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女神童,14歲考進清華,畢業留美不願回國,她後來過得怎樣
有人生下來就註定是不平凡的人,他們是夜空中璀璨的星,是高原上奔跑的精靈,如夏花般絢爛,如焰火般矚目。他們便是人們口中的"天才"。所謂天才,正因為上帝賦予了他們不一樣的東西,才會使生命如花火般熊熊燃燒,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抹痕跡。
河南曾經出過一個天才,14歲便以750分高分考上清華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這位神童名為何碧玉,碧玉碧玉,真是一塊寶玉。
14歲考上清華,人稱"考神"
2000年,14歲的何碧玉以滿分750分的高考成績考上了中國頂級學府清華大學。小小的年紀再加上滿分記錄,一時間成為人人傳唱的"考神"。而考神真的是天賦異稟,自幼異於常人。
何碧玉於1985年在河南省新鄉市出生。她從小就天資過人,稱她為"神童"毫不為過。小時候,當同齡的小夥伴還在識字的時候,她已經可以閱讀文章和背誦詩文了。10歲那年,她憑借優異的成績一舉考入河南省新鄉市一中少兒班,這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超常教育實驗班,招收的學生都是智力非凡的人。
2004年,何碧玉完成清華大學本科學業,為了繼續深造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她毅然選擇赴美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繼續深造,之後一路順風順水,拿到了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美國國立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自身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何碧玉打算回國,報效祖國。
然而,命運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小插曲,從此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方向。正值何碧玉考慮回國的時候,早先就已經注意到她優異的工作能力的美國紐約大學,向她拋出了橄欖枝,邀請她出任學校神經學系助理教授。面對頂級學府的誠摯邀請,准備回國的何碧玉猶豫了,畢竟若留在美國,將擁有良好的學術和研究氛圍以及深厚的專業資源。
最終,何碧玉接受了這份邀請,留在了美國,至今未曾歸國。即使父母和大學導師想讓她回來,將自己的所學傾注於祖國的青年的教育上,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何碧玉卻遲遲不肯回國,當年的誓言也不再提及。
傳聞不斷,現狀究竟如何?
高考的傳說一遍遍被流傳,關於何碧玉的傳聞也未曾間斷。有人說她已經定居美國,拿到了綠卡;也有傳言說她已經在美國結婚生子,生活事業幸福美滿......,何碧玉究竟現狀如何呢?如今已35歲的何碧玉,其實從2016年進入NIH工作一直沒有改變。
不論坊間關於何碧玉的傳言如何,選擇留在美國,她一定有自己的考量。畢竟作為高智商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她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選擇的權利。無論她是否還記得曾經的誓言,如今身在何處,是否回國,其實這些並不影響她對祖國的感情。無論何時,她想回國,祖國一定是敞開懷抱歡迎她的。
尾聲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對於學霸也是如此,她也是一個個體,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有自己選擇生活的自由和權利,是不應該被別人的看法和價值觀所束縛、所綁架的。歸國與否,無關她個人的人品與道德。
㈡ 留美女博士再創奇跡,攻克新技術,打破美國保持四年紀錄,今現狀如何
科技化全球發展的局勢已經形成,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武器不斷地在世界各地被研製出來。核武器的威力巨大,從美國投向日本廣島和長崎的那兩枚核導彈就可以看出。今天所說的這項技術可以是與核武器相睥睨的一項技術,而推動這項技術快速發展並取得卓越成果的卻是一名優秀的女博士。
因為較早的對激光武器進行研究,美國的激光武器一直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但我國的女博士侯靜的研究卻打破了這樣的僵局,美國維持好幾年不曾被攻破的科技壁壘就這樣被侯靜打開。侯靜在"超連續光譜"上的研究和造詣讓中國成為激光技術領域的超級大國。中國的後來居上讓一直處於世界前沿的美國失去了領先優勢。美國連續四年進行保持未曾被超越過的記錄也被侯靜打破。
因為侯靜有過赴美留學的經歷,所以白宮的有些官員在私下裡經常為侯靜回到中國而感到惋惜。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認識到激光技術的威力,保利集團曾經對激光技術進行過演示。演示中,用於低空的激光防空系統可以可直射800米的范圍,而且可以將厚度為十毫米的物體穿透。中國對激光技術研究得如此迅速讓美國感到著實有些吃驚。
