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梅戲演員馬蘭和吳瓊,她們誰的相貌長的更好
兩人各有特點,吳瓊面部輪廓顯得稜角分明一點,而馬蘭的面部線條則柔和許多。吳瓊有一對深深的大酒窩,讓人過目不忘,更具現代感;馬蘭柔和秀麗,是有古典美,比較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

現在她們已不年輕,雖然還是風采不減當年,但畢竟韶華不再,美不美的就不能看現在的照片了。而且,生活照是最容易被照丑的,藝人明星都很忌諱這一點,所以才有娛樂記者的抓拍、偷拍……(好像有點離題了)
總之,吳瓊、馬蘭都是戲曲界的大明星,都很「美」。而「美」不僅指她們的外表,還有她們孜孜以求的事業心。
⑵ 黃梅戲發展至今,可謂家喻戶曉,你覺得哪位黃梅戲女演員最美呢
黃梅戲、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合稱中國五大劇種,源於湖北黃梅戲,故稱黃梅戲。黃梅戲從農村起步,逐漸傳到城市,從民歌、秧歌、茶歌、茶燈、花鼓調慢慢發展。黃梅戲藝術特色明顯,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戲發展至今,可謂家喻戶曉,你覺得哪位黃梅戲女演員最美呢?我個人覺得最漂亮的黃梅戲演員首選韓再芬!
最美黃梅戲演員韓再芬

黃梅戲里最漂亮的女演員是誰?韓再芬絕對難以超越。當然,除了韓再芬,王晶、黃新德、吳亞玲的長相和身價都很美。他們入行多年,也塑造了許多經典角色,給觀眾帶來了許多精彩的體驗,贏得了外界的一致認可。他們為黃梅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⑶ 吳瓊在黃梅戲藝術方面成就如何
吳瓊曾被評為黃梅戲全國「十佳演員之一」。1畢業於安徽省藝術學校,後進入黃梅戲劇院,曾被評為黃梅戲全國「十佳」演員之一。曾在《女駙馬》、《天仙配》、《 無事生非》《孟姜女》等黃梅戲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在實踐中逐漸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兩次獲得全國首屆盒帶大獎賽金獎;獲安徽省青年戲曲演員大獎賽第一名; 《吳瓊黃梅戲金曲專輯》獲全國首屆盒帶大獎賽金獎。在全國黃梅戲大獎賽中獲最佳表演獎;由個人創作、導演的黃梅歌曲《心想事成》獲中華戲曲新歌大賽創作一等獎,演唱金獎在十七集黃梅古裝片《君子好逑》中擔任主角。
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的「吳瓊」,安徽繁昌縣人,1962年出生,生肖屬虎。
吳瓊從小唱歌就音調優美,加上身段窈窕,被演藝界人士相中,1975年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學習,在這樣一流的學習氛圍中,吳瓊的唱腔和表演天賦得到了較高的培養。
吳瓊在黃梅戲舞台上,她的精緻發揮和優美的嗓音,的確出色的精美絕侖,在八十年代,被譽為「小嚴鳳英」,安徽黃梅戲藝術界也覺得後繼有人。
吃舞台上這碗飯,除基本功要出色外,更要有靚麗可人的姣好面容。吳瓊雖然身段妙曼,在五朵金花中,吳瓊與馬蘭相貌比起來就相形見拙了(一個人的相貌美觀主要取決於口形),而吳瓊正因於牙齦生的不平,有些外凸,從而影響了顏值。
馬蘭雖然唱功難比吳瓊,但人家有顏值資本,1982年就出演了黃梅戲電影《龍女》里的主角「龍女」,1984年又出席了央視春晚演出。
吳瓊的唱腔特長就是錄音,當幕後英雄,1988年拍攝黃梅戲電視劇《嚴鳳英》,劇組讓馬蘭主演嚴鳳英,吳瓊配唱,本來心理就有落差的吳瓊拂袖不從,《嚴鳳英》電視劇完成後,只好用馬蘭原音製作。
爭強好勝的吳瓊只得選擇異路突破,這之間她認識了央視導演趙安,吳瓊得以到北京發展,憑記憶在1992年前後的某年春節晚會上,吳瓊和李玲玉合唱了一首歌曲(細節不記得)。
後來,吳瓊又改唱黃梅歌,畢竟這樣歪改黃梅戲不受觀眾待見,發展遇到瓶頸,吳瓊只好作罷。
近來的十年,吳瓊的發展舉步維艱,在央視當過戲曲頻道的評委嘉賓,也作過學術演講,也想會安徽發展,重振黃梅戲。
吳瓊與小她15歲的丈夫阮巡
人生中的最美好二三十年,彈指一揮間,40歲後的吳瓊就這樣過來的。不管怎麼說,吳瓊繼嚴鳳英後對黃梅戲是有貢獻的,她哪綿長優美的音質仍然膾炙人口。
黃梅戲里,本人表示喜歡馬蘭,無論是表演還是唱腔真實不裝,不像韓再芬唱腔甚至講話都做作捏著嗓子,不喜歡韓再芬。吳瓊因為長相丑不討喜,唱功還不錯。所以,黃梅戲除了嚴鳳英,只喜歡馬蘭。馬蘭人美,演技也好。綜合最強。
吳瓊的藝術創新力非常強。她之所以能成為「文革後」黃梅戲名家之一,就是創新的地方很多,而且質量特別高。《江姐》選段「紅梅贊」唱的氣勢磅礴,很有特點,既不同於通俗唱法,又不是戲曲唱法,是二者的創新。
另外,吳瓊表演的融入度特別高。達到忘我的程度,猶如身臨其境,形神兼備。《女駙馬》《金玉奴》中都能讓人感覺到的,讓人覺得她在舞台上不是演戲,面就是她的親身經歷,真實感強,不時地將觀眾帶入到劇情中,扣有心弦。
吳瓊的表演還特別細膩。唱的有板有眼,交代的特別清楚,特別細膩。細膩性是黃梅戲的表演特色。吳瓊發揮的更是淋漓盡致,無可復加。
吳瓊還擅長表演和 探索 新劇目,特別是冷門作品比較多。沒有先例,都是難度大,要求高的劇目,如《竇娥冤》《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花魁女》《春草闖堂》《嫂嫂皮秀英》表演的女演員極少。《惡婆婆》更是獨門作品,而且唯有她方能擔此大任,一般演員很難勝任角色。
