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美女是誰
十大美女,包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沉魚的 西施 、閉月的 貂蟬 、落雁的 王昭君 、羞花的 楊貴妃 。另外六位分別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 馮小憐 、一代妖姬 蘇妲己 、命運凄慘的 趙飛燕 、與西施比美的 鄭旦 、千金一笑的 褒姒 、因《洛神賦》被傳為「洛神」的甄氏( 甄宓 )。 {來源 網路} 另有其他版本,為 妲己 西施 趙姬 馮小憐 趙飛燕 蕭皇後 楊玉環 王昭君 貂蟬 李師師
Ⅱ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
悠悠華夏5000年,是一部氣壯山河的文明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無數的英雄兒女。或許在很多人的記憶當中啊,英雄多是男兒出身,女子卻很少被人銘記。
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那些驚艷了歷史長河的女性代表人物,以朝代先後順序為例。
慈禧還原畫像
誠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定還有很多其他的女性也多為自己在滾滾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例如,貂蟬,孝庄皇後,蕭燕燕,慈禧,武則天等等等等,在這里我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Ⅲ 中國歷史的上十大美女是誰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蘇妲己、褒姒、虞姬、趙飛燕、陳圓圓、妹喜
就她們美得讓人窒息.望採納..
Ⅳ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美女是哪些人
十名:蘇妲己她是中國殷商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是冀州侯蘇護的女兒。妲己喜歡歌舞,紂王令樂師師延創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舞蹈,在宮中朝夕歡歌。人們把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春秋之驪姬合稱為「四大妖姬」。
第九名:褒姒褒姒,周幽王的寵妃。褒姒出生於褒國,原本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長大。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令人點燃烽火台,擂鼓報警諸侯。各路諸侯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各路諸侯風塵僕僕的趕來被人戲弄,終於啟唇而笑,幽王大喜。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烽火戲諸侯」。
第八名:如姬如姬,戰國時期魏安釐王最為寵愛的妃子。如姬的父親曾被人殺害,如姬懸賞從魏王以下求人為她父親報仇,懸賞了三年都沒有找到,如姬於是向魏公子信陵君求助,信陵君被其感動派門客幫她殺了殺父仇人,如姬終於報了殺父之仇。
第七名:虞姬虞姬,姓名不詳,楚漢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虞姬相傳其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艷,有「虞美人」之稱,以斷項羽後顧之私情,激項羽奮戰之鬥志,自刎,死後葬於垓下。
第六名:王昭君王昭君,西漢元帝時期的宮女,與西施、楊玉環、貂蟬並稱中國四大美女。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
第五名:趙飛燕趙飛燕,西漢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傳奇的人物和神話般的美女,她出身寒微,原只不過是宮中一婢女,平日幹些端茶送水並掃庭灑戶的雜活,並不起眼,也許是天生麗質難自棄,被陽阿公主選去學歌舞,後被漢成帝看中選入宮中。
第四名:西施東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愛妃,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有「沉魚」之美,傳說是西施在河邊,魚兒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後都忘記了游動,沉了下去。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
第三名:楊玉環唐朝時期唐玄宗的愛妃,史上多稱楊貴妃,大唐第一美女,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出生於官宦世家,她身材豐滿,膚如凝脂,通音律,擅歌舞,她原本是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妻子。楊玉環在隨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的途中在馬嵬驛遭禁軍嘩變,38歲的楊貴妃被縊死。
第二名:陳圓圓明朝末年明朝大將吳三桂的愛妾,「江南八艷」之一。陳圓圓出生於平民家庭,母親早亡,從養母陳氏姓,長大後圓圓出落的娟秀聰慧,美貌動人,後因家庭困苦而淪落為歌妓。圓圓能歌善舞,色藝冠時,名冠蘇州,響譽江南。
第一名:貂蟬東漢末年猛將呂布的愛妻,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貂蟬是司徒王允的義女,她生得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董卓死後,呂布成功迎娶了貂蟬,後呂布兵敗於曹操,被曹操殺死,貂蟬從此銷聲匿跡,下落成謎。
Ⅳ 古代十大美人
第一: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被滅後,越王勾踐班師回歸,攜西施以歸。越王勾踐的夫人潛使人引出,負以大石沉於江中,曰:「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用?」後人不知其事,訛傳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遂有「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誤君王」之句。又有言范蠡恐越王復迷其色,乃以計沉於江中,此是錯誤的說法。 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流傳開來。中國歷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因此她排第一毫無疑問。
第二:貂蟬
貂蟬,在關漢卿的劇本里記載此女名為任紅昌,山西並州(今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而貂蟬也跟隨了呂布。呂布死後貂蟬不知所蹤,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只有兩個人物沒有記載去向,其中就有貂蟬。而根據我對三國的研究,我認為貂蟬最終是跟隨了曹操,而關羽之所以後來又反叛曹操投奔劉備,就和貂蟬有關。 相傳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貂蟬的傳說,而我看過的就不下十餘種版本,其中更是有傳說曹操、諸葛亮和關羽等人都被其吸引,可見其美。位居第二,實至名歸。
