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女主穿越到獸人的一個世界,不知道書名(不是修仙神馬的)
與獸纏綿
內容簡介:
女特工唐琳奉命去S國執行刺殺任務,
然而千算萬算,她沒有想到會被自己人出賣,
獵人反成了獵物,
最終,她穿越來到一個陌生的星球,
遇見很多匪夷所思的生物,被一眾獸獸們吃干抹盡……
男主:亞瑟 白獅
耶羅幽冥蛇
羅德 狼
貝里黑豹
結局:
黃塵漫天,飛沙起舞。幾個營帳扎在上面,到處堆著雜物,擺放著圖紙。
突然,從下邊大坑中蹦出一名年輕靚麗的少女,扎著馬尾,清秀的面龐溢著狂喜。
「王博士,王博士下邊有新的發現。」少女飛舞手中的鐵鏟,手中還拿著一小塊泛著陳舊的獸皮。
聽到少女的叫喊,營帳中快速走出一名年長的男子,兩鬢斑白。步履奇快跟著少女再次走進大坑之中,說是大坑,其實是一處不知名的遺跡,遺跡中的文明任何典籍中都沒有記載,但是石洞兩側的壁畫,遺跡石洞正中央的祭台,不難看出這絕對是被歷史淹沒的文明古跡。
兩人沿著溶洞的階梯一直往上,這階梯並不是他們挖掘的,而是溶洞之中本身就存在的,寬闊的溶洞四周不乏堆積著各種用具,都被好生保存的,沒有移動。
石壁上的畫像都看得懂,惟獨文字無法解讀,這對挖掘有很大的阻礙。
「王博士,就在上面。」少女率先邁了進去,裡面已經站著不下十名工作人員,見老者走了進來,紛紛露出狂喜,盯著石桌上唯一擺放的木盒,木盒並沒有上鎖,此時木盒被打開,淡淡的草木清香散發開來。
木盒之中擺放著一張獸皮,亦或是木盒的緣故,裡面的獸皮竟完好無損,發現的人並沒有觸碰木盒之中的獸皮,而是等待老者的出現。
老者上前,手中套著趕緊的手套,指尖微微有些顫抖,拿起木盒之中的獸皮,還能聞到獸皮上淡淡的血腥味,少女見狀,快速拿走木盒,旁邊一名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快速將手中的東西墊在下面。
老者沒急著翻看獸皮內側,而是盯著外側。
半響後身子不住顫動,其他人不明所以,紛紛上前看著老者一點一點將獸皮打開,小心拿著獸皮的邊沿,看著獸皮外側那短短幾行字,呼吸瞬間沉重。
「想不到,失落的文明,遺忘的國度……」喃喃自語許久,才稍稍移開身子,讓其他人看到獸皮外側上的字。
我叫唐琳,一名特工意外來到莫名時空,並與四名男子相愛,誕下一兒一女。不清楚是不是遠古地球,特留下這木盒,以求解惑,獸皮另一面,便是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若真是地球,請不要透露這里的一切!
太多文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唐琳不希望她留下的這個木盒,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石洞內眾人心跳劇烈,相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到驚駭。
老者翻過獸皮,看著畫中一幕幕場景,瞠目結舌,尤其是視線落到畫的最後,在畫的最末端,還寫著四個字:與獸纏綿。
看到最後,老者輕嘆道:「看來歐洲狼人,吸血鬼並非空穴來風,今日之事,誰都不要透露,穿越時空,與獸纏綿。這個文明我們到此結束吧!尊重前人的遺訓。」
手指輕輕拂過獸皮,最後落到末端四個字上,滿是皺紋的臉,漾開笑臉。
他明白有些東西沉沒,遠比公開好,人心貪婪。
看著畫中絕美的少女,好似那一剎那畫中女子活過來一般,對著眾人漾起小臉,慢慢的老者手中的獸皮化為灰燼,隨風消逝。一同消逝的還有少女手中的木盒,緊接著整個溶洞開始發出哀鳴,好似在宣告著什麼。
屋內眾人面色一變,「快走,溶洞即將坍塌。」少女與旁邊中年男子,摻扶著老者快速朝外邊撤去。
待眾人全部離開溶洞,這個他們挖掘了近三年的溶洞,慢慢沉到地下,不留絲毫痕跡,漫天黃沙之上聳立著幾個單調的營帳。好似之前的巨坑溶洞從不曾出現過,眾人訝異看著這一幕,誰都沒開口。
B.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非常厲害的女政治家
馮繚(漢代),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
呂後(漢),呂雉,字娥姁,秦代單父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妻。
