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聊齋桃子幻化成大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聊齋桃子幻化成大美女

發布時間: 2022-06-25 18:57:48

Ⅰ 聊齋志異裡面植物變成人的故事

葛巾、黃英是幻化美女,了結情緣的花妖

《聊齋志異-黃英》
黃英是菊精
黃英的弟弟陶生就是菊精,男性啊

馬子才,順天人。好菊,聞有佳種必購之,千里不憚。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親有一二種,為北方所無。馬欣動,即刻治裝,從客至金陵。客多方為之營求,得兩芽,裹藏如寶。
歸至中途,遇一陶姓少年,與之論藝菊之法,馬大悅。問:「將何往?」答雲:「姊厭金陵,欲卜居於河朔耳。」馬欣然曰:「仆雖固貧,茅廬可以寄榻。不嫌荒陋,無煩他適。」陶趨車前向姊咨稟,車中人推簾語,乃二十許絕世美人也。顧弟言:「屋不厭卑,而院宜得廣。」馬代諾之,遂與俱歸。
初,馬所棄殘枝劣種,陶悉掇拾而去。未幾菊將開,聞其門囂喧如市。怪之,過而窺焉,見市人買花者,車載肩負,道相屬也。其花皆異種,目所未睹。心厭其貪,欲與絕;而又恨其私秘佳種,遂款其扉,將就稍讓。陶出,握手曳入。見荒庭半畝皆菊畦,數椽之外無曠土。而細認之,盡皆向所拔棄也。陶入室,俄獻佳餚,烹飪良精。因問:「貴姊胡以不字?」答雲:「時未至。」問:「何時?」曰:「四十三月。」又詰:「何說?」但笑不言,盡歡始散。過宿又詣之,新插者已盈尺矣。大奇之,苦求其術,陶曰:「此固非可言傳;且君不以謀生,焉用此?」又數日,門庭略寂,陶乃以蒲席包菊,捆載數車而去。逾歲,始載南中異卉而歸,於都中設花肆,十日盡售,復歸藝菊。問之去年買花者,留其根,次年盡變黑而劣,乃復購於陶。
陶由此日富。漸而舊日花畦,盡為廊舍。至秋載花去,春盡不歸。而馬妻病卒。意屬黃英,微使人風示之。黃英微笑,意似允許,惟專候陶歸而已。年余陶竟不至。黃英課仆種菊,一如陶。忽有客自東粵來,寄陶生函信,發之,則囑姊歸馬。考其寄書之日,即馬妻死之日;回憶國中之飲,適四十三月也,大奇之。以書示英,請問「致聘何所」。英辭不受采。又以故居陋,欲使就南第居,若贅焉。馬不可,擇日行親迎禮。
後陶歸,與人飲,卧地,化為菊。久之,葉益憔悴。馬大懼,始告黃英。英聞駭曰:「殺吾弟矣!」奔視之,痛絕。馬亦悔恨欲絕。姊弟本菊精也。
異史氏曰青山白雲人遂以醉死世盡惜之而未必不自以為快也植此種於庭中如見良友如見麗人不可不物色之也。

Ⅱ 聊齋志異長官們讓藝人去摘什麼

聊齋志異長官們讓藝人去摘桃子。

一名觀眾率先發言:「今夜星光璀璨,今夜我們歡聚一堂,首先有請著名街頭耍戲法表演藝術家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節目的名字叫偷桃,請大家鼓掌歡迎」。

「偷桃」是一種古戲法表演,藝人要在寒冷的冬季,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變出一枚新鮮的桃子來。當時的蔬菜大棚技術還沒有推廣,所以也不會有反季水果特賣,桃子從何而來,在場的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

結局:

過了好一陣子,天空中墜下一顆仙桃,大如飯碗。老漢欣喜不已,手捧仙桃,獻給四位官老爺。

眾官員嘖嘖稱奇,將仙桃來回傳遞,把玩良久,你瞧一眼,我摸一下,但肉眼凡胎,也分不出仙桃是真是假。

忽然間咚地一聲響,繩子墜落於地,那老漢臉色大變,叫道:「不好,我兒做賊竊桃,已給發覺,性命堪憂。」語未畢,天上掉下一顆頭顱,近前凝視,眉目俊朗,真是那孩童。

怪事還沒算完,緊接著天上又掉下一隻左腿,然後右腿雙手,殘肢斷體,紛紛墜落。

Ⅲ 聊齋志異中一棵花樹幻化成少女的故事

《葛巾》

原文:
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聞曹州牡丹甲齊、魯,心嚮往之。適以他事如曹,因假縉紳之園居焉。時方二月,牡丹未華,惟徘徊園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作《懷牡丹》詩百絕。未幾花漸含苞,而資斧將匱;尋典春衣,流連忘返。一日凌晨趨花所,則一女郎及老嫗在焉。疑是貴家宅眷,遂遄返。暮往又見之,從容避去;微窺之,宮妝艷絕。眩迷之中,忽轉一想:此必仙人,世上豈有此女子乎!急返身而搜之,驟過假山,適與媼遇。女郎方坐石上,相顧失驚。嫗以身幛女,叱曰:「狂生何為!」生長跪曰:「娘子必是仙人!」嫗咄之曰:「如此妄言,自當縶送令尹!」生大懼,女郎微笑曰:「去之!」過山而去。

