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十大美女之國
1、丹麥美女——多情的誘惑
不知是「美人魚」完美的藝術形象和安徒生童話魅力的感染,還是受地理和自然環境的影響,丹麥的女人們不僅高大,皮膚白皙,而且個個美麗異常,作為海的女兒,她們無疑是世界上最令人神往的美女之一
2、土耳其美女——神秘的誘惑
年輕的男女大多很英俊迷人。他們的長相保留了歐、亞人種的精華。男子身材高大魁梧,毛發鬈曲,豪放氣質在看你一眼的時候就把你震懾住。女子身材凹凸有致,金發碧眼,迷人的微笑能讓你為之陶醉並心跳加速。他們時尚,摩登的著裝更讓這城市增添了不少亮點。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隻有是——陶醉
3、瑞典美女――魔力的誘惑
自瑞典影星嘉寶和褒曼風靡全球後,「SwedishBlond」(瑞典金發)就成了西方男人心目中的美女標志。「世界小姐」1951年誕生時,瑞典人基基·哈孔森摘走了第一個皇冠,此後50年,瑞典美女五戴桂冠,與印度並列為全球「世界小姐」最多的國家
4、克羅埃西亞美女——陽光的誘惑
太陽從Opatija的海里升起,黑色絨紙剪影的港灣悄悄揭開,我徹夜漂游的美夢。紅彤彤的天邊,剪不斷的金色裙擺,搖弋著亞得里亞海柔美的色彩。黃玫瑰花瓣遮掩的胸襟,紅珊瑚染紅的緞子,藍天深藍的天鵝絨,熏衣草灑落的花邊,O,Opatija,上帝寵愛你,--亞得里亞海的女兒
5、俄羅斯美女——惡魔的誘惑
俄羅斯無疑是個盛產美女的地方。一些去過俄羅斯的總會感嘆,只有在那裡才會「在大街上走著走著不經意間就會屢屢驚艷得不能自拔」
6、西班牙美女——不羈的誘惑
說起西班牙,除去動感火爆的西甲聯賽,我們不得不承認那也是個盛產美女的好地方,再提到西班牙美女,你是不是也會立刻想起阿湯哥的前任女友佩尼洛普·克魯茲呢?帶著西班牙女郎特有的狂放不羈的野性美,光滑亮澤的長發,勾魂攝魄的眼神,性感豐滿的紅唇,濃郁的異域色彩。她從一踏入影壇就光芒四射,只是因為她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
7、荷蘭美女——開放的誘惑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少女性觀念越來越開放,有些少女甚至隨便到只要陌生人讓她搭順風車,或請她喝飲料,就肯跟對方上床姆斯特丹(比吉模區)少女性觀念最開放。這個地區青少年幾乎每星期都開派對,參加者穿著暴露,舉止輕佻
8、義大利美女——上帝的誘惑
曾聽到過一句流行的話:「上帝是義大利人。」.開始不大理解。今年年初,到義大利參觀訪問,到了羅馬、米蘭、佛羅倫薩、威尼斯、波羅尼亞等地,方才相信這句話有道理。在義大利十來天,不管在馬路上、商場里,還是在展廳內、飯店裡,或是在機場、車站,眼前許多麗人晃動著,忍不住要多看幾眼。她們身材高挑、苗條,頭小小的,高鼻樑、深陷的碧眼,皮膚白而細膩,化妝淡雅,衣著時尚,但又繼承了古典的、很有韻味的美,身上透出一股聖潔典雅的氣質,決沒有暴發戶那種俗氣和賣弄風騷的邪氣,使你在看她們時,產生既賞心悅目、又無比仰慕的審美感受
9、德國美女——多樣的誘惑
漢堡的女人,實在是各式各樣的,如果你非要去找性感的風騷女郎,不妨也看看漢堡著名的桑保利紅燈區里妖野的女人們,只是她們大多又不是漢堡人,甚至不是德國人,只能代表漢堡一個特殊的地區
10、捷克美女——恬靜的誘惑
捷克首都布拉格位於國境西部,坐落在拉貝河支流伏爾塔瓦河兩岸,人口121萬,是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山城。在這座城市裡,女人的浪漫和溫柔似乎根深蒂固,這使得這里的女人有了一種特別的韻味
Ⅱ 古希臘九大女神及簡介
1、赫拉(Ἥρα、Hera):(天後,婚姻、生育、保護婦女)
她的名字在古希臘語中為「貴婦人」、「女主人」、「高貴的女性」的意思。她是宙斯的妻子,神聖的婚姻女神,掌管婚姻,捍衛家庭。赫拉相當冷靜並且擁有美好的身材。性格特徵是嫉妒。
2、雅典娜(Ἀθήνη、Athena):(智慧,勝利,公正)
她是主管勝利、智慧和技藝的戰爭女神。她是從父親宙斯的腦袋裡誕生的女神,少言寡語,極具智慧,外表很酷,擁有很多「fans」。
3、阿爾忒彌斯(Ἄρτεμις、Artemis):(月亮,狩獵,處女)
阿爾忒彌斯自由獨立,熱愛野外生活,反對男女婚姻。喜歡和保護不嫁的處女們,以及那些蔑視阿佛洛狄忒的青年,她與赫斯提亞、雅典娜被視為奧林匹斯山上的三處女神。
她是美麗而純潔的處女神。她非常迷人,思維敏捷,做事果斷,奔跑迅速,因此總是不可能在一個地方逗留太長的時間。
阿爾忒彌斯因被命運女神選為接生神,於是便向宙斯索取主管接生新生兒的權力。她是古希臘人祭祀最多的神祇之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就是專門為她修建的。