文明太後馮氏(北魏),在北魏歷史上,文明太後馮氏是一位承前啟後的傑出女政治家。
冼夫人(南北朝),冼夫人,南北朝時高涼郡人,梁高涼太守馮寶妻。
武則天(唐),武則天,並州文水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性巧慧,多權術。
蕭綽(遼),蕭太後 ,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後」,臨朝攝政二十七年,對遼代的有效統治達四十年。
C. 失落的文明---古樓蘭都有哪些傳說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中的名句,雖然,樓蘭古國在唐代已經銷聲匿跡許多年了,但它還深刻地印在唐朝文人的腦海中,時時成為吟詠的對象。
樓蘭,最早見於我國西漢史籍。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還說它「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楊、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囊駝。」其實,司馬遷沒去過樓蘭,他是根據他同時代的大使節張騫的報告寫的。張騫一生三次出使西域,歷盡千辛萬苦,很熟悉西域各國的情況。
可見當時,樓蘭古國由於地處絲綢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經盛極一時。
匈奴是漢朝西北最大的敵人。為爭奪西域疆土,漢朝同匈奴進行了長達七八十年的戰爭,樓蘭首當其沖。這種爭奪曾一度白熱化。直到公元前77年,大將霍光派傅介子刺殺了樓蘭國王,另立其弟為王,遷都伊循城。樓蘭古國改名為鄯善國。
此後,樓蘭一直都是漢王朝的西域重鎮。
東漢,班超曾活動於此。
三國,鄯善屬魏。
西晉,封鄯善王為歸義侯。
五世紀,名僧宋雲曾赴鄯善,城中住著吐谷渾的寧西將軍。
此後,古樓蘭國消失了,它再也沒進入任何文獻記載。到了唐代,疆域空前遼闊,唐代大軍到達西域時曾經尋找過樓蘭,可是沒有找到,它從此消失了,只存在於邊塞詩人們的想像之中。
1274 年,大探險家馬可·波羅沿古絲綢之路東來,也沒見過樓蘭,看見的只有莽莽黃沙。
它到底到哪裡去了呢?難道它不翼而飛了?不,它靜靜地躺在莽莽黃沙之下,等待著科學的呼喚!
一千多年後的發現
1900 年3 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東,到達孔雀河下游,想尋找行蹤不定的羅布泊。他的向導是維吾爾族農民愛爾迪克。
3 月27 日,探險隊到達了一個小土崗,這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斯文赫定發現他們帶來的水泄漏了許多。在乾旱的沙漠之中,沒有水就等於死亡。
他們於是去尋找水源,卻又發現攜帶的鐵鏟丟失了。向導奉命回原路尋找鐵鏟,途中,遇到了強烈的風沙,風沙迷住了愛爾迪克的眼睛,他只好先躲起來。待風沙過後,他睜開眼睛,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了,一座古城出現在他的眼前:有城牆、有街道、有房屋、甚至還有峰火台。愛爾迪克恐怖極了。他以為看見的是魔鬼的宮殿。他匆匆地在城市中空無一人的街道上走了一圈,拾了幾枚古幣,背了兩塊精美的雕花木板,向斯文赫定的探險隊趕去。
愛爾迪克的發現使斯文赫定激動得差點兒暈過去。他知道,這一定是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由於沒有水,斯文赫定不得不離開這里。他決定第二年再來徹底考察。
1901 年2 月,斯文赫定帶著充足的水和食品又來到了這里,他發現,這里是一座被人們遺棄了的古城,而原先,曾經有過相當的繁華。
斯文赫定在這里發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錢幣、絲織品、糧食、陶器、36張寫有漢字的紙片,120 片竹簡和幾支毛筆..
斯文赫定回國後,把文物交給德國的希姆萊鑒定。經鑒定,這座古城就是赫赫有名的古國樓蘭,整個世界震驚了,隨後,許多國家的探險隊隨之而來..