吳瓊是黃梅戲的老戲骨了,如今她是國家一級演員,曾經是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應該獲得的榮譽也如願以償,她確實為黃梅戲的發揚光大,推廣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黃梅戲是我國傳統的地方戲劇,以其唱腔清純,曲調優美,倍受觀眾的喜愛。人們熟知的著名黃梅戲作品有《天仙配》、《女駙馬》《江姐》等等,這些名劇深入人心,很受喜愛,著名黃梅戲演員有嚴鳳英,馬蘭,韓再芬,吳瓊。楊俊、吳亞玲、袁玫等。其中吳瓊是一名優秀的表演名家。
吳瓊,安徽省繁昌縣(蕪湖市下轄縣)人,1962年生,家鄉距離黃梅戲發祥地——安慶也不遠,有人說:黃梅戲有三傑,即嚴鳳英,馬蘭和吳瓊,可見吳瓊的黃梅戲表演藝術上造詣很深,在藝術表演的道路上,也算得上傑出的代表之一。
那麼,吳瓊在黃梅戲表演方面有何突出成就呢?可圈可點的有這么幾大方面:
首先,吳瓊顏值高,天生麗質,笑面美女。兩個大酒窩令人印象深刻,看上去總是總是笑容可掬,讓人感到有一種親和力,極具溫馨感。這種面相的黃梅戲女演員是極少的,甚至於她是唯一的。
第二,音質優美,音色純正。與名家馬蘭的嗓子好一比,有人說倆人不分伯仲,並稱為雙子星,都是一絕。二人都是高音,但是在高音區域,還各有側重,吳瓊則剛柔相濟,剛的成份大,在《江姐》一劇中的選段「春蠶到死絲不斷」最有代表性;演唱時鏗鏘有力,高亢激越,對劇情有較大的烘托作用。
第三,紅色題材作品一絕。黃梅戲紅色題材作品並不多,主要有《江姐》、《蝶戀花》《紅色記憶》、《紅杜鵑》《朝霞滿天》等。唯有吳瓊表演的《江姐》更具特色,上座率高,口碑載道,可以說是黃梅戲紅色題材作品中表演的經典;
第四,藝術沉澱美,堪稱一絕。吳瓊從藝黃梅戲多年,藝術沉澱很厚實,一般人是達不到她的境界的,那是她長時間積累及藝術閱歷和藝術升華的成果,第七屆黃梅戲藝術節上,由吳瓊主演的《江姐》大獲好評,是她的代表性之作,其沉澱美深受觀眾的稱贊。
第五,極具表演能力。吳瓊曾獲1989年「首屆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電視十佳)的第二名,當時排在馬蘭之後;藝術感染力特別強,吳瓊在《金玉奴》選段「月兒彎彎照九州」,幾乎達到催人淚下的效果。
再者,吳瓊的藝術創新力非常強。她之所以能成為「文革後」黃梅戲名家之一,就是創新的地方很多,而且質量特別高。《江姐》選段「紅梅贊」唱的氣勢磅礴,很有特點,既不同於通俗唱法,又不是戲曲唱法,是二者的創新。
另外,吳瓊表演的融入度特別高。達到忘我的程度,猶如身臨其境,形神兼備。《女駙馬》《金玉奴》中都能讓人感覺到的,讓人覺得她在舞台上不是演戲,面就是她的親身經歷,真實感強,不時地將觀眾帶入到劇情中,扣有心弦。
吳瓊的表演還特別細膩。唱的有板有眼,交代的特別清楚,特別細膩。細膩性是黃梅戲的表演特色。吳瓊發揮的更是淋漓盡致,無可復加。
吳瓊還擅長表演和 探索 新劇目,特別是冷門作品比較多。沒有先例,都是難度大,要求高的劇目,如《竇娥冤》《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花魁女》《春草闖堂》《嫂嫂皮秀英》表演的女演員極少。《惡婆婆》更是獨門作品,而且唯有她方能擔此大任,一般演員很難勝任角色。
吳瓊是黃梅戲的老戲骨了,如今她是國家一級演員,曾經是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應該獲得的榮譽也如願以償,她確實為黃梅戲的發揚光大,推廣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吳瓊(1962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蕪湖,畢業於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中國內地黃梅戲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其代表作品有《女駙馬》、《天仙配》、《孟姜女》等。 1989年,在全國黃梅戲大獎賽中獲「最佳表演獎」。1992年,離開黃梅戲舞台,並以改唱黃梅歌轉戰歌壇。2008年,於安徽合肥及北京成功舉辦了黃梅戲有史以來第一場個人演唱會。2012年,獲「中國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2013年,主演的《貴婦還鄉》獲得「北京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獎」。2016年,首次反串生角主演黃梅戲《太白醉》。2018年,吳瓊跨界領銜主演音樂輕喜劇《哎呦,媽媽!》。
吳瓊在1975年進入安徽省藝術學校黃梅班。在黃梅班裡經歷了五年的刻苦訓練。1980年包括吳瓊在內的五朵金花畢業了,同時進入黃梅戲劇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她無意中在資料館門口聽到了嚴鳳英的《三年日月濃如酒》,她覺得這是她聽過的最好聽的段子了,於是開始學習嚴鳳英的唱腔。她借來資料天天對著一棵小樹練習,後來終於練成了。那棵小樹也比其它樹先開花。隨之她主演了《女駙馬》 ,她把嚴鳳英模仿的惟妙惟肖,就像活生生的小嚴鳳英。這場演出獲得了極大成功,還送到國外去演出。隨後她又主演了由時白林作曲的〈孟姜女〉,從此後她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聲音。由她主演的《鳳靈》比馬蘭主演的《嚴鳳英》還要早幾年。曾被評為黃梅戲全國"十佳演員之一".