生返,復不能徒步。意女郎歸告父兄,必有詬辱相加。偃卧空齋,甚海孟浪。竊幸女郎無怒容,或當不復置念。悔懼交集,終夜而病。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心漸寧帖。回憶聲容,轉懼為想。如是三日,憔悴欲死。秉燭夜分,仆已熟眠。嫗入,持甌而進曰:「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生駭然曰:「仆與娘子,夙無怨嫌,何至賜死?既為娘子手調,與其相思而病,不如仰葯而死!」遂引而盡之。嫗笑接甌而去。生覺葯氣香冷,似非毒者。俄覺肺膈寬舒,頭顱清爽,酣然睡去。既醒紅日滿窗。試起,病若失,心益信其為仙。無可夤緣,但於無人時,虔拜而默禱之。
一日行去,忽於深樹內覿面遇女郎,幸無他人,大喜投地。女郎近曳之,忽聞異香竟體,即以手握玉腕而起,指膚軟膩,使人骨節欲酥。正欲有言,老嫗忽至。女令隱身石後,南指曰:「夜以花梯度牆,四面紅窗者即妾居也。」匆匆而去。生悵然,魂魄飛散,莫知所往。至夜移梯登南垣,則垣下已有梯在,喜而下,果有紅窗。室中聞敲棋聲、佇立不敢復前,姑逾垣歸。少間再過之,子聲猶繁;漸近窺之,則女郎與一素衣美人相對弈,老嫗亦在坐,一婢侍焉。又返。凡三往復,漏已三催。生伏梯上,聞嫗出雲:「梯也,誰置此?」呼婢共移去之。生登垣,欲下無階,恨悒而返。

次夕復往,梯先設矣。幸寂無人,入,則女郎兀坐若有思者,見生驚起,斜立含羞。生揖曰:「自分福薄,恐於天人無分,亦有今夕也!」遂狎抱之。纖腰盈掬,吹氣如蘭,撐拒曰:「何遽爾!」生曰:「好事多磨,遲為鬼妒。」言未已,遙聞人語。女急曰:「玉版妹子來矣!君可姑伏床下。」生從之。無何,一女子入,笑曰:「敗軍之將,尚可復言戰否?業已烹茗,敢邀為長夜之歡。」女郎辭以困惰,玉版固請之,女郎堅坐不行。玉版曰:「如此戀戀,豈藏有男子在室耶?」強拉出門而去。生出恨極,遂搜枕簟。室內並無香奩,惟床頭有一水精如意,上結紫巾,芳潔可愛。懷之,越垣歸。自理衿袖,體香猶凝,傾慕益切。然因伏床之恐,遂有懷刑之懼,籌思不敢復往,但珍藏如意,以冀其尋。
隔夕女郎果至,笑曰:「妾向以君為君子,不知其為寇盜也,」生曰:「有之。所以偶不君子者,第望其如意耳。」乃攬體入懷,代解裙結。玉肌乍露,熱香四流偎抱之間,覺鼻息汗熏,無氣不馥。因曰:「仆固意卿為仙人,今益知不妄。幸蒙垂盼,緣在三生。但恐杜蘭香之下嫁,終成離恨耳。」女笑曰:「君慮亦過。妾不過離魂之倩女,偶為情動耳。此事宜要慎秘,恐是非之口捏造黑白,君不能生翼,妾不能乘風,則禍離更慘於好別矣。」生然之,而終疑為仙,固詰姓氏,女曰:「既以妾為仙,仙人何必以姓名傳。」問:「嫗何人?」曰:「此桑姥。妾少時受其露覆,故不與婢輩等。」遂起欲去,曰:「妾處耳目多,不可久羈,蹈隙當復來。」臨別,索如意,曰:「此非妾物,乃玉版所遺。」問:「玉版為誰?」曰:「妾叔妹也。」付鉤乃去。
去後,衾枕皆染異香。從此三兩夜輒一至。生惑之不復思歸,而囊橐既空欲貨馬,女知之,曰:「君以妾故,瀉囊質衣,情所不忍。又去代步,千餘里將何以歸?妾有私蓄,卿可助裝。」生辭曰:「感卿情好,撫臆誓肌,不足論報;而又貪鄙以耗卿財,何以為人乎!」女固強之,曰:「姑假君。」遂捉生臂至一桑樹下,指一石曰:「轉之!」生從之。又拔頭上簪,刺土數十下,又曰:「爬之。」生又從之。則瓮口已見。女探入,出白鏹近五十餘兩,生把臂止之,不聽,又出數十鋌,生強分其半而後掩之。
一夕謂生曰:「近日微有浮言,勢不可長,此不可不預謀也。」生驚曰:「且為奈何!小生素迂謹,今為卿故,如寡婦之失守,不復能自主矣。一惟卿命,刀鋸斧鉞,亦所不遑顧耳!」女謀偕亡,命生先歸,約會於洛。生治任旋里,擬先歸而後迎之;比至,則女郎車適已至門。登堂朝家人,四鄰驚賀,而並不知其竊而逃也。生竊自危,女殊坦然,謂生曰:「無論千里外非邏察所及,即或知之,妾世家女,卓王孫當無如長卿何也。」
生弟大器,年十七,女顧之曰:「是有慧根,前程尤勝於君。」完婚有期,妻忽夭殞。女曰:「妾妹玉版,君固嘗窺見之,貌頗不惡,年亦相若,作夫婦可稱佳偶。」生請作伐,女曰:「是亦何難。」生曰:「何術?」曰:「妹與妾最相善。兩馬駕輕車,費一嫗之往返耳。」生恐前情發,不敢從其謀,女曰:「不妨。」即命桑嫗遣車去。數日至曹。將近里門,婢下車,使御者止而候於途,乘夜入里。良久偕女子來,登車遂發。昏暮即宿車中,五更復行。女郎計其時日,使大器盛服而迎之。五十里許乃相遇,御輪而歸;鼓吹花燭,起拜成禮。由此兄弟皆得美婦,而家又日富。

