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用一首詩概括怎麼說的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西施浣紗-沉魚,昭君出塞-落雁。貂蟬拜月-閉月,貴妃醉酒賞花-羞花
⑵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彈琵琶,本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姊歸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人。史書上說,王昭君是「良家子」,什麼是「良家子」呢?就是清白人家的子女,漢時,非醫、巫、商賈、百工之子女,為良家子。由她的出身可以看出,王昭君是普通人家的女兒,屬於勞動人民,這對她的性格影響很大,她具備勞動人民的優秀品格。在王昭君出生200多年之前,在姊歸,出現了一位偉大的人,他就是屈原,他不僅以優美的文章流傳於世,也以自己的高尚品格教導後來的人走向光明。他面對當時黑暗的形勢,沒有同流合污,反而堅守自己的貞操,與惡勢力做斗爭,他心系楚國,有高尚的愛國情操,在國家蒙難之時,投河自盡。屈原理想就是「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王昭君身為屈原的老鄉,對屈原感受更深,她讀屈原的著作,覺得自己正靠近一個偉大的靈魂,她立志學習屈原。屈原的高尚人格,陶冶了昭君的情操,成為她一生的財富。屈原對王昭君的影響是巨大的。王昭君生活在南方地區,根據司馬遷記載,西漢武帝時期,「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飢饉之患,以故{此口}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可以看出,南方地區經濟不發達,耕作方式簡單,而且自給自足,貧富差距不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南方地區的風俗與中原有很大差別,中原禮教對南方地區影響非常小,這對王昭君影響很大。有些小說,戲曲總把王昭君寫成十分遵守禮教,其實情況恰恰相反。家庭出身,屈原的影響,地理位置,對王昭君性格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下面我們就具體談談王昭君的性格。第一是敢闖敢拼。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一個人必須要敢闖敢拼,要敢於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愛拼才會贏,如果安於現狀,只會讓自己埋沒一世。王昭君是一個火辣辣的人,她不甘命運的安排,自願放棄優越的宮中生活,來到匈奴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面對匈奴陌生的環境,她不知道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她,但她知道,如果不拼,自己的人生價值將不會實現,還不如拼一拼。有這股拼搏精神,她不僅獲得了幸福,而且做出了很大的業績。王昭君敢闖敢拼的性格與她來自三峽有很大關系,余秋雨在《三峽》中說:「也許是這里的激流把這位女子(王昭君)的心扉沖開了,顧盼生風,絕世艷麗,卻放著宮女不做,甘心遠嫁給草原匈奴,終逝他鄉。她的驚人行動,使中國歷史也疏通了一條三峽般的險峻通道。」一些湖北名人,如張居正,張之洞,都有這種敢闖敢拼的精神,正如余秋雨所說:「從三峽出發的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怪異的。都會捲起一點旋渦,發起一些沖撞。他們都有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麗而驚人。他們都不以家鄉為終點,就像三峽的水拼著全力流注四方。」第二是崇尚自由。由於王昭君自幼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長大,受封建禮教影響較少,所以她養成了崇尚自由,不喜歡被束縛的性格,她進入宮廷,這個束縛人性的地方,感到非常壓抑,所以一旦匈奴來和親,她為了獲得自由,自願要求出塞。由於王昭君崇尚自由,她非常高傲,在宮廷裡面是個冷美人,不喜歡巴結討好,阿諛奉承,這就決定了她不可能被皇帝寵幸。我想,對於熱愛自由的王昭君來說,也許匈奴非常適合她,她在那裡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廣闊的草原自由地騎馬馳騁。可以說,崇尚自由的精神,貫穿了王昭君的一生。第三是大丈夫氣概。王昭君在後宮,沒有趨炎附勢,沒有阿諛奉承,自己雖然地位低,但從不諂媚,雖然很美,但沒有以自己的美色取悅他人,她也像男子一樣到邊疆建功立業,做出了令許多男兒自愧不如的偉業,這正如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王昭君的行為,體現一種大丈夫氣概,我們可以看得出王昭君胸中的浩然正氣,這遠不是閨中弱女子所能比的。