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湯科技股東名單
1、股東層面,招股書也顯示,商湯最大股東為創始人湯曉鷗,持股比例為21.73%;持股較多的投資者包括:軟銀(14.88%)、淘寶中國(7.59%)、春華資本(3.08%)、銀湖資本(3.05%)等。至於管理層,資料也顯示,商湯科技執行董事為徐立博士、湯曉鷗教授、王曉剛博士、徐冰先生;非執行董事為范瑗瑗女士;獨立非執行董事為薛瀾教授、林怡仲、厲偉。商湯將在港交所採用AB股機制上市,同股不同權,A股有10票投票權,創始團隊依然會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
2、2018年,商湯行至4周年之際,資本寒冬格外冷,但商湯就直接官方宣布了兩輪融資——4月份完成超6億美元的C輪融資,5月完成6.2億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飆升到超45億美元,繼續保持「全球總融資額最大、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地位。到上市之前,商湯成立至今已經完成12輪融資,融資總金額達到52億美元。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於2021年6月完成,融資後估值達到120億美元。
3、在不斷拿錢的同時,商湯也開始在對外布局,相關數據顯示,已經對外投出了20多家相關企業。比如,近日,螳螂慧視就宣布1.38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商湯國香資本(人工智慧產業基金)領投,文興盛世與普陀科投跟投,原股東MantisVision參與本輪投資。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3D技術軟硬體研發、3D影棚落地和元宇宙內容製作。商湯更多是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在中間參與,然後給標的企業提供技術上的價值和產業上的協同,目的是為了擴大AI生態,以及在自己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
『貳』 奧比中光、曠視(face++)、商湯科技都在做3D人臉識別技術,它們各自有什麼技術特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概念:3D人臉識別技術是由演算法以及硬體兩大部分組成的。演算法是實現人臉識別的基礎,硬體是承載演算法,讓人臉識別得以實現的實體部件。演算法和硬體缺一不可,只有兩者相互協作,才能實現人臉識別。
曠視(face++)和商湯科技主要做的是人臉識別演算法,在演算法領域,這兩家大概是國內做的最好的,也是名氣最大的兩家。當然,除過演算法之外,它們也做硬體,不過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奧比中光主要側重在硬體部分,推出的產品包括Astra 3D感測攝像頭等產品,它也是國內唯一能量產3D感測攝像頭的廠家。目前奧比中光已和螞蟻金服、肯德基達成了合作,共同在深圳等地的肯德基店鋪推出了3D刷臉支付設備。因此,從硬體綜合實力來看,奧比中光算是國內翹楚。
最後再說一下,三家公司有合作關系,例如,奧比中光會用到face++和商湯的演算法,另外兩家也會用到奧比中光的3D感測攝像頭等。
打了這么多字不容易啊,希望題主可以採納答案。
『叄』 劉慈欣正式加入商湯科技,劉慈欣可能給商湯科技帶來哪些變化
科幻小說《三體》的作家劉慈欣加入了商湯科技,商湯科技是一家致力於人工智慧研究的公司,市值巨大,然而作為一名科幻作家的劉慈欣,更多是在筆上紙上天馬行空,他能給這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帶來哪些變化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有了新的身份。在《三體》等優秀的小說作品裡面,六字星給讀者創造了一個天馬行空的科幻世界,其中的世界觀宇宙觀都顛覆了大家的想像,充滿了魅力,然而作為一名紙上談兵的作家劉慈欣能為一家。 AI翹楚公司帶來什麼呢?據了解,劉慈欣是商湯科技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不得不說這一個研究中心光是聽名字就充滿了宇宙感和天馬行空的感覺,不知道劉慈欣的點子能不能給商湯科技帶來
『肆』 大家有認識的人在商湯科技工作嗎求內推一下
雖然同等條件下,內推享有更多的優先權,但是沒有內推渠道的也沒關系吧,畢竟這么大的企業,篩選標准肯定當然是一碗水端平。如果你能找到幫你內推的人,那當然再好不過啦。記得讓他寫一些真誠的推薦語哦,被pick的概率可能會大大增加。
『伍』 有人知道商湯科技的工作環境氛圍好不好
有幸作為商湯的一員來回答這個問題,在科技企業工作,壓力難免比較大,但是商湯會很貼心的從各個方面去幫助你。工作上只要你有想法且比較實際,管理層都會給予你一定的空間去發揮。總之是身累心不累吧,在這里工作比較有干勁
『陸』 商湯科技的行業地位如何為什麼被稱為人工智慧行業的獨角獸
據我了解,在人臉識別領域有四家獨角獸公司:商湯、雲從、曠視和依圖,但是商湯整體的AI技術水平在行業內能排到前列。雖然商湯CEO總會強調商湯不是一家人臉識別公司,但是商湯在人臉識別領域依然還是有話語權的。
『柒』 如何評價劉慈欣加入商湯科技,任職「商湯科技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他將給商湯科技帶來哪些變化
科技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去年的疫情迅速地讓線上遠程聯系成為常態,時間空間都被折疊了。而在上個月,神舟12號發射成功,我們已經駐扎在太空。在人的意識感受里,時間和空間反復放大與縮小,這一方面說明人的認知有連續性,以往的理解和經驗逐步迭代發展,同時也說明人類社會的進步,在不斷加速超越和大眾的認知。」
科幻文學的創作是站在人類角度上的腦力風暴,把想像的邊境推得再遠一點,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正是現實世界裡的裂變。從更廣泛意義上說,技術發展是想像力的一個加速器,用不確定性解放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