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十大女才子
可能是這個: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
1、班昭,東漢才女,大約生於公元49年,於120年去世。另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她是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因嫁同郡曹世叔,故稱曹大家。她儀態端莊,性格柔順,素質聰慧,博學高才。著有《東征賦》、《女誡》等。《女誡》是班昭訓女書,分《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篇,是中國最早的女史學家,又是一位文學家。
2、蔡琰,字文姬,陳留圉(河南杞縣)人。女詩人、書法家。生長在漢代,
是蔡邕之女,生逢漢魏之際,身遭離亂,一生坎坷。在父親影響下,在文學、音律、書法諸方面有很高造詣。有自傳體詩作《悲憤集》、《胡笳十八拍》。
3、謝道韞,謝安兄奕之女,王羲之子凝之妻。聰慧有辯才。為「詠絮才」的代表。謝道溫是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謝家風范,在她身上表露無遺,長大後嫁給王羲之的次子4、王凝之,門當戶對,傳為佳話。所著詩賦誄頌原有2集,多已亡佚,僅《藝文類聚》存有《登山》、《擬嵇中散詠松》等篇。
4、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生於唐武宗年間。她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悉心栽培,五歲誦詩,七歲習作,十一二歲就已經小有名氣了。而最了解並欣賞她的人,就是當時的大詩人溫庭筠。後出家入道,作品很多。
【春情寄子安】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冰銷遠澗憐清韻,
雪遠寒峰想玉姿。莫聽凡歌春病酒,休招閑客夜貪棋。
如松匪石盟長在,比翼連襟會肯遲。雖恨獨行冬盡日,
終期相見月圓時。別君何物堪持贈,淚落晴光一首詩。
5、朱淑真:宋女作家。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能畫,通音律。詞多幽怨,流於感傷。也能詩。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斷 腸集》有宋鄭元佐注本。(《辭海》1989年版)斷腸詞:詞集名。南宋朱淑真作。一卷。淑真為錢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傷 身世,故以「斷腸」名其詞。
6、葉小鸞,明末江蘇吳江人,其父葉紹袁,詩文兼擅,為當時名士;其母沈宜修,出書香世家,亦工詩詞。葉家四子三女皆具文采,小鸞與長姊葉紈紈、二姊葉小紈並稱才女,而小鸞幼富才學,文名最著,乃歷史上有名的奇才女子。嘆!天妒紅顏,葉小鸞十七歲妙齡時,竟突發奇病而卒。以至於曹氏在寫《石頭記》中的「黛玉」時也留下葉小鸞的影子。清晚期「詩壇第一人」袁枚也因葉小鸞的「眉子硯」收藏於廣東陶綏之手,而在《隨園詩話》中將葉小鸞寫為粵人。由此而成文壇的一段公案笑談。
7、陳端生(1751--1796)出身書香名門,她的祖父陳兆侖是雍正進士。當時被奉為一代文章宗師,是著名的《紫竹山房文集》的作者;她的父親陳玉敦也是舉人,曾任山東沿海地區登州府的地方官。母親汪氏,是在雲南為官多年的汪上育的女兒。這些都使陳端生自幼受到很高的學術熏陶,並比一般女性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廣泛的知識。《再生緣》是陳端生的力作。
8、顧太清(1799-1876後),名春,字梅仙,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太清多才多藝,且一生寫作不輟,她的文學創作涉及詩、詞、小說、繪畫,尤以詞名重士林。她做詩詞全憑才氣,不擺「唐模宋軌」的架子。倒也瀟灑自如,平添一種風流態度。著有詞集《東海閣集》和詩集《天游閣集》。前人曰:「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足見她在詩詞上的成就。
9、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10、徐燦,幼穎悟,通書史,識大體,工詩詞,善書畫,曾結「蕉園詩社」,有《拙政園詩集》,世人把她和李清照、朱淑真相提並論,也有人稱贊她:可與「李易安並峙千古矣」。
❷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有哪些
有一句話說——誰說女子不如男,在封建男權的古代社會,男性才子數不勝數,在這樣一個壓迫的環境之下,依然出現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女子,才女也是能頂半邊天的,在我們古代歷史文學的浩瀚煙海當中,有許多女性也在其中熠熠生輝。
蔡文姬在文學與音樂中遊走的游刃有餘,她創作的《胡笳十八》拍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嚴蕊是一位南宋的女詞人,後世人認為她深得道學真傳,代表作有七言古風一篇,而她的作品和故事被現代的越劇引用。班昭也是一位博學的中國古代才女,是一位史學家,也是一位文學家,她在父親與長兄逝去之後完成了《漢書》的撰寫工作,後世人將此書與《史記》齊名。
魚玄機是晚唐的女詩人,她在後來出家成為一名女道士,她最出名的作品是《魚玄機集》現被收錄在《全唐詩》中。謝道韞,自然不用多說,大家在中學時期學的一篇課本當中就已經有了相應的了解。
柳如是是明清時期的歌妓才女,她留下的作品有《湖上草》等等,她被蓋於“秦淮八艷”之首的稱號。薛濤,她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她創作的《送友人》等等被廣為流傳。
❸ 古代的十大才女是誰
班昭、蔡文姬、謝道韞、薛濤、魚玄機、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林徽因、張愛玲。
1、班昭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後世亦稱「曹大家」。
班昭博學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寫《漢書》。其後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後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後臨朝後,曾參與政事。
2、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3、謝道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
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
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後殺害。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
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4、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
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5、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