吳瓊一米五八,微胖,有一對迷人的大酒窩。頭發不長。她以唱工見長,聲音委婉、動聽,如珠落玉盤餘音繞耳,能高能底、能細能厚。她扮相俊美,舉手投足恰倒好處。動作自然到位而不造作。能悲能喜,不管大戲小戲都能成功把握。 1992年吳瓊離開安徽調到北京中國廣播藝術團改唱黃梅歌,在這里又是她收獲的園地:榮獲全國第五次"五洲杯"青年歌手大賽第二名;"用我的心握你的手"獲93-94年金度獎;"同心"獲94中國MTV大獎賽銀獎. 其實用黃梅調譜寫歌曲,既拓寬了黃梅戲的發展空間又擴大了黃梅戲在海內外的影響。聽了吳瓊的戲歌連唱,你會發現原來黃梅戲與歌曲有許多相通的地方;黃梅歌如此好聽,會使你回味數年。特別是她的《臉譜》會讓你三天不知肉香味.1994年吳瓊由於母親生病和其它一些原因離開了舞台,離開了觀眾。
1999年大山的女兒她終於回到安徽導演了和主演了百集黃梅戲《戲緣》。《戲緣》會讓你過足黃梅經典隱。 1999年吳瓊在安徽省廣播電台《戲曲教唱》欄目中,為廣大戲迷教唱了《鳳靈》選段《鏡兒圓》。當時她還自謙的說她不是黃梅戲老師,可能教不好……1999年,安徽省黃梅戲交響音樂會在北京舉行。吳瓊又用她那渾厚的聲音演唱了《哭城》選段。這時你會發現她的音色和音質又上了一層樓。同年吳瓊俱樂部在安徽成立。
吳瓊,這個曾經在我們的記憶里留下太多「懸念」的「黃梅新秀」,她1986年在全國黃梅戲廣播電視大獎賽中獲最佳表演,1987年獲安徽省青年戲曲演員大獎賽第一名,1989年在全國黃梅戲大獎賽中獲最佳表演獎。吳瓊師承「嚴派」,尤以唱功見長,故有「小嚴鳳英」之稱,喜愛黃梅戲的香港人,更把她譽為「黃梅歌後」。
吳瓊老師在黃梅戲藝術方面成就如何?我要說的是我喜歡黃梅戲更喜歡吳瓊老師。她不僅扮像俊俏而聲音甜美,吐字清晰,清脆悅耳。吳瓊老師適擅長表演各類人物,不懼風格,在每一部戲曲中扮演的角色都是那麼的自然到位而不造作。黃梅戲是來源於湖北省黃梅縣,是安微省的主要劇種。吳瓊老師出在安微省蕪湖市,國家一級演員,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吳瓊老師畢業於安徽省藝術學校,後戲進入安徽省黃梅戲曲學院。曾在全國黃梅大賽獲得最佳表演獎,北京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獎等,吳瓊老師的代表作很多如《江姐》、《嚴風英》、《戲緣》等,不過我相信大家最熟悉的還是《女駙馬》,因為《女駙馬》是吳瓊老師的早期作品,我也是因為這個接觸了黃梅戲慢慢的了解,喜歡上吳瓊老師,喜歡上了黃梅戲。
吳瓊是一名優秀的黃梅戲演員,她顏值高,藝
黃梅戲是我國傳統的地方戲劇,以其唱腔清純,曲調優美,倍受觀眾的喜愛。人們熟知的著名黃梅戲作品有《天仙配》、《女駙馬》《江姐》等等,這些名劇深入人心,很受喜愛,著名黃梅戲演員有嚴鳳英,馬蘭,韓再芬,吳瓊。楊俊、吳亞玲、袁玫等。其中吳瓊是一名優秀的表演名家。
吳瓊,安徽省繁昌縣(蕪湖市下轄縣)人,1962年生,家鄉距離黃梅戲發祥地——安慶也不遠,有人說:黃梅戲有三傑,即嚴鳳英,馬蘭和吳瓊,可見吳瓊的黃梅戲表演藝術上造詣很深,在藝術表演的道路上,也算得上傑出的代表之一。吳瓊在黃梅戲表演方面有突出成就。首先,吳瓊顏值高,天生麗質,笑面美女。兩個大酒窩令人印象深刻,看上去總是總是笑容可掬,讓人感到有一種親和力,極具溫馨感。這種面相的黃梅戲女演員是極少的,甚至於她是唯一的。第二,音質優美,音色純正。與名家馬蘭的嗓子好一比,有人說倆人不分伯仲,並稱為雙子星,都是一絕。二人都是高音,但是在高音區域,還各有側重,吳瓊則剛柔相濟,剛的成份大,在《江姐》一劇中的選段「春蠶到死絲不斷」最有代表性;演唱時鏗鏘有力,高亢激越,對劇情有較大的烘托作用。第三,紅色題材作品一絕。黃梅戲紅色題材作品並不多,主要有《江姐》、《蝶戀花》《紅色記憶》、《紅杜鵑》《朝霞滿天》等。唯有吳瓊表演的《江姐》更具特色,上座率高,口碑載道,可以說是黃梅戲紅色題材作品中表演的經典;第四,藝術沉澱美,堪稱一絕。吳瓊從藝黃梅戲多年,藝術沉澱很厚實,一般人是達不到她的境界的,那是她長時間積累及藝術閱歷和藝術升華的成果,第七屆黃梅戲藝術節上,由吳瓊主演的《江姐》大獲好評,是她的代表性之作,其沉澱美深受觀眾的稱贊。第五,極具表演能力。吳瓊曾獲1989年「首屆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電視十佳)的第二名,當時排在馬蘭之後;藝術感染力特別強,吳瓊在《金玉奴》選段「月兒彎彎照九州」,幾乎達到催人淚下的效果。
再者,吳瓊的藝術創新力非常強。她之所以能成為「文革後」黃梅戲名家之一,就是創新的地方很多,而且質量特別高。《江姐》選段「紅梅贊」唱的氣勢磅礴,很有特點,既不同於通俗唱法,又不是戲曲唱法,是二者的創新。另外,吳瓊表演的融入度特別高。達到忘我的程度,猶如身臨其境,形神兼備。《女駙馬》《金玉奴》中都能讓人感覺到的,讓人覺得她在舞台上不是演戲,面就是她的親身經歷,真實感強,不時地將觀眾帶入到劇情中,扣有心弦。吳瓊的表演還特別細膩。唱的有板有眼,交代的特別清楚,特別細膩。細膩性是黃梅戲的表演特色。吳瓊發揮的更是淋漓盡致,無可復加。
吳瓊還擅長表演和 探索 新劇目,特別是冷門作品比較多。沒有先例,都是難度大,要求高的劇目,如《竇娥冤》《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花魁女》《春草闖堂》《嫂嫂皮秀英》表演的女演員極少。《惡婆婆》更是獨門作品,而且唯有她方能擔此大任,一般演員很難勝任角色。吳瓊是黃梅戲的老戲骨了,如今她是國家一級演員,曾經是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應該獲得的榮譽也如願以償,她確實為黃梅戲的發揚光大,推廣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吳瓊在黃梅戲中確實造詣非淺。但比起嚴風英還有差距,可能是人們的意識所決定的。
吳瓊是一位集美貌與優秀於一身的才女子,無論是黃梅戲演員還是在歌壇,她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無不令人敬佩!
