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都有哪些美人計呢
說到美人計,那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因為目的雖然達到了,但是絕色美人卻香消玉損了!歷史上,比較出名成功的「美人計」有以下幾次:
第一:西施獻吳王夫差
西施,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淡妝濃抹總相宜」「欲把西湖比西子」說的就是這位絕世美人,但這位美人最後也淪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大漢初期,匈奴時常侵犯邊境,百姓流離,田園荒蕪,北方邊陲治無寧歲。於是有了「昭君出塞」,一代美人被送往匈奴和親,至此,雙方迎來了一段幾十年的和平,化刀劍為犁鋤。後世評價「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隔何人需共論」!唯一讓人不喜的或許就是,王昭君一生居然侍奉了一對父子,不管如何,王昭君卻是為大漢王朝做了突出貢獻,值得被銘記!
四大美女中,除了楊貴妃,西施、貂蟬、王昭君或多或少都是在施展美人計,並且都取得相當成果的結果。
Ⅱ 歷史上,有哪些美人計
歷代美人計的流傳
我國歷代美人計的流傳,大抵是藉助於三種途徑,一是正史,二是野史,三是各類文學作品和民間軼聞傳說。
正史可能因為有許多避諱的緣故,所載美人計故事真鳳毛麟角。只有《史記》是個例外。歷史上較著名的美人計故事,如驪戎以女亂晉;荀息定計滅虢、虞二國;秦穆公用女樂計賺由余;黎向魯國獻美女寶馬,從而驅逐孔子;張儀巧用美人計,幾番愚弄楚懷王;呂不韋移花接木,使異人還歸咸陽,拜他為相;匈奴冒頓單於以良馬愛妻迷惑麻痹胡王,最後一舉破滅東胡;等等,《史記》都作了頗為生動詳細的記載。
野史系私家所撰,對史料的取捨較為自由,由此便可以記隸和保存許多正史不載的內容。像《左傳》、《國語》、《吳越春秋》等史書,歷來治史者多當正史來讀。一些正史不載的美人計故事,幸賴得以保存。如鄭武公嫁女屠臣蒙蔽胡國,後輕易圖之;蔡侯獻舞痛恨息侯出賣自己,於楚宴上誘引楚文王,使其劫扭虧為持滅亡息圖;越王勾踐采文種滅吳九術,幾番運用美人計,從而起死回生,最終滅掉吳國;等等,今人多不懷疑這些情節的真實性。
文學作品(主要是歷史小說)綜采正史、野史軼聞和民間傳說,也記錄和保存了不少美人計故事。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重筆描寫了兩段美人計故事,即王允獻婢除董卓和孫權進妹賺劉備。貂嬋這個人物各類史書均不見載。她的命運是與王允、董卓、呂布聯系在一起的,王允使布殺卓,見於史籍記載。問題的焦點是王允使布殺卓,是否藉助了貂嬋為誘餌。研究《三國演義》的學者肯定說,羅貫中在撰著《三國演義》時所閱讀參考的資料,有些已經失傳,因此很難斷定《三國演義》中某個未見史載的人物或情節屬於虛構。譬如該書第九十六回寫了個大將張普,《三國志》、裴松之注及其他史書均不見載。後清末光緒年間發掘出強普先君及先兄墓,才知張普並非虛構人物。目前尚未發掘出可以證明確有貂嬋其人的出土文物,但仔細研讀《後漢書》和《三國志》中有關王允、呂布、董卓的偉記,仍能發現不少蛛絲馬跡。據《後漢書·呂布傳》載雲:「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於侍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見司徒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時允與尚書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因以告布,使為內應。」分析這段文字:卓與布誓為父子,又對布「甚愛信之」,如何因小小失意至暴怒到拔呂布手朝擲之?布與卓侍婢私通,這一「侍婢」若非王允所獻,如何呂布轉而便將此羞於啟齒之事稟告王允?作為正史,《後漢書》、《三國志》割捨貂蟬這一角色和刪略王允行用美人計的細節似可理解。後世人們將貂蟬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可見貂蟬的形象已為一般群眾所接受。
美人計事例
孫權進妹賺劉備,「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基本情節倒是本於《三國志》。不過羅貫中在講授這一歷史故事時,也虛構了不少情節。如小說中促成劉備招親的關鍵人物吳國太和喬國老,在建安十四年早已不在人世;再如「佛寺看新郎」的佛寺即甘露寺,當時也並不存在;小說對孫權之妹在這樁政治婚姻中的態度描寫也不真實,嫁與年近半百的劉備,而且是嫁到名為盟友實則勾心鬥角的去處,這種政治婚姻,對她來說是悲劇而絕非喜劇。
