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聲生不息》收官,歌手齊唱《我和我的祖國》,有讓你破防嗎
確實有讓我破防,其實這首歌曲在春節聯歡晚會上也會唱,展現出來我們中國人的愛國決心。
② 《我和我的祖國》歌詞完整版歌詞
《我和我的祖國》歌詞完整版歌詞
填 詞:張藜
譜 曲:秦詠誠
歌曲原唱:李谷一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
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
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
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啦……啦……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③ 《我和我的祖國》歌詞完整版歌詞
《我和我的祖國》完整版歌詞如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依著你的心窩。
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
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
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
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我和我的祖國》歌曲賞析
《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訴說了「我和祖國」息息相連、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心情,而作為歌詞,「我和我的祖國」、「我的祖國和我」的永恆的關系式,更是亘古不變的情感。如果要尋找一下人類共同而高尚的精神情感,且是不分國籍不分民族的情感,那隻有一個唯一的答案,就是愛國主義,這就全人類共有的永恆的主題。
④ 全場激昂共唱《我和我的祖國》
昨晚,《記憶·鄉愁》2019廖昌永個人獨唱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唱響,這場開票15個小時即全面售罄的音樂會,吸引了大批樂迷前往。《致友人》《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望鄉詞》……廖昌永以技巧精湛、情深意長的演唱,讓現場觀眾陷入了無邊的記憶和鄉愁。音樂會共出現了4次全場大合唱,當壓軸登場的《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響起,所有觀眾起立,揮舞著音樂廳准備的國旗,將全場氣氛推向最高潮……盡管星海音樂廳名家名團的演出不斷,昨晚這場《記憶·鄉愁》也絕對堪稱現象級音樂會。音樂會結束後,不少觀眾表示太激動了,今晚會興奮得睡不著。
而在前晚的媒體訪談會上,廖昌永就表示:「這場音樂會,是城市與草原的對話,是人與自然的對話。我們要記住我們的家鄉,更要不斷追夢建設更美好的中國。」作為廣州的老朋友,他表示:「爭取連續5年在廣州開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張素芹
現場
親切熟悉的旋律響起,觀眾自發合唱擊掌共鳴
曲曲有鄉愁 《望鄉詞》唱哭觀眾
「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的廣東歌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素華作為獨唱嘉賓,在音樂會上獻唱了《鄉愁》。她透露特意挑選了一條綠色演出裙,正是為了和曲中的青山、綠水、大地等相契合。悠揚動聽的歌聲,就像家鄉的美酒一樣令人回味,博得現場觀眾真誠的掌聲和歡呼聲。
上半場最後一首歌曲是由廖昌永與星海音樂學院合唱團合作的《一路走來》,這是一首由屈塬作詞、趙季平作曲,為歌頌祖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而創作的歌曲,激昂向上的旋律,描繪出大美壯闊的心路歷程。歌曲唱畢,廖昌永動情地表示:「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感謝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者——廣東!」將現場氣氛推至高潮。
當晚,現師從於廖昌永的青年抒情女高音呂曉菲,帶來了一首《我的深情為你守候》,而廖昌永在《聲入人心》中的「徒弟」張超、黃子弘凡、方書劍、梁朋傑、劉彬濠、蔡堯也登台亮相。廖昌永再現和藹師長本色,呼籲觀眾多多關注年輕歌者。
《彎彎的月亮》《迎賓曲》等
連掀四次合唱潮
音樂會下半場則主要以蒙古族的歌曲為主,《往日時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草原夜色美》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悉數登場。廖昌永堅若磐石般的男中音與悠揚婉轉的旋律發生碰撞,每個音符都緩緩落到觀眾心底。
「呼倫貝爾大草原,白雲朵朵飄在我心間」,在唱到《呼倫貝爾大草原》時,全場觀眾開始大合唱,現場的氣氛,近乎沸騰。大氣磅礴的旋律,在觀眾一遍又一遍群情激昂的跟唱中,大草原的壯闊之美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緊接著,廖昌永又與青年歌手任雯文合唱起去年在《花開新時代——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唱響的《對未來的誓言》,豪情萬丈的歌聲,歌唱了祖國改革開放的累累碩果,謳歌了新時代奮斗者的偉大精神。