第三:王昭君
王嬙,號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紅顏薄命,昭君年僅33歲就香消玉損,離開人世。 昭君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以其美貌與貢獻,探花一位非她莫屬。
第四:楊貴妃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省華陰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當年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因此也就有了羞花的典故。歷史記載楊貴妃體態豐腴,很多人理解成胖。可是一個胖女人怎能成為帝王崇愛?我猜想因為當初沒有一個詞,所以文人不知如何描寫,那個詞就是「性感」。能與前三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說明她有足夠的資本,排名第四沒有問題。
第五:馮小憐
馮小憐可說是北齊王妃中最著名的女性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人兒,名字緊緊跟在古代四大美女之後。馮小憐是時代北齊後主高緯的淑妃,原是皇後穆黃花身邊的侍女,是後來才躍上枝頭作鳳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她的嬌媚與荒唐,使北齊帝國遭到覆亡的命運。 據《北史》記載:馮小憐「慧黠,能彈琴,工歌舞」。是一位聰明、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子。 據有的野史筆記記載,馮小憐是一個天生的尤物,肌膚吹彈可破,吐氣如蘭。玉體達到了最佳的黃金分割比例,曲線玲瓏,凹凸有致,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在冬天軟如一團棉花,暖似一團烈火,懷抱就是叫人慾死欲仙的溫柔鄉;而夏天則潤滑如玉,涼若冰塊。內挾淫技,宛若處子。與之交接承歡,無不曲盡其妙。使高緯這個久歷風月的人,也感到了一種新鮮無比的奇趣與快樂。
第六:蘇妲己
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人稱:一代妖姬。傳說姓蘇,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 根據《史記》的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乃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紂王徵伐蘇部落時被好酒貪色的紂王擄入宮中,尊為貴妃,極盡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並為了討好她發明炮烙之刑。後被周武王所殺。
第七:趙飛燕
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宜主,江都人(今揚州),趙臨的女兒,漢成帝劉驁的皇後,能歌善舞,體態纖美,輕盈如燕,相傳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稱「飛燕」。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後立為皇後。平帝即位後,被廢為庶人,自殺而亡。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應玄完全之詔創制「清平調三章」歌頌楊貴妃的艷美時,其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之絕句。可見她的美,在李白心中,佔有絕對的席位。在中國,她與晉代綠珠、唐代楊貴妃並稱為「古代中國三大傑出女舞蹈家」。
第八:鄭旦
影視作品裡塑造的「鄭旦」
鄭旦是歷史上一位與西施齊名且同樣具有愛國情懷的剛烈女子。鄭旦好劍,性格剛烈。但多年來,西施是廣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鄭旦呢,倒是默默無聞,不為人知。 據說鄭旦和西施隔江相住,平時很少見面。鄭旦平時聽老人們講西施長得如何如何美,心裡就暗自琢磨:自己已經長得很美了,這西施如此受人誇獎,說不定長得比自己還美,何不抽空去看看她,比比看到底誰美。之後鄭旦和西施比美的結果人們無從知道,只是傳說中,那天,姐妹兩個手拉手來到村外的四眼井前,坐在井台上一邊說話,一邊照影。只見水中兩對明眸,4隻鳳眼,含笑顧盼,相映生輝,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鄭旦的美貌與西施不相上下。
第九:褒姒
周幽王和褒姒
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褒國(今陝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游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回此失信於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第十:甄氏
甄宓,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的後人,父親官至上蔡令。三歲時失去父親,九歲能文識禮,看懂過去的成敗得失。建安年,袁紹為次子袁熙取她為妻。後來曹操與袁紹宣戰,袁熙被外調出去守幽州,甄氏獨自留在冀州。袁紹兵敗,曹軍將冀州踏平,曹丕趁亂取她為妻,很是寵愛,之後她為丕生下魏明帝及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稱帝,封她為文昭皇後。漢亡之後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寵郭後、陰貴人,甄宓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內使賜死她,葬於鄴。曹植為了紀念她,寫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賦》。甄皇後不僅賢德,而且文才出眾,留有《甄皇後詩選》,其中的《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她創造發明的「擰旋式」發型很美麗。據載:她初入魏宮,宮中有一綠蛇,她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她仿效而梳成發型,每天皆同蛇形變化而梳發不同,取名為「靈蛇髻」。
Ⅵ 中國古代十大美人都有誰
