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點贊盧氏四大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點贊盧氏四大美女

發布時間: 2023-01-28 15:49:20

⑴ 「美人若如斯,何不早入懷」出自何處 何解

「美人若如斯,何不早入懷?」的出處是電影《妃子笑》化用杜甫的《客至》里的詩句,意思是美人這么漂亮,你為什麼不早些把她攬在懷里呢?

「美人若如斯,何不早入懷?」化用自《客至》裡面的「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譯文: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沒有因為迎客而打掃,只是為了你的到來,我家草門首次打開)。

電影《妃子笑》的編劇把杜甫的詩化用,意思有了很大的改動,意思是如斯美人,你為何不早早擁她入懷,她獨處陋室寒門,只等你來。

(1)點贊盧氏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描寫「美人若如斯」的成語:

一、國色天香

釋義: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於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後也形容女子的美麗。

出處:唐·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譯文:白天牡丹美麗的顏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濃郁的花香以浸滿衣衫。

二、閉月羞花

釋義:貂蟬的美貌把月亮比下,讓月亮羞得躲在雲後面,楊貴妃的顏容使得花兒害羞地低下頭,形容我國古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傾國傾城,宛若天仙。現指女子的容貌美麗。

出處: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時魯小姐卸了濃裝,換了幾件雅淡衣服,蘧公子舉眼細看,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⑵ 歷史上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歷史上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歷史上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關於愛情其實從古至今都是熱門話題,我們在生活中其實也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愛恨情仇,都給人不一樣的感觸,以下整理了歷史上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歷史上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1

第五對:霸王別姬。項羽,千古無二的人物,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的名聲,可謂無人不知。只是可惜,面對劉邦這種真小人,他只能飲恨落敗。而他的愛人,虞姬,也是人盡皆知的美人。最終,一起被圍困垓下,落得一個烏江自盡的結局。雖說身死,但是仍舊相依。這等愛情,世人怎麼能不羨慕?

第四對:舉案齊眉。這個故事講得是東漢時期的一對夫婦,主人公是梁鴻和孟光。孟光是一個千金小姐,卻是十分的醜陋。而丈夫梁鴻則是一個工人。丈夫在外工作,孟光時不時給他送飯。為了避免外人取笑,她便把盛飯的案板舉過眉心處。一來遮蓋容顏,而來對丈夫示以尊重。所以因此,兩人也是十分的恩愛。

第三對: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是屬於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兩個人都屬於文學修養很高的才子才女,不論是司馬相如還是卓文君,文學造詣都十分的高。司馬相如被人稱為「辭宗」,而卓文君也一樣有不少佳作,其中「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就是《白頭吟》里的佳句。兩人的愛情也是如此,擁有你一個人,那就是擁有了全世界,眼中再也沒有其他。

第二對:賢良之妻。漢武帝和衛子夫。對於漢武帝,這個可以說是千古一帝的人物,就不過多評價了。如此人物,背後怎麼能沒有一個賢良淑德的女人呢?衛子夫便是這個女人。雖然身在高位,但是衛子夫一生持儉,而且為漢武盛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諸如減輕徭役賦稅的提議,以及自己家族人對於漢朝的貢獻。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也希望擁有。

第一對:至死不渝。趙明誠和李清照。女詞人李清照大家應該是十分熟悉的,然而她與丈夫趙明誠的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李清照在18歲的時候,便嫁給了趙明誠。兩個人十分恩愛,可謂是你儂我儂。每天吟詩作賦,生活令人十分羨慕。

可是後來,戰亂發生,兩人無奈分開。最終趙明誠也是死在了戰爭之中,留下了李清照一個人,獨守空房。雖然聚少離多,在一起的'日子也很短暫,可是兩人至死不渝的愛情觀,實在也是讓人欽佩。

歷史上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2

中國歷史上十大凄美愛情故事,愛到深處是心痛!

1、霸王別姬

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的最後一年,西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烏騅悲鳴,四面楚歌。項羽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對著愛妾虞姬,慷概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忍淚和唱。歌數闕,虞姬拔劍自刎,以使霸王無牽掛。

然虞姬之逝,令項羽更無心苟活,於是謝絕烏江亭長的好意,拒絕過江東,率領二十八騎數次沖殺漢軍,以證「天之亡我,非戰之罪」,最後拔劍自刎,留下千古絕唱。

2、金屋藏嬌

陳阿嬌是漢武帝劉徹姑母的女兒,與漢武帝青梅竹馬。漢武帝幼時曾說,如果能娶阿嬌為妻,就建一座金屋把她藏起來。漢武帝長大,娶阿嬌為妃子。公元前141年,16歲的漢武帝登基,立阿嬌為皇後。

然而,僅僅兩年之後,漢武帝便移情別戀,寵幸平陽公主的「謳者」衛子夫。阿嬌因妒忌衛子夫得寵,多方離間武帝與衛子夫的關系,甚至採用蠱術。漢武帝頗有覺察,於是廢了陳皇後,立衛子夫為皇後。阿嬌被廢黜,退居長門宮,但她仍然希望恢復昔日恩寵,以黃金百斤請司馬相如作《長門賦》呈獻武帝,企望復得寵幸。

據《長門賦》序,武帝讀此賦後,大為感動,阿嬌遂復得寵。但由於序言提及武帝的謚號,司馬相如不可能知道,而且史書上也沒有記載漢武帝對陳皇後復幸之事。所以此作極有可能是後人偽作。

3、漁陽鼙鼓

楊玉環姿質豐艷,能歌善舞,音樂才華出眾,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唐玄宗李隆基因楊玉環貌美而倍加寵幸,終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最終釀成安史之亂。安祿山從漁陽起兵反叛後,唐玄宗攜楊貴妃逃亡西南。公元756年,唐玄宗在馬嵬坡被嘩變的軍隊逼迫,處死了楊貴妃。白居易據此作《長恨歌》曰:「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4、花叢懶顧

唐代詩人元稹與韋叢夫妻恩愛,妻子27歲時不幸早逝。元稹心失所愛,卻難忘舊情,對女色再無眷戀之意,他在《離思》中寫道:「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和懷念。

5、美待白頭

宋代詩人陸游與表妹唐琬本是恩愛夫妻,兩人詩書唱和,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琬,棒打鴛鴦,陸游夫妻倆被迫分離。兩人各自婚娶十年後。陸游在沈園春遊時,與偕夫同游的唐琬不期而遇。唐琬遣致酒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乘醉在園壁上題寫《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琬也和詞一首:「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不久,唐琬抑鬱病死。

6、金石聲慢

宋代才女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後兩情相悅,情投意合。兩人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藏,並撰寫整理《金石錄》一書。後金兵南侵,趙明誠在南下赴任途中不幸得病而死。

李清照悲痛欲絕,懷著對丈夫的無限懷念之情,寫下了「千古絕唱」《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怎一個愁字了得!」

