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小美女朗誦百家渡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小美女朗誦百家渡

發布時間: 2023-04-19 10:09:10

Ⅰ 中國歷史上哪個姓氏出的美女最多

當然是李姓了 中國姓氏無奇不有, 遂寧市檔案館職工陳歷甫歷時30多年﹐終於寫出了一本220萬字的《中華姓氏書法大詞典 》﹐該詞典共收集了10129個姓氏。 漢字姓氏的使用情況 據初步統計﹐中國歷代文獻記載中前前後後出現過的姓氏﹐共達6403個﹐其中﹕ 單字姓氏﹕3730個 雙字姓氏﹕2498個三字姓氏﹕163個 四字姓氏﹕9個 五字姓氏﹕3個 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別是許多復音姓氏﹐早已從歷史上消失。 又據80年代統計﹐現在使用的漢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個﹔上海市有1640個﹔沈陽市有1270個﹔武漢市有1574個﹔重慶市有1245個﹔成都市有1631個﹔廣州市有1802個。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同的姓氏2587個。另據報導﹐目前台灣省近兩千參佰萬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個。 從這些資料推測﹐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11億使用漢字姓氏的人口中﹐現存的姓氏數量約為三 千個左右。 1982年中國人口普查的統計材料表明﹕中國漢字姓氏中﹐以李﹑王﹑張三姓為最多﹐分別占人口總數的7.9%﹑7.4%和7.1%﹐按人數多少依次排列的100個姓氏為 ﹕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 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 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個姓氏總計占人口的87%﹐而前19個大姓占人口一半。 百家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騰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卞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會 甄麴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麋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甯仇欒暴 甘麻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郁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郤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庄晏 柴瞿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歐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游竺權逯 蓋益桓公 復姓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 司徒司空 鮮於閭丘 元官司寇 仇都子車 顓孫瑞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穀梁 晉楚閏法 汝鄢塗欽 段干百里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 東郭南門 東門西門 南宮岳帥 侯亢況後 有琴商牟 余餌伯賞 墨哈譙亘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中國姓氏無奇不有, 遂寧市檔案館職工陳歷甫歷時30多年﹐終於寫出了一本220萬字的《中華姓氏書法大詞典 》﹐該詞典共收集了10129個姓氏。 漢字姓氏的使用情況 據初步統計﹐中國歷代文獻記載中前前後後出現過的姓氏﹐共達6403個﹐其中﹕ 單字姓氏﹕3730個 雙字姓氏﹕2498個三字姓氏﹕163個 四字姓氏﹕9個 五字姓氏﹕3個 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別是許多復音姓氏﹐早已從歷史上消失。 又據80年代統計﹐現在使用的漢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個﹔上海市有1640個﹔沈陽市有1270個﹔武漢市有1574個﹔重慶市有1245個﹔成都市有1631個﹔廣州市有1802個。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同的姓氏2587個。另據報導﹐目前台灣省近兩千參佰萬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個。 從這些資料推測﹐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11億使用漢字姓氏的人口中﹐現存的姓氏數量約為三 千個左右。 1982年中國人口普查的統計材料表明﹕中國漢字姓氏中﹐以李﹑王﹑張三姓為最多﹐分別占人口總數的7.9%﹑7.4%和7.1%﹐按人數多少依次排列的100個姓氏為 ﹕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 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 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個姓氏總計占人口的87%﹐而前19個大姓占人口一半。 古往今來,中國人一共使用過多少個姓氏?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副研究員經過多年的收集和研究,發現中國人古今姓氏已超過22000個。 這22000個姓氏包括少數民族的漢譯姓氏。比如蒙古族、滿族、藏族以及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古今姓氏,這4個民族的漢譯姓氏,總數至少在4000個以上。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姓氏已經消失, 據袁義達先生介紹,消失的姓氏除了漢族中的復姓外,最主要的是少數民族的漢譯多字姓。比如滿洲八旗姓圖克坦氏,最初來自北宋時期金國女真人姓徒單氏,到清朝初期,這一族人幾乎都改姓杜姓,成為東北地區杜姓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徒單氏和圖克坦氏則已經沒人使用了。 袁義達先生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依據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離抽樣,嚴格按照統計學原理研究發現,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占總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袁義達先生研究發現,當代中國人正在使用的漢姓約有3500個左右。在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佔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區,以王姓為第一大姓,約占人口的9.9%,其次為李、張、劉;在南方地區,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大約占人口的10.6%,其次為李、黃、林、張;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第一大姓為李,大約占人口的7%,其次為王、張、陳、劉。 袁義達先生發現,在我國每一個省區中,都有一些出現頻率比其他省區高得多的姓。如廣東的梁和羅姓,廣西的梁和陸姓,福建的鄭姓,台灣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蘇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譚姓,四川的何和鄧姓,貴州的吳姓,雲南的楊姓,河南的程姓,甘肅的高姓,寧夏的萬姓,陝西的薛姓,青海的鮑姓,新疆的馬姓,山東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內蒙古的潘姓,東北三省的於姓。 袁義達先生說:『隨著科學的發展,姓氏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目前人類群體遺傳學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分支--姓氏群體遺傳學……中國人的姓氏和分布是中國一項特有的國情,它將涉及到中華民族的起源、祖先遺留下來的基因資源的分布、當今海內外的尋根和國家的統一、今後人口發展趨勢和國土利用等許多問題,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70402987 古往今來,中國人一共使用過多少個姓氏?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副研究員經過多年的收集和研究,發現中國人古今姓氏已超過22000個。 這22000個姓氏包括少數民族的漢譯姓氏。比如蒙古族、滿族、藏族以及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古今姓氏,這4個民族的漢譯姓氏,總數至少在4000個以上。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姓氏已經消失。

