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民族服裝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民族服裝美女

發布時間: 2022-10-16 23:31:33

1. 如果要選能代表中國女性的服飾,你選旗袍、漢服還是其他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你可以看見一個外國人穿旗袍,但是很少看見外國人穿漢服。旗袍大約在民國時期興起,比起漢服,旗袍就利索多了,也不繁雜,穿起來也容易。1929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禮服。在文革時候被批判,從此沒落。旗袍穿起來顯身材,下半身開叉又高,深受當時女性的喜愛。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有的新娘在結婚時候還是會穿起來旗袍,女明星在走紅毯時也會穿旗袍。這是我國專有的衣服,是我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2. 滿族女性的特色服飾是什麼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喜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腳著白襪,穿花盆底綉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簽、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綢緞縫制,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
帽飾

滿族女人無帽,男人有帽,分禮帽、便帽、風帽、氈帽、坤秋帽(女子冬季禦寒);

服飾

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馬褂、坎肩、套褲。旗裝不分季節,男女均可以穿。馬褂則為有身

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時穿著。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褲是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鞋飾男人的鞋為布底納綁,鞋臉鑲嵌雙皮條。冬天穿豬皮或牛皮靴,年邁老人多數穿高腰氈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寬、鞋臉尖端突出上翅、兩側綠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樁鞋。具體有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頭鞋、尖頭鞋。佩飾滿族人佩帶的飾品分骨飾、石飾、珠飾、金銀飾等。選戴哪一種首飾要根據地位身份,一般說首飾的好壞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貧富。

3.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女人最愛哪款衣服

古人雲: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每個人都要穿衣服,而衣服作為一個人的襯托,這就至關重要了。在中國史上,服飾的款式和所用材料及顏色層出不窮,它們各自有這自己的特點也反映了它們所在朝代的文化,那麼古代的美女們最愛穿哪款衣服?讓我們來看看千百年來,服裝與女人之間的哪些事兒。
原始社會的女人主要是用骨針把動物的皮毛穿起來作為衣服,主要是為了保暖和展示狩獵戰果。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其服飾帶有鮮明的宗教信仰色彩,那時已經開始有上衣下裳了,其中上衣代表天,因為天未亮時時黑色的,下裳象徵地,因為土地為黃色,所以夏朝的女人們只要是穿上黑下黃名叫玄端的衣服。 從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穿這種衣服,這是當時夏朝的法服。

商朝的服飾有著嚴重的等級制度,不分男女,一律做成上下兩截:叫上衣下裳,而上衣中有兩種短衣叫襦,一種齊腰,一種至膝蓋或到足踝。但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只能穿用毛布做成的齊腰上衣,大體上與男裝相同。而貴族婦女是這個時代的服裝主角,可以穿用綢料做成長到足踝的上衣和皮袍。她們可以各種不同的祭服和禮服(禕衣、闕翟、鞠衣、展衣、祿衣)其中祿衣是王後燕居時的常服。而貴族的女兒出嫁時穿的叫純衣。這些貴婦們的服裝大多數是青色,五彩色,有褕翟紋十二章紋或類龜紋。商朝服飾的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只是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

周朝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服制而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松。衣袖有大小兩種樣式,領子通用交領右衽。不使用鈕扣,一般腰間系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制飾物。裙或褲的長度短的及膝,長的及地。那時的女子禮服,王後已經開始穿翟衣,當時王後有六種翟衣類禮服。而周朝的新娘結婚時穿的是黑色的火禮服,拜見公婆時時穿的是宵衣。周朝女裝的線條卻是有一定曲度的,從而體現女子的陰柔之美和表現出女子溫柔如水的性格。女裝的衣袖是寬大的,並且下垂,讓人穿起來有一種飄逸的感覺,從而體現出女子典雅的氣質。

