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種紅薯
地瓜的種植首先要選擇好地塊,通常選用土壤深厚,富含有機物的沙土或沙性土壤為最佳。因為這樣的地塊土壤疏鬆,透氣性和排水性都十分良好,有利於紅薯生長。要想育好苗必須有好的種子,選好種子很重要。要選擇沒有病毒的好品種,品種需要一致,不要摻雜其它的品種。種薯要選擇外皮光滑,沒有蟲咬病疤的形狀豎長,長的均勻的好的紅薯作為種來培育,不能過大或過小。選好種薯後,把紅薯放在苗床上均勻排列整齊,不要太過於擁擠,要留有適當的空間。排列完畢後,需要在表面鋪滿細沙,以蓋過紅薯最多5厘米為宜,然後澆水使其保持濕潤。在紅薯的育苗期間,可以根據苗情適當添加肥料,也可不加,一般使用稀釋了的有機肥水進行澆水。澆完肥水後一定要用清水潑淋葉面,防止有機肥水燒壞葉子,以免葉面就出現發黃發干,甚至燒壞種苗的現象。種苗定植前,一般在定植前的幾天不會去澆水的,利用高溫來促使發芽出苗,還可以起到防病的效果。出苗時要選取莖粗,葉大,高度在15厘米以上健康的苗來摘取。出苗後觀察苗床過乾的話,可以用清水噴霧後澆淋噴灑,但不能過於濕潤,要控制好濕度。有時還需要二次追肥,促使幼苗繼續生長,以備下次摘取。健康的秧苗在定植前,最好用生物菌浸泡一下,再進行定植,這樣可以防止爛根。一般在定植前把土地都進行了整壟,這樣給種苗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根系易於生長。起壟的目的就是防止過大或者過多的雨水犯澇,紅薯是怕澇的。另外紅薯的種植對壟溝也有要求,要求寬大,窄深,這樣才能結出又大又好的紅薯。紅薯對肥水的要求不是很高。氮磷鉀這些都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前期植物對氮肥的要求多些,因為在這個生長時期,莖葉的生長是離不開氮肥的,所以這個時期一定要使用氮肥。磷肥是在長塊莖體時非常需要的,鉀肥一般是在收獲之前一個月的時候加上,這樣就會加速根部的吸收,換句話說,總產量會有所提高。
㈡ 紅薯的高產栽培技術
紅薯的種植技術
1、整地施肥:整地要在晴天進行,土要打碎、打細,整平後,肥料條施在壟底,壟距80厘米,壟高20厘米左右。肥料可使用專用有機復合肥,種植面積較大時,要求測定土壤N、P、K和有機質,南方還要測定土壤pH值,不提倡使用普通復合肥。
紅薯的生長時期
1、前期:前期是從栽秧到封盆,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該期莖葉生長較慢,根系發展較快,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
2、中期:中期是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春薯約歷時50天,夏薯約30天,該期塊根膨大較慢,莖葉生長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
3、後期:後期是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獲,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
拓展資料
紅薯的種植產地
我國紅薯種植產地主要分布於北京、山西、山東、河南、天津、河北、東三省、內蒙古、雲南、四川、湖北、甘肅、安徽、福建、陝西、湖南、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主產區分別是安徽泗縣(中國山芋之鄉)、河北盧龍、福建連城、河南開封、鄧州、唐河桐寨鋪、山東泗水、四川南充等地區。
㈢ 抖音種紅薯是什麼梗
種紅薯的意思網路用語,表示愛你,疼你,喜歡你,為你紅盡一生,只屬於你。
真心喜歡你,人間縱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情之所鍾,朝暮不依長相思,白首不離長相守,真心實意喜歡你,一心一意愛著你,把你捧在手心裡,百般呵護護你疼愛你。
㈣ 如何種紅薯 種植
如果你開始打算在院子里種點東西,紅薯是個不錯的選擇。相對於其它水果和蔬菜,紅薯產量高且容易管理。如果你有一小塊地,種上這些古銅色的塊莖,過一段時間晚餐就可以吃上自家地里種出的紅薯了。按以下步驟種植你的紅薯並從育苗開始吧。
怎麼樣種植紅薯,是種植紅薯系列教程的一部分,教程還包括培育幼苗、准備好你的園子、種植你的紅薯。
1、在院子選一塊地。紅薯主要生長在地下,不需要太多地上空間。然而,他們喜歡溫暖的環境,所以盡量選擇一個陽光充足(特別是如果你生活在北方)排水良好的地點。
2、鬆土。紅薯是塊莖植物,在土裡生長。要讓它們長得好,必須深耕土地約30厘米,並把土壤弄鬆散,如有必要,加入園藝土壤。
3、處理土壤。要想有好的收成,肥沃的土壤很重要。在表層覆蓋一層營養土,把大塊的石頭撿走。測一下土壤的Ph值。通過添加泥炭土或草木灰,調節酸度或鹼度,達到中性的pH值。這叫做土壤改良。你可以在園藝中心或商店買到pH測試套裝。土壤調理增加養分,可以選擇沃葉微生物菌劑。
4、確定種植時間。因為紅薯喜熱,它們需要有溫暖的土壤,才能蓬勃生長。所以最早要到春天,最後一次霜凍後一個月,才能種植幼苗。
