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在鋼琴演奏中如何運用踏板
一、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曾說"踏板是鋼琴的靈魂"。
現在鋼琴的右踏板是延音踏板,左踏板是弱音踏板,後來在三角鋼琴上發明了中踏板。
二、常用的就是右踏板了。我覺得沒有踏板提示情況下的要使用好右踏板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1、和聲變化基本就應該換踏板
2、注意踏板與節奏變化的統一,比如圓舞曲三拍子的為了保持圓舞曲的彈性,最好才在第一拍別踩滿三拍
3、根據樂曲的色彩內容來控制踏板的多少,有的曲子就要少用
4、根據曲譜的力度效果加踏板
按使用踏板時間可分為:
1、與音同起同落的踏板,常用於強調節奏,進行曲
2、音後踏板,常用於連奏,抒情的曲子
3、音前踏板,先踩踏板,在彈下去的音更飽滿
三、不能太機械的使用踏板,在演奏中要仔細的用耳朵去聽指揮腳配和雙手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來。
『貳』 關於鋼琴踏板
位置居中的踏板叫做「弱音踏板」,此踏板較少用,在彈奏一些特殊樂段時就會用到它。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拉威爾、德彪西的鋼琴作品,此兩位作曲家充分挖掘了鋼琴這個踏板的作用。印象派音樂作品的印象大家總是有的吧!呵呵所以,是他們使鋼琴的音色得到進一步的發揮,所以有人稱印象派作曲家救了二十世紀的鋼琴演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把鋼琴從崇尚純手指技術中解救出來,找到了「音色」這一法寶,並把它發揮到了極至!(當然,不僅僅在鋼琴上)左邊那個踏板叫做「延長音踏板」這個踏板在立式鋼琴中也有,但是只是擺設。在三角鋼琴中確實很重要的。這個踏板的作用有點象巴羅克時期樂隊里的通奏低音。用來支持旋律聲部的流動,換句話說,如果鋼琴的高音聲部極為復雜,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須彈奏低音(控制和聲節奏)需要將低音延長,如此一來,鋼琴家就不能兩頭兼顧(因為沒有第三之手),這時候,左踏板的優勢就極為明顯了!它的作用就是在這是發揮了出來。鋼琴家踩住這個踏板,再彈低音,這個低音就會被持續(而不象右踏板那樣使整架鋼琴當時發出的音都延長)然後,在這個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從容的彈奏較高聲部的曲調。所以,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減低彈奏難度的踏板。
鋼琴一般有三個踏板,右邊的踏板叫「延音踏板」,用來延長琴弦震動的時間,其實就是用杠桿將原本緊貼在琴弦上的一層毛氈支開,從而延長了琴弦震動的時間。這個踏板是最最常用的,也是鋼琴演奏中最最重要的潤色器這個踏板有個最重要的技巧,叫做「切分踏板」,就是說,每一小節的重拍時,首先把音符彈下去,在此音發聲的瞬間,再很快的換踏板,並在手指抬起前,把踏板換好。所以,這種不在重拍時換,而比重拍稍晚一點的(類似切分音)換踏板的方法就叫做「切分踏板」。
『叄』 鋼琴踏板怎麼踩啊
踩踏板方法:
1、腳的動作基本要領:首先我們要把前腳掌中部放在踏板的圓端之上,腳太靠近鋼琴就會使腳尖頂著琴板,腳離鋼琴太遠就會用腳趾踩踏板。腳掌要一直緊貼踏板,腳後跟始終著地,以腳腕為活動軸心。腳的踩放動作要靈活自如。
2、按照踩下踏板的深淺,右踏板可分為:全踏板、半踏板(1/2踏板)、1/4踏板、3/4踏板,或有控制地逐漸加深地踩下等。
而放右踏板也有:一次全部放完,放一部分(1/4,1/2,3/4等)或有控制地慢慢放起。
(3)韓國美女鋼琴家教你鋼琴踏板技巧擴展閱讀:
一、身體要對正鍵盤的中央坐的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傾,但脊椎骨不可彎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垮。
二、雙手放在鍵盤上時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與鍵盤一致,初學的孩子也可略高於鍵盤,以體會手臂重量的運用。
三、坐的距離以上身在略向前傾、雙肩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鬆地稍向身體外側展開時,雙手能舒適地放在鍵盤上位度:下身則注意大腿根到膝蓋應略呈坡妝傾斜,滕蓋的位置在琴邊下,膝彎處到腳後跟不小於一個直角,雙腳略向前伸擺穩定。
『肆』 如何學習踩鋼琴踏板
踏板的作用
"踏板被人稱為鋼琴的靈魂。"從魯賓斯坦的這一名言我們不難看出鋼琴踏板的運用在鋼琴演奏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論是水平粗淺的初學者,還是蜚聲海內的鋼琴大家,在演奏中無一不會不使用到踏板,但是關於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獻卻寥若晨星。在鋼琴教學,尤其是初、中級程度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很少有教師對學生系統的教授鋼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學生使用踏板時才會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導。而這樣導致的諸如:只顧踩踏板而不及時放、為追求所謂的"氣勢""熱鬧"而胡亂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將踏板作為技術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飾等毛病。