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10大美女楷書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10大美女楷書

發布時間: 2023-03-05 10:29:13

⑴ 女怎麼寫好看

女的好看寫法:

組詞解釋:

1、女子[nǚ zǐ]女性的人。

2、仙女[xiān nǚ]年輕的女仙人。

3、子女[zǐ nǚ]兒子和女兒。

4、淑女[shū nǚ]美好的女子:窈窕~。

5、女王[nǚ wáng]女性國王。

⑵ 書法:美女寫字靚點足,幾個楷書寫得肆意瀟灑,看醉了

書法:美女寫字靚點足,幾個楷書寫得肆意瀟灑,看醉了

⑶ 有關古代女書法家衛夫人的書法特色和簡單介紹

在一篇文章上摘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衛夫人,272年生,349年逝世,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名鑠,字茂漪,自署和南。東晉女書法家。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師承鍾繇,尤善隸書。傳世楷書八行在《淳化閣帖》,及書論《筆陣圖》,大概均為好事者為之。家學淵源(北派之祖衛瓘侄女、衛桓從的妹妹),有名當代。《書法要錄》說她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所著《筆陣圖》中雲:「橫」如千里之陣雲、「點」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陸斷犀象之角、「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鈞弩發、「鉤」如勁弩筋節。有《名姬帖》、《衛氏和南帖》傳世。其字形已由鍾繇的扁方變為長方形,幾條清秀平和,嫻雅婉麗,去隸已遠,說明當時楷書已經成熟而普遍。《書評》稱之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海浮霞」。
她撰有《筆陣圖》一卷,全面深入地參考了有關的書法理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她在書中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主張學習書法要上溯其源,師法古人,反對諳於道理,學不該贍,以致徒費精神,學無成功。衛夫人又提出,在學習和創作時,要注意選用筆、墨、紙、硯的品種和產地,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著重指出,執筆要有講究,不同書體應採用不同的執筆法,並加以具體分析,說:「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乎不齊,意後筆先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超出了單純論述執筆的范圍,而對書法藝術中的筆、意關系和書家修養等作出深刻的論述。對書寫不同字體時的用筆,衛夫人亦有精闢論述,她認為用筆有六種方法,如篆書是「飄揚灑落」,章草為「凶險可畏」,八分書為「窈窕出入」,飛白書為「耿介特立」,倘能「每為一字,各象其形」,則「斯超妙矣,書道畢矣。」
衛夫人生前名望已遠播海內,著名大書法家王羲之少年時曾拜在門下,學習書法,其後青出於藍,成為中國書法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衛夫人成年後嫁給汝陰太守、汀州刺史李矩為妻。有子名李充,官至中書侍郎,受其母影響,亦頗有書名。
摘自《古代女性書法家:衛夫人》From:中華國學網網站文章

⑷ 中國古代美女書法家介紹

中國古代女書法家掠影2007-11-01 20:46 "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以來,我國女子也和男子一樣,出了不少的才人。其他方面是如此,書法也不例外。

據僧夢英<十八體書>記載,早在周代,魯國秋胡的妻子就以書法著名。據說這秋胡"隨牒遠仕",外出三年,他妻子在家浴蠶採桑,閑中居然被她創出一種名叫"雕蟲篆",也叫"戰筆書"的字體。由於"其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十八體書>),因此唐代的韋續在 <五十六種>書中也把它喚作"蟲書"。這是我國先秦女書法家的事跡,為數雖然不多,但亦聊備一格。

此後,直至東漢末年,我國歷史上又出了個能詩善書的才女蔡文姬。文姬的父親名叫蔡邕,在那時,蔡邕早已是個文學,書法兼擅的知名人物了。據說這蔡邕的書法得之於神人傳授,其實想來只是他的穎悟自創而已。後來,他把筆法傳給女兒文姬,文姬又傳魏大臣鍾繇。這文姬雖說博學有才辨,又妙於音律,是個知書識禮的才女,但她的身世,卻是很悲涼的。由於"興平中亂,沒於南匈",最後還是曹操把她贖了回來。其後曹操曾經問她說:"聞夫人家多墳藉,猶能憶說之否?"文姬回答說:昔亡父賜書四許卷,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曹操聽後隨即便說:"偏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介面道:"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後來文姬寫好送去,竟然連一點遺誤也沒發現,可見記憶之佳和書寫的認真了。<淳化閣貼>曾刻有她的"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初祚衰 "書跡兩句,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曾這樣說道:"蔡琰(蔡文姬原名)<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俗僅余兩句,亦似斯人身世耶?"無論對她的身世還是書法,都表示出了無限的憐惜。