早期,她勤學苦練,主演了《女駙馬》,把嚴鳳英模仿的惟妙惟肖,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並因此獲得國外演出的機會,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後來又出演了《孟姜女》、《天仙配》等黃梅戲中的女主角,她扮相俊美,舉手投足間恰到好處的演繹出人物形象,獲得不少忠實觀眾,並被評為黃梅戲全國「十佳演員之一」。
90年代初,她進入中國音樂學院進修,開始轉戰歌壇,改唱黃梅歌。並在1996年,由她個人創作、導演的黃梅歌曲《心想事成》獲中華戲曲新歌大賽創作一等獎,演唱金獎。
⑷ 最好聽的黃梅戲唱段
最好聽的黃梅戲唱段是女駙馬黃梅戲。
黃梅戲代表作《女駙馬》是一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古裝戲,說的是湖北襄陽道台之女馮素貞與李兆廷自幼相愛,由母親作主訂親。後來李家衰落,素貞母也去世。
素貞繼母嫌貧愛富,竟逼李兆廷退婚。素貞被逼女扮男裝進京尋兄馮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應試。不料竟中狀元,被招為駙馬。
洞房之夜素貞將真情告訴公主。皇帝迫於形勢只好赦免素貞,命李兆廷頂狀元之名並與素貞完婚。公主也與改名做了八府巡案的馮少英成親。

劇目背景:
此劇系安慶市著名劇作家王兆乾根據民間藝人口述的傳統戲《雙救舉》重新創作而成,並在1958年首演,獲得巨大成功。1959年由著名藝術家嚴鳳英主演的彩色戲曲片《女駙馬》再次引起轟動。
1986年安慶市黃梅戲劇團再度排演此劇,由優秀青年演員韓再芬等主演。同年,此劇拍攝成四集戲曲電視連續劇,播出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並於次年獲第五屆大眾電視金鷹獎。
《女駙馬》的故事情節為:馮素貞與李兆廷自幼相愛,由母親作主訂親。後來李家衰落,素貞母也去世。素貞繼母嫌貧愛富,竟逼李兆廷退婚。
素貞被逼女扮男裝進京尋兄馮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應試。不料竟中狀元,被招為駙馬。洞房之夜素貞將真情告訴公主。
皇帝迫於形勢只好赦免素貞,命李兆廷頂狀元之名並與素貞完婚。公主也與改名做了八府巡案的馮少英成親。根據此故事拍攝了戲曲電影《女駙馬》《雙鳳奇緣》和電視劇《新女駙馬》等。
⑸ 你覺得哪位黃梅戲女演員最美美在哪裡
我認為是馬蘭。她是當年的「女駙馬」,她是「唐僧的母親」。看看她這些照片,你就會發現她當年有多麼美。
馬蘭是黃梅戲演員,演唱過《女駙馬》等經典黃梅戲,還出演過《西遊記》、《嚴鳳英》等影視劇。馬蘭的丈夫是文化學者余秋雨。
馬蘭年輕時。
馬蘭,1962年生於安徽太湖縣,1980年從安徽藝術學院畢業,進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工作。1981年,馬蘭赴香港演出黃梅戲《女駙馬》。
馬蘭出演黃梅戲《紅樓夢》。
1980年,馬蘭出演戲曲電影《李天保娶親》。
1983年,馬蘭出演楊潔執導的電視劇《西遊記》,扮演唐僧的母親。馬蘭在劇中出現的鏡頭不多,溫柔美麗的形象卻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央視春晚上,馬蘭短發粉衣上台,表演了一段《女駙馬》。馬蘭的短發打扮,引發了當年的女性發式風潮。
1984年,馬蘭出演戲曲電影《龍女》。
1988年,馬蘭出演電視劇《嚴鳳英》,在劇中扮演嚴鳳英。憑借這部劇,馬蘭獲得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
馬蘭扮演的嚴鳳英。嚴鳳英是傑出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1968年,嚴鳳英不堪凌辱自殺身亡。
1988年,馬蘭出演戲曲電視劇《劈棺驚夢》。
雜志封面上的馬蘭。
馬蘭和余秋雨。兩人的年齡相差16歲。
馬蘭和余秋雨。2000年左右,馬蘭逐漸離開舞台,淡出公眾的視野,夫妻倆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馬蘭近照。
短發馬蘭。
黃梅戲迷來說,楊俊這個名字無人不知。她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她俊秀俏麗的扮相,柔美溫婉的聲線和細膩唯美的表演,與馬蘭、吳瓊、袁玫、吳亞玲並稱黃梅戲五朵金花。她生在安徽,她最早成名作是在1987年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孟姜女》而聲名鵲起,贏得 社會 各界的廣泛好評。1989年,她離開故鄉安徽,來到湖北黃岡,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組建了湖北省黃梅戲劇院,成了那裡的當家人。