有鑒於此,我在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多年來在鋼琴學習上的一些心得對鋼琴踏板的運用做一番探討,有不足和疏漏之處還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鋼琴踏板的使用是彈奏方法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踏板使用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彈奏的聲音、色彩和風格。因此在談鋼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簡介一下鋼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鋼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開,所有彈到的音就會延長。當腳一抬起來,制音器又壓在琴弦上,音的延長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鋼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個往前挪一些,離琴弦的距離就縮短了,聲音相應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鋼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則是整個鍵盤向右稍挪動。在三角鋼琴上原來每個琴槌應擊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後,整套琴錘就會稍向左側移動,這時琴槌只能擊一根弦了。這樣聲音不但弱多了,而且產生了不同的音色變化。所以有時樂譜上標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開左踏板。由於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這樣的力度和音色的變化,它的作用就不僅是幫助演奏者彈得更弱,也是為了增加聲音的柔和,並除掉音質中任何敲擊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樂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經常地的被稱做延長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鋼琴上,它會使擊弦機上方一塊厚絨降下來,擋在琴槌與琴弦之間,這樣彈出來的聲音就小得只有自己聽得見,屋外的人則聽不見,這是為了不影響別人,沒有演奏上的意義。而在演奏用三角鋼琴中的作用與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這個踏板的作用有點象巴羅克時期樂隊里的通奏低音。用來支持旋律聲部的流動,換句話說,如果鋼琴的高音聲部極為復雜,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須彈奏低音(控制和聲節奏)需要將低音延長,如此一來,鋼琴家就不能兩頭兼顧(因為沒有第三之手),這時候,左踏板的優勢就極為明顯了!它的作用就是在這是發揮了出來。鋼琴家踩住這個踏板,再彈低音,這個低音就會被持續(而不象右踏板那樣使整架鋼琴當時發出的音都延長)然後,在這個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從容的彈奏較高聲部的曲調。所以,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減低彈奏難度的踏板。
二.踏板運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補充一下一些踏板技術動作的基本要領
1.腳的位置
腳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演奏當中腳的錯誤位置會妨礙腳和手之間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時間用同一隻腳使用兩個踏板的時候,如有時需要這樣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時。正確的方法是腳應放在能使最大的壓力點來自腳趾和腳的交界處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鋼琴,腳尖幾乎頂著琴板,用腳心踩踏板,這樣不靈便;也不要偏遠,只用腳趾踩踏板,這樣不塌實。
2.腳的動作
腳跟不要離開地面,以腳踝為主要動作部位,用前腳掌將踏板踩下去、放起來。放掉時,腳掌可以一直不離踏板,如果為了放得干凈也可以稍離一點點。
下面我們開始探討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於我們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兩個踏板的使用比較少見。因此我在這一部分內容里主要對於右踏板的使用技巧進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稱節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這個技巧中踏板與一個和聲同時被踩下去,在下一個和聲前一剎那被放掉,然後再和下面新的和聲發聲的同時踩下去。適用與強調節奏特點的樂曲中,可以產生增強音量,獲得渾厚共鳴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於整首樂曲都是柱式和聲連接,屬於一種進行曲風格,如果使用音後踏板就會使得旋律變得過於連貫,而失去樂曲本身的那種類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選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個和聲一換。