7、扇底桃花

明代詩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一見傾心,留贈扇子做為定情物,不久納李香君為妾。因時局變化,侯方域遠走他鄉,李香君天天手持定情扇期盼侯方域歸來。閹黨阮大鉞為瀉私憤,強迫李香君嫁人,香君誓死不從,頭撞樓柱,血濺定情扇。友人深為李香君的貞烈品性感慨,將扇面上的血痕點染成桃花。後清軍南下,侯方域降清,李香君下落不明。

8、沖冠一怒

陳圓圓本為姑蘇名妓,因其美麗而被吳三桂收為寵姬。吳三桂是明軍將領,手握重兵在山海關防禦清軍的入侵。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攻入北京,掠走了陳圓圓。本想歸附李自成的吳三桂一怒之下,轉而勾引清兵入關,導致明朝滅亡。清代吳偉業作《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9、緣入空門

清末野史傳,秦淮名妓董小宛被送入皇宮,成了順治帝的愛妃。順治對董小宛寵愛有加,董後因觸怒孝庄皇太後被賜死。順治拋棄江山社稷,到五台山出家。其實這是把董小宛和董鄂妃混同一人,董鄂妃因其美貌和賢良,頗得順治寵愛,後因愛子病逝,身體每況愈下,在二十二歲時病逝。

10、青衫孤墳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與盧氏婚後美滿和諧,但好景不長,結婚三年時盧氏因難產去世。盧氏的離世給了納蘭性德極為沉重的打擊,半個月後,納蘭性德寫下了《青衫濕遍·悼亡》一詞:「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扶病,剪刀聲、猶在銀缸。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如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表達了對亡妻的一往情深,同時也流露出難以排遣的傷痛。

歷史上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3

歷史上十大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第一名:敢和皇帝離婚的文秀與溥儀

雷人勁爆點:敢與皇帝離婚,古今第一人也。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1931年文秀通過律師向溥儀提出離婚。溥儀不願鬧上法院,遂經雙方律師交涉私了,由溥儀付給文秀5.5萬元贍養費。溥儀被迫答應離婚後,為挽回顏面,還於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滬報紙上發布廣告刊登「上諭」:淑妃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

第二名:夫妻皇帝武則天與李治

雷人勁爆點:同床夫妻,先後稱帝。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高宗是非常喜歡武則天的,不然也不會廢黜王皇後,改立昭儀武則天為後。從此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後來終於也當了皇帝。夫妻二人都當過皇帝的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第三名:沖破世俗女追男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

雷人勁爆點:沖破禮教束縛,打破愛情規則,譜寫一段女追男的佳話。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卓文君看中能彈琴作詩的帥哥司馬相如,毅然不顧家裡阻攔與之相愛並私奔,去外地開起了小酒館,一個當老闆娘,一個當店小二。這在當時封建禮教家教嚴謹的社會,是很了不得的。

第四名:讓丈夫死後成仙的花蕊夫人和孟昶

雷人勁爆點:將錯就錯,讓丈夫死後成為人人膜拜的神仙。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花蕊夫人是五代時後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貴妃,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宋太祖趙匡胤滅後蜀後孟昶暴病身亡,花蕊夫人也被趙匡胤納為貴妃,但她心裡總拋不下與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他的像,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只得謊稱供的是張仙,可以求子,那些宮里的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

後來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後人有人作詩: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痴情總不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第五名:叔嫂之戀的曹植與甄氏

雷人勁爆點:兄弟如仇人,叔嫂卻相愛,當真是愛情讓人目眩神迷。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曹植著名的篇章《洛神賦》開始叫《感甄賦》,有人考證說是為了懷念他的意中人兼嫂子曹丕之妻甄氏所做,曹植少時和甄氏朝夕相處,日久生情,但僅僅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甄氏死後曹丕還將甄氏的遺物送給了曹植。

第六名:兒媳婦嫁給公公的楊玉環與唐明皇

雷人勁爆點:愛情沒有年齡差距,也居然可以不受輩分限制。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唐明皇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其子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明皇不顧人倫之理,將兒媳婦據為己有。唐明皇對楊玉環一直很寵愛。白居易《長恨歌》中對他們的愛情是肯定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細致地寫出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

第七名:愛到死去活來的桃花女與崔護

雷人勁爆點:相思可以致命,愛情可以回生。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一首著名的《題都城南庄》說的就是崔護和桃花女的事,崔護遊玩時口渴去一農家討水喝,與桃花女一見鍾情,互相愛慕,但都沒有說破,第二年崔護再來時小院已經鎖上了鎖頭。崔護於是在左邊的門上題了這一首詩,過了幾天,崔護又去,聽見院里有哭聲,一老漢說:您害了我的女兒!

從去年見到你後就精神恍惚,前天她看見門上的詩句,進門就病了,不吃也不喝地死了,是你殺了她。崔護傷感悲痛,請求進屋內哭她一回。崔護抬起她的頭,枕著她的大腿,哭著禱告說:我來了。不久桃花女睜開了眼,活了過來。此事在孟棨《本事詩.情感》中有記載,多少有些誇張,但足見愛情之偉大。

第八名:與皇帝搞姐弟戀的萬貞兒與明憲宗

雷人勁爆點:姐弟戀不是現代專有,敢和皇帝搞姐弟戀更是絕無僅有。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萬貞兒比明憲宗大十九歲,是明憲宗祖母的貼身女婢,憲宗做太子時常去祖母處玩耍,貞兒便帶著憲宗遊玩戲謔,日久生情。憲宗即位後,唯戀著萬貞兒一人。憲宗與吳皇後成婚後一個月,這位老姐姐一句話便讓憲宗廢黜了吳皇後,可見憲宗對她的喜愛程度。此事《明史》有載。

第九名:打破醋壇子的河東獅柳氏與陳慥

雷人勁爆點:吃醋的女人讓愛情變得可怕。

雷人指數:★★★

上榜理由:陳慥家裡養著一群歌伎,客人來了就以歌舞應酬,這有點像現在招待客人進歌廳卡拉OK,妻子柳氏性子非常火爆且愛吃醋。每次有客定會拿著木杖大喊大叫,指桑罵槐,還用力敲打牆壁,搞得陳慥很沒面子。蘇東坡寫過一首詩取笑陳慥: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從中可以看出陳慥的無奈。

第十名:陷入師生戀不能自拔的魚幼薇與溫庭筠

雷人勁爆點:顛覆傳統思維,開師生戀之先河。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魚幼薇即魚玄機,天才詩童。大詩人溫庭筠專程慕訪並做了她的老師,魚幼薇芳心暗許。溫庭筠離開後,魚幼薇寫一首五言律詩「遙寄飛卿」,第一次借詩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心聲:「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飛卿即溫庭筠的字,個中情意溫庭筠焉能不知?

