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導師簡介
何艷茹教授,華南師大成人教育學碩士點導師組組長,重點進行教師教育、成人心理、成人課程與教學研究。曾長期擔任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學院院長,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教育類專業委員會委員。她長期從事成人教育尤其是教師繼續教育的理論研究,直接參與了全國教育碩士學位教育的領導工作。發表了多篇關於教育碩士學位教育的學術論文,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全國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和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主編了多種層次的成人教育系列教材。
鄭淮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教授,教育學博士。長期進行教育學原理、教育社會學、成人教育學理論研究。兼任中國社會學會教育社會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社區教育委員會委員。主持或參與多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發表專業學術論文近30篇。
曾榮青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任廣東省成人教育協會副會長、廣東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成人與職業教育管理等教學、實踐與研究活動,主持多項省部級課題、橫向項目開發與研究,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多篇。
馬林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全校公共教育學教研室主任。主攻教育學原理、教育政策學,對成人教育基本理論、成人教育政策與法規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主持或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多篇。
雷丹副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研究員,繼續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研究、比較成人教育研究、成人培訓理論與實務,長期從事成人教育管理實踐與理論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省部級課題,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多篇

B. 跪求師兄師姐~華南師大心理系研究生選擇導師,2015考研,請問跟哪個導師最閑
關於鄭希付和王玲,以及心理咨詢和臨床心理:
問:能不能介紹一下華南師大的臨床心理的情況?還有導師.
據我所知好像考臨床的人不多。是不是不太擅長呢?
我是學工科的,沒有醫學背景,怕老師嫌棄!
答:華師校內有個心理咨詢中心,臨床心理學方向的研究生很多都在那裡做咨詢。除此以外,在廣州還有不少其他實踐機會。
方向的實力主要由導師的實力而定。鄭希付教授是教科院教師隊伍的第一美男,很多女生都慕名投身門下。他在研二時會開臨床心理學的課程。但是,他平時做的研究會比較雜,比如去年就有一篇情緒啟動的論文發表在《心理學報》上。他的學生反映她們經常要做量表。
王玲副教授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有出診。在本科讀的是醫學,這是她相對於鄭希付老師在臨床上的優勢。研二開心理咨詢研究的課程。對於招生,鄭雪的學生說她會比較喜歡招男生(不過,他對師母的了解是否有那麼深,我表示懷疑)。
兩個老師的講課特點都是比較活躍,舉例子較多。兩人都是外向型的性格。
考臨床的人不多,是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搞臨床要吞進別人的垃圾,比較煩吧(不論男生女生,都有不少人持有這個觀點)。我們班包括我就兩個人有醫學背景,而且都不是讀臨床的。所以,沒有醫學背景不會遭受老師的嫌棄的,放心吧。
問:為什麼說搞臨床是吞別人的垃圾???有點想不明白,是說學術上的現象嗎?
答:做心理咨詢和治療,需要敏感、共情、親和等素質,而其中的共情就需要你真正去體會別人的苦惱。拔不出來的話,自己也陷進去了。一個教授說過,做心理咨詢只有成功的機會大概只有5%。當然,這要看你的素質和是否能夠「能進能出」了。
問:希望對鄭希付老師做一下評價(除了是第一美男外:))他的研究實踐性強嗎?
答:鄭希付老師上課舉例很多,不過有時候稍有點扯遠。他的學生提過她們經常要做量表。還有學生做咨詢。有沒有其他實踐就不清楚了。
問:我本科是學臨床醫學的,又是個女生,那麼我應該報哪個老師的機會更大一些呢?本來准備報王玲老師的,可不是有人說她更偏向招男生嗎?怕哦,怕掉了。
答:大多數老師都喜歡招男生,但男生是有限的,也沒幾個人會報咨詢。
問:慢慢的想成為一個心理咨詢師,所以想考研選擇心理咨詢這個方向.但成為一個好的心理咨詢師是否非常困難
不光是在對專業知識上有高的要求,而且對個人素質也有很高的要求.是嗎
有點迷茫了。
答:做心理咨詢師,除了專業知識,還需要有善於聆聽、善於溝通、細心、包容、睿智、有親和力等素質,自身心理也要健康,要求確實是比較高。
問:不知道王玲老師好不好考?