4、阿芙洛狄忒(Ἀφροδίτη、Aphrodite):(美與愛,慾望)
阿弗洛狄忒(希臘語:Ἀφροδίτη、英語:Aphrodite),是古希臘神話中愛情與美麗的女神,也是性慾女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由於誕生於海洋,所以有時還被奉為航海的庇護神。
阿弗洛狄忒生於海中浪花,擁有白瓷般的肌膚,是個金發碧眼的美女。她有著古希臘女性完美的身段和樣貌,象徵愛情與女性的美麗,被認為是女性體格美的最高象徵,優雅和迷人的混合體,所有她的行為和語言都值得保留並用作典範,但無法代表女性貞潔。
5、赫斯提亞(Ἑστία、Hestia):(爐灶,家室)
赫斯提亞謙讓、隨和、心地善良,深受眾神的愛戴,是奧林匹斯山上最神聖、最古老的神明,與侄女阿爾忒彌斯、雅典娜被視為奧林匹斯山上的三處女神。
赫西奧德認為她是第二代神王神後克洛諾斯和瑞亞的第一個孩子,得墨忒爾、赫拉、哈迪斯、波塞冬和宙斯的大姐。赫斯提亞因為躲避波塞冬和阿波羅的追求,於是便向宙斯要求得到主掌人間所有家灶的權力,宙斯應允了她,並使赫斯提亞成為奧林匹斯所有女神的首席。
6、德墨忒爾(Δήμητρα、Demeter):(農業,生命,大地,植物)
農業豐產的女神,她是克洛諾斯與瑞亞的第二個女兒,宙斯的二姐與第四位妻子。她與宙斯生下了冥後——珀耳塞福涅(春之女神)她有著溫和的態度、熱情的笑容,但她很膽小。
7、蓋亞(Gaea):(大地之母)
卡俄斯之女。大地的本體,她誕生了天空烏拉諾斯(Uranos)、海洋蓬托斯(Pontus)和山脈烏瑞亞(Ourea)等。接著她又和她兩位兒子生了許多神。和烏拉諾斯生了提坦(Titans)分別代表了世界最初的些事物(日、月、天、時間、正義、記憶等)和蓬托斯生了五個孩子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海。她算得上是眾神之母(是奧林匹斯神的始祖)。
8、尼克斯(Nyx):(黑夜女神)
黑夜女神,卡俄斯之女。厄瑞波斯誕生後在大地(蓋亞)之上誕生。黑夜的化身和本體,她不但同他哥哥生了三個孩子,還獨自一人生了一大批神。
9、烏瑞亞(Ourea):(山神)
蓋亞之女。
(2)羅馬時期的十大美女擴展閱讀:
希臘神話(希臘語:ελληνική μυθολογία、英語:Greek mythology),即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
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它在古希臘原住民長期口頭相傳並借鑒了流傳到希臘的其他各國的神話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規模,後來在荷馬的《荷馬史詩》和赫西俄德的《神譜》及古希臘的詩歌、戲劇、歷史、哲學等著作中記錄下來,後人將它們整理成現在的古希臘神話故事,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部分。
古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包括如《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赫西奧德(Ησοδο)的《工作與時日》和《神譜》,古風時期託名的《荷馬頌歌》等經典作品,以及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Σοφοκλ)和歐里庇得斯的戲劇。
希臘神話源於古老的愛琴文明,和中國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處。他們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時代,他們對自然現象,對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難解,於是他們不斷地幻想、不斷地沉思。在他們想像中,宇宙萬物都擁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亞人入侵愛琴文明後,因為所生活的希臘半島人口過剩,他們不得不向外尋拓生活空間。
他們崇拜英雄豪傑,因而產生了許多人神交織的民族英雄故事。這些眾人所創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淬鏈,就被史家統稱為「希臘神話」,西元前十一二世紀到七、八世紀間則被稱為「神話時代」。神話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傳,直至西元前七世紀才由大詩人荷馬統整記錄於《史詩》中。
Ⅲ 義大利十大女神,貝魯特排名第二,第一是誰
義大利十大女神,貝魯特排名第二,第一是誰?
