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泥鰍玉女」到底怎麼火的,為啥網友聽完驚呆了
「泥鰍玉女」之所以會爆火是因為她在抖音上的一個視頻,當時「泥鰍玉女」整個人站在泥塘中抓泥鰍,渾身都是泥巴。視頻中她穿著純白色低胸T恤衫和牛仔短褲,頭發高高綁起,臉上和身上都是泥巴,看起來很臟很狼狽。但是她臉上掛著的笑容卻很清純,而且顏值還挺高,身材凹凸有致,反而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對於此網友們也是紛紛心動了,表示這么真實樸素的小姐姐現在已經很難遇到了。而她這獨特的秀身材方式,讓看慣了光鮮亮麗的秀身材美女的眾人措手不及卻又眼前一亮,有不少網友都在她評論里嚷嚷著要高價回收她抓的泥鰍。
⑵ 河裡怎麼抓泥鰍
1、選擇好小河溝,一般選擇農村灌溉實用的小溝渠,不能去大河,很危險。
(2)小美女抓泥鰍視頻擴展閱讀:
一、泥鰍的營養價值
1、泥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低,能降脂降壓,即是美味佳餚又是大眾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和「水中人參」之美譽。美味又滋補,還易獲得,價廉物美。
2、泥鰍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人體抗血管衰老,有益於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鰍和豆腐同烹,具很好的進補和食療功用;應用消渴:泥鰍、鮮荷葉共煮湯食。
二、泥鰍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別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小兒體虛盜汗者食用,有助於生長發育;同時適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療化療後、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黃疽型肝炎更適宜,可促進黃疽和轉氨酶下降;同時適宜陽痿、痔瘡、皮膚疥癬瘙癢之人食用。
⑶ 抓泥鰍搞笑歌曲
版本有很多,你說的是YY主播小水版本的吧,童音的。網上傳的視頻名都叫——小嫩男唱兒歌《捉泥鰍》超級搞笑
⑷ 怎麼抓泥鰍啊
在小河,小溪里最好用電魚機來電,這樣魚魚就會慢慢浮上來.如果沒有電魚機的話就用網捕,竹簸箕撈. 關於捉泥鰍或鱔這種很滑的魚最好用竹簸箕撈.還有就是用魚叉.如果要用手捉的話就得有點技巧,泥鰍不要用手大力抓,一見到它就要雙手合十迅速收攏連泥一起撈上岸.鱔就有點不同,手一抓住馬上抱上岸,你越用力就越握不了,特別是又長又大的白鱔,因為太滑了. 補充: 手上抹點面增加摩擦力
⑸ 怎麼樣用手抓泥鰍才好抓
食指和無名指在一條線上,中指活動,這是以此為生的農民的指勢。不知道怎麼弄圖片給你看。反正就那三個指頭,練熟了抓到就不會滑走的。
⑹ 泥鰍是白天還是晚上好抓
農村水田裡的泥鰍是白天好捉還是晚上好捉呢?捉泥鰍有什麼技巧?
抓泥鰍這是踏火小時候的最喜歡的事,那種樂趣不是在於抓了多少泥鰍,而是在於抓泥鰍過程中的樂趣,所以那時候一收完稻穀後都會叫上一群夥伴去田裡抓泥鰍。至於水田裡的泥鰍是白天抓好學是晚上抓好,有沒有什麼技巧?這個還得看情況來說。
對於水田裡水比較深的地方,這個最好的辦法就是放籠子,下午放第二天早上去收,放的時候盡量選擇天氣較悶的時候去,因為這種天氣水裡的泥鰍易出現缺氧,所以出來活動的泥鰍也較多,這樣利於捕捉。在放籠子的時候一定要在籠子里放上誘餌,一般都是用搗碎的蚯蚓或是用點米糠炒一下與搗碎的蚯蚓一起放在籠子里,現在的話用一些腥味較重的肉食性魚類的飼料也可以用,這種更方便。