清朝有一個人,叫陸燿,他在《切問齋集·王明君詞序》中說:「夫始之不以色進,有班姬辭輦之賢;繼之不以難委,有馮女當熊之勇;至其去後而赴絕域,偶殊類而輯邊陲,有翁主和戎,木蘭從軍之義。」他贊美王昭君不以美色侍奉皇帝,就像班婕妤,班婕妤是東漢歷史學家,文學家班昭的祖姑,漢成帝的妃子,當漢成帝要班婕妤陪他坐車時,她拒絕了,並勸成帝要以國事為重,王昭君和她一樣,體現自己的骨氣;而王昭君自請出塞,體現了勇氣,正如漢元帝的寵妃馮昭儀,漢元帝有一次游御花園,受到熊的襲擊,其他妃子都躲得遠遠,惟獨馮昭儀用身體擋住了熊;昭君到邊疆,建立了豐功偉績,正如翁主,翁主指的是劉細君,漢武帝時期和親烏孫,也好比花木蘭替父從軍,這是英雄之氣。骨氣,勇氣,英雄之氣,這都是大丈夫氣概,不僅許多女子都自愧不如,也讓許多男兒汗顏,20世紀30年代,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曾拜訪昭君墓,寫下了「懦夫愧色」這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而王昭君,是無愧於這四個大字的。第四是聰明機靈,膽識過人。王昭君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當匈奴來和親時,她自願和親,不僅是因為她渴望自由,也是因為她有其他宮女所沒有的政治智慧,她清醒地意識到當時的政治形勢,比其他宮女都站得高,看得遠;在匈奴,她以自己的智慧,接受胡俗,傳播漢民族文化,使兩個民族和好了六十餘年。漢朝匈奴,兩個曾經敵對的民族化干戈為玉帛,而且時間還比較長,足見王昭君太聰明了。「昭君再嫁」,一般人認為是王昭君的痛苦,但換個角度想想,也可以看出王昭君的智慧來。呼韓邪單於死後,新單於雕陶莫皋要求王昭君嫁給他,這是個很難堪的要求,因為這在漢朝是不允許的,是違背倫理的。王昭君怎麼辦呢?她把問題扔給漢朝皇帝去解決,寫了一封信,問皇帝我該嫁呢?還是回家呢?這真是一箭三雕:第一,保全了自己的榮譽,如果皇帝叫我不嫁,人們會贊揚我的名節,如果皇帝叫我嫁,人們會贊揚我的犧牲精神,後世的那些「理學家」也會畢嘴,不說三道四;第二,沒有得罪匈奴,王昭君這樣做,是讓匈奴人知道,她是按照皇帝旨意辦事,嫁與不嫁,完全是皇帝的意思,王昭君即使不嫁,也該怪那個漢朝皇帝,王昭君沒有責任;第三,王昭君這樣做,體現了漢朝對匈奴的管理,又體現了她的愛國,道德上佔了上風。所以,王昭君成功繞過了倫理關,後世很少有人在這件事上罵她。第五是她的人民性。作家陳鴻在《昭君台》中說:「昭君審美的之根,不是她身體的美,也不是她奉獻的美,更不是她才性的美。而是她的平民意識,她的人民性。」王昭君是勞動人民出身,她具備勞動人民的優秀品格,陳鴻說:「仔細查看她的足跡,在昭君身上顯示出人民性,是很自然的事情。王嬙來自香溪河畔那個叫寶坪的窮山村,那種山民和山土的乳汁,養育了她,並且把人民性這顆種子深深埋在了她的心裡。」她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百姓的安寧。她自請出塞,是沒有任何矯揉造作的為民請命,而且實實在在為百姓服務,為匈奴百姓做了許多好事,許多假裝為百姓實則為自己撈好處的人,難道不應該在王昭君面前感到羞愧嗎?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和親女子,如劉細君,解憂公主,文成公主,但為什麼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王昭君的人民性,容易與人民群眾產生共鳴。第六是愛國主義精神,這是與屈原一致的地方。王昭君繼承了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她和屈原一樣,懷才不遇,但她雖然地位低,但還是心繫祖國,渴望為國家出力。有這樣的愛國主義精神,她身負國家和人民的重託,和親匈奴,到了匈奴,她「半為匈奴半為漢」,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換取漢匈六十多年的和平,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王昭君的努力,減輕了漢朝幾百年的邊患,為中原的和平安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盡管王昭君在匈奴有她的苦處,但她看到國家平安,百姓安樂,她會覺得這一生沒有白過。第七是獨立意識。王昭君不甘於住在宮廷,受他人控制,不是任人擺布的木偶,而是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她抓住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自請出塞,由於她受封建束縛較少,她具備一種大家閨秀所沒有的獨立意識,特別像五四時期的那些女性,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自己的姐妹: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在黑暗的封建時代能鼓舞受壓迫的婦女。1923年,郭沫若寫歷史劇《王昭君》,就是借用王昭君之事來宣傳婦女解放的。我們甚至可以說王昭君是婦女解放的先驅。以上七條就是王昭君的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王昭君出塞和親,與她的性格有很大關系,可以說王昭君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女子,正如陳鴻所說:「那個青冢,那種美麗,那種千古的賽過孟姜女、賽過竇娥、賽過每位拖裙走過歷史門檻的婦人的峽江女兒王昭君,早已化作一座清洌的精神豐碑。|