5、覆蓋薄膜。在地面覆蓋薄膜保持熱量,幫助紅薯生長。如果你在特別寒冷的地區,在紅薯種植後覆蓋上黑色地膜或類似的保溫材料。
㈤ 相貌體重異常不忍食用,世界上最風騷的紅薯長什麼樣子
由於紅薯的生長環境的不同、品種的不同,所以長出的形狀也是各異。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很多的紅薯都長的類似於我們生活中熟悉事物的樣子,其中最風騷之一的紅薯可能就是類似於火辣性感的美女形狀的紅薯啦。
在英國的一位農民家在挖紅薯的時候發現了,一塊生長奇特的紅薯。這個紅薯的形狀非常的像一個人形,並且還是一位身材火辣的美女的形狀。這塊紅薯擁有兩條圓潤的美腿和豐滿的大豐臀,身材非常的誘人。這位農民就把紅薯帶回了家裡讓家裡人參觀,後來因為這奇特的形狀都不捨得吃。
在日本宮崎縣有一位網友家裡就挖出了類似小鳥一樣的紅薯,特別是小鳥的頭和小鳥的翅膀都是栩栩如生。並且還一起出土了兩個,讓人忍笑不禁。
㈥ 種植紅薯的全過程
紅薯的育苗,提早出苗後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提早供應市場;常規栽培可採用小拱棚+地膜兩層保溫育苗。苗床寬1.0米左右,深15-20厘米,床底鋪一層有機肥後澆水覆土。
選擇種薯要求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無病蟲害,薯塊100-250克。排種密度為薯塊間隔3厘米左右,種薯排好之後覆土,厚度2-3厘米,不能超過5厘米,以免影響出苗。當60%薯塊出芽後揭掉地膜。晴天氣溫20℃以上時,打開拱棚膜和大棚膜兩端通風,防止高溫燒苗,保持床溫25-30℃,濕度以床土見干見濕為准。薯苗長20-25厘米,有6-8張完整葉片時,可以剪苗栽種大田。
平均氣溫15℃以上時,可剪苗栽到大田,由於前期氣溫較低,可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栽種時,將4個節位水平插或斜插入土中,乾旱時將兩葉一心露出地面,其餘葉片埋入土中,以利薯苗成活和結薯分散均勻,提高商品率和產量,種植密度4000株/667平方米,株距20厘米。
整地施肥:整地要在晴天進行,土要打碎、打細。整平後,肥料條施在壟底,壟距80厘米,壟高20厘米左右。肥料可使用專用有機復合肥,種植面積較大時,要求測定土壤n、p、k和有機質,南方還要測定土壤pH值。不提倡使用普通復合肥。
對分枝較多、生長較旺的薯田可用剪刀剪掉二三個分枝,如此可使養分迴流,讓薯塊得到更多養分。打頂可調節養分運轉,促使養分向根部輸送。當薯苗長到40-60厘米時摘去嫩尖,分枝生長過旺時也要摘去嫩尖。
提苗肥在插後15天左右結合第一次中耕每667m2追施稀薄人畜糞750-1000kg或尿素2.5kg。結薯肥在分枝結薯階段追肥,一般在插後一個月內結合第二次中耕進行,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坼縫肥在莖葉封行以後,塊根生長速度較快,地面出現裂縫時追肥。每667m2追尿素1.5kg、過磷酸鈣浸出液10kg、硫酸鉀3kg兌水150-200kg配成營養液,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順縫澆灌,要求追肥均勻。
㈦ 怎樣種紅薯又大又好
首先品種的選擇,番薯的品種非常的多,如果前期選了良好的紅薯種苗,那麼對於後期紅薯是否甘甜有很大的關系,現在的市場上番薯品種較多,有紫心的番薯,有紅心的番薯,有白心的番薯甚至還有黃心的番薯,所以在種植番薯的時候選擇優質的品就顯得種尤為重要。
接著就是種植紅薯的土壤,紅薯的甘甜度和種植區域的土壤友很大的聯系,雖然說番薯在一定程度上適應能力很強,但土壤還是會影響番薯的品質,那麼就需要選擇適合番薯種植的土壤,番薯最適合在沙質土壤種種植,因為沙質土壤就有很好的控水性,在種植過程中,要弄田壟溝壑方便排水,沙質土壤還方便人們對番薯的收獲,番薯種植超過兩年建議更換其他農作物,繼續種植的話就會影響紅薯口感。
再就是種植番薯的田間管理,番薯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也適應貧瘠的土壤,但這並不意味著番薯不需要施肥,番薯在生長過程中施肥還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基肥很重要,一定要給番薯足夠的基肥,之後按照畝數給土地施鉀肥以及一些混合肥料,同時農家肥熟肥可以當底肥,種植番薯過程中也不要忘了追肥哦。
同時還要對番薯葉勁經行提蔓,以免養分提供給了徑蔓。7-8月份是雨水旺季,莖葉生長快速,而薯塊膨脹較慢,應以控為主防止莖葉增長較快奪取薯塊的營養,種植番薯的戶農都有雨後提曼的習慣【可以翻蔓,翻蔓會傷害葉經,降低葉徑的光合作用,不能曾產反而減產】提曼後將其放回遠處不會使葉經收到傷害,也防止了莖葉不定根,控制徑蔓生長,從而達到曾產的效果。
最後提醒大家番薯無固定的收獲期,農戶可以根據最大效益下進行收獲,但最遲要在十月底前收完,以免冬季受凍,影響產量。
