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四大美女書院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四大美女書院

發布時間: 2022-09-07 22:07:26

① 中國四大才子和四大美女是那些

四大才子: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一、四大才子

1、唐寅

唐寅 (1470一1523),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出身商販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

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

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2、祝枝山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祝允明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

「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歸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歲。

他家學淵源,專攻書法,亦善詩文。其書,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為最特別,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其文多奇氣,瀟灑自如。

傳世墨跡如小楷《出師表》、草書《自書詩》、《落花詩卷》、《洛神賦卷》、《前後赤壁賦卷》等均為其代表作。

著有《懷星堂集》(三十卷)、《蘇材小纂》、《祝子罪知錄》、《讀書筆記》、《前聞記》等,撰有《興寧縣志》。

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亦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

3、文徵明

又作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

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4、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鎮,後遷居吳縣。

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16歲著《新倩集》。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該書多詆毀明太祖的內容,實為誣告)、《異林》等。

二、四大美女

1、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一作先施,本名施夷光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

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越王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採納文種「伐吳九術」之四「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於薴蘿山下得西施、鄭旦二人。並於土城山建美女宮,教以歌舞禮儀,飾以羅 ,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

三年學成,使范蠡獻於吳王。吳王夫差大悅,築姑蘇台,建館娃宮,置二女於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於國政,而寵嬖西施尤甚。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其中的「沉魚」,講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2、王昭君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 (一說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語中「沉魚落雁」、「畫工棄市」記載她的生平典故。

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3、貂蟬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

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

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

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

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朝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

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才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② 古代的八大美女和四大才子都有誰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禪、楊玉環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
附:民國四大美男子:汪精衛、梅蘭芳、張學良、周恩來
四大家族;蔣、宋、孔、陳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
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火葯、印刷
四大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
清朝四大奇案:名伶楊月樓案、太原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張文祥刺馬案)
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

③ 中國有哪些「四大」

  1. 四大發明:

    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 四大美女: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3. 四大古都:

    西安古稱長安,位於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秦嶺北麓,地跨渭河南北兩岸。東有華岳、西據太白,南依秦嶺,北臨渭水。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邊緣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北有軍都山,西有西山,東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洛陽,黃河中游南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古稱豫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4. 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按照成書順序)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5. 四大才女:

    卓文君: 漢代才女, 善鼓琴,貌美如花。家中富貴的卓文君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當壚賣酒,而司馬相如在得卓文君幫助後也終得成名天下。

    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東衛家,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後被曹操贖回,在"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

    李清照:南宋傑出女文學家,以詞著名,兼工詩文。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

    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6. 四大名綉:

    蘇綉

    主要產於江蘇蘇州、南通一帶,因產地蘇州而得名。有單面綉和雙面綉、雙面異色綉,雙面異色異物綉及雙面異色異針異物三異綉及環形綉等。題材廣泛,圖案新穎,針法細膩,形象逼真,色彩秀麗,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具有高貴典雅的風格特徵。最能體現蘇綉藝術特徵的「雙面綉」,可從兩面觀賞,雙面綉《貓》是蘇綉的代表作品。

    湘綉

    產於湖南長沙,是湖南長沙一帶綉品的總稱。吸收蘇、粵綉的優點,融合傳統的繪畫、刺綉、詩詞、書畫及金石藝術於一體,作品具有構圖優美,針法細膩,綉藝精湛,色彩鮮艷,絢麗奪目,風格豪放,花紋瑰麗奇特,神態生動等特點,享有「超級綉品「之譽。題材廣泛,以獅、虎、松鼠為代表作,有「蘇貓、湘虎」之說,著名有《鬅毛獅》、《鬅毛虎》。

    蜀綉

    產於四川成都,是四川成都傳統刺綉工藝品,以軟緞和彩絲為原料,技藝講究,施針嚴謹,針腳精細,摻色柔和,虛實得體,圖案美觀。以構圖精巧、刻畫細膩、形神兼備、色彩明麗而著稱。主要有高級藝術綉屏,代表作有《芙蓉鯉魚》、《熊貓》等。