⑶ 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星哪個抱琵琶
王昭君
⑷ 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幾位
四大美女是指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
1、西施,本名施夷光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 ,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漢元帝時期宮女。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3、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
4、楊玉環,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4)琵琶行古裝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1、沉魚——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又稱「浣紗女」。是春秋時期越國美女。後被世人尊稱為「西子」。西施生活的年代越國臣服於吳國,隨時都有被滅國的危險。
當時的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一直謀求越國的強大,可以戰勝吳國。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西施擔當起了這一國家重任。西施天生麗質、容貌出眾。因此她被越王勾踐選中送給了當時的吳王夫差,而西施也憑借他冠古一絕的美色贏得了夫差的寵愛。
2、落雁——王昭君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王昭君為維護漢匈關系的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匈奴生活近半個世紀,而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流傳千古。
3、閉月——貂蟬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姬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羞花——楊玉環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子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
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
⑸ 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究竟長什麼樣子

⑹ 史上拿著琵琶的有名的女人的是誰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漢族,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⑺ 描寫中國四大美女的古詩有那些
1、《西施》
唐代: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譯文
國家興亡衰敗自有其時運,吳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們國家滅亡的呢?如果西施知道怎樣顛覆吳國,那麼後來讓越國滅亡的又是誰呢?
2、《西施詠》
唐代: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譯文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美麗的西施怎麼能久處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後來卻成了吳王宮里的愛妃。平賤時難道有什麼與眾不同?顯貴了才驚悟她麗質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君王寵幸她的姿態更加嬌媚,君王憐愛從不計較她的是非。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皺眉而想取寵並非容易!