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6、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7、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寧路仲人(海寧簡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與李清照齊名。
生於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鬱早逝。
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余篇。
8、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浙江嘉興人。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艷」。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
9、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10、張愛玲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十大才女
❹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詳情
1。謝道蘊。東晉女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安西將軍謝奕之女,著名政治家謝安之侄女,王凝之妻。聰明有才智,所作詩賦頗有名。
2。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3。柳如是。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盛澤鎮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錢謙益墓西,墓碑文"河東君之墓"。
4。劉令嫻。南朝梁代女詩人。生卒年不詳。劉孝綽妹,徐悱之妻。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她的詩多寫閨怨,其中最著名的是《答外詩》二首,是回贈丈夫徐悱之作。詩中通過寫景來襯托相思之情,頗為真切生動。如「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鳴鸝葉中舞,戲蝶花間鶩。調琴本要歡,心愁不成趣」(其一);「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還看鏡中色,比艷似知非」(其二);寫婦女的心理狀態都很能傳神。《聽百舌詩》「風吹桃李氣,過傳春鳥聲。凈寫山陽笛,全作洛濱笙」等句,寫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很形象。
劉令嫻的《祭夫文》,乃徐悱死後所作,辭意凄惋,頗為人們所稱道。文中如「一見無期,百身何贖」,「百年何幾,泉穴方同」等句,不加雕飾,出自肺腑。
劉令嫻的詩,今存8首,全見於《玉台新詠》,今人逯欽立輯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文1篇,見《藝文類聚》,嚴可均輯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5。蔡文姬。漢末女詩人。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通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夫亡,歸母家。漢末大亂,為董卓部將所虜,歸南匈奴左賢王,居匈奴十二年。曹操念蔡邕無後,以金璧贖歸,再嫁董祀。所著有《悲憤詩》五言及騷體各一首。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相傳亦為其所作。
6。班昭。東漢女辭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生卒年不詳。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學高才,和帝下詔令其續成。她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後和妃嬪的教師,號為「曹大家」。每有貢獻異物,常令昭作賦頌。及鄧太後當朝,班昭與聞政事。著名學者馬融,曾從其授業。著有賦、文等16篇。
7。鮑令暉。南朝宋女詩人。生卒年不詳。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人。鮑照之妹。鮑照曾答武帝曰:「臣妹之才,自亞干左芬,巨才不及太沖耳。」鍾嶸《詩品》說她是南齊人,但從鮑照的《請假啟》中講到僅有的一個妹妹死去等語看來,她似乎在宋孝武帝時就已去世。著《香名賦集》,已佚。其詩見於《玉台新詠》。今人錢仲聯《鮑參軍集注》附有鮑令暉詩。
8。左芬。字蘭芝,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左思之妹,西晉文學家。少好學,善作文,有文名,晉武帝聞而納之。泰始八年(272年)拜修儀,後為貴嬪,因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弱多病,常居薄室。每有方物異寶,帝必詔為賦頌,由是屢獲恩賜。今存詩、賦、頌、贊、誄等二十餘篇,大多是應詔之作。原有《左九嬪集》四卷,已佚。
9。朱淑真。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能畫,通音律。詞多幽怨,流於感傷。也能詩。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斷腸集》有宋鄭元佐注本。
10。薛濤。薛濤(770-832),字洪度。父薛鄖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亂後居成都,薛濤於唐代宗大歷三年出生。
薛濤幼時即顯過人天賦,八歲能詩,其父曾以「詠梧桐」為題,吟了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薛濤應聲即對:「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濤的對句似乎預示了她一生的命運。十四歲時,薛鄖逝世,薛濤與母親裴氏相依為命,迫於生計,薛濤憑自已過人的美貌及精詩文、通音律的才情開始在歡樂場上侍酒賦詩、彈唱娛客,被稱為「詩伎」。
唐德宗時,朝廷拜中書令韋皋為劍南節度使,統略西南,韋皋是一位能詩善文的儒雅官員,他聽說薛濤詩才出眾,而且還是官宦之後,就破格把樂伎身份的她召到帥府侍宴賦詩,薛濤遂成為成都著名營伎(供鎮守各地的軍事武官娛樂所用的樂伎)。一年後,韋皋惜薛濤之才,准備奏請朝廷讓薛濤擔任校書郎官職,後雖未付諸現實,但「女校書」之名已不脛而走,同時也被世人稱為「掃眉才子」。後來,韋皋因鎮邊有功而受封為南康郡王,離開了成都。繼任劍南節度使的李德裕,同樣非常欣賞薛濤之才,在薛濤的有生之年,劍南節度使總共換過了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對她十分青睞和敬重,她的地位已遠遠地超過了一般的絕色紅伎。
當時與薛濤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輩慶、張籍、杜牧、劉禹錫、張祜等,都與薛濤有詩文酬唱,但真正讓薛濤動了深情的卻是元稹,薛濤初見元稹時已四十二歲,比元稹大十一歲,當時元稹任監察御史,於唐憲宗元和四年春天奉朝命出使蜀地,兩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
薛濤在閑雅之餘,常把樂山特產的胭脂木浸泡搗拌成漿,加上雲母粉,滲入玉津井的水,製成粉紅色的特殊紙張,紙面上呈現出不規則的松花紋路,煞是清雅別致,她便用這種紙來謄寫自己作的詩,有時也送些詩箋給友人,人們把這種紙箋稱為「松花箋」或「薛濤箋」。唐人喜用彩箋題詩或書寫小簡,其實都是學了薛濤的樣。