春秋戰國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這種衣服叫「深衣」。還有一種「單衣」,是沒有里子的寬大衣服。這個時期,游牧民族穿短衣、長褲、靴子。戰國時候的楚國、秦國的女子們最流行的服裝是「連身衣」,按當時的叫法應該是深衣和袍服。顏色多種多樣,灰白、黃、棕、紅棕、紫紅、藕色等等,其中紅色、棕色、黃色是當時姑娘們最喜歡的顏色 。
秦朝的服裝大氣古樸,秦始皇贏政在統一六國後,制定了衣冠服飾制。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國時代的習慣。根據五行學,來穿相應的顏色,因而秦的服色和旌旗都以黑色為主。秦朝的服裝也有它的特點,女服裝的袖口有一定的皺折。女子開始在腰間繫上裝飾物,穿拖地長袍。男女裝的領口都有三重皺折,名為「三重衣」,這是當時常穿的衣服。

漢朝的服飾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貴族們穿綾羅綢緞。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衣襟繞轉層數加多,衣服的下擺增大。當時最有名的是留仙裙。地位最尊貴的女性穿廟服、蠶服、蠶衣等。漢朝的服裝有著它獨有的濃郁的時代特點。它們都有著精美華麗的紋樣。女裝的袖口更加寬大,這是為了方便女子隨身攜帶物品,此時的服裝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它們的領口很低。
魏晉南北朝的服飾雖然保留了漢代的基本形式, 胡服便成了當時最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胡服的特點。女裝特點是領口低,袖口肥大,寬博。它的腰帶位置很上,在領口下端,而且與袖口一樣都是很寬大的,並有布條墜下。服裝色彩比較多,線條曲折多變。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圓領或交領短衣,高腰拖地的長裙,腰上還系著兩條飄帶。唐代的女裝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長圍巾。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長衫外面。紅、紫、黃、綠四種顏色最受歡迎。唐代的襦裙線條柔和細長,有如行雲流水顯得優美自如,用料主要是絲織品,因此當代的衣物以"軟"和"飄柔"著稱。在各朝各代中以唐朝的女服最為華麗和高貴。由於在當時,唐朝人以肥為美,因而唐代女子的服飾都是寬大、寬松的。它讓女子看起來有俏麗修長的身材,和給人一種雍容華貴之感。
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宋代的服裝設計給人一中清新秀麗的感覺,服裝線條並沒有什麼曲度,比較平直。宋代婦女的裙子頗具風格,其質地多見羅紗,顏色以石榴花的紅色最為奪目。衣裙中多飾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

元代女子服飾也包括蒙古婦女和當族婦女的服飾。漢族婦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較瘦俏的背子,衫襦,雲肩等,下穿多褶裙,頭上一般梳頂心簪。蒙古族婦女以袍為禮服。蒙古婦女穿的袍式寬大而長,右襖交領。袖子大但在袖口處較窄,相當於現在的蝙蝠衫的形式。

明朝的服裝多綉以花鳥圖案,仿自唐宋。女子在這種服裝的襯托下顯得秀氣與大方得體,亭亭玉立又不乏羞澀的美感。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立領是旗袍的前身,最早出現於明朝中期,到了明朝的後期已經在中原和江南地區廣泛流行起來。百子衣也是當時最流行的服裝之一。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綠色和桃紅色等淺淡的顏色,而禁止使用大紅色、鴉青色和明黃色等濃艷的色彩。

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於後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清代後期,漢族中的貴婦也流行穿旗袍。

服飾作為一種文化形態,貫穿了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歷史。從服飾的演變中可以看出歷史的變遷、經濟的發展和中國文化審美意識的嬗變。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及影響而生成的。服飾與自然、服飾與社會、服飾與人的和諧、協調。情景交融、意象統一的美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最珍貴的品質。

4. 旗袍作為最能展現中國女性之美的服裝,它的起源是什麼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4)中國民族服裝美女擴展閱讀:

旗袍面料的選擇:

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

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5. 我國各少數民族各有什麼樣的服飾和舞蹈

一、侗族

1、舞蹈蘆笙舞:

蘆笙舞跟笙曲一樣多已消失,現流傳的主要分表演性舞蹈和賽場狂歡舞兩類。表演舞蹈舞主要表現在腳步變化多樣,在笙曲由一個音段轉到另一個音段時,上身與頭部和持笙的手及臂部隨著一個右擺的舞姿變化。這種笙舞主要是笙隊自己在舞笙吹奏或在進行曲中緩步入場的蘆笙舞蹈。

