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京劇中有哪五大角色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樣的人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
1.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後、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凈 行 簡稱「凈」,亦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幹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5.丑 行 簡稱「丑」。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推薦於 2019-08-15
查看全部2個回答
想買唱戲機,天貓電器城,影音電器,大牌熱賣!
關注戲曲的都在看
想買唱戲機,天貓電器城,爆款商品,品牌直營,影音視聽,3D音效,音質震撼!天貓電器城,品牌旗艦,大牌熱賣,優品價優!
3c.tmall.com廣告
戲曲藝術照 -專屬定製中國風寫真
關注戲曲的都在看
戲曲藝術照,同步影視古裝主題元素,給你正宗中國風拍攝體驗,網路特惠,點擊馬上領取優惠——
pznrfsy.com廣告
評論
無觀點,不青春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少兒戲劇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教育戲劇」和「戲劇教育」這兩個概念,在國內曾長期被混用和錯用。隨著近幾年教育戲劇的發展,並出於對教育戲劇學科建設的考慮,學者們才開始意識到區分教育戲劇和戲劇教育的必要性,但對於兩者的具體區分並未能夠達成統一。目前學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戲劇教育」指專業接受戲劇知識和表演有關課程的教育,教育戲劇則更注重利用戲劇的方式進行素質能力培養。具體區別和定義,可參考學者吳戈的說法:「戲劇教育活動都是以戲劇知識、能力培養為目的的教育活動,教育活動的內容是戲劇知戲劇能力。但是,教育戲劇,除了手段藉助於戲劇方式之外,教育…
② 唱戲里的人物怎麼分級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習慣,有「生、旦、凈、丑」和「生、旦、凈、末、丑」兩種分行方法,近代以來,由於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凈、丑」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凈」、兩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生:男性 小生 老生 武生
旦:女性 花旦 刀馬旦 老旦 青衣
凈:花臉
末:年紀較大男性
丑:丑角 文丑 武丑
一般來說,「生」、「旦」的化妝,是略施脂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這種化妝稱為「俊扮」,也叫「素麵」或「潔面」。其特徵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說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妝都大體一樣,無論多少人物,從面部化妝看都是一張臉;「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妝,也是無論多少人物,面部化妝都差不多。「生」、「旦」人物個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裝等方面表現。
臉譜化妝,是用於「凈」、「丑」行當的各種人物,以誇張強烈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與「素麵」的「生」、「旦」化妝形成對比。「凈」、「丑」角色的勾臉是因人設譜,一人一譜,盡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種譜式組成,但卻是一種性格妝,直接表現人物個性,有多少「凈」、「丑」角色就有多少譜樣,不相雷同。因此,臉譜化妝的特徵是「千變萬化」的。
「凈」,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這類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寬闊宏亮,演唱粗壯渾厚,動作造型線條粗而頓挫鮮明,「色塊」大,大開大合,氣度恢宏。如關羽、張飛、曹操、包拯、廉頗等即是凈扮。