(本身樂譜上也有標記要使用直踏板)(譜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風格的樂曲踏板的使用在於表現舞蹈風格的特點,如《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中4個小節構成一個樂句,前3小節踏板踩在節奏重拍上,而第4小節踩在節奏弱拍上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們常說的"切分踏板"和"跟隨踏板",兩者和"連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連奏中的更換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彈奏連奏中的第2個音時,手往下時,腳往上(而後再踩下),類似切分音的節奏。跟隨的意思是,腳跟著第2個音彈下後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個,連上兩個音,又不使前後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簡單的應用是出現於當兩個音或和弦要用一個無縫的,又不被模糊的連奏連接起來時。如果想要清楚的換好踏板,沒有以前的和聲的遺留,並在聲音中沒有裂縫,以下的步驟是必要的:
(1)彈奏,並用踏板抓住第一個和弦。
(2)接著當彈奏下一個和弦時,抬起踏板。
(3)聽新的和弦的聲音。在錘子重新打擊琴旋的一剎那,制音器應該已經制止了原來和聲的聲音。
(4)當手指繼續按住琴鍵時,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細聽,要肯定沒有以前的和聲被留在新換的踏板中。
(5)每個新的和弦重復以上過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風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麼就無法表現這種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圖示中的方式來踩踏板的話可以使的右手的和聲進行更加連貫。(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當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個新變化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保證踏板的清楚更換的時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譜例中所標識的那樣,既可以使和弦在銜接時聲音不會有明顯的間斷,也不會由於將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現後所帶來的聲音渾濁的效果。(譜例)
3. 抖動踏板,又稱顫音踏板。是利用腳在踏板上快速的,相當淺的踩動(附表)
這種踏板的使用主要是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聲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鳴曲》OP.35的最後樂章中,為表現一種"墳墓上的風"的效果,就必須使用抖動踏板,來表現它的輕薄的、不規則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這是基於踩踏板的深淺而言的。全踏板即將踏板踩到底,是音響獲得持續而連貫的效果。半踏板當樂曲的和聲背景上保持一個低音時,而上面的和聲出現混濁,用很小的動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後迅速踩下,以獲得既使低音長久,又使高音純凈的效果。還有將踏板踩1/4& nbsp1/3 1/2 3/4 等用法來使鋼琴產生各種各樣的音色變化,從而使音樂更加完美,音色更加豐滿。這對演奏者對音樂內容的正確理解及腳下的工夫深淺與靈敏的聽覺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種跟腳沒有太大關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個斷奏的音下鍵到底不放並且不需腳踏板的幫助從而使擊弦機不歸位——弦的震動持續,和踏板的效果一樣而且不會與其他音符渾濁成一團,這多在譜面的連線處且尤其是沒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賦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過程和觸鍵的位置對音色有很大的影響。
三.踏板的運用
對於如何選用踏板我們應當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1和聲的變化
樂曲中隨著和聲的變換而變換踏板,這是一個比較基本的常識。演奏者在演奏時要對樂曲的和聲變換有所了解,以選擇正確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對樂曲的和聲沒有做出恰當的分析,那麼所選擇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當,造成聲音混亂,破壞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確而恰當的和聲分析是關繫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確的根源。使用時必須在和聲的每一個新的變化之前的一瞬間放掉踏板,然後在彈新的和聲的瞬間精確的踩下踏板。如果採用適當的速度,聲音就不會有明顯的間斷。因為和聲的音響會填滿踏板更換之間的空隙,使和聲清楚連貫。尤其是演奏古典樂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這種更換踏板的方法增強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聲音的渾濁。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節換一次和聲,踏板也每小節換一次。
