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女西施到底姓什麼
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別名:西施、西子、先施、麗姬、西西
(1)我們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姓什麼擴展閱讀: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其中的「沉魚」一詞,講述的就是「西施浣紗」的故事。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諸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
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西施殿於1986年奠基,1990年10月7日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
⑵ 【歷史】美女西施到底姓什麼
西施,本名施夷光。
9月19日出生,農歷八月二十五,具體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公元前473年。
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沉魚,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的美人,2003年浙江省諸暨市興建了西施殿加以紀念。
生平
浙江諸暨薴蘿山下有兩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稱其西施。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當時的越王勾踐為了報復吳王夫差,便想獻上美女鄭旦等人迷惑夫差,其中就有西施。
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蠡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范大夫見到吳王,跪拜著說:「東海賊臣勾踐,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以供灑掃之役。」可是伍子胥進言:「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吳王不聽其勸諫,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蘇台建造春宵宮,在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還修築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戲遊玩。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他沉迷於西施的美色,荒廢朝政,勾踐趁機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然後乘虛而入,一舉消滅吳國。
(2)我們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姓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成語:
1、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2、東施效顰
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西子捧心」被視為絕世美態,同里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摹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跟西施有著皆然不同的面貌,結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典出《莊子·天運》後世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地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
《紅樓夢·第三十回》: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痴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嘆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且更可厭了!
⑶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叫什麼名字
古代四美女,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稱。
沉魚--西施,
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王昭君
傳說「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貂蟬
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蟬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楊玉環
傳說楊玉環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
⑷ 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姓氏是姓西還是別的姓氏呢
在古代的文明中,女子是卑微和要接受命運的人。而且越是美艷漂亮的女子,越是要接受社會和統治者的各種要求。對於過去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我們就有著很多的評價。並且,對於她的身世,相信不少人也是好奇的很吧。
在古代,女子是沒有名字的。即便這個女人長相出眾,非常漂亮,她也很難擁有專屬於自己的名字。在春秋之時,那個時候的漢字就不多,更別說能夠被普通老百姓擁有了。
能夠有姓,基本上就是皇親國戚,能夠有名字,一定是一個男性英雄人物。名字在古代是專屬名詞,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絕對不是誰想有就能夠擁有的。
不過,西施就算沒有名字,她依舊是我們心中的女神。她的樣貌動人,身材纖細,嬌弱的江南水鄉女子形象已經在我們腦海中存在了。她到底姓什麼,也一點不重要,西施這個代名詞也可以很好表示對她的尊敬。
⑸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什麼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施。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⑹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的『施』是
「施」是西施的姓,西施本名施夷光,後世稱之為西施。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其中的「沉魚」,講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6)我們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姓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典故
1、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2、西施與珍珠
珍珠被人類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傳說她是西施的化身。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黎民百姓脫離連年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3、美中不足
西施大腳。素有「沉魚」之譽的西施雖然美麗,但因為是勞動人民出生,所以腳比一般人的要大,於是她想方設法地掩蓋這個缺點,因為她喜歡跳舞,所以她經常穿長裙,又為自己特製了一雙木屐,腰間系一串鈴鐺。
結果因為鞋子高了一塊,不但看不出來腳大,還因為走路時左右搖擺,加之長裙飄飄,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風姿。
⑺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的本名及故鄉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⑻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都有誰
我國民間有四大美人之說,俗話說的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她們是指春秋時期的越國人西施,西漢元帝時的王昭君,三國時期的貂蟬和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
無論從歷史還是傳說上說,這四個人都是權力中心的人物。所以,相貌自不必說,一定是傾國傾城之色。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年越國人,又稱西子。她天生麗質,為了報國,她忍辱負重,以身事吳王夫差,後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惑亂吳宮,助越王勾踐復國。
相傳越國滅吳之後,勾踐的夫人叫人把石頭綁在西施身上,沉入了大江。《墨子·親士》篇中曾提到:「是故比干之一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這里「西施之沈」的意思是說西施之所以被沉江,是因為她的美貌。這里的「沈」,在古代就是「沉」的意思。東漢趙曄《吳越春秋·逸篇》中有記載,「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