晚年,薛濤在成都遠郊築起吟詩樓,隱居其中,直至唐文宗太和五年逝世,時年六十二歲。當時的劍南節度使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誌銘,並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薛濤詩集名《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餘首,可惜未流傳下來。在全唐詩中收錄其詩八十九首
❺ 中國十大才女
第一位就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是出生於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有很多的藏書,所以李清照的家庭環境還是很好的,在這也樣的家庭條件下,她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書本。李清照的父親是進士出身,而且非常的精通經史,而母親也是出身於名門,也知書能文,所以李清照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從小文采就很出眾。
第二位是卓文君。卓文君是漢代的才女,卓文君與自己丈夫司馬相如的愛情被很多人稱贊。卓文君被她的佳作也有不少,她的《白頭吟》到現在還被很多人傳頌。其實卓文君跟司馬相如當處是私奔的,卓文君不嫌棄司馬相如的貧寒,放棄了優越的生活,跟司馬相如開一了小的酒館。之後司馬相如想納妾,所以卓文君就寫了《白頭吟》,卓文君就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
第三位是南宋中期的女詞人嚴蕊。嚴蕊的出身很低微,她從小就學習禮樂詩書,後來的時候淪為了台州營妓。嚴蕊之前是不叫這個名字的,她的原姓是周,子幼芳,後來的時候才改嚴蕊為藝名。嚴蕊是非常有才華的,當時的時候還有很多的人不遠千里來拜訪她。但是嚴蕊的生活並不幸,還曾經受過刑,但是她的性格是比較堅韌的,哪怕是受刑,但也沒有屈服,後來的時候就被趙宋宗室納為了妾。
第四位是蔡文姬,她是東漢時期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有個是文學家的父親,蔡文姬的學問也不會太低。蔡文姬一開始的時候是嫁給了衛仲道,後來丈夫死去她就回到了自己的家裡。後來匈奴入侵,把蔡文姬抓了去,蔡文姬就嫁給了匈奴人,還生育了兩個兒子。之後,曹操統一了北方,就把蔡文姬重金贖了回來,還將她嫁給了董祀。蔡文姬不僅是擅長文學,她的音樂和書法也是非常的好的,我們現在能看到蔡文姬的作品也就只有那幾部了。
第五位是班昭。班昭是東漢史學家班彪的女兒,班昭博學高才,後來嫁給了同郡的曹壽,但是也是很早就去世了。班昭的哥哥在修築《漢書》、八表以及《天文志》的遺稿,但是還沒有完成就去世了,然後班昭就繼承了哥哥的遺志,自己獨立完成了第七表和第六志,然後被皇帝招入了宮里。班昭我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第六位是魚玄機。魚玄機是晚唐的詩人,以前魚玄機叫魚幼微,字是蕙蘭。魚玄機之前是李億的妾,但是李億的妻子卻容不下魚玄機,所以魚玄機就去了道觀出家,但是後來以婢女的罪名被處死了。魚玄機不光是有美麗的容顏,還很有才華,她跟溫庭筠相識,兩個人還經常的吟詩作對
第七位是朱淑真。朱淑真號幽棲居士,是宋代的女詞人。朱淑真也是出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很聰慧,又喜歡讀書,但是朱淑真的愛情很不順利,最後因為抑鬱而早逝了。朱淑真的籍貫身世歷來說法都是不一的,她的一生都是無法考究的,但是她一生留下的作品還是不少的,她也是有才女之稱的。
第八位是謝道韞。謝道韞可是出身名門,他的父親是東晉安西的將軍,叔叔是宰相,她也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謝道韞的事跡並不多,但是謝道韞因為回答父親的提問的雪像什麼的時候,她把雪比作了柳絮,因為這個回答她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許,也是因為這個,她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之一。後來,人們還把「詠絮之才」常常用來誇獎有文才的女性。
第九位是薛濤。薛濤也是唐代的女詩人,她是成都樂妓。薛濤在談戀愛的時候,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來寫詩,後人就模仿她,稱這個是薛濤箋。薛濤後來脫了樂籍之後,終身為嫁。現在薛濤流傳至今的詩作大概有就是多首,都被收入了《錦江集》。
最後一位是柳如是。柳如是明末清初的詩人,她的本名是楊愛,字是如是,也成為河東君。柳如是是因為讀了辛棄疾的《賀新郎》,所以自己稱為如是。柳如是後來嫁給了明朝的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柳如是是很有才華的,她有著很深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不管是她的志向節操,還是她的行為舉止,都有很深的愛國情懷,而且她的言辭也是婉轉而激烈的,只有真正的愛國者才是這樣的。
❻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中國兩千年輝煌的封建王朝,自然才子佳人如星光璀璨。
No.10謝道韞
謝道韞,謝安侄女,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詠雪詩名揚千古,另有一篇《泰山吟》詩傳世。雖細推敲並無其他過硬佳作支持。代表作:《登山》: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No.9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相傳為浙江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余篇。
No.8 柳如是
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艷之首,曾與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須眉。明亡,跳江殉國。
柳如是(1618~1664 ),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盛澤鎮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錢謙益墓西,墓碑文"河東君之墓"。
No.7 卓文君
一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讓卓文君這位才華卓絕的古代美女子,走入我們的視線。卓文君,西漢著名才女,其浪漫事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只提兩點:擅琴,曾跟夫君司馬相如合作過名曲《鳳求凰》;能詩,中國最早的五言詩《白頭吟》即出自其手。
後人評價打油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
No.6 班昭
班昭的才,來源於其貴族家庭。她可謂名門閨秀,家學淵源,曾助其兄大史學家班固續完《漢書》。
班昭(約49—約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風人。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為《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漢和帝詔就東觀續成之。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號曰曹大家(gū)。有《女誡》七篇,集三卷。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漢書》,其兄班固在即將成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繼續替忘兄完成了編寫,獲得了極高的評價。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鄧太後臨朝聽政。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後以壽終。