紅薯品種分為四大品種,分別為紅心紅薯、白心紅薯、黃心紅薯、紫心紅薯,常見的紅心紅薯有寧紫4號、京薯6號、廣薯135等品種;白心紅薯有普薯23、龍薯9號等品種;黃心紅薯有秦薯九號、香甜一號等品種;紫心紅薯有日本凌紫等品種。
一、紅心紅薯
1、廣薯135
廣薯135屬於紅心紅薯的一種,它的味道甘甜,口感比較脆爽,果實中的含糖量很高,也可以用來製糖,並且它的生長周期短,適應性強,具有抗旱的能力,適合大面積推廣。
2、寧紫4號
在紅薯品種介紹中,寧紫4號品種口感軟綿、入口即化,含糖量高達百分之20左右,適合生長在南部的沿海城市,雨水充沛光照溫和,非常適合寧紫4號生長,它的生長周期一般在4個月左右。
3、京薯6號
京薯6號的口感是紅薯中比較好的,蒸熟之後香氣溢散、口感滑嫩,一般種植在我國的北方地區,有時作為主糧食用;京薯6號體型比較小巧,長度大概在6厘米左右,周長約為3厘米。
二、白心紅薯
1、普薯23
普薯23屬於白心紅薯的一種,果實中的汁水比較多,但是相較於澱粉含量比較低,也沒有紅薯的含糖量高,但是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普薯23裡面的纖維素比較高,是白心紅薯中口感比較好的一種。
2、龍薯9號
龍薯9號時目前推廣中,栽種面積最大的白心紅薯品種,其口感糯而不膩,吃起來沒有雜質,並且常常用龍薯9號製作薯粉,具有一定的嚼勁;龍薯9號的生長周期短,適合大面積種植。
三、黃心紅薯
1、秦薯九號
秦薯九號是黃心紅薯之中比較常見的品種,適合蒸、炒、煮粥、做飯等各種方法,能良好的還原出黃心紅薯清香的味道,爽滑的口感;秦薯九號的體型一般比較大,長度大約在10厘米左右。
2、香甜一號
香甜一號的口感帶點糯性,甜度適中,適合不喜歡甜食的人吃;它的生長周期一般比其它品種的長,大概要生長5個月左右;香甜一號的體型比較粗壯,果實周長大約6厘米左右。
四、紫心紅薯
1、紫薯王
紫薯王是紫心紅薯中,銷量最高的品種,是我國本土的品種之一,暢銷海內外;它的個頭不大,長度在8厘米左右,但是甜度很高,比一般的紅薯甜,果肉中硒元素比較高,能預防癌症。
2、日本凌紫
日本凌紫是日本品種的紫薯,經過本地化養殖後,適合種植在我國土地上;口感不是特別好,人一般不吃,但是日本凌紫生長周期短,畝產量高,一般在農村種植後,用於畜牧的糧食。
3、寧紫薯2號
寧紫薯2號是紫心紅薯的品種之一,它的口感比價獨特,不糯不甜、不脆不膩;適合用來煲湯喝,它裡面的營養元素很高,能滿足人體所需的養分;寧紫薯2號長度一般在13厘米以上,是體型比較大的品種之一。
㈧ 種紅薯的方法與技術
你好,紅薯的栽培技術
1、育苗方法
紅薯需在移栽種植前2個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開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可採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進行選種育苗提純復壯。要在無病毒病和瘡痂病病區,且品種一致的田塊選種,選擇薯形長、勻、無棱溝、直、皮光滑、無病蟲斑和傷痕的中型種薯做種。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漚制有機肥500~1000kg、礦質鉀鎂肥50kg。下種前用石硫合劑或石灰對苗床進行消毒或悶棚消毒。
2、苗期管理
紅薯育苗期間根據苗情適時追肥,肥料用經有機認證的或經有機認證機構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NPK養分總含量≥6%,有機質含量≥40%),育苗期追肥總量每667平方米一般為250kg。第1次「紅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當苗高10~13cm時,可進行第2次追肥。每次施肥後,都要用清水潑澆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象。
培土可分2~3次進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進行第1次培土,隔7d進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培土最好用肥沃疏鬆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床中。培土可與施液態肥料結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後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合,以利早發、多發新根。
苗床管理還要抓好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保持床溫25~35℃。出苗後溫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溫灼苗,如膜內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寒潮來臨時要做好保溫工作。