蘆笙的狂歡舞蹈是在賽笙坪上舉行的大型性蘆笙舞蹈。這種蘆笙舞蹈節奏強烈,動作迅猛,感情奔放,猶如雷鳴電閃、狂風卷刮,氣氛如火,十分熱烈。

2、侗族服飾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6. 吉克雋逸穿民族風格服飾,你覺得她可以吼住嗎

我們知道吉克雋逸是演藝圈裡頭的美女,因為她銅色的肌膚,使我們覺得非常的有個性,她是一位來源於彝族的美女。平常的她穿衣服風格較為獨特,大家都很喜歡她的音樂,可是我們知道吉克雋逸穿到穿上民族風格的衣服很有氣質,因為她臉形較為優異,身材較為極致,因此她穿的衣服大家都感覺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大家覺得吉克雋逸非常適合穿民族風格的衣服,因為她穿上以後更為的凸顯她手上的珠氣寶光,大家看見她的脖頸非常纖長,但穿上這種民族風格的衣服以後,另配上一個流蘇的耳飾,讓她的氣場顯得非常高雅,大家覺得她便是非常適合這種衣服,假如你也喜歡這類似的民族風何不來嘗試一下那樣的風格。

7. 中國美女穿古風漢服在國外炸街,外國人看絕美國風的反應是怎樣的

中國美女穿古風漢服在國外炸街,外國人看絕美國風的反應是怎樣的?明制漢服游故宮,被好幾個外國人稱贊「美麗的裙子」而且還各種合照。也有很多人問我這是朝鮮族衣服嗎?我都會解釋這是我們漢民族傳統服裝,印象最深的一個人是個東北大叔,我經過的時候他感嘆了一聲「這裙子真好看嘿」,太有反差萌了哈哈哈。感覺美好之物大家都會喜歡吧。隨著我國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都在不斷地提升。這也激發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越發強大。繼國學熱、書法熱之後,又悄然興起了漢服熱。

8. 中國民族風情,十大古典美女,你覺得誰更有女人味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旗袍與中國女人的結合,創造出如此美麗 的風景,也造就了中國時尚話題里最不可不說的一個神奇的傳說。舞台上、電影里、生活中,女星們爭先恐後地穿旗袍。不過,她們真的都適合穿旗袍嗎?誰又是最 美的旗袍女星呢?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演繹旗袍嫵媚風情的10位美女明星。

9. 中國哪個少數民族的女孩最漂亮

苗族的姑娘不錯 衣服也很漂亮。都說俄羅斯姑娘長的漂亮。在我國應該是新疆那裡的姑娘吧,因為新疆那裡的姑娘的俄羅斯姑娘長的差不多
東北人在關內人心目中,往往是一體的,他們的性格上有諸多相似之處,這里也就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談,東北天寒地凍,古為北方游牧民族所居,地廣人稀,近代大批關內移民進入,逐漸開發。闖關東者多為山東河北等地農民,尤以山東人為多。因此,有人說「東北是山東的殖民地」。東北的原住民本尚武,移民又多為生活所迫而闖盪,不乏顢頇亡命之徒,在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王法」也往往鞭長莫及,因此,人也培植起一種好勇鬥狠的豪氣,人說「不到東北不知道膽小」,道出了東北民風的強悍。危害一方而又流竄各地的東北歹徒,以兇狠手辣而得名「東北虎」,雖在某種程度上敗壞了東北人的名聲,卻也反映了東北人骨子裡的那種「狠」勁。但如果以為東北人都喜歡玩命,大口喝酒、大塊吃肉,那你就錯了,實際上,大多數東北人與山東河北等地的人相比,都顯得更加文質彬彬,能言善辯。北京的侃爺多耍貧嘴,東北的辯手則往往靠嚴謹的邏輯取勝,北京人的幽默帶著某種無奈,東北人的幽默卻爽直而帶著幾分狡詰,在為人上,東北人表面豪爽內里暗藏心計,處世相當細膩,玩起計謀來,也花樣百出,做得過分者,常常給人以大奸大猾之感,即使對人恨之入骨,東北人也很少像南方人那樣馬上撕破臉皮,相互不來往,而能夠隱忍不發,待機行事,這一點,頗得山東人的真傳,但也許因為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就為山東人所討厭。東北工業化、城市化的水平比較高,都市留有日俄殖民統治時代的痕跡。哈爾濱、大連兩座城市尤為突出,這兩座城市的建築都帶有俄式風格特點,顯得非常洋氣,多廣場和綠地,尤其是大連,地處海濱,原本基礎不錯,這幾年又雄心勃勃,要成為「北方的香港」,所以建設日新月異,高樓、廣場、草坪、大海交相輝映、可算得中國最漂亮的城市。在哈爾濱和大連,你隨時都會碰到許多漂亮女孩,穿著入時,十分新潮。但哈爾濱女孩講話是純正的東北普通話,聽起來比較入耳,而大連女孩的口音與膠東方言相類似,聽起來有一種怪怪的感覺,與她們外貌的洋氣不太相稱。