漢代另外可以一提的女書法家是大司農皇甫規的妻子扶風馬夫人。<後漢書。列女傳。說她"善屬文,能草書。時為規答書記,眾人怪其工。"唐張懷瓘在<書斷>中還說她"工隸書",可惜這樣一位草,隸兼工的女才人,後來卻因為守寡拒絕董卓的聘娶,而慘遭殺害。

魏晉時期,尤其是晉朝,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個極為光輝燦爛的時期。其時女子書法,亦多高手。盡人皆知的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代汝陰太守李矩的妻子。在書法上她擅長隸,正,行書。據<古今傳授筆法人名>記載,她的書法由鍾繇一脈傳來,然後她又傳給王羲之。上面我們曾經說過,這鍾繇的筆法又是從蔡文姬那裡傳來的。可見,在我國書法史上,如果沒有蔡文姬和衛夫人這兩位女書法家起橋梁作過渡的話,對於筆法的流傳,是或多或少會帶來一定影響的。關於衛夫人的書風,唐人曾經對她作過"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波浮霞"的評論,自然是屬於秀美一路的。可貴的是,衛夫人不但工於書法,就是對於書法理論,也有很高的造詣。相傳<筆陣圖>一篇,就是她對於書法實踐的總結。此外,在書法史上,衛夫人的軼事流傳也較多。如王羲之十二歲時曾經竊讀他父親藏在枕頭里的<筆說>,後來"不期盈月,書便大進"。當衛夫人重新看到王羲之的書跡後,便對太常王策說:"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並因此而流淚道:"此子必蔽吾名。"令人欽佩的是,這衛夫人並沒有因此而詆毀自已的學生,相反,當王羲之結婚生養王獻之後,她還在王獻之五歲那年寫了<大雅吟>贈予獻之,對於書法新苗的成長,傾注了無限的厚愛。

衛夫人之外,晉代女書法家如王羲之之妻郗夫人,王凝之妻謝道韞,郗音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獻之保母李意如等多人,她們或善行草,或善正隸,或善隸篆,史跡斑斑,充分顯示了我國女子的聰明才智。

繼晉代的高峰之後,唐代女子更多善書。山西並州文水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除了具有

治理國家的雄才大略之外,對於書法一道,也極留意。在我國女子書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宣和書譜>說她"喜作字。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者家,其祖父二十八人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後來則天皇後不令欲奪人之好,於是就在王方慶所獻的原帖上"加寶飾錦繢,歸還王氏。"因為武則天這件事幹得漂亮,以致於"人到於今稱之"(<述書賦>)。其書跡除<歷代名畫記>所記載"薦福寺天後飛白題額,崇福寺武後題額 ",及<宣和書譜>所載"其行書侵侵稍能有丈夫氣,今御府所藏行書<一夜詩>外當首推傳世行草書,周升仙太子碑>為最享盛名。此碑書撰於聖歷二年(699),其字體筆致清婉,氣勢寬展,具有章草遺意,是歷來所稱道的著名唐碑之一。

宮廷中女書家,武後而外,據說楊貴妃也能書法。<貴耳集。說:"宋張端義雲:真定大歷寺有藏殿經皆極可觀。有塗金匣藏<心經>一卷,字體尤婉麗,其後題雲;"善女人楊氏為大唐皇帝李三郎書,"說得有根有據,看來是可信的。