一、西施 公元494年吳越交戰,越敗於吳, 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求和,攜妻將臣入吳為質三年。勾踐歸國後,卧薪嘗膽,發誓洗刷這奇恥大辱,於是採用文種提出的「美人計」。幾經尋覓,終於「得薴蘿山賣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綄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所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勾踐選到西施後,獻於吳王,吳王大悅:「越貢西施,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從此沉緬於酒色不能自拔,越國卻上下一心,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打敗了吳國。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二、楊玉環 楊玉環(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今山西省永濟)人,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有「羞花」之貌,傳說玉環在御花園觀賞牡丹時,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環美貌,遂閉上花瓣。「羞花」一詞由此而來。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納為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王妃,時楊氏年16歲,李瑁也年約16歲。737年,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宮數千宮娥,無一能使玄宗滿意。高力士為了討玄宗的歡心,向玄宗推薦了壽王妃楊玉環。740年,玄宗幸溫泉宮,使高力士至壽王宮召楊氏,令其出家,號太真,住於太真宮。745年,另立左衛中郎將韋昭訓的女兒為壽王妃,玄宗冊封楊氏為貴妃,「父奪子妻」,成為唐朝宮闈的一大怪聞。 三、王昭君 「昭君出塞」是漢匈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有詩雲:「昭君出塞萬馬驚,匈奴單於喜相迎。弱女力挽民族怨,落雁佳人垂世間」。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在湖北秭歸縣城內立著兩塊清代石碑,一碑題刻「楚大夫屈原故里」,一碑題刻「漢昭君王嬙故里」。其實,昭君故里位於興山縣西香溪河畔的寶坪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詩中所指的就是這里,昭君故里有昭君宅、楠木井、梳妝台等名勝古跡、供人憑吊。通往梳妝台的台階正好16級,表示昭君在這里生長了16載。楠木井因井中有一段古楠木而得名,為昭君汲水之處。 四、貂蟬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為漢末三國紛爭中重要人物之一。據說貂蟬拜月時,月亮也被她絕色的容顏所折服,躲到了雲彩的後面不敢與她爭輝。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人中呂布,女中貂蟬,馬中赤兔」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與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五、陳圓圓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六、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費貴妃,一個歌妓出身的貴妃。前蜀亡後,後唐庄宗以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孟知祥到蜀後,後唐內亂,庄宗被殺,孟知祥野心膨脹,訓練甲兵,到唐明宗死後,孟知祥就僭稱帝號,但不數月而死,孟昶繼位。孟知祥處心積慮,晝夜辛勞所創下的局面,傳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見峰火,不聞干戈,五各豐登,斗米三錢,都下仕女,不辨菽麥,士民采蘭贈芬,買笑尋樂,宮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詞臣狎客,裝點出一幅昇平和樂的景象。 七、蕭皇後 蕭皇後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時出生於後梁國都江陵。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從她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大致可以領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 蕭皇後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她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綱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後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蕭皇後以後的人生經歷似乎恰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十三歲作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了隋場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了她幾十歲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註定的「桃花劫」吧。 八、卓文君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可說是家戶喻曉。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並不得志,父母雙亡後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裡。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是當地的大富豪。卓文君當時僅十七歲,書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孫與王吉多有往來。某日,卓王孫在家晏請王吉,司馬相如也在被請之列。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 後來司馬相如漸顯達,想納妾,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不過,考證家們言此詩是民間作品。司馬相如素有消渴疾(即糖尿病),但他又貪念文君的美貌,後來就死在了這個病上。文君著誄文,流傳於當世。 九、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宜生,是漢代著名的舞蹈家,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十、香妃 清代乾隆年間,京城裡紛紛傳說在遙遠的天山腳下有個奇特的女子,她不但容貌嬌美,而且身體上散發著一種誘人的香味,如麝似蘭,使接近她的人沉迷難舍。
Ⅶ 在我國歷史上,真正的十大美女都是誰
十大美女是:西施、鄭旦、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褒姒、趙飛燕、蘇妲己、馮小憐、甄宓。西施,浣紗西施,「沉魚落雁」中的「沉魚」說的就是西施。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魅惑吾王夫差,讓勾踐好能復國。
趙飛燕,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後,"環肥燕瘦"的「燕瘦」說的就是趙飛燕。最後趙飛燕也是自殺。
鄭旦,和西施一起奉命去魅惑吾王夫差的美人。