1979 年,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最新發掘,輝煌的樓蘭古國,終於重見天日了。
輝煌的樓蘭古國
經過歷史學家和文物學家長期不懈的努力,樓蘭古國神秘的面紗被撩開了。
昔日的樓蘭城佔地約10 萬平方米,在孔雀河下游。城正中是行政官署,官署由土坯砌成,有粗而高的門柱,有塗朱漆的雕梁畫棟,這里是古城的權力中心,也是古城最豪華的處所。
城南是居民區,居住著大約14000 人,殘存的房屋顯示出這里有中國宅院式建築,分正房和廂房,屋後還有果園。
城東有一座高大的佛塔,5 里外有一座佛寺,這可以窺見當年這里的宗教情況。城東北還有殘存的土堆,這就是漢代的驛站遺址。
城西北和西南有茂密的胡楊林。
城中街道縱橫分明,還有一條河由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城周圍有集中的墓地,這里可窺見當時的風俗人情。
大量的文物再現了樓蘭昔日的輝煌。城裡發掘了大量的文書及木簡;既有漢代的五銖錢,也有遣霜帝國的銅幣;既有漢代的絲織品、絹網,也有波
斯的壁畫,甚至希臘、羅馬以雅典娜為圖案的工藝品;還有各國的陶器和漆器。
這一切都顯示了樓蘭在中西方交通、文化交流及商貿上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
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經著名的敦煌,再西行至樓蘭。樓蘭的確是中國對外交流的樞紐和前哨。它在當時,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國際性中轉城市。中國客商到這里,便可選擇不同道路前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人員從四面八方匯集於此,再前往長安。正如史學家孔拉特所說:「樓蘭古城的興衰,是一面世界史的紀念碑。」
讓我們想想昔日樓蘭的輝煌吧:
不同風格的華麗的建築比比皆是,街上人流熙熙攘攘,不同國家的語言此起彼伏,一撥一撥的駝隊來來去去,商人們攜帶著大量錢幣和貨物尋找著設有客滿的旅館,中國的軍人們也許是在恣情縱酒吧,因為這一派和平熱鬧的景象似乎顯示出他們的多餘..
然而,這一切都去得那麼倉促和突然,它似乎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消失,消失得無影無蹤,是什麼使這個繁華的古城陡然之間變成了一座空城,隨即被掩埋在厚厚的黃沙之下呢?
樓蘭消失之謎初探
羅布泊是一個變化無常的湖泊,被稱為「會遷徙的湖泊」。古代,羅布泊就在樓蘭古城北,司馬遷說樓蘭古城:「臨鹽澤」,就是指的羅布泊。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里只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
但是羅布泊為什麼會遷移呢?專家們卻又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塔里木河攜帶大量泥沙,使羅布泊淤塞,湖底抬高,塔里木河只好改道他行,舊的羅布泊就乾涸了;也有人認為是由於塔里木河在土質松軟的谷地流淌,會自行改道,形成新的河床,造成新的羅布泊;還有學者認為,羅布泊的遷移是由於地質構造和運動表現不均衡的結果。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沖、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
D. 有關世界古代文明的書的讀後感。比如尋找消失的文明,失落的文明。這些書。
余秋雨《行者無疆》、《千年一嘆》:在書中作者以感傷、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探討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安德烈.馬爾羅《綜合人文學導論》,很不錯一書,見解深刻,剖析的很好。
《兩河流域逝去的輝煌》,作者忘了。但是寫的還蠻有意思一書。
羅伯特.C.拉姆《西方人文史》,這書基本上集中展現了西方文明每一時期的重要作品和思潮。
還有本老師推薦的肯尼斯.克拉克的《文明》好像很好,不過沒看來著,就不評價了。
其他的想不起來了,就這些吧,希望能幫到你。
E. 世界十大文明
1、美國仙人洞木乃伊
悉尼和喬治亞-惠勒夫婦都是考古學家,1940年,他們在美國內華達州「仙人洞」發現木乃伊。兩具屍體殘骸用席子包裹著,一個屍體殘骸比另一具埋藏的深一些,並且屍體殘骸部分已經干癟,如頭部和肩部。惠勒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共收回洞穴內67件史前古物器。這些古物器被內華達州博物館收藏並進行檢測確定距今已有1500至2000年歷史。54年之後,即1994年,加利福尼亞大學人類學家R. Erv Taylor通過質譜測量又對其中的17件古物器和屍骸進行了仔細檢查。結果表明木乃伊距今已有9400年的歷史,這要比先前已知的北美木乃伊更為久遠。進一步的研究確定木乃伊呈現高加索人種特徵,相似於阿伊努人,盡管明確的關系尚未最終確定。
2、古巴沉落的海底古城
2001年5月,一組在古巴西海岸作業的勘測人員發現了一座疑似被大海掩沒幾千年的古代城市遺址。 來自加拿大一家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復雜的聲納系統,在水下650米深處發現了由石頭組成的結構體。古巴卡斯特羅政府與四家外國公司合作,共同打撈西班牙殖民時代沉沒在古巴海域的上百艘運送珍寶的船隻。先進數碼通訊公司(Advanced Digital Communications)是其中合作者之一。 當時,他們利用掃描設備掃描出了一些規則的、幾何形狀的石頭結構,很象一個城市的規劃。 之後,利用水下攝影機發現這一海域確存在著一座巨大的石頭群,這些石頭象是經過切割的花崗岩。 研究人員說,一些石頭群呈金字塔狀,另一些呈環狀。先進數碼通訊公司工作人員保羅-維恩茲威格說:「大自然不可能形成這么勻稱的石頭,這不是天然的,但是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對這一發現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隨後也加入到勘察研究中來。2003年,一艘小型潛艇深入海底探索這些神秘的石頭群。保利娜-澤利茲基說:「看起來它像是大型城市中心,然而,在我們找到確鑿的證據之前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3、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但是很久以前那裡可能已經有人類存在,甚至在美洲定居。在哥倫布到達美洲數個世紀之前,已經有人在那裡繁衍生息,有足夠的來自其他文明的證據證明這一點。發現於美洲的大量史前古物器,如希臘和羅馬硬幣等證明古老文化曾光顧美洲大陸。在墨西哥發現了埃及伊西斯和司陰府之神鵰像,連同發現於美國大峽谷埃及古物器,還有古希伯來人和亞洲人的史前古物器也被發現。眾多遙遠的當地神話和傳說也可能暗示這一文明曾經存在的可能性。目前,對此事我們還知之甚少。
