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否真有其人呢
說起我國四大美女,想必大家都對她們感興趣,這四大美女之名,究竟是不是真的如傳聞中所說,可沉魚落雁、閉目羞花呢,這個問題或許只有存在於古代的人們可見。其實,每個時代或許有每個時代的審美觀,就拿十年前的人的裝扮和十年後人的裝扮來說是一樣的道理,即使現在讓我們見到四大美女的樣子,或許以我們現代人的審美觀,可能會覺得這四大美女只是一般般也說不定。
這前兩位在歷史上還算有些真實度,但說到後兩位,也就是西施和貂蟬,在歷史書上並無記載,而在一些野史上才有過存在,所以,也就沒有她們的出生年月和死亡年月,同時還連她們最終的去處都無從而知。相比於前兩位,這兩位的身世至今成謎,令人感覺它們或許只是一個傳說,並無真人,而歷史上只是存在其原型而已。但事實是否如此,還需考古學家繼續研究才能得知。
2.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的原名叫什麼
本名施夷光。
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2)快手四大美女西施擴展閱讀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薴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西施世居越國薴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薴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 。
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
與范蠡設計:「得諸暨薴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薴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西施,一次假面舞會的誤會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范郎。
然而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會稽,教習歌舞,准備獻給吳王夫差。
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舉手投足間,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
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
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3. 這美女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4. 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長什麼樣,她最後的結局如何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出名的美女數不勝數,卻唯有西施一人歷經兩千年的時光,被世人記在心裡。西施以可愛、純潔、美麗的形象深入人心,被世人譽為「四大美女之首」。但是西施的結局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反而有一絲悲涼。西施有多美,結局就有多慘。
太湖西施雕像
而關於西施伴隨范蠡離去,這種說法大都出自文學家和戲劇家的筆下。出於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對浪漫主義的想像,文學家把西施和范蠡塑造成了一對鴛鴦。但是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西施服侍吳王夫差二十多年,二十年共枕同歡,吳王夫差對西施更是傾盡所有,都沒有對夫差產生絲毫的情感。而范蠡與西施相識不過幾個春秋,西施怎麼可能鍾情於他?所以西施也不可能跟著僅僅見過幾面的范蠡遠走齊國,把自己的人生寄託在范蠡身上。所以這種說法也就被排除了。
關於西施結局的說法中,被沉江而死的說法佔了大多數,並且美好結局的說法都能被排除,那麼就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一代佳人西施被人沉江而死,她的結局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因為中國老百姓骨子裡的美滿思想,文學家才賦予了西施一個完美而皆大歡喜的結局,以此來滿足人們心中對西施的想像。
5. 西施為什麼被評為四大美女之首
大家都知道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國(今諸暨)的浣紗美女,被越王勾踐進獻到吳國,目的是以美色迷亂吳王夫差的心智,使之沉緬其中,荒廢政事。
西施姿容絕代,入吳後,施展媚功,輕而易舉地俘獲了吳王夫差的心,從而幫助越國順利地滅掉了吳國。但關於史書上所記載的西施種種事跡,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首先,這個故事裡的“浣紗美女”的原名並不叫西施,傳說她叫“施夷光”,主要來自戲曲小說。
西施其實是一個生活在春秋初期或更早一些時代的美女,與另一個叫毛嬙美女齊名。
這個,可以從《管子•小稱》上記的“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一語可以得知。
《管子》為管仲及其弟子所著,管仲是東周初期秦秋五霸齊桓公的得力助手,大約生於公元前725年左右,卒於公元前645年左右。而越王勾踐生卒約前520年在前465年,也就是說,美女毛嬙、西施是早於勾踐時代兩百多年就出現的人物。
相較而言,毛嬙應該比西施更美。
《管子•小稱》在提到毛嬙、西施時,就把毛嬙放在前面、西施放在後面。《慎子•威德》也是如此,說:“毛嬙,西施,天下之至姣也。”《韓非子•顯學》同樣說:“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還有《淮南子》《戰國策•齊策四》 等等,也莫不如此。
而《越絕書》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畢竟也只是個善良的老百姓們願意相信的美好傳說而已。
為西施,一嘆。
6. 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做了些什麼,為何死後受萬人祭拜
因為她以國為重,願意為了自己的國家犧牲小我。
西施本來叫做施夷光,她從小家裡十分的貧窮,然後父母都是靠著一些零工維持生計。這樣環境下長大的西施不得不早點出來幹活,於是她就跟著母親在河邊浣紗,久了以後大家也叫她浣紗。女大十八變,西施也越長越好看,所以在古達四大美人中她占據第一,並且憑借她一個人還讓吳國分裂,可以看出傾國傾城。
吳王一看到西施就喜歡上了,為了取悅西施他不惜讓人重新修宮殿,甚至在西施開口之前就把那些最好的東西送到她面前只求她一笑,後來就對朝政越來越疏離,只想沉浸在美色之中,所以就有了吳國被滅,越王成功笑到了最後,而西施呢也沒有人知道她到底去哪了。
有人說她最後和范蠡在一起了,然後范蠡帶著西施一起離開了,因為不管怎麼樣西施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女子,都還是希望她可以有一個很美好的結局,但是根據歷史資料記載,范蠡的確是有一個老婆,但是不是西施,只能說還是時代不對吧,如此美好的一個人最後還是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完美大結局。
7. 中國四大美女之——西施,她最終的下場如何呢
關於西施的結局,在民間一直流傳的一個傳說是,西施在越國攻破吳國後和越國的大夫范蠡比翼雙飛歸隱江湖。但這也許只是人們心中對這個不幸女子的一個美好的願望,其他的幾個西施的結局流傳版本,這位春秋美人的下場卻不是那麼的好。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3:西施死於吳國人報復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
小編認為西施最後和范蠡比翼雙飛的可能不大,自古紅顏都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西施最後被沉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8. 大小姐終於削弱,24號更新後四大美女「西施」上線,是哪些美女
王者榮耀體驗服在17號進行了一次更新,我們都知道體驗服的更新調整一般來說都會在之後同步到正式服上去
大小姐孫尚香,大小姐上一次的調整削弱不知道多會兒了,游戲策劃終於想起來削弱一下這個英雄了(ps上路:我太難了)這次削弱了大小姐一技能的基礎傷害和加成傷害,同時加長了一技能前期的cd時間;但是軍師覺的這只是一次很小的削弱基本不會影響上路戰士那糟心的游戲體驗,只是前期更好的過渡一下大小姐前期的主要傷害其實是來自於二技能的傷害,破甲、燃燒,一技能在二技能的加持下,傷害依舊不會太低希望游戲團隊好好的調整一下,上路的對線基本就是塔下吃兵(上路:我太難了)
西施沒有過於華麗的服飾和厚重的妝容,但「鄰家少女」的設計,讓西施待人親切又沒有距離感,甚至在局外動畫中擁有了與玩家互動的鏡頭。
西施上線後,「四大美女」你喜歡那個?
9.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簡介 西施到底長什麼樣子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 (越州培公故鄉)。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