不久魚幼薇又寫出「冬夜寄溫飛卿」的詩,表達更加直白,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訴,溫庭筠怎會不解?倘若他回以柔情萬種的詩句,魚幼薇也許就成了溫夫人,但是二人年齡相差32歲,他思前想後,只好將憐愛深埋心中,終不敢跨出那神聖的一步。

⑶ 戰國時期,越國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

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

范蠡,字少伯,楚國宛城(今南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大商人。入盧(氏)之前,他與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西施,曾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青年時期,范蠡和文仲入越,二人深得越王重用,范為謀臣,文為宰相。越王兵敗降吳,文種守越,范蠡隨越王勾踐入吳。期間,范蠡為勾踐倍受屈辱,出謀劃策,化險為夷,終獲釋放。范蠡回到越國之後,與文仲一起,同心同德協助越王治理國家,以圖東山再起。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立志報國,背水一戰。十年之後,越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心復仇。一天,勾踐把范蠡喊去,說明心意,問其可否?范蠡回答說:「不可。越國雖然勵精圖治,大有發展,但與吳國相比差得甚遠,應從長計議,好好訓練軍隊。再一,吳王好色,可用美人計打敗吳國。」勾踐採納范蠡建議,便讓文仲到全國各地挑選美女。

文仲,對越王忠心耿耿,毫不怠慢。他與隨同跑了很多地方,沒有選到一個美女。後來在返回途中的一個山腳路邊,忽然發現兩個砍柴女子長得標致,貌似天仙,楚楚動人。其中一位就是西施,楚國人,其父被吳王殺死,自己流落到越國。文仲說明用意,西施想到一可消滅吳王,二可為父報仇,當即答應。

文仲把西施帶給越王,越王大喜,誇其天香國色,定能讓吳王夫差傾倒。然後,越王把西施交給范蠡教練吹拉彈唱、琴棋書畫以及行刺等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范蠡、西施兩人一見鍾情。期間,范蠡除了對西施一絲不苟耐心指導外,常常互送秋波,卿卿我我,情意綿綿!

訓練結束,范蠡自告奮勇護送西施入吳,勾踐欣然同意。從越國會稽(今浙江省杭州)起程,到吳國姑蘇(今江蘇蘇州)大約二、三百里,范蠡與西施竟然走了三年之多。除了途中陰雨連綿和繼續訓練耽誤了一些時間外,二人含情脈脈,走走歇歇,遊山玩水,自然常事。范蠡一到吳國即把西施獻與吳王夫差,夫差不知是計,喜出望外,神魂顛倒,大加贊美,並對范蠡大擺宴席,好魚大肉,款待數日。范蠡、西施心心相印,難舍難分。二人各居一方,日夜思念,食不甘味,盼望來日!

西施在吳使盡解數,助紂為虐,使吳王淫奢驕逸,吃喝玩樂,不問朝政,揮金如土,修建了一個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的姑蘇台(辦公地方),接著又建了難以數計的行宮,用於踏青郊遊所用。此外,西施還讓夫差為己造了一個木娃宮,耗資巨大,金碧輝煌,十分漂亮!為了打鬼,藉助鍾馗,伍子胥是夫差的忠實大臣,在吳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滅吳,西施施用了「離間計」,進言夫差逼伍子胥自殺。子胥是楚國人,死時對吳王說:「君讓臣死,臣不可不死,但死後請將眼剜掉給掛到楚國城牆上,讓我看著吳國是怎樣滅亡的!」吳王昏庸不解,逼胥自殺。

十年期間,范蠡多次奔走越吳兩國,向西施傳達越王授意,並取回西施提供的絕密情報。同時,二人假公濟私,相約會面,立足實現,著眼未來,勾畫家庭。

十年之後,吳國苛政,人心向背,經濟蕭條,溫飽難濟,危在旦夕。當西施傳來最後一份急報時,范蠡預感時機成熟,速報越王。越王勾踐當即立斷出兵吳國,先是逼迫夫差自殺,接著殺了良相文仲,最後又殺了立下赫赫大功的西施。勾踐當了霸王,封范蠡為大將軍。范蠡十分氣憤,質問勾踐:「你為何要殺西施?」勾踐回答:「太迷人了,她能滅吳,也能滅越!」范蠡悲痛欲絕,決定與勾踐分道揚鑣!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范蠡認識到勾踐為人只可共患難,而不可同安樂,便向越王「辭呈」返鄉。勾踐不準,范蠡便帶上金銀軟軟偷偷乘船入齊。從此改名換姓,開荒種地,引海煮鹽,成為巨富。齊王得知後封他為相,范蠡不肯。

後來,他棄齊東行,到了宋的陶邑(今山東定陶縣)定居下來,又改名為陶朱公,置了田地,耕作養殖,經商有道,家財萬貫。但是,他時常因思念西施而寢食不安。

晚年,他把生意交給長子經營,帶上家人順黃河而上,游山賞景。經汴梁、鄭州、洛陽來到了盧氏。在青山碧水湖光盪漾的神禹導洛處的東畔開設店鋪,做起了山貨和運輸生意。他在盧長達數年之久,為當地乃至周邊發展經濟、繁榮市場和商品流通起到了巨大作用。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人們為了紀念范蠡,把他當年經商的地方盧氏莘川村改名為「范蠡村」,爾後演變為「范蠡鄉」、「范蠡鎮」。

