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曲胡獨奏哭蹄蹄李仁須
李須仁
B. 河南曲劇的唱腔特點是什麼河南曲劇有多少調門
豫劇是一種地方戲,又稱豫劇、高台戲等。起源於河南汝州,分為大調和小調。小調優雅、優雅、活潑。豫劇是河南穀子戲雜曲與民間高蹺歌舞的結合體,現已發展成為一種戲曲。因為曲調易學,用本地人的聲音演唱,所以表演貼近生活,傳播速度非常快。
豫劇有150多首曲子。它演唱簡單自然,旋律柔和流暢,生活氣息濃郁,善於敘事和情感。其中,【銀扭絲】、【太平年】、【對子】等表現出歡快活潑的情緒,【漢江中】、【詩篇】等表現出悲慟哀傷的情緒,【陽調】等。根據情節和人物情緒的需要,可以自由組合幾種不同音調的曲調和卡片。曲劇吸收了豫劇、京劇等劇種的打擊樂,並根據演唱伴奏的需要豐富了管弦樂。劇目逐漸從家庭生活劇轉向歷史劇,從中小型劇轉向大型劇,各行各業逐步完善。
C. 標准河南曲胡筒內徑是多少
摘要 曲胡是一種拉弦弦鳴樂器,墜胡的一種,河南曲劇、越調等戲曲的主奏、領奏樂器。琴筒八方,區別於張桐木板的墜子,一般直徑(0.08)米,長度(0.14)米,內直徑0.05米 前端蒙蛇皮;張兩根弦,琴身琴筒全用硬木製作(紫檀 烏木等)琴身全長(0.88)米 聲音傳透力很強。低音區淳厚略帶沙啞,中音 高音洪亮清脆。音色接近人聲,主要用於戲曲伴奏和獨奏,四度定弦,演奏技巧與二胡近似,擅長滑奏。流行全國各地主要分布在河南。在河南、山東民間,有時人們把各種墜胡又統稱為曲胡。
D. 河南曲劇大全
曲劇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舊時也稱"高台曲"或"曲子戲",有些地區又稱"南陽曲子"。曲劇流行於河南全省及其周圍鄰近地區,是在當地流行的曲藝鼓子曲(洛陽曲子、南陽曲子)和踩高蹺的表演形式的基礎上,受到其他劇種的交叉影響發展而成的。由於曲調來源於民間生活小戲,因此歌詞易學,並大多採用本嗓來演唱,表演也相當接近生活,傳播速度極快。 河南曲劇的唱腔是採用曲牌體式。最初登上舞台時,曲劇的腔調大多採用"雜牌小調"的形式,僅有〔陽調〕、〔剪靛花〕、〔詩篇〕等十餘支。後逐漸吸收流行於南陽一帶的曲藝"大調曲",豐富了唱腔的形式。曲劇的曲牌大多由兩句、三句、四句以及各種垛子組成,有大牌子(大調)、中小雜牌(小調)和絲弦曲牌之分。總的風格特點是:質朴、自然、婉轉、柔美,悠揚纏綿,抒情性強,生活氣息濃郁。 曲劇的唱腔結構為長、短句--曲牌聯套體制。唱腔、曲牌大約有150多種,其中有來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陽調〕、〔剪剪花〕、〔詩篇〕、〔打棗竿〕、〔茨兒山〕、〔太平年〕、〔羅江怨〕,有來自鼓子曲的〔馬頭〕、〔青陽扇、〔潼關〕、〔小桃紅〕、〔滿江紅〕、〔劈破玉〕〕等。伴奏用的絲弦曲牌有〔大起板〕、〔狀元遊街〕、〔山坡羊〕、〔高山流水〕等130 多種。 