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大二人台藝術之鄉,二人台之鄉簡介
二人台起源於山西,成長於內蒙古,是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及山西、陝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區的傳統戲曲劇種。也因此,二人台藝術之鄉也有多個地方。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 二人台文化 中了解這四大二人台藝術之鄉吧。
河曲
「二人台」是起源於河曲,流傳於晉北、內蒙西部、陝西北部、河北張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戲。它在表演程式上屬於「兩小」戲。角色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兩人,表演生動活潑,唱腔灑脫奔放,委婉流暢,深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人台的傳統劇目約有120個,內容多取材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
經典劇目:《走西口》。《走西口》創作於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山西大旱災後,太春和玉蓮這對新婚夫婦,為生計所迫,忍痛分離時的無限悲苦。整出戲沒有復雜的故事情節,不是以故事誘人,而是以細節出戲,以真情感人。新婚不久的太春出去借糧,沒有借上,就與夥伴相約遠出西口謀生。
當他不得不把動身的消息告訴妻子孫玉蓮時,整出戲的情節推向了高潮,通過人物的對話,表達了夫妻情深意濃、戀戀不舍的心情。丈夫去口外謀生,妻子多方叮嚀,一方語重心長、一方聲聲相應,對話是那樣娓娓動聽,情意綿長。通過人物的語言,深刻地刻劃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內蒙古
在二人台的形成過程中,蒙古族民間藝人榮雙羊發揮了重要作用。民國初年,榮雙羊改變「絲弦坐腔」形式,開始分角色化妝演唱,對二人台的定型、流傳和發展作出了創造性貢獻,,使二人台藝術在演出中出現了重大突破。
榮雙羊曾來河套的安北、五原、臨河一帶演出,把二人台藝術帶進了河套地區。1931年(民國20年)後,計子玉、樊六的二人台小班曾入套在安北、五原、臨河等地流動演出。其中計子玉還在河套教出了不少徒弟。1933年(民國22年)後,河套開始有了固定的二人台職業小班。
截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巴盟地區共有二人台職業小班20至30個。這些小班少則5人,多則十幾人。其中比較有名氣的二人台小班有樊二倉、宋其子小班,活動於五原縣和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部分地區。霍存柱、劉毛匠小班,活動於巴盟臨河區、杭錦後旗地區和磴口縣部分地區。於八、朱銀全、張根旺小班,活動於狼山灣及烏加河一帶。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被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命名為「中國二人台文化藝術之鄉」。土默川平原是孕育二人台藝術的搖籃,解放後,二人台藝術在土默特右旗有了長足發展,先後在內蒙古和全國舉行的相關大賽中創下佳績,榮獲多個地方和國家獎項。數據顯示,全旗參與從事二人台事業的劇團、藝術學校等達到200多個,從業人員達到3000多人。二人台是內蒙古西部地區蒙漢人民最熟悉和喜愛的藝術品種之一。
山西
2007年10月25日上午,「中國二人台藝術之鄉」掛牌儀式暨首屆中國二人台藝術節在山西省陽高縣舉行。標志著陽高縣依託文化品牌,在發展文化產業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陽高縣區位優越、腹地廣闊,是一個人文薈萃的文化大縣。二人台作為民間文化藝術的瑰寶,早在該縣落地生根,經過幾代民間藝術家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既有山西特色,又有內蒙古情韻,兼容多種藝術劇種的表演特色,被稱為「盛開在中國園中的艷麗奇葩」。
