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老外評價神話中的四大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老外評價神話中的四大美女

發布時間: 2022-04-14 01:36:49

1. 歷史上有四大美人,上古有四大美仙,你知道嗎

一、嫦娥傳說



榜上第四名姑射仙子,姑射仙子和嫦娥奔月、巫山神女、子高瓊姬這三位仙子不同,姑射仙子神話和傳說少之又少。

有說姑射仙子出自《莊子》,一個痴情美麗的少女和一個男子相愛,男子進京趕考途中病死,而女子一路尋找心上人遭遇雪崩而亡,這是一個凄美的故事。後來姑射仙子被傳說為掌握冰雪的女神,高傲而痴情,姑射仙子也通常被用於形容較為高冷的美女。

當然在我國古代文學裡面,民間傳說的四大仙子出現的頻率基本上勢均力敵——不論是唐詩宋詞,還是明清時代的小說,時常引用四大仙子來做修辭。

但在民間,老百姓知道最多的莫過於嫦娥仙子。每逢茶餘飯後拉家常,老人哄孩子講故事經常講的就是嫦娥奔月;瓊姬仙子等典故多在文人墨客中流傳。因此瓊姬等三個仙子的知名度在民間遠不敵嫦仙子。雖然到今天各種媒體各種網路有許許多多玄幻、傳奇、傳記、小說、紀實、自然的奧秘等等五花八門,可是最讓人難忘的恰恰是兒時奶奶講過的故事。

2. 嫦娥奔月另有真相,神話世界中的四大蛇蠍美人都是誰

上古神話中,神族、妖族、人族並存,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在眾多修煉者中,有很多異類的存在。封神大戰中,號稱「萬仙來朝」的截教就是非人類修行者的大本營,闡教長取笑她們是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

修仙得道未必能成仙,得到天庭認可獲得仙篆則為仙,反之則成妖,二者的實力差別不大,區別只在於是否被主流仙界所接受,在眾多未成仙道群體里,還有一類極為特殊的成員,就是那些有手段、有心計、有顏值的女性,她們時而嫵媚,時而狠毒,時而絕情,讓人捉摸不透,又拋不開、放不下,本篇就來論述神話傳說中的蛇蠍美女。



1. 嫦娥

在眾多蛇蠍美女中,本來不應該有月宮仙子的身影,因為人家既不是異類,也不是妖怪,但她造成的影響以及在民間的知名度卻是最高的!

嫦娥原本有個美滿的家庭,老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神射手後羿,曾以震天弓、射日箭射下9個太陽,解救萬民與水火之中,卻徹底激怒了天帝!

天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本來有功的後羿直接被貶下凡間,下凡以前,王母娘娘(一說是太上老君)暗中留給他兩顆仙丹,本意是等天帝消了氣,後羿和老婆一同服下仙丹,重新回歸天庭。

計劃是不錯,可過不了苦日子的女神接受不了這樣殘酷的現實,嫦娥趁老公「上班」的時候背叛了他,自己吞服了兩顆仙丹,上演了一出嫦娥奔月的愛情悲劇!

月宮里的嫦娥忍受著孤獨、寂寞、寒冷,唯一陪伴她的是只乖萌的玉兔,但覬覦她美貌的不在少數,不停伐木的吳剛或是備胎之一,據天庭娛樂資訊報道,取經跑男團的主力成員,昔日的卷簾大將也和嫦娥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那條降妖寶杖正是其中的線索,沙僧自己無意中透露出其中的秘密:寶杖原來名譽大,本是月里梭羅派,吳剛伐下一枝來,魯班製造工夫蓋……

拋棄丈夫,又和如此多的型男關系微妙,嫦娥稱得上是不露痕跡的心機蛇蠍女!