4、利莫里亞之謎
利莫里亞,這個著名的失去的世界,幾乎與亞特蘭蒂斯齊名,傳說中的神秘國家。傳說它是一座熱帶「伊甸園」, 於數千年前這無比美麗的大陸沉入了印度洋海底。但是,像傳說中沉入大西洋的亞特蘭蒂斯島一樣,對於它是否真實存在過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
5、埃及大峽谷寶藏之謎
1909年4月5日,《亞利桑那州公報》刊登一文「大峽谷探險旅行」,文中寫道:異常的發現揭示來自東方的古人類遷移。據悉,此次探險受到了史密森學會贊助支持,在探險過程中,發現了大量史前古物器有待證實。在大山洞中,岩石上有手工刻上去的象形文字、銅制兵器和工具、埃及女神鵰像和木乃伊。盡管非常有趣,但是有關它的真實性值得懷疑,因為該地點從未被人們重新發現。史密森也否定這一發現,因為幾次山洞探險都是空手而歸。探險家大衛-哈徹-查爾里斯說:「報道僅僅是一個惡作劇嗎?然而真的不得不懷疑整個故事是否就是媒體精心製作的惡作劇。當年,作為報紙頭條新聞,針對此事進行了多篇幅細致報道,而且史密森學會也是威信性極強的機構,很難相信它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支持者們其中甚至包括峽谷工作人員聲稱,限制區域內肯定隱藏著未被發現的證據。
6、日本海下古城
在日本沖繩島水下驚現神秘的建築物,考古學家猜測建築者就是古代人類。針對這一「失落的文明」,懷疑論者則認為這些呈階梯狀的建築可能是自然原因形成的。約瑟夫-弗蘭克在《亞特蘭蒂斯的崛起》一文中寫到:「之後,第二年夏末,另一名潛水員被水下由巨大石塊堆砌成巨型的拱門和門徑驚呆了。」這一切似乎是人為破壞造成的。街道、十字路口、大型祭壇、通往寬闊廣場的樓梯等,如果它是一座沉入水底的城市,那麼可以說它是一座大型城市。水下石頭建築遺跡,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日本的「亞特蘭蒂斯古城」。但是到底是沉落的古城還是自然的雕琢,有待科學工作者對其進行更深入細致的勘察和考證。
7、瑪雅預言能否上演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瑪雅文明似乎是從天而降,輝煌繁盛,又幾乎一瞬間全部神秘消失,他們去了哪裡,無從知道。但瑪雅人卻留給我們太多神秘的問題。瑪雅人掌握著精深的天文學知識、完善的歷法系統、繁復的數學運算以及擁有高度抽象的思維方式。其歷法的精確與完善令人驚嘆!瑪雅預言:1992-2012將發生大事。公元755年,瑪雅的一位僧侶預言:1991年以後,人類有兩個重大事件要發生--人類的宇宙意識覺醒和地球的凈化與再生。在瑪雅歷法上大量的預言令如今的人們感到恐懼。瑪雅人長歷法(Long Count Calendar)中2012年12月21日將是人類文明終結的日子。這將意味著什麼?是人類經歷全世界范圍內的劇烈變動或因戰爭而終結嗎?新時代的開始?也許這個終結日並不意味著什麼大劫難的到來,而是在暗示一種關於全人類在精神和意識方面的覺醒和轉變 ,從而進入一個全新的文明。然而,預言只能等待時間和事實來驗證它的准確性,對於這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以防萬一,2012年的聖誕節,你可能想早些天為聖誕做采購,提前安靜地度過2012年的平安夜。
8、亞特蘭蒂斯的確切位置
亞特蘭蒂斯是一個傳說中高度文明的城市熢諍芫彌前突然沉入大洋海底。最先提及亞特蘭蒂斯的是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他稱亞特蘭蒂斯是天堂里的伊甸園,美麗、富饒,技術先進發達,存在於公元前370年前,但是對於它的位置的描述很有限和模糊。對於亞特蘭蒂斯的確切位置,人們眾說紛紜,一直爭論不休。甚至,有許多人對它存在過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認為它可能就沒有真正存在過,而相信它存在過的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找證據和線索。1969年,著名的埃德加-凱西預測稱亞特蘭蒂斯的遺跡位於百慕大群島,還有人認為在比米尼群島附近發現的幾何形狀的石塊能夠證實凱西的預測。其他還有稱位於南極洲、墨西哥、英格蘭外海,甚至說可能在古巴外海等。這個爭論仍然不知道何時休。
9、納斯卡線圖之謎
納斯卡線圖位於秘魯的利馬南方200多英里處,。在遼闊的荒漠上,用網狀線條蝕刻出一些奇怪的超大圖形,有直線形、幾何圖形,還有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圖形。在地面上,它們似乎像在暗紅色的砂礫上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徑。只有從高空往下觀望時,這些線條才能呈現各種獸類的巨大圖形。自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人們首次發現一個37英里長、1英里寬的納斯卡線條圖後,對這些圖案表達的意圖和作用眾說紛紜,有人考證說它們具有天文作用,也有人認為與宗教儀式有關,祈雨壇,更有人相信是外星飛船跑道,種種解釋雖不無可能,但又都缺乏科學依據,因而這一幅幅神秘畫面成了千古之謎,沒有一個人知道謎底。
10、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年齡