⑷ 求古文翻譯

寡婦賦(潘岳) 樂安任子咸有韜世之量,與余少而歡焉!雖兄弟之愛,無以加也。不幸弱冠而終,良友既沒,何痛如之!其妻又吾姨也,少喪父母,適人而所天又殞,孤女藐焉始孩,斯亦生民之至艱,而荼毒之極哀也。昔阮瑀既歿,魏文悼之,並命知舊作寡婦之賦。余遂擬之以敘其孤寡之心焉。其辭曰: 嗟予生之不造兮,哀天難之匪忱。少伶俜而偏孤兮,痛忉怛以摧心。覽寒泉之遺嘆兮,詠蓼莪之餘音。情長戚以永慕兮,思彌遠而逾深。 伊女子之有行兮,爰奉嬪於高族。承慶雲之光覆兮,荷君子之惠渥。顧葛藟之蔓延兮,托微莖於樛木。懼身輕而施重兮,若履冰而臨谷。遵義方之明訓兮,憲女史之典戒。奉蒸嘗以效順兮,供灑掃以彌載。 彼詩人之攸嘆兮,徒願言而心痗。何遭命之奇薄兮,遘天禍之未悔。榮華曄其始茂兮,良人忽以捐背。靜闔門以窮居兮,塊煢獨而靡依。易錦茵以苫席兮,代羅幬以素帷。命阿保而就列兮,覽巾箑以舒悲。口嗚咽以失聲兮,淚橫迸而沾衣。愁煩冤其誰告兮,提孤孩於坐側。 時曖曖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雀群飛而赴楹兮,雞登棲而斂翼。歸空館而自憐兮,撫衾裯以嘆息。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曜靈曄而遄邁兮,四節運而推移。天凝露以降霜兮,木落葉而隕枝。仰神宇之寥寥兮,瞻靈衣之披披。退幽悲於堂隅兮,進獨拜於床垂。耳傾想於疇昔兮,目彷彿乎平素。雖冥冥而罔覿兮,猶依依以憑附。痛存亡之殊制兮,將遷神而安厝。龍□儼其星駕兮,飛旐翩以啟路。輪按軌以徐進兮,馬悲鳴而跼顧。潛靈邈其不反兮,殷憂結而靡訴。睎形影於幾筵兮,馳精爽於丘墓。 自仲秋而在疚兮,逾履霜以踐冰。雪霏霏而驟落兮,風瀏瀏而夙興。溜泠泠以夜下兮,水溓溓以微凝。意忽怳以遷越兮,神一夕而九升。庶浸遠而哀降兮,情惻惻而彌甚。願假夢以通靈兮,目炯炯而不寢。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凜凜。氣憤薄而乘胸兮,涕交橫而流枕。亡魂逝而永遠兮,時歲忽其遒盡。容貌儡以頓鶍兮,左右凄其相螻。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鞠稚子於懷抱兮,羌低徊而不忍。獨指景而心誓兮,雖形存而志隕。 重曰:仰皇穹兮嘆息,私自憐兮何極!省微身兮孤弱,顧稚子兮未識。如涉川兮無梁,若陵虛兮失翼。上瞻兮遺象,下臨兮泉壤。窈冥兮潛翳,心存兮目想。奉虛坐兮肅清,愬空宇兮曠朗。廓孤立兮顧影,塊獨言兮聽響。顧影兮傷摧,聽響兮增哀。遙逝兮逾遠,緬邈兮長乖。 四節流兮忽代序,歲雲暮兮日西頹。霜被庭兮風入室,夜既分兮星漢回。夢良人兮來游,若閶闔兮洞開。怛驚悟兮無聞,超□怳兮慟懷。慟懷兮奈何,言陟兮山阿。墓門兮肅肅,修壟兮峨峨。孤鳥嚶兮悲鳴,長松萋兮振柯。哀郁結兮交集,淚橫流兮滂遝;蹈恭姜兮明誓,詠柏舟兮清歌。終歸骨兮山足,存憑托兮余華。要吾君兮同穴,之死矢兮靡佗。

樂安的任子咸有經世之才 和我是總角之交 即使親兄弟之間的感情也無法相比。不幸他二十歲就死了 好朋友辭世 什麼樣的哀痛能比得上呢!他媳婦又是我的姨母 少時父母雙亡 剛嫁人而她的丈夫又去世了。孤兒從小就很少 這也是民生最艱難的 荼毒最深重的了。從前阮瑀死了 魏文帝為其哀悼,並且命令其故舊作寡婦賦。我於是草擬了這個來述說寡婦的心情。寡婦賦如下:
哀嘆我生不逢時啊 老天不垂青。少小孤單父母雙亡啊 痛徹心肝。觀看寒泉之詩只有嘆息啊 吟詠蓼莪之詩父母不能贍養。時常感傷永遠思慕啊 思念悠長越來越深。
這個女子有德行啊 能嫁到你們家族。承受公婆的眷顧啊 擔荷夫君你的恩愛。看葡萄蔓延啊 托微軀於樛木 怕身子輕卻壓壞了你啊 如履薄冰 遵守禮儀的明訓啊 以女史為典戒。捧上珍饈美食表達孝順啊 勤儉持家了很多年
這些詩人的長嘆啊 都是肺腑之言已憂思成病。為什麼遭到這樣的薄命啊 遭遇天災又不悔。美好的生活剛剛開始啊 好人你卻棄我而去。關門獨居啊 孤獨而萎靡 用氈子代替了錦茵啊 用素羅代替了羅幬 左右之人站成一排啊 拿著絹扇大放悲聲。痛苦失聲啊 淚落濕襟 愁煩委屈跟誰說啊 提起孩子坐在旁邊
時到黃昏啊太陽西下 鳥雀歸巢啊雞鴨回窩 回到空屋子自己哀憐自己啊 摸著被褥而嘆息 思緒紛亂啊 心情凄惻
太陽忽忽而過啊 四季運轉推移 天霜飛降啊 樹木落葉折枝 仰望宇宙蒼蒼啊 有看到你生前的衣物歷歷在目 在屋角悲傷啊 獨自拜於床邊,忽然想起從前啊 就好像平常一樣 即使你我殊途無法相見啊 還是依依難舍 哀痛存亡殊途啊 就要遷移靈柩等待安葬 喪車星夜而行啊 靈幡翩翩開路 車輪徐徐前行啊 馬匹悲鳴而躊躇 從此一去不回啊 憂傷無所述說 眺望你的身影在靈案啊 魂魄馳於丘墓
從仲秋開始卧病在床啊 過了深秋又到冬 大雪紛飛飄落啊 風蕭蕭而志氣索然 夜露如雨啊露水凝霜 思緒不定啊心神難寧 一會遠啊一會近神情越來越凄清 但願能夢到你啊 卻瞪眼難眠 夜漫漫又悠長啊寒氣凄凄冷冷 意氣滿懷啊涕淚交流 亡靈永遠消逝啊 時光一年又一年 容顏憔悴啊所有相憐 感念三良為秦國捐軀啊甘願為你殉情 捧著孩子在懷中啊 又躊躇不忍心 只好對影發誓啊 身形雖在精神卻已消隕
又說:
對天長嘆啊私自憐惜 明白自己身微孤弱啊 看孩子還幼小 好像過河沒有橋啊 又如凌空沒有翅膀 仰頭看你的遺像啊你卻已命落九泉 遙不可見啊晝思夜想 空坐凄清啊孤影獨立 自言自語啊空屋回響顧影神傷 漸去漸遠啊從此永別
四季交替啊 日月如流 風霜時來啊日夜分明 夢到你回來啊好像門洞大開 醒來一無所有啊 高興後悲痛難耐 悲傷怎麼辦啊 走到山前 墳墓蕭肅啊山勢陡峭 孤鳥悲鳴啊松枝搖落 痛不可抑啊涕淚滂沱 如恭妻誓不再嫁啊 詠柏舟之歌【永不變心】。終究會與你相會於黃泉啊 憑借這個苦度餘生 發誓與你同穴啊 誓言至死不渝

⑸ 古代四大美女xxxx紅紅色

中國古代史上最出名的25個美女 1、【西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亂世間越國謀士范蠡之戀人、情人,吳王夫差之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沉魚」之強力,為千古美女代名詞。她違背良心做了一回吳國人民禍國殃民的壞女人。在導致吳國滅亡後,可能與范蠡扁舟隱逸而去,形跡縹緲無蹤。
2、【毛嬙】