Ⅱ 古詩《楊萬里·過百家渡四絕句·其四》注釋與賞析

楊萬里·過百家渡四絕句·其四

一晴一雨路乾濕,半淡半濃山迭重。

遠草坪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注釋】

①百家渡:從零陵朝陽岩往南行里許,有諸葛廟,廟前一渡口,舊名百家渡,為零陵至道縣的必經之地。

②事事幽:事事都忘記了。幽:幽暗,暗淡。

③半濟:過了一半。

④翻著春衫:將穿在身上的短衫翻下來,系在腰間,打著赤膊。

⑤里:通「理」。

⑥各自媒:各自去傳花授粉。

⑦柳子:指柳宗元。

賞析

楊萬里(公元1127年—公元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朝傑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蒙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父喪,服滿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任國子博士,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出知漳州,又改知常州。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遷秘書少監。孝宗時,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後出為江東轉運副使。後改知贛州,遂不赴任,乞歸。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投降。他為官清廉,針砭時弊,無所顧忌。詩人葛天民贊其「脊樑如鐵心如石」。其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並稱「南宋四大家」。晚期詩作,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獨卜慎具特色的誠齋體。語言平易詼諧、富有情趣。

這四首絕句,是作者任零陵丞最後一年所作。詩人因景起興,不落俗套。用他清新的詩句描寫了湘江兩岸的田園風光,將老百姓緊張的勞動場景描繪得繪聲繪色,極其生動。表示了對勞苦人民的極大同情。每首絕句各具新意,是「誠齋體」的開創之作。

其一

春天的早洞伏晨,詩人從城裡出來,沒有了繁忙的公務,一下子感覺輕鬆了許多。乘坐的船行駛到湘江的中間,詩人看到一條漁船,漁夫竟然不顧清早春寒,也不顧危險,把上衣翻下來,系在腰間,打著赤膊,披頭散發。原來他是在緊張地打魚。

其二

城裡花園里的花已經落盡,而路上的野花才剛剛型顫敬開放。各色的野花都忙著授粉,撲鼻的芳香從四面八方向詩人襲來,讓他體會到了早行的妙處。

其三

柳公祠堂前的春色已經敗落,剛剛放晴的天氣還略微帶點春寒。稀疏的籬笆怎麼不好好地保護春花,卻只幫蜘蛛做網架。詩人以埋怨籬笆為辭,表達了對柳公的敬仰之意。

其四

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時晴時雨,鄉間的小路也是幹了又濕。眼前的山巒,重重疊疊,山色不濃不淡。遠處茂密的草叢之中,只露出若隱若現的牛背。稻田裡,秧苗稀疏的地方,有緊張插秧的農民。

Ⅲ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二譯文是什麼

園庭中早已繁知仔花落盡,而路邊草花卻正盛開;紅白相映盯岩,爭相惹人喜愛。何必問我清晨趕路有何特別感受,難道,你沒覺得野花的馨香正四面八方輕輕飄來?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二》【作者】楊萬里【朝代】宋

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搭則汪。

莫道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3)小美女朗誦百家渡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百家渡在永州零陵(今屬湖南)城西湘江畔,這四首詩作於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春。此年是楊萬里任零陵丞的最後一年,秋天就離任回都城臨安。

詩人集中興趣於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則是向行人獻媚競艷的路花。這時,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裡了,見到的只是白白紅紅之花,聞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襲來的香氣,他就將這剎那間的感興形之於詩。詩句並不特別警拔,但詩人的興會卻表現得異常鮮明。

Ⅳ 中華經典誦讀書目有哪些

中華經典誦讀書目有:

一、《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渣掘清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二、《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三、《中庸》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

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准,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四、《孟子》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

五、《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散禪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如前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論語》

網路—《大學》

網路—《中庸》

網路—《孟子》

網路—《詩經》

Ⅳ 楊萬里《過百家渡四絕句》鑒賞

過百家渡四絕句


宋代:楊萬里


出得城來事事幽,涉湘半濟值漁舟。


也知漁父趁魚急,翻著春衫不裹頭。


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柳子祠前春已殘,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籬不與花為護,只為蜘蛛作網竿。


一晴一雨路乾濕,半淡半濃山迭重。


遠草坪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創作背景


百家渡在永州零陵(今屬湖南)城西湘江畔,這四首詩作於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春。此年是楊萬里任零陵丞的最後一年,秋天就離任回都城臨安。