語出《六韜·文伐》:「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意 思是,對於用軍事行動難以征服的敵方,要使用「糖衣炮彈」,先從思想意志上打敗敵方的將帥,使其內部喪失戰鬥力,然後再行攻取。就象本計正文所說,對兵力 強大的敵人,要制服它的將帥;對於足智多謀的將帥,要設法去腐蝕他,將帥鬥志衰退,部隊肯定士氣消沉,就失去了作戰能力。利用多種手段,攻其弱點,己方就 能順勢保存實力,由弱變強。
春秋時吳越之戰,勾踐先敗於夫差。吳王夫差罰勾踐夫婦在吳王宮 里服勞役,藉以羞辱他。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面前插躬屈膝,百般逢迎,騙取了夫差的信任,終於放他回到越國。後來越國趁火打劫,終於消滅了吳國,逼得夫差拔劍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樣燒起來的呢?原來勾踐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計」。 勾踐被釋回越國之後,卧薪嘗膽,不忘雪恥。吳國強大,靠武力,越國不能取 勝。越大夫文種向他獻上一計:「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要想復國雪恥,應投其所好,衰其鬥志,這樣,可置夫差於死地。」於是夫差挑選了 兩名絕代佳人:西施、鄭旦,送給夫差,並年年向吳王進獻珍奇珠寶。夫差認為勾踐已被他臣服,所以一點也不加懷疑。夫差整日與美人飲酒作樂,連大臣伍子胥的 勸諫也完全聽不進去。後來,吳王進攻齊國,勾踐還出兵幫助吳王伐齊,藉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吳國打勝之後,勾踐還親自到吳國祝賀。 夫差貪戀女色,一天比一天厲害,根本不想過問政事。伍子胥力諫無效,反被逼自盡。勾踐看在眼裡,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吳國大旱, 勾踐乘夫差北上會 盟之時,突出奇兵伐吳,吳國終於被越所滅,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Ⅲ 古代四大美女中用美人計出名的是哪三位
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貂蟬,一個是西施。
1、漢獻帝九歲登基,朝廷由董卓專權。董卓為人陰險,濫施殺戮,並有謀朝篡位的野心。滿朝文武,對董卓又恨又怕。司徒王允,十分擔心,朝廷出了這樣一個奸賊,不除掉他,朝廷難保。但董卓勢力強大,正面攻擊,還無人斗得過他。
董卓身旁有一義子,名叫呂布,驍勇異常,忠心保護董卓。王允觀察這「父子」二人,狼狽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計」,讓他們互相殘殺,以除奸賊?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蟬。這個歌女,不但色藝俱佳,而且深明大義。王允向貂蟬提出用美人計誅殺董卓的計劃。貂蟬為感激王允對自己的恩德,決心犧牲自己,為民除害。在一次私人宴會上,王允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女兒」貂蟬許配給呂布。呂布見這一絕色美人,喜不自勝,十分感激王允。二人決定選擇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請董卓到家裡來,酒席筵間,要貂蟬獻舞。董卓一見,饞涎欲滴。王允說:「太師如果喜歡,我就把這個歌女奉送給太師。」老賊假意推讓一番,高興地把貂蟬帶回府中去了。呂布知道之後大怒,當面斥責王允。王允編出一番巧言哄騙呂布。他說:「太師要看看自己的兒媳婦,我怎敢違命!太師說今天是良辰吉日,決定帶回府去與將軍成親。」呂布信以為真,等待董卓給他辦喜事。過了幾天沒有動靜,再一打聽,原來董卓已把貂蟬據為己有。呂布一時也沒了主意。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見身後的呂布,心生疑慮,馬上趕回府中。在後花園鳳儀亭內,呂布與貂蟬抱在一起,他頓時大怒,用戟朝呂布刺去。呂布用手一檔,沒能擊中。呂布怒氣沖沖離開太師府。原來,呂布與貂蟬私自約會,貂蟬按王允之計,挑撥他們的父子關系,大罵董卓奪了呂布所愛。王允見時機成熟,邀呂布到密室商議。王允大罵董賊強佔了女兒,奪去了將軍的妻子,實在可恨。呂布咬牙切齒,說:「不是看我們是父子關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說:「將軍錯了,你姓呂,他姓董,算什麼父子?再說,他搶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殺你,哪裡還有什麼父子之情?」呂布說:「感謝司徒的提醒,不殺老賊誓不為人!」