埃及金字塔,它的神奇遠遠超過了人類的想像。在埃及共計大約11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薩高地的三大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Pyramid of Khafre、Pyramid of Menkare),其中胡夫金字塔又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又譯「斯芬克斯」 sphinx)坐落在開羅西南的吉薩大金字塔近旁,是埃及著名古跡,像高21米,長57米,耳朵就有2米長。獅身人面像與金字塔同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遺跡。大多數相信埃及吉薩高原大獅身人面距今約4500年的歷史。但是這個數據僅僅是一種理論並非事實。熱衷天文研究的比利時土木工程師羅伯特-波法爾稱:「同獅身人面像同一時期,沒有任何銘文,無論是刻在牆上、石柱或大量的紙莎草紙有關它的信息記載。因此,它到底建於何時?約翰-安東尼-魏斯特向獅身人面像的建造時間提出了疑問。他指出,經過長期的風吹雨打,它已千瘡百孔,面部大雨沖刷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然而,沙漠中部何來雨水?事實上,約10500萬年前,該地區經歷了大量降雨,那麼這將使獅身人面像的年齡要比現在普遍接受的4500年這一歷史時間還要久遠2倍多的時間。波法爾和格雷厄姆-漢考克計算,大金字塔同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約10500年前 ,早在埃及文明之前。這就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是誰建造了它們,又為何而建?埃及古物學者稱,獅身人面像的大體形狀可能是在風和沙子的作用下自然雕琢而成的,古埃及人注意到它像獅子的身形後再按照這樣的雛形雕刻成獅身外形。
F. 美洲三大古文明
1、瑪雅文明
瑪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約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為繁盛期,15世紀衰落,最後為西班牙殖民者摧毀,此後長期湮沒在熱帶叢林中。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巴西、貝里斯以及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
2、阿茲特克文明(或譯為阿茲台克)
阿茲特克文明是中美洲古老印第安文明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於14世紀初,1521年為西班牙人所毀滅。
3、印加文明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區發展起來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15世紀起勢力強盛,極盛時期的疆界以今秘魯和玻利維亞為中心,北抵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南達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魯南部的庫斯科。
G. 十大遠古失落的文明都有哪些
漢服運動是「漢服文化復興運動」的簡稱,屬於華夏文化復興運動中積極的一部分。

漢服既有可以用於重大儀式和節日穿著的寬袍大袖的禮服,也有緊身窄袖的居家便服。作為民族服裝,它的使用場合有著一樣的彈性空間,漢服運動完全可以追求漢服全面日常化,而是不僅僅在節日、婚禮、重大儀式、太極和武術、射箭射禮等場合穿著,運動、居家等場合也完全有必要。
H. 樓蘭古城失落的文明
樓蘭古城遺址位於若羌縣境內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人跡罕至,環境異常的荒涼、凶險。然而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樓蘭就是西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古樓蘭國有人口14000餘,士兵近3000,真可謂是一泱泱大國。古樓蘭地處絲綢之路要沖,扼東西交通的門戶,是漢王朝進入西域的橋頭堡。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樓蘭古城有著極盛一時的歷史和燦爛的綠洲文化。奇怪的是,聲名顯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7世紀時,唐玄戕取經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廊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隊考察羅布泊,差些全軍覆沒,因而宣稱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蒙難失蹤,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一層神秘可怖的面紗。近年上海的「獨行俠」余純順歷時8年在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後,倒斃羅布泊荒漠,又給蔞蘭古城平添了幾分凄涼和悲壯。樓蘭古城究竟是怎樣消失的?樓蘭遺址究竟在哪裡?樓蘭的自然環境究竟有多惡劣?樓蘭有些什麼文化遺存?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外考古學家和科學家關注的問題。樓蘭也是中外探險愛好者憧憬嚮往的神秘之地。
樓蘭古城是由於自然和人為多方面的復雜原因,導致河流改道,風沙侵襲,被掩埋於大漠中的。本世紀初,因為斯文·赫定的維吾爾族向導艾爾得克為找回丟失的鋤頭,於無意中讓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古城,從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世界各國的考古家、探險者蜂擁而至,他們在樓蘭古城地區發掘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還有漢簡、漢文書、絲織品、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其中以晉代手抄《戰國策》和漢錦最為珍貴。還發現了著名的「李柏文書」,並據該文書又發現了附近的「海頭」故城,並發表了一些專著。1927年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也到樓蘭發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發表了專著《羅布淖爾考古記》。