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中國歷屆有那幾位外交部女發言人啊(一一說來)
摘要 截至2020年,中國歷屆有5位外交部女發言人:
『貳』 歷史上的女外交家的動人故事
中國最成功女外交家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贊干布,使得這位生長於荒蠻之地的吐蕃國王深切體會到漢族女性的修養與溫情,他對文成公主不但備加珍愛,而且對她的一些建議盡力採納。文成公主則憑著自己的知識和見地,細心體察吐蕃的民情,然後提出各種合情合理的建議,協助丈夫治理這個地域廣闊,民風慓悍古樸的國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種極有權勢欲的女人,她參預治國,卻從未要求松贊干布給自己一個什麼官職,對於吐蕃國的重大政治決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不強行干涉,因此松贊干布和大臣們對她非常悅眼,經常向她討教唐宮的政治制度以作為他們行政的參考,而廣大的吐蕃民眾更視她如神明。
中國第一位女外家馮僚
出身低微的漢朝女子馮僚自幼心性聰慧,習武練劍,博覽史書,胸懷大志。自做了解憂公主的侍女更加好學不倦、銳意進取,深得解憂的喜歡,二人以姐妹相稱。馮僚說服解憂遠嫁烏孫王,大展宏圖。二人來到烏孫協助烏孫王治理國家。馮僚以巧計追殺匈奴伏兵時智救烏孫大將,二人一見鍾情,喜結良緣。馮僚冒生死之險身入叛軍虎穴智斬凶頑,瓦解敵軍,凱旋而歸。在屢次平定叛亂、驅逐匈奴的激烈大戰中,馮僚每每出謀劃策,親臨沙場,以超人的膽識和過人的智謀,不僅消除了握有權柄的漢朝和烏孫以及西域諸國的內奸,而且以驚人的韜略全殲了來犯的匈奴大軍,為保衛烏孫和西域各國的和平與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馮僚不僅是歷史上代表漢朝出使西域的第一位女外交家,而且也是卓越的文武雙全的女軍事家。
從王海容、吳儀到傅瑩
盡管女大使、女發言人在中國外交領域已經越來越多,但真正能代表中國在世界舞台游刃有餘的女外交家仍不多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曉德發自北京 履新外交部副部長之位,或許是傅瑩自己都未曾料到的。
早在去年的一次內部演講中,已經因在「3·14」事件和北京奧運聖火傳遞風波中的出色表現廣為人知的傅瑩,就曾明確表露過對個人未來政治前景的達觀看法。
2010年1月25日,距離新華社披露外交部人事變動消息的時間已過了二十餘天,傅瑩依然在英國忙於各種辭行拜會活動。
很少有波瀾壯闊的豪言壯語,卻往往能四兩撥千斤,觸動外國人內心深處那根最柔軟的弦。
這就是傅瑩方式的魅力。
「傅瑩或許很難成為第一位女外長,但是她無疑是中國最優秀的外交官之一。」兩個月前,當傅瑩正因一場誤會投書英國《太陽報》,推銷中國「超女」「快男」節目的時候,就有網民如是稱許傅瑩。
這種直白的充滿網路特色的贊美,與其說是對傅瑩仕途之路的揣測,不如說是民間對這位女外交官的由衷問候和敬意。
事實上,自2007年4月擔任駐英國大使起,傅瑩就已經是副部級外交官。而此前她的足跡已經遍及柬埔寨、印尼、菲律賓和澳大利亞。此後,倫敦的舞台為傅瑩提供了更為活躍的空間,也令她成為少數同時擁有亞洲和西方外交經驗的高級外交官。
一切看上去都是如此水到渠成。只是,另外一個時間跨度卻告訴我們,盡管女大使、女發言人在中國外交領域已經越來越多,但真正能沖到舞台前沿的女外交家仍並不多見。
所以,王海容才註定被人們再次提起。
王海容:特定時代的特定人物
王海容是誰?