種薯出苗前一般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過干,可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後要注意苗床濕度,當苗床發白時要及時澆水,濕潤床土和澆灑稀肥水,以促進薯苗生長;苗床過濕時,及時揭膜通風。
3、肥水管理
紅薯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時期不同而異。氮肥以莖葉生長時期吸收較多,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少;磷肥在莖葉生長中期吸收較少,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多;而鉀肥的吸收從栽插到收獲都比氮、磷多, 以塊根膨大時期更為顯著。
紅薯有機種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學肥料,以基肥施用為主,一般基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60%~80%,基肥結合整地起壟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後,結合補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糞水,作為提苗肥。第2次在紅薯結薯期,即春、秋植種後60d左右,冬植種後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海餐沃高鉀肥為主。
紅薯在定植時澆了定苗水後,在栽插後30~40d,開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時若遇乾旱,要及時澆水,可採取溝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過壟高1/2。整體來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濕潤為宜。若遇雨天應及時排澇,以防積水造成薯苗徒長,出現只長柴根不結薯的現象。
㈨ 怎麼種植紅薯
栽培技術
育苗方法
紅薯需在移栽種植前2個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開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可採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每年進行選種育苗提純復壯。要在無病毒病和瘡痂病病區,且品種一致的田塊選種,選擇薯形長、勻、無棱溝、直、皮光滑、無病蟲斑和傷痕的中型種薯做種,種植前用1.0%硫酸銅液或2%的氫氧化鈉溶液浸5~10min ,也可用Bt、白僵菌等有機生產允許的生物菌劑浸泡種薯2h,最好採用紗網大棚無蟲條件繁殖脫毒苗。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漚制有機肥500~1000kg、礦質鉀鎂肥50kg。下種前用石硫合劑或石灰對苗床進行消毒或悶棚消毒。
苗期管理
紅薯育苗期間根據苗情適時追肥,肥料用經有機認證的或經有機認證機構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NPK養分總含量≥6%,有機質含量≥40%),育苗期追肥總量每667平方米一般為250kg。第1次「紅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當苗高10~13cm時,可進行第2次追肥。每次施肥後,都要用清水潑澆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象。
培土可分2~3次進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進行第1次培土,隔7d進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培土最好用肥沃疏鬆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床中。培土可與施液態肥料結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後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合,以利早發、多發新根。
下種後每隔15d噴施1次Bt等有機生產許可的生物菌劑和300倍茶麩水,撒1次草木灰;並在苗床周圍或育苗棚外放性激素誘捕器。
苗床管理還要抓好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保持床溫25~35℃。出苗後溫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溫灼苗,如膜內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寒潮來臨時要做好保溫工作。