3. 中國神話中的四大美人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民間傳說故事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
中國神話中的四大美人:織女、祝英台、孟姜女、白素貞

4. 一兩百字的片段作文:評論四大美人

翻開史籍,因絕世容顏名留千古的女性,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其中最負盛名的,當然是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稱的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禪、楊貴妃被公認為中國四大古典美女。她們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本書以生動的筆墨刻畫四大美女的絕世容姿,描寫四大美女的曲折人生。
越女西施,一個浣紗女子,桃花掩映下,宛若水鄉的精靈,魚兒為其顏色所惑,竟忘了游泳,漸沉河底。此謂「沉魚」。漢女王嬙,後世稱昭君,把一個南方女子的絕世容顏,化作漢匈和平的紐帶。秋日塞上,一曲琵琶嗚咽,愁煞南飛雁,芳名傳千古。漢末貂蟬,感於王司徒恩義,以弱質女流之身,委身權奸,挽狂瀾於亂世,誰解她心中凄涼?見其容顏,皎月閃避,千年以降,誰是「閉月」美人的心靈知音?身如牡丹,儀態萬方,以青春軀體,嘗遍深宮寂寞,立身牡丹之側,手觸含羞草,那花瓣卷縮,綠葉低頭。盛唐之世,真是紅顏所敗?「羞花」楊貴妃,誰為正名?
男人誰不愛美?誰不想見這樣千古留名的美人而一親芳澤?女人誰不愛美?誰不願傾其終生、讓時間因她們的絕世容顏而停滯?此書刻畫四大美女的絕世姿容,描寫四大美女的曲折人生,慨嘆四大美女的悲涼際遇。讀者觀此書,可以感受,可以描摹,可以感慨,可以悲憤,可以嘆息,可以掩卷遐思。而四大美女的美麗神話,仍將從千年之前,傳頌到萬古之後。男性讀此書,可更好地領略女性美,這是生活的藝術,是容顏之外、神情之中、靈魂之上難以言表的靈光,是男士們夢中的理想,完美體現在她們身上。女性觀此書,可以更好地經營自身的美。因為即使是絕世美人,她們的美也只有一半來自上天賜予的容顏,另一半則是後天的修養、裝扮所煥發的氣質。四大古典美人千古流芳,有心的女讀者想必能從中習得美麗秘訣。
西施
夢里水鄉,桃花掩映,一個俏麗的浣紗女子,一個精緻的水鄉精靈,沐浴在彌漫江南的氤氳之中。越女西施款款走來,迷住了從此路過的那些蓋世豪傑。今天的女子,會不會以為,生在江南水鄉的西施,如同做了長達數十年的SPA而成為美麗女神?
王昭君
漢女王嬙,生在山水奇秀的西陵峽谷。青山秀水,生就了她的明眸皓齒,江水滔滔千年,流不走她的容顏和神話。秋日塞外,琵琶嗚咽,愁煞南飛雁。昭君寂寞塞上多少年,她將如何青春永駐?
貂禪
絕色女子,長於月下,得皎月清輝映照,生成無雙姿容。感恩於王司徒,以弱女之身,不得所愛,偏要委身於權奸,而挽狂瀾於亂世。貂蟬心中,藏有多少悲涼?即便如此,她依然成為不死的美麗傳說。
楊貴妃
身如牡丹,風華絕代,儀態萬方,以青春軀體,嘗遍深宮冷暖。羞花美貌,真可魅惑一朝江山?弱質女子,豈能成為紅顏禍水?三尺白綾,一代紅顏香消玉殞,楊貴妃的美,瞬間被定格……