不止一個80後這樣問。王海容,一個曾經權傾一時的中國外交風雲人物,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外交部女副部長,時至今日,卻已經不再為人熟知。
1月18日,當本報記者輾轉與王海容的秘書取得聯系時,得到的答案和她過去的表態如出一轍:不接受媒體采訪。這個倔強的女性,雖然早年為全國人民所熟悉的烏黑短發已經一片銀白,但性格仍然如往常一樣乾脆潑辣。
安徽省政府參事室副主任張立志,半年前曾在北京見到王海容,後者當時已從國務院參事室退休五載。張立志看到,王海容一身淺灰便裝,腳穿一雙布鞋,雖已71歲高齡,但仍顯得相當硬朗。
當年王海容身居外交部副部長時期,張立志正作為工農兵學員,在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學習。「我們只能從銀幕上看到她。」張立志告訴本報記者。
「毛主席見外賓時,十次有九次會有她在場?」
「對,還有唐聞生。」
張立志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那個「史無前例」的年代,幾乎每天都可以從報紙的頭版,或電視的黃金時段見到王海容活躍在毛澤東主席身邊。一頭烏黑發亮的短發,一副學生時就戴在臉上的白邊眼鏡,非常合適地架在小巧玲瓏的鼻樑上;白凈而又娟秀的臉頰,生動紅潤的雙唇,總是掛著淺淺的微笑。
王海容出身於湖南的名門望族,祖父王季范是毛澤東的表兄,同時也是無黨派知識分子,建國後曾任政務院參事、政協委員。正是這一層特殊身份,才成就了王海容後來在外交部的飛黃騰達。
1960年,王海容考入北京師范學院俄語系。四年後,當大多數同學都到中小學任教時,王海容卻青雲直上,進了外交部,並被派到北京外國語學院進修。1965年,27歲的她被分配到外交部辦公廳綜合組。
此後的仕途之路,如坐火箭般飛速躥升。1970年夏,王海容任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1971年,被正式任命為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1972年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1974年,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其時,她年僅36歲。
從1965年算起,短短九年間,王海容完成了由剛畢業的大學生到中國高級外交官的角色嬗變。秘密接待基辛格、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中國恢復聯大席位……她與當時的翻譯唐聞生一起,幾乎參與了毛澤東晚年的所有外交決策。
而圍繞在王海容身邊的,不僅有普通大眾對其神秘身份的猜測,還有後來的無盡爭議。
當年王海容在外交部的特殊地位,章含之曾在《跨過厚厚的大紅門》一書中披露過。在書中,章含之直呼王海容和唐聞生為「通天人物」。在外交部,章含之當時官至亞洲司副司長,但最後沒能調任駐美大使,談及原因,她這樣寫道:「我已明白,外交部的人事權,尤其是涉及中美關系這樣的部門,越來越由部內兩位毛主席身邊的人掌握。」
但在毛澤東的外孫女孔東梅筆下,自己的這位「姐姐」則是另外一種角色:秘赴巴基斯坦與基辛格見面的艱辛,到聯大出席會議吃不慣西餐的煩惱,接待伊朗公主時的奔波……在《改變世界的日子——與王海容談毛澤東外交往事》一書中,孔東梅對姐姐的心疼溢於言表:「外公晚年會見外賓,多有海容在場。她見證了外公的家——中南海游泳池會客廳高朋滿座的盛況,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然則造化弄人。1978年底,王海容結束了在外交部的生涯。此後直到1984年,才被重新任命為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且一干就是10年。晚年之際,站在了祖父曾經工作過的崗位上,不知道王海容當時是否亦曾感慨萬千?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與當年的高調相比,離開外交部後的王海容,學會了沉默。她與新同事溫和相處,一起討論物價高低,甚至還曾念叨過「什麼時候也發筆小財」,卻一直拒絕談論過去的只言片語(除了孔東梅的那次對談)。
耐人尋味的是,在外交部的網站上,全部有關王海容的信息只有一條個人簡歷,而且並不全面——「漏掉了」其擔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四個春秋。
大浪淘沙。回頭看那段歷史,張立志用了十個字來評價王海容:特定的時代,特定的人物。
的確,如果試圖從王海容和傅瑩身上找到共通的地方,看上去是相當困難的。除了同為外交部副部長,同為女性身份外,她們是那麼的不同。而這種不同,其實也是中國外交身處不同階段的一種折射,傳承抑或改變,都在其中悄然發生。
吳儀:「鐵娘子」的強勢外交
當王海容在湖南出生的時候,相鄰的省份,湖北武漢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也有一名女孩來到人間。她就是後來官至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
與傅瑩和王海容相比,吳儀從來沒有進入外交部工作,但她卻被廣泛認為是中國外交的一名傑出代表。
吳儀最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提氣」的大動作,發生在2005年5月。
當時因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而跌入谷底的中日關系正岌岌可危,中國民間反日情緒高漲,此時,日本愛知世博會被中日雙方認為是改善關系的機會。在此背景下,時任副總理吳儀在5月17日開始訪日之旅。但5月20日,小泉卻再次高調表示參拜靖國神社是其個人信仰。此外,日本還宣稱把18個日本人戶籍落在釣魚島,這都為吳儀訪問投下了陰影。