凈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的不同,大體上又可分為正凈(俗稱大花臉)、副凈(俗稱二花臉)、武凈(俗稱武二花)。副凈中又有架子花臉和二花臉。丑的俗稱是小花臉或三花臉。
正凈(大花臉),以唱工為主。京劇中又稱銅錘花臉或黑頭花臉,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氣度恢宏取勝是其造型上的特點。
副凈(也可通稱二花臉),又可分架子花臉和二花臉。架子花臉,以做工為主,重身段動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魯智深、張飛、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劇中抹白臉的曹操等一類,。在其它劇種里大多不稱架子花臉,有的劇種叫草鞋花臉,如川劇、湘劇等。二花臉也是架子花臉的一種,戲比較少,表演上有時近似丑,如《法門寺》中的劉彪等。
武凈(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兩類。重把子工架一類扮演的人物如《金沙灘》的楊七郎、《四平山》的李元霸等。重跌朴摔打一類,又叫摔打花臉。如《挑滑車》中牛皋為架子花臉,金兀術為武花臉,金兀術的部將黑風利為摔打花臉。
「丑」(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樑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兩大分支。
戲曲中人物行當的分類,在各劇種中不太一樣,以上分類主要是以京劇的分類為參照的,因為京劇融匯了許多劇種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數劇種的普遍規律,但這也只能是大體上的分類。具體到各個劇種中,名目和分法要更為復雜。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在北雜劇中,末稱「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與宋元雜劇所稱的「生」同,而與「末」的涵義不同。宋元南戲所稱之「末」實即「副末」,除擔任報台,介紹劇情梗概和劇目主題的開場外,還在戲中扮演社會地位低下的次要腳色。昆劇「末」行是繼宋元南戲腳色制度發展而來,按照南昆的路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個家門,約在清代中葉初步定型。
來源
古印度梵劇的表演角色共分五種:1)男主角,梵語譯音為拏耶伽。2)女主角,梵語譯音為拏依伽。3)醜行類男配角,梵語譯音為毗都娑伽,此類角色往往扮成婆羅門人的樣子,多為主人之幫閑,專以俗語打諢插科。4)家僮類男配角,梵語譯音為毗答。5)侍女類女配角,梵語譯音為都陀。無獨有偶,元夏庭芝在《青樓集》中論及我國宋金雜劇院本的角色時就明確指出:「院本始作,凡五人:一曰副凈……一曰副末……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裝孤……雜劇則有旦,末。旦本女人為之,名妝旦色;末本男子為之,名末尼。」元陶宗儀在《輟耕錄》中將宋金雜劇院本中的這五種角色及表演稱為「五花爨弄」。雖然我們現在還難有充足的史料論斷古印度梵劇中的五種角色與宋金雜劇院本中的「五花爨弄」同出一轍,但是,古印度梵劇中的拏耶伽、拏依伽、毗都娑伽、毗答等角色與中國古典戲曲中的生(正未)、旦(正旦)、凈(丑)、末等角色在行當特徵及表演職能等方面幾乎一致。而且,中國古典戲曲中的末、旦這兩種角色稱謂的來源和古印度戲劇相關聯的某些姊妹藝術形式有著勿庸置疑的難解之緣。
旦,作為一種表演者的稱謂始見於西漢桓寬的《鹽鐵論》中所述的「奇蟲胡妲」一句。「胡妲」,即胡之妲,這就初步道明了「妲」的來歷。妲,從女旁,表明其性別特徵。古時,「妲」亦或為「犭旦 」。如明朱權的《太和正音譜》在詮釋「引戲」時就說:「引戲,院本中狚也。」那麼,作為我國宋金雜劇院本主要角色之一的「引戲」與「狚」(或妲)之間有何淵源關系呢?對於「引戲」的來源,先賢王國維在《古劇腳色考》中指出:「然則戲頭、引戲,實為古舞之舞頭、引舞。」可見「引戲」由「引舞」而來,古之「引舞」,與現在領舞類似,是舞場上起指揮、導引作用的演員。稽查梵文則不難發現,梵文中有許多與舞蹈相關聯的詞語的主音部分與漢語拼音中「旦」的拼音十分相近。「旦」的漢語拼音為Dan,梵文Tandava就是泛指一般舞蹈,它的漢譯音即為「旦多婆」。由此推測,在梵語傳入中國後,當時的人們可能就是用梵語舞蹈一詞Tandave中的主音Tan的譯音「旦」來稱謂宋金雜劇院本中「引戲」這一角色為「旦」。因為「引戲」與「引舞」頗具相同的表演職能,「引舞」又多由女性扮演,故又有「妲」。張庚、郭漢城先生亦曾指出:「至於『正旦』一色,則來源於院本中的引戲兼妝旦色。」