3、《王昭君二首》
唐代: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譯文
漢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飄光流影照耀著明妃王昭君。一日出嫁,登上玉關道,天涯一去不復歸。漢月還可以從東海升起,明妃西嫁,沒有回歸之日。燕支山天地凍寒,好將雪花當作鮮花,蛾眉憔悴埋沒胡沙之中。就因為生前沒有黃金,以至被畫工畫成為醜八怪,只有死後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嘆。王昭君拍拂著玉鞍,上馬後啼哭污染面頰紅裝。今日漢朝宮人,明天就成為胡人的妻妾。

4、《西施》
唐代: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譯文
西施是越國溪邊的一個女子,出身自薴蘿山。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樣悠閑。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一直像在碧雲間沉吟。越王勾踐徵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娥眉就到吳國去了。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里,渺茫不可覲見。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後,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5、《子夜吳歌·夏歌》
唐代: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譯文
鏡湖之大有三百餘里,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蓮,引得來觀看的人擠滿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個月,便被選進了宮中。
⑻ 哪些書里有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左氏春秋》《史記》
貂蟬《三國演義》
楊玉環《舊唐書》
《新唐書》
《琵琶行》
王昭君《後漢書》
⑼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和四大美男子各是誰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又指誰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禪、楊玉環
我國古代四大美男子:潘安、曹植、沈約、衛玠
沉魚--西施
落雁--王昭君
閉月--貂禪
羞花--楊玉環(楊貴妃)
民國時期,出名的四大美男子:汪精衛、周恩來、梅蘭芳、張學良
著名歌妓:
杜秋娘,江南女子杜秋娘原是金陵的青樓歌妓,她天生麗質,能歌善舞,還會寫詩填詞作曲,她有一首著名的詩《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鎮海節度使李琦與杜秋娘一見傾心,將她帶入府中充為侍妾,後李琦反叛被殺。
李琦死後杜秋娘作為罪犯的家屬被沒入掖庭,她顧盼依依的窈窕身影令憲宗為之心動,便召幸了她,封為秋妃。秋娘在唐憲宗身邊,似乎既是愛妃、玩伴,又是機要秘書,杜秋娘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令年輕的憲宗為之沉醉。
宰相李吉甫曾勸唐憲宗可廣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而不到三十歲的憲宗則自得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
他們常常徜徉於山媚水涯;泛舟高歌於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時,共同調教鸚鵡學念宮詩;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燈下對弈直至夜半。期間情深意摯,頗似當年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翻版。
唐文宗太和年間,杜秋娘被詔賜歸老還鄉。一時衣食無著,過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一些名士聽到她既老且窮的困境都十分同情哀傷,杜牧曾為此寫下《贈杜秋娘》詩並序,記敘她的身世經歷。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更是在後世廣為流傳。
念奴,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傳說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時,念奴常暗中隨行,因之取念奴為詞牌名。據元稹《連昌宮詞》自註:「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累日之後,萬眾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又引《開元天寶遺事》:「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
