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長什麼樣,她最後的結局如何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出名的美女數不勝數,卻唯有西施一人歷經兩千年的時光,被世人記在心裡。西施以可愛、純潔、美麗的形象深入人心,被世人譽為「四大美女之首」。但是西施的結局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反而有一絲悲涼。西施有多美,結局就有多慘。

太湖西施雕像
而關於西施伴隨范蠡離去,這種說法大都出自文學家和戲劇家的筆下。出於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對浪漫主義的想像,文學家把西施和范蠡塑造成了一對鴛鴦。但是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西施服侍吳王夫差二十多年,二十年共枕同歡,吳王夫差對西施更是傾盡所有,都沒有對夫差產生絲毫的情感。而范蠡與西施相識不過幾個春秋,西施怎麼可能鍾情於他?所以西施也不可能跟著僅僅見過幾面的范蠡遠走齊國,把自己的人生寄託在范蠡身上。所以這種說法也就被排除了。
關於西施結局的說法中,被沉江而死的說法佔了大多數,並且美好結局的說法都能被排除,那麼就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一代佳人西施被人沉江而死,她的結局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因為中國老百姓骨子裡的美滿思想,文學家才賦予了西施一個完美而皆大歡喜的結局,以此來滿足人們心中對西施的想像。
② 古代四大美人最美的那一個,你知道是誰嗎
中國四大美女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所以說最美的那個當然是局首的西施啦!西施到底有多美呢?那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最美的美人西施吧。

西施不辱使命,很快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使得吳國國力衰弱,並被越國給消滅了。吳國滅亡後,西施歸國,范蠡也辭官歸隱,兩人駕扁舟,入太湖,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那些獻媚取寵的,只能是帝王將相的玩物;只有心中裝著國家民族,才能將上蒼賦予的美麗化作一道永恆的風景線,令世人代代景仰。
所以大家可以知道西施這個美人不但有美貌,還勇敢。為了國家為了愛情,實在是令人欽佩啊。
③ 四大美人分別是誰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
西施:西施,名夷光,出生於越國諸暨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西施忍辱負重,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傳說,西施在吳亡後和心愛的人范蠡駕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終。
王昭君: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人。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昭君北去路上,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扇動翅膀,跌落地下。
貂蟬: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楊貴妃: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召見封為貴妃。

(3)太湖四大美女圖片擴展閱讀: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④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到底有多美留下了哪些似是而非的傳說呢
西施有“沉魚”之稱,傳說西施膚如白脂,沉魚落雁寫的就是她。西施有“西施沉江”、“沉魚落雁”、“東施效顰”等傳說。我覺得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一定是她的美貌無雙,才一直被後人傳誦。
⑤ 四大美人都有誰
古代四大美人,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1、楊貴妃: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

關於西施
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傳說,西施在吳亡後和心愛的人范蠡駕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終;還有一種說法,西施在吳亡後被沉溺於江中。由於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西施的歸宿成為千古之謎。但人們普遍流傳的版本更傾向於前者。
⑥ 古代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
西施

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生於華陰,弘農楊氏(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734年).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蜜異常.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陝西興平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葬於馬嵬坡。
玉環羞花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⑦ 中國四大美女是誰畫的,畫的這么美
我們中國人畫的,肯定不錯。
歷史上出名的女子數之不盡,而因為容貌出眾而被世人所知的也有不少。但每當提起歷史上著名的美女,大家首先想到的莫過於「四大美女」了,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四位絕代佳人。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沉魚。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山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傳說: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4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王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被選入宮。
昭君出塞:傳說當時後宮佳麗太多,漢元帝便命畫師圖形,然後根據美醜按圖召幸。但是畫工為了賺取錢財,將給錢的宮人就畫漂亮些,不給錢的就畫丑些。王昭君是宮人中最美的人,但沒有給畫工的錢,於是畫工毛延壽就把她畫得很醜,於是不會被召幸。後來匈奴來議和,求一美人為閼氏(匈奴稱王後為"閼氏"),漢元帝就把很"丑"的王嬙給了匈奴。上殿辭行的時候,漢元帝才發現王嬙是絕世美人,但已無法挽回。漢元帝一怒之下殺了那些給宮人畫像的畫工。
⑧ 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四大美女的分別是誰,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傳說中的中國古典四大美女分別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後世有人引用成『』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不過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不過分別沉魚是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玉環,代表著中國古代最美麗的女子。那麼,四大美女都嫁給了誰呢?她們最後的命運又怎麼樣了?