王允見呂布已下決心,他立即假傳聖旨,召董卓上朝受禪。董卓耀武揚威,進宮受禪。不料呂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賊咽喉。奸賊已除,朝廷內外,人人拍手稱快。
2、西施,名夷光,越國人,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父親以在薴蘿山上砍柴為生。薴蘿山下有東、西兩個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為村子裡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稱謂,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因為家境貧寒,所以西施很小就開始幫著家裡幹活,平時經常在溪邊浣紗。她怎麼也不會料到,日後自己會成為「美人計」的主角,被派去吳國執行任務。西施位居我國「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東施效顰」的故事就講了西施的美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她的身子卻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皺著眉頭,捂著心口,緩步前行,人們管這姿勢叫「西施捧心」,可見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動人。不巧這事讓東村的醜女東施知道了,於是便也學著西施的樣子走路,但走起來十分難看,比她平時的樣子還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
春秋末期,各諸侯國稱雄,吳國和越國開戰,結果越軍大敗,越國國王勾踐向吳國國王夫差乞降。吳王夫差不聽大夫伍子胥「殺掉勾踐,以絕後患」的勸告,卻採納被越王買通的權臣的主張,允許越國投降。把勾踐夫婦和越國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蘇虎丘,為夫差養馬。勾踐君臣含垢忍辱,裝得非常恭順,夫差以為他們已真心臣服,3年後就把他們放回越國。
勾踐安全回到越國後,立志復國,卧薪嘗膽,勵精圖志。經過「10年生聚,10年教訓」,越國逐漸強盛起來,一心要打敗吳國,但是,當時越國的軍事實力遠遠不敵吳國。勾踐在訓練軍隊、發展農業的同時,對吳王夫差實施了歷史上著名的「美人計」。
「美人計」的具體導演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范蠡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國做人質3年,深知吳王夫差的致命弱點。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范蠡便策劃實施了「美人計」。
范蠡按照越王勾踐的要求,在民間尋覓美女。擔任這個歷史重要任務的美女,不僅要美麗過人,而且要膽量過人,要機智過人。經過千挑萬選,范蠡選定了西施和鄭旦。當時范蠡和西施一見面,西施的美貌與純真便打動了范蠡,而西施的心裡對這位年少英雄、氣度不凡的將軍也是一見傾心。范蠡向西施說明了選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愛國熱情感染了,表示願意擔此重任。
勾踐親自接見她們,並讓人教習歌舞、化妝和禮儀,讓人為她們講解歷史、時局和權謀。勾踐還親自給西施面授機宜。勾踐把神聖的政治任務交給她們,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於酒色之中,荒其國政;慫恿夫差對外用兵,耗其國力;離間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過了3年,西施拿到「公關專業畢業證」,於是范蠡將西施等送往吳國,兩個相愛的人終於有機會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備嘗愛的滋味,由於難分難舍,范蠡有意拖延,送親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們走到嘉興縣南一百里的時候,西施生的兒子已經能牙牙學語了。後人在這里建造了一個「語兒亭」,用來紀念西施與范蠡的愛情結晶。這在唐陸廣微《吳地記》里有記載,並謂此地「縣南一百里有語兒亭」,是西施入吳之前與私生子說話的地方。從感情上來說,范蠡是對不住西施的,范蠡是為事業犧牲了愛情,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充當越國復仇的工具。但為了國家利益,為了自己的愛人,西施願意做出犧牲。范蠡和她約定,吳國滅亡後,自己定要娶她為妻,白頭偕老。