大牌子(大調)一般均在百板以上,主要有〔馬頭調〕、〔邊關〕、〔黃鸝調〕、〔滿江紅〕、〔劈破玉〕、〔背弓〕、〔疊落〕、〔寄生草〕、〔疊斷橋〕、〔小桃紅〕、〔起子〕、〔重樓〕、〔金紐絲〕、〔上小樓〕等。這類大調一般慢板長腔,表現婉轉柔細,纏綿悱惻。 中小雜牌(小調)則均在百板以下,主要有〔陽調〕、〔太平年〕、〔詩篇〕、〔滿舟月〕、〔打棗竿〕、〔羅江怨〕、〔銀紐絲〕、〔剪剪花〕。這類小調多表現為聲韻清亮,靈活多變,音域寬廣,音調隨高就低舒展自如,可塑性大,表現力強。也有一些把原有曲牌改編成新曲調的,如〔小漢江〕、〔軟詩篇〕等。另有吸收其他劇種的,如〔書韻〕、〔瓦碴堆〕等。 絲弦曲牌則主要有:〔老八板〕、〔過街俏〕、〔葡萄架〕、〔開手〕、〔哭周瑜〕、〔山坡羊〕、〔羝元遊街〕、〔大起板〕、〔高山流水〕、〔小雀〕等。這類曲牌主要在劇中用來烘托氣氛,配合各舞蹈動作來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 按表現內容風格的不同來分,曲劇的曲牌中表現活潑愉快的情緒的有〈銀扭絲〉、〈垛子〉、〈太平年〉等;表現悲傷哀愁的情緒的有〈在漢江〉、〈詩篇〉等;表現激越憤慨的情緒的有{陽調}等。 河南曲劇的主奏樂器是曲胡。另外還有三弦、嗩吶、琵琶、二胡、箏、笙、月琴等。新中國建國後,有些劇團還分別增加了諸如木管、銅管、弦樂、定音鼓等西洋樂器。打擊樂器最初僅有鑼鼓,只用於"打鬧台"。於1940年前後,曲劇吸收了京劇、豫劇的鑼鼓經,打擊樂器才逐步得到完善,有象鼓板、大鑼、二鑼、鐃鈸、小鈸、風鑼、木魚等。 在現代形式的戲劇的表演方面,河南曲劇比較注意運用舞蹈動作用以表現現實的各種生活內容。例如劇本《趕腳》中的耍傘、趕驢、騎驢;《游鄉》中的挑擔子趕路、爬山;《下鄉》中的推車、拉車;《掩護》中的劃船過封鎖線及騎馬等,都特別設計了生動而富有生活情趣的舞蹈動作。
E. 曲劇調門有哪些
曲劇調門有陽調(包括哭陽調,喜陽調,快陽調等等)、慢垛、書韻、詩篇、扭絲、哭書、軟詩篇、滿洲、上流、平垛、撩子、謂調、飛板陰陽、翦剪花,大漢江,小漢江等。
調門就是平時書面上的曲牌,在南陽鄧州那邊一般都稱作調門或調,也就是一段比較獨立的旋律,這段旋律有一個名稱,這個名稱就成為調門的名,也就是曲牌名。比如說哭陽調,它對應有一段旋律,如果我們按照這個旋律進行演唱,唱出來的調就是哭陽調。
曲劇音樂的構成,就是這樣的一個一個的調門構成,這些調門的旋律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沉穩大方,也有的大喜大悲。喜怒哀樂都可以用不同的調門來表現,因此曲劇的音樂就通過這些調門的組合形成。從這種意義上說,曲劇也屬於曲牌體戲曲的一種。
對於調門本身來說,從旋律是否演唱方面,我覺得應該分成兩類:演唱類和游場類。演唱類的調門可以填上對應的唱詞進行演唱。比如我們經常演奏的陽調。
游場類的調門不需要填詞,大多用於演出的背景音樂,例如雙疊翠,自由花。從情緒表達方面,我覺得應該分為喜,怒,哀,樂,悲等類別,只有了解了不同調門旋律所要表達的主體情感,才能在具體的情節中運用不同的調門進行表演。
