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梅戲影片有哪些
1959 2部
《女駙馬》(黃梅戲) 海燕、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
導演:劉瓊
攝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安徽戲曲集錦》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江南電影製片廠協助
導演:郭筠
副導演:喬志良
攝影:張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鬧學》(黃梅戲)、《拾棉花》(泗州戲)、《借羅衣》(廬劇)
1963 2部
《牛郎織女》(黃梅戲)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陸洪非、金芝、岑范、完藝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
特技攝影:周詩穆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柳(槐)蔭記》(黃梅戲) 天馬電影製片廠、香港長虹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桑弧
藝術顧問:嚴鳳英、王少舫
導演:顧而已
攝影:吳蔚雲
美工:盧景光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慶市文化局,汪存順、王壽之執筆
導演:鄧一民、徐紀宏
攝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團
《紅霞萬朵》(黃梅戲) 珠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徽省安慶地區文化局《紅霞萬朵》創作組
導演:陳崗、李鳴
攝影:黃永湖、姚梅生
美工:羅聲繁
演出: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
1984 2部
《杜鵑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沙丹
導演:沙丹
攝影:李永福
美術:潘姚根、程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龍女》(黃梅戲)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丁式平、朱士貴、許成章
導演:舒適
副導演:馮笑
攝影:陳晨祥
美工:黃洽貴、黃劍鋒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86 4部
《孟姜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王冠亞、漸知
導演:沙丹
攝影:瞿金樓
美術設計:趙金聲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母老虎上轎》(黃梅戲)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余治淮
導演:王楓
副導演:曲長科
攝影:馮秉鏞
美術: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縣黃梅劇團
《香魂》(黃梅戲)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劉雲程
藝術顧問:傅超武
導演:張鴻眉、王金聲
攝影:王文錫
美工:張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朱門玉碎》(黃梅戲) 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張亞非、潘忠仁
導演:陳懷皚
副導演:駱航民
攝影:黃心一 美工:屠居華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1991 1部
《血淚恩仇錄》(黃梅戲) 湖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謝文禮
導演:李俊岩
副導演:姬鵬
攝影:李俊岩
美術:隋壯基
演出:湖北省黃梅戲劇院
2000 1部