當然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為只能在和聲變換的地方更換踏板,如吳祖強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個小節,但只換了1次和聲,如果只換一次踏板的話,就會聲音獲得過多的泛音而變得渾濁,這是極其錯誤的。
2.節奏的需要
節奏影響著樂曲所要表達的情緒,而為傳遞樂曲的情緒所服務的踏板在使用時必須基於節奏的需要來考慮。往往是為加強節奏的效果而使用節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風格
作品的風格可以說最應當要注意的一點,在你選擇踏板的使用的時候如果你不考慮作品的風格那將是致命的錯誤。因為每一首鋼琴音樂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風格,而同時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顯的共性風格特徵。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時候對於巴赫的音樂作品,許多演奏家持有這樣一種觀點:巴赫的那些作品誕生的年代還沒有右踏板的出現。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將影響作品的原始風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慮過在巴赫創作這些樂曲的年代同樣沒有現代鋼琴的出現,那些作品是為羽管鍵琴和古鋼琴所創作的。可見,我們在現代鋼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經破壞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風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問題上菲魯奇奧·布索尼的這段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踏板在巴赫的鋼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鋼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聽不出來,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有關這一點,我們指的是用踏板來連接兩個依次進行的單音或和弦,為強調一個懸留音,為延續一個單聲部,等等;一種處理方式其中並不顯出具體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盡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來延續一些音。"由於巴洛克時期和19世紀的聲音概念不同,19世紀喜歡主要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續長的低音持續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時期是具有對位的聲部清晰,並且每個聲部有對比性奏法的觀念的時期,因此在彈巴赫的作品時不能將作品的踏板處理為19世紀時期的那種方式,應當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產生太強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長,根據線條而不是根據和聲使用踏板,多換踏板,保持聲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第一集》《降b小調前奏曲》的這段樂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幫助在重復音中做到連音連接。
巴赫的作品在結尾處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種完滿終止,即K →Ⅳ→Ⅴ →Ⅰ這種極具有宗教色彩的結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偉的"全奏的風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無法在現代鋼琴上表現出這種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第一集》《升C大調賦格》的結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的作品的時候,由於在他們的音樂中,織體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決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鋼琴上彈奏巴赫一樣,在莫扎特或海頓中使用踏板必須覺察不出來。在使用時要注意
(1)在設計踏板使用時,應該首先不用踏板學習音樂,所有的奏法單獨用手指完成,以後可以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為使一個難於應付的連奏變得更為容易而短時間的使用;
