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是哪幾個
1.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傾國傾城。曾受命於王允用「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的手段使呂布與董卓相互猜忌並最終利用呂布誅殺了權傾一時的董卓。
2.昭君:漢元帝時期的宮女。西元前33年,元帝許為漢朝和匈奴和親,派美麗而有見識的宮女王昭君遠嫁呼韓邪單於。此後,由於昭君力勸呼韓邪單於停爭,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達60年之久。
3.楊貴妃: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能歌善舞。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並深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貴妃受其堂兄楊國忠牽連而縊死於路祠,最後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美女。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為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以身許國而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並最後令吳王眾叛親離,從而成就了勾踐的東山再起。(據《經典閱讀》)
㈡ 古代四大美女誰是假的
貂蟬是杜撰的,詳情參考三國志
㈢ 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幾位
四大美女是指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
1、西施,本名施夷光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 ,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漢元帝時期宮女。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3、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
4、楊玉環,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3)4大美女那幾個是假的擴展閱讀
1、沉魚——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又稱「浣紗女」。是春秋時期越國美女。後被世人尊稱為「西子」。西施生活的年代越國臣服於吳國,隨時都有被滅國的危險。
當時的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一直謀求越國的強大,可以戰勝吳國。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西施擔當起了這一國家重任。西施天生麗質、容貌出眾。因此她被越王勾踐選中送給了當時的吳王夫差,而西施也憑借他冠古一絕的美色贏得了夫差的寵愛。
2、落雁——王昭君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王昭君為維護漢匈關系的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匈奴生活近半個世紀,而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流傳千古。
3、閉月——貂蟬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姬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羞花——楊玉環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子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
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
㈣ 歷史上的4大美女是確有其人嗎,
有的!! 沉魚——西施,因為她經常去浣紗啊,那裡才有魚 落雁——王昭君,昭君出塞,塞外的大雁看到美女驚呆了,忘了扇翅膀就掉下來了 避月——貂禪 看了3國都知道,這姑娘老在晚上出來,月亮都不好意思了 羞花——楊玉環 這MM喜歡看花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1、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3、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7626922.html?fr=qrl3
㈤ 中國四大美女是哪幾個,還有關於她們的資料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六. 摘要:
1、女體與政治的關系:「一笑傾人城」亦或「安邦定國」?
在男性的政治場域中,「紅顏禍水」的論述已縱橫歷史數千年之久;美貌的女性往往與覆滅的城國產生聯想;文史傳統中的四大美人——西施、貂嬋、王昭君與楊貴妃,在男性的書寫之中,西施、貂嬋兩人是美人計的代表人物,而唐明皇寵幸楊貴妃,不臨國事,則被認為是唐朝中衰的關鍵之一。但實際上,西施媚惑夫差也是為了越國,何況她也曾覺得對不起吳王而想自殺,但為了救國報國仍忍辱偷生;貂嬋因為不希望董卓成為下一個暴君,才為大局犧牲奉獻,事發後,她亦義無反顧地跳井。雖然世人多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衰敗的起始,而玉環與此有莫大關聯,然根據介紹中所寫:「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可見,其實這兩者並無直接關系。王昭君更徹底顛覆「美人是禍害」的傳統觀念,她和親到偏遠的西域,換取中原多年來的和平,是標準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㈥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幾個版本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可是從古到今人們對四大美女的說法不一,不過大家最熟悉、公認的一個版本應該就是:春秋時期的西施,西漢的王昭君,三國時期的貂蟬,唐朝的楊玉環,但也還有其他版本的說法,那麼古代的四大美女有哪幾個版本呢?