《山鄉情悠悠》 安徽省電影公司
編劇:李光南、鄧新生
導演、攝影:黃喬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金芝、草青
導演:王好為、李晨聲
攝影:李晨聲、尹其武
『貳』 黃梅戲里所說的小鳳姐跟那個皇帝有段感情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
是正德皇帝,下面里黃梅戲里小鳳姐跟正德皇帝的詞:鳳姐:說什麼好人心,原來是假正輕,人家的手帕,給你塗得滿天星
皇上:滿天星價連城,皇帝題的詩,皇後綉的鳳,
鳳姐:你假戲當成真,欺君罪不輕,
皇上:店名叫龍鳳,難道就不欺君,
鳳姐:遠近都馳名,皇帝都不管,我勸你少費心,
皇上:不必提龍鳳,還是論婚姻,你貌美,你性聰明,一見就傾心,再見就鍾情,
你願意,我帶你進京城,我和你雙雙對對配龍鳳,深宮上宛渡晨昏,
『叄』 黃梅戲《龍鳳奇緣 》的劇情介紹,韓再芬演的那個
黃梅戲《龍鳳奇緣 》的劇情介紹,韓再芬演的那個
懸賞分:3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21 小時
不是張鐵林26集的那個《龍鳳奇緣》,好像這個黃梅戲版的《龍鳳奇緣 》只有三張VCD碟片,韓再芬演的,有誰知道整部劇情的告知一下,深表感謝
『肆』 黃梅戲中最著名的是蔡什麼
早期黃梅戲藝人——蔡仲賢
辛亥革命前後,蔡仲賢的兒子蔡樹友,徒弟徐煥卿、胡在江、王掌一、董漢文、檀盛雲、陳庭獻、韋春台、胡普伢等紛紛組織了許多黃梅調班子,經常到安慶周圍的各縣和江南的東流、至德、貴池,乃至江西的彭澤,湖北的英山等地唱開了。其時,蔡仲賢則以教戲為主,演唱為輔。談起他教戲,亦令人仰慕。首先在藝術上,從舞台表演到唱腔動作,無不精通,而且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在生活上,樸素節儉,從不講究吃喝;在師徒關繫上則視徒如子,感情深厚,深得學徒門的崇敬。當時活動在大江南北的許多著名的黃梅戲梨園弟子,無不出自他門下,因而各地很多黃梅戲班子都打著蔡仲賢的招牌,出現了「只見蔡仲賢戲班,不見蔡仲賢登台「的現象。廣大群眾都要以看到蔡仲賢親自登台演唱為快。一次在太慈寺,蔡仲賢應群眾之請,在《辭店》中扮演店姐,遠近群眾無不爭看。相傳一拉年青婦女,當聽到丈夫喊她去看蔡仲賢唱《辭店》時,那婦女樂不可支地倒抱著孩子就跑,等到她跑到台下時,《辭店》已經唱完,但台上還是蔡仲賢在打彩(打彩,是演員的激情表演,無固定台詞),那婦女情不自禁,即將孩子送到台上「打彩」,蔡仲賢便隨機應變地唱起:「打彩的姐姐送神童,甘羅十二進皇宮。太爺、夫人隨轎走,祖祖輩輩享華榮。」婦女聽後,即取下孩子的銀項圈,作為彩禮。蔡便唱起:「打彩的嫂嫂禮莫多,哪吒鬧海動干戈。你送我乾坤圈一個,小小英雄怎奈何!」唱完即將項圈交還給這位婦女。之後,打彩,總有很多抱著金貴的孩子「打彩」。
民國初年,蔡仲賢的後輩楊潤保等組織起規模空前的黃梅戲班——長春班,班上演員陣容相當強,除楊潤葆、檀盛雲外,還有龍臘九、柯竹賢、蔡南樓、蔡德行、吳余斌、檀未成、檀國章、徐根堂等。後學胡玉庭、卯林伢,正年輕好學,也慕名入班拜楊潤保為師父,蔡仲賢為師祖。後來胡玉庭是本縣乃至安徽黃梅戲都有很大貢獻的黃梅花戲藝人,對黃梅戲的繼承和發展,都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正如《黃梅戲的來源及其發展方面,提供了很多寶貴資料,例如說黃梅戲是以湖北黃梅傳來的採茶調為基礎,受『高腔』和『徽調』的影響而發展成為一種民間小戲,為我們研究黃梅戲的源流提供了很好的線索。」這里提的就是胡玉庭的師祖蔡仲賢將黃梅縣的採茶調帶到家鄉紮根的一段史實。陸洪非寫的《黃梅戲源流》說:「望江蔡仲賢是安徽最早的黃梅戲藝人,截至目前為止,在所搜集的有關黃梅戲源流的材料中,早於蔡仲賢的,尚未發現。」
『伍』 黃梅戲《戲鳳》歌詞
李鳳姐:人瀟灑,性溫存,若有意,似無情。不知他家何處
李鳳姐:不知他何姓名,到叫我坐立難安,睡不寧
正德皇帝對白:姑娘
鳳姐對白:欸,是你
正德對白:我
正德皇帝:姓朱名德正,家住在北京城,二十歲還沒定過親
鳳姐對白:你來做么事
正德:我愛上你家酒,我進了酒家門
鳳姐對白:我哥哥今天不在家,今天不賣酒
正德:賣酒地風情好,你比酒更迷人。
鳳姐:我們賣酒做營生,不懂愛也不懂情。
正德:為什麼你坐立難安,睡不寧。
大牛:你說愛又談情,你存的什麼心,再要不安份,我送你進衙門。
鳳姐對白:大牛!你莫管!把酒壇子搬到店裡去
正德掏出手帕:姑娘
鳳姐:欸 這不是我的手帕嗎
鳳姐念詩:一撇驚鴻影,相逢似夢中
正德念詩:廣寒身未到,分手太匆匆