將黃梅戲擴大區域,表演和推廣黃梅戲,是楊俊神聖的使命,永遠走在前方的路上。2009年,楊俊辭去了湖北省黃梅戲劇院的院長職務及在黃岡苦苦打拚19年的一切,調到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延伸自己的藝術舞台,讓黃梅戲從民間走向都市,在荊楚大地上傳承發展。引導更多的年輕人去探求尋覓黃梅戲的藝術魅力這就是她的夢想。
作為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院長,楊俊肩負著楚劇、漢劇、黃梅戲多劇種的傳承和發展,她是荊楚文化的使者,優秀傳統戲曲的傳播者。作為人大代表,楊俊的每一份建議都與傳統戲曲的傳播與傳承緊密相關。在楊俊等戲曲傳承與推廣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優秀傳統戲曲正浸潤著荊楚大地。
有很多人喜歡楊俊,不止因為她是個大美人,如今年過半百的她依舊美麗、善良、率真、陽光、堅強。臉上始終保持著真摯的笑容,為了黃梅戲,她一輩子沒有孩子,深感遺憾,但她為了自己心愛的黃梅舞台,她不後悔,只要站在舞台上,一切煩惱都會拋到九霄雲外,黃梅戲就是她的精神支柱。期待她的戲曲藝術人生在未來更加精彩。
黃梅戲演員誰最漂亮,首選韓再芬和馬蘭。兩位在於外表來看,難分伯仲,風采各異,。
韓再芬長相年輕時如出水芙蓉,清新脫俗,秀而不媚,年紀稍大後臉上線條流暢,輪廓分明,仍不失為女人風姿娉婷,蕙心蘭質之美。
馬蘭則是長相甜美,氣質高雅,多年以後看到她的出演,仍不失其風韻十足,一顰一笑之間,彷彿仍是十幾歲時那翩翩起舞的美少女。
在黃梅戲的舞台上,馬蘭是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韓再芬年齡比她們要小,屬於黃梅戲演員裡面的後起之秀,所得獎項很多,論成就她們也不相上下。
再說說她們的唱功都各有什麼特點。
韓再芬的黃梅戲婉轉溫郁,自清不擾,有如一縷空谷里的幽蘭,素雅相柔,又有詞落青衣般墨香盈室之美。
馬蘭一首黃梅戲,能把它唱得如小橋流水般流暢自然,優雅信步,也能把它唱成古韻流芳,娓娓而來,彷彿那是一曲來自天籟,妙自天成的靡靡之音。
總之,兩個人無論在外表的靚麗,演唱的成就都在一個層次之間,很難區分誰孰強孰弱!
第一馬蘭、第二韓再芬。馬蘭長相甜美,氣質優雅,應該本人比照片好看。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她的黃梅戲電影和電視劇,電影龍女里很美,劈棺驚夢等等,都很喜歡。因為馬蘭而喜歡黃梅戲!
黃梅戲女演員中馬蘭算是美人了,其他的黃梅戲女演員長的也都不錯,在1984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上,馬蘭唱了兩段黃梅戲選段,尤其是第一段唱的是《女附馬》。其甜美的聲音,字正腔圓,標準的唱腔,優美的一招一式,年輕美貌的容顏傾倒旡數黃梅戲迷。即使不是戲迷,也被馬蘭的表演功力和漂亮的外表所折服。感覺上帝的不公,馬蘭集才氣,智慧,美貌於一身,平民百姓有羨慕嫉妒恨的想法。由於84年春晚是央視第一次辦,舞台背景也沒有,燈光也暗,主持人還使用有線話筒主持晚會,音響燈光舞美及聯歡埸地效果和現在比,簡直是個天上一個地下。不過哪次晚會採取的近距離聯歡形勢,還是很親切的。
喬治評論:我認為,中國絕佳美女如雲。很多都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代黃梅戲演員中比較突出的當然是韓再芬和馬蘭等。衡量美女的標准不只是外表長得天姿國色,還要看氣質。何為氣質,就是有文化功底,「腹中有詩品自華」。內在美的外在顯露,才能讓人著迷。同性見了羨慕,贊賞。男人見了陶醉,傾倒,回首難忘,像美酒回味無窮。男人如果有才華品行高尚,又有男人的英俊瀟灑,有這樣的美女相配,一定是優生優育,良好的基因才是多生的根本理由!我就基本具備男人優秀的基因,外貌體魄和品質,但艷福不濟,嘆息!笑。
對聽眾來說,演員漂不漂亮,並不重要。嚴鳳英長相一般,王少舫甚至可以用醜陋來形容。但他們的藝術好,唱腔深入人心,所以人們就不會苛求完美,要求演員必須長成什麼樣子。反倒是現在的很多演員,唱的不咋地,動不動就拿顏值說事兒。黃梅戲的幾朵金花中玩,吳瓊是最丑的,但唱得好。韓再芬樣子不錯,可唱腔改動太大,失去了黃梅戲本來的韻味。長得好的人滿大街都是,絲毫不稀奇。只有在藝術好的前提下,樣子可以錦上添花,否則,說啥都白說!
我認為韓再芬最美,唱腔也美!
你應該問一聲:你想讓化妝師把那個演員化得最美?