中外學者盛贊樓蘭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歷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解放後,我國組建過多批現代化的考察隊伍真誠樓蘭考察,現清楚查明,樓蘭古位於東經80度55分12秒,北續40度30分57秒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千米,古城佔地12萬平方米,略成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仍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東北區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築,佛塔殘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漿、柳條砌築,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築物。西南區有當時的官署——三間房遺址與一些小院落。古城內,蓋房用的胡楊木樑、檁、椽等木構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還鑿了眼,刻上了花紋,顯示了相當的工藝水平。古城及其周圍還有古烽燧、糧倉、古墓等遺址。在樓蘭古墓溝還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屍——「樓蘭美女」。樓蘭古城內目前尚遺存陶片、氈片、古銅錢、古兵器、絲綢碎片等眾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尋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為一名「考古發現者」。
神秘的樓蘭強烈刺激著國內外遊人的探險慾望,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樓蘭探險熱潮,各國探險隊紛至沓來,其中尢婁日本朋友熱度最高。1998年春節數十名上海探險者踏著上海獨行俠余純順的足跡來到樓蘭,在東方「龐貝城」渡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新年,個個激動無比。
樓蘭探險異常艱險,地表崛起的鹽殼和錯綜復雜的風蝕「雅丹」地貌,極其艱隊難行,越野車每小時平均只有前進二三千米,平均每兩分鍾汽車就得轉三個急彎。羅布泊地區的地貌廣達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這里天氣冷熱變化急劇,夏季午後氣溫上升至攝氏三四十度,燠熱難耐,而凌晨氣溫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無比。羅布泊地區年降水量僅1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可達3000多毫米,蒸發遠超過降水二三百倍,奇旱無比。這里風沙肆虐,沙暴滾滾,堪稱禁區。然而有險才有奇,神奇的羅布泊、險峻的雅丹龍城地貌以及各種沙漠奇景為樓蘭探險倍增了許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險者終身難忘。
樓蘭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樓蘭古城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略呈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任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乘東則是羅布泊/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群中。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 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有人口一萬四千餘,士兵近三千人,可謂是一個泱泱大國
古樓蘭又是古絲路上西出陽關的第一站,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 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奇怪的是,聲名赫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 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從4世紀之後,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
7 世紀時,唐玄奘西遊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廓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 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
19世紀末,斯文赫定率一支龐大的駝隊來羅布泊考察, 深入羅布泊不足10公里就遭風沙襲擊,百十號人幾乎喪失殆盡,僅一人倖免於難。 從此他定稱:「這里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 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的蒙難失蹤,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遇難,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了神秘可怖的面紗。樓蘭究竟是怎麼消失的?樓蘭一直是為中外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們憧憬的神秘之地。
19世紀初斯文赫定發現古城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大批的考古學家、地理、地質學者接踵而至。他們是:1905年美國的亨廷頓探險隊;1906 年英國的斯坦因探險隊;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險隊;1910--1911日 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險隊。