侯靜雖然只是一名平凡的女性,但平凡而不平庸,她用自己的實力和聰明才智帶動了中國在激光技術方面的發展。用自身演繹出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精神風范。
結語:
小時候我們總是渴望著能夠成為偉大的科學家,長大後的我們或許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並沒有完成兒時的夢想。但學習這件事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是可以一直進行的,國家的建設需要更多的人才補給。我們雖然不能夠做出什麼改變世界格局的大事,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讓自己豐盈起來,讓自己充滿智慧。活到老,學到老,學習終究也不是什麼壞事。
㈢ 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是誰
寧波教育博物館已於今年籌建,最近正在對外徵集史料,其中指定徵集內容包括: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金雅妹的史料。金雅妹的事跡在她生前很少有人知曉,直到她去世後,人們才從她的同事、美國傳教士馬克斯韋爾大夫和北醫大醫史學李濤教授發表在《中華醫學》雜志上的悼念文章中,得知她坎坷而感人的身世,也讓寧波人感到自豪: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出自寧波東錢湖畔。
1864年,金雅妹出生於東錢湖韓嶺後街小沙井東邊的「金氏紹房」(今存,金氏後人居住)。她的父親金定元(譯音)是寧波耶穌教長老會的牧師,與1844年來甬的美國北長老會傳教醫師麥嘉締博土交情甚篤。
金雅妹的童年很不幸,剛滿兩歲半時,她的父母因患傳染病去世,從此她就失去了雙親。 麥嘉締博士和夫人見她孤苦無依,收為義女。
1870年,麥嘉締赴日本,乃帶年僅6周歲的金雅妹到日本的教會學校求讀。
1881年,18歲的金雅妹由麥嘉締送至當時頗負盛名的美國紐約大醫院附設的女子醫科大學學醫,這件事在當時頗為轟動。在紐約女子醫科大學,金雅妹是惟一的中國學生。 她勤奮好學,不但精通中文、日文、英文,而且還學會了德文和法文,各科成績都很好,頗得老師的贊許。
4年後的5月,金雅妹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這是中國第一個女子在美獲得大學畢業證書。畢業後,金雅妹曾先後在紐約、佛羅里達和華盛頓的一些醫院里工作,在當時的紐約醫學界負有盛名。
1888年年底,金雅妹歸國,先後在廈門、廣州、成都等地開設私人診所。
她醫德高尚,醫術精深,對病人態度和藹可親,深受病人歡迎。
1907年,她受天津市政府的聘請,任北洋婦科醫院院長。次年又主持天津醫科學校,親自執鞭任教,潛心致力於醫學教育事業,獻身於我國醫務人才的培養工作。
1934年3月4日,這位傑出的女醫生因患肺炎在北平醫學院附屬醫院與世長辭,享年70歲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內容,認真的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㈣ 中國首位女奧運冠軍,退役後當處長,公費留學後拋棄祖國定居美國,她是誰
奧運會首位中國女子冠軍,公費留美後定居美國,直言愛上美國生活!
國家間的比拼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文化發展的國家,盡管文化特點不同,但都熱愛祖國。老一代的人死前都會回到他們曾經住過的地方,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根就在那裡,只有回到那裡,才能守住家園。正因為如此,在抗日戰爭時期,還出現了許多愛國人士,還有很多留學生回國,只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家園。
這件事又翻轉過來,她又經歷了公眾的「審判」。這次她選擇了面對媒體,直言並沒有背叛國家。她離開美國回來,我想這僅僅是因為美國那邊對她的職業生涯不利。
㈤ 陳衡哲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一日》是陳衡哲寫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1917年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上。
女性寫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作於1917年。早在魯迅發表《狂人日記》一年以前,中國留美女學生陳衡哲就在《留美學生季報》上發表了她的白話小說處女作《一日》。胡適曾評論說:「當我們還在討論新文學問題的時候,莎菲(陳衡哲筆名)已開始用白話做文學了。《一日》便是文學革命討論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
這篇寫的是美國女子大學的新生,在寄宿舍中一日間的瑣屑生活情形。
陳衡哲(1893―1976)原籍湖南衡山,生於江蘇武進一個書香之家,1913年考入清華,是該校第一屆10名女生之一。第二年即留學美國,進入瓦塞學院學習歷史學,1919年畢業後,她又到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學習,次年獲碩士學位,受蔡元培電聘邀請回國後任北大西洋史教授,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在留美期間,陳衡哲於1917年創作了白話短篇小說《一日》,以「莎菲」的筆名發表於《留美學生季報》。