唐代女子善書者於民間也不少,這大概和時代風氣影響有關。我們試舉幾例:如<法書苑>所說的"劉秦妹,善臨<蘭亭>及<西安貼>奪真",<學林新編>所說的房璘妻高氏,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鐵彌勒像頌>,<安公美政碑>,俱參軍房璘妻高氏書。以及<書史會要>所說的"楊夫人,柳州柳宗元室,善翰墨,""白氏金鸞,居易女。十歲,忽書<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以終南紫石刊之"等比皆是,而其中我氣較大的要數西川樂伎薛濤。薛濤字洪度,長安人。聲律之外,善於做詩,有林下風致。在書法上,薛濤的字寫得勁朗而有姿致,並且內容多為自做詩。宋徽宗時御府多收藏書畫名跡,她的行書<萱草詩>墨跡也赫然在冊。據記載,此件後來又流入賈似道之手。關於她在書法上成就,<宣和書譜>曾對她作了這樣的評價:"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衛夫人曾經做過王羲之的老師,是我國歷史上聲名極隆的女書法家。書中把她歸入"衛夫人之流",可見推崇之極。

此外,在唐朝女書法家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吳彩鸞。這吳彩鸞向被稱為女仙,可能是受到裴鉶傳奇的影響。<宣和書譜>說:"(文)蕭(吳彩鸞夫)拙於為生,彩鸞為以小楷書<唐韻>一部,市五十錢,為糊口計。然不出一日間,能了十數萬字,非人力可為也。錢襄羞澀,復一日書之,且所市不過前日之數。由是彩鸞<唐韻>世多得之。歷十年,蕭與彩鸞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韻>字畫雖小,而寬綽有餘,全不類世人筆,當於仙品中別有一種風氣。"所說"不出一日間,能了十數萬字,"這自然是誇大的話,但她愛書<唐韻>,落筆如飛,卻是右能的事。"歷十年,各乘一虎仙去,"則又顯然是死的諱稱了。又據宋張邦基<墨庄漫錄>說:"今蜀中導江迎祥院經藏中佛本行經六十卷,乃彩鸞所書,亦異物也。"而<研究雜志。卻說:導江迎祥寺有彩鸞書佛本行經六十卷,或者以為唐經生書。"則又對佛經的書者提出了異議。其實,吳彩鸞書宋以後記載如<玫愧集 >,<志雅堂雜鈔><道園學古錄><庚子消夏錄><清河書畫舫>等極多,自然是必有的事。原因是前人所述,給她蒙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因此也就使後來的讀者疑信參半了。

五代時書法衰微,女子善書者寥寥無幾,而值得一提的是南唐宮人喬氏。據宋代王銍<默記>說:"李後主手書<心經>一卷,賜其宮人喬氏。後入太宗禁中,聞國主薨,自內庭出其經,舍在相國寺西塔院資薦,且自書於後曰:'故李氏中主宮人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舍昔時賜妾所書<般若心經>一卷,在相國寺西塔院。伏願彌勒尊者

持一花見佛'雲雲。"並又在文末引<徐諧集>且輥按語說:"'南唐制誥, 有宮人喬氏出這誥,'豈斯人也耶?"可知喬氏在南唐宮中,因為善書,是很得到後主器重的。

宋代書法承唐而來,以尚意為主,不比唐人之法度森嚴。其間女書法家所作,亦多意氣瀟散,頗多可觀。憲聖吳皇後是宋高宗的皇後,她的字學宋高宗及<蘭亭>。<蘭亭博議>說她:"喜親翰墨,尤愛<蘭亭>,嘗作小楷一本,全是王體,流傳內外。"其實,她對於高宗的字,則學得更象,<書史會要>曾載:"帝嘗書<六經>賜國子監刊石,稍倦即命後續書,人莫能辨"。可見其逼肖程度。<群玉堂法貼 >十卷,第一卷中就刻有憲聖慈烈皇後的御書<千字文>和<歸田賦>。

楊妹子是宋時宮中的另一位知名女書家。對於她的書事,<韻石齋筆談>記述的較為詳細:"楊妹子乃宋寧宗恭聖皇後妹,其書類寧宗。凡御府馬遠畫多命題詠。余曾見馬遠<松院鳴王琴。小幅,楊娃題其左方雲:

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無味,不比鄭聲淫。

松院靜,竹樓深,夜沉沉。

清風拂影,明月當軒,誰會幽心?