中國古代被人們所公認的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她們享有著「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在世界上享有著一定的美譽。千百年來,人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絕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像的餘地。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㈦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真的還是假的
中國五千年歷史第一美女
中國五千年歷史第一美女
中國五千年文化里,可以說是代代皆有絕世美女。畢竟中國地大物博人超多,加上戰爭只是殺男人,美女都是搶來搶去的珍藏品,因此美女的量也遠比英雄要多。但歷史上的第一美人到底是誰呢?要說「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四個傳說中的「中國四大美人」,其實還她們還未夠班。褒姒、妲己、小龍女(?)這些,又似乎不像是真正存在的人。在我的認知中,有資格爭奪五千年第一美女的,首推春秋時期的「夏姬」。
話說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時代,是個蘿莉當道的幸福時代,鄭國主君【鄭穆公】有一個女兒,萌度非常高。當時鄭穆公的兒子【公子蠻】,就被這個超正的妹妹迷的神魂顛倒,所以【鄭穆公】在女兒13歲的時候,就把她嫁給陳國大夫【夏御叔】,而【公子蠻】因為失戀傷心過度,在2年後就死了。
CheckPoint:當時這名女子只有13歲,是不折不扣的蘿莉。能讓自己的哥哥都被萌到,可見這名具有「蘿莉屬性」的美少女,同時有著非常強大的「妹屬性」。這兩個屬性相加,90%以上的宅男都沒有辦法抗拒,也難怪【公子蠻】會連命都丟掉。
這名女子婚後改名為【夏姬】,還生了一個孩子叫【夏征舒】。【夏征舒】的老爸【夏御叔】死很早,由【夏征舒】接任大夫。
CheckPoint:娶到了同時具有「蘿莉屬性」和「妹屬性」的【夏姬】,【夏御叔】體力不濟英年早逝並不令人意外。這時【夏姬】已經漸漸由「蘿莉屬性」轉化為「熟女屬性」,但老公一死,又立刻追加了「寡婦屬性」,其威力自然是倍增。
貌美絕倫的【夏姬】,同時迷倒了陳國主君【陳靈公】,以及下面兩位大臣【孔寧】、【儀行父】。畢竟君臣同事一場,爭風吃醋傷感情,所以好朋友好同事之間大搞4P,甚至穿著【夏姬】穿過的內衣上朝,討論哪一套比較贊。(別問我那個時代為什麼那麼幸福那麼淫亂,史料是這樣說的。)
一日3大賤男在【夏姬】家飲酒作樂,並拿【夏征舒】來取笑。基本上只要是有血性的男兒,遇到這種情形都會爆走。理所當然【夏征舒】就抄起武器,放無雙把淫賤大老闆【陳靈公】給掛了,然後自立為【陳侯】。而另外兩名賤男,就跑到楚國求救,【楚莊王】一年後就把陳國給鏟平了。
【楚莊王】滅陳後第一件事,當然是把【夏姬】這名「天下第一美熟女」據為己有。不過楚國的臣子們看到【夏姬】萌度如此之高,當然不甘心自己主君收到後宮後大家都吃不到,因此聯名上奏要求【楚莊王】不可沉溺美色。【楚莊王】知道自己沒得玩了,只好忍痛將【夏姬】許配給重臣【連尹襄老】。
CheckPoint:這時【夏姬】轉嫁多次又是亡國奴,身上又多了「薄倖屬性」。
【連尹襄老】這倒楣鬼,幾個月以後就在戰場上死了。而【連尹襄老】有個兒子【黑腰】,早被新老媽【夏姬】萌到,老爸的屍首還沒領回,就先繼承這位超萌熟女當遺產。可是【楚莊王】等這個機會也等很久了,當然立刻下令把【夏姬】搶到後宮。其他大臣當然不爽了,搞到最後君臣不和,【楚莊王】只好聽從【申公巫臣】的建議,把【夏姬】送回老家鄭國。這一年,【夏姬】只有36歲。
CheckPoint:【連尹襄老】死後,【夏姬】身上「寡婦屬性」和「薄倖屬性」的威力又再度翻倍。加上【黑腰】跑來插花,讓夏姬又追加了禁斷的「繼母屬性」,這時的萌度已經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夏姬】回到鄭國後,平安的待了14年。(當時鄭國的國君是【夏姬】的弟弟,有沒有追加「姊屬性」,則不可考。)
14年後,一直想吃【夏姬】但是吃不到的可憐【楚莊王】,終於抑鬱而終。【楚恭王】繼位後,派【申公巫臣】出使齊國。但【申公巫臣】早就肖想【夏姬】很久了,於是在去齊國的路上聯絡好【夏姬】,兩人私奔到晉國去。
CheckPoint:事實證明,雖然一個女人已經半百,但只要同時具有「熟女屬性」、雙倍「寡婦屬性」、雙倍「薄倖屬性」、「繼母屬性」、以及「姊屬性」,天下間仍然無人能撼動其第一美熟女之位。
楚國大臣中萌到【夏姬】的,當然不只【申公巫臣】一個人。另一個大臣【子反】就聯合同樣肖想繼母的【黑腰】,把【申公巫臣】全家殺光。【申公巫臣】當然要報復,於是協助吳國進攻楚國,差點把楚國給滅了。
而偉大的第一美熟女【夏姬】,以50歲高齡,還能和【申公巫臣】生一個女兒。之後的故事,就找不到史料了。XD
簡單列出【夏姬】一生的豐功偉業: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三代王後、七屆夫人、九場寡婦。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女人,恐怕沒幾個人敢和她爭五千年第一美女的名號了。
㈧ 四大美女的由來為什麼是那4個人是誰評定的呢
四大美女的稱號是歷史家評的.
四大美女都是與政治有關的,關系著當朝的興衰,更加凸現他們美麗了。
1、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