本身好色成性的吳王見了西施,自然十分歡喜。伍子胥認為這是「美人計」,苦心勸諫,夫差卻充耳不聞,立刻將西施納入後宮。
西施聰明伶俐,頗具愛國主義情懷,時刻牢記自己來到吳國的政治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讓吳王寵愛她並聽信她的話,夫差果然對她寵幸有加。
吳王夫差命人在靈岩山為她建了館娃宮,在館娃宮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台,還有采香徑、錦帆徑和打獵用的長洲苑等;還修了響屐廊,就是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一口大缸放進坑裡,然後在上面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屐在上面走,錘鋪有聲,所以叫響屐廊。
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徑、玩花池遊玩;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灣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調」。南灣有十多里長,兩面環山,吳王將此處取名為「消暑灣」,並令人在附近鑿了一個方圓八丈的白石池子,引來清泉,讓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為「香水溪」;秋天兩人一起攀登靈岩山,看靈石,賞秋葉;到冬天下雪的時候,夫差與西施披著狐皮大衣,令十多個嬪妃拉車尋梅,全然不顧嬪妃們汗流浹背每次都要盡興後方才返回。如此挖空心思地玩樂,可見吳王夫差此時的心思已不在朝政社稷上了,而在西施身上。
吳王夫差對西施是越來越喜愛,而西施時刻想著怎樣讓吳王高興,怎樣讓吳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讓吳王能成無道之君,荒廢國事。慶幸的是,她有一個得力的助手伯韶。伯韶是吳國的大夫,深得吳王寵信,為人奸詐貪婪。越國利用他的這一弱點,經常給他送些金銀珠寶,有時也給他送美女,因而他對越國也是死心塌地,與西施兩個一道說越國的好話。
夫差自從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蘇台,一年四季享樂遊玩,已經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勸諫的,都被他或訓斥,或驅逐,或罷官,於是大家漸漸也就不敢說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見吳王如此無道,就在姑蘇台下進諫勸阻,但吳王還是不理。伍子胥覺得吳王如此勢必取禍,勸諫又不聽,於是稱有病不再上朝。
當時,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也已訓練有素。吳王夫差感到威脅,想要征伐越國,被伯韶大夫巧言阻撓。
後來齊國與吳國關系惡化,夫差想要攻打齊國。伍子胥認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不宜遠征齊國。但伯韶大夫卻力主攻打齊國,並保證出師必捷。
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韶大夫置國家安危於不顧,乘機挑撥吳王和伍子胥之間的矛盾。結果吳王將伍子胥賜死,提拔伯大夫為相國,還要給越國增加封地,被勾踐謝絕了。正如後人所說:「吳之亡,應由昏君夫差、奸佞伯韶大夫負責。」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國伐吳,大獲全勝
Ⅳ 歷史上,都有哪些美人計呢
前言:《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一部影響甚大,流傳甚廣的兵家權謀書,三十六計已經被歷朝歷代的謀士武將所運用的爐火純青,諸葛亮所運用的《空城計》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利用心理戰擊敗了司馬懿的十萬曹軍。如果說空城計是利用人性的心理,搞的一場心理戰的話,那麼三十六計之中的美人計的運用,更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投其所好,以美色所誘惑,使其沉迷於溫柔鄉之中,所謂「溫柔鄉 也是英雄冢」,一旦沉湎於敵方布設的溫柔陷阱之中,便會鬥志盡消,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四大美女之一的閉月貂蟬:又是一個悲劇人物,又是一個政治犧牲品!貂蟬,註定的結局,她從小被司徒王允收留,學習琴棋書畫,吹拉彈唱,在機會成熟後,由王允授意安排,將貂蟬送於了董卓,在完全迷倒董卓後,又巧施連環計,使董卓,呂布父子反目成仇,借呂布之手,誅殺了董卓。貂蟬對英俊雄武的呂布還是心存好感的,本以為董卓一死,此事以了,可以與呂布廝守終身,沒想到的是,莽夫呂布很快被曹操劉備聯軍所滅,貂蟬再一次落入了曹操之手,曹操何許人也,出名的喜歡人婦,出名的好色,落入他手凶多吉少,好在,曹操為了拉攏猛將關羽,將貂蟬轉送與了關羽,沒想到因為一句戲言,關羽數落貂蟬乃是紅顏禍水,貂蟬深感卑賤,加上對自己這生的前景了無生趣,自己作為一件商品被人送來送去,最終也選擇了一死以了殘生。貂蟬從中挑撥董卓呂布關系,使得呂布怒殺董卓,不愧是《美人計》運用的經典案例,一個美女,左右著漢朝朝局。