(2)在快板樂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時,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顫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樂曲中,為增加共鳴,加強樂曲的連貫與和聲的豐滿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於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達到可以感覺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時,有貝多芬親自標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須要按照標記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為保持逐漸的均勻的漸強和漸弱,可以使用踏板;
(2) 為有助於演奏legato,增強樂句的連貫,可以使用踏板;
(3) 為使音響更豐富飽滿;
(4) 為獲得色彩性效果;
(5) 為加強力度對比;
(6) 為連接個樂章而使用踏板。
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雖然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現了使用踏板的標記,但是他所做的標記是為他所知道的鋼琴寫作,而不是為了今天的樂器,特別是更少的傳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間更大的區別的問題,會不時的影響踏板的使用,這時對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適當的修改以適應現代樂器,但要注意的是有關氣氛朦朧的原來概念應該保持下來。`另外一方面有跡象表明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標記的要多,但這不應作為可以毫無選擇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貝多芬最希望踏板為他的音樂做些什麼的一種許可。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鋼琴作品中,踏板的運用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他們極大的發掘了鋼琴音色變化的可能性。作為音色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復雜更精細。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許多鋼琴作品中見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確的踏板標記,這表明他具備了一種遠遠走在他時代前面的對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連音踏板,一種當時認為先進的技術,在現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講授。
李斯特的寫作一般要求踏板的豐滿、充足的使用,特別當需要它作為長持續音的一個支持時。在他為聲樂和其他樂器的作品的鋼琴改編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幾乎經常的使用。在所有長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別是那些在高音區的,即使它們沒有被下面的和聲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貝多芬以及舒曼這樣的作曲家一樣,在踏板標記上經常指示一個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憑演奏者自行處理可以做到的一個習慣用法。任何數目的這種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們有許多反應了明確的詩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學的思想。
在印象主義的德彪西、拉威爾的鋼琴作品中,雖然在他們作品的樂譜中幾乎完全沒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為數極少的幾個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們的作品中不能想像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義的神奇和美麗將如何去表現。印象主義音樂的流暢、充滿水分,潤澤的聲音,以及連貫的、斑斕的、變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確的使用踏板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因此,需要我們謹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知道,對於踏板使用的說明,一千句話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鋼琴演奏中極具個性的部分,沒有兩個演奏者會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個演奏家也不會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樣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當時都能同樣具有說服力。這種靈活性可由多種因素來解釋。諸如速度、力度、聲音、奏法、聲部的平衡、作品的風格和時代、音樂廳、樂器等這樣一些多種多樣的可變因素,甚至還有演奏者當時的情緒,也時常會影響踏板使用方法的選擇。寫下來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們是如何仔細地被標記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遠是藝術性演奏的最終指導,而不是一套印出來的指示。"