毛嬙,《管子》和《莊子》里都記載過的美女,和西施同時成名。《管子·小稱》說:「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齊物論》說:「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3、【夷光】

夷光,通常認為西施名夷光,但是有的學者認為夷光是越國同時進獻給吳國的另外一個奇質美人。明代陳士元《名疑》卷三說:「越以美女西施、鄭旦同進於吳。《拾遺記》雲:『越以美女二人貢吳,一名夷光,一名修明。』或雲夷光即西施,修明即鄭旦也。夷光一作移光。」許多古書把夷光當作西施的間諜同事和共謀,如《太平廣記》。
4、【李夫人】

李夫人,漢武帝劉徹最寵幸的皇妃,出身歌妓。她短命的一生牽系著千古中華文化的幾個亮點—她是著名詩句「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所歌詠的對象,還是「姍姍來遲」這個成語所指的對象,她最出彩的成就是韓非子「色衰愛弛」的理論大實踐。她在病中堅決不讓漢武帝看見自己的病容,使得他不至於變心,在她死後還關照自己的親人。

5、【卓文君】

卓文君,西漢時期漢賦代表性作家司馬相如的妻子,史上最著名的私奔故事的女主角,也是中國文人千古佳人夢里才子佳人的鼻祖。她是臨邛富商卓王孫之女,被許配給一個皇孫。未婚夫未婚而亡,十七歲的處女便成為寡婦。辭賦家兼音樂家的才子司馬相如在應邀做客卓家時,以琴曲《鳳求凰》挑逗她雪夜私奔,並與窮書生丈夫一起開飲食店,她當壚賣酒,他洗碗刷碟。生米煮成熟飯後,父親還是資助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丈夫以辭賦天才為漢武帝重用,立下安撫西南少數民族的功勞。她後來經歷了丈夫移情別戀、自己不能生育等婚戀風波,分別以《怨郎詩》挽回愛情,以《白頭吟》鞏固婚姻,終於白頭偕老。她是一個才貌雙全而敢愛會愛的美女。
6、【班婕妤】

班婕妤,漢成帝劉驁的嬪,趙飛燕、趙合德孿生姐妹的情敵,真名無考,婕妤是標示妃嬪的等級的一個稱號。她是賢德與美貌合一的象徵,是寵辱不驚的典範,具備作為帝的亦師亦友亦妃的綜合型魅力,堪稱學者型美女!她以博通文史的才華、滄桑跌宕的經歷創造了「秋涼團扇」的典故,表達了美女失寵的辛酸心理。她失寵不失格,面對史上最著名的「湛於酒色」的昏君——一個不但好女色而且好男色的帝王,她選擇了淡出情場的舉措,在長信宮中陪侍太後燒香禮佛。
7、【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史稱「明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落雁」之強力。南郡秭歸人,今三峽地區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絕世美女,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她的功績盡在榮譽稱號「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有了保障。呼韓邪單於亡故後,按照習俗,嫁給其長子為妻,三十三歲時,香銷玉殞,在今內蒙呼和浩特市留下一座「青冢」和五十年的漢匈和好以及兩千年的詩文熱門話題,王昭君還是三峽成為「詩峽」的一個「詩性因子」,也是最有「戲」的人物,其故事上演在歷朝歷代的戲劇舞台。
8、【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宜主,漢成帝劉驁的婕妤、皇後,班婕妤的情敵,西漢最著名的舞蹈家,從「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並且被稱為「飛燕」來推斷,似乎也是雜技演員,她被指斥為婦德最差的狐狸型美女,因為不能生育,便與妹妹一起謀害漢朝皇嗣,後來不小心弄得漢成帝暴斃,但使得他還斷子絕孫卻是出於毒辣的嫉妒。
9、【合德】

合德,就是趙合德,趙飛燕的孿生妹妹,姐妹兩人,一個不宜主,一個不合德,卻恰恰叫宜主與合德。
10、【蔡琰】

蔡琰,即蔡文姬,東漢才女,著名詩人,亂世紅顏的代表。蔡文姬一生三嫁,初嫁河東世族之子衛仲道,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戰亂里,她被掠到南匈奴,再嫁,為左王妃十二年。曹操用重金贖回,演繹一場「文姬歸漢」的倫理大戲。她最後一個丈夫是曹操部下田校尉董祀。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12 08:05 11、【二喬】

二喬,三國東吳喬玄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大喬為孫策妻,小喬為周瑜妻,為英雄美人匹配的經典。二喬在「三國演義」的歷史大戲里,被諸葛亮用作激怒周瑜的道具:諸葛亮巧改曹植《銅雀台賦》的「橋」為「喬」,原句「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蝃蝀」為彩虹)被篡改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於是,曹操在周瑜眼裡就有了圖謀二喬美色的野心了,周瑜聽信之後,豈能不為愛妻而恨曹操?於是才有赤壁大戰曹劉聯合破曹的壯舉。杜牧的《赤壁》就暗含了這個典故:「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2、【綠珠】

綠珠,西晉豪富官員荊州刺史石崇妾。石崇任職刺史期間,靠派兵丁喬裝強盜秘密截殺客商而成巨富,有過對朝中要員賈謐車輛望塵而拜的卑劣人品。但是,愛妾綠珠感恩於石崇,不會考慮其卑劣人品和違法惡行。在他失勢之時,通過在「金谷園」跳樓自殺來阻止石崇情敵和政敵對自己美貌的覬覦,企圖保護石崇免受牽連。綠珠「以死酬情」,並未挽救石崇生命,但她卻永遠載入了情史。
13、【碧玉】

碧玉,成語「小家碧玉」的主角,晉代汝南王司馬的妾。孫婥應司馬義之請,作有《碧玉歌》兩首(據王運熙《漢魏六朝樂府詩評注》)。其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其二: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難,回身就郎抱。
14、【張麗華】

張麗華,南朝亡國後主陳叔寶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她發長七尺,其光可鑒,神采艷麗,聰慧強記,寵冠後庭。百司奏事,後主常抱置膝上共決之,遂侍寵弄權,亂綱紀。隋軍入,與後主、貴嬪同入宮中景陽井,為隋軍擒斬。陳後主著名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里有她美麗而不幸的影子:「……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隋煬帝因未得張麗華而甚為遺憾。
15、【侯夫人】

侯夫人,隋煬帝的樓里一個可能還是處女之身的宮女,以上吊自殺的方式抗議不得寵幸,深閨寂寞。她死後顏面艷若桃花,美貌異常,臂系錦囊,中藏宮怨詩,引發楊廣無限悲傷,令選美失職瀆職的宦官自盡,她是歷史上少見的死後才得到帝王無限寵愛並且美名、才名俱滿天下的美女。侯夫人大約16歲進宮,24歲左右自殺,存詩13首,為初唐四傑先聲。