5. 四大美女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指春秋戰國末期的西施、西漢時期的王昭君、東漢末年的貂嬋、唐代盛世的楊貴妃。
一、西施,春秋時期越國的一位賣柴人的姑娘,因為生得艷麗絕倫,她在河邊浣紗時,清轍的河水照著她美麗動人的人影,使水中的游魚竟忘了游水而慢慢沉入水底,所以便西施為「沉魚」的雅號。因越王勾踐為報滅國之仇,對吳王夫差施行「美人計」,她被選中。吳國破亡時,因為她太美貌了,怕這股「禍水」再殃及越國,被越軍沉到江底淹死了。
二、王昭君,西漢時期一貧困女子,姓王,名嬙,字昭君,今湖北姊歸縣人。據說王昭君在離家途中,她看到遠飛的大雁,勾起了無盡的鄉思,為禁彈起了琴弦,一群飛雁聽到琴聲,看到她美麗的容貌竟忘了抖動翅膀而跌落到地上,所以,王昭君便得了一個「落雁」的美稱。她是一個才貌雙全的美女,自漢元帝即位時選入宮中,因見不皇帝而倍受冷落,心中自然不悅。在與匈奴和親時,王昭君聞訊後權衡輕重,便自願嫁到匈奴,為維護漢匈兩國的友好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貢獻。
三、貂嬋,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大臣王允府中的一名歌妓,因有超群的美貌,又能歌善舞,深得王允的寵愛。據說,有一天晚上貂嬋在花園拜月時,一片雲彩將月亮遮住了,王允得意地說:「月亮比不過我女兒的美貌,也慚愧地躲到雲的後面去了。」貂嬋由此被人稱作有「閉月」之美。時值董卓專權,獨攬朝政,東漢已名存實亡。司馬王允為了要殺董卓,離間董卓與義子呂布的關系,設下「連環計」:即先將16歲的貂嬋許嫁呂布,接著又把貂嬋送給了董卓,造成董卓奪呂布所愛的假象,貂嬋也故意勾引呂布於後花園,被董卓看見,導致董卓與呂布干戈相見,最後董卓被呂布殺掉,娶貂嬋為妾。其實貂嬋既不愛董卓,也不愛呂布,她只是被用來充當誘餌,只不過是權貴們手中的玩物或犧牲品。
四、楊貴妃,原本是洛陽一小吏養女,取名太真,小字玉環,今山西水濟人。初為唐玄宗李隆基兒子壽王李瑁的一名妃子,因天生麗質,被李隆基看中而選入宮中,天寶四年(745年)封為貴妃。傳說她有一天到花園賞花解悶,無意中碰了一下含羞草,含羞草馬上捲起了葉子,唐明皇贊嘆她有「羞花」之容。後因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把持朝綱,滿朝怨恨,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楊貴妃棄位逃跑途中,將士嘩變,殺掉了楊國忠,並逼唐玄宗賜楊貴妃自縊而死於佛堂。可憐這位受寵皇恩的「絕代佳人」,其結局也只為過是皇帝保命的殉葬品。

6. 誰知道四大美女的來由

1.閉月貂蟬

蟬蟬的父親是個天文工作者,在東漢末期的黨錮之禍中被殺害,蟬蟬也顛沛流離,被賣到王允家做丫環。王允是個老色鬼,蟬蟬很討厭他可又沒有辦法。

蟬蟬從小跟父親學習天文歷法,他們是最早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人,可還沒來的及申報成果,就家破人亡。大家知道東漢末期,圖讖和迷信活動猖獗一時,蟬蟬又算出當月的十五有一次月食,於是心生一計。

一次,王允又想占蟬蟬便宜時,蟬蟬嘆了口氣說:「王大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大人對我的關愛猶如滔滔江水,灌入我心。可無奈我是罪人之後怕有辱大人的名聲……不如十五夜焚香一炷者天無異狀,妾願為大人執帚,反之則天命難違。」王允樂的屁顛屁顛的。

在十五的晚上,蟬蟬對月而禱。王允與一大幫當時的文人大談空無靈虛,嘆天命之悠悠。可這時,月食發生了,眾人頓時目瞪口呆,王允也只好作罷。於是世人稱蟬蟬的美麗感天動地,所謂:閉月……