羞花楊貴妃
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感嘆: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情到深處聲淚俱下,她伸手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她摸的是含羞草。這一情景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楊玉環本是壽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後鬱郁寡歡,當聽說有位「羞花」的絕色美女之後,想盡辦法「霸佔」了自己的兒媳婦。唐玄宗先以母親竇太後祈福的名義,敕書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隨後正式冊立楊玉環為貴妃,開始了沒羞沒臊的生活。馬嵬坡兵變後行蹤成謎,應當就是死於兵變。
⑨ 中國四大美女分別是誰
四大美女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3、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⑩ 古代四大美女都有誰
四大美女是指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
貂蟬: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閉月羞花」中的「閉月」就是形容她的。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末年,各地混戰不止,董卓掌握了朝廷大權,他是個奸臣,很不得人心,大臣王允於是就想除掉他,王允想到了貂禪。
貂蟬在戰亂中和父親、哥哥離散,最後和母親一起被王允收留。後來,母親也病死了,王允夫妻對貂禪很好,所以貂禪對他們非常感激。一次,貂蟬看到王允發愁,就對他說,願意為他出力,王允就對她說了自己的打算,讓她去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系。貂禪用自己的聰明,終於使他們的矛盾激化,最後,呂布刺死了奸臣董卓。
呂布殺了董卓,帶著貂蟬,逃出了京城長安。但呂布也沒有大的成就,最後被曹操打敗。有人勸說他突圍,呂布卻捨不得扔下貂蟬,最後被屬下出賣給曹操,被曹操殺死。
貂蟬的傳說很多,有的說她自殺了,有的說曹操為了拉攏關羽,就把貂禪和赤兔馬送給了他。但關羽卻狠心地殺了貂禪美人,留下了好馬。
西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麗,這兩句話說的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其中的「沉魚」就是指西施。
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後期,吳國和越國之間戰爭不斷,爭奪霸權。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開戰,勾踐大敗,投降而歸。
勾踐回國後,用文種治理國家,用范蠡訓練軍隊,還積極發展經濟,積蓄力量,准備復仇。同時,他為了麻痹吳王夫差,將西施和另一個叫鄭旦的美女送給了他。西施到了吳國,離間了吳王和大將伍子胥的關系,使得最後吳王逼伍子胥自殺,這就為越國滅吳國清除了障礙。最後,吳王夫差戰敗自殺。
對於西施的下落,一種說法是在吳王自殺後,吳國人憤怒地把西施沉進了揚子江,也就是現在的長江。但歷史書上的記載是范蠡找到了西施,和她一起逃到太湖,所以傳說中還把美麗的西湖說成是西施的化身,稱之為西子湖。
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南郡人也。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時,呼韓邪來 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 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 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 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孫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 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 掖庭待詔。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遠行北漠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所作出的非比貢獻。據統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現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來,生長在巴山楚水地區的一個山中女子—王昭君,競引起歷代文人的心靈共鳴,把中國文壇攪得風雷激盪,這正是南方巴楚文化與北方華夏文化交匯的光環,投射在昭君這個創作本體上反映出的奪目光彩,也是南北文化合創的寵兒。
新中國創建者之一的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為王昭君題寫了一首七絕,此詩對歷史的昭君作了總結性的評價,也對昭君的思想、見識、行動作了拔亂反正的贊頌。詩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從此,王昭君一抹滿臉的淚水和愁雲,以一個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的願望。
楊貴妃(楊玉環):
楊貴妃名楊玉環,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郁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後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後。
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國色,也應召人宮,封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楊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國夫人》詩雲:「虢國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宛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杜詩詳注》卷二)乃為事實之寫照。
楊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此外,楊玉環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