16、【楊太真】

楊太真,即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羞花「的震撼力。唐玄宗李隆基兒子的壽王李瑁的妃子,婚後五年由李隆基冊封為自己的貴妃。她是著名的音樂家、舞蹈家,安史之亂中被摯愛她的人於萬般無奈下賜死。據說,她被賜死的時候被調換了,真身偷渡日本。
17、【崔鶯鶯】

崔鶯鶯,同一個人,卻有兩個身份,三種性情,因為,崔鶯鶯是起源於唐代元稹傳奇小說《鶯鶯傳》而進入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里的現實人物和文學形象,她在文學里活了五百年!於是,有現實里的身份和文學里的身份。現實里的崔鶯鶯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託名張生)的西廂邂逅戀人,文學里的崔鶯鶯是虛構的文人張君瑞的妻子;現實里的崔鶯鶯是個遭遇始亂終棄的可憐官宦小姐,文學里的崔鶯鶯是個姻緣美滿的狀元夫人;現實里的崔鶯鶯是元稹《鶯鶯傳》(即《會真記》)這部成為才子佳人筆記小說鼻祖里的主角,文學里的崔鶯鶯是董解元和王實甫追求理想愛情和婚姻的形象代言人。人們一般認為,《鶯鶯傳》雖然也是文學作品,但是它寫的是現實生活——魯迅說:「元稹以張生白寓,述其親歷之境……」,而文人們則根據她的傳奇來改造她——在董解元那裡,她是「從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社會想的代言人,在王實甫的《西廂記》里,她是「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純情理想的代言人。總之,她是個亦實亦虛的美女,現實和傳說里都有她的蹤跡。
18、【關盼盼】

關盼盼,唐代徐州名伎,徐州守帥張建封妾。白居易做客張建封府上時與她有一宴之交,盛贊:「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唐詩紀事》載其事跡。《御定全唐詩》820卷:「關盼盼,徐州妓也,張建封納之。張歿,獨居彭城故燕子樓,歷十餘年,白居易贈詩諷其死。盼盼得詩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從死之妾,玷清范耳。』乃和白詩,旬日不食而卒,詩四首。」

19、【蘇蕙】

蘇蕙,東晉女詩人,字若蘭,美女中具有蘭心蕙性美質者的代言人,「織錦迴文」典故的主角,前秦安南將軍竇滔妻。《晉書·列女傳》載:「……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錄。」就是在五彩絲線的織錦上織有八百四十個字,名曰「璇璣圖」,縱橫反復,可以讀出若干詩作。後人慣用「織錦迴文」指妻子書信,或者贊揚婦女的絕妙才思。
20、【非煙】

非煙,即步非煙,也作步飛煙。唐代咸通年間美女,精通詩文,善擊甌。她是史上反抗彩鳳隨鴉般「非偶」婚姻的代表,法定丈夫是任河南府功曹參軍的武公業,真正愛人是鄰居書生趙象。她在與趙象詩文往來中秘密戀愛兩年,被丈夫捉姦坦然而淡然承認了婚外戀:「生既相愛,死亦何恨。」遭到丈夫毒打致死。事跡見於她的同時代人皇甫枚的《三水小牘》,《全唐詩》存其婚外戀詩作四首。
21、【柳姬】

柳姬,唐朝大歷十才子之一中書舍人(類似皇帝的機要秘書)韓翃妻,著名的「章台柳」故事女主角,詞牌「章台柳」的緣起人物,章台柳在後世成為形容窈窕美麗女子的代名詞。章台柳故事曲折感人,大致情節是,韓翊流寓京師,與託名「李王孫」的豪士交為莫逆,韓翃與李王孫家妓柳姬互愛,李遂將萬貫家資與柳氏悉贈韓翃,韓因探親與安史之亂,與柳姬兩地分居。番將沙吒利恃平反有功強占柳氏,韓翊還長安後,鬱郁寡歡。一名勇將感韓柳誠摯之愛,縱馬入沙吒利府第搶回柳氏,經皇帝斡旋,韓柳夫妻團圓,白頭偕老。
22、【霍小玉】

霍小玉,「大歷十才子」之一李益的未婚同居女友,「郎才女貌」理想的臨時主角,「始亂終棄」遭遇的典型受害者,「痴心女子負心漢」的不幸遭遇者。李益少年及第前後,詩名響徹長安,遍求佳人,兩人相見後,同居兩年,山盟海誓不分離。李益後來因為家人強迫,娶妻盧氏,對霍小玉狠心割愛,致使她憂恨而死(故事見於唐代蔣房的《霍小玉傳》)。李益是著名的邊塞詩人,最終的官位高至禮部尚書,但他年輕時有一個嚴重的毛病:「妒痴」,人們稱為「李益疾」(新舊《唐書》),結合小說來看,大約主要是「疑心症」,竟然源於霍小玉冤魂的復仇。據小說,李益在霍小玉死後,因為猜忌妻子盧氏而離婚,甚至還妒殺過他的伴侶——「侍婢媵妾」。
23、【貞娘】

貞娘,也寫作「珍娘」,唐人多寫作「真娘」,貞潔的化身。她的事跡在蘇州一帶的流傳是:安史之亂時,她從北方流落蘇州,被迫墮入妓院,善歌能詩,才貌出眾,為蘇州絕色佳麗。一位富有才學,人品端正的人重金賄贈鴇母,欲留宿於真娘處。真娘上吊自盡,以死守身。經查,《全唐詩》錄有劉禹錫、白居易、李紳、張祜、沈亞之、李商隱、羅隱等有關貞娘的詩,但貞娘事跡難考,題詩內容空洞,從羅隱「死猶嫌寂寞,生肯不風流」來看,是一位賣藝不賣身的烈女。
24、【朱淑真】

朱淑真,她的詩作受到市民的激賞,卻在死後遭到父母的焚燒(據魏仲恭《斷腸詩集序》)。她顯然是英年早逝的「問題美女作家」。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25、【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花蕊一樣美麗又嬌弱的女人卻輕聲細語出利劍一樣刺骨的聲音:「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述國亡詩》)她的美貌,「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她艷驚兩朝,既是後蜀孟昶的慧妃,也是宋代宋太祖的妃子,她便同時有了亡國之君和開國之君的兩君專寵的榮華,而榮華背後是無盡的辛酸和不幸,她被俘後的身世是一團迷霧。《全唐詩》收錄作品一卷,一百多首統一名為《宮詞》,一首另名《述國亡詩》。

⑹ 求中唐時期(即唐中宗至唐宣宗時期)的後妃列表

唐中宗:皇後
和思皇後 趙皇後 韋皇後 韋庶人
妃嬪
上官昭容(上官婉兒) 某氏,生節愍太子李重俊

唐睿宗:皇後
肅明順聖皇後劉氏。 昭成順聖皇後竇氏
妃嬪
豆盧貴妃 崔貴妃 生鄎國公主 王德妃 惠宣太子李業母 王賢妃 王芳媚 王德妃從妹李業養母 柳宮人 生惠庄太子李撝 崔孺人 生惠文太子李范 唐孺人