非常時刻,必然採取非常手段,外交同樣如此。5月23日中午,吳儀突然中斷訪問行程,取消了原定當天下午與小泉的會面,提前回國。
這一石破天驚之舉,被認為是新世紀中國外交的標志性事件。
盡管後來披露的信息表明,突然回國並非是吳儀一個人在戰斗,但這種行事風格,卻頗契合吳儀在國人心中的印象:強硬,雷厲風行,堅持原則。
這或許也是當年吳儀從小小的談判桌名揚中外的關鍵。
故事的脈絡早已為很多人所熟知。1991年中美知識產權談判前,因中方團長突然患病,剛擔任4個月對外經濟貿易部副部長的吳儀替補出戰。面對美方代表咄咄逼人的「與小偷談判」論調,吳儀回應得乾脆而利落:「我們是在和強盜談判,請看你們博物館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
吳儀因此一戰成名。此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外交越來越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身為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部長、黨組書記長達7年之久的吳儀,就有了更加廣闊的舞台。後來到國務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任上,吳儀在中外交往中的縱橫捭闔更是成為中國外交的一道獨特風景。
她曾數次與美國同行交手,也曾率團到世界各個角落訪問、采購、談判,其間的風雲變遷,早已在國際政壇和中國民間被傳為美談。
為什麼吳儀能享譽中外?當我們拋出這個有些庸俗的問題時,答案顯而易見:完整的履歷,銳利的個人風格,鋼鐵般的意志。
吳儀肯定不會在意這些,所以才有了她在2008年3月退休前同樣驚人的宣言:請你們完全把我忘記。
但她顯然很難被忘記。
從個人的角度看,在中國官場,她的看上去有些特立獨行的風格,是中國民眾等待太長時間後才出現的一縷清新。從中國外交的大格局來解讀,也為韜光養晦戰略提供了新的詮釋。
與時俱進的風格變遷
那麼,傅瑩呢?儒雅,端莊,氣質美女,我們似乎看不到任何的咄咄逼人。即使是奧運聖火傳遞遭到惡意干擾時,她的笑容也依然燦爛。而在笑容背後,則是理性平和的苦口婆心——「很多人可能從中領悟到,中國融入世界不是憑著一顆誠心就可以的,擋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這堵牆太厚重了。」
柔和的語言,誠懇的態度,真誠得令人不忍心對她的發言產生懷疑。
鳳凰衛視評論員楊錦麟曾經感嘆:我們的傅瑩太少了。「很多時候,有話要講,不是聲音夠大、道理夠硬就行了,要怎麼講,好讓人聽得進去,才至關重要。」楊錦麟毫不吝惜溢美之詞地贊揚傅瑩,「盡管柔聲細語,但立場清晰堅定,而且給人聽了覺得合情合理,心服口服。」
同樣是楊錦麟,在吳儀副總理退休的時候,則在節目中專門配了歌曲:瀟灑走一回。
從吳儀、傅瑩身上,我們能看到什麼?兩個風格迥異(至少在外人看來如此)的女性,卻都懷著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為中國走向世界辛勤打拚。
最近幾年,一系列大事件的紛至沓來表明,中國外交所處的環境已經與過去有著明顯的不同。這就對如何與西方打交道,提供了新的命題,而與時俱進,卻再好不過地詮釋了中國女外交家風格變遷的必然。
『叄』 「四大美女」中國外交部翻譯團出現,你知道她們都是誰嗎
什麼叫做美女,其實對於大多人而言,所謂美女,其應該是有著好看的皮囊,所以大家對於一些長得好看的女藝人都是盲目的追求,因為他們是美女有著好看的皮囊,然則當他們顏值不在,當他們老去的時候,他們的影響力和關注度也隨之而去,真正的美女,其應該是深入骨髓的,來自骨子裡的,在我國外交部翻譯團,就有這么四大美女,他們智慧與顏值兼並,他們就是張璐、張京、錢歆藝、姚夢瑤。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下這四個人。
再則是錢歆藝,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御姐范,他同樣具備自己比較獨特的氣質,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它不僅美,而且還冷,而這種冷不是拒人千里之外,而是一種憂郁的冷,所以因此他也深受大家的喜愛。
最後就是姚夢瑤了,他和其他人不同,它的美在於她的鄰家氣息,所以也被大家戲稱為小清新,也由此可見大家對於它的西安,當然姚夢瑤雖然看起來不大,但是它的工作能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強大。
『肆』 外交天團成員有哪些
截至2021年4月,在任的外交天團成員有王毅、華春瑩、汪文斌、趙立堅、耿爽。
1、王毅
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外交部部長。
王毅出生於1953年10月,今年已經67歲,但他的思路依舊清晰,舉止仍然高雅淡定。王毅面對任何問題都能用最平靜的語氣說最硬氣的話。
『伍』 中國外交天團五位成員是誰
王毅、華春瑩、汪文斌、趙立堅、耿爽。
1、王毅。
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外交部部長。王毅出生於1953年10月,今年已經67歲,但他的思路依舊清晰,舉止仍然高雅淡定。王毅面對任何問題都能用最平靜的語氣說最硬氣的話。
2、華春瑩。
江蘇淮安人,畢業於南京大學。2012年8月接替姜瑜出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同年11月,擔任外交部發言人。 現為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兼外交部發言人。
3、汪文斌。
安徽人,大學本科畢業。1993年進入外交部工作,曾任駐突尼西亞大使,長期從事外交政策規劃工作,具有多個領域的外交工作經驗。 現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第32任發言人。