在美麗的歐羅巴大陸上,有一個帥哥美女雲集的時尚國度。沒錯!這就是擁有時尚之都和歐洲歷史文化起源中心羅馬的義大利,我們總是能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義大利的風情萬種,和傾國傾城的魅力女神,比如《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不要啰嗦了,那麼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討論的就是義大利現實中的十大女神,和這十位傾國傾城的女神中的頭魁!
第二名是莫妮卡.貝璐奇,小編覺得莫妮卡大家都是知道的,她是義大利國家承認的最美女神,當然也是大部分義大利人民承認的。他主演的《西西里美麗傳說》相信大家都看過吧!還主演了《非常公寓》《不可撤銷》《狼族盟約》等非常好評的經典電影。她一直以性感美麗的外型在電影中出現,完美的身材和貴族般的氣質博得了所有人的關注,純真童貞什麼的似乎和她沒有一點聯系。雖然如今已經年過半百,但她仍然有美麗而高貴的氣質,網友們紛紛稱她為荷爾蒙之母和性感啟蒙女神!
那麼萬眾矚目的第一名,最性感最美麗的女神之神是哪一位呢?小編相信大家已經都知道了,他就是蘇菲亞.洛蘭。網友們可能會把她與義大利鄰國的蘇菲瑪索混淆,但蘇菲亞可是在少年時期就被電影公司發現,並以偶像形象出道了。她摘得第34屆歐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項,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最受歡迎的世界女演員,而後連續斬獲數個國際獎項!他是絕對的super satr,也是絕對的女神之神,雖然他們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但他至今依然讓義大利人深深迷醉,拜倒在他的石榴裙下。好了義大利的十大女神各位網友最喜歡那位女神呢?
Ⅳ 古代外國都有哪些美女有名的波斯 羅馬 印度 南詔 吐蕃 大食 龜茲 吐火羅
埃及艷後:克里奧佩特拉;朝鮮古代傳奇美女「黃真伊」;古希臘時期的海倫;印度的泰姬·馬哈爾;古羅馬第一美女潘多拉
Ⅳ 國外女性歷史人物有哪些
1、佔西女王(Rani of Jhansi),又譯詹西女王、章西女王。名拉克希米芭伊,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後,因無子嗣,以養子監護人身分登基。不久公國被英國兼並。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後,於5月在章西發動起義響應,驅趕英國侵略者。她的堅定和勇敢,使其成為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最受愛戴的領導人。1858年6月章西淪陷後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爾繼續戰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衛戰中,遭遇英軍羅斯將軍的第8輕騎兵團,孤軍奮戰,身被數刀,被抬出戰場後,傷重不治。犧牲時年僅23歲,被稱為印度的聖女貞德。
2、聖女貞德,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法國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也是歷史上唯一能在17歲時就指揮國家大軍並取得勝利的少女。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後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被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被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誣陷為異端和女巫,並判處以火刑。年僅十九歲。
3、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
1558年11月,伊麗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滿王宮去世,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英明女王」。
4、維多利亞女王,(1819.5.24—1901.1.22) 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間(1837-1901年)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統治時期,英國歷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加大侵略擴張力度,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和佔領了無數殖民地。她在位的60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5、葉卡捷琳娜二世,俄羅斯帝國女皇,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是德國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公爵的女兒。1744年被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
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員會會議,宣布女皇的訓令,主張開明專制、嚴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雖然想改善農奴制度,但是因貴族的反對而沒有成功。此外她還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貴族勢力得到加強,農民和農奴的生存狀況更加惡化。1773年至1775年發生普加喬夫起義。