一日有大寇數十騎突入第。生知有變,舉家登樓。寇入圍樓。生俯問:「有仇否?」答雲:「無仇。但有兩事相求:一則聞兩夫人世間所無,請賜一見;一則五十八人,各乞金五百。」聚薪樓下,為縱火計以脅之。生允其索金之請,寇不滿志,欲焚樓,家人大恐。女欲與玉版下樓,止之不聽。炫妝下階,未盡者三級,謂寇曰:「我姊妹皆仙媛,暫時一履塵世,何畏寇盜!欲賜汝萬金,恐汝不敢受也。」寇眾一齊仰拜,喏聲「不敢」。姊妹欲退,一寇曰:「此詐也!」女聞之,反身佇立,曰:「意欲何作,便早圖之!尚未晚也。」諸寇相顧,默無一言。姊妹從容上樓而去。寇仰望無跡,哄然始散。
後二年,姊妹各舉一子,始漸自言:「魏姓,母封曹國夫人。」生疑曹無魏姓世家,又且大姓失女,何得置之不問?未敢窮詰,心竊怪之。遂託故復詣曹,入境諮訪,世族並無魏姓。於是仍假館舊主人,忽見壁上有贈曹國夫人詩,頗涉駭異,因詰主人。主人笑,即請往觀曹夫人,至則牡丹一本,高與檐等。問所由名,則以其花為曹第一,故同人戲封之。問其「何種」?曰:「葛巾紫也。」愈駭,遂疑女為花妖。既歸不敢質言,但述贈夫人詩以覘之。女蹙然變色,遽出呼玉版抱兒至,謂生曰:「三年前感君見思,遂呈身相報;今見猜疑,何可復聚!」因與玉版皆舉兒遙擲之,兒墮地並沒。生方驚顧,則二女俱渺矣。悔恨不已。後數日,墮兒處生壯丹二株,一夜徑尺,當年而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盤,較尋常之葛巾、玉版,瓣尤繁碎。數年茂蔭成叢,移分他所,更變異種,莫能識其名。自此牡丹之盛,洛下無雙焉。

異史氏曰:「懷之專一,鬼神可通,偏反者亦不可謂無情也。少府寂寞,以花當夫人;況真能解語,何必力窮其原哉?惜常生之未達也!
譯文:常大用,河南洛陽人,平生最愛牡丹。他聽說曹州牡丹甲天下,心中非常嚮往,渴望能有機會去一飽眼福。有一次,正好因為有一件事情要到曹州去,常大用非常高興,多年夙願可以了卻了。

到了曹州,常大用專門找了一官宦人家住下,因為他家有一處在當地很有名氣的花園。求得主人的允許,常大用就在花園中住下了。當時正是初春二月,牡丹尚未發芽,常大用只好耐心地住下來。每天在花園中徘徊,仔細地觀察牡丹的生長情況,盼望著牡丹能早早日開放。其間,常大用寫一《懷牡丹》詩百絕,時常吟誦,自得其樂。不多久,牡丹花漸漸地含苞待放了。常大用卻是又喜又憂。喜的是,牡丹已是含苞待放了;憂的是,一個多月,他身上的錢也花完了。考慮再三,他還是無法放棄能夠看到即將盛列的曹州牡丹的機會,於是,他就把穿不著的衣服典當出去,等待著花期的到來,時常在花園中徘徊流連。

一天早晨,常用又去園中看花,遙見一妙齡女郎和一老婦人正在花園中。他懷疑是此地哪家大戶的家裡人,沒有驚動他們,就回屋去了。到了傍晚,常大用又去園中看花,那女郎還在那裡。到了近處,常大用偷偷地端詳那位女郎,穿著富麗,天資國色,撩人心動。見了常大用,並不十分躲避,卻從容地對他一笑向假山後面躲去了。
常大用被這天仙般的美女弄得目眩神迷,心想:她一定是仙女下凡,人世間怎麼會有如此美貌的女子呀!於是,不由自主地向女郎去的方向搜尋過去。繞過假山,沒想到,卻正好碰到那位老婦人。那女郎 正坐在近處一塊石頭上,看見他顯得很吃驚。那位老婦人連忙用自己的身體遮擋在女郎 面前,厲聲呵斥著:「你這狂妄的小子,究竟想干什麼?」常大用卻跪下說道:「這位女郎一定是仙女下凡!小生冒味了。」老婦人憤怒地訓斥他:「簡直是胡說八道。破真該叫人把你送到官府時里去,治你的罪!」常大用非常害怕,手足無措。但那女郎卻笑了笑,對老婦人說:「我們走吧!」說完,就走了。
常大用無精打採的回到屋裡,心裡想到,如果女郎回去後把今日之事告訴了她的父兄,一場責罵、污辱恐怕是不可避免了。晚上,一個人躲在空盪盪的屋子裡,他後悔自己今日的舉動實在是太孟浪了。可又想,剛才那女郎並沒有怒容,也許並不把它當成一回事。就這樣,常大用既後悔,又害怕,一夜輾轉反側,竟然病了。第二天,幸運的是女郎家並沒有人來興師問罪,心裡才稍稍安寧了些。然而,他又不由得想起那女郎的聲容笑貌來,由害怕而變為十分的想念。就這樣,不過三天,常大用滿面憔悴之色,竟成了重病,卧床不起了。

這天晚上,常大用昏昏沉沉地剛一入睡,忽聽屋門一響,那老婦人手捧一隻葯碗進來了。老婦人說:「我家葛巾姑娘,親自配成這劑毒葯給你,快喝下去吧!」常大用十分驚:「我與葛巾姑娘,素無怨仇,為什麼竟然要毒死我呢?唉,也罷。既然這葯是姑娘親手調的,與其因她相思而病,不如喝葯而死。」說罷,接過葯來一飲而盡。那老婦人笑笑,就走了。
6樓
2009-1-6 19:59 回復