每個曲子有不同的要求,這就必須學會用自己的耳朵去聽!因為由於踏板是一種性質的技巧,想完全學到運用的每一個細節,和老師們用得一樣,是不可能的,唯一永遠的老師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經過老師的指導和訓練,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夠敏銳地察覺到踩在踏板上的腳或大或小的動作所引起的聲音的任何反應。想像出將要彈奏的音響效果,並指示腳的動作,以實現希望的音響。
『伍』 鋼琴踏板怎麼看有什麼方法
踏板在學琴過程中,作用非常大,學習踏板可是其中重要的一個課程。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鋼琴踏板看法,希望對大家會有用!
鋼琴踏板看法
腳的位置
腳跟著地,與踏板的距離正好能使用前腳掌中部置於踏板的圓端之上。腳尖不要太靠近鋼琴或幾乎頂著琴板,也不能用腳心踩踏板,這樣不靈便;腳尖的位置也不要偏遠,如果是用腳趾踩踏板,這樣不踏實。
腳的動作
腳跟不離地,以“腳腕子”為主要動作部位,用前腳掌將踏板踩下去、抬起來,也叫做放開、放掉踏板。放掉時,腳掌可以1直不離踏板,也可以離開1點點,即把腳掌抬得稍高,那是為了“放得干凈”。
腳的靈活
腳腕子應該保持靈活、自如,小腿任由其牽動,毫不用力。由於腳天生不如手那麼靈活,所以腳腕子的敏捷是需要練習的。要達到能夠慢慢地踩到底,慢慢地抬起來,或突然踩到底,猛然抬起來;也還要學會輕輕地“點1下”,或快速持續地點下去的動作,這樣的做法叫“碎踏板”,也叫“抖動踏板”或“顫動踏板”。
腳的深度
可以理解為踏板的深度。將踏板從原位踩到底是踏板深度的整個距離。假如把這個距離作為數值1,踏板還有1/4、2/4、3/4等不同的深度。這既可以從上往下計算,也可以反過來從下往上計算。即往下踩時,根據音樂的需要,可以踩下1/4、4/2、3/4或到底。到底後的抬起腳(放踏板),可以抬起1/4、1/2、3/4或全部抬起放掉。
鋼琴的跳音踏板法
跳音踏板法,又稱節奏踏板法或重音踏板法。練習跳音踏板要注意:①手腳密切配合,不可同上同下;②用耳朵聽檢驗聲音是否連接、干凈;③右腳貼在右踏板上,踏板上下完全要在腳的控制下,忌似換非換、踏板失控等雜音。
在演奏中,踏板與所彈的音應同時下,同時起。這種踏法適用於強調節奏特點的樂曲,可以產生增強音量,獲得洪亮共鳴的效果。這種手與腳同步下去的踏板用法,比較易於掌握。右腳放開踏板的時間1定要根據音樂的需要,當後面不需要加強的音或不同和聲的音1出來,右腳1定要讓踏板起來,有控制地起來,不猛放,以免弄出雜音。
而重音踏板法的使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寫明重音的踏板使用法
踏板往往可以用來給1個寫明的重音增加色彩強調,只要它不改變作品中另1聲部的奏法。在貝多芬的《奏鳴曲》(OP。31,NO。2)的例98種踏板,是不需要用來連接而只是為加重突強的和弦。
②未寫明重音的踏板使用法
即使作曲家沒有寫出重音,踏板也可以用來強調1個恰當的拍子或節奏脈搏。和舞曲形式有關的樂曲尤其適用於這種踏板法處理。肖邦《D大調瑪祖卡》(OP。33,NO。2)的典型瑪祖卡節奏,要求在第1和第三拍上有1個具有特點的重音。
③踏板的松開作為重音的1種形式
1個節奏不但可以通過在1個音符上加重音來使之突出,也可通過休止前把1個音或和弦上的踏板准確的、突然的放掉。這樣就變成1種獨有的“鍵擊”。在貝多芬《奏鳴曲》(OP。109)第2樂章的選段中,每個和弦的聲音必須准確得有同樣的時值,很快碰1下踏板是為了豐富音色。
④避免反面的踏板重音
正如同接觸踏板可突出1個重音,因此突然沒有踏板會產生1個反面的重音。如肖邦的《即興幻想曲》,自然的誘惑是在每小節後1半上把踏板抬起來,以適應於低音部的分解和弦從亘因位置到第1轉位的位置變化。把踏板晚1個十六分音符更換,會減少由於准確的在小節中間更換踏板時,因強調了升D而造成的過於沉重的效果。
鋼琴連音踏板法
連音踏板法也稱切分踏板、跟隨踏板,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主要用於旋律需要連接的樂句或樂節中也用於和聲需要連接的樂句中。練習連音踏板關鍵在於手和腳的配合,即手指觸鍵的1剎那,腳要抬起來,等聲音發清楚後再踏下去,手和腳正好是相反的動作。連音踏板並非每個音都換踏板。在處理踏板效果時,要仔細看譜,根據旋律音程的協和與不協和、音程距離的遠近、樂曲色彩的明暗來換踩踏板。連踏板的另1功用就是將和弦連接起來,就是按和聲和變換來換踏板,用踏板來連接,使樂曲和聲旋律連貫。如:《嘎達梅林》的演奏,左右手旋律和伴奏幾乎都用八度及八度和弦,手指無法在琴上奏出連音,加上這首樂曲是歌頌我國蒙古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更需要1種雄偉、飽滿的音響,沒有連音踏板是達不到音響效果的。如果想要清楚地換好踏板,沒有以前和聲的遺留,並在聲音中沒有裂縫,以下步驟是必要的:①彈奏,並用踏板抓住第1個和弦。②接著,當彈奏下1個和弦時,抬起彈板。③聽新的和弦的聲音。在錘子重新打擊琴弦的1剎那,制音器應該已制止了原來和聲的聲音。④當手指繼續按住琴鍵時,重新踏下踏板。再仔細聽,要肯定沒有以前的和聲被留在新換的踏板中。⑤每個新的和弦重復以上過程。
下面從五個方面具體說明連音踏板法的使用。
①連音踏板法