陳衡哲,中國第一位新文學女作家(1890年7月29日一1976年1月7日)筆名莎菲,原籍湖南衡山,生在江蘇武進。幼年在親友輔導下讀書。1911年到上海,進愛國女校。1914年考入清華學堂留學生班,成為清華選送公費留美的女大學生之一。留美期間、先在紐約瓦沙女子大學攻讀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學,191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後進芝加哥大學繼續深造,1920年獲碩士學位,同年應北大校長蔡元培之邀回國,先後在北大、川大、東南大學任教授。抗戰期間一度居香港和南方各省。1917年創作了白話短篇小說《一日》,以「莎菲」的筆名發表於《留美學生季報》。回國後又陸續寫白話小說在《新青年》發表。這些作品,後結集為短篇小說集《小雨點》。另寫有散文100餘篇,自己從中精選了52篇,編為《衡哲散文集》。解放後,曾任上海政協委員。
㈥ 留美女生江玥遇害案什麼時間宣判
留美女生江玥遇害案6月宣判 ,兇手或僅獲刑7至8年。
江玥的父親終日以淚洗面,要求判處兇手死刑,他向檢察官表示,這是他們唯一的要求。當地華人組織也自發組織,要求當局判處戴維斯死刑,以還死者一個公道。
據了解,案發於2016年1月,江玥在駕駛一輛汽車,在路口處等紅燈時,被戴維斯駕駛的汽車撞上。戴維斯持槍下車,靠近江玥,透過車窗連開多槍。中槍後,江玥駕駛的汽車失控,撞上另外一輛有5名乘客的汽車,最終不幸身亡。
來源:新浪新聞
㈦ 中國留美女學生曲小雪維護人格和祖國尊嚴的故事:
國格不容辱沒,人格不容侵犯。為了維護國格和人格的尊嚴,四年前,中國留美女學生曲小雪在那個自詡為「最民主、文明、自由」並常以人權為借口對他國指手畫腳的國家遭到了慘無人道的侮辱和毒打。四年後,在美利堅最高巡迴法庭上,面對不公正的裁決,她又以卓越的口才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讓一個擁有巨大財富和勢力並正在競選市議員的美國銀行家俯首認錯。今天讓我們一起再次聆聽她那盪氣回腸的慷慨之辭。
四年前,曲小雪留學美國到露易絲太太家勤工儉學,在多次受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侮辱之後,她決定辭工。老太太的兒子銀行家愛德華蠻橫地攔住了她。
「先生,對不起,我不適合露易絲太太。」曲小雪解釋說。
「小姐,我想提醒你,我母親之所以要挽留你,完全是可憐你!」
「要說可憐,一個體弱多病、風燭殘年的老太太也許比我更可憐吧!」
「什麼?」銀行家終於失去了耐心,「你有什麼資格來可憐我們?今天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和你說這么多廢話,完全是為了我的母親。要是在平時,你連跟我說話的資格都沒有!我這一輩子最看不起黑人,你們中國人連黑人都不如!」
「請不要污辱我們中國人!」事關中國人的尊嚴,曲小雪顯得有些激動,「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我身邊的例子。在我所在的大學里,我們全班有50個讀碩士學位的,可47個都是我們黃皮膚和黑頭發的中國人,而遺憾的是你的同胞只有3個,並且還是倒數3名,但我們並沒有看不起他們。」
此後,愛德華母子倆惱羞成怒,竟對弱小的曲小雪進行了人格侮辱和毒打,致使曲小雪臏骨永久性挫傷,脊椎骨錯位彎曲,嚴重腦震盪,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愛德華母子竟惡人先告狀,告她無理取鬧。無奈之下,曲小雪被迫四處求告。在以後漫長的四年裡,她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法庭內外的巨大壓力,以及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最後使這場官司由地方法庭一直打到了最高巡迴法庭。
在最高巡迴法庭上,華盛頓三位大律師輪番上陣,咄咄逼人,妄圖庭外和解,黑人法官也順水推舟裁定庭外和解,並聲稱這是最後裁定不得上訴。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曲小雪一個「不」字語驚四座。她說「不!如果被告不在法庭上當眾向我賠禮道歉,我決不同意庭外和解。」被告律師以「5000元美金賠償費」、「5250元美金賠償費」「庭外賠禮道歉」為條件一次次地引誘曲小雪「庭外和解」不成,便以「原告無理的要求已超越正常的法律程序,本律師有權提出本案流審」相威脅,黑人法官也趁機告誡曲小雪:「請原告注意被告律師的意見。」曲小雪義正辭嚴地說:「我注意到了,並且也想請法官先生、被告和他的三位律師注意:為什麼這么一個小小的民事案件,居然能引起加州民眾和傳媒如此大的關注。人們關注的是:為什麼為了這么一個小小的案件,竟然請來了三個華盛頓的大律師,而對手居然是一個無任何背景的極為弱小的中國女孩。他們想知道美國法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做到公正,權勢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著法官先生的判決。在本案中既然被告已經承認了對原告的傷害,可被告的律師又強迫原告庭外和解,法官也竟然同意,那麼被告是否也強迫了法官呢?我想只要本案流審,明天的報紙和電台一定會很熱鬧。」此言一出,旁聽席上交頭接耳,議論大嘩,法官被迫重新宣判:本案裁定庭外和解,被告賠償原告5250美元,並當場向原告賠禮道歉。