如果水田裡的水不是很深,不方便放籠子的話,這種可選擇晚上用電筒來照,踏火那個時候電筒沒現在這么好用,一般都是用有松油的松樹劈開後晚上用來點火去照的,我們用來抓泥鰍的神器叫「魚梳」,形狀像梳頭用的梳子,裝個長點的木柄看到泥鰍後直接用這個魚梳去夾住,那時泥鰍多,晚上一兩個小時能抓上好幾斤。
如果水田方便放水的話,則可將田裡的水慢慢放干,一般情況下田裡的水幹了之後,泥鰍大部分會跑到水位低的地方,這時可直接將低水位的泥翻開來抓泥鰍,同時在地勢高的地方,也會有一些泥鰍在那沒跑,這時找洞,跟著洞去抓泥鰍,一般一個洞都會有一條泥鰍,多的時候會有兩到三條。
⑺ 怎樣用地籠抓泥鰍
地籠抓泥鰍步驟:
用蚯蚓餌料,再加些中葯阿維,弄成粉,蚯蚓用紗窗或其它的薄布包著,也可放入由炒米糠、蠶蛹等做成的面團狀飼料,或者煮熟的魚、肉骨頭等。
(1) 用釣鯽魚的小竿釣,釣餌用紅蚯蚓,將其分段後使用,泥鰍吃食時,浮頭往下沉,此時應提竿,提竿,動作宜輕。
(2) 籃子釣法:用一隻籃子,其內放骨頭,其上覆蓋一層淤泥,將籃子放入有泥鰍的水底,一般頭天晚上放籃,第二天早晨收籃,每次可同時放幾個籃子。
(3) 竹籠釣法:用竹篾編成圓筒狀,筒口為碗口大小,筒尾逐漸收緊,筒長0.66米,另編一個倒須,放入筒口,使用時,筒口和倒須都要拴牢,泥鰍可從筒口鑽進。一般頭天晚上放籠,第二天早晨收籠。下籠前,先將筒口倒須打開,逐個放入餌料如骨頭等。然後將倒須捆牢,把備好的竹籠一個個放在有泥鰍的水田背坎,或犁田後形成的溝里。次日收籠時籠里便會有許多泥鰍。
⑻ 手捉泥鰍的方法
主要看泥的軟硬程度
如果很硬的話,可以用小鐵鍬或者小鏟子之類的挖
如果是稀泥糊塗的話,可以直接用手向上翻污泥,然後就會看見泥鰍露著白肚皮了,呵呵,隨便捉就可以了
⑼ 怎麼抓泥鰍
1
1、選擇好小河溝
一般選擇農村灌溉實用的小溝渠,不能去大河,很危險。
2
2、在河汊處將河溝的一段堵起來
如附圖所示,在河汊處將河溝的一段堵起來(用樹木、泥土等)。
3
3、在河溝的下游用細網攔住
如附圖所示,在河溝的下游用細網攔住(專門讓一個人去操作),防止魚兒順水跑掉。
4
4、排干河水、先把除泥鰍外的小魚捉完
等待河水排干後,先把其他活蹦亂跳的小魚捉完。
多圖
5
5、在爛泥里用手挖泥鰍
然後可以一起動手從泥巴里,將泥鰍扒出來啦!
多圖
6
6,需要注意的事項!
(1)謹防水中有蛇,注意觀察。
(2)徒手挖泥鰍,要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劃傷。
⑽ 抓泥鰍的片段
捉泥鰍
母親捉泥鰍,一般是在盛夏正午。
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老家有自生產隊分得的自留地三畦,每畦自留地前皆有水圳一條,圳溝里淤泥沒踝,常有泥鰍躲於其間。
朝霞未出,母親已帶上大姐、二姐,到溪邊,用閩南傳統的水車,將水「車」到水圳里。從「車」水處到我家自留地,水圳長的有一公里多,短的也有三五百米。三個女人踩著水車的「車鼓蕾」,將滿天的星星踩得一個也不剩,才一勺一勺地將水灌滿整條水圳。然後,她們再輪流用戽斗,把水一斗一斗地戽進自留地。已被太陽曝曬幾天的稻田立即泛起綠意一片。
母親告訴我,捉泥鰍的最佳時機就是在中午。「因為這時水圳里的水被戽幹了,泥巴被太陽一曬,泥鰍熱得受不了,它們會鑽進泥巴深處,這時泥巴就會出現一個一個的圓孔,這里就躲有泥鰍了」。
這時的母親,拿起放在田頭的「卡仔」(即魚簍)斜背著,捲起褲管,踩進圳溝的淤泥里,彎下腰來,仔細辨別泥土裡的一個一個圓孔,判斷有泥鰍了,雙掌拱成弧形,往圓孔兩旁一插,收攏十指,猛然出泥,一條泥鰍就被捉了出來。換左手捏緊,右手打開「卡仔」的布塞,將泥鰍放進背後的「卡仔」,再蓋好塞子。如是反復。一般說來,母親的判斷十分准確,十抓九有,偶爾運氣好點,還能捉到土鰻。