--------------------------------------------------------------------------------

秋霜飛晚 奇怪的是,常大用喝下葯去,卻覺得一股香氣沁入肺腑,頭腦清爽,好象並不是什麼毒葯。想著想著,他便酣然睡去。第二天早晨醒來,只見紅日滿窗。試著起來,大病若無,心中更加堅信那女郎是仙女下凡。他心中默默地祈禱能夠再次見到女郎。
這一天,常大用在園中一叢樹木之後,迎面遇上那位女郎。見四下里無人,他驚喜地急忙跪在地上。那女郎伸手輕輕地拉他起來。常大用驚喜交集,握住了她那潔白的玉腕,順勢站了起來,只覺得這只手溫軟面細膩,並聞到她身上散發出一種奇異的香味,常大用覺得全身骨節都酥軟了。正想說點什麼,那位老婦人忽然來了。那女郎讓他藏於假山之後,指著南邊說:「晚上你來吧。南面小牆以內有一座四面紅窗的屋子,就是我住的地方。我放好了梯子等你。」說完匆匆而去。常大用呆站在那裡,滿腹悵然,真有些魂飛魄散了。
好容易等到天黑,他搬梯子登上南牆,果然見牆那邊有梯子豎在那裡。他高興地下去,果然見有紅窗在。到了窗前,聽到裡面有下棋的聲音,悄悄地站在窗下,不敢向前,等了一會,他越牆回去了。
常大用心神不定,從坐立難安,他又第二次來到紅窗之下,聽到下棋的「嗒嗒」聲更密了。他順窗縫看去,只見那女郎 正與一白衣女郎下棋,那老婦人也在坐,有一個丫環待他們。他只得再次返回來。到他第三次登上牆頭,已是三更天了。忽然聽到老婦人說:「誰把梯子放這兒了?」招呼丫環把梯子抬走了。他只好怏怏不樂地回來了。
第二天晚上再去,梯子已先預備好了。來到紅窗之下,幸好四下無人,急忙推門進去,只見女郎獨自坐在那兒若有所思。一見常大用,慌忙站起來,滿面羞澀。常大用作揖說:「我自感福薄,從不敢妄想什麼,今日你我有如此良機,真是三生有幸啊。」說著,就靠近了女郎。那女郎身材苗條,美麗迷人,連她呼出氣兒也象蘭草的芬芳。
二人正在親密地交談,忽聽近有人說話。女郎急忙說:「我妹妹玉版來了。你先藏到我床下去吧。」他只好從命。他剛藏好,一個女子走進來,笑著說:「你這敗軍之將,今天還敢和我較量嗎?我已經沏了好茶,准備與你戰一通宵。」女郎以身體睏乏為由推辭。玉版再三請求,見不答應,便開玩笑地說:「你這樣捨不得離開屋子,難道 姐姐在屋裡藏了個男人不成?」女郎見她強意相邀,只得隨她去了。
常大用聽到腳步聲遠去,使爬出來。他又氣又恨,於是便想在屋裡找件東西,也好帶回去做個紀念。找來找去,只在床頭發現有一個水晶如意,上邊系著一條紫巾,芳潔可愛。於是,揣在懷里,越牆回到自己的屋子。
7樓
2009-1-6 20:01 回復