2.羞花楊玉環

楊玉環從小缺碘,落下了一個毛病:狐臭.雖然她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可總覺的好不爽.自從梅娘娘來了以後,李隆基的心便有些花花了.玉環很著急,聽說園子里的杜丹都開了.於是就備了些酒菜,要阿基同酌,阿基滿口答應.可是阿基正在路上時候,梅娘娘派人來說.她得了重感冒,請阿基去看看.阿基想了一會,對高力士說:朕一會在去賞花.可高公公也是年歲大了,竟傳成了:朕要你一人賞花.玉環傷心死了,面對這滿園的春色,他愁上心頭,獨自幹了二十八碗茅台,大醉而卧.大家都知道,玉環有狐臭,心情不好,加上多喝了一點,又犯了!把眾侍者熏的不亦樂乎.花也是有感覺的耶.學生物的同學都知道.何況是花中之王.於是滿園的牡丹都合死了.這事傳到宮外可神了,他們哪知道真相,於是便稱楊貴妃的容貌羞的花都合死了--此乃羞花。

3.落雁昭君

王昭君出塞的時侯,三北防護林還沒修好,風沙彌漫.天地一片蒼茫.第一次出塞,大家都沒有經驗,水帶少了,開始的幾天又多用了一點,後來洗臉都發生了困難,只好作罷.昭君想了一想,反正要到塞外去,也無所謂了.於是大夥一天天的挨著,秋天到了,"惟有河邊雁,春來向南飛."這首詩那時還沒寫出來,可大雁知道,每年的秋天,它們便向南飛,這一路也真夠辛苦,幾千里連一根草也沒有(文人們說此乃不毛之地),只得在亂石沙窩里休息.

這天黃昏,昭君停了下來.三個月沒有洗頭了,飄柔,海飛絲倒是帶了幾馬車,沒水也是白搭!好在他也是苦出身的姑娘.正好風沙剛過,於是他就解下頭巾,抖了一抖頭發.從天上看就像黑石頭堆里的一把黃枯草,大雁群正好在上空飛過,見到這種景像,發瘋似的沖下來想到草叢中過一宿!

正巧呼喊鞋單於為了顯示對漢族公主的重視,提前開車去迎,他用望眼鏡看見一群大雁發情似的沖向昭君,立即和左右射箭救了她. 此事傳入中原後又成了一段佳話,從此人們稱王昭君之美迷落大雁.

4.沉魚西施

浙江是個經技發達的地方,自古如此。西施的爸爸是開小印染廠的,那時不知道什麼863,大量使用氰化物和水銀,把西湖弄的一塌胡塗.周圍的老百姓到丫門去抗議,巡撫說:西氏染印聯合株式會社是本省的利稅大戶,要是它不開工,那大王鼓勵大家發展經技的講話豈不是白說了!再說他關門了我的工資上哪開去?!

西施其實也是苦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去紗廠幹活,他也幹不了什麼重活,就是在河邊洗紗.面施他爹想把他嫁到吳國去,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去臨淄(相當於今天的香港)定居,死活也算海外華僑.

可憐西施小小年紀,就要遠嫁他鄉,於是她越想越郁悶,不由得在河邊哭起來,這時奇跡發生了,大家發現小河中的魚都翻白眼沉了底.人們都說是西施的美麗看呆了河魚!(後考證是河中的氰化物和紗中的有害物嚴重超標所至)----後世人便稱西施有沉魚之貌!可當時嘔的漁民不輕,因為魚下去後就再沒上來過!

7. 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施夷光世居諸暨薴蘿山(亦名羅山)下薴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和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吳亡後,相傳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終。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凶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筆者不甘於就這樣讓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從此無跡可尋,於是參考翻閱了大量社會上流傳的稗官小說、野史評話,終於尋找到了有關貂蟬身世、結局的一點蛛絲馬跡,在此記錄下列,權作對自己好奇心的一種交待。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郁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

8. 古希臘神話中四大美女是誰

第一位:神秘莫測的月亮女神(狩獵女神)(豐收女神)黛安娜;
第二位:嬌艷謙惠的公主普緒克;
第三位:智慧與美貌並重的智慧女神雅典娜
第四位;庄嚴而美麗的婚姻女神赫拉