鳳姐:說什麼好人心,原來是假正經,人家的手帕給你塗得滿天星
正德:滿天星,價連城,皇帝題的詩,皇後綉的鳳
鳳姐:你假戲當成真,欺君罪罪不輕
正德:店名叫龍鳳,難道就不欺君
鳳姐:我地龍鳳店,遠近都知名,皇帝都不管,我勸你少費心
正德:不必提龍鳳,還是論婚姻。你貌美麗,你性聰明
正德:一見就傾心,再見就鍾情,你願意,我你進京城
正德:我和你雙雙對對配龍鳳,深宮上苑度晨昏
大牛白:我一見你就討厭,再見你更傷心 你要帶她走,我就跟你把命拼
大牛唱:別以為梅龍鎮上好欺人
鳳姐:我們梅龍鎮守禮最嚴明,我擔心受議論,不敢留客人,還是哥哥回來再上門,再上門
(5)黃梅戲江南小美女擴展閱讀:
《戲鳳》是黃梅戲《游龍戲鳳》中的一段唱詞。
《游龍戲鳳》故事主要講述明武宗微服出巡,至梅龍鎮,投宿於酒家李龍家,與其妹(或女)李鳳姐相愛。最終結局亦有不同演繹,武宗或對李鳳姐始亂終棄,或接入後宮,有情人終成眷屬。
游龍戲鳳的故事起源於明武宗與民間女子李鳳姐相愛為題材的民間文學,後世的小說、雜劇、戲曲、多有演繹,近代以來多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
京劇除游龍戲鳳之名外,有稱梅龍鎮、下江南、美龍鎮、驪珠夢、白鳳冢,崑曲和花部亂彈稱綴白裘·戲鳳,地方劇稱解帶封宮、下江南、賣酒、龍戲鳳、李鳳姐賣酒、美龍鎮、正德戲鳳等。
『陸』 黃梅戲大全
黃梅戲大全主要收錄最動人的經典小調,重溫黃梅調的浪漫幽默精選,膾炙人口經典唱段。戲曲經典,名角演繹。
章節目錄
上集
01.誰料皇榜中狀元《女駙馬》選段MTV演唱:孫娟劉廣慧
02.花開花放花花世界《小辭店》選段MTV演唱:韓再芬
03.慧娘親畫《鴛鴦譜》選段MTV演唱:韓再芬
04.觀燈《鬧花燈》選段MTV演:趙媛媛董家林 唱:劉廣慧
05.獨占花魁《買油郎獨占花魁》選段MTV演唱:楊天潘啟才
06.到底人間歡樂多《牛郎織女》選段MTV演唱:黃菁菁 汪靜
07.喜臨門《杜鵑女》選段MTV演唱:黃菁菁 滿玲玲
08.金玉良緣《紅樓夢》選段MTV演唱:汪靜 汪麗娜
09.互表身世《天仙配》選段MTV演唱:王萍陳兆舜
10.龍歸大海《天仙配》選段MTV演唱:熊辰楷 潘文革
11.青山如黛《孔雀東南飛》選段MTV演唱:陳兆舜 孫娟
12.西湖山水《白蛇傳》選段MTV演唱:汪靜 滿玲玲
13.今日看來更愛人《天仙配》選段MTV演唱:滿玲玲 熊辰龍
14.天女散花《天女散花》選段MTV演:藏鈺明 唱:范衛紅
下集
01.手提羊毫《女駙馬》選段MTV演唱:沈娟 劉廣慧
02.對花《打豬草》選段MTV演唱:黃梅 熊辰龍
03.相思恨《梅香》選段MTV演唱:沈娟
04.含悲忍淚往前走《天仙配》選段MTV演唱:陳兆舜 沈娟
05.貴人進門要發財《七仙女與董永》選段MTV演唱:黃梅戲校 潘啟才
06.海灘別《風塵女畫家》選段MTV演唱:孫娟 陳兆舜
07.煙袋調《黃梅調》選段MTV演唱:滿玲玲 潘文革
08.十八里相送《梁山伯與祝英台》選段MTV演:孫娟 陳兆舜 唱:孫娟 潘啟才
09.三杯酒《雙蓮記》選段MTV演:汪靜 唱:江麗娜
10.江南好《黃梅調》選段MTV演唱:范衛紅 黃菁菁 李迎春
11.十五的月亮為誰圓《黃梅調》選段MTV演:董家林 趙媛媛 唱:滿玲玲 潘文革
12.小店春早《黃梅調》選段MTV演唱:劉廣慧 王萍
13.我的情哥哥《黃梅調》選段MTV演唱:黃菁菁 李迎春 范衛紅
14.菩薩調《游春》選段MTV演唱:焦燕蒸 衛紅
15.看長江《江姐》選段MTV演唱:王萍 王麗娜
16.琵琶詞《秦香蓮》選段MTV演唱:汪靜 滿玲玲
『柒』 黃梅戲孟姜女的唱詞有哪些
摘要 (7)望華亭(張輝)
『捌』 誰知道 黃梅戲《逛花燈》的歌詞呀
《逛花燈》的歌詞:
正月里探妹呀,正月正 ,
我領我的小妹啊去逛花燈,
逛花燈是假意呀,妹呀,
探你是真情呀咿呀咿爾吆,
二月里探妹呀龍抬頭,
我領我的小妹啊去逛花樓,
花樓節節高呀妹呀。
別閃了你的腰啊,咿呀咿爾吆,
三月里探妹呀,三月三,
我領著小妹妹去下江南,
起張洋船票呀妹呀,
大洋三快三那,咿呀咿爾吆,
四月里探妹呀,四月十八,
我領我的小妹呀把香插,
上香咱倆去呀妹呀,
怕你找不著家呀,咿呀咿爾吆。
五月里探妹呀,五五端陽,
姜米面地粽子又沾白糖,
白糖蘸白果妹呀,
掰開你嘗嘗呀咿呀咿爾吆。
六月里哪探妹呀三伏天,
我領我的小妹去把花觀
花好葉也好啊妹呀,
沒有你新鮮呀咿呀咿爾吆,
七月里探妹呀七月七,
上方地牛郎會織女,
神仙也團圓妹呀,
咱倆兩分離呀咿呀咿爾吆。
八月里哪個探妹呀,
中秋月兒圓,
西瓜月餅都供老蒼天,
家家來團圓妹呀,
咱倆不團圓呀咿呀咿爾吆。