與此類似,宋元雜劇院本中的男角色稱為「末」(或「末泥」),也與梵語有緣。對此,黃天驥先生通過詳實的考證指出:「末,其實就是戲頭」,「和引戲與引舞的關系一樣,『戲頭』也是唐末宮廷歌舞中舞頭的遺響」。可見,末(或末泥)由最初的「戲頭」發展而來。與「引舞」的表演職能相仿,「戲頭」在宋金雜劇的演出中也起著指揮、引導的作用。但「戲頭」的具體職能不是領舞,而是歌唱或喊口號,即用歌曲或誦詞來引導。所以,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說:「且謂雜劇中以末泥為長……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分付……」所謂「主張」,就是現在所言之主持。對末(或末泥)的這種表演職能,黃天驥先生亦曾指出:「在宋雜劇演出時,末要先出場『提掇』,這大概等於『主張』,並且要念白,打諢,最重要的是歌唱……唱是末所要諳熟的技藝。」末的表演以唱或誦為主,而梵語中與唱誦之意相近的「喊叫」一詞ma的漢譯音恰好是「末」。與「旦」的稱謂來歷一樣,在梵語傳入我國後,人們可能就是根據梵語中「喊叫」一詞ma的漢譯音「末」來稱謂宋金雜劇中以唱誦為主要表演職能的男演員為「末」。
末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昆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念誦詞曲開場。
老外:所扮角色多半是年老持重者,其扮演對象頗廣,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僕役方外。
生旦凈末丑與瓊劇的行當體制:
戲曲行當,又叫戲曲腳色,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由於中國戲曲的程式化特點,戲曲在表現生活的時候,便刻意將人物歸入生旦凈末丑等幾種類型中。戲曲行當的本質,是對生活內容的系統性的藝術誇張,體現出的是我們民族獨特的戲劇美學趣味。行當的程式化,不但使戲劇性格類型化,而且也將表演技巧程式化。在戲曲行當中,寄寓著的是人們對於劇中人的性格、年齡、身份、地位、性格、氣質等的理解以及人們對劇中人的美學評價。
戲曲行當體制的建立,是在宋元南戲中,由於表演藝術的發展,過去專事滑稽調笑的副凈副末等戲曲主角,在這時讓位於生旦,從而使正面人物成為戲曲舞台上的演出主體。不過,戲曲的行當藝術只有在弋陽腔的繁榮和演變中,才出現了全面分化。此時,不僅行當嚴格依據人物的性格類型來分類,而且每一行當類型中還細化出若干分支。正是在長期的戲劇演出實踐中,戲曲選擇並確定了行當體制。
如果自公仔戲算起,瓊劇行當的歷史至少可以推到「手托木頭班之演唱」的元代。但是,對瓊劇產生影響的不僅有木偶戲,而且還有宋元戲曲。不少瓊劇老藝人根據世代相傳的說法,認為瓊劇的行當體制來自南戲。他們認為,不但早期的瓊劇行當與古梨園戲相同,就是現在的瓊劇行當,也與南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早期瓊劇的行當主要是生旦凈丑四大類,發展到清末,才形成生旦凈末丑五大台柱的行當體制近。代以來,由於受京劇和粵劇影響,瓊劇的行當體制發展得更加全面和完善。
在瓊劇的行當分類問題上,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以海南省瓊劇院「瓊劇概貌」一文為代表,認為瓊劇可分為生旦凈末丑雜六大類:「瓊劇行當配套齊全,分工合理。分生、旦、凈、末、丑、雜等六大台柱。」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瓊劇的行當體制分為六大類,但認為這六大行當是生、旦、雜腳花生、凈、須生、婆腳。第三種觀點以海口市瓊劇團「瓊劇的始源」一文為代表,認為瓊劇行當可分為五大類:「分為生、旦、凈、末、丑,各行當都有豐富的唱做藝術。」
對於上述三種觀點,我們認為,前兩種觀點過於求全,而顯得繁雜。第一種分法追求多樣,但不符合瓊劇的實際。特別是雜行,在元明清戲曲中只是群眾角色,在今天的粵劇中與京劇的二花臉相似,實為凈的一個分支,與凈很難劃清界限。第二種觀點盡量從瓊劇行當的實際出發,但太過於細密,與中國戲曲現行的行當體制不能協調。特別是須生、雜腳、花生、婆腳等,完全是海南話的腳色稱謂。比較而言,我們認為,第三種觀點較為可取。也就是說,瓊劇的行當是以生、旦為主體的由生、旦、凈、末、丑五大類組成的行當體制在每一行當之下,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出若干類腳色。由於瓊劇的源流較為復雜多元,根據源流和表演的不同特點,瓊劇又被分為文、武兩大系統。因此,在每一行當中,可以再按文、武來劃分,從而使瓊劇的每一行當中都有了文行和武行兩支隊伍。
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
青衣