答:考王玲老師的競爭不算激烈。
C. 2011華南師范大學李瀅潔高考分數
分數是628分。
1、2011年,李瀅潔在華南師范大學高考中的分數是628分,當年李瀅潔的高考成績被評為全國狀元,獲得了眾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2、華南師范大學,簡稱「華南師大」,華南師范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廣東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廣東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D. 華南師范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說到知名校友,首先要說劉頌豪院士,劉頌豪院士是我國著名光學家,他是首批博士生導師。他曾任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合肥分院院長、華南師范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委員。現在是中國科協全國委員、廣東省科協副主席、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在1999年時,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近年來從事分子束光譜和激光生物分子光譜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是恆大集團副總裁劉江南,他同時也是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他曾經擔任中共廣州市第九屆委員會委員、十屆委員會候補委員,以及廣州市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現任恆大集團副總裁、恆大皇馬足球學校執行校長。

華師真是英才輩出,優秀的校友都是華師的驕傲,是華師的榜樣。報考華師,也許你就是下一個知名校友~
謝謝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E.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師資力量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在職教工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員2人,高級工程師1人,副研究館員1人。教師中獲博士學位27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人,博士生導師5人,省「千百十」重點培養教師2人。1995年以來,學院教師曾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等16項;1人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人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1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獲省、部級先進教師稱號,2人獲「南粵優秀教師」稱號。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20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研究專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霍英東」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等課題30餘項,各級橫向課題50餘項。出版專著及教材40餘部,其中《自然地理學》、《中國區域地理》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發表論文800餘篇,多篇發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Palaeo-geography,Climatology,Ecology》、《The Holocene》、《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理學報》、《地質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被SCI、EI等世界檢索系統收錄。 近年來,朱竑、李保生、周尚哲、徐頌軍、鍾巍、陳忠暖、肖玲、王為、孫武、劉洪傑、張正棟等教授在文化地理、旅遊規劃、環境演變、城市地理、區域經濟、土地利用與覆被、海岸地貌、植物生態、城市社區、生態旅遊、自然保護、景觀設計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地理科學學院目前有七位博導,分別是: 姓名 職稱 備注 李保生 教授 現為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熱帶亞熱帶分會副主任,華南師大地貌研究室主任,自然地理學科博士點組長。 周尚哲 教授 長期從事自然地理學地貌第四紀方向的研究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徐頌軍 教授 長期從事環境生態、植物地理、林業生態、園林生態、生態旅遊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教學和科研工作。 鍾巍 教授 主要從事於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和第四紀環境演變研究。 周厚雲教授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研究。近期主要從事與岩溶洞穴沉積有關的古氣候環境變化研究,特別關注洞穴次生碳酸鹽沉積的微量元素和鍶同位素組成在古氣候環境變化研究中的意義。王為教授現主要從事華南海岸環境教學與研究,現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地貌教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會熱帶亞熱帶分會委員,廣東地質學會熱帶亞熱帶分會委員。朱竑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中國地理學會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廣東地理學會第十一屆歷史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地理研究》、《地理科學》、《世界地理研究》、《旅遊學刊》等雜志編委。地理科學學院現有碩士生導師13人,分別是: 姓名 職稱 姓名 職稱 姓名 職稱 王為 教授 羅壽梅 副教授 張爭勝 副教授 劉洪傑 教授 張加恭 副教授 夏麗麗副教授孫武 教授 甄堅偉 副教授 張正棟教授肖玲 教授 胡偉平 副教授 陳忠暖 教授 舒娛琴 副教授 1、A Multi-cycle Climatic Fluctuation Record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SCI),地質學報 英文版— Acta Geologica Sinica, 79(3) , 2005;第一作者;
2、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Ordos Desert , China since 1.1 Ma B.P. as Indicated by Yulin, 地理科學英文版-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5 (1) , 2005, 第一作者;
3、2500a BP以來額濟納綠洲沙丘的粒度特徵及其反映的沉積過程, 地質學報中文版, 79( 5), 2005,通訊作者;
4、額濟納綠洲沙塵暴沉積物質特徵, 中國環境科學, 25( 5), 2005, EI收錄刊物,通訊作者;
5、Human settlement of the last glaci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SCI), Current Science, 2003,第一作者。 1、實踐教學基地的實施策略及效果評價的研究,黃山,李保生,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2;
2、傳統優勢學科的深化發展途徑研究,李保生,王為,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2;
3、《自然地理學》(科學出版社), 2002 .8(省級)(參編);