這些探險隊在樓蘭古城及羅布泊地區發掘 出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富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 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文物品種極其繁多。
樓蘭古城大事記
1900年,深埋在沙海之下消失了1500年的古代城市樓蘭和它所創造的燦爛文明突然闖入人們的視野,讓世人驚詫不已。
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發掘樓蘭城內13個點,獲取大批漢魏和羅馬古錢幣、具有中亞希臘化風格的建築木雕、兩枚木簡、大量魏晉木簡、精美的中原絲織品等150餘件。
1906年和1914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到樓蘭進行大規模的考古。他將樓蘭遺址逐個編號,初次揭開樓蘭古文明全貌。斯坦因除獲取大量文物外,最主要的是他發掘了兩具樓蘭男性頭骨,並經英國人類學家基恩證實為歐洲白種。
1927年,斯文·赫定組織中瑞西北考察團再次樓蘭之行。考察隊員伯格曼在孔雀河的一個支流找到一大批樓蘭古物,並發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著華貴,被稱為「樓蘭女王」。這片被伯格曼稱為「小河」的廢墟。
I. 世界上有哪些失落的文明,例如,亞特蘭蒂斯,古瑪雅文明,
一,失落的文明:古希臘
從文明發展史來看,希臘具有豐富的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歐洲最早的人類化石——彼特拉隆那直立人(約30萬年前),即發現於希臘北部。這無疑說明,希臘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搖籃。當歷史進入愛琴文明即克里特、邁錫尼文化時期(公元前2000~前1100年),希臘文化已經走在了西方歷史的前面。
在這期間,荷馬時代最重要的歷史發展是鐵的使用。鐵的使用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和工商業的發展;同時,希臘人在愛琴文明的基礎上,又在荷馬時代創立了幾何形風格的文化。在幾何形文化形成的數百年中,史詩的故事經過文學的想像、誇張和典型的塑造,變成了一座包羅萬象、珠璣滿目的民間口頭文學創作的寶庫,日後再經過像荷馬那樣偉大的詩人的提煉琢磨,遂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也成為古典藝術的重要源頭。公元前9世紀,希臘建立了數以百計的大小城邦。這些城邦的建立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也調動了希臘人創造文化的自覺性。古樸時代的希臘社會在吸取愛琴文明和荷馬詩史的營養的同時,又經過梭倫改革,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在和諧中不斷地發展壯大,從而為古典時代文化的創造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變遷的內在動力。
二,失落的文明:古羅馬
古羅馬文明
古羅馬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有聯系也有區別。人稱:「輝煌的希臘,偉大的羅馬」。羅馬人在希臘人那裡學到了許多東西,如字母、神話、宗教和藝術等,但在政治、法律和城市規劃與建設上超越了古希臘人,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在時間上是交錯的。遠在光彩熠熠的希臘開始衰微之前,羅馬文明就已開始在西方台伯河兩岸興起了。大致在亞歷山大大帝進行征服活動的同時,羅馬脫穎而出成為義大利半島的主宰。在其後五個世紀的時間里,羅馬勢力不斷增大。到了公元前一世紀末期,羅馬不僅控制了西歐大部分地區,而且控制了大部分希臘化地區。在征服希臘化地區並毀滅北非的迦太基文明之後,羅馬得以把地中海變成"羅馬人的內湖"。
羅馬較為保守和傳統,但氣勢恢宏,其本身發展就是一部史詩。
一、古羅馬文明的時空背景
1、地理環境與羅馬城的建立
(1)地理環境。義大利是古代羅馬的中心地區,從地理上看,它活像一個皮靴形的半島。縱貫全境是亞平寧山脈。在北部有肥沃的波河平原。波河平原的西北面是雄偉的阿爾卑斯山。義大利半島三面臨海。與希臘半島周圍的情況相比,義大利半島三面海域的島嶼很少,基本上是孤立存在的,給發展商業和航海業帶來不便。義大利有豐富的水系資源:北有波河,中有台伯河,在伊達拉里亞地區還有亞諾河,古代羅馬國家正是以羅馬城為中心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義大利半島的地理特徵對羅馬歷史的發展影響非常大。義大利沒有太多的礦產資源。它的海岸線雖然漫長,但可用作良港的地方不多。另一方面,義大利的膏腴之地多於希臘。因此,羅馬人一直是以務農為主的民族。橫貫全境的亞平寧山脈也有利於政治的統一。此外,與希臘相比,義大利半島更易受到外族入侵。阿爾卑斯山脈無法有效地阻擋中歐民族的湧入,而許多地方海岸的低平又招來來自海上的征服。幾乎從定居義大利土壤伊始,羅馬人就熱衷於軍事活動,因為他們不得不保衛自己的征服成果,以防其他入侵者。
(2)羅馬城誕生前的居民。遠在石器時代義大利半島上就有人類居住了。到公元前2000年初,也就是希臘人南下愛琴海區域的時候,操印歐語的諸部落從東北方向的多瑙河沿岸,循著阿爾卑斯山的一些隘口進入義大利半島各地。其中在台伯河流域拉丁姆平原上定居下來的一些部落,稱作拉丁人。在拉丁人居住的地方曾出現了一些有圍牆的城寨,位於台伯河畔的羅馬城就是其中之一。
(3)伊達拉里亞文化。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左右,有一支叫伊達拉里亞人(Etruscans,又譯作埃特魯斯坎人)的東方部族,從小亞細亞進入義大利。地中海東部的先進文明被伊達拉里亞人帶到了義大利。公元前6世紀,伊達拉里亞已經建立了一個擴展到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的城市聯盟。這時候的伊達拉里亞人有了較高的文化,掌握了一定的生產技術。他們已經能夠製造精巧的陶器和青銅器,工商業也發展繁榮起來,並且有了海軍和商船隊,對外貿易相當廣泛,藝術文化也比較發達(墓葬、壁畫、神廟、雕塑等)。