    粵綉

    產於廣東省(廣州、潮州)。金銀線墊綉是粵綉特技,以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色彩濃郁、立體感強等特點著稱。題材多樣,主要是各種吉祥圖案、百鳥等。其中「百鳥朝鳳」、「龍鳳」、「博古」最具特色,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審美情趣。

  7.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8.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位於湖北十堰的武當山;位於江西鷹潭的龍虎山;
    位於安徽黃山的齊雲山;位於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9. 四大書院:

    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河南睢陽書院(或河南應天書院)

  10. 四大醜女:嫫母 鍾離春 孟光 阮女。

  11. 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 馬致遠《漢宮秋》 白樸《梧桐雨》 紀君祥《趙氏孤兒》。

  12. 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13.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曲阜孔廟碑林、高雄碑林、鎮江焦山碑林。

  14. 四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

  15. 四大名亭是:北京陶然亭、安徽醉翁亭、湖南愛晚亭、浙江蘭亭(或浙江西湖湖心亭)

    等等

④ 我國古代文學中為什麼那麼多「四」,如「臨川四夢」等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數字中最普通的「4」竟然成了人們最忌諱的符號。車牌號忌諱有「4」;結婚絕對不選帶「4」的日子。有些人對「4」的忌諱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遇「4」「14」「24」日時而謹慎出門;就餐時「4」號桌絕對不坐;四層帶「4」號的樓絕對不買,生怕「4」帶來晦氣和不吉利。有的人為了得到一個所謂的吉利號「6」和「8」,而不惜花重金。連續號為888的車號被某富商花巨資購買;連續號為6666的手機號,同樣有人願意出高價,而「444」號絕少有人問津。於是南方的某個城市乾脆將車號尾數的「4」取消了;一些開發商給樓層編號時,也取消4層和14層的順序編號,影劇院里也莫名地沒有了4排,「4」成為人們最避諱的數字。但筆者仔細查閱了中國古代「談凶論吉」的權威典籍《周易》,也沒有給「4」貼上「凶煞」的標簽。

在「易學」中,先天八卦中的「四」與震卦對應,蘊含著積極向上、奮進、茂盛等意向;後天八卦中「四」與巽卦對應時,蘊含著自由、活潑、昌盛等意向,根本沒有晦氣、倒霉、不吉利之意。

現代人忌諱「四」的主要原因是其與「死」諧音,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地區一些方言中,「四」有時直接念成「死」,於是就被視為晦氣、倒霉、不吉利的數字,避而遠之。這種避諱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可以說是一種愚昧與無知。

其實,作為數字應當說無所謂好與不好,它只是一種量的表示符號。過去人們在生活中從來沒有誰給「四」打上吉利與晦氣、順利與倒霉的烙印。
縱觀中國歷史與文化,「四」還是一個非常重要而被人們仰慕的數字,許多事物多以「四」為組合。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地有「四方」(東、西、南、北);社會分工有「四民」(士、農、工、商);教育有「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書籍分類有「四部」(經、史、子、集);國有「四維」(禮、義、廉、恥);人有「四端」(仁、義、禮、智);中醫有「四診」(望、聞、問、切);飲食有「四大菜系」(川、魯、蘇、粵);戲曲有「四行當」(生、旦、凈、丑);「四功」(唱、念、做、打);「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古人心目中有「四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民俗有「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喜」(福、祿、壽、禧);吉祥物有「四靈」(龍、鳳、麒麟、龜);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漢語最具表現力的是四字成語。

其實,「4」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數字,只是一個符號,別跟它過不去,更不要人為地給它附加許多沒有任何意義的解釋。