曲小雪接過支票,捏在手上,向全場抖了抖:
「華盛頓的大律師,你們真不愧是法學界的權威。剛才被告不得不向我公開道歉之後,你們又非常及時地給我遞上了這張支票,並且也是在法庭上公開地遞給我。你們這樣做,是想造成這樣一種印象:這個中國姑娘之所以曠日持久地堅持要打這場官司,無非就是為了這張支票,就是為了這幾千塊錢,讓人覺得錢是這場官司的目的,也只有錢才能為這場官司畫上句號。你們以為給我5250美元,我就可以心滿意足了,我就一定會感激涕零了!我想請問三位大律師,要是一個白人被打成像我這樣,你們能用5250美元打發掉嗎?前不久,一個白人老太太在麥當老被燙傷一點嘴皮,索賠60萬美元!在你們眼裡,中國人就這么不值錢!可你們錯了,至少我這個中國人,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中國人就決不會在你們的美元面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我打這場官司,是為了討回做人的尊嚴!尊嚴!我們來美國,大部分美國人是友好的,對我們平等相待,也給了我很多支持和幫助:就是在我打這場官司的四年裡,也有不少美國朋友給過我幫助,我非常非常感激。但也有一些人,以為有錢就可以為非作歹,有錢就可以傷害無辜,有錢就可以打贏官司。可我要告訴他們,有錢決不能收買我一個小小的中國女子的尊嚴!打這場官司,還想告訴這些歧視我們的先生們,別以為我們中國留學生飄洋過海到這里來,是來乞求施捨的,是來搶你們飯碗賺你們的錢;是低你們一等,是沒有人格尊嚴的。不,我們留學生帶到這片土地上來的是青春和智慧,帶來的是奉獻,我們並不比任何人差!就是在我打官司的這四年裡,我還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帶著難以忍受的心靈和肉體的創傷,攻讀了社會學碩士和電腦管理學博士的雙學位。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我乾的一點也不差!美元在我的尊嚴面前一分不值,見鬼去吧,美元!」曲小雪將5250美元支票一點一點地撕碎,拋向法庭的上空。
(凜然正氣,義正辭嚴。在這里她討回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公道,還有一個擁有十二億人口的國家、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偉大民族的尊嚴,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愛國是第一人格。)
㈧ 中國女留學生留美失蹤怎麼回事
最新 這是一條令人心碎的消息!年初失蹤的伯克利女留學生,三個月後竟變成一堆白骨……
心理專家表示:「如果學生們生活在自殺的危險中,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人們一直認為,你很聰明、成功,GPA很高,能夠應付任何事情,所以不會有心理疾病。但事實上我認為我們需要建立新的文化,讓大家敢於正視心理問題。」
㈨ 留美讀博的獨腿女孩上熱搜,她的身上有哪些可貴的精神
對於身殘志堅的人,對他們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總是懷有一種深深的敬意。張海迪曾經就是身殘志堅的一個典範,5歲高位截癱,面對殘酷的命運,以頑強的毅力面對疾病,成為一代人學習的榜樣。雖然身殘,但是志不殘。
留美讀博的這名獨腿女孩,同樣詮釋了刻苦,堅強和樂觀的人生態度,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加艱辛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留美讀博的獨腿女孩
這個女孩兒因為一場車禍,在4歲的時候就失去了左腿,媽媽為了救她,失去了自己的右腿。更不幸的是,父親還因為犯罪做了牢。從拄著拐杖的童年,到考入西南政法大學,一直到拿全額獎學金去美國讀書。在這些驕人的成就面前,她付出的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汗水,還有有一個全力支持她的媽媽。
㈩ 留美女博士陳丹蕾入獄記:內向女愛上外向男,槍殺丈夫並碎屍,後來怎樣了
殺人案是需要人鼓起勇氣直面的歷史,犯人的行為、動機能間接反映當時的環境、犯罪者的心理。直面悲劇,才能獲得教訓。
導讀
2005年8月30日,美國拉斐特市發生了一起慘絕人寰的謀殺案。死者是一名男性,屍體被發現時是被分裝在四個黑色塑料袋裡的,屍身已經腐壞得很嚴重。經法醫鑒定證實,死者名叫何磊,是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就讀於普渡大學。

陳丹蕾在潛逃是被拘捕,但在屍體被發現之前,陳丹蕾沒有透露一個字,所有人都以為何磊還活著。
小結
俗話說,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但陳丹蕾的偏執卻讓她和自己的愛人一同走向毀滅。
原生家庭的悲慘婚姻讓陳丹蕾對自己婚姻、另一半保持高度敏感,然而一個活潑開朗的男孩無法忍受被女友禁錮的生活,最終這位羸弱的姑娘為了自己的愛情槍殺了自己的愛人,令人唏噓,
豪放灑脫的人和內心敏感的人本就不適合在一起,雙方都無法讓對方理解自己,當矛盾膨脹到忍耐的邊界時,要麼分手,要麼出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