在要求特殊音色或氣氛性洪亮度的段落里往往最需要最連音踏板法效果。在被適當地運用時,連音踏板法可創造出1個和聲從另1個和聲裡面產生出來的效果,並盡量減少尖銳的打擊並避免聲音的音斷。
②低音區的連音踏板法
低音和聲的1部分有時偶然持續到後面的和聲中並與其相撞。為保證使這樣的踏板換得更干凈,制音器必須停留在弦上足夠時間,以便完全止住前面和聲的響聲。在低音變換出使用踏板時,直到耳朵能聽清楚新的低音或和聲發聲後清晰的洪亮度之前,不能再踩下踏板。
速度越快以脈搏和必須更快的移動到下1組音符時,要獲得同樣清楚的連音踏板更換得更加困難。在肖邦的《敘事曲》(OP。23)的段落中,這里的速度只可能讓演奏者把每個強拍上的低音八度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便使踏板能換干凈。在放掉和再踩下之間稍有空隙,使制音器可以弦上停留足夠時間,以便制止前面和聲所有聲音。在這沒有踏板的短暫時間里,左手必須保持在強拍上的低音八度直至踏板再次踩下去,然後它必須很快移到下個和弦以維持節奏。
③連音踏板中把踏板提前抬起
當不可能把低音的每個新的變換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確保踏板的清楚更換時,必須用1種新的踏板處理。踏板必須在和聲的每個新的變化之前的1剎那間放掉,然後精確地彈新的和聲的瞬間再抓住。如用恰當的速度彈奏時,聲音不會有明顯的間斷,因為制音器需要時間去制止前面和聲發出的聲音。為了連接並使和弦增加色彩,甚至要求更快地換踏板,在肖邦的《波蘭舞曲》中,這1點表現得尤為突出。
④左手的大琶音和弦
在彈奏低音部分的琶音和弦時,要在每次更換踏板時,明確地抓住每個琶音的最低音。在舒曼《幻想曲》(OP。17)中,琶音應很快地彈在每個右手和弦之前,而右手要剛好在彈奏每個琶音底下的音時放掉。在結尾跳躍部分中,踏板要在每個十六分音符上踩下去,然後在每個休止符上抬起來,以便在每個新的踏板中使整個和聲的聲音保留。
⑤右手的大琶音和弦
『陸』 鋼琴的踏板怎麼使用啊
1、右踏板是延長音踏板,一踩下去,鋼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開,所有彈到的音全會延長。當腳一抬起來,制音器又壓在琴弦上,音的延長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在一般家用立式鋼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個往前挪一些,離琴弦的距離就縮短了,聲音相應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鋼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則是整個鍵盤向右稍挪動。原來每個琴槌應擊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後,由於鍵盤挪動,琴槌就只能擊一根弦了。這樣聲音不但弱多了,而且產生了不同的音色變化。所以有時樂譜上標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開左踏板。由於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這樣的力度和音色的變化,它的作用和功能就非常清楚了。
3、中踏板。有的鋼琴有三個踏板。踩下中踏板,會使擊弦機上方一塊厚絨降下來,擋在琴槌與琴弦之間,這樣彈出來的聲音就小得只有自己聽得見,屋外的人則聽不見,這是為了不影響別人,沒有演奏上的意義。而真正現代演奏琴上的中踏板,是只延長低音部分的持續音踏板,踩下中踏板能有效地延長低音,但不延長中音和高音。中踏板對一些聲音部較復雜、需要低音較長保留,而中、高音要隨時更換的樂曲樂段有作用。
最常用的是右踏板。右踏板的用法,簡要地劃分有兩種:
1、節奏踏板。也就是起到加強節奏,使聲音宏亮的踏板。這種節奏踏板用法較簡單,哪一個音需加強,需潤色,腳按節奏與手同時下去。
臂如一首圓舞曲,需加強三拍子中的第一拍,那麼第一拍左手彈低音的同時腳踩下去,根據需要,踩一拍或兩拍再放開。
再如彈一首很有精神的樂曲,某些小節的第一拍上有長一些的音,或有強音,需更光彩一些,明亮一些,那就在這個音彈下去的同時右腳踩下去。至於何時起來,則根據音的長度及後面的變化和需要,一般不可能太長。
這種手與腳同步下去的踏板用法,比較易於掌握。注意右腳踏下踏板時,腳貼近踏板,不要用力蹬,以免發出很大的雜音來。同時注意右腳放開踏板的時間一定要根據音樂的需要,當後面不需要加強的音或不同和聲和音一出來,右腳一定要讓踏板起來,當然也是有控制地起來,不要猛放,以免弄出雜音來。踩這種加強踏板,只要明確所要的加強的音已被加強,這下個踏板的功能便已經完成了。
2、連音踏板。也稱為切分踏板。這種踏板目的是為了讓右踏板幫助手把音都連起來,所以稱為連音踏板。在使用時,右腳下去,是在手上的音彈出來之後。在踏板總是在拍子的後面踩下,如切分音一般,所以又稱為切分踏板。
這種切分的踏板用法由於手腳不能同步,需要很好地協調配合,因此必須有一個練習和熟練習慣的過程。我們假定一個小節為四拍,每個小節一個長達四拍的和弦,現在有四個和弦,我們要靠右踏板的配合幫助,把它們完全在音響上連接起來,那應如下的方法去做:先把第一個和弦按節奏彈下去 ,聲音了出來時是第一拍;右踏板在第二拍時踩下去,制音器全條開了。第、第四拍手、腳起來。到第二小節第一拍時手彈下第二個和弦,與此同時,右腳要放開右踏板,早也不行,晚也不行。為什麼呢?因為此時手換了和弦,右踏板完成了把前一個和弦的音響延續到第二個和弦的職能,如第二個和弦尚未彈下,而右踏板已起來,音響就斷了,沒有連過來,那麼,右踏板等於白踩了。假如第二個和弦已彈出來了,而右踏板沒有及時起來,兩個和弦的聲音就混在了一起。所以說右踏板放得早或晚了都不行。
『柒』 鋼琴踏板運用方法
鋼琴踏板運用方法
導語:踏板是鋼琴演奏的重要一環,是鋼琴演奏藝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下面是我介紹的踏板應用技巧,歡迎參考!