詞寄<訴衷情>。波撇秀穎,妍媚之態,映帶縹緗。"可見她的字是屬於秀美一路的。楊妹子不但用"楊娃"印章題署自書,並且還時常代替宋寧宗作書。<庚子消夏錄>說:"余又有<女戒>一卷,為馬麟畫,相傳為寧宗書,實楊妹子用'御書之印'耳"。

此外,有關宋時宮中女子善書的如"建炎間掌內翰文字及寫宸翰字"的劉貴妃(<書史會要>),"太清宮寧宗時建,楊皇後書<道德經>石幢"的楊皇後(<武林舊事>)等尚多,難以盡述。

使人感興趣的是,宋代的二位著名女詩人,詞人李清照及朱淑真也都善書。李清照雖說長於填詞,但對於金石書畫,卻也是愛之入骨的。她丈夫趙明誠著<金石錄>三十卷,李清照在趙序之後,為寫<金石錄後序>一篇。文中前一部分述說他們夫婦典衣縮食購買金石碑版的樂趣,和後半部分所記金兵南下逃難時文物散失的厄運形成對照, 有歡樂,也有眼淚,是篇研究金石文字者必得一讀的宏文。李清照對金石書畫不但酷愛,精於賞鑒,並且也能動手寫字作畫。<才婦錄>說她"能書能畫,"明陳繼儒<太平清話>曾說有人買到過李易安的<墨竹>一幅,<書畫舫>則更載有她所書的<一剪梅 >"紅藉香殘"詞貼一通,並錄詞後別人的跋文說:"易安詞稿一紙,乃清秘閣故物也。筆勢清真可愛。此詞<瀨玉集>中亦載,所謂'離別曲 '者"可惜的是,跋文作者的名字已佚,"僅存'點定'兩字耳"。

朱淑真是海寧人,<古今女史>說她:"文章幽艷,才色清麗,實閨門之罕有。因匹配非倫,勿遂素志,賦<斷腸集>以自解。"清代的王士慎曾在<池北偶談>中談到,她在"辛亥冬於京師見宋朱真女郎手書"璇璣圖"一卷認為"字法妍嫵。"文後又說這卷圖卷前尚有朱淑真的手書" 璇璣變幻"四個小篆。則又可知她尚能書寫篆字。遺憾的是<池北偶談>的作者並沒有說明他所看到的朱淑真這件作品的正文是用什麼書體寫的。

在眾多的宋代女書法家中,淪落風塵,身為妓女的也不少,這不能不說是宋代女書法家中一個較為普遍的悲劇。王英英是楚州有名的官妓,她書法學顏魯公,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曾經教過她筆法。據稱她的大字寫得極好,梅曉臣有詩稱贊她說:

山陽女子大字書,不學常流事梳洗。

親傳筆法中郎孫,妙畫蠶頭魯公體。

又有<觀王氏書>道:

先觀雍姬舞六么,妍葩發艷春風搖。

舞罷英英書大字,玉指操管濃雲飄。

風馳雨驟起變怪,文鰩晝飛明珠跳。

詩中敘述王英英書大字的過程,我們由此可知,她的書法用墨較濃,行筆迅捷,字體變態多端。這一切,對於一個女子來說,確實是很了不起的。

宋代徐州營妓馬盼也很有些書名。當時蘇軾守徐州時,很喜愛她的慧麗。馬盼因為這個緣故,得以常時接觸蘇軾因此也就學起蘇軾的字體來,並且居然被她學得很象。一天,蘇軾寫<黃鶴樓賦>未畢,馬盼就仿照他的字體續寫了"山川開合"四個字。其後蘇軾"見之大笑,略為潤色,不復易之。

又有一個失卻姓氏的彭澤倡女楚珍,她八分,草篆都能,是個豪放不群的江南女子。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稱:"吾嘗見其<過湖詩>,清勁簡遠,有丈夫氣,故知其人不凡。"觀字如觀人,女中卻也有丈夫的。