旦行里最主要的一類是青衣。青衣還有一個名稱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舊社會的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年齡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白都是念韻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當繁重。從服裝上看,青衣穿青褶子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個名稱也叫青衫,簡稱衫子。
青衣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如《白蛇傳》最後的一折《祭塔》,《二進宮》里的李艷妃,《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春秋配》里的姜秋蓮,《賀後罵殿》里的賀後,《紅鬃烈馬》里的王寶釧,《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汾河灣》里的柳迎春,《六月雪》里的竇娥,《五龍詐》里的李三娘,《大保國》里的李艷妃,《鍘美案》里的秦香蓮,《宇宙鋒》里的趙艷容,《別宮·祭江》里的孫尚香,《春秋配》里的姜秋蓮,《法門寺》里的宋巧姣,《浣紗記》里的浣紗女等。
花旦
旦行的第二大類叫花旦。從服裝上來說,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長衣裳也綉著色彩鮮艷的花樣。從年齡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如《紅娘》里的紅娘,《打櫻桃》里的平心,《花田錯》里的春蘭,《春草闖堂》里的春草,《紅鸞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緣》里的狄雲鸞,《拾玉鐲》里的孫玉姣,《櫃中緣》里的劉玉蓮,《鳳還巢》里的程雪娥,《釵頭鳳》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蘇玉蓮,《二度梅》里的陳杏元。從表演上來看,花旦是以做工和說白為主。在說白上是以京白為主,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動作也比較敏捷、伶俐。花旦可以分為閨門旦、玩門旦、潑辣旦、刺殺旦。
花衫
花衫是京劇旦行里的一個重要的行當,這是一種集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行,也就是說,她集中了青衣的端莊嚴肅,花旦的活潑開朗,和武旦的武打工架。早期的京劇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沒有花衫。花衫的創始人是王瑤卿。他創建的花衫行當,在表演時有唱、有念、有做、有打,再加上後來出現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將京劇旦行表演藝術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著名的花衫戲,有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廉錦楓》、《花木蘭》、《太真外傳》、《西施》、《樊江關》(飾薛金蓮)、《洛神》、《天女散花》以及《穆桂英掛帥》等;程硯秋的《紅拂傳》、《沈雲英》、《碧玉簪》、《風流棒》、《賺文娟》、《梅妃》、《花肪緣》以及《英台抗婚》等;尚小雲的《謝小娥》、《乾坤福壽鏡》、《漢明妃》、《林四娘》、《墨黛》、《摩登伽女》等;荀慧生的《香羅帶》、《霍小玉》、《杜十娘》、《荊釵記》、《魚藻宮》、《紅樓二尤》等。
老旦
老旦是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點,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樣平直、剛勁,而應該像青衣那樣婉轉迂迴。《釣金龜》的康氏,《赤桑鎮》的吳妙貞,《望兒樓》的竇太真,《遇皇後》、《打龍袍》的李後等,都屬於唱工老旦,專門以唱工為主;而《清風亭》的賀氏,《西廂記》的崔老夫人,《李逵探母》的李母等都屬於做工老旦。
武旦
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藝的女性角色,也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這類的武旦,一般是不騎馬的,重在武功,重在說白。還有一種特殊的技巧,就是打出手。如《打焦贊》里的楊排風,《泗州城》里的水母,《打店》里的孫二娘,《無底洞》里的白鼠精,《搖錢樹》里的張四姐,《三岔口》里的店主婆等。
刀馬旦