現代鋼琴的下部設有二個踏板,常用右踏板。
右踏板一般被稱之為強音或延音踏板,這一踏板的運用,是鋼琴演奏藝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應根據教材或樂曲所標明的踏板符號盡早地使用,以達到彈奏時腳對踏板的控制能力,並使聽覺以及音樂的感受能力得以全面的發展。
基本用法
一種是手指觸鍵的同時踩下踏板.稱之直踏板,另一種則是在手指觸鍵的同時將以前踩的踏板放凈、緊接著在手指離鍵之前再踩下去,稱之為音後踏板,
踏板像控制聲音流量,時間和方式的「閘門」,使用時應做到:旋律進行清晰,樂句走向自然,和聲織體變換恰當,彈奏技法嚴謹密切,一般來說,一個和弦踏一次踏板,否則會出現不必要的混響。
一般規則
發揮並利用鋼琴特有的泛音和延長音的色彩與效果,有助於連奏的連貫,有助於樂句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或對比,有助於騰出雙手(單手)在不同音區上彈奏,有助於樂曲的裝飾等。
使用踏板將腳的前端放在踏板上,腳根為支點,根據樂譜標明,決不可濫用,切忌用踏板來掩蓋彈奏細節的錯誤。
需要說明的是,貝多芬以後的鋼琴音樂作品,踏板的`使用指示直接明了。而巴赫,莫扎特、海頓等人的鋼琴作品、踏板指示就不同了,其中閱為古鋼琴「音栓」同現代鋼琴的踏板是有區別的,因而在彈奏巴洛克乃至古典主義音樂作品時,就要以遵重原作音樂風格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仔細」和「節約」的原則,尤其是彈奏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前奏曲和賦格曲》,應特別預以注意,就像對待較成熟的文章一樣,只能做些語法修辭,起到「潤色」作用,而切不可畫蛇添足、牽強附會。
]8世紀末,踏板記號開始在海頓、克萊門蒂的作品中出現,自從菲爾德創造了「夜曲」這一鋼琴體載後,才開始全曲都用上踏板。到了貝多芬、李斯特和肖邦時代,鋼琴踏板的運用提高到新的境地,到了德彪西的印象派音樂里,踏板遂成為鋼琴織體和音色的調色板,魯賓斯坦則認為:踏板是鋼琴演奏的靈魂。從朱雅芳教授翻譯的《鋼琴踏板法指導》的著作中將會進一步了解這些內容。
『捌』 鋼琴 踏板踩法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和演奏技巧的話.........我肯定的告訴你!拿腳踩!!!!
哈哈哈 開玩笑的,正規是這樣的,左腳在後右腳在最右面的踏瓣(延音踏板)上面,踩住延音踏板的五分之三就可以了,踩下踏瓣的力度不要太大,因為裡面都是木製材料容易壞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啊
還有啊 ,採納我啊 小親親
求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