F.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師資隊伍
現教職工 86人,專任教師 72人(其中教授 21人、副教授 18人、講師 17 人),博士 6 人(另有在攻讀博士學位 3人),碩士 35 人,博士研究生導師 1 人,碩士研究生導師 20 人,是一支具有梯隊層次和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其中,音樂教育系現有教師 20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7 人,在讀博士 1 人,碩士 9 人;音樂表演系現有教師 17 名,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2 人,碩士 7 人;舞蹈系現有教師 10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1 人,碩士 1 人, 在讀碩士 2 人 ;理論作曲部現有教師 13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其中碩士 5 人,在讀碩士 1 人,在讀博士 2 人 ;音樂研究所現有專業研究人員 7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1 人,博士學位 5 人。

G.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的學院師資
法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28人;學院教師隊伍年齡和學緣結構合理,專職教師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的法學專業,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豐碩。其中崔卓蘭教授被聘任教授二級崗,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和廣東省首屆「中青年法學家」;黃立教授、馬栩生教授被評為第二屆「廣州地區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有6名教授被聘為廣東省人大立法顧問;黃立教授、楊振洪教授、張永忠教授分別擔任廣東省犯罪學研究會、廣東省社會法學研究會、廣東省信息通信法學研究會首任會長;一批教師成為各級人大代表和多個行業的立法咨詢專家。另外,學院還聘請了張文顯、馬懷德、黃進、趙秉志、王保樹、譚玲、楊宗仁等知名學者、司法界專家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據統計,2008-2013年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超過150篇,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期刊發表論文5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論文超過10篇。2008-2012年出版學術專著、譯著和教材超過40部;2009年至2011年學院在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位居廣東省法學院校第二。 崔卓蘭,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太平洋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憲法行政法學會總幹事,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理事,吉林省政府、長春市人大、長春市政府立法顧問,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和廣州市政府法律咨詢專家,廣東省首屆「十大中青年法學家」, 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曾任吉林大學法學所所長、《法制與社會發展》常務副主編、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
楊振洪,三級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會長,廣東省社會救助研究服務中心副主任,廣東省社工委社會創新咨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香港浩霸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廣東合拓律師事務所律師,廣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知識產權仲裁院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刑法學等。
曹旅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在《法學研究》、《中國史研究》、《考古》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主要著作有《秦律新探》、《張家山漢律研究》、《秦漢魏晉法制探微》與《黃永年先生編年事輯》,曾獲「中國法律文化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秦漢法制史。
叢中笑,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人大立法咨詢專家,財政部天和經濟研究所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法學、法經濟學、財稅法學。
陳永鴻,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憲法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地方立法學會常務理事,在《光明日報》、《法商研究》、《法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兩部,參編10餘部。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學。
黃立,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犯罪學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廣東省人大立法咨詢專家,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咨詢專家,廣州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第二屆「廣州地區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犯罪學。
孔繁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學、社會法學。
馬栩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律師學院副院長,廣東省民商法學會副會長,廣州、佛山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第二屆「廣州地區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民商法學。
王水明,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秘書長,「法治廣東建設五年規劃」宣講團成員,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國際刑法。
王濤,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咨詢專家,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制史、比較法制史。
伍勁松,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廣州市天河區人大常委會委員, 廣東省、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美國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訪問學者。著有《行政解釋研究》,在《法學家》、《法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