唐玄宗:王皇後
- 武惠妃 (追贈貞順皇後)
- 楊貴嬪 (追贈元獻皇後)
其他嬪妃
- 皇甫淑妃
- 趙麗妃
- 劉華妃
- 錢妃
- 皇甫德儀
- 武賢儀
- 郭順儀
- 董芳儀
- 柳婕妤
- 高婕妤
- 劉才人
- 閻才人
- 陳才人
- 鄭才人
- 高才人
- 常才人
- 鍾美人
- 盧美人
- 王美人
- 杜美人
- 曹野那姬

唐肅宗:皇後 廢後庶人張氏 張皇後/張良娣 章敬皇後吳氏 吳皇後 妃嬪 韋妃,生李僩 崔妃,生李偲,唐肅宗
裴昭儀,生李僙 陳婕妤,生李僅, 段婕妤,生李倕 張美人,生李侹, 宮人孫氏,生李系, 宮人張氏,生李倓, 宮人王氏,生佖, 後宮某氏,生李榮, 後宮某氏,生李僖

唐代宗:皇後
睿真皇後沈氏 沈珍珠 貞懿皇後獨孤氏 獨孤貴妃
妃嬪
崔貴妃 母韓國夫人楊氏為楊貴妃姐妹,代宗為廣平王時,崔氏為王妃,生昇平公主、昭靖太子。
唐德宗:皇後 昭德皇後 王氏 妃嬪 韋賢妃 王美人 韋美人
唐順宗:皇後 庄憲皇後 王氏 生李純,是為唐憲宗。 妃嬪 崔昭儀 生潯陽公主 趙昭儀 生李結 王昭儀 生李總、李約、李緄 牛昭容 很受寵,曾經在順宗登基後與帝心腹宦官李忠言共同協助中風不能言的順宗料理朝政。 太子妃 蕭氏 蕭升和郜國公主之女,因母親郜國公主的緣故,被自己的表弟兼公公唐德宗所殺。 張昭訓 生李經 崔昭訓 生臨汝公主

唐憲宗:皇後
註:唐憲宗沒有立過皇後,以下為後人尊稱。 懿安皇後 郭氏 孝明皇後 鄭氏
編輯本段妃嬪
紀美人 生惠昭太子李寧。 秋妃 杜秋娘

唐穆宗:皇後
恭僖皇後王氏(寶歷太後、義安太後 )生唐敬宗。 貞獻皇後蕭氏(積慶太後) 生唐文宗 宣懿皇後韋氏 生唐武宗
妃嬪
武貴妃 張昭儀

唐敬宗:後妃
郭妃,生悼懷太子李普

唐文宗:妃嬪
王德妃 楊賢妃

唐武宗:妃嬪 王賢妃,原為才人,為武宗自縊 楊妃 才人孟氏 後宮某氏,生李峻

唐宣宗:皇後
元昭皇後晁氏

⑺ 張作霖遇襲身亡後,四位美貌姨太太雖然結局不同,為何都不再改嫁

張作霖生前曾娶過幾房太太,他的太太們各自人生走向不同,卻做了同一個決定——為他守寡。那麼張作霖生前究竟對這些女子有多好,足以讓她們對他如此死心塌地呢?

只可惜時局不允許,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社會動盪的原因,她們被迫分開,或許她們會一直保持著這種和諧共同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幾個來歷不同的女子願意終其一生為其守寡,除了她們的主觀因素之外,想必張作霖生前待她們也是不錯的吧。

⑻ 古人稱贊李夫人傾國傾城,為什麼不讓她入四大美女之列

李夫人,史上第一位追封的皇後,漢武帝劉徹寵妃。李夫人容貌有多美?「傾國傾城」、「絕世佳人」,這兩個成語都是形容她的。不過所謂「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未必能令人信服,因為評價她的人,正是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

相比之下,李夫人與政治的關聯幾乎很少,如果僅僅靠美貌,那歷史上傾國傾城的女人太多了,因此李夫人沒有入選四大美女之列,是很自然的事情。

⑼ 古時候皇帝有後宮佳麗,你說有多少那她們各叫什麼名字

最規范的後宮體制是唐朝,如下:
1、皇後。
2、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以上正一品)。
3、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4、二十七世婦: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5、八十一御妻: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御二十二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後宮體制在各個朝代都有不同,分別如下:
周朝
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正妻稱後。
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
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
夫人坐論婦禮;
九嬪掌教四德;
世婦主喪、祭、賓客;
女御序於王之燕寢。
秦朝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後稱號。
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嫡(妻)曰皇後。妾皆稱夫人。
西漢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母後稱號。又設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妃嬪的稱號。
漢武帝時增加了婕妤、娙娥、傛華、充依。
至漢元帝又新置了昭儀。
妃嬪等級擴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婕妤視上卿,比列侯。
娙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內侯。
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充依視千石,比左更。
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
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視三百石。
順常視二百石。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 荒淫性愛古代皇帝的後宮生活
漢時,只有先朝的皇後可被尊為皇太後。如嗣皇帝是妃嬪所生或從皇族宗室中過繼而來者,其生母皆不得稱(皇)太後。但也有個別例外。如漢哀帝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來,其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帝太太後、皇太太後,生母丁姬被尊為帝太後。再加上已被尊為太皇太後的漢成帝母王政君,已為皇太後的成帝皇後趙飛燕,宮中一時出現了四位太後並尊的奇景。
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時期,追求復古,種種名目層出不窮。其罷漢朝妃嬪稱號,模仿先秦時期,自創了和、嬪、美、御四等稱號。
和三人,嬪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東漢
東漢,漢光武帝建國,去繁為簡,妃嬪稱號共有四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貴人授予金印紫綬,俸祿為粟數十斛。美人、宮人、采女則沒有爵位和俸祿。
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期諸侯王正妻稱王後,母稱王太後。東漢時,隨著諸侯王封地日漸縮減,王後被改稱為王妃,王太後改稱王太妃。
漢時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稱妃,妾曰良娣、孺子。