李師師,原是汴京城染房老闆王寅之女,幼時寄養佛寺,因人稱佛門弟子為「師」,所以叫李師師。長大後出落得花容月貌,被妓院老闆李媼收養,學習琴棋書畫、歌舞侍人,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最後,宋徽宗也想親睹芳容。因李師師與高俅是老相識,高俅遂安排相見。宋徽宗對李師師一見傾心,從此對後宮佳麗視若無睹。但師師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彥。一次師師與周溫柔之際,忽報聖駕到,周邦彥急忙藏在床下。宋徽宗因身體欠佳,送給師師一個鮮橙後就想回宮,師師假意挽留說:「現已三更,馬滑霜濃,龍體要緊。」但宋徽宗還是走了。於是周邦彥填了一首詞:「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麝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誰知有一次李師師忘情把這首詞在宋徽宗面前唱了出來。徽宗問誰做的,李師師隨口說是周邦彥。徽宗臉色驟變,不久就找借口把周邦彥貶出汴京。李師師於是唱了一首《蘭陵王》給宋徽宗聽:「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讖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桑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凄側。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記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宋徽宗聽後感慨良久,就又把周邦彥召了回來。由於宋徽宗玩物喪志,終於在靖康之難成了俘虜。宋朝南渡後,李師師下落不明。
莘瑤琴,南宋杭州花魁娘子。幼時因戰亂與父母失散被賣入妓院,長到十四歲已經美艷異常。但她只想做青倌人,不肯接客,鴇母就將她灌醉,把她的初夜賣給了一個姓金的員外。瑤琴痛不欲生,但姐妹們勸說她,走到這一步更要接客,找到如意之人好盡早從良,還要積攢一些銀兩為將來贖身,瑤琴從此不再反抗。杭州清波門外開油店的朱十老收養了一個從汴京逃難來的小廝叫秦重,後改名朱重,每日幫朱十老榨油賣油。朱十老的使女蘭花與伙計邢權勾搭,挑撥離間,讓朱十老將朱重趕了出去,朱重只好走街串巷賣油。有一天他到錢塘門外的昭慶寺去賣油,恰好寺中要做九晝夜的功德,他一連九天挑油到昭慶寺。第九天秦重看到一位美若桃李的女子從寺中出來,他看呆了,經四處打聽,才知道是花魁娘子。朱重從此更加辛勤工作,一年以後終於攢到了十來兩銀子。他買了一身衣服,拿著剩餘的銀兩去找花魁娘子。但花魁娘子應酬很多,朱重多次撲空。但他仍不死心,每天前來,鴇母終於被他感動,讓朱重在瑤琴房中等。瑤琴回來時已經喝醉了,一進屋就和衣而卧。朱重在她身邊躺了一夜,除了為她蓋被、倒茶之外,沒有一點侵犯她的意思。瑤琴醒來後非常感動,她從未見過如此誠懇老實的男子,於是芳心暗許,並給了他二十兩銀子。此時朱十老染病在床,邢權與蘭花深夜捲走了銀錢。朱十老這才想到朱重的好處,他讓人找回朱重。朱重不計前嫌,用瑤琴給他的銀子做本錢,重新做起了生意。朱十老去世後,朱重一個人忙不過來,便招攬了一位從汴京逃難的中年漢子和他的妻子阮氏。這位中年漢子名叫莘善,正是瑤琴幼年走失的父親,但朱重並不知道。杭州城中有個吳八公子,人品惡劣,一向對瑤琴垂涎。一天,他強行把瑤琴帶至湖中船上想要輕薄。瑤琴平時就很反感他,死不從命,吳八公子就脫了她的綉鞋和纏腳布,讓她自己走回去。瑤琴倍感羞辱,痛不欲生,正巧碰到了路過此處的朱重,朱重把她送了回去。瑤琴對朱重更是欣賞有加,連鴇母也覺得他是個難得的忠厚之人。瑤琴拿出多年積蓄讓秦重為她贖了身。二人成婚之時,瑤琴又與多年失散的父母相認,真是雙喜臨門。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楊,名愛,字蘼蕪,又名雲娟、影憐,後改姓柳,名隱,又名是,字如是,號我聞室主,人稱河東君。原籍浙江嘉興,流寓吳江(今屬江蘇)。幼年為盛澤徐佛養女,後入吳江故相周道登家為侍婢。崇禎四年(1631年)自周家出,流落風塵,潔身自好,為「秦淮八艷」之一。以詞翰名噪青樓,明末已有詩集刊行。十四年,嫁錢謙益為妾。錢謙益造絳雲樓,和柳如是以書典相娛,詩詞酬唱。明亡時,柳曾勸錢謙益自盡殉國,未從。後隨錢歸里,與錢支持黃毓祺、黃宗羲、鄭成功的反清復明斗爭。錢歿,柳因族人爭產而自縊。能畫,工詩。詩幽艷秀發,蘊釀頗深。著有《戊寅草》、《湖上草》及《柳如是尺牘》、《河東君山水人物冊》,今人輯有《柳如是集》。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蘇州人,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原為崑山歌妓,曾寓居秦淮。