謝天香也是一個以書法垂名的妓女,因為她字寫得好,在一個偶然的機遇里,卻還因此而從良嫁了人,堪稱奇緣。事情是這樣的:"鉅野有穠芳亭,邑人秋成報祭所也。一日,耆卿謀立石其中,延士人王維翰書之。維翰未至,有妓謝天香問者雲:"祀事既畢,何為遲留不飲?"眾曰:"俟維翰書石耳。"謝遂以袖代筆, 書'穠芳'二字,會維至,書'亭'字完之。父老遂命刻之石。王,謝遂成夫婦。後維翰登進士,與天香偕老。"(見<青泥蓮花記>)故事情節委婉,而天香以袖代筆而書,這在我國書法史上,簡直可與唐代以袖揭墨而書的裴休先後相輝並傳了。

其他如溫琬,陳相,嚴蕊,趙總憐,蘇翠,楊韻等,也都是以妓女而擅書名的。其中"湖妓楊韻手寫<法華經>,

每舉筆,必先齋素,浴沐,更衣",原因自然是篤信佛教,敬修來世,其用心是很苦的。

此外,宋代其他女子善書的尚多,如<安陽集>說:"安國夫人崔氏(韓琦妻)善書札,體法甚老,無婦人氣>"

<書史會要>說:"章煎,友直女。工篆書,傳其家學,友直執筆,自高壁直落至地如引繩,而煎亦能如其父。"又有曹學佺<蜀是詩話>中所提到的"唐氏能書"並引梅曉臣<泗州觀唐氏書>一詩說:

唐氏能書十載聞,誰教精絕到紅裙。

百金買盡蒲葵扇,不必要求王右軍。

可惜這樣一位書法被人推崇的女子,竟會沒有留下名字來,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不公平,於此可見一斑。其他如王朝雲,徐韞,張穠,陳述古女等多人,亦皆能書,只是影響不大,也就一筆帶過了。

有元一代,書畫大家首推趙孟俯,而其妻管夫人亦能畫善書。《松雪齋集》說:「管夫人道升,字仲姬。延祜四年封魏國夫人。翰墨詞章,不學而能。心信佛法,手書《金剛經》至數十卷,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書《千文》,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收藏,又命孟俯書六體為六卷,雍亦書一卷,且曰:「令後世知我朝有善婦人,且一家皆能書,亦奇事也。』」這段文字是趙孟俯所記,基本是可信的。在書風上管夫人的書牘行楷,與趙孟俯極為相似。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稱其書法為「衛夫人後無儔『。因為管道升給我們留下的書法墨跡較多,我們如果目睹其跡,便知董其昌所說的話,對於她來說是不為過譽的。由於元代享國較短,又系異族統治,因此女書家甚為寥落,就不多舉了。

有明一代,女子善書者人才輩出,其跡多有可觀。高妙瑩字叔琬,她是解縉的母親。解縉除纂《永樂大典》為其不朽業績外,在書法上曾著<春雨雜述 >一篇,而妙瑩的「善小楷,曉律、算術,女工極其敏妙」(《名山藏》),作為一個良母來說,從小對於解縉的熏陶,也就自然是意料的中事了。

邢慈靜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書法家,她是少卿邢侗的妹妹,貴州左布政馬拯的妻子。後來馬拯死在任上,邢慈靜扶柩攜幼從二千里地以外的貴州返山東故里,並寫成《黔塗略》一書,追記途中坎坷困頓的苦狀,「文筆高古,存班惠姬之風」。可見是個德才兼備的女子。在書法上她宗李北海、衛夫人、管道升以及她哥哥邢侗,妙麗而有姿致,並刻有《之室集帖》。《式古堂書畫考》載其紙本烏絲闌《自述詩帖》,蘇州博物館今藏有署款為「天啟甲子(1624)花朝日書於蘭雪齋中,蒲團主人馬邢慈靜」的。