--------------------------------------------------------------------------------

秋霜飛晚 常大用在自己屋裡玩賞那水晶如意,衣袖一動,似乎還聞到那女郎的體香,因而更加傾慕女郎。然而想到自己夜闖人家閨房,怕受到刑律制裁,再也不敢前去,但珍藏著如意,希望女郎能夠來找.
隔了一天的晚上,女郎果然來了,她笑著說:「我一向認為你是個正人君子,卻原來是個賊啊!」常大用高興地說:「是的,我確實拿了你的東西。但我之所以偷拿了你的如意,是因為想藉此取個吉祥之兆,希望咱們的事能夠遂心如意啊。」二人越談越親密,於是私定了終身。常大用問女郎道:「我認為你是仙女下凡,幸蒙你的垂愛,真是我三生有幸。但唯恐你離我而去,幸福難以長久。」女郎笑著說:「你太多慮了。我不是什麼神仙,只是對你太痴情了。此事要嚴加保密,如讓別人知曉,後果不堪設想。」常大用答應了,但始終懷疑她是仙女,一定要她說出她的真實姓名。女郎說道:「既然你認為我 是仙女,又何必知道我的姓名呢?」常大用又問:「那麼,那位老婦人又是誰呢?」女郎答道:「她是桑姥 姥 。小時候我常常得到她的照顧,一向把她當長輩相待。」說罷,女郎起身要走,對常大用說:「我那兒人多,你去了多有不便,我有機會來找你吧。那水晶如意是我妹妹玉版的,你還是讓我帶回去吧。」
從此,每隔三兩天兩人就會面一次。常大用沉浸在幸福之中,不再想回家的事,但典當衣服的錢又花光了。他准備賣掉騎來的那匹馬。此事被女郎知道了,對他說:「你為了我,把錢花光了,再賣掉馬,千里迢迢,你怎麼回去呢?我於心何忍?我有些積蓄,你拿去用吧。」常大用推辭道:「你對我情深似海,我無以為報。怎麼能再用你的積蓄呢?」女郎堅持說:「就算暫時借給你吧。」於拉著他的胳膊,來到一棵桑樹下,指著一塊石頭讓他搬開,又從頭拔下金釵,往地下刺了幾十下,說:「挖吧。」他順從地用手扒了扒,不一會,地下露出一隻瓮口來。女郎探手從瓮里取出銀子近五十兩,常大用阻擋不住,女郎又從裡面拿出十來個元寶。最後,常大用還是只要了一半銀子。
不知不覺又過了好幾天。這天夜裡,女郎對常大用說:「近來咱們的事有些風言風語,長此下去不是好辦法,我看咱們還是商量個對策為好。」常大用很害怕:「究竟該怎麼辦呢?我平生老實謹慎,為了你,我把一切置之度外了。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刀山火海,我無所畏懼!你怎麼辦吧?」女郎見他態度堅決,就決定和他逃到洛陽去,並且讓他先騎馬回去,自己隨後乘車前往。常大用回到家,正准備去迎接女郎,沒料想女郎乘車也到了家門。眾鄉鄰聽說他娶來一位美貌賢惠的妻子,紛紛前來祝賀,並不知道他們是逃回來的。但常大用心裡總感到不大坦然,女郎說:「我們情投意合,心甘情願,誰也不會干涉我們,你不必怕。」時間一天天過去,常大用也慢慢地放下心來。
常大用有個弟弟,叫常大器,此時十七歲了。女郎見他聰明伶俐,相貌英俊,於是提出讓妹妹玉版嫁給他為妻。常大用恐怕他們出逃的事被別人發覺,但女郎說:「不妨事。我已經想好了辦法。玉版妹妹與我最好,最相信我,只要派一人前去,她定可前來。」於是,女郎就派桑姥姥乘車前往曹州。幾天以後,桑姥姥到了曹州,將要到達花園時,她下了車,讓車上停在路上等候,她一個人乘夜深人靜進到園中,不一會就把玉版領出來,登上車就往回趕。
女郎計算著馬車的時日,估計要來的那天,讓常大器穿上結婚盛裝,到幾十里外去迎接,果然碰到了桑姥姥 和玉版乘坐的車子。於是,常家歡歡喜喜地為大器完成了婚禮。從此,兄弟二人都得了美貌賢惠的妻子,常家的日子越過越火,家境日益富裕起來。
有一天,有幾十個賊寇騎馬突然闖進常家院中。常大用知道事情不妙,全家登樓躲避。賊寇把樓圍起來,氣勢洶洶。常大用在樓上俯視著眾賊寇,問:「咱們有什麼仇嗎?」賊寇回答說:「沒有。但我們今天來,有兩件事相求:第一件,聽說你們兄弟的兩位夫人世間所有,請讓咱弟兄們看看;第二件,我們一行五十八人,請給我們每人金子五百兩。」此時,樓下堆滿了木柴。賊寇威脅,若不答應,就要放火焚樓。常大用答應給他們金子,但他們並不滿足,家人非常害怕。女郎與玉版幾次想下樓,都被常大用攔住。但她們終於按捺不住,沖下樓來,站在樓梯中間,說:「我姐妹都是天上仙女,暫時來人間生活,難道還怕你們這伙賊寇嗎?我想即使送你們萬兩黃金,你們也不敢要吧!」賊寇們嚇得跪拜在地,紛紛說道:「不敢不敢。」女郎和玉版見此情景,正要回樓上,突然一賊寇說:「她們是騙人的,不要上當!」女郎反身站在樓梯上,大聲呵斥:「你們想干什麼,就早早地說出來,現在還不算太晚。」眾賊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說話。姐妹倆從容走上樓上。眾賊寇一鬨而散。
兩年以後,女郎和玉版各生了一個男孩。女郎也漸漸地說出是魏姓,母親被封為曹國夫人。但常大用很是懷疑,在曹州從未聽說過有姓魏的大戶,況且大戶人家的小姐失蹤了,怎麼會沒人尋找呢?但他又不敢假追問女郎。但常不用一心要解開心中的謎團。他找了個借口再一次來到曹州,到處打聽,也沒有聽說魏姓的大戶。於是,他仍舊來到上次借住的花園里,來到主人的一間正房,忽見牆上有一首題詩,題為《贈曹國夫人》,心中大驚,於是就問花園主人。主人笑著請他去看曹國夫人。原來主人請他看的是一株牡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長得和房檐一樣高。常大用問何如此稱呼它,主人解釋,因為這個品種是曹州第一,所以有人戲稱之為「曹國夫人」。常大用又問,這是哪個品種,主人回答說,叫做「葛巾紫」。於是,常大用更加認定,女郎是花妖所變。
常大用回到家中,但不敢當面質問女郎,就把看到的《贈曹國夫人》詩念 給她聽。女郎聽後驟然變色,沖出屋去把玉版叫來,並且把兩個孩子也抱了來,對常大用說:「三年前,我為你的真誠所感動,於是把身心全部交給了你。不想你卻百般猜疑,我們怎能白頭偕老?」女郎和玉版悲憤之下,雙雙舉起兒子,朝地下扔去,兩個孩子隨即不見了蹤影。常大用驚呆了,葛巾和玉版也象彩雲一般飛去了。常大用悔恨不已,一個幸福的家庭化為泡影。
幾天以後,兩個孩子墮地的地方長出了兩株牡丹,一夜之間就長了一尺多高,當年春天就開了花,一株開紫花,一株開白花,花朵大得大盤子,比普通的葛巾和玉版要好看得多。幾年以後,就繁衍成一片。後來被人移到其它地方,又不斷地產生一些新品種,千姿百態,各呈風采。從此,河南洛陽就成了牡丹最繁盛的地方。