9. 神話傳說中最完美的女神應該算那位

漢水女神、湘水女神、巫山女神和洛水女神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女神 漢水之神是最早見於記述的女神,也是我國影響最為深遠的江河女神。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是這樣描寫的,「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周南?漢廣》)。聞一多《詩經新義》認為,游女就是漢水之神,也即鄭交甫所遇漢皋二女。相傳周朝時鄭交甫在漢皋台下遇到二位仙女,傾心相愛,就向二女索求玉佩。二女「遂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西漢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後以「漢皋解佩」作為男女贈答的典故。由此看來,漢水之神是兩位身佩珠玉、飄游不定、嫵媚多情的女子。此後,文學作品中的漢水女神形象綿延不絕,「游女棄珠於漢皋之曲」(東漢張衡《南都賦》),「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三國曹植《洛神賦》),「感交甫之喪佩,愍神女之嬰羅」(西晉郭璞《江賦》),「弄珠見游女,賦酒懷山翁」(唐代李白《峴山》),「文王化南國,游女儼如卿」(宋代蘇軾《漢水詩》)。 「故漢廣游女,見詠於《周南》。澤陂美人,興嘆於陳俗。鄭交甫漢皋台下,遇彼二女,孔子阿谷之隧,調其處子。湘蛾宓妃,有虞二姚,亦不過同為江漢汝淮水濱居民想像傳說神女而已」(錢穆《古史地理論叢》)。由此看來,漢水女神的產生,對女神形象的出現起到了示範啟迪作用。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戰國屈原《九歌?湘夫人》),歌詞描寫了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雖然生死契闊,歡會難期,但彼此愛戀不忘,對愛情充滿美好的幻想,屈原借詠神女寄託了自己對楚王忠貞不渝的情懷。詩中的湘夫人又稱湘娥、湘妃、湘靈,傳說是堯的兩個女兒,長女娥皇,次女女英,姐妹同嫁舜為妻。舜至南方巡視,死在蒼梧九嶷山下。娥皇女英天天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淚染青竹,因稱「斑竹」或「湘妃竹」。後兩人投湘水而亡,被天帝封為湘水女神。「湘瑟聲沉,庾梅信斷,誰念畫眉人瘦」(宋代秦觀《青門飲》),湘水女神彈琴鼓瑟來懷念舜,後常用「湘瑟」「湘靈」「湘筠」「湘弦」等表現哀思。 「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日:『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戰國宋玉《高唐賦》)。戰國時楚懷王游高唐,夢與女神相遇,女神自薦枕席,與懷王歡會。神女自述住在陽台下,朝為行雲暮為雨。巫山神女「自薦枕席」,藐視人間世俗的禮教,表現了自由平等的愛情觀。巫山之女即巫山女神,傳說是炎帝(赤帝)的女兒,本名瑤姬(也稱姚姬),未嫁而死,葬在巫山南面,後成為神。此後,「巫山雲雨」、「陽台夢」、「朝雲暮雨」、「高唐夢」等成為文學史上男歡女愛的象徵,大量出現在詩詞、歌賦、小說等文學作品中。「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唐代李商隱《有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代元稹《離思》),「紅裙濺水鴛鴦濕,幾度雲朝雨暮」(宋代葉閶《摸魚兒》)、「夢斷陽台雲雨,世間不要春風」(宋代陳師道《清平樂》),「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確實不勝枚舉。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曹植在《洛神賦》中以幻覺形式,虛構自己遇見了洛水女神。洛神體態飄忽像驚飛的大雁,婉曲輕柔像水中的游龍,鮮美華麗如秋菊茂松,姣美如朝霞,純潔如芙蓉。隨後對洛神產生愛慕之情,托水波來傳意,寄玉佩來定情。洛神終被他的真情所感動,和他相見。但終因人神殊途,結合無望,含情痛別。洛水女神名叫宓妃,傳說是宓羲氏的女兒,在洛水溺死後成神。「誤殺洛濱狂子建,情脈脈,恨依依」(劉將孫《江城子》),曹植備受猜忌壓迫,鬱郁而死,害得美神宓妃恨無絕期,後因以「洛神」、「洛妃」、「洛女」等作為美女的典故,以「洛浦夢」表示愛情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