褒姒,西周周幽王的愛妃,傳說她很少笑,周幽王為博她一笑,就烽火戲諸侯,最後落得國破身亡。
甄宓:東漢末年人,建安中期,袁紹為次子袁熙納之為妻,後來被曹丕所收,十分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後來被曹丕賜死。
Ⅷ 古代十大美女 古代十大美女有哪些
1、紅顏禍水——妺喜
妺喜,姓嬉(喜),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後。在《莊子》等作中也有以妺為妹的用法,因此常誤作妹喜。夏桀在位時,發動大軍攻打有施氏,有施兵敗求和,獻出他們的牛羊、馬匹、美女,其中包括妺喜。夏桀得到妺喜後,對她非常寵愛。妺喜有三個癖好:一是笑看人們在規模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裡飲酒;二是笑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因妺喜聽到撕扯繒帛的聲音就笑,而夏桀喜歡看見妺喜笑,於是為此下令宮人搬來織造精美的絹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開,以博得妺喜的歡心。在農業時代初期,絲綢製造業剛剛興起,破壞這種稀有昂貴的物品,無異於暴殄天物。有詩稱贊妺喜的美麗:「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綵衣,裊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
2、傾國傾城——妲己
妲己,己姓,字妲,有蘇氏部落之女,世稱「蘇妲己」。據《左傳》記載,公元前1047年,商紂王發動大軍,攻擊有蘇部落。有蘇部落抵擋不住強大的商軍進攻,在滅亡和屈膝間,有蘇部落首領選擇屈膝,獻出牛羊、馬匹及美女妲己。傳說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具體的事實約有:第一,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 第二,嚴冬之際,妲己遙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婦腹部隆起,因為好奇不惜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已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剜心,以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 說法。據說有蘇氏是以九尾狐為圖騰的部落,所以才會有《封神演義》這般附會。雖然妲己不是狐狸精變的,可照樣把紂王迷得五迷三道,神魂顛倒,足見妲己容顏之美。
3、一笑亡國——褒姒
褒姒,姒是她的姓,褒國人。褒國禮制「婦人稱國及姓」,褒姒因是褒國人,姒姓,故稱褒姒。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於是獻出美女褒姒乞求投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後,對她非常寵愛。據《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她還是不笑。周幽王設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在信用,漸漸不肯應召而來。後來申國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4、絕代佳人——西施
西施,姓施,春秋時期越國人,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5、美人計謀——貂蟬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三國演義》中貂蟬因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王允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系。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6、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西漢漢元帝和親宮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千古。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她一個人影響著整個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7、花中魁首——趙飛燕
趙飛燕趙氏,號飛燕,本巴郡蒼溪譙里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貧窮,選入宮中為家人子(即宮女),後在陽何公主處學舞,為漢成帝第二任皇後。「趙後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踽步」是趙飛燕獨創,其手如拈花顫動,身形似風輕移,可見其舞蹈功底深厚。趙飛燕還自創「掌上舞」,「掌上舞」又稱「掌中舞」因舞蹈體態輕盈,彷彿可以置於掌中,故得名。此舞後成了趙飛燕的一個獨有標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輕盈。在中國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燕字指的正是趙飛燕。如此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8、多才風雅——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製造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一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標志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9、忠於愛情——楊貴妃
楊玉環,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之一。雖然體態豐腴,但史書上也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高手,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風,令人眼花繚亂。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天寶十五載,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10、秀色煞人——蕭觀音
蕭觀音,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後,遼代著名女詩人。相貌穎慧秀逸,嬌艷動人,個性內向纖柔,很有才華,常常自製歌詞,精通詩詞、音律,善於談論。她彈得一手好琵琶,稱為當時第一。也有詩作,被遼道宗譽為女中才子。蕭觀音自幼能誦詩,旁及經書、子書。長大後,容貌端莊秀麗,為蕭氏諸女之冠。蕭觀音工詩,喜書,善談論,並能自製歌詞,好彈箏,尤善琵琶。蕭觀音的傳世作品雖然只有15首,但她卻是在中國女性文學史上排得上位,在契丹諸詩人中公認的第一人。蕭觀音深受中原漢文化熏陶,具有很高的漢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