種薯出苗前一般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過干,可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後要注意苗床濕度,當苗床發白時要及時澆水,濕潤床土和澆灑稀肥水,以促進薯苗生長;苗床過濕時,及時揭膜通風。
整地起壟
選擇前茬為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的地塊,前茬收獲後人工除去田間雜草,枯枝落葉。用機器或畜力對土壤進行深翻土層曬土,同時每667平方米施入經有機認證或經有機認證機構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500kg、草木灰300kg或礦物鉀鎂肥50kg、磷礦粉25kg[6]。基肥深施30cm左右,基肥距種苗應在16cm以上。
起壟規格:春、秋植壟寬100cm包溝,壟高30cm;冬植壟寬120cm包溝,壟高25~30cm。要求壟型肥胖、壟溝窄深 。
肥水管理
紅薯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時期不同而異。氮肥以莖葉生長時期吸收較多,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少;磷肥在莖葉生長中期吸收較少,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多;而鉀肥的吸收從栽插到收獲都比氮、磷多,以塊根膨大時期更為顯著,因此,紅薯施肥應圍繞這一特點進行,N∶P∶K=5:6:20 。最好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紅薯有機種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學肥料,以基肥施用為主,一般基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60%~80%,基肥結合整地起壟施入。待移栽苗活棵後,結合補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糞水,作為提苗肥。第2次在紅薯結薯期,即春、秋植種後60d左右,冬植種後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
催薯肥以鉀肥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製有機肥(或有機認證有機肥)500kg、草木灰250kg或礦物鉀鎂肥25kg。施用方法一般是用犁破開壟兩邊,或用小鋤在壟腰部開小溝,然後把肥料與益生菌拌勻進行條施,施後應進行1次澆水,以促其盡快發揮其肥效。同時施肥後可結合人工除草進行培土。
紅薯在定植時澆了定苗水後,在栽插後30~40d,開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時若遇乾旱,要及時澆水,可採取溝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過壟高1/2。整體來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濕潤為宜。若遇雨天應及時排澇,以防積水造成薯苗徒長,出現只長柴根不結薯的現象。
拓展資料:
病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病毒病、葉斑病、瘡痂病、紅薯瘟、紅薯蔓割病、紅薯軟腐病等。
病害防治方法
首先是採用脫毒苗、對種苗消毒;其次是根據不同的病害進行葯劑防治。
對於生理性病害的控制和防治:由於土壤缺素、生理性缺素、環境不良等因素(過干、過濕、日燒、高溫、低溫),引起缺素症、日灼、老化、弱小、萎蔫等多種生理性病害。
防治方法:選用抗性品種或不敏感的品種;選用生長勢強的健壯品種;適當澆水,使地表、植株保持乾燥;保持適當的密度;種植地塊保持輪作可減免發生。
對於非侵染性病害,用硫磺和銅制劑防治。對於細菌性病害,如軟腐,適當澆水同時澆水,使地表、植株保持乾燥。真菌病害,如霜霉病、銹病及其它土傳病害,採取覆膜和滴灌措施,保持環境乾燥,可以防治。
病毒性病害,通過防治蚜蟲來防治。
蟲害防治
莖螟、天蛾、卷葉螟、葉甲、小蟓甲、金針蟲、金龜子、螻蛄、地老虎、斜紋夜蛾、蚜蟲和白粉虱等。
1、輪作。水田實行水旱輪作,早茬種水稻秋種紅薯或晚茬種水稻冬種紅薯;或春夏季種水生蔬菜秋冬季種紅薯。
2、採用組培脫毒育苗方式。
3、燈光殺蟲。每20000平方米安裝一盞頻振式誘蟲燈。
4、小象甲、地老虎、螻蛄、金針蟲、葉甲等地下害蟲的綜合防治措施。定植後每隔15d噴施1次500倍益生菌液;定植後2~3個月淋施1次白僵菌或煙葉(煙莖)水;各次淋葯時間要錯開15d;每667平方米放小象甲性誘素誘捕器15~20個。
5、莖螟防治。種植後20d噴1次印楝素或魚藤酮防治紅薯莖螟,隔10d噴1次,連續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