安可階段,廖昌永特別為廣州觀眾准備了兩首產自廣東的歌曲——《彎彎的月亮》和《迎賓曲》,熟悉的旋律響起,現場觀眾再次被勾起記憶的鄉愁,不由自主地掀起合唱的浪潮。
1989年,應中央電視台音樂電視片《大地情雨》製作組之邀,李海鷹創作了《彎彎的月亮》,歌曲通過典型的南國水鄉風景,含蓄地表現了現代文明和古老風情的交融與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情懷,成為廣東流行音樂的一座高峰。
「花城百花開,花開朋友來,鮮花伴美酒,歡敘一堂抒情懷。」《迎賓曲》則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80年攝制的影片《客從何來》的主題歌,極富廣東韻味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讓歌曲紅遍了大江南北。
壓軸登場的是《我和我的祖國》,星海音樂廳的所有觀眾起立揮舞著國旗齊聲同唱,以獨特的方式共同祝福我們的祖國,全場變成紅色的海洋,將全場氣氛推至最高點。
廖昌永表示,本場音樂會是自己今年以來在國內辦的首場個人獨唱音樂會,也是他上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後的首場音樂會,他很高興:「將這場音樂會獻給了我最喜歡的廣州的觀眾。」
訪談
在廣州有很多音樂上的知音,自稱「廣州人」
前晚的媒體訪談會上,聽聞本場《記憶·鄉愁》音樂會在開票15個小時內全面售罄,廖昌永笑言:「我很高興,但不意外,因為廣東有太好的觀眾了。」談及此,廖昌永回憶起去年在深圳開音樂會,由於飛機晚點,整整遲到了一小時,但觀眾卻沒有一個人退場。終於登上舞台,內心忐忑的他第一件事就是向觀眾鞠躬道歉,但台下的觀眾不僅沒有埋怨,反而鼓勵道:「沒關系廖老師,我們等你!當時我的眼淚都快下來了。」廖昌永說,廣東的樂迷素質高,音樂素養好,一直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在他看來,能有這么好的觀眾,跟廣東一直有著極強的音樂傳統是分不開的:「廣東人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出的都是奠基人級的名人,比如上海音樂學院的創始人就是廣東人蕭友梅先生。1920年中國藝術歌曲史上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的創作人廖尚果、『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都是廣東人。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興起的流行音樂熱也是從廣東開始的。」
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與廖昌永一直有著很深的淵源。廖昌永早期的唱片《情緣》《情釋》,就是跟廣州的音樂人一起合作的,這兩張專輯見證了廖昌永在音樂道路上的大膽跨界,王菲的《紅豆》、迪克牛仔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等流行金曲,在他醇厚的美聲唱腔之下,演繹出別樣的味道。此後,廖昌永的女兒廖敏沖首張童聲專輯《泥娃娃》、2017年跨界大碟《向經典致敬:往日時光》等,也同樣由出版《情緣》《情逝》的唱片公司廣州的星文唱片出版。
不僅如此,幾乎每年,廖昌永都會在廣州演唱,早在2010年,廖昌永便參加了亞運會閉幕式,2017年9月,廖昌永又在廣州大劇院舉辦了《風雅頌——范曾詩詞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作為范曾繪畫的得意門生,他將書畫美學創作納入音樂創作,用獨特的演繹方式為觀眾講好「中國故事」;在去年12月舉行的「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上,廖昌永豪情萬丈地唱起了《對未來的誓言》,用庄嚴的歌聲唱出中國對世界的承諾。
與廣州的這份緣,一直縈繞在廖昌永心中,「我特別喜歡廣州觀眾,又常常來廣州演出,我的很多好朋友、好同學都在廣州工作、生活,在廣州我有很多音樂上的知音,有時候我都覺得,我就是一個廣州人吧?直到2017年,我擔任了廣州文化形象大使,那時候我心裡想,我終於是廣州人了。」
廣州文化形象大使的任期是5年,當被問到是否將連續5年在廣州開唱?廖昌永坦言「正在談」:「我努力,我爭取,畢竟每年要拿出一張不一樣的節目單真的很難,背詞也不容易。」
音樂會是城市和草原的對話,用歌聲傳播中國文化
在前晚的媒體訪談會上,廖昌永談到這次演唱會的曲目時,直言:「主題很明確,一個是鄉愁,一個是民族大團結。上半場的曲目全是漢族的歌曲,後半場的曲目全是蒙古族的,這是城市和草原的對話,人與自然的對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保護對我們當代中國人很重要。記住鄉愁,愛國愛家鄉,就要記住我們的家鄉。建設更加美好的中國,不斷追夢,是我們這代人應該做的。」廖昌永說。
此前的1月3日,《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在日內瓦成功舉辦。音樂會由廖昌永構思並演唱,曲目包含不同時期、風格和題材的十六首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全方位展示了中國古典文化藝術的底蘊。