三國
(1)魏
曹操為魏王時,王後之下的妃嬪稱號有五等:夫人、昭儀、倢伃、容華、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廢除順成稱號。 妃嬪爵位:
貴嬪、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
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昭儀比縣侯;
昭華比鄉侯;
修容比亭侯;
修儀比關內侯;
倢伃視中二千石俸;
容華視真二千石俸;
美人視比二千石俸;
良人視千石俸。 慈禧穢亂後宮
(2)吳蜀
吳蜀兩國史料不詳。
蜀有貴人、昭儀,吳有夫人、美人,其餘不詳。
兩晉
兩晉時期的妃嬪等級由晉武帝司馬炎依據漢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設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其餘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妃嬪稱號世有增減。
(1)南朝
(a)宋
宋武帝建國初廢除才人、中才人稱號,其餘仍用晉制。孝武帝孝建三年,廢除夫人稱號,新創制了貴妃的稱號,以貴妃、貴嬪、貴人為三夫人。又以昭儀、昭容、昭華來代替九嬪中的修華、修儀、修容,重新設置了中才人、充衣。貴妃位比相國,貴嬪比丞相,貴人比三司(司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廢除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稱號,重新設置了修華、修儀、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廢除貴人,代之以新設置的貴姬;再置昭華,增加了淑容、承徽、列榮。
妃嬪等級為: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次於九嬪的稱號: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b)齊
齊高帝建元元年,設置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
永明元年,以貴妃、淑妃、貴人為三夫人,廢除夫人稱號。因九嬪中少了一員,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c)梁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九嬪以下: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其它還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d)陳
陳沿襲梁制。 (2)北朝
(a) 北魏東魏西魏
妃嬪稱號有左昭儀、右昭儀、三夫人、九嬪(上嬪和下嬪)、世婦、御女。
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上三嬪視三卿,下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
後又設置女官,掌管內司。內司如同尚書令、仆。
二品:作司、大監、女侍中。
三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

(b) 北齊
文宣、孝昭二帝妃嬪稱號惟有夫人、嬪、御。
武成帝好色,廣置妃嬪。清河年間,依古制設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妃嬪稱號有:
左右昭儀,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嬪:上嬪:光猷、昭訓、隆徽。比三卿。下嬪:宣徽、凝暉、宣明、順華、凝華、光訓。比六卿。
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寧、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范、敬訓、芳猷、婉華、明範、艷儀、暉則、敬信。比從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范、令儀、內范、穆閨、婉德、明婉、艷婉、妙范、暉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閑、修靜、弘慎、艷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艷、貞穆、修范、肅容、茂儀、英淑、弘艷、正信、凝婉、英范、懷順、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閑、昭容、麗儀、閑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艷華、徽娥、肅儀、妙則。比正四品。
散號:才人、采女。
其後又立二後,妃嬪皆加倍。又置左娥英、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儀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國。


隋文帝前期,獨孤皇後悍妒,妃嬪只是虛設稱號。有:
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
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員。掌女功絲枲,視正七品。
又設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
尚宮,掌導引皇後及閨閣稟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
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
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
尚食,掌進膳先嘗。管司醫三人,掌方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寢,掌帷帳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灑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
尚工,掌營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
六尚各三員視從九品,六司視勛品,六典視流外二品。
獨孤皇後去世後,文帝又在嬪上設置貴人三員,又將嬪的人數增至九員,世婦增至二十七員,御女增至八十一員。
隋煬帝繼位後,廣置嬪妃: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正二品。
婕妤,十二員。正三品。
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正四品。
寶林:二十員,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員,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員。正七品。
以上各等級,總計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擬尚書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宮局,管司言,掌宣傳奏啟;司簿,掌名錄計度;司正,掌格式推罰;司闈,掌門閣管龠。
尚儀局,管司籍,掌經史教學,紙筆幾案;司樂,掌音律;司賓,掌賓客;司贊,掌禮儀贊相導引。
尚服局,管司璽,掌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掌湯沐巾櫛玩弄;司仗,掌仗衛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醞,掌酒醴 益醢;司葯,掌醫巫葯劑;司饎,掌廩餼柴炭。
尚寢局,管司設,掌床席帷帳,鋪設灑掃;司輿,掌輿輦傘扇,執持羽儀;司苑,掌園御種植,蔬菜瓜果;司燈,掌火燭。
尚工局,管司制,掌營造裁縫;司寶,掌金玉珠璣錢貨;司彩,掌繒帛;司織,掌織染。
清代皇帝的後宮生活
六尚之中司樂、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餘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設典及掌,以貳其職。六尚十人,從五品。司二十八人,從六品。典二十八人,從七品。掌二十八人,從九品。此外還有不入流(無品級)的女史,人數不定。

唐建國之初,參照隋朝舊制:
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還有六尚各司,分管宮內車馬服飾。
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麗妃、華妃。正一品。
芳儀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為正三品。
才人七人。為正四品。
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餘各司各典的女官為六品至九品。
五代、宋、遼皆略同唐制。

金建國初,妃嬪皆無位號。
金熙宗時開始有貴妃、賢妃、德妃的稱號。
廢帝海陵王時期,後宮嬪妃漸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時又開始削減。
妃嬪品級:諸妃視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嬪、婕妤、美人等皆與唐初相同。

元朝時,後宮位號簡單樸素,只設有皇後、妃、嬪三等,但人數不定。雖然位號很少,但這不代表後宮人數也簡單,元朝後宮以「斡兒垛」來區分後妃的地位,斡兒垛是宮帳的意思,一座宮帳裡面可能同時住著好幾位皇後和嬪妃,而在眾多宮帳中,以第一宮帳中的第一皇後地位最尊。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
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總管六局事務。
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
品級皆為正六品。
宮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減少一百四十多人。
諸妃稱號為:賢、淑、庄、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後宮無嬪的封號。自後妃下,雜置諸宮嬪,而間以婕妤、昭儀、貴人、美人諸位號。
明英宗復辟,多虧皇太後孫氏在內出力,故其復位後為孫太後上徽號,稱聖烈慈壽皇太後。這就是後世動輒為母後上徽號的濫觴。
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
明憲宗寵妃萬貴妃死後被追謚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皇貴妃這一稱號正式出現是在明神宗時期,神宗寵妃鄭貴妃生皇三子後晉升為皇貴妃。
嘉靖十年三月二日,嘉靖帝效仿古禮為九嬪之選,將方氏(孝烈方皇後)、鄭氏、王氏、閻氏(閻貴妃)、韋氏、沈氏、盧氏、沈氏、杜氏(孝恪杜太後)同冊為德嬪、賢嬪、庄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谷文,冊黃金塗,視皇後減五分之一。帝袞冕告太廟。還服皮弁,御華蓋殿傳制,遣大臣行冊禮。冊封之後,嬪跟從皇後到奉先殿朝拜。典禮完成後,帝服皮弁,接受百官的朝賀,冊嬪的禮儀就此形成。
貴妃鳳冠——最在意的是帽子

清世祖順治十五年,採用禮官的建議:
乾清宮設夫人一名,淑儀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寧宮設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數不定;
女官設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議通過而未能執行。
清聖祖康熙以後,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嬪等級。
皇後,一名,居中宮。
皇貴妃,一名。
貴妃,二名。
妃,四名。
嬪,六名。
貴人、常在、答應,人數不定。
諸嬪妃各分居東、西十二宮。小結:從以上歷代妃嬪等級的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後的稱號從秦始皇以來,歷經二千餘年,從未改變。妃嬪的稱號卻是歷代屢有增減,且越是前朝設置的,地位越趨下降。如貴人,東漢始置時是妃嬪中第一等,到了清代卻成了妃嬪(後宮主位)中最低的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