她的晚年書跡《自書雜詩》一冊,計三十五頁,詩四十一首,情真詞雅,筆勢蹁翻,無疑是她的詩、書代表作品了

與宋代相似的是,明代名妓亦多擅書。馬湘蘭雖說以畫蘭出名,且善作詩,但字也寫得很好。她畫蘭花常有題詩,字跡秀媚,風韻別具。

明代另一以「馳馬挾彈」絕技著稱的名妓薛素素,於書畫一道亦很通曉。《甲乙剩言》說她「姿度妍雅。能書,作《黃庭》小楷,尤工蘭竹,下筆如掃,各具意態」,真個是「青樓中少雙」的奇女子。

後為女道士,自號玉京道人的卞賽,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板橋雜記》說她「工小楷,善畫蘭鼓琴。」明亡後游吳中,吳梅村曾作《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一首送她。卞賽後來僑居虎丘山塘,所居「湘簾非幾,嚴凈無纖塵。雙眸泓然,日與佳墨良紙相映徹。晚依良醫保御氏,刺舌血為書《法華》。既成,自為文序之」 (《梅村集》)。竟然刺出舌血寫成《法華經》一部,這在我國書法史上,也是罕見的。

又有金陵名妓楊宛字宛叔的,「也能詩,有麗句,善草書」(《列朝詩集》)。十六歲時嫁給了苕上茅止生,因為有才華好,所以丈夫待她很好。在書法上,她能「回腕出鋒,絕無媚骨」,汪歷賢曾有《題楊宛叔〈蘭亭〉臨本詩一首贊美她說:

獨就規模出新意,更留粉本與〈蘭亭〉。

雙鉤響拓誰能事?直喚昭陵片夾醒。

名妓之外,與元代的管夫人以學她丈夫趙孟俯書法著稱一樣,明末的蔡夫人也是以學她丈夫黃道周的書法而得名。〈居易錄〉說她「書法學石齋,造次不能辨。尤精繪事。「可欽的是,蔡夫人不但擅長書法,並且很懂大節。據說黃道周在被難以前,蔡夫人曾經寫信給他說:」到此地位,只有致命遂志一著,更無轉念。 「氣挾風霜,很有些生祭的味道,真」閨閣中鐵漢。

在明末女書法家中還有一位嘉興人徐范。據說她十三歲上便能摹諸家體,並且能夠以賣字來養活自已。

《珊瑚網》曾記載她」為沈伯姬鳳華所書《古詩十九首》入石。徐媛跋有雲:『彩筆生芳,墨香含素。歐率更允拜下風,衛夫人終當北面。『「雖有過譽之處,但也不完全是空中樓閣。不然,《恬致堂集》也不會說她縮臨《聖教序》」無一筆不肖,無一毫閨幃澀態「了。關於她的書法活動,《東村隨筆》似乎記載得更詳細些:」徐貞木白榆長於臨古,頗得形肖。其姐范,行書甚有《聖教序》筆意,名勝白榆。吾禾射圃西

《關夫子廟碑記》,乃其筆也。病癱瘓,自署』蹇媛『雲「。一個殘廢女子,在重男輕女,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竟然能夠以書法自立,則其奮斗精神和藝術造詣,就不難令人想見了。

此外,明代的女書法家如"日臨子敬<洛神賦>或<藏真帖>一遍"(<列朝詩集>)的葉小鸞,十三能詩,書法遒勁有晉風"的葉紈紈等為數極多,這也是難以遍述的。

有清一代,女子書法家的陣容也甚可觀。著名的有嘉興才女黃媛介,字皆令。她不但詩好,畫好,並且對於書法,也很精擅。<無聲詩史>說她:"苕齡即嫻翰墨,好吟詠,工書畫。楷書仿<黃庭經>。"看來,很有些林下風味。有趣的是,她的女兒也象母親一樣,"發方覆額,遂能以詠詩寫帖,楚楚可人",這當然和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有人裁詩,還曾對這位小女兒的書法作過"蠅頭小楷逼鍾王"的贊美呢。