韓再芬沒有黃梅戲的韻味,只有馬蘭才算黃梅戲的領軍人物,可惜退早了演藝圈。
⑹ 黃梅戲誰唱的最好
除對黃梅戲演唱藝術有突出成就的嚴鳳英、王少舫等老一輩藝術家外,中青年演員馬蘭、韓再芬等相繼在舞台上、銀幕上和電視屏幕上展現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觀眾的注視。嚴鳳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攝製成影片,轟動海內外。
黃梅戲起源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源於湖北黃梅地區,因人民的社會交往逐漸向東流傳到安徽懷寧為中心的地區,並以此為中心,發展成型,在其漫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了青陽腔、徽劇等和當地民歌及其他戲曲的音樂精華,逐漸形成了今天自己獨特的風格。黃梅戲用安慶語言念唱,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黃梅戲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怡情悅性,她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
早期黃梅戲的演出劇目,大多為老藝人自編自演的反映底層民間生活的小戲。本世紀50年代,一大批有志於戲曲事業的知識分子加入黃梅戲傳統劇目的發掘與再創造的行列,他們的加入,大大豐富了黃梅戲的表現形式,加強了黃梅戲的文學性,發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來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質的升華,旋律更為優美,影響更為擴大,黃梅戲真正迎來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藝術春天。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嚴鳳英、王少舫、潘璟琍、張雲風等一大批優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就是這一時期所產生的代表性作品。隨著眾多優秀劇目的不斷推出,國內外的觀眾,認識並接受了黃梅戲,使黃戲從鄉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終成為馳名海內外的著名劇種。本劇院的劇目和演員曾獲得眾多獎項,多次赴香港、澳門、新加坡、德國、台灣、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獲得文泛的好評,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的鄉村音樂"。
驕傲和光榮已成為歷史,新世紀已經找開希望之門,如今的安徽黃梅戲又涌現出如馬蘭、黃新德等為代表的眾多新人。面對新世紀,我們寄希望於新一代黃梅戲傳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用青春、美麗和智慧,創造新的燦爛……
黃梅戲的發展歷史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台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黃梅戲的發展歷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約從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後。產生和流傳到皖、鄂、贛三省間的黃梅採茶調、江西調、桐城調、鳳陽歌,受當地戲曲(青陽腔、徽調)演出的影響,與蓮湘、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形成結合,逐漸形成了一些小戲。進一步發展,又從一種叫「羅漢樁」的曲藝形式和青陽腔與徽調吸收了演出內容與表現形式,於是產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戲。從小戲到本戲還有一種過渡形式,老藝人稱之為「串戲」。所謂「串戲」就是各自獨立而又彼此關連著的一組小戲,有的以事「串」,有的則以人「串」。「串戲」的情節比小戲豐富,出場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圍。其中一些年齡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來扮演。這就為本戲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是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這一階段,黃梅戲演出活動漸漸職業化,並從農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黃梅戲入城後,曾與京劇合班,並在上海受到越劇、揚劇、淮劇和從北方來的評劇(時稱「蹦蹦戲」)的影響,在演出的內容與形式上都起了很大變化。編排、移植了一批新劇目,其中有連台本戲《文素臣》、《宏碧緣》、《華麗緣》、《蜜蜂記》等。音樂方面,對傳統唱腔進行初步改革,減少了老腔中的虛聲襯字,使之明快、流暢,觀眾易於聽懂所唱的內容。取消了幫腔,試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劇和其他兄弟劇種的程式動作,豐富了表現手段。其它如服裝、化妝和舞台設置,亦較農村草台時有所發展。
第三階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慶黃梅戲藝人帶著《打豬草》、《藍橋會》等劇目到上海演出。幾十年來造就了一大批演員,除對黃梅戲演唱藝術有突出成就的嚴鳳英、王少舫等老一輩藝術家外,中青年演員馬蘭、韓再芬等相繼在舞台上、銀幕上和電視屏幕上展現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觀眾的注視。嚴鳳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攝製成影片,轟動海內外。
黃梅戲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領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以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⑺ 黃梅戲10大經典唱段,黃梅戲著名選段
提起黃梅戲10大經典唱段,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黃梅戲著名選段,另外,還有人想問黃梅戲經典唱段100首的作品目錄,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黃梅戲有哪些經典曲目,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黃梅戲著名選段,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梅戲10大經典唱段