一類長靠武旦,就是婦女也穿上大靠,頂盔貫甲。這樣的角色,一般都是騎馬的,拿著一把尺寸比較小的刀,所以有個專門名詞叫刀馬旦。刀馬旦和武旦也有一些區別。刀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同時還得長於做工,而且有時候說白、工架都很重要。刀馬旦的戲,有《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里的穆桂英,《佘塘關》里的佘賽花,還有《棋盤山》里的竇仙童,《三休樊梨花》里的樊梨花,《珍珠烈火旗》里的雙陽公主,《扈家莊》里的扈三娘等。
彩旦
彩旦俗稱丑婆子,以做工為主,表演、化妝都很誇張,是以滑稽和詼諧的表演為主的喜劇性角色。這類角色有的是用來諷刺愚蠢和自作聰明的人,如《鳳還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東施等。有的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獷、豪放的婦女,如《串龍珠》里的花婆,《四進士》里的萬氏,《鐵弓緣》里陳秀英的母親等,還有的是塑造了風趣、詼諧的藝術形象,如《拾玉鐲》里的劉媒婆等。
③ 哪位朋友能推薦些關於唱戲藝人生活的作品。:)
經典國片回眸《舞台姐妹》
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 。這是觀看謝晉導演的影片《舞台姐妹》後,最先記住的一句電影台詞 。雖然《舞台姐妹》裡面的這一句清清白白做人 ,認認真真唱戲的話 ,是1965年的銀幕話語文白了 ,盡管講這句老話的影片男主人公戲斑主生命遠逝 ,而且影片《舞台姐妹》也巳經問世整整四十年周年了。時過境遷,可是今天聽起來,仍舊覺得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這話,中用如常,教人不淺。影片《舞台姐妹》是一部穿插了濃鬱江南地方戲曲調式的歌舞型彩色影片 。黃准作曲的歌聲 ,總是那麼的醒人與舒貼電影藝術主題 ,同時用曲式般的人情話語道開了舞台姐妹的故事 :
綠水繞過重重山
戲文唱遍處處台
台上悲歡人常見
誰知台外尚有台
表演藝術家李緯說過: 一直以為自巳演出的影片當中,有三部最最難忘 。一部是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一部是石揮導演的《我這一輩子》,另一部就是謝晉導演的《舞台姐妹》。彩色《舞台姐妹》的故事是描寫新舊社會越劇藝人悲辛與自新舞台生活的故事。看著這部影片《舞台姐妹》不由聯想到了東瀛島國那部根據川端康成名作改編拍攝的《伊豆的舞女》 。讓人想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國度是同藝相系 ,同命相連的民間藝人的浪跡天涯 。影片《舞台姐妹》裡面的結拜義親姐妹竺春花 ,邢月紅分別由一代女明星謝芳和曹銀娣扮飾。春花月紅殊途同歸,心聲成為了藝人的四方旅路:
年年難唱年年唱
處處無家處處家
只要河流水不斷
跟著河水走天下
電影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的戲份不多 , 她在影片《舞台姐妹》裡面客串了一位生生死死都獻命於藝術舞上的塵世女藝人商水花。這個比較吃重的舊社會女藝人的可憐形象,應當是上官雲珠電影藝術生涯中最後一部電影了。真可謂天算不如人算,上官雲珠演完影片《舞台姐妹》後三年,於1968年十一月在上海寓所銜冤墜樓。專門去看過上官雲珠跳樓處,那是在滬上西區建國路與高安路的交匯街口。樓不高只有四層。上官這一個守望名譽擲死的名優紅顏 ,總是用力呵護自已的心誠愚愛。她生前也許想過 ,自己從四樓這一跳 ,不會真的就粉身碎骨了吧?我不曉得一代巨星上官雲珠擇死之前,會不會想到這么多呢?想必她是會的 。因為上官雲珠曾經太想過好人的生活 。屬於上官個人的小生活。有一點跟電影《舞台姐妹》裡面的商水花相近 ?只可惜紅顏命短 。美女愛生命猶如雁盤雲彩 。雲雨天間未了,幕合落下人顏 。
上官雲珠早春一樣的身體跳在了樓下的菜市上 ,她的身體被賣萊的竹筐穿透以後怎麼樣呢?上海女作家陳丹燕對此景冷靜敘述道:街道弄堂口上的「小萊場的人用沖垃圾用的橡皮水龍頭,打開水龍 ,把萊上的血沖掉 ,賣給了那天來買青菜的人。與上官雲珠同一時代的名角李緯在影片《舞台姐妹》里扮了一個無情無義的戲霸唐經理。在霸佔了越劇新星邢月紅之後,邢月紅也來了一句不顧自面的喪氣話 :誰叫我們是戲子?為了這話,邢月紅的結拜姐妹狠狠給了月紅一個嘴巴 。但是耳光終究不能抽醒她,人各有志 。愛好和貪圖享受 ,在謝晉導演的視點之下,該是一種惡的表現。對此,影片表達明確的很,戲班唐經理前腳獨佔了邢月紅,後腳商水花就在後台飲巾身亡了。
如今巳經譽滿影壇的謝晉 ,以僅他導演的中國化的紅色電影總是根紅苗正一路的。在他的這一部《舞台姐妹》裡面,謝晉導演也不會忘記,個人的電影模式 。比如一個細節里 ,謝晉前輩借著電影《舞台姐妹》人物之口這樣講道: 你春花以為月紅走了邪道,可是人家還以為這是通向了好日子的天途呢 。說來道去, 謝晉的意圖之一 ,是邢月紅大約忘記了她們義拜姐妹曾經的對天誓言:
悲歡離會一杯羹
南北東西萬里程
患難姐妹共結拜
苦瓜苦葉一條根
應當可以講 ,謝晉的這一部電影《舞台姐妹》應當是謝晉導演的成名當中的一部視聽藝術力作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認為 ,這一部謝晉影片《舞台姐妹》彷彿也屬於謝晉電影的一個比較另類的作品 。說其另類,就該有其另類道理 。我們這里以謝晉影片中的《舞台姐妹》中的邢月紅為代表,來試看她的所謂另類 。因為這個邢月紅的身世在片中,可以算是大起大落了。比如在影片所有的關健場合,諸如「躲禍拜師」「堂會遇難」「賣身葬父」「月紅簽名」「姐妹爭吵」「姐妹分手」等等場景,都是邢月紅的主情戲份。一路生活優越,就是後來月紅跑到了唐老闆的虎口裡 ,好象也沒受什麼可歧侍遇。照影片畫面來看,穿紅披綠, 一派富貴太太樣子,至少表面上的活法 ,還是可以過得去的吧?按照樸素的觀念看電影 ,邢月紅應屬走下坡人物了。導演稱之走邪路。
於是我們眼前,不由生發出來謝晉電影當中,那些更多的以進步和受苦女性人物形象為主要脈境的電影代表 。比如謝晉電影《紅色娘子軍》中的吳瓊花,比如《女藍五號》以及後來的《天雲山傳奇》《啊 搖籃》《芙蓉鎮》《秋瑾》《春苗》等等勞功人民這一邊的藝術形象,都是一些能夠突顯謝晉電影的進步與耐苦的女性藝術形象 。相對這一部《舞台姐妹》中的小資藝者來看,邢月紅是不是可以算上比較另類呢? 其實同時月紅這個銀幕上的另類人物,也應當屬於百花齊放的一枝吧?當然了,謝晉導演也竭力渴求在影片《舞台姐妹》當中,塑造一位我方女地下工作者的人物形象,她叫江波。
不管怎麼說,電影《舞台姐妹》還是屬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電影銀幕黃金時代上面的一朵視聽奇葩。我們回首影界可以看見,當時當初的中國銀幕上,與影片《舞台姐妹》同期溢生的同型歌舞類型影片還有許多,知名比如有《劉三姐》,比如《紅珊瑚》,比如《阿詩瑪》,比如《江姐》,又比《劉巧兒》《朝陽溝》等等 。可謂影壇星片燦爛了。謝晉導演的電影主題一向都是激勵和光明的。這部天馬製片廠的彩色影片《舞台姐妹》也不額外 。尤其表現在電影收尾時刻,電影畫面一貫實心寫意,長水拍浪,白帆纖道,船頭朝陰,軍裝姐妹和好如初,電影的樂聲隨著帆船櫓漿搖曳下去,電影情節跟著重逢新生的春花月紅兩姐妹心聲,不斷盤升,不斷遞進向陽光方向。片尾如歌:
願將清泉洗雙目
遠望前途花似錦
莫道烏蓬破浪過
前面尚有路萬里
這一時刻,電影中的舞台姐妹雙雙借水依影 ,面向新生的藝術主題撩至高潮 ,姐妹舵頭談心的場景告訴觀眾,一個藝人首要的活法,應當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戲比天大, 戲如人生。
④ 一個女孩唱戲怎麼形容
1.
看唱戲,其實,我是一個不愛看唱戲的人。看了也是白看,只知道他們又下跪,又哭,又鬧的……看不懂,聽不懂,真不知道他們在幹嘛。
2.
唱戲的人在台上唱著,有相公,小姐,丫鬟,這些人在走來走去,我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麼,可我很喜歡他們的打扮,他們的衣服很漂亮。
3.
上了戲台、畫了花臉,就由不得你不唱戲。
4.
唱戲結束之後,看戲的人都散了,唱戲的人要去卸妝了。
5.
這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唱戲就是把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截了當地給演出來,不過戲演完了還不是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
6.
惹一身塵,長袖起舞戲中人,渡烏篷,抬眼看歲月今曾,元宵走馬觀燈,輕言知己難逢,看今朝,戲里戲外戲中人。這句話說的就是唱戲人。
⑤ 百姓調解視頻全集2015年五個女人一台戲
進入網路電視,可以重播觀看
⑥ 河南豫劇演員大雪中演出
是的。2月24日,河南鶴壁,網友拍攝到一段6名戲曲演員冒雪唱戲的視頻,然而台下觀眾寥寥,被網友稱贊真敬業。
視頻拍攝者姚女士說,每年這個時候村裡都會唱3天戲曲,因為天降大雪,演員還在正常演出但是台下就僅有4個觀眾躲在屋檐角落裡,當時天氣很冷演員穿得很單薄,候場演員還有很多,感覺他們特別不容易。
(6)五大美女唱戲視頻擴展閱讀
豫劇簡介
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發源於河南開封。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歡迎,被西方人稱贊為「東方詠嘆調」。
⑦ 求視頻:日本演歌五美人是哪五個
藤あや子, 伍代夏子,長山洋子,香西かおり,坂本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