Ⅳ 求《聊齋志異》中《嶗山道士》、《偷桃》、《武技》的翻譯

《嶗山道士》(白話文版) 淄川縣有個姓王的讀書人,排行第七,是一個官宦人家的後代。他從小就喜愛學習道術。聽人說勞山有許多仙人,他就背著書箱前往游歷。有一天,他登上一座山頂,看見一座道觀非常幽靜。有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雖白發垂肩,卻神態自若,氣度不凡。王七立即上前行禮並與這位道士攀談起來。道士談道術談得極為精深玄妙。王七心悅誠服,便請求拜道士為師。道士說:「你嬌生慣養的,恐怕吃不了苦。」王七回答說:「我能。」這個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都到齊了,王七向他們一一行過見面禮,便留在觀中學道。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七叫去,給他一把斧子,叫他隨徒弟們一道進山砍柴。王七恭恭敬敬地聽從師父吩咐,隨大家進山去砍柴。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王七的手腳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他實在忍受不住了,便暗地產生了回家的念頭。 有一天晚上,王七回到觀中,看見師父陪兩位客人在飲酒。這時天色昏暗,還沒點燈燭。王七見師父用紙剪成一面圓鏡,粘貼在牆壁上。不一會兒,如同明月照耀,滿屋生輝,屋裡的東西看得清清楚楚。眾徒弟圍繞侍候,忙個不停。這時一位客人說:「今天這樣的良宵美景真是快樂,大家不能不共享快樂。」 於是師父從桌上取下一樽酒壺,分賞給徒弟們,並且囑咐徒弟們盡情痛飲,一醉方休。王七心想:門徒七八個人,一壺酒哪能個個喝得到?這時眾門徒紛紛找杯子找碗,搶先喝酒,惟恐輪到自己時酒壺空了。然而來回地斟酒,壺中的酒卻一點也不見減少。王七心中暗自稱奇。過了一會兒,另一位客人說:「多謝主人賜給明月耀,不過,像這樣默默地飲酒,也未免太乏味了,為何不把嫦娥從月宮中請來?」這時,王七又見師父將手中的筷子向月宮中拋去。不一會兒,便見一位美人從月亮中走出。開始還不滿一尺,到了地上就與常人一般高了。她腰肢纖細,面容秀美,步履翩翩地跳起了霓裳羽衣舞。過一會兒,又歌唱道:「神仙啊神仙,你們還回來嗎?」為什麼把我幽禁在廣寒宮中啊!」歌聲清脆悠揚,如同洞簫中吹出的音響。歌唱完了,她輕盈旋轉而上,一躍登上了桌子。大家正驚奇地注視著,那仙女已還原成一支筷子。師父和客人大笑起來。又有一位客人說:「今晚真快樂,可我喝醉了,你們到月宮為我餞行好嗎?」於是三人移動酒席,漸漸進入月中。眾徒弟看三人坐在月光中飲酒,連胡須眉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如同鏡中的人影一樣。又過了一會兒,月亮漸暗。有一個門徒點上蠟燭進來,卻只見道士一個人獨坐桌旁,客人不見蹤影,桌上殘羹剩菜還在。回頭再看牆上月亮,只是一張如同鏡子大小的圓紙而已。道士問眾徒弟:「喝夠了嗎?」眾人齊聲回答:「足了。」道士說:「既然喝夠了,就該早早睡覺,不要誤了明天砍柴割草。」眾徒弟連連答應退了出來。