1、黃梅戲10大經典唱段:黃梅戲選段
黃梅戲的劇目有《天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孟麗君》、《夫妻觀燈》、《打豬草》、《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辭店》、《玉堂春》等等。
2、黃梅戲10大經典唱段:黃梅戲經典唱段首的作品目錄
1、鍾聲歸(《天配》七女唱)黃梅戲名段20首。
2、含悲忍淚(《天配》董永唱)
3、互表身世(《天配》董永、七女唱)
4、滿工對唱(《天配》七女、董永唱)
5、槐蔭別(《天配》七女、董永唱)聽的黃梅戲選段。
6、董郎在荒郊(《天配》七女唱)十大好聽黃梅戲歌曲。
7、春風送暖到襄陽(《女駙馬》馮素珍唱)經典黃梅戲選段。
8、斷腸人送斷腸人(《女駙馬》李兆庭、馮素珍唱)
9、紫燕紫燕你慢飛翔(《女駙馬》馮素珍、春紅唱)
10、誰料皇榜中狀元(《女駙馬》馮素珍、春紅唱)十大好聽黃梅戲。
11、我本閨中一釵裙(《女駙馬》馮素珍、春紅唱)黃梅戲100首連唱。
12、眉清目秀美容貌(《女駙馬》馮素珍、春紅唱)
13、春潮湧(《牛郎織女》織女唱)
14、到底人間歡樂多(《牛郎織女》織女唱)黃梅戲經典唱段。
15、怎能忘(《龍女》雲花唱)
16、晚風習習秋月冷(《龍女》姜文玉唱)林蜜蜜黃梅戲選段。
17、一月思念(《龍女》珍姑唱)
18、秋風颯颯(《孟姜女》孟姜女唱)
19、夢會(《孟姜女》孟姜女、范杞良唱)
20、哭城(《孟姜女》孟姜女及男女合唱)經典黃梅戲名段100首。
21、先生不必強爭嘴(《春香鬧學》春香、王錦榮唱)
22、對花(《打豬草》陶金花、金小毛對唱)
23、開門調(《夫妻觀燈》王小六、小六妻對唱)
24、正月是新年(《點大麥》旦唱)
25、頭戴一枝花(《紡線紗》旦唱)
26、汲水調(一)(《藍橋汲水》藍玉蓮唱)黃梅戲小辭店。
27、汲水調(二)(《藍橋汲水》藍玉蓮唱)
28、汲水調(三)(《藍橋汲水》藍玉蓮唱)
29、含淚去到大河頭(《砂子崗》楊四伢唱)
30、百般般磨我為何情(《砂子崗》楊四伢唱)
31、一要買天上三分白(《戲牡丹》楊四伢唱)經典黃梅戲聯唱。
32、來來來(《小辭店》柳鳳英唱)
33、喬裝送茶上西樓(《西樓會》洪連保唱)
34、上前逮住趙郎手(《喜榮歸》崔秀英、趙庭玉、崔母唱)
35、容兒說出真情話(《送香茶》陳月英唱)《女駙馬》。
36、端陽歌(《春香傳》女聲合唱)
37、愛歌(《春香傳》李夢龍、春香對唱)黃梅戲名家經典唱段大全。
38、獄中歌(《春香傳》春香唱)
39、頭戴珠冠(《打金傳》公主唱)
40、十五的月亮為誰圓(《劉海戲金蟾》金蟬、劉海對唱)黃梅戲打豬草全部歌詞。
41、王夏老兒把我害(《拉郎配》李玉唱)
42、夜來燈花結雙蕊(《碧玉簪》李秀英唱)好聽的黃梅戲 十首。
43、冷落為妻為哪段(《碧玉簪》李秀英唱)黃梅戲唱段。
44、賞花(《荔枝緣》益春唱)
黃梅戲有哪些經典曲目
45、夜奔(《荔枝緣》五娘唱)
46、惱人克色眠不起(《桃花扇》李香君唱)
47、陣陣寒風透羅綃(《桃花扇》李香君唱)
48、三勸(《羅帕記》陳賽金、王科舉唱)十大經典黃梅戲。
以上就是與黃梅戲著名選段相關內容,是關於黃梅戲著名選段的分享。看完黃梅戲10大經典唱段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⑻ 女駙馬黃梅戲誰唱的最好
女駙馬黃梅戲唱的最好的是嚴鳳英。
《女駙馬》是1959年由安徽省第二屆戲曲匯演安慶地區代表團安徽省黃梅戲劇團編劇,劉瓊導演,嚴鳳英、王少舫、田玉蓮、陳文明等聯袂主演的戲曲電影。
梅戲傳統劇《雙救主》基礎上改編而成,是著名藝術家嚴鳳英代表作品,流傳極廣,其中一些經典唱段至今風行全國。

民女馮素貞自幼許配李兆廷,後李家敗落,兆廷投親馮府,岳父母嫌貧愛富,逼其退婚。馮素貞花園贈銀於兆廷,馮父撞見,誣李為盜,將其送官入獄,逼素貞另嫁宰相劉文舉之子。馮素貞男裝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應試中魁,被皇家強招為駙馬。
花燭之夜,素貞冒死陳詞感動公主。帝赦免之罪,馮李終成眷屬。該劇通過女扮男裝冒名趕考、偶中狀元誤招東床駙馬、洞房獻智化險為夷等一系列近乎離奇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戲劇情節,塑造了一個善良、勇敢、聰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
⑼ 女駙馬 黃梅戲 誰唱得最好
電影《女駙馬》由嚴鳳英主演,唱的最好的是吳瓊,演的最好的是馬蘭,韓再芬出演的也不錯。
⑽ 你覺得誰唱的黃梅戲最好聽為什麼
在我們很小很小時候, 社會 上曾有這樣一段傳言,說嚴鳳英大師去世後,在對她的遺體解剖時,發現她的聲帶與普通人不一樣,發音功能高於普通人,不知是真是假。但有一點可以證明,嚴鳳英大師不是普通的人,她的優美唱腔永遠回盪在黃梅戲愛好者的心中。
安慶有個韓再芬藝術劇院,韓再芬老師就是該劇院領軍人物,黃梅戲戲迷們比較喜歡韓再芬的演唱和表演。其扮相俏麗,噪音圓潤,表演細膩,演唱韻味純厚、清亮悅耳,所演唱的黃梅戲深受廣大愛好者們的歡迎。
對於黃梅戲表演時,目前誰都比不上嚴鳳英大師,1、她不僅扮相好,而且那雙靈動解意的雙眼。2、她音色宛約圓潤,音質明瑞優美,有一種磁力氣場,極易引人入戲。3、表演時對人物性格刻畫表現得淋漓盡至,動作細致入微,在詞句的拖越啟迭,承上啟下處理非常、到位,音節與音節間沒有隙痕。4、吐字清晰,表演說唱入戲,動作表情協調而不木納滯斂。雖然馬蘭,陳再芬等人從戲時間長但唱,念坐打動作表情音色,音節鋪墊仍有裂痕出現,而且拖越不自然、有時說唱表情與動作不協調,劇情轉入悲鬱時,表情一時仍處在喜歡中,當轉入歡喜時表情仍處在悲情中,有時環境詞義表現愉悅,唱不隨劇情人物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你象京劇中李勝素等她們表演說唱動作表情就很到位就比較入戲做到表演隨劇情人物情節、的變化而變化,望黃梅戲的各位演員們多摩仿其他劇種成功的表現方式,取長補短,不斷吸收別人的表演各方面的經驗充實自已,讓自己及團隊走得更遠!
在黃梅戲演員當中,
韓再芬,不僅人長得漂亮,非常具有氣質,而且她的表演和唱功,在目前絕對是首屈一指的,盡管我也很喜歡其它演員,但是在我心目中,韓再芬絕對偶像地位無人能及。
從藝三十年來,韓再芬塑造了一大批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如同她的藝術魅力一樣,韓再芬具有一種特殊的人格魅力。在全國億萬觀眾的心目中,韓再芬永遠是那個「黃梅仙子」。
韓再芬在舞台是風姿綽約,扮相俏麗,主要表現在她的唱腔上。她的嗓音甜美,非常適合於演唱黃梅戲,尤其是對黃梅戲女性的嬌羞、潑辣的特點富有表現力。同時,浸潤著黃梅戲本土的風味,韓再芬的唱腔更具地方色彩。
更為難得的是,韓再芬生活作風極為嚴謹,從不與人拉拉扯扯。在 社會 上聽不到任何關於她的閑話。因而深得廣大戲迷的愛護和尊重!