嘉興人項鼎鉉的妻子沈無非,其書法在女子中亦有令名。後來,據項鼎鉉回憶他的亡妻說:"先室沈無非氏,酷情筆硯,朝夕讀書不倦,尤喜臨池,絕肖禇河南, <九成宮>。有手書所撰朝鮮許士女集小序一首,先為其兄沈景倩臨摹上木,今記之,以為兒輩存手澤"。懷戀之外,是透露了沈氏在書法上的成就的。

劉墉是清代的大書法家,由於日常接近,所以他的妻妾亦多善書。歷史上曾有劉墉教夫人寫字,並改"柳"字結構的故事。據文獻記載,劉墉家有三姬,皆能代筆, 並且象得可以亂真,使人很難分辨出來,尤其是劉墉晚年的小楷,代筆更多。後人根據線索,才從署名「石庵」二字及用長腳「石庵」印上,確認為其家姬代筆書。古人說,酷肖別人書跡的只能稱之為「奴書」,但要酷肖得人們難以分辨,卻也是不容易而下了大功夫的

姜淑齋是清代女子書法家中較有造就的一位,號廣平內史,嫁山東膠州宋氏。王士禎曾經看到過她寫的絹素團扇,極為稱賞,認為"筆力矯勁,不類女子。" 朱彝尊在題她詩卷時也曾寫下了這樣的詞:"三真六草寫朝雲,彷彿衛夫人,問何似當年王右軍?"就是稱美她書法的。今山東省博物館藏有她臨王右軍尺牘,末署 "已酉孟春,淑齋臨。"字畫挺朗,確實是"不類女子"的。

道光,咸豐年間,陽湖出現了女書法家名叫張婉釧。她的字寫得很有些象李北海,由於筆力挺健,到了七十多歲,還能夠為人家做書。後來會稽人趙之謙'常師事之",人們把這比之為"王羲之之於衛夫人,"也是書林中的一段佳話。

到了清朝末葉,桐城女子吳芝瑛工書法。她父親曾經做個山左縣令,只生了這個女兒,所以很是喜愛。據說這吳芝瑛的字曾經被孝欽皇後所稱賞,聲價很高,因此也就"頗自矜重"現在我們看到她的書法,除行書尺牘外,其楷書當以<鑒湖女俠秋瑾墓表>為代表代,所書清勁飄灑,穎秀之氣撲人眉宇,是很值得一看的。

隆裕皇後是承恩公桂祥的女兒,桂祥父子雖說學問根基差,但隆裕後卻因為侍奉孝欽後日子較長,受到影響,所以喜學草書。宣統初年,她曾經用草法書寫擘窠大字匾額及聯語。那宮廷中的"延春閣"三個大字,就是她寫自已的齋名。

此外,清代女子如王玉映、繆素筠、秋瑾之女秋燦芝等尚多,因為時代較近,讀者還是不難接觸到的。

綜觀我國古代女書法家,代不乏人。但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籠罩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婦女的才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閨閣中的詩書墨跡,一般也多秘不外傳。故而我國歷代有才華的女書法家,被埋沒而無聞的一定很多,而那些僥幸留下名字和作品的,也勢難和男子書法分庭抗[禮,這個問題的症結應該說不在女子本身,而在社會。

⑸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中國兩千年輝煌的封建王朝,自然才子佳人如星光璀璨。

No.10謝道韞

謝道韞,謝安侄女,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詠雪詩名揚千古,另有一篇《泰山吟》詩傳世。雖細推敲並無其他過硬佳作支持。代表作:《登山》: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No.9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相傳為浙江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余篇。

No.8 柳如是

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艷之首,曾與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須眉。明亡,跳江殉國。

柳如是(1618~1664 ),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盛澤鎮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錢謙益墓西,墓碑文"河東君之墓"。

No.7 卓文君

一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讓卓文君這位才華卓絕的古代美女子,走入我們的視線。卓文君,西漢著名才女,其浪漫事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只提兩點:擅琴,曾跟夫君司馬相如合作過名曲《鳳求凰》;能詩,中國最早的五言詩《白頭吟》即出自其手。

