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樓夢》裡面有哪些美女
古往今來,寫美女的小說並不少見,元明清三朝就有不少,如《西廂》《牡丹》之屬皆然。但是,能把美女寫到極致的,恐怕也只有曹先生一書了。
自莊子起,將美劃分為兩個層次,人們普遍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稱為小美,即俗美。俗美,小道也。將存於天地之間、無需語言描述的性靈之美稱為大美,故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論。此乃大道也。
《紅樓夢》第一大貢獻是文化的傳承與集大成;《紅樓夢》第二大貢獻便是將東方美學的核心思想和內涵渲染到極致。然而讓我哀嘆惋惜的,當今「紅學」恰恰忽略這兩大貢獻,從早到晚就糾纏在那些沒有意義的爭論中,且爭的焦點也相當的無聊和幼稚。
只有天地大美才能夠進行抽象化、詩意化的渲染,曹雪芹做到了將人之美與自然之美化而為一。
人人都能懂的美是平庸的美;讓你一下子就能看透的美是俗氣的美。大美需要的是一個生命體驗過程,有品位的提升,有文化的積淀,方能識得大美精要。
從老子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到莊子的「天地大美」,再到後來佛學的大量傳入,又融入了「不二法門」的思想,禪學也並入美學領域,無言傳授,心領神會。魏晉時期正是中國美學大規模擴展並定型的階段,所以後世都嚮往和稱頌魏晉之風。想一想,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也是在這種大氛圍中成長的,當然,王羲之書風不是他一人創造的,而是一個時代的所有人的智慧結晶,你看看張芝、鍾繇、王珣等的書風都跟王羲之很像。但是,在整個時代中,以王羲之寫得最妙,最得法,所以以他為最,「書聖」的出現也不是偶然。初唐時期,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幾位的書風也很接近,這也表明是那個時代的共同特徵;再後來,你會看到,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風也很相像,都是半藏鋒起筆,筆畫粗重有力,標志著唐楷的成熟。再到後來,人心思歸,從趙子昂開始又掀起了一另一座高峰。
可見,當美學與文化碰撞,並且完美融合之後,美業已成為一個文明符號,代代傳承。
東方美學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天然通用。無論是建築、書畫、雕刻、絲綢、音樂等方面,或是在美女的審美上,都是一致的。這樣才叫真正的「不二法門」,如果不同的審美上存在差異,就不稱其為「不二」了。
先說「姣花照水」,有的通行本上用的是「嬌花照水」,但我更傾向早期抄本中的「姣花照水」,因為「姣」比「嬌」更美。「閑靜時如姣花照水」,你想像一下,一朵美麗的蓮花在水面之上,無風,水面 上很安靜,像一面鏡子一樣。花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那樣的通透、潔凈。
X姣花照水
『貳』 中國的四大發明,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書法字體各是什麼
中國的四大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活字印刷術。
四大名著:是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
四大書法字體:歐陽洵:歐體。顏真卿:顏體。柳公權:柳體。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趙體。
1.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活字印刷術。
2.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漢語文學史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
3.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4.在書法中,人們通常說的歐體、顏體、柳體、趙體分別是以唐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元代書法家趙孟頫這四位的姓來命名的。
『叄』 10大書法家
中國古今就有很多有名的書法家,他們的書法作品都為世人所稱贊,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10大書法家,希望你們喜歡。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臨沂人(今屬山東)。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為"王右軍"。
王羲之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他小時後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觀摩學習.最終“兼撮眾法,備成一家”.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行書和 草書 成就相當高.是一位影響及其深遠的大書法家.後世尊其為"書聖".幾乎可以說,王羲之決定了其後2000年的書法發展方向.