(5)河南曲胡哭調美女大全擴展閱讀:
另外,不常用的調門有(一般都是大調曲子用到):鼓頭、鼓尾、破兒下、定缸調、上小樓、石榴花、川陰陽、太平年、一串鈴、念奴嬌;
滿江紅、西滿洲、四股繩、老陽調、西洋調、蓮花落、梅花落、太湖、潼關、玉娥郎、雙翠鳥、老翦剪花、疊落、大桃紅、小桃紅、邊關調、疊斷橋、倒提簾;
二簧平、倒推船、孝順歌、南羅兒、垛子頭、垛子尾、起字調、寄生草、耍孩兒、越調頭、越調尾、雙疊翠、自由花、採花落、蕭飛舞等。
過門和調門的關系:
過門是演員在演唱中間的間隔旋律。也就是演員在演唱之前,或者在演唱之間。樂隊給予的旋律。所以就一個用於演唱的調門而言,它由過門旋律和唱腔旋律構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一個調門中演員不唱時樂隊的伴奏都是過門。但在這些過門中他們的用處是不全一樣的,有的過門用於渲染整個場面的情緒,有的用於為演唱者墊板。
有的則用於讓演唱者表演。過門分為前奏和間奏。前奏是指演唱者開腔前的演奏,間奏指演唱者在唱的過程中所演奏的過門。
平時我們也許會聽到拉個大過門,拉個小過門。大小過門主要是針對過門的長短。究竟多長算大過門,多長算小過門。我覺得一個開腔過門少於四板的過門一般大家都稱為小過門。
F. 曲胡調音器用哪一種
曲胡調音器在網上都有賣的,隨便一款都可以,都很好用。以下是曲胡的保養常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養好我們手裡的曲胡,為演奏者的演奏效果提供了基本保證,同時也延長了曲胡的壽命,培養了良好的愛護樂器習慣。下面關於曲胡的保養小常識,對演奏者會有一定的幫助作用1.曲胡殼子是樂器的重要部位,切勿使其受潮,防止因碰撞以致破裂。用樂器盒或帆布袋子裝上曲胡,就可以避免這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2.若演奏時定弦較高,在不用時,請鬆掉,使曲胡桿子及琴弦得到休息,並減上小碼子對蓋板的壓力。曲胡蓋板的致命傷往往是小碼子吃力過大造成的。3.演奏者在給曲胡弓毛擦松香時,出現弓毛扯斷,這是由於用力不當。松香擦時不要太多。有的演奏者喜歡燒松香,燒的太多也會使弓毛拉斷,是得不償失的。曲胡流行全國各地主要分布在河南。在河南、山東民間,有時人們把各種墜胡又統稱為曲胡。
G. 墜胡的演繹曲目
墜胡在許多戲曲,曲藝的樂隊中起著很主要的作用。採用墜胡作戲曲樂隊領奏的劇種有:「河南曲劇」「越調」「太康道情」「河南墜劇」「安徽宿州墜子戲」「山東呂劇」「深澤墜子戲」等。曲藝樂隊有:「河南墜子」「山東琴書」等。其中「越調」所用的是高音墜胡,它是在曲胡的基礎上把琴桿縮短,來提高音量。只用作戲曲伴奏
在市場上能收集到的整套墜胡音響資料有(除戲曲)。馬光陸的CD「豫西風情」和梁獻軍的VCD曲劇「大起板」。 名稱樂器樂曲素材 作者
《新春樂》 曲胡 河南曲劇音樂馬光陸
《慶豐收》 中音墜胡 河南地方音樂 任一平
《西北民歌》 曲胡 西北民歌 馬光陸
《誰不說俺家鄉好》 曲胡 同名歌曲改編 馬光陸