「四大」:
1、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牛郎織女》
2、中國古代「四大醜女」——遠古中華始祖黃帝之妻嫫母、戰國時齊國無鹽縣的鍾離春、東漢梁鴻之妻孟光、東晉名士許允之妻阮氏。
3、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貂嬋、王昭君、楊貴妃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4、中國古代四大醜男——晏嬰、左思、包拯、劉墉
5、中國古代四大美男——潘安、曹植、沈約和衛玠
6、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7、祥瑞「四靈」 ——中國古代將麒麟、鳳凰、烏龜和龍稱為「四靈」,都是祥瑞的標志。
8、中國古代四神獸——四神獸的大致簡介: 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是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獸了。
9、「鬼谷四友」——戰國時孫臏與龐涓、蘇秦與張儀四人乃鬼穀子之弟子,故稱「鬼谷四友」。
10、漢字書法四體——真、草、隸、篆
11、文學作品四大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12、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13、「 文房四寶」——琴、棋、書、畫
14、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15、人生「四美」 或「 四難」——良辰、美景、賞心、悅事
16、國畫四君子——竹、蘭、菊、梅
17、四家詩——魯詩、齊詩、韓詩、毛詩
18、儒家四德——孝、悌、忠、信
19、古代婦女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20、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21、古代貴族四術——詩,書,禮,樂。
22、花間四友——蝶鶯燕蜂
23、戰國四君子——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
24、中國四大菩薩—— 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菩薩 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
25、佛教四大名山——即通常所說的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縣,文殊菩薩的道場。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觀音菩薩的道場。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市,普賢菩薩的道場。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地藏菩薩的道場。
26、道教四大名山——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被稱為道教四大名山」。
27、中國古代四大名琴——號鍾繞梁綠綺焦尾
28、中國四大名花—— 山東荷澤牡丹福建漳州水仙浙江杭州菊花雲南山茶花
29、傳統工藝「四大名綉」 ——蘇綉、湘綉、粵綉、蜀綉。
30、中國四大名菜——魯菜川菜蘇菜粵菜
31、中國四大名亭—— 安徽滁縣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湖南長沙愛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32、我國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凌絹扇(浙江)
33、我國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
34、中國四大名雕—— 浙青田石雕閩壽山石雕湘菊花石雕川廣元白花石雕
35、四大動物香料——龍涎香麝香靈貓香海狸香
36、二十四史「前四史」——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37、唐代「吳中四友」賀知章、劉 虛、包融、張旭。
38、唐初「文章四友」杜審言、崔融、李嶠、蘇味道。
39、「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40、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詢、諸遂良、虞世南、薛稷
41、北宋四大書法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
42、北宋文壇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
43、楷書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趙孟頫
44、「蘇門四學士」是中國北宋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的並稱。
45、南宋詩壇四大家——指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楊萬里、尤袤、范成大、陸游。
46、南宋四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南宋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亦稱「南宋四家」
47、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四位元代雜劇作家。
48、「元四家」 ——元朝山水畫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
49、臨川四夢——明代戲劇家湯顯祖所著《還魂記》(即《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
50、明四家——指繼承「元四家」的傳統,在繪畫上有很高造詣的四位明代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51、明代 「四大才子」或 「江南四大才子」——一說是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周文賓。另一說唐伯虎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們才思敏捷,才華橫溢,詩詞曲賦,樣樣精通。
52、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53、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54、「清四王」—— 指清朝初期的四位著名畫家: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和王翚。
55、中國戲曲「四大行當」和「四種藝術手段」—— 「四大行當」指生、旦、凈、丑四種類型的角色;「四種藝術手段」指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
56、四大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睢陽書院
57、四大神話小說——明代許仲琳的《封神演義》、清代李汝珍著的《鏡花緣》、清代郭小亭著的《濟公傳》、清代無垢道人著的《八仙傳》
58、《四庫全書》中的四庫——《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薈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綜合叢書,把古代圖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類。
59、清朝四大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楊三姐告狀、張文祥刺馬案、淮安奇案。
60、清末四公子——陳三立、譚嗣同、陶寶廉、吳寶初

補充一個:佛家還有「地水風火」四大。道家《道德經》還有「域中有四大」

⑤ 四大美女,四大名校,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四大」么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為文殊菩薩道場
峨嵋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為普賢菩薩道場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市,為觀音菩薩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為地藏菩薩道場