其作《蘭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2〕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為一代名臣.德宗詔文稱之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在書法史上,顏真卿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顏體”猶如:“關羽坐帳,正氣逼人.”其楷書《多寶塔碑》,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書《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顏真卿秉性正直,篤實純厚,大義凜然,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 事跡 ,提高了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史上千百年來不朽的領軍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最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
〔3〕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由於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和政治上的位高權重,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同時是一位氣貫古今的書畫大家,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趙孟頫的這首題畫詩已成為我國書畫界的座右銘。
作為一位士大夫畫家,趙孟頫一反北宋以來文人畫的墨戲態度,這是十分可貴的。作為價值學原則,趙孟頫既維護了文人畫的人格趣味,又擯棄了文人畫的游戲態度;作為形態學原則,趙孟頫既創建文人特有的表現形式,又使之無愧於正規畫的功力格法,並在繪畫的各種畫科中進行全面的實踐,從而確立了文人畫在畫壇上成為正規畫的地位。
應該說,趙孟頫使職業正規畫與業余文人畫這兩種原本對立或並行的繪畫傳統得以交流融匯,從此,一個以文人畫家為主角,以建構文人畫圖式為主題的繪畫新時代,拉開了序幕。趙孟頫也成為文人畫的一代宗師.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趙孟頫同時還是元代的書壇領袖.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法作品華美而不乏骨力,流麗而不落甜俗,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這是趙氏深厚的功力、豐富的學養、超凡脫俗的氣質所致。世稱“趙體”。到其晚年更是達到:人書具老,超神入聖的境界.為中國書法史立下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鑒於趙孟頫在 文化 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4〕柳公權
在我國的書法史上,有一位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的大家,這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陝西耀縣人。他繼承了前輩書體結構,自創所謂“柳體”,並為後世百代楷模。穆宗帝問他怎樣用筆最佳,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句 名言 被後世傳為“筆諫”佳話。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柳體”與“顏體”齊名,並稱“顏筋柳骨”。
柳公權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荊棘編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頭上去摘取的。他善於吸取書藝大家的智慧與成果,變化成自己一家書藝。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豎起了一座巍峨豐碑.人們瞻仰這豐碑時,景行仰止,重其書,慕其人,故書與人並垂不朽。
柳公權的楷書成就之高,以至其後一千年來,在柳體一路中再無名家.所謂:“自古學柳無大家.”
〔5〕王獻之
王獻之(344-386)東晉書法家,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故世稱大令,為羲之第七子。幼時從他父親學書,後來取法張芝,別創新法,自創一格,與父齊名,人稱“二王”。
王獻之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草書名作《中秋帖》,列為清內府“三希帖”,之一.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是後世書家所嘆為觀止的.
〔6〕蘇軾
蘇軾(1037~1101),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
蘇軾有著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詩、詞、 散文 、書法、繪畫皆有精湛的造詣。他是中國傑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壇領袖.建樹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並稱“蘇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詩清新剛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開宋一代詩歌新貌.詞風豪放雄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改革了詞風,開拓了詞境,提高了詞品.他在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蘇軾同時是宋代傑出的書法家,居北宋書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蘇軾書法早年學徐浩、柳公權,中年又學顏真卿、楊凝式,最後形成獨特的風格。他精於行書及楷書。蘇軾的行書與黃庭堅的清勁、蔡襄的溫淳婉媚不同,而是筆墨豐肥圓潤、渾厚爽朗;因其修養廣博,故“學問 文章 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天真平淡,格調俊逸,以氣韻見勝。其作《黃州寒食帖》用筆渾厚遒逸、跌宕多變,富有情感,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其書風之影響至今不絕.
〔7〕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
〔8〕張旭
張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工詩書,草楷俱佳尤長草書。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他的草書,名噪當代,影響後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時與李白詩,裴文劍舞稱“三絕”.被後世譽為“草聖”.
〔9〕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
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 收藏 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中,列蘇東坡和黃庭堅之後,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論蘇東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袖的影響,但就書法一門藝術而言,米芾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畫禪室 隨筆 》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尤在明末,學者甚眾,像文徵明、祝允明、陳淳、徐渭、王覺斯、傅山這樣的大家也莫不從米子中取一“心經”,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稱“米家雲山”,米芾以畫代筆,頗有意趣。
〔10〕懷素
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
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 愛好 書法,刻苦臨池,采蕉葉練字,木板為紙,板穿葉盡,禿筆成冢,其後筆走龍蛇,滿紙雲煙,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此外,歷史上的著名書家還有:鍾繇、張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黃庭堅、蔡襄、楊凝式、趙佶、鮮於樞、鄧文原、祝允明、文徵明、劉墉、何紹基……由於他們都是明顯當時的書家,成就及影響不及以上十位,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肆』 我國古代有哪兩位大書法家
中國古代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最為出色。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晉代人,他7歲開始練習書法,後在秦漢書法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風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啟後的書法家。
歐陽詢是唐代人,受晉代王羲之的影響,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書法家的長處,形成了"險勁"而"平穩"的書法風格。
顏真卿也是唐代人,書法剛健有力,氣勢雄偉,富於創新。柳公權是唐代與顏真卿齊名的書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影響較大,風格清瘦、秀麗。蘇軾是宋代大文學家,學問淵博,書法蒼勁、豪放。他不固守於前代書法家的章法,主張"書無常法",同時還主張要有見識,學識豐富才能使書法有長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