4、趙立堅。
河北人,碩士研究生畢業。現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第31任發言人。
5、耿爽。
北京人,碩士研究生畢業。曾任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副司長。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陸』 中國女外交官——傅瑩
你好!
傅瑩,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英國肯特大學國際關系碩士研究生;中國職業外交官。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大使,是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駐大國女大使。是繼龔澎、王海容之後,新中國為數不多的女性副部級外交官。以善於溝通著稱。2013年3月4日任十二 屆 全 國 人 大 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
中文名: 傅瑩
外文名: Ying Fu
國籍: 中國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內蒙古通遼
出生日期: 1953年1月
職業: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畢業院校: 北京外國語學院
信仰: 馬 克 思 列 寧 主 義
主要成就: 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
中國第一位駐大國女大使
全國 人 大首位女性新聞發言人
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羅馬尼亞語
父親: 阿民
『柒』 中國女外交官有哪些
截至2018年10月,中國有女外交官2065人,占外交官總數的33.1%,其中女大使14人、女總領事21人、處級以上女參贊326人。婦女在外交事務中充分展示巾幗風采,貢獻智慧和力量。
最出名的有一位:華春瑩,馬克卿、佟曉玲,姜瑜,陳佩潔,
『捌』 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是哪幾位
外交部設有三個發言人,發言人由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和兩位副司長兼任(新聞司共三位副司長,兩位兼任發言人,另一位分管司內其他業務)。現任的外交部發言人見下列:
秦剛,男,1966年3月生,籍貫河北。2005年至2010年8月,秦剛擔任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副司長一職。2010年9月,秦剛赴中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大使館任公使。現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洪磊:男,1969年8月生,浙江省人,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010年10月28日下午首次亮相發布會,他在2010年11月2日正式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現年43歲的洪磊是外交部第25位發言人。
華春瑩:女,1970年4月生,江蘇人,大學本科畢業。2012年8月接替姜瑜出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曾任中國駐歐盟使團參贊、外交部歐洲司參贊。高級外交官。1993-1995
外交部西歐司科員、1995-1999
駐新加坡使館隨員、三秘。1999-2003
外交部西歐司三秘、副處長、2003-2010
駐歐盟使團二秘、一秘、參贊、2010-2012
外交部歐洲司參贊、2012.11-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兼新聞發言人(外交部歷史上第五位女發言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滿意的話還請採納。
『玖』 中國外交部歷史上出現的第4位女性發言人
姜瑜,女,1964年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外交學院(英語系82級),精通英文,曾在中國外交部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2003年起出任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2005年底調回北京外交部新聞司任政工參贊,2006年任新聞司副司長兼新聞發言人。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
姜瑜在給記者提問機會時總是保持一絲優雅的微笑,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她是中國外交部自1983年建立發言人制度以來的第四位女性發言人。
她曾在2002年至2005年間任外交部駐港公署參贊,2006年開始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
2006年首度作為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亮相時,姜瑜可謂准備充分,除了一些有關自己的問題以外,用她的話說就是「連世界盃都准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