對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並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寵臣和情人波將金去世後,她的以南進重建拜占廷帝國為目標的南進政策受挫。
這個時期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葉卡捷琳娜被尊稱為「大帝」,即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兩位大帝之一。
6、撒切爾夫人,英國保守黨政治家,首相(1979~1991)。1925年10月13日生於英格蘭肯特郡的格蘭瑟姆。畢業於牛津大學索默維爾女子學院,先後獲牛津大學理學士、文科碩士學位,並任該校保守黨協會主席。1954年獲稅務律師資格。1959年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1961~1964年任麥克米倫政府年金和國民保險部議會秘書。1965~1969年先後任保守黨住房與土地事務發言人,運輸事務發言人,教育事務發言人,燃料與動力事務發言人等。1970年保守黨上台,在希思內閣中任教育和科學大臣。1975年當選為保守黨領袖,1979年出任英國首相。1983年6月,1987年6月兩次連任。她既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國20世紀內任職時間最長的政府首腦。在職期間,撒切爾夫人對內推行以抑制通貨膨脹為首要目的的貨幣主義政策,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對外鞏固和發展英美特殊關系,重視西歐防務體系的加強,她的各項政策被稱為撒切爾主義。1990年11月,因堅持反對歐洲一體化與閣員們產生分歧,失去內閣支持。1991年4月正式去職,由梅傑接任。後以男爵身分進入議會上院。
撒切爾夫人堅持反共、反社會主義的立場,主張對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自稱她是最早發現戈爾巴喬夫是一個「西方可以同他打交道的人」。她重視和中國發展關系,曾於1977、1982、1984和1991年訪華。1984年12 月在北京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7、弗洛倫斯·南丁格爾,(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優裕家庭,因在克里米亞進行護理而聞名。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5.12"國際護士節設立在南丁格爾的生日這一天,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近代護理事業的創始人。
Ⅵ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女性君主都有誰,她們究竟有多厲害
自從基督教在歐洲歷史誕生之後,由於教義崇尚男女平等,因此女性君主在歐洲歷史不斷出現,而且當中不乏文治武功顯赫的女性君主,她們所創造的文治武功,絲毫不遜色於那些文治武功顯赫的男性君主,再加上其它大洲歷史出現過的文治武功顯赫的女性君主,她們是世界君主制歷史一道靚麗的風景。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第六代兼末代國王,生於公元1533年,是都鐸王朝第二代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公元1558年異母姐瑪麗一世死後繼承王位,在位期間把都鐸王朝發展到極盛,把英國治理成世界強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開始建立,奠定了日後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公元1603年去世,終年70歲,因終身未婚被稱為“童貞女王”,在位長達45年。
Ⅶ 西方古代有哪些類似英國伊莎貝拉王後的女強人
1.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
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許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克利斯托弗·馬洛和班祖明·約翰遜;桂冠詩人愛德蒙·史賓沙將《仙後》獻給她;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內成為第一個環航地球的英國人;弗蘭西斯·培根爵士發表了他對哲學與政治的觀點;華達·羅利爵士和韓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北美建立了英國殖民地。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2.瑪莉亞.特雷西亞
瑪利亞.特雷西亞(Maria Theresa 1717~1780)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的長女。1740年,卡爾六世逝世,並無遺下男性後嗣,於是他開創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先例,將其女兒確定為哈布斯堡(Hapsburg)王朝繼承人,根據卡爾六世於1713年所頒布的《1713國事遺詔》,其長女瑪麗婭.特蕾西婭有權承襲其奧地利大公之位,而瑪麗婭.特蕾西婭的夫婿則可承襲其神聖羅馬帝國帝位。1740年年僅23歲的瑪麗亞.特蕾西亞成了哈布斯堡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女皇,同時也當上了匈牙利的女王和奧地利大公,當時她加冕後曾遭受除匈牙利和奧地利以外歐洲許多國家的反對。而德意志三大諸侯國 - 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更極力協瑪麗婭.