後人評價打油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

No.6 班昭

班昭的才,來源於其貴族家庭。她可謂名門閨秀,家學淵源,曾助其兄大史學家班固續完《漢書》。

班昭(約49—約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風人。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為《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漢和帝詔就東觀續成之。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號曰曹大家(gū)。有《女誡》七篇,集三卷。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漢書》,其兄班固在即將成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繼續替忘兄完成了編寫,獲得了極高的評價。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鄧太後臨朝聽政。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後以壽終。

No.5 蔡文姬

蔡文姬,東漢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其傳奇經歷不再贅述,代表其心靈吶喊的血淚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憤詩〉。

作《胡笳十八拍》: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雙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迴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No.4 衛鑠:衛夫人,中國第一位女書法家。

衛鑠,即衛夫人(272-349年),字茂漪,東晉著名女書法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族祖衛瓘,官至西晉司空,錄尚書事,與索靖俱善草書,人稱「一台二妙」。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師承鍾繇,尤善楷書。傳世楷書八行在《淳化閣帖》,及書論《筆陣圖》,大概均為好事者為之。家學淵源(北派之祖衛瓘侄女、衛桓的堂妹),有名當代。從父衛恆,官終黃門郎,亦善書法,著有《四體書勢》。《書法要錄》說她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

衛夫人不但在書法藝術實踐上有突出成就,不讓須眉,而且在書法藝術理論方面也有重大建樹和比較全面深入的論述。她撰有《筆陣圖》一卷,全面深入地參考了有關的書法理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書中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主張學習書法要上溯其源,師法古人,反對諳於道理,學不該贍,以致徒費精神,學無成功。衛夫人又提出,在學習和創作時,要注意選用筆、墨、紙、硯的品種和產地,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衛夫人畢生從事書法藝術實踐,大量藝術理論的總結,為後代書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徑,也成為中國書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評判標准,對歷代書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盡管衛夫人的《筆陣圖》參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論點,但衛夫人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創造,功不可沒。

No.3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朝女詩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一帶)人。上官儀孫女。巾幗首相第一人,繼承了祖父的全部才華,擅長詩文,天分極高。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677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後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女皇連連驚呼:「此女絕非凡!」。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頗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道:「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後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後、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No.2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瑤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干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著名才女。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襠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里戲台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負盛名,世稱管夫人。

管夫人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綉佛圖》、《長明庵圖》等。元仁宗嘗將,管夫人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管夫人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後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我儂詞》全文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趙孟頫和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其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深愛妻子的趙孟頫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究竟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No.1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6年),南宋時期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據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日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祖父王准受封為漢國公,父親王圭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學。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明誠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南渡後,詞人李清照的生活困頓。

李清照丈夫於1129年8月18日(農歷)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月後便離異。卒年不詳,但至少在1151年後。

⑹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知名女書法家

王羲之的草、楷、行書,千古景仰。他的老師是東晉著名的女書法家,姓衛、名鑠,人稱衛夫人。衛夫人學習王國時鍾繇的書法,達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筆法古樸肅穆,體態自然,是楷書中的上品。

在衛夫人之前,還有一位女書法家。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等馳名的東漢末年的女詩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親蔡邕,在文學和書法上造詣很深。蔡文姬繼承家學,在書法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元、明,也出現不少女書法家。唐代的女書法家有吳采鸞、薛濤、武則天。吳采鸞所書小楷,很有鍾繇、王羲之的筆意,遒勁古雅,可與衛夫人媲美。薛濤所書《陳思王美女篇》,行書,筆勢跌宕秀逸。武則天書寫草體,書法婉約。宋代女書法家有朱淑真,所書小楷,端莊精勁,深得王羲之筆法。管道升是元代女書法家。字仲姬,她是趙孟俯的妻子,趙孟俯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工書善畫,書法為元代宗師。

管道升剛嫁給趙孟俯的時候,她的書法比丈夫還好,後來趙孟俯迎頭趕上了,並超過了妻子。管道升寫的《梅花》賦小楷,清麗幽閑。

http://www.freehead.com/archiver/?tid-118109.html
這上邊還有太多太多,不能全粘貼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