王七心中暗暗羨慕師父的道術,便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就這樣又過了一個月,王七實在吃不了這個苦,而道士卻不傳授給他一點點法術。他再也不願等待了,便向師父辭別,他說:「弟子走了好幾百里路,來找仙師求教,縱然不能求得長生不老之術,就是傳給我一點小小的法術,也可安慰我這顆求教的心。現在已過去兩三個月,但每天卻不過是上山砍柴,早出晚歸。弟子在家時,還真的沒有吃過這種苦。」道士笑著說:「我早就說你吃不得這個苦,今天果然證明了。明天早上就打發你動身回家吧。」王七說:「弟子在這里也勞動幾個月了,請師父傳授點小技給我,也不負此行了。」道士問:「你想學點什麼法術?」王七說:「我常見師父行走時,堅硬的牆壁也不能阻隔你,只要學到這一法術我就滿足了。」道士笑著答應了他的要求。就把穿牆的口訣傳授給他,叫他自己念咒語,念完,喊了聲「過去!」王七面對牆壁不敢進去。道士又說:「你試著往裡去。」王七便不慌不忙地往牆里走去。等他走到牆根邊卻止步不進。道士說:「你要低著頭猛然朝里進,不要猶豫!」王七按照師父的話做,果然在離牆幾步時,猛地向牆壁沖去。到了牆邊,就像什麼東西也沒有似的。待他回頭一看,自己已站在牆外了。他心中大喜,進去謝過師父。道士說:「回去以後,應去掉私心雜念,否則不靈驗。」於是送給他路費讓他回去了。
王七回到家中,逢人便自吹遇上了神仙,學到了法術,就是堅硬的牆壁也不能阻擋他。他的妻子不信,王七便模仿在勞山的作法,在離牆幾尺遠處,猛地一下往裡沖。結果一頭撞到牆壁上,一下子跌倒在地。妻子把他扶起一看,額頭上鼓起一個大包,像個大雞蛋似的。妻子不由得開起他的玩笑。王七又愧又恨,便一個勁地罵老道士沒安好心。
異史氏曰:聽到此事,沒有不大笑的。可是象王生這樣的人,世上正經不少。現在有一個卑鄙無聊的傢伙,喜歡嗜欲,得了病,卻怕用葯。接著又有吮癰舔痔的人,進來告訴他有治病的法術,來迎合他的意思,騙他說:「拿了這個法術去,可以百病治癒。」當初試驗了一下,不能沒有小的效果,於是認為天下的事都可以這樣行了。看來,他們不到撞牆壁而疼痛時,是不能停止的. 偷桃 少年時候,我去府城參加考試.正是春節前一天,趕上"鬧春".各家 買賣人把鋪店裝點一新,門前彩燈通明. 我跟朋友一起去瞧熱鬧.街上人特別多,擠得像一堵牆.見一大堂上, 坐著四個穿紅衣的官兒.有個賣藝人,領一個披著長發的小孩,挑著擔兒擠 到大堂前.他好像說了句什麼,逗得堂上的人大笑.人聲嘈雜,我沒聽清. 這時,有個穿青衣的人,大聲嚷著要藝人獻藝.藝人笑問:"長官想看什麼 " 青衣人與堂上官兒們商量幾句,說:"變個桃子!"藝人就裝出為難的樣子: "這冰天雪地,去哪兒摘挑子 "小孩就一旁幫腔:"長官要看,咱想法兒 變吧!"藝人假裝發愁地說:"唉,這般光景,人間哪裡有桃子 只有天上 王母娘娘的花果園里四季有桃,咱只好上天去偷了."小孩說:"天那樣高, 沒有梯子怎麼上 "藝人說:"有辦法."說著就抱出一團繩子.他攥住繩 頭朝空中一扔,那繩頭就像掛在上頭,接著,繩子就越升越高,直到一團繩 子拉完.他這才召喚孩子說:"我老了,身子笨,你來上吧!"就把繩頭遞 給小孩,要小孩拽著繩子往上攀登.小孩為難地說:"您老也真糊塗,憑這 根細繩就讓我上天,萬一繩子扯斷,還不摔我個粉身碎骨 !"藝人還是逼 著小孩上.他說:"咱已答應了,就不能反悔.兒別怕苦,你偷得仙桃來, 賞你百金,再給你娶個漂亮媳婦." 小孩這才扯過繩子,手挪腳蹬,像蜘蛛爬絲一般,漸漸升高,直爬得沒 了影兒.不一會兒,一個碗大的桃子忽然落地.藝人大笑,忙捧起來獻給堂 上的官人.堂上的人不知真假,互相傳看.又過了好一會兒,繩子突然墜地, 藝人驚叫:"糟了!天神割斷繩子,我兒死了!"說著,就有一個血淋淋的 東西墜下.藝人忙看,是小孩的人頭.捧起來就哭:"慘哪!想必是被看桃 的神仙發現,我兒完了!"緊跟著,又掉下人腳,四肢和半截屍體.藝人嚎 陶大哭.邊哭邊拿出個木箱,把小孩的殘骨一一撿進箱內,合上箱蓋.轉身 面對官人們跪下:"老漢就這一個兒子,跟隨我四處賣藝,今兒長官硬逼我 變桃子,讓我們慘死.你們怎麼也得給些埋葬錢吧 " 堂上的官們,個個嚇得驚慌失色,忙掏出金銀,給了藝人.他起身裝了 錢,抬手連拍木箱呼叫:"我兒,還不出來謝賞!"眨眼間,箱蓋被拱開. 那披發小孩忽然從箱內跳出,微笑著行禮,拜謝眾官人.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一老一少耍魔術的藝人,是白蓮教的後裔.

Ⅳ 《聊齋志異·偷桃》翻譯!!!

偷桃
少年時候,我去府城參加考試.正是春節前一天,趕上"鬧春".各家
買賣人把鋪店裝點一新,門前彩燈通明.
我跟朋友一起去瞧熱鬧.街上人特別多,擠得像一堵牆.見一大堂上,
坐著四個穿紅衣的官兒.有個賣藝人,領一個披著長發的小孩,挑著擔兒擠
到大堂前.他好像說了句什麼,逗得堂上的人大笑.人聲嘈雜,我沒聽清.
這時,有個穿青衣的人,大聲嚷著要藝人獻藝.藝人笑問:"長官想看什麼 "
青衣人與堂上官兒們商量幾句,說:"變個桃子!"藝人就裝出為難的樣子:
"這冰天雪地,去哪兒摘挑子 "小孩就一旁幫腔:"長官要看,咱想法兒
變吧!"藝人假裝發愁地說:"唉,這般光景,人間哪裡有桃子 只有天上
王母娘娘的花果園里四季有桃,咱只好上天去偷了."小孩說:"天那樣高,
沒有梯子怎麼上 "藝人說:"有辦法."說著就抱出一團繩子.他攥住繩
頭朝空中一扔,那繩頭就像掛在上頭,接著,繩子就越升越高,直到一團繩
子拉完.他這才召喚孩子說:"我老了,身子笨,你來上吧!"就把繩頭遞
給小孩,要小孩拽著繩子往上攀登.小孩為難地說:"您老也真糊塗,憑這
根細繩就讓我上天,萬一繩子扯斷,還不摔我個粉身碎骨 !"藝人還是逼
著小孩上.他說:"咱已答應了,就不能反悔.兒別怕苦,你偷得仙桃來,
賞你百金,再給你娶個漂亮媳婦."
小孩這才扯過繩子,手挪腳蹬,像蜘蛛爬絲一般,漸漸升高,直爬得沒
了影兒.不一會兒,一個碗大的桃子忽然落地.藝人大笑,忙捧起來獻給堂
上的官人.堂上的人不知真假,互相傳看.又過了好一會兒,繩子突然墜地,
藝人驚叫:"糟了!天神割斷繩子,我兒死了!"說著,就有一個血淋淋的
東西墜下.藝人忙看,是小孩的人頭.捧起來就哭:"慘哪!想必是被看桃
的神仙發現,我兒完了!"緊跟著,又掉下人腳,四肢和半截屍體.藝人嚎
陶大哭.邊哭邊拿出個木箱,把小孩的殘骨一一撿進箱內,合上箱蓋.轉身
面對官人們跪下:"老漢就這一個兒子,跟隨我四處賣藝,今兒長官硬逼我
變桃子,讓我們慘死.你們怎麼也得給些埋葬錢吧 "
堂上的官們,個個嚇得驚慌失色,忙掏出金銀,給了藝人.他起身裝了
錢,抬手連拍木箱呼叫:"我兒,還不出來謝賞!"眨眼間,箱蓋被拱開.
那披發小孩忽然從箱內跳出,微笑著行禮,拜謝眾官人.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一老一少耍魔術的藝人,是白蓮教的後裔.