『玖』 關於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有了新說——起源於安慶地區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省安慶地區的懷腔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省安慶市,一代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就是安徽省安慶人,黃梅戲與湖北省黃梅縣並無關聯,並且黃梅戲一直用安徽省安慶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於安慶地方黃梅時節採茶歌曲,大部分黃梅戲演員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與安徽方言差異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黃梅縣地名虛構起源歷史以爭奪黃梅戲文化遺產,黃梅戲在湖北並沒有太大知名度。江蘇蘇州有個太湖,而安徽也有個太湖,全國各地地名相同的很多,而黃梅戲不是以地名為名,而是以節氣為名。
黃梅戲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從孕育、成形、發展、壯大,至今已走過兩百年的時光。但是,對於這一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最近安徽省專家通過田野考察和資料研究,提出了新說法,認為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此說推翻了流傳較廣的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的傳統說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兩級宣傳部門的支持下,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以《黃梅戲的起源與發展》作為學術課題,聘請多位多年從事黃梅戲藝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對黃梅戲起源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調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過7個月的田野調查,對民歌、時調、鼓書、燈戲、佛道音樂、青陽腔、高腔、彈腔等音樂進行調查和取樣錄制,調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蘇、陝西五個省區,采訪對象達413人,收集民歌3000餘首,錄制音像達900多分鍾。
參與此項調查的安徽黃梅戲研究者王秋貴說,黃梅戲的語言以安慶方言為基礎,聲腔以安慶民歌為基調,黃梅戲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黃梅戲誕生之前就已經在安慶地區流行。此次田野調查的一個重要發現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陝西省南部商洛地區,居住著許多清朝康、雍、乾時期從安慶各縣遷過去的移民。他們早就失去了與家鄉的聯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陸續尋宗認祖。盡管遠隔千里,但他們至今還操持著安慶方言,還傳唱著200多年前從老家帶過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經成為黃梅戲的聲腔。比如商南《十二時會姐歌》無論是音樂還是唱詞與安慶的《探姐》如出一轍。此外,商南的《偷情歌》與安慶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難猜》與安慶的《手拉槐樹望郎來》等也存在明顯的對應關系。王秋貴說,這說明黃梅戲的聲腔不是外來的,而是起源於安慶本地。
據課題組成員介紹,通過調查,他們發現黃梅戲的音樂95%來自安慶地區已經流傳的民歌、花鼓戲、道情、彈詞、高腔和徽調,而安慶地區當時又是民間戲曲的中心,這也佐證了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