從公元前8世紀後半期開始,希臘人向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進行移民,並先後在這些地方建立了許多城邦,如他林敦和敘拉古等。約在公元前500年,伊達拉里亞人被拉丁人打敗。
(4)羅馬城的起源。關於羅馬的起源和興起,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羅慕洛和雷慕斯的故事(希爾維亞與戰神馬爾斯之子)。傳統觀點總認為,羅馬建城的時間在公元前753年,並以此作為羅馬的紀元,類推建城以來某某年。據古羅馬作家瓦羅(前116一前27)推算,羅馬城奠基的日期當是公元前754-753年間。以後,古羅馬人習慣以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為紀元。
但現代考古發現和新近研究結果表明,羅馬建城可能在公元前6世紀,即伊達拉里亞人統治羅馬初期。諸多史學家一致推論:伊達拉里亞統治時期是羅馬建立並走向自身發展的起始。在這一過程中,伊達拉里亞人把其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帶入羅馬。
三,失落的文明:巴比倫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為公主而建的。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大約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1792BC,漢謨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共有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605BC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終於在538BC,被位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所滅。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便告結束。 比如瑪雅文明
瑪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巴西、貝里斯以及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
約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為繁盛期,15世紀衰落,最後為西班牙殖民者摧毀,此後長期湮沒在熱帶叢林中。
公元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10年。船在宏都拉斯灣靠岸,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興奮地踏上久違的蔥蘢陸地。在當地的市場上,一種製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賣主告訴他,這漂亮的陶盆來自「瑪雅」。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了歐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Hernan Cortez)率領西班牙軍隊橫掃墨西哥,征服正處於文明鼎盛時期的阿茲特克帝國,「鏟除一個文化,如同路人隨手摺下路邊一朵向日葵」。此時,瑪雅文明已近尾聲,但在尤卡坦半島上,還殘存著一些瑪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險隊前往尤卡坦,試圖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並強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瑪雅人展開了長達百餘年的游擊戰,直到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18世紀末開始引起學術界注意,19世紀末發掘一批重要遺址,開始了瑪雅文明的現代考古學研究。20世紀50年代後,研究進展較快,形成專門的瑪雅學,是世界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瑪雅文明的發展階段,學者間說法不一。據美國考古學家N.哈蒙德的劃分,可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後古典期3個階段。
J. 這張截圖出自美劇遺失的世界哪裡啊,求大神解答
第三集。具體如下:
《遺失的世界》是Richard Franklin Catherine Millar執導的科幻冒險劇集,由彼得·麥考利、拉塞爾·布雷克利、大衛·奧斯、詹妮弗·奧黛爾、威爾·斯諾等主演。該劇由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的小說《迷失的世界》改編,分為三部曲,首部曲為探險者(1999),第二部曲為叢林歷險(2000),第三部曲為奇異高原(2001)。
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塊未開發的土地上遭遇恐龍的危險經歷。世紀之初,一隊探險者踏上征途,想證明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當時存在一個史前世界。一個空想家、一個女富翁、一個獵手、一個科學家和一個記者,都在追尋一個亘古流傳的故事,他們被困於荒蠻之地,結識了一個野性美女,他們在這個失落的文明世界和恐怖的生物群落中共同尋找,他們必須找到通往現代文明的路,逃出那個被遺失的世界。
美劇《遺失的世界》一共有三部,第三部奇異高原一共22集,最後一個畫面是迷失高原發生了大爆炸,最後到底結局如何就是一個迷了。這是電視劇版的結局,據說是因為最後資金不夠,非常遺憾,前面還是很好看的。
Roxton和Marguerite在一個從未去過的山谷中勘查,突然聽到一聲年輕女人的驚叫。兩人趕過去時,那個穿著古代晚裝的女人說了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話,然後死了。Roxton, Marguerite 和 Malone 被暴雨中出現的邪惡精靈逼到了一座陰森恐怖的城堡里。城堡中某種神秘力量影響了幾個人,把他們引入不同的房間,每間房裡都放著一套華麗的晚裝,款式和一開始遇到的神秘女人所穿的屬於同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