許楚敬,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在《中國國際法年刊》、《現代法學》、《法學家》、《法學評論》、《比較法研究》和《政治與法律》等法學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公法和國際經濟法學。
楊曉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中國社會學會體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社會學會體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主要從事體育產業領域的相關教學和研究,主持了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課題及橫向課題多項,參與完成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主編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體育產業經濟學》、《體育贊助導論》教材,參編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體育市場營銷學》、《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學習與職業設計》教材。在體育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
於群,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人大立法咨詢專家,曾從事政府法制工作長達7年。主要研究領域為理論法學、民商法學。
張芳芳,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從事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先後在《中國法學》、《學術研究》、《當代法學》、《人民司法》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論文《體育仲裁協議與商事仲裁協議的比較研究》獲2007年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事訴訟法學、仲裁法學。
張永忠,教授,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後,碩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華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法學會信息通信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廣東省「六五」普法高級講師團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法與政府經濟管理、信息傳媒法、知識產權法學。
曾二秀,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研究會理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客座研究員,兼職律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私法學。
周賢日,教授,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後,碩士生導師,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廣東省社會工作委員會決策咨詢機構專家,廣東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廣東省法學會勞動關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商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法學會理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勞動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廣州市總工會法律顧問團專家,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法學、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商法學等。

H.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師資隊伍
學院現共有教職工71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教授24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41人。博士學位獲得者42人,在國外、境外(香港)獲得博士學位或有一年以上留學經歷者3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3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4人。
現已形成由國內著名學者領頭、知名學者為中堅力量、在學術界嶄露頭角的年輕學者為後備軍的梯隊式結構,擁有一支實力雄厚、梯隊整齊、具有高度協作精神、生機勃發的學科隊伍。
學科帶頭人莫雷教授,曾任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現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心理學科召集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心理學學科組成員、廣東省(首批)特聘教授(珠江學者)等。曾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1990年)(由中組部、人事部、中國科協聯合組織),2007年被評為全國教學名師,2011年獲得廣東省首批「優秀社會科學家」稱號。
莫雷教授主持完成和在研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多項,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委託項目近20項。出版學術著作四十多部,發表學術論文近三百篇,2010、2011年在PNAS(美國科學學院院報)連續發表系列論文3篇(其中兩篇第一作者),科研成果獲全國和省部級一等獎等15項。已培養博士近30名,碩士90多名,所培養的博士王穗蘋、王瑞明分別獲2002年、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第一層次學術梯隊(50多歲)中,劉鳴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校長)、鄭雪教授、張敏強教授、溫忠麟教授、申荷永教授等都是國內有影響的心理學家,他們都擔任了中國心理學會理事或下屬分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
第二梯隊(40多歲)的成員中,鄭希付教授、張衛教授、何先友教授、范方教授、黃瑞旺教授、陳俊教授、金花教授等,均有比較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第三梯隊(30多歲)中,王穗蘋教授、陳騏教授、余榮軍教授、王凌教授、陳琦教授、王瑞明教授、田麗麗教授,張一平、聶晶鑫、陳彩琦、劉志雅、遲毓凱、曲琛、陸愛桃、朱祖德副教授等青年教師,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其中,王穗蘋教授曾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是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10餘項,獲批科研經費300餘萬元;陳騏教授、王瑞明教授也是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均主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省部級項目, 陳騏教授是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王瑞明教授獲評首屆(2013)「廣東省青年文化英才」。余榮軍教授於劍橋大學心理系獲得博士學位,王凌教授於德國於里希研究中心神經科學與醫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陳琦教授於比利時根特大學心理系獲得博士學位,張一平副教授於東京大學大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