Ⅵ 偷桃蒲松齡的思想感情

描寫了當時卓越的民間技藝,對此以贊美。

偷桃,漢族神話故事, 西王母種桃,三千年一結子, 東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謫降人間。事見《漢武故事》。後常以此入詩。 唐柳宗元 《摘櫻桃贈元居士時在望仙亭南樓與朱道士同處》詩:「 蓬萊羽客如相訪,不是偷桃一小兒。」
《偷桃》是一篇文言文,作者蒲松齡,節選自《聊齋志異》的第十三篇。
偷桃

童時赴郡試,值春節。舊例,先一日各行商賈,綵樓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余從友人戲矚。

是日遊人如堵。堂上四官皆赤衣,東西相向坐,時方稚,亦不解其何官,但聞人語嚌嘈,鼓吹聒耳。忽有一人率披發童,荷擔而上,似有所白;萬聲洶涌,亦不聞其為何語,但視堂上作笑聲。即有青衣人大聲命作劇。其人應命方興,問:「作何劇?」堂上相顧數語,吏下宣問所長。答言:「能顛倒生物。」吏以白官。小頃復下,命取桃子。

術人應諾,解衣覆笥上,故作怨狀,曰:「官長殊不了了!堅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為南面者怒,奈何!」其子曰:「父已諾之,又焉辭?」術人惆悵良久,乃曰:「我籌之爛熟:春初雪積,人間何處可覓?惟王母園中四時常不凋謝,或有之。必竊之天上乃可。」子曰:「嘻!天可階而升乎?」曰:「有術在。」乃啟笥,出繩一團約數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擲去;繩即懸立空際,若有物以掛之。未幾愈擲愈高,渺入雲中,手中繩亦盡。乃呼子曰:「兒來!余老憊,體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遂以繩授子,曰:「持此可登。」子受繩有難色,怨曰:「阿翁亦大憒憒!如此一線之繩,欲我附之以登萬仞之高天,倘中道斷絕,骸骨何存矣!」父又強嗚拍之,曰:「我已失口,追悔無及,煩兒一行。倘竊得來,必有百金賞,當為兒娶一美婦。」子乃持索,盤旋而上,手移足隨,如蛛趁絲,漸入雲霄,不可復見。久之,墜一桃如碗大。術人喜,持獻公堂。堂上傳示良久,亦不知其真偽。

忽而繩落地上,術人驚曰:「殆矣!上有人斷吾繩,兒將焉托!」移時一物墜,視之,其子首也。捧而泣曰:「是必偷桃為監者所覺。吾兒休矣!」又移時一足落;無何,肢體紛墜,無復存者。術人大悲,一一拾置笥中而闔之,曰:「老夫止此兒,日從我南北游。今承嚴命,不意罹此奇慘!當負去瘞之。」乃升堂而跪,曰:「為桃故,殺吾子矣!如憐小人而助之葬,當結草以圖報耳。」坐官駭詫,各有賜金。

術人受而纏諸腰,乃扣笥而呼曰:「八八兒,不出謝賞將何待?」忽一蓬頭童首抵笥蓋而出,望北稽首,則其子也。以其術奇,故至今猶記之。後聞白蓮教能為此術,意此其苗裔耶?

Ⅶ 《聊齋志異》中最神奇的變戲法是什麼,為何讓人目瞪口呆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部玄幻小說,因為其非凡的想像力,書中所描繪的事情常常讓人出乎意料。在聊齋志異中,最神奇的變戲法就是男人帶著他的兒子表演偷桃的魔術,看完以後,讓人目瞪口呆,又引人入勝。這個魔術完全超出了人間的魔術的技法,居然到天上偷摘取王母娘娘的蟠桃。

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神奇故事,看後覺得十分有意思,這種故事只有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才能看到,其實,聊齋志異中都是這種有意思的玄幻文章,讓人浮想聯翩。

Ⅷ 下面是 聊齋志異 中的故事 偷桃 的片段請你把它縮寫成100字以內的短文

少年時我去府城考試正趕上"鬧春".我跟朋友去瞧熱鬧,有個賣藝人說了句什麼但人聲嘈雜,我沒聽清.
這時,有個穿青衣的人要藝人變個桃子!藝人想了個辦法,叫小孩到天上偷桃,說著就抱出一團繩子,召喚孩子拽著繩子往上攀登,

Ⅸ 聊齋志異中長官們讓藝人去摘什麼

聊齋志異中長官們讓藝人去摘桃子。原文是,那藝人點頭應諾,脫下衣服蓋在一個竹箱上,然後故意做出一副埋怨的樣子說,長官們實在是故意為難小人,此時天寒地凍,冰雪未消,叫我到哪裡去摘桃子呢。若是不取,又恐怕惹得大人們生氣,這可怎麼辦呢。

作者生平

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亦稱柳泉居士,山東省淄川縣。1956年改設為淄博市淄川區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蒲松齡遠祖蒲魯渾與蒲居仁在元代官居三品,蒲魯渾和蒲居仁是女真人,女真人從金代就開始漢化,在元代被劃歸為漢人。

蒲氏自明代初年,世居淄川城東滿井庄,後以族姓日蕃,別姓絕少,改名蒲家莊。蒲氏雖非名門望族,但多讀書,獲科舉功名者代不乏人。蒲松齡的父親名蒲槃,幼習舉子業,鄉里稱博學洽聞,科舉不利,棄儒經商,饒有贏餘,稱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