10. 形容女子漢服美麗的詩句

1. 關於女子身著漢服的詩句
關於女子身著漢服的詩句 1.描寫女性靜態美的句子,或者描寫穿漢服女子得句子(20字以內)
1.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3.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4.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

6.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7.美人既醉,朱顏酡些

8.冰肌自是生來瘦,那更分飛後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11.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12.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屆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14.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

15.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16.裊娜少女羞,歲月無憂愁

17.芳容麗質更妖嬈,秋水精神瑞雪標

18.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

19.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暈暈如嬌靨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22.脈脈眼中波,盈盈花盛處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5.君還知道相思苦,怎忍拋奴去

26.不辭迢遞過關山,只恐別郎容易、見郎難

27.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
2.有關描寫漢服的詩句
【名稱由來】

從三皇五帝到明朝這一段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每個民族都有屬於特色的民族服裝,漢服體現了漢族的民族特色。從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漢民族自己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的漢服,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大財富,是非常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 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基本特點】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男裝的式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大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便是如此。

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續了唐、五代、宋、蒙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

女裝式樣相對稍多些,但基本式樣大體也只有兩種:

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同樣以秦漢服飾為代表)。

隋唐興起的大襟低胸這種,同秦漢深衣不同的是服飾分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樣衣裳連在一起。這兩種女服式樣對宋明時期以及日本朝鮮的民族服飾(女服)影響非常大。隋唐時期漢族婦女也穿過窄袖緊身翻領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為流行服飾來穿的(或者說是出於獵奇心理),並不是漢族傳統民族服飾。宋明時期漢族婦女也穿過一些別的式樣,但影響並不廣。

大家看到了秦漢唐宋明服飾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體部分相同。西漢的深衣和明朝的漢服基本式樣是相同的,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其實象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漢服在唐朝時期漢人依然在穿,不過在以長安為中心的北方以圓領為主,而在吳越地區則兩者兼顧,宋明類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飛鳥奈良時期(中國唐朝時期)引進漢人服飾發展成為今天的日本和服。

漢族服飾的風格是怎樣的呢?如果我們把漢族同歐洲民族相比的話,我們會發覺二者在許多方面都呈現明顯的不同。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我們現在雖然不能見到這種服裝的千姿百態的原型,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令人浮想聯翩。樸素平易的裝束反而給他們增添了一種天然的風韻。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古漢服的鞋也是很講究的,在傳統繪畫和戲曲中體現出,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元代修《遼史》時,甚至專門為漢服開辟了一個「漢服」條。

了民族融合。此後僅經過數十年時間,中原的鮮卑等各少數民族就基本上和漢族人民融為一體了。
3.秋天漢服美女描寫詩句
秦宮詩

唐 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

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

紫綉麻踏哮虎。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開門爛用水衡錢。

這是李賀寫漢代美少年秦宮的詩古代描寫男子服飾的詩好象不多見。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 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本詩足見唐天子的服飾之華美以及大唐的氣勢。