鑒賞


這四首寫景詩,都是抓住一個細節,抓住平凡事物中富有詩意的東西加以表現。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寫湖光山色,兩岸風物,卻抓住了中流的一隻漁舟;又不寫漁舟的種種,視線卻集中在漁夫身上;卻又不寫漁夫的種種,單寫他穿翻了衣衫,發髻不裹的自由疏散的服飾,體現了詩人對勞動者不拘禮法、衣著隨便的欣賞之情。畫面表現得光度集中,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寫野徑早行,提供給讀者的也只有單純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紅紅白白、四方飄香的野花。詩人集中興趣於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則是向行人獻媚競艷的路花。這時,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裡了,見到的只是白白紅紅之花,聞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襲來的香氣,他就將這剎那間的感興形之於詩。詩句並不特別警拔,但詩人的興會卻表現得異常鮮明。


第三首寫途經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如果換一個居官永州的詩人,路過柳子祠,不免要懷古一番。可是楊萬里的眼睛卻盯住了籬竿上的蜘蛛網。籬竿本來是編在柵欄上護花的,然而卻成了蜘蛛結網的憑借。這是人們在園邊宅畔常見的小事物,寫入詩中,給人以異常的親切感,也顯示了詩人的童心。從中固然可以發現平凡的小東西中的詩情,若說其中含有某種諷喻,似乎也無不可。好詩是常常留著或枝讓讀者充分想像的餘地的。


以上三首都集中繪寫景物中的某一個點,有如電影中的特色鏡頭;而第四首乍看似是寫全景和遠景。但細察之,置於畫面中心的仍然是吸引視覺的有生意的景象。道路和遠山只是畫面的背景,著重呈露衫核敏氏掘的卻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間的人蹤。詩人的用心始終是賦予平常事物以新鮮感。


這組詩充分體現了楊萬里詩歌風格清新活潑,明朗通脫,語言淺近平易,無艱澀造作之態的特色。

Ⅵ 《過百家渡四絕句 其二》描寫的是什麼景色

過百家渡四絕句: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莫問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這四首絕句是作者任零陵丞最後一年所作。全激判液詩讓人體會到悠閑自在,愜意喜悅的情緒,抒發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

田園風光之情,平淡中見韻味,給人留以無限的想像空間。四首詩隨著不同的感興,各具新意,不落俗套,是「誠齋體」的開創之作。

(6)小美女朗誦百家渡擴展閱讀

《過百家渡四絕句》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這四首絕句是作者任零陵丞最後一年所作。全明物詩讓人體會到悠閑自在。

百家渡在永州零陵(今屬湖南)城西湘江畔,這四首詩作於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春。此年是楊萬里任零陵丞的最後一年,秋天就離任回都城臨安。

愜意喜悅的情緒,抒發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田園風光之情,平淡中見韻味,給人留以無限的想像空間。四首詩隨著不同的感興,各具新意,不落俗套,是「誠齋體沖雹」的開創之作。

Ⅶ 過百家渡四絕句

過百家渡四絕句
楊萬里〔宋代〕

出得城來事事幽,首鄭涉湘半濟值漁舟。
也知漁父趁魚急,翻著春衫不裹頭。

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柳子祠前春已殘,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籬不與花為護,只為蜘蛛作網竿。

一晴一雨路乾濕,半淡半濃山迭重。
遠草坪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Ⅷ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四古詩及意思

  1. 出得城來事事幽,涉湘半濟值漁舟。也知漁父趁魚急,翻著春衫不裹頭。

  2. 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莫道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3. 柳子祠前春已殘,新晴特地著春寒。疏籬不與花為護,只為蜘蛛作網竿。

  4. 一晴一雨路乾濕,半侍拿殲淡半濃山迭重。遠草坪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寫湖光山色,兩岸風物,卻抓住了中流的一隻漁舟;又不寫漁舟的種種,視線卻集中在漁夫身上;卻又不寫漁夫的種種,單寫他穿翻了衣衫,發髻不裹的自由疏散的服飾,體現了詩人對勞動者不拘禮法、衣著隨便的欣賞之情。畫面表現得光度集中,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

  • 第二首寫野徑早行,提供給讀者的也只有單純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紅紅白白、四方飄香的野花。詩人集中興趣於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則是向行人獻媚競艷的路花。這時,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裡了,見到的只是白白紅紅之花,聞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襲來的香氣,他就將這剎那間的感興形之於詩。詩句並不特別警拔,但詩人的興會卻老沖表現得異常鮮明。

  • 第三首寫途經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如果換一個居官永州的詩人,路過柳子祠,不免要懷古一番。可是楊萬里的眼睛卻盯住了敏隱籬竿上的蜘蛛網。籬竿本來是編在柵欄上護花的,然而卻成了蜘蛛結網的憑借。這是人們在園邊宅畔常見的小事物,寫入詩中,給人以異常的親切感,也顯示了詩人的童心。從中固然可以發現平凡的小東西中的詩情,若說其中含有某種諷喻,似乎也無不可。好詩是常常留著讓讀者充分想像的餘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