特蕾西婭的表姐夫登上神聖羅馬帝國皇位。1740年12月16日三大諸侯國正式向奧地利宣戰,以兩次西里西亞戰爭為骨幹並且長達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正式爆發。瑪麗亞.特蕾西亞這位「國母」,以堅韌不拔的勇氣和通情達理的政策,挽救了這一危機四伏的帝國。她雖然在西里西亞戰爭中未能擊敗夙敵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但是也從未違背過她的格言:「寧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輝煌的戰爭!」。特蕾西婭陛下一生生育眾多,時常挺著隆起的腹部,指揮自己的將軍們對抗敵人。當然,這也為她造就囊括歐洲的哈布斯堡聯姻體系創造了條件。這位養育了十六個子女的女君主從未因此中輟她的治國大業。1745年她的丈夫佛蘭茲取得神聖羅馬帝國皇位。但她仍大權獨攬,縱橫捭闔,博得歐洲外交家的名聲,在國內,她推行了一系列促進商貿、改良機構、普及教育的政策,同時大力宣揚文化藝術,開創了奧地利的文藝黃金時期。瑪麗亞.特蕾西亞於1780年歿於維也納霍夫堡宮。她的四十年執政,開創了開明統治的帝國盛世,為奧地利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3.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大帝,原名索菲婭•奧古絲妲•弗蕾德麗卡(德語:Sophie Augusta Fredericka),1729年4月21日出生於普魯士斯德丁(今波蘭什切青),1796年11月6日逝世於普希金,是俄羅斯帝國女皇,在位時間1762年至1796年。
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期間,大刀闊斧,力行革新,掌控與操縱這個以男性為主的世界達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其才幹與名氣聞名海內外,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於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對內政策方面,力圖加強貴族官僚的國家機器,擴大貴族特權,維護和發展農奴制度。60年代,自詡「開明君主」,實行開明專制,同伏爾泰、D.狄德羅等西歐啟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聯系。1767年,她召開了新法典編纂委員會,並為這個委員會寫了《聖諭》,標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鎮壓普加喬夫起義後,轉向公開的反動統治。1775年,頒布「全俄帝國各省管理體制敕令」,加強了貴族在各地的權力。在被征服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強制的俄羅斯化政策。1785年頒布《御賜貴族特權詔書》和《御賜城市特權詔書》,使貴族成為社會上的特權階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經濟政治地位。在位期間,她將農奴制度強加給烏克蘭人;賜給貴族以大批土地和農奴;先後頒布地主有權放逐農民,農民必須服從地主的詔書,使農奴制度發展到頂點。
在對外政策方面,為實現其奪取世界霸權的計劃,對土耳其發動了兩次戰爭(1768~1779、1787~1791),打通了黑海口,侵佔克里木半島在內的黑海北岸廣大地區。1788~1790年同瑞典進行了戰爭。夥同普魯士、奧地利,於1772、1793和1795年3次瓜分波蘭。侵佔了立陶宛、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大部分土地,置喬治亞為保護國,俄國版圖由此擴大了67萬平方千米。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力圖組織反法聯盟,積極參與歐洲君主國鎮壓法國革命,在俄國歷史上開創了干涉歐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國成為歐洲憲兵。葉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成就在俄國的領土擴張上,這也是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
4.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是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1837年登基,時年十八歲。即位初年,她積極參與朝政,和首相墨爾本子爵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傾向於輝格黨人,與托利黨人格格不入。1846年以後,女王和丈夫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堅決反對外交大臣帕麥斯頓的對外政策,逼使帕麥斯頓辭職。在位後期,轉向保守黨並同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結為至交,積極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維多利亞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累里去世後,開始信任索爾茲伯里和張伯倫。1887年及1897年,英國舉行隆重大典,慶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並借帝國各屬地代表聚集倫敦之機,舉行帝國殖民地會議,利用女王聲譽,鞏固大英帝國的統治和內部團結。在維多利亞統治期間,英國從一個普通的歐洲國家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