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

中國的四大名園:
北京的頤和園;
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蘇州的拙政園;
蘇州的留園。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江西廬山五老峰的白鹿洞書院;
湖南長沙嶽麓書院;
河南嵩山南麓嵩陽書院;
河南商丘縣城南應天府書院;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楊貴妃、貂蟬、王昭君

中國四大發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中國四大名綉:
江蘇的蘇綉
湖南的湘綉
廣東的粵綉
四川的蜀綉

中國四大名硯
廣東端溪的端石硯;
安徽歙縣的歙硯;
甘肅南部的洮河硯;
河南洛陽的澄泥硯。

中國四大古城
四川閬中;
雲南麗江;
山西平遙;
安徽歙縣。

中國四大菜系:
魯菜,川菜,蘇菜、粵菜。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
《白蛇傳》
《牛郎與織女》
《孟姜女》

中國四大梅園:
武漢東湖磨山梅園
南京中山陵梅花山梅園、
上海澱山湖大觀園梅園、
無錫滸山梅園

中國四大古代名樓
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蓬萊閣

中國四大淡水湖
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

中國四大名錦
成都的蜀錦,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

中國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中國四大直轄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中國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
~~~~~~~~~~~~~~~~~~~~~~~~~~~~~~~~~~~~~~~~~~~
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騰王閣序》,楊炯的《軍行》,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駱賓王的《在獄詠蟬》等,皆為名篇,流傳千古,膾炙人口。他們富有才華,然而又極為不幸。王勃二十六歲夭折,楊炯也只活了四十三歲,盧照鄰在絕望和病痛中自沉穎水,駱賓王不知所終。四傑命運乖舛,遭人歧視。而偉大詩人杜甫公允的評價道:「爾曹身與名俱滅,不費江合萬古流。」

安徽滁縣縣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湖南長沙愛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稱為中國「四大名亭」。

醉翁亭:
位於安徽滁縣琅琊山中,北宋慶歷六年,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任太守,自稱「醉翁」,此亭遂為「醉翁亭」。

陶然亭:
在北京先家壇,為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現辟為陶然亭公園。

愛晚亭:
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半山腰上,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位於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古楓參天。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嶽麓書院山長羅典倡建。後據湖廣總督畢沅之意,取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意,將亭改名為愛晚亭。原為木結構,同治初(1862-1870)改為磚砌。該亭古樸典雅,平面正方形,邊長6.23米,通高12米。內金柱圓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亭頂重檐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遠伸高翹,覆以綠色琉璃筒瓦。正面額硃色鎏金「愛晚亭」匾,系1952年毛澤東應湖南大學校長李達之約而題。

湖心亭:
位於杭州西湖中心的小島上,又叫振鷺亭,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萬曆年間重建改稱湖心亭。

九華山寺宇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 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

峨眉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峨眉境內,距成都約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處。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在我國的游覽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長久以來,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跡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亘曲折、千岩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五台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車站48公里。
五台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環基250公里。寺院分為青廟和黃廟兩種,青廟住和尚,黃廟(藏傳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過去有360座寺廟,到1956年時還有124處,其中青廟99處,黃廟有25處,菩薩頂寺是傳說中的文殊菩薩居住處,為五台山黃廟之首。現存寺廟四十餘處。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台懷鎮是寺廟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個挨著一個,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和羅侯寺並稱為五台山五大禪林。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
普陀山的風景名勝、游覽點很多,主要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這是現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濟禪寺始建於宋,為山中供奉觀音的主剎,建築總面積約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禪寺始建於明,依山憑險,層層疊建,周圍古木參天,極為幽靜。慧濟禪寺建於佛頂山上,又名佛頂山寺。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樓磯頭,相傳它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黃鶴樓歷經滄桑,屢毀屢建,不絕於世,可考證的就達30餘次之多。黃鶴樓最後的一次被毀是清末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漢陽門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風大火猛,殃及城樓,很快將這千古名樓化為灰燼,僅存數千斤寶蓋銅樓鼎一架。