三,四大美女之一落雁王昭君:為了國家的穩定以及修生養息,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漢元帝之命,利用自己美色,出塞和親,嫁給南匈奴的呼韓邪大單於,那年,王昭君年方十九,風華絕代乃世間少有的美女,而呼韓邪大單於則是垂垂老矣,沒有辦法,政治婚姻,必須遵從,王昭君踏上了茫茫西域之路,開始了她這段異域之情,老夫少妻,將就度日,也算是和睦,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兩年之後,老單於一命嗚呼,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新即位的復株累大單於,這可是王昭君萬萬不能接受的,一女不能侍二夫,再者說這個新夫君還是老夫君的兒子,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可是漢元帝並不同意,你王昭君的任務就是穩住匈奴,給大漢修身養息爭取時間。至此,王昭君被迫與復株累大單於成婚,事情遠遠沒有那麼快結束,悲劇一再重演,十一年後,復株累大單於升天,沒想到,按照匈奴祖制,居然要求她再次嫁給新的單於,復株累的長子,也就是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了,一女嫁三夫,聞所未聞。
結束語:四大美女之西施,貂蟬,王昭君,都是美人計運用之經典案例,西施利用美色勾引吳王導致最終滅國,貂蟬在董卓呂布之間左右挑撥,導致呂布沖冠一怒為紅顏怒殺董卓,使得一代奸雄就此殞命,王昭君,利用美色犧牲自己出使和親,一女嫁三夫,換的大漢的修生養息時間。其實美人計在古代能夠多次的運用成功,和人性的貪婪,人性的弱點是分不開的,就是在當今社會,又有多少貪腐官員倒在了美女的石榴裙下,美人計只能征服 那些意志薄弱者,而非對任何人都能奏效,如果吳王,董卓呂布能夠意志堅定,天下美女萬萬千,美人計又怎麼會奏效?如果 每個人能夠真正做到 「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 武不能屈」,那麼美人計根本無法成功。
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前三個都被用作美人計,最後一個迷得唐玄宗神魂顛倒,不理朝政。真是紅顏禍水。。。
您的見解不敢苟同。第一,西施也可以說是復興越國的紅顏福水;第二,昭君出塞緩和了漢匈之間的緊張局勢,利國利民;第三,貂蟬只是虛構的人物,美人計啥的不足為據;第四,楊玉環只是後人為李隆基開脫的一個借口而已,同樣的,凱撒怎麼沒為了克里奧佩德拉而荒廢朝政?因此,把禍水往這些女人身上引是一種偏見,骨子裡是為男人的失敗找借口
Ⅵ 中國十大美女
1、妲己:狐媚惑主
2、西施:「美人計」第一女主角3、趙姬:從妓女到太皇後4、虞美人:柔骨俠腸5、馮小憐:征服男人的高手6、趙飛燕:身輕如燕
7、蕭皇後:歷經五主而不衰
8、楊玉環:以胖為美
一次,唐玄宗在華清池洗浴,發現了一個女子。這女子隔著廊兒,在花窗下斜倚著。看那女子背著身子,雲髻半偏,襯著柔軟的腰肢,已是動人心魄;待她一回過臉來,那半邊腮兒,恰恰被一朵芙蓉花兒掩住,露出那半麵粉頰來,使人分辨不出是花兒,還是人面。這女子不知不覺把玄宗的魂兒絆住 了。
9、王昭君:為國出塞大漠的美人
王昭君是歷史上的一代美人,因「和親」而名揚古今。漢朝在立國之初,便與匈奴兵戎相見,烽煙蔽日,鼙鼓震天。自昭君和親後,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鑄刀劍為犁鋤,北方邊陲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10、貂蟬:古代第一美女間諜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閉月」就是講她。故事說,貂蟬非常美麗,使得月亮看見都自慚形穢藏了起來。古今中外,有權的男人大凡與絕色的美貌佳人攪和在一起,往往被美人弄得身敗名裂。但盡管如此,男人仍對美人趨之若鶩,就如飲鴆止渴一般,貂蟬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