由於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聯,所以清人將她列入「秦淮八艷」,並說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崇禎末年李自成起義,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憂慮之心,遂派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艷。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不久李自成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設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表演於廳堂。吳三桂見後神馳心盪,高興地摟其陪酒。這時突然警報響起,田畹惶恐地說:「寇至,若何?」吳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回答,吳即帶圓圓拜辭。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聽說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清軍與起義軍開戰。李自成戰敗,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後棄京出走。吳三桂為報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起義軍到陝西。後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吳三桂帶陳圓圓由秦入蜀,獨占雲南。順治中,吳進爵雲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託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圓圓遂獨居別院,後削發為尼,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綉佛。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照片,池畔留有石刻詩。
賽金花,原名趙靈飛,安徽人,因家道中落,化名「傅彩雲」,穿梭於秦淮河花船之上賣笑為樂,許多富商顯貴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賽金花賺了大把銀子。同治七年,賽金花被中了狀元的蘇州人洪鈞在探親途中相中,娶回家做了三姨太。光緒十四年,洪鈞帶其進京,又奉命出使歐洲。賽金花憑著她天生的交際才能和東方女性的溫柔在歐洲的上層社會中出盡了風頭,享盡榮華富貴,並與一些金發碧眼的社會名流有了曖昧關系。其中俄國陸軍中尉瓦西德最讓她心動。光緒十六年,洪鈞回國,三年後病逝,賽金花重操舊業。後八國聯軍打入北京,瓦西德為聯軍司令,賽金花見到昔日情人,鴛夢重溫。後曾樸以賽金花為原型寫了一部小說《孽海花》。
小鳳仙,原是京城陝西巷雲吉班姑娘。民國初年,蔡松坡任雲南督軍,袁世凱想方設法拉攏蔡松坡為己所用,同時也秘密派人監視他。蔡松坡的革命熱情相當高,根本不願當袁世凱的走狗,但礙於他的勢力也無可奈何。一天,他扮成商人來到陝西巷雲吉班散心,一眼看中小鳳仙。小鳳仙問他以何為生,他謊稱商人。小鳳仙笑道:「你氣度不凡,外歡內郁,絕不是商人。」蔡松坡見她並非賣弄風情,滿臉是誠懇和自信。但初次相識,蔡尚有戒心,沒有正面回答她。小鳳仙相信斷定他必定是個英雄人物,而蔡也覺得自己可能在垃圾堆中發現了寶。過了兩天他再次登門,兩人坦誠相待並商量一計。沒多久,京城的官員們就傳出緋聞,說蔡是「英雄難過美人關」!蔡松坡在雲吉班大擺筵席,夜夜笙歌,並大興土木為小鳳仙建屋造堂,後又把小鳳仙娶過去作妾,每天過著醇酒美人的日子。妻子劉俠貞勸他:「你一向以天下事為己任,如今怎能貪戀聲色,坐銷壯志!」蔡松坡不聽勸告,反而斥責妻子。一家人鬧得雞犬不寧,連袁世凱都有所耳聞,派人前去調停也無濟於事,袁世凱漸漸放鬆了對蔡的警惕之心。蔡的妻子與老母氣得搬出京城,去南方居住。蔡松坡知道北洋政府不會容下他,就故意與小鳳仙整日坐車遊玩,找准機會登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第二天乘船逃至日本。袁世凱得知氣得火冒三丈,派人前去刺殺。蔡松坡轉去香港,不久繞道越南回國,在雲南組織了護國軍起義討袁。袁世凱禁不起內外夾擊,稱帝七十三天後死去。黎元洪繼任總統,蔡松坡為四川都督。由於過度操勞,身體每況愈下。小鳳仙還在耐心等他,蔡松坡卻沒能再見到小鳳仙,在日本就醫時死在福岡醫院,終年三十七歲。小鳳仙聞訊後悲痛欲絕,蔡松坡的靈樞被運回上海,舉行了一個隆重的追悼會。小鳳仙送來兩副對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⑽ 古代四大美女哪個會彈琴
基本都會吧,琴棋書畫在古代是高雅的象徵,這些有名的女子豈有不會之理?
西施,後來跟范螽在一起,應該是會的。
貂蟬,原來就是歌舞伎出生,這個沒問題。
王昭君,樓上的說彈琵琶倒是真的,像這樣的帝王之家的小姐,琴應該也沒問題吧。
楊玉環,整天迷的唐明皇顛三倒四,你以為長的漂亮就行啊,琴棋書畫應該算是基本功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