岳陽樓為位於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陽,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湖南省北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與綿延萬里的長江在這里交匯,名冠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岳陽樓就座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門城頭。岳陽,山、水、樓俱備,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岳陽風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鍾於岳陽一樓。以岳陽樓、君山為中心而構成的巴陵勝景,聞名遐邇,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享譽天下,不愧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的岳陽樓,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膝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矗立於洞庭湖東岸,岳陽市西門城牆上,西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水光樓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騰王閣巍然聳立於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播海內外的千古名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初唐詩人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所寫《滕王閣序》中的句子。千百年來,閣內因序傳名,序以閣流芳,為南昌憑添了多少風流。

滕王閣自唐初創建以來,迄今已有1300年,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迭遭廢興達28之多,第29次興建奠基於1983年,竣工於1989年重陽節。

重建的滕王閣坐落在贛江與撫河故道的匯合處,佔地4.3公頃。背城臨江,瀕臨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餘米,不失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意境。這次重建,採用宋朝式樣,突出背城臨江的、瑰瑋奇特的氣勢。閣高57.5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築,無論從高度、體積、佔地面積還是從建築風格來看,滕王閣均可列為全國主要古典樓閣建築之一。

蓬萊閣位於煙台市西(一小時車程),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全國四大名樓。據文獻記載,唐代這里便建過龍王宮和彌陀寺;宋朝時的1061年,由郡守朱處約建蓬萊閣供人游覽;明萬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撫李戴在蓬萊閣附近操辦增建了一批建築物;1819年,情知府志楊豐昌和總兵劉清和又主持擴建,才使蓬萊閣具有了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為避風亭、天後宮(俗稱娘娘殿)、戲樓和龍王宮。這些樓閣高低錯落有致,與蓬萊閣渾然一體,統稱「蓬萊閣」。「蓬萊閣」是佔地3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8960平方米的龐大古建築群(共有100多間),樓亭殿閣分布得宜,建築園林交相輝映,各因地勢,協調壯觀,山丹海碧,清風宜人,遂成為名揚四海的游覽名區。1982年國務院公布水城及蓬萊閣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⑥ 中國有那些四大

四大書院是: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河南睢陽書院(或河南應天書院)
四大名亭是:北京陶然亭、安徽醉翁亭、湖南愛晚亭、浙江蘭亭(或浙江西湖湖心亭)
中國四大地理奇觀:吉林霧淞、路南石林、長江三峽、桂林山水。
四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
四大名瓷:江西景德鎮青瓷、福建青瓷、浙江白瓷、湖南釉下彩瓷。
四大瀑布:壺口瀑布、黃果樹瀑布、吊水樓瀑布、大龍湫
四大名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湖南嶽陽樓、山西武器鸛雀樓(也有說是蓬萊閣的)
四大名塔: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定州牧塔、應縣釋加木塔。
四大名寺:方山靈岩寺、天台山周清寺、武當山玉泉寺、棲霞寺。
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四大名閣:北京文淵閣、文源閣、承德文津閣、沈陽文朔閣。
四大塔林:少林寺塔林、靈岩寺塔林、風穴寺塔林、青銅峽塔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曲阜孔廟碑林、高雄碑林、鎮江焦山碑林。
四大佛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
四大建築:北京故宮、曲阜三孔、泰安岱廟、承德避署山莊和名八廟。

⑦ 中國的四大有哪些

有四大賢母:孟母、陶母、歐母、岳母;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才子: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蘇軾;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1、四大賢母

縱觀歷史上,那些有建樹、有所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之熏陶,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

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孟母、陶母、歐母、岳母。就是這樣四位偉大的母親,她們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她們的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梁,影響中華兒女一生,並成為學習的典範。

2、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3、四大才子

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對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的合稱。

4、千古文章四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蘇軾。其完整句是張鵬翮撰蘇姓宗祠用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5、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發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千古文章四大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才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賢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