利保留了下來,慢慢演變成「十里紅妝」。

(7)中國十里紅妝美女擴展閱讀:

寧波萬工轎代表的不僅僅是古時匠人們的高超技藝,還演繹了寧波新娘出嫁的驕傲傳說,折射出寧波「十里紅妝」的「紅」文化婚俗。而且,傳說寧波人嫁女,是受過皇帝冊封的。

宋靖康二年,金兵從汴梁擄走了徽、欽二帝,趙構在商丘即位,改年號為建炎。建炎三年,金兀術大局進兵,過長江,進臨安,趙構奔走越州,再逃明州,金兵窮追不舍,渡曹娥江。

攻入明州城,追兵逼近,趙構見前面有一個姑娘坐在大谷籮內做針線活,急忙上前求救。姑娘將趙構藏在籮筐內,追兵至,姑娘神態自若。

一邊答話一邊遙指前方說:「有個人逃到那邊去了。」趙構逃過一劫,向姑娘表明身份,並約定日後派人接姑娘進宮,當下定了暗號,以姑娘腰間的花部圍裙掛於屋檐作為標記。

姑娘驚喜之餘,將此事告知母親,母親又告訴鄉民。後來,岳飛、韓世忠等將領大敗金兀術,金兵北撤,趙構派人護送皇家花轎和半副鑾駕儀仗,鳳冠霞帔,接那位姑娘。

可是家家屋檐上都掛上了同樣的花布圍裙,無法辨認。來人只能回奏朝廷。於是趙構下令特許寧波姑娘出嫁可比照公主、郡主的禮儀。

「十里紅妝」是寧海特有的嫁女場面,發嫁妝的當天,送親隊伍穿著紅色的衣服,紅色的褲子,抬著各式各樣的紅箱、紅桌、紅椅、紅櫃子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還有一頂紅色的龍鳳花轎,伴著鑼鼓隊伍行走於前童古老的巷子裡面,搬嫁妝的隊伍從女方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情景非常狀觀,浩浩盪盪,隊伍好似一條披著紅袍的金龍。

歡天喜地,故稱為「十里紅妝」。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來形容姑娘出嫁時豐厚的嫁妝。舊時寧海大戶富庶,才能負擔起豐厚的嫁妝。

新娘的嫁妝貴重與否決定了以後在夫家的地位。於是,小到針頭線腦,大到婚床花轎、箱、櫃、桌、椅、盆、桶、銅錫器。

無一不是描龍畫鳳,樣樣齊全。寧海「十里紅妝」博物館和前童民俗博物館就展示了「十里紅妝」的民俗內容。

相關人物介紹: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大觀元年五月(1107年6月),生於宮中,靖康之變後,金兵俘虜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欽宗,滅亡北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建立南宋。

在位期間,迫於形勢民心,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一味求和,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於皇太子趙昚,尊號「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崩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

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謚號「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累謚「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洛神賦》(草書)等。

⑧ 女孩出嫁娘家需要准備什麼嫁妝,「十里紅妝」是什麼樣的規格

古代由於人們貧窮,所以准備的嫁妝並不如現在所豐盛,所謂的十里紅妝,只是形容陪嫁的物品非常的多,排場非常的大。而並非真的所陪嫁的嫁妝有十里地那麼大。其中的嫁妝大多是一些日常用品,以及一些結婚所需要的必需用品。比如鴛鴦被子,是對新人美好的祝福。比如新娘的嫁衣,那都是新娘親手一針一線所縫制出來的。

綜合來看,古代時候雖然有著十里紅妝的說法。但是由於經濟的限制,很難達到這種規格。主要還是,人們對於新婚的一種祝福,和一種美好的嚮往。

⑨ 嫁妝綿延十里,古代「十里紅妝」有多豪

自古以來, 中國女子出嫁都有十里紅妝的習俗,用來形容女子嫁妝的豐厚之極。舊時的出嫁習俗是由伴娘為新娘鋪床。在結婚前一天,床上的用品、衣裝用品、首飾、被子以及古時的化妝用品等會在親迎的時候跟著花轎一直到外面。其餘的床鋪,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什麼都有,日常用品無所不包。紅妝的隊伍會蜿蜒數里從女家一直到夫家。到處都充斥著喜慶如意的氣息和家產富足的快意,也稱之為「十里紅妝」。

因為江浙一帶的手工業是比較發達的,所以結婚用的很多器具都是十分精緻美麗的。新娘的婚床和花轎是十分豪華。精貴的。由此可見,當時十里紅妝的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