韓再芬作為「德藝雙馨」的著名演員,她現在是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有貢獻的知識分子津貼,被文化部評為表演藝術專家。
附:黃梅戲《小辭店》賞析
在《小辭店》中韓再芬清麗脫俗的扮相,於嫵媚之中透著稚嫩的嬌憨之態;一雙清澈靈動的眼睛會說話似地表現著內心的一片純真;笑起來甜美至極,讓人如沐春風!
最大的亮點,是「花開花放」那一大段唱腔,將一個少婦沉浸於愛情甜蜜之中、自喜自信又欲說還休的嬌羞之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後與蔡鳴鳳分別之際的那段「來來來」唱段,更是如泣似訴,余韻裊裊。那種情真意切、難舍難分的場景,讓觀者不禁淚眼婆娑。
我喜歡嚴鳳英大師的女駙馬,喜歡韓再芬的小辭店,各有所長吧,都好聽
記得我上小學五年級時,大概六三年嚴鳳英來蕪招生,住在鳩江飯店,我的一個親戚帶我去考試,她當時跟嚴鳳英都認識,我正在上課把我喊出來一同坐黃包車,人拉的大輪子那種到了那裡上了三樓進入房間,裡面迎面坐了三四個人,嚴鳳英要我唱首歌,我當時唱了流行紅歌《大海航行靠舵手》因還小不懂事又膽小所以沒錄取,嚴鳳英牙齒發黑,估計是長期抽煙所至,講話聲音好聽。如當時要考取的話,我這一生 歷史 將要改變了。現在我一直都喜歡黃梅戲馬蘭,韓再芬等唱的都好聽更不要說嚴鳳英了。
我是安徽人,愛聽黃梅戲,在我心裡,最好的只有2位大師,嚴鳳英和馬蘭,非常可惜,在我出生之前,嚴大師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離開了人世,只能聽她留下的音響資料,可是馬蘭老師就太可惜了,最好的藝術年紀,由於狹隘的體制問題和人事,馬老師離開了安徽目前也長期留在上海居住,90年代中後期依然有很多大戲演出,享譽世界。
喜歡嚴鳳英大師自然不必多說,喜歡馬蘭而不是其他的誰誰誰,除了馬蘭老師天生有一副唱戲的好嗓子,亮麗厚重,也因為馬蘭老師崇高的人品藝德。
真的太可惜了,現在幾乎也看不到馬蘭老師的演出了。
這些年聽黃梅戲很少了,小時候經常在晚會上看到,感覺曲調優美動聽。尤其唱黃梅戲的演員都非常漂亮,比如馬蘭、韓再芬,還包括大酒窩的吳瓊。 這些年聽黃梅戲少了很多,但今年上半年去安慶還專門進劇場聽了聽,很多片段還是覺得好聽。要說小時候聽到最多,也感覺演員最漂亮的就是,馬蘭。 對馬蘭有更多好感,不僅因為她演唱好聽,還因為她在《西遊記》中演過唐僧的美麗的母親。
馬蘭演唱過《女駙馬》等經典黃梅戲,還出演過《西遊記》、《嚴鳳英》等影視劇。馬蘭的丈夫,是文化學者余秋雨。
馬蘭年輕時。
馬蘭,1962年生於安徽太湖縣,1980年從安徽藝術學院畢業,進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工作。1981年,馬蘭赴香港演出黃梅戲《女駙馬》。
馬蘭出演黃梅戲《紅樓夢》。
1980年,馬蘭出演戲曲電影《李天保娶親》。
1983年,馬蘭出演楊潔執導的電視劇《西遊記》,扮演唐僧的母親。馬蘭在劇中出現的鏡頭不多,溫柔美麗的形象卻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央視春晚上,馬蘭短發粉衣上台,表演了一段《女駙馬》。馬蘭的短發打扮,引發了當年的女性發式風潮。
1984年,馬蘭出演戲曲電影《龍女》。
1988年,馬蘭出演電視劇《嚴鳳英》,在劇中扮演嚴鳳英。憑借這部劇,馬蘭獲得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
馬蘭扮演的嚴鳳英。嚴鳳英是傑出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1968年,嚴鳳英不堪凌辱自殺身亡。
1988年,馬蘭出演戲曲電視劇《劈棺驚夢》。
雜志封面上的馬蘭。
馬蘭和余秋雨。兩人的年齡相差16歲。
馬蘭和余秋雨。2000年左右,馬蘭逐漸離開舞台,淡出公眾的視野,夫妻倆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馬蘭近照。
短發馬蘭。
今年5月份去安慶,這里是馬蘭的故鄉,也是韓再芬的故鄉。 除了黃梅戲博物館,幾乎看不到馬蘭的影子,而韓再芬的照片和名字在街上隨時可見。 這應該與馬蘭歷來的低調有關,也與韓再芬在安慶擁有很大的人氣有關。當地人說,韓再芬為安慶做了不好實事好事,人們對她一直很認可。
娛樂 答不休,我是鄭捕頭。歡迎關注。
喜歡韓再芬老師,她的表演是非常細膩的,是一個唱功極好,唱腔優美動聽的黃梅戲演員!她對藝術的執著和自身的人格魅力。
韓再芬:1968年出生,安徽潛山人。1980年進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學員隊學藝,學藝兩年,1982年便登台演出。 1984年主演黃梅戲電視連續劇《鄭小姣》,一舉成名。黃梅戲《徽州女人》中,韓再芬調動了全部的感情,為在場的左右觀眾講述著這樣一個故事。
我們土生土長的安徽人,對黃梅戲更是別有一番鍾情,細細聽品,那悠揚婉轉的黃梅調,真的能夠沁入心脾,百轉千回。是一位唱功極好,唱腔優美動聽的黃梅戲演員! 現任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院長,兼中國文聯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文聯副主席、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安慶市文聯主席、市戲劇家協會主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黃梅戲藝術家,從藝幾十年來,她塑造了很多的經典角色,為黃梅戲藝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嚴鳳英,馬蘭。
永遠嚴風英老師,吳瓊老師,名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