成立於1960年的陽高縣二人台劇團,為全國培養了大量的藝術人才,對傳承發展二人台藝術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特別是2006年,陽高二人台走進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2006年,該縣為使二人台這一地方藝術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走出雁門關,唱響全國,組織有關部門積極申報二人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申報陽高縣為「中國二人台之鄉」。2007年9月,該縣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二人台藝術之鄉」稱號。
康保縣
在河北省張家口壩上地區一帶,流傳著一種與「二人轉」表演形式相似的傳統民間藝術,當地人稱之為「二人台」,人們耳熟能詳的《走西口》、《五哥放羊》等民歌就出自「二人台」。康保縣正採取多種措施和手段,加大對「二人台」保護和開發力度,使「二人台」逐漸從民間舞台走進公眾視野。康保縣也是著名的「中國二人台藝術之鄉」之一。
2006年,「二人台」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為「二人台」的保護開發帶來新機遇。隨後,康保縣全面開展「二人台」普查工作,摸清了其歷史沿革及歷代團體、樂器、樂曲、藝人等基本情況,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資料檔案庫,將普查所得到的各類資料進行歸類、存檔。
同時,對已有的「二人台」曲目和牌子曲進行重點保護,在鄉鎮發展起10個「二人台」戲劇專業戶,開設了「二人台」戲劇教學班,培養造就「二人台」接班人。
康保縣還不斷對「二人台」進行宣傳包裝,使其步入藝術市場。康保縣正在打造由「二人台」著名演員組成的「四大金剛和八大金釵」,使其成為一個品牌。對於有藝術價值和保存價值的經典曲目和原生態曲目,河北音像出版社已將其製作成音像製品公開出版發行。下一步,康保縣還將完成多部「二人台」新劇目創作,並舉行「二人台」藝術節和「二人台」藝術研討會。
② 2007 大地歡歌的總冠軍是誰
http://www.ku6.com/show/WXxbG9URRVKPS_JV.html
25日晚上,河北電視台演播廳內一片歡騰,「大地歡歌」河北省首屆群眾歌手擂台賽頒獎晚會在這里進行了現場錄制。
作為2006河北文化藝術展演重點活動之一,本次群眾歌手擂台賽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主辦,省廣播電視局承辦,是我省近年來群眾參與程度最高和規模最大的群眾文化活動。大賽歷時4個月,在11個設區市設立了分賽區,全省共有16萬名群眾報名參加。經過一場場激烈的角逐,-------來自秦皇島賽區的燕山大學學生顧宇奪得本次大賽總冠軍,----------秦皇島賽區的茜茜和石家莊賽區的楊霄分獲亞季軍。
頒獎晚會在《新年好》等歌舞中歡慶開場,並讓大家回顧了「大地歡歌」的賽事歷程,普通民眾的質朴話語表達了廣大群眾對比賽的關注和支持。獲得第四名的梁增斌是張家口康保煤礦的井下工人,在演唱完自己改編的歌曲《走西口的哥哥回來了》後,他激動地說:「我終於站在了夢寐以求的這個舞台,作為土生土長的業余歌手,能夠把原汁原味的張家口二人台唱給觀眾們聽,我的願望實現了。」
據悉,頒獎晚會將於12月31日晚在河北電視台農民頻道播出
http://www.ku6.com/show/WXxbG9URRVKPS_JV.html
③ 東路二人台體現了張家口文化傳統中的什麼特色
東路二人台體現了張家口文化傳統中的民族融合文化特色。
張家口東路二人台的音樂,曲調悠揚高亢,如行雲流水;節奏明快,具有短小活潑、幽默詼諧、花樣繁新等藝術特色。其音樂分為唱腔和牌子曲兩大部分。

特色
(一)說唱故事,巧妙恰當
張家口東路二人台說唱故事,其語言是有說有唱、有念白和唱詞、有故事情節。如劇目《拉毛驢》,描寫了一對青年農民夫婦戲弄辱罵一個破落地主的過程。劇中,青年農民劉根喜和愛妻李桂香雙雙去奶奶廟逛廟會。由於毛驢過不了河,丈夫去找橋,將李桂香安排在河邊等待。
綽號爬場鬼的破落戶丁老東乘機調戲她,卻反被劉與李以連說帶唱的表演形式,將其著實戲弄了一番。最後將其像毛驢一樣拉到廟上去示眾。
(二)通俗易懂,雅俗共賞
張家口東路二人台曲藝的內容多以流行於民間的真實故事、社會傳聞為題材,主要反映群眾的喜怒哀樂、生活情趣等。人們在編唱二人台曲藝的時候,大量吸收和運用了當地農民所熟悉的語匯。形象鮮明生動。朴實無華。既具有熱情大膽,言直意爽的藝術風格。
又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說唱形式也是符合張家口壩上地區的人民風情,另外還吸收了蒙漢調、山曲兒、討吃調等成分。深受當地人民的歡迎。
④ 張家口張北縣在快手上唱二人台的女人都有哪些人
那就QQ邊寫字,快速上差點二人推掉,女人都是哪些人?只是有網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一般是有六藍藍二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