No.5 蔡文姬
蔡文姬,東漢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其傳奇經歷不再贅述,代表其心靈吶喊的血淚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憤詩〉。
作《胡笳十八拍》: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雙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迴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No.4 衛鑠:衛夫人,中國第一位女書法家。
衛鑠,即衛夫人(272-349年),字茂漪,東晉著名女書法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族祖衛瓘,官至西晉司空,錄尚書事,與索靖俱善草書,人稱「一台二妙」。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師承鍾繇,尤善楷書。傳世楷書八行在《淳化閣帖》,及書論《筆陣圖》,大概均為好事者為之。家學淵源(北派之祖衛瓘侄女、衛桓的堂妹),有名當代。從父衛恆,官終黃門郎,亦善書法,著有《四體書勢》。《書法要錄》說她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
衛夫人不但在書法藝術實踐上有突出成就,不讓須眉,而且在書法藝術理論方面也有重大建樹和比較全面深入的論述。她撰有《筆陣圖》一卷,全面深入地參考了有關的書法理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書中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主張學習書法要上溯其源,師法古人,反對諳於道理,學不該贍,以致徒費精神,學無成功。衛夫人又提出,在學習和創作時,要注意選用筆、墨、紙、硯的品種和產地,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衛夫人畢生從事書法藝術實踐,大量藝術理論的總結,為後代書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徑,也成為中國書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評判標准,對歷代書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盡管衛夫人的《筆陣圖》參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論點,但衛夫人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創造,功不可沒。
No.3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朝女詩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一帶)人。上官儀孫女。巾幗首相第一人,繼承了祖父的全部才華,擅長詩文,天分極高。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677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後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女皇連連驚呼:「此女絕非凡!」。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頗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道:「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後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後、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No.2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瑤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干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著名才女。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襠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里戲台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負盛名,世稱管夫人。
管夫人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綉佛圖》、《長明庵圖》等。元仁宗嘗將,管夫人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管夫人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後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我儂詞》全文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趙孟頫和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其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深愛妻子的趙孟頫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究竟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No.1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6年),南宋時期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據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日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祖父王准受封為漢國公,父親王圭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學。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明誠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南渡後,詞人李清照的生活困頓。
李清照丈夫於1129年8月18日(農歷)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月後便離異。卒年不詳,但至少在1151年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