此外,課題組通過對安慶方言與黃梅戲音樂的關系進行考察也發現,安慶方言與湖北黃梅方言的平仄關系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課題組在報告中認為,安慶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語音平緩,很少出現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決定了黃梅戲唱腔的波紋形狀流暢,黃梅戲被觀眾稱道的特色:易懂、易學、易唱,和安慶方言存在因果關系。
此前戲曲學術界一般都認為黃梅戲是清末湖北黃梅縣水災難民在流浪過程中帶入安慶地區的,災民傳唱的湖北採茶調與安慶民間小調和其他戲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黃梅戲。但安徽戲曲研究者在查閱目前可見的所有關於黃梅戲的文史資料和田野調查中,都沒有發現有關湖北採茶調在安慶傳播的過程和事件。在調查報告中,安徽學者認為,湖北黃梅縣發大水的時候,地處下游、地勢更為低窪的安慶地區也是汪洋一片,難民想經過皖河流域各縣進入安慶城內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災民沿途傳播採茶音樂的路線圖不能成立。
也有專家指出,當前能夠證明黃梅戲起源的文獻證據還很缺乏,此次調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記載黃梅戲的資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報》上的一則報道,證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慶北門集賢關一帶每年都有「黃梅調小戲」上演。戲曲史專家廖奔說,缺乏文獻記載是地方戲曲普遍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建議下一步要擴大文獻的搜尋范圍。
安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愛軍表示,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一張文化名片,弄清楚黃梅戲的起源對於更好地研究地方戲曲的誕生、發展的規律,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一民族藝術瑰寶都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日報《黃梅戲起源有了新說——起源於安慶地區》
『拾』 黃梅戲的代表作簡介
1、《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講述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2、《女駙馬》講述了馮素珍與李兆廷自幼相愛,婚後由於家境敗落,繼母逼退婚。素貞被迫進京應試,中狀元,被招駙馬,洞房之夜實情相告與公主,帝赦免之罪,馮李終成眷屬。
3、《羅帕記》黃梅戲傳統劇目之一,與《天仙配》、《女駙馬》並稱黃梅戲三絕。講述舉人王科舉,十八年後,王科舉父子同科。科舉又恰子錦龍治下為官,雙合鎮再演戲文。陳賽金冤情暢訴,王科舉悔恨難生,王錦龍代母洗冤,最後在店姐的撮合下,全家團聚。
4、《王小六打豆腐》是黃梅戲傳統小戲中的經典之作,歷經數十載,久演不衰。《王小六打豆腐》小六將買豆子的錢賭輸掉了,老婆讓買豆子回家打豆腐,他交不了差,只好裝了一袋子的河沙濫竽充數。自然,豆腐就打不成了。
怕老婆的王小六,被老婆拽著耳朵,直叫喚的王小六就成了怕老婆的代名詞!又好氣又搞笑的王小六自此叫開。
5、《小辭店》是全本《菜刀記》中的一折。說的是青年商人蔡鳴鳳外出做生意,住在柳鳳英開的店中。柳鳳英的丈夫是個賭棍,整日賭場鬼混,不顧家庭。柳鳳英對丈夫極不滿意,卻與忠厚老實的顧客蔡鳴鳳感情相投,二人產生了愛情。
但蔡鳴鳳終究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分別之時,二人悲痛欲絕。劇中在柳鳳英得知蔡鳴鳳家中還有妻子,而且決意辭店回家,分別之際,嚴鳳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現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緒,演出具有強烈的震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