陌 上 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

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這還有什麼說的呢,相信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4.秋天漢服美女描寫詩句
秦宮詩 唐 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 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 紫綉麻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 這是李賀寫漢代美少年秦宮的詩古代描寫男子服飾的詩好象不多見。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 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本詩足見唐天子的服飾之華美以及大唐的氣勢。

陌 上 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 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這還有什麼說的呢,相信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5.描述古裝女子衣著打扮的句子
衣裝篇: 【淡粉色華衣裹身,外披白色紗衣,露出線條優美的頸項和清晰可見的鎖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華流動輕瀉於地,挽迤三尺有餘,使得步態愈加雍容柔美,三千青絲用發帶束起,頭插蝴蝶釵,一縷青絲垂在胸前,薄施粉黛,只增顏色,雙頰邊若隱若現的紅扉感營造出一種純肌如花瓣般的嬌嫩可愛,整個人好似隨風紛飛的蝴蝶,又似清靈透徹的冰雪……】 【大朵牡丹翠綠煙紗碧霞羅,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綠葉裙,身披金絲薄煙翠綠紗。

低垂鬢發斜插鑲嵌珍珠碧玉步搖,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身穿是淡白色宮裝,淡雅處卻多了幾分出塵氣質。

寬大裙幅逶迤身後,優雅華貴。墨玉般的青絲,簡單地綰個飛仙髻,幾枚飽滿圓潤的珍珠隨意點綴發間,讓烏雲般的秀發,更顯柔亮潤澤。

美眸顧盼間華彩流溢,紅唇間漾著清淡淺笑。】 【身著一身淺藍色紗衣,肩上披著白色輕紗,微風吹過,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一頭青絲散散披在雙肩上,略顯柔美,未施一絲粉黛,緩緩在御花園散步,看著已經過了花期的牡丹,不禁想到自己,自己現在有著皇帝的寵愛,就如同盛開的牡丹,妖艷,絢麗。如果哪一天自己老了,皇帝的寵幸不在了,是不是自己就和這過了花期的牡丹一樣,沉睡在泥土中,無人問津?想著想著,居然有一種想要大哭一場的感覺,悠悠嘆了口氣】 【身著淡藍色的長裙,裙裾上綉著潔白的點點紅梅,用一條白色織錦腰帶將那不堪一握的纖纖楚腰束住.將一頭青絲綰成如意髻,僅插了一支梅花白玉簪.雖然簡潔,卻顯得清新優雅】 【一身淺藍色的宮裝,裙角上綉著細碎的櫻花瓣。

頭上斜簪一支碧玉玲瓏簪,綴下細細的銀絲串珠流蘇. 臉上薄施粉黛,緩緩在御花園散步,看到前面的倩影,走上前去,俯身,甩帕】臣妾夏念瑤參見皇上,皇上吉祥【話落,莞爾一笑】 【著一身淡紫色衣裙,身上綉有小朵的淡粉色梔子花。頭發隨意的挽了一個鬆鬆的髻,斜插一隻淡紫色簪花,顯得幾分隨意卻不失典雅。

略施粉黛,朱唇不點及紅。】 【碧綠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

嬌媚無骨入艷三分。】 【身穿白色紗裙,腰間用水藍絲軟煙羅系成一個淡雅的蝴蝶結,墨色的秀發上輕輕挽起斜插著一支薇靈簪。

肌膚晶瑩如玉,未施粉黛,隻身一人在在紫竹林里漫步】 【內穿薄蟬翼的霞影紗玫瑰香胸衣,腰束蔥綠撒花軟煙羅裙,外罩一件逶迤拖地的白色梅花蟬翼紗。腰若細柳,肩若削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淡粉色宮裝,裙角綉著展翅欲飛的淡藍色蝴蝶,外披一層白色輕紗。微風輕拂,竟有一種隨風而去的感覺。

絲綢般墨色的秀發隨意的飄散在腰間,身材纖細,蠻腰贏弱,更顯得楚楚動人】 【淡綠色的繁花宮裝,外面披著一層金色薄紗,寬大的衣擺上銹著紫色的花紋,三千青絲撩了些許簡單的挽了一下,其餘垂在頸邊,額前垂著一枚小小的紅色寶石,點綴的恰到好處。頭上插著鏤空飛鳳金步搖,隨著蓮步輕移,發出一陣叮咚的響聲。