約有一個小時光景,母親背後的「卡仔」裝了滿滿的泥鰍。還有一半的圳溝她還沒動呢,但她也不貪,收拾好工具,學著高甲腔:「兒子,咱班師回朝�!」這時,在我眼裡,母親斜背「卡仔」、肩扛鋤頭,頂著烈日回家的身影絕不亞於穆桂英打勝仗騎馬班師的英姿。
有人看她捉了那麼多的泥鰍,總也想去捉。奇怪的是,別人捉的,總是那麼零星幾條,所以母親也不怕泥鰍被別人捉光,隔個兩三天,她照樣可以將滿滿的一「卡仔」泥鰍帶回家。
母親不僅會捉泥鰍,而且還會煮泥鰍。她把泥鰍洗凈,逐一剖腹去腸,再洗凈;從房前菜畦里摘一兩根蔥、四五個紅辣椒,加上豆豉,下鍋紅燒。煮熟了,揭開鍋蓋,黃的泥鰍、綠的蔥葉、紅的辣椒,香氣撲鼻,色彩斑斕,還沒動筷子,我們幾個小孩的口水先流了出來。到了傍晚晚飯時間,鄰家小孩仍是稀飯就鹹菜,我們故意端著裝有泥鰍的飯碗,到處炫耀;身邊總有兩三隻狗跟著,為的是搶到幾根魚刺。
最神奇的是,母親能用泥鰍做好幾道不同的菜。母親總是把吃不完的泥鰍用油炸至金黃色,然後放於烈日下曝曬成干,再密封藏好。母親除了紅燒泥鰍,還會將泥鰍干加上白蘿卜,如果恰巧碰到父親發工資,她會買上一隻魷魚剪成絲,燉一道蘿卜泥鰍湯(我們把它取名「過江龍」),味道那個鮮、那個美、那個甜,沒得說的;母親還會將豆腐切成條狀,下油鍋炸成金黃金黃的,和泥鰍干拌在一起,在中秋的月光下,顯得更加脆黃,讓你分不清哪是豆腐乾、哪是泥鰍干;母親還可以做一道泥鰍咸飯,開胃極了。
捉泥鰍只是孩童時代的一種游戲,然而母親烈日下捉泥鰍的剪影,一直是我精神家園的壁畫,即使風吹雨打也不褪色。
捉泥鰍
小時候的趣事不少。其中,捉泥鰍的種種記憶歷歷在目。
就是那個農忙的下午,我們家都種完了花生。就到一條附近的小溝渠中洗洗手,但是發覺:小溝渠的拐彎處比較寬大,那裡正有一條大水牛躺在那裡舒服地打著尾巴,把水和泥漿都啪啪地澆在它自己的身上。我有點氣憤,它把水弄臟了;正想趕走它時,忽然發現旁邊的泥漿里有些小泡沫冒出來。
「哎,可能有泥鰍哦!」
憑著我多次抓小魚的經驗,直覺已經告訴了我。聽到我的大聲叫喊,弟弟們都跑了過來。
「大哥,我們下去抓一些吧!」
小弟弟有點驚喜的樣子。我們三兄弟就眼睜睜看著媽媽,等待她的回答。
媽媽笑了,「你們這些好玩的小傢伙,總是想辦法找樂。」
說著,媽媽已經把大水牛趕到一邊去了。看著水牛氣噓噓的樣子,我想:它可能鬧性子了。
其實,媽媽也是有點小孩子氣的,最先下小溝渠的就是她。她捲起褲腳,招呼我們也捲起褲腳快點下去。我可早就有準備,一下去就抓緊機會,撈到了五六條泥鰍了。
「你怎麼這么快就抓到泥鰍呢?」
媽媽似乎有點驚訝。兩個弟弟也好奇的望著我。
我笑了。「哈哈,我早就看好那些地方有泥鰍了;可能牛驚擾了它們出來活動,所以我已經確定了哪裡有泥鰍了。」
弟弟們看著我從手裡泥漿中的泥鰍,直瞪著眼。
「哥,你要教我,怎麼發現泥鰍!我也要多抓一些。」
我有點得意。「好啊,看著了,看我先露兩手。」
說著,又從泥漿里捉到了泥鰍。
「究竟怎麼知道哪裡有泥鰍的嘛。別在顧自己抓嗎!」
小弟弟蹩上了小嘴。
媽媽微笑地看著我。大弟弟趕緊側著耳朵。
我好高興說上了,「這個嘛,要先看小氣泡,接著看泥漿哪裡有輕微的動,還有看看它們的小須子是否露在泥漿的表面呢。」
「啊?你連泥鰍的小須子都看得到?」
大弟弟有點不相信。我有點急了,一邊解說,一邊忙著示範。大弟弟下來小溝渠後,很快掌握了要領。小弟弟拿著他的臟小手,拉著我。
「大哥,你偏心,把我教到最後」
「沒有啊,小弟,你來興趣了。那教你才好玩啊。」
媽媽看著我,眯著眼睛說:「看來你還真很快學會做活,怨不得你種花生那麼快!最好把這個興趣用在學習上就好了。」
我有點臉上有點紅了。
「媽,我也不知道。課堂上我不明白啊。」
「那你多觀察,多動手;總會有改變的生機。」
「好,我回去把乘法口訣背給你聽。」——那時,我讀小學二年級,連乘法口訣都背不過,後來還留了級。
媽媽點了一下頭,「不要談那麼多了,來!專心捉泥鰍。」
媽媽和我們三兄弟一起比賽誰捉得多。
到後來收獲不少,小小的溝渠里,竟然差不多有半桶。
鄉村真的處處是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