中國的藝術歌曲別具一格,在百年的發展中,充分融匯了西方音樂元素和中國文化藝術,以豐富的音樂手法表達中國傳統的美學和藝術內涵。廖昌永這幾年一直在做中國藝術歌曲百年這個項目,前年做了《春思曲》,去年做了《我愛這土地》。
幾年前,廖昌永被評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文化使者,「音樂家如何在國外講好中國故事?就要用歌聲唱好中國歌曲,與詩詞書畫相結合,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人文情懷、哲學思想。讓他們知道中國人講究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異,我們是愛好和平的。」用音樂去溝通,去交朋友,廖昌永一直在努力。
今年,《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會在全國做巡演,廖昌永也希望能唱到星海音樂學院去,「希望在廣州、廣東更多的地方唱響這台音樂會。」廖昌永表示,「廣東是文化重鎮,我們有嶺南畫派、有粵劇、有廣東音樂,希望和文化界的朋友聯手,在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聲入人心》為古典音樂打開了一扇門,
音樂家要拿出最好的作品
《聲入人心》節目,把讓廖昌永「潛水」的那撥粉絲給「炸」了出來。在廖昌永看來,古典音樂培養一個學生不容易,聲樂是特別難的,自己就特別想有這樣一個欄目,介紹聲樂演員是怎麼培養出來的。「這樣的反響是我渴求的,但也是我意料之外的。」
廖昌永認為,一方面是學校教育,要注重培養人才,要有市場意識。「星海音樂學院的楊岩、穆紅都是我在上海音樂學院的同學,都唱得很棒。在高校里,他們用自己80%的時間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學生。金鍾獎前幾屆,星海音樂學院拿獎並不多,現在是拿獎大戶。我們要向這些教師致敬。」
另一方面,廖昌永覺得,培養一個人,不只是做好一場音樂會、一部劇,「我們要嚴格地、一絲不苟地拿出最好的質量,來面對觀眾。當觀眾每次面對的都是精品的時候,他們就不會離開。」廖昌永說,「我很在乎我的觀眾朋友。像今天的排練,如果我不放聲,樂隊不知道我聲音的力量多大,我拿半成品跟他們合練,明天舞台上呈現的就是半成品。只有100%地做好准備,我們才會100%地呈現在舞台上。大家才會說,明年我還會來。我忽悠你們,明年你們就忽悠我。音樂家要拿出最好的音樂來回報觀眾,大家都這么做,我們的市場才會越來越好,觀眾才會越來越好。音樂產品好,這扇門才會一直敞開,才會越開越大。」
⑤ 我和我的祖國歌詞。
《我和我的祖國》
演唱:李谷一
作詞:張藜
作曲:秦詠誠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
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
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啦啦…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5)兩大美女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擴展閱讀
《我和我的祖國》是張藜作詞、秦詠誠作曲、李谷一原唱的愛國主義歌曲,創作和發行於1985年。2019年6月17日,該曲入選中宣部評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我和我的祖國》作品採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將優美動人的旋律與朴實真摯的歌詞巧妙結合,表達了人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
該曲歌詞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訴說了「我和祖國」息息相連、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心情,作者將「我」和「祖國」比喻為孩子和母親,又將「祖國」和「我」比喻為大海和浪花,這兩個具象而生動的比喻,准確又動情,表達了個人和祖國之間,亘古不變的情感。
秦詠誠在力求獲得准確、生動的音樂形象的同時,十分懂得生活中的語言節奏與音樂中旋律節奏結合的規律,在使聽眾聽得清、聽得懂的基礎上,保持了應有的線條美和律動美,從而創造了楚楚動人的音樂形象和絲絲入扣的情感表達。
⑥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的演唱者是
我和我的祖國
歌曲原唱:李谷一
填詞:張藜
譜曲:秦詠誠
歌詞: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我的祖國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託
每當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渦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 分享海的歡樂
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贊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啦……啦……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