襯得別有一番風情美麗可人之姿】 【金黃色的雲煙衫綉著秀雅的蘭花,逶迤拖地黃色古紋雙蝶雲形千水裙,手挽碧霞羅牡丹薄霧紗。雲髻峨峨,戴著一支鏤空蘭花珠釵,臉蛋嬌媚如月,眼神顧盼生輝,撩人心懷。】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身穿一襲素錦宮衣,外披水藍色輕紗,微風吹過,輕紗飛舞,整個人散發出淡淡靈氣。

三千青絲被挽成一個簡單的碧落髻,將一支清雅的梅花簪子戴上,隻身一人向御花園走去,看著前面緩緩而來的宸妃。微微一笑,等著她先開口向自己請安】 【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腮邊兩縷發絲隨風輕柔拂面憑添幾分誘人的風情。

一身絳紫色長裙,綉著富貴的牡丹,水綠色的絲綢在腰間盈盈一系,完美的身段立顯無疑,攜侍女兩人緩緩在御花園散步,看到迎面走來的母後,莞爾一笑】念瑤給母後請安,母後吉祥。 【一身淡黃色雲煙衫逶迤拖地白色宮緞素雪絹雲形千水裙,頭發梳涵煙芙蓉髻,淡掃蛾眉薄粉敷面,明艷不可方物】 才藝篇: 【曲藝】 【莞爾一笑,紅唇輕吐】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手把花鋤出鄉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掉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
6.漢服古風詩歌散文
我找的是描寫漢服的古詩詞,不知道可不可以秦宮詩 唐 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 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 紫綉麻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 這是李賀寫漢代美少年秦宮的詩古代描寫男子服飾的詩好象不多見。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 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本詩足見唐天子的服飾之華美以及大唐的氣勢。

陌 上 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 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這還有什麼說的呢,相信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麗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

詩聖描寫楊氏姐妹游曲江池作。雖含義多諷,但我們仍能看出唐代貴族的服飾是何等豪華。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三五:指元宵節。

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節女子頭上的裝飾。

簇帶:妝扮之意。 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風俗還有當時人們穿著的情況。

歐陽修-訴衷情·清晨簾幕卷輕霜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 這首詞寫歌女思念她的戀人.注意那個"梅妝" 梅妝: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作梅花妝,即在眉宇間畫一朵梅花作為妝飾。

辛棄疾-漢宮春·立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 這首詞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風俗,抒發時不待我的感慨,並通過象徵隱喻,寄託故國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綵紙為燕形戴在頭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盤:古時立春日做五辛盤,用黃柑釀酒,稱作洞庭春色。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 此詞寫別後故地重遊,引起對戀人的無限懷念。 兩重心字羅衣:沈雄《古今詞話》謂為衣領屈曲如心字。

國風·邶風·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裹。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 衣:外衣 裹:內衣 絺(吃):細葛布 綌(系):粗葛布 國風·鄘風·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發如雲,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揚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

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7.形容古裝的詩詞
1.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2.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

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5.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徽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6.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7. 雲一渦,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8. 那女子容色絕美,欣長苗條,垂首燕尾形的發簪,優美的嬌軀玉體,身著淺綠色的羅衣長褂,在燭光散射下熠熠生輝,彌漫著仙氣,淡然自若,清逸脫俗,猶如不食煙火,天界下凡的美麗仙女。

9. 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倭墮髻斜插碧玉龍鳳釵。香嬌玉嫩秀靨艷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顰一笑動人心魂。

10. 額頭方正蛾眉細,笑靨醉人真美麗,秋波流動蘊情意。

11.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12. 碧綠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嬌媚無骨入艷三分。

13. 燦若星辰的眼眸,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痛楚亦滄桑,竟仍清澈地如一汪秋水。

14.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5.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6.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7. 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

18. 沉魚落雁,羞花閉月。

19. 膚如凝脂,面如白玉。

20.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1. 寐含春水臉如凝脂,白色牡丹煙羅軟紗,逶迤白色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身系軟煙羅,還真有點粉膩酥融嬌欲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