《河南曲子牌曲》 曲胡河南地方音樂 任一平
《豫西風情》 曲胡 豫西地方音樂 馬光陸
《銀扭絲》 中音墜胡 傳統曲牌 馬光陸
《呂戲四平調》 曲胡 山東呂劇音樂 馬光陸
《喜梅》 曲胡 河南地方音樂 馬光陸
《運輸忙》 曲胡 河南地方音樂 馬光陸
《八板變奏曲》 曲胡 傳統曲牌 馬光陸
《家鄉的喜訊》 曲胡 同名民樂合奏曲改編 馬光陸 名稱 樂器 樂曲素材 作者
《大起板》 曲胡 河南曲劇音樂 梁獻軍
《曲劇曲牌聯奏》 曲胡 河南戲曲音樂 梁獻軍
《河南牌子曲》墜胡河南歌舞音樂高佔全
《老年樂》 三弦墜胡 歌曲《老兩口學毛選》 梁獻軍
《慢垛》 曲胡 河南曲劇音樂 梁獻軍
《泣顏回》 三弦墜胡 同名曲牌改編 曾和耘
《清明祭》 曲胡 河南地方音樂 梁獻軍
《剪尖花》 曲胡 河南地方音樂 梁獻軍
《苦中樂》 曲胡 河南地方音樂 梁獻軍
《銀扭絲》 曲胡 傳統曲牌 梁獻軍 《誇山東》 墜琴 山東地方音樂 吳永平
《八月掛花遍地開》 曲胡 同名歌曲改編 馬光陸
《西班牙鬥牛士舞曲》 三弦墜胡 同名樂曲改編 梁獻軍
《逛新城》 三弦墜胡 同名歌曲改編 馬光陸
《郿鄠調》 曲胡 同名樂曲改編 梁獻軍
《雲雀》 曲胡 同名樂曲改編 梁獻軍
合奏或墜胡與樂隊的曲子
《喜迎門》 楊紹呂,曾和耘曲
《迎親人》 藏東升,何化均,劉鳳錦曲
《打起漁鼓慶豐收》 何化均曲
H. 洛陽東大街曲胡製作
摘要 吳水旺原來是洛陽醬菜廠的職工,年輕時候就喜歡曲藝,對板胡、曲胡、二胡、三弦情有獨鍾。下崗後,憑借一手調琴制琴技藝,在老城區北大街開了一間樂器作坊。後來北大街拆遷,再加上兒子覺得做琴不掙錢,轉行做了裝修,吳水旺只好回到嵩縣紙坊村的老家。知道吳師傅水平的,不只是村裡的戲友們,這么些年來,每逢周末,洛陽的、鄭州的,南京的、安徽的,總有人慕名來找,有的是來定做樂器,也有的是請吳師傅給手裡的琴調一調音。
I. 水滸傳98版電視劇背景音樂曲胡
水滸傳歷史背景發生是北宋時期,當時社會主流文化是中原文化。背景音樂也是以河南曲劇的曲胡作為基調
J. 曲劇調門有哪些
河南曲劇的唱調極其豐富,約有百餘支(包括大調曲),常用的有:陽調、扭絲、詩篇、剪剪花、漢江、慢垛等。唱腔也有一定的板路,大致可以分為快板、慢板散板三種。一個唱調在實際應用中,都有著它特殊的表現技巧,它可以根據內容的變化需要而變化其唱腔,產生各種不同情緒的唱法。如,陽調就有一般陽調、哭陽調、喜陽調、怒陽調、老陽調等十幾種唱法。還有象硬詩篇與軟詩篇、大漢江與小漢江等都是如此。這在其它劇種是很少見的,是曲調演唱藝術上最大特點。
河南曲劇伴奏樂器,主弦是曲胡(又稱"墜子弦"、"曲子弦"等)。起初,曲劇的伴奏樂器只有"曲子弦",後增添了四弦、軟弓子京胡及二胡、大胡、古箏、三弦、琵琶、笙、竹笛等吹管樂器。打擊樂的使用,則是曲劇進入城市後(大約1941年),在其它劇種的影響下,為了適應新的劇目和表演上的需要,逐漸吸收豫劇、越調和京劇的一些鑼鼓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