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光山籍全國人大美女代表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光山籍全國人大美女代表

發布時間: 2022-05-16 02:42:21

『壹』 鄧穎超是哪裡人

河南光山,生於廣西南寧。

鄧穎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原名鄧文淑,祖籍河南光山,生於廣西南寧。鄧穎超青年時代投身革命,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鄧穎超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1)光山籍全國人大美女代表擴展閱讀

1992年7月7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逝世,享年88歲。

1969年至1979年,鄧光弼同志先後被下放到青溝和左家「五·七」幹校。6個子女中有4名當過下鄉知識青年,二女兒鄧九萍在當時農安縣榛柴公社集體戶當了8年知青,兩次抽人名額都被頂掉,是全戶最後抽回來的一個。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鄧光弼一家也從未向有關部門提起什麼,因為子女們牢記父親定下的家規——到外邊一律不許說是鄧穎超家的親戚。幾十年來,在這個家庭中,不但兒子女兒嚴格遵守著這條「家規」,就連他們的所有親屬都嚴守著這條「家規」。

『貳』 什麼是婦女

在中國的傳統的說法中,婦女一般也是指已婚女子。婦女是成年女子的通稱。不單純指已婚婦女,年滿18歲的女青年也可稱婦女,18歲以下稱少女,14歲以下稱幼女,7歲以下稱兒童。法律上並沒有相關規定,可以說,所有女性在法律上都可以認為是「婦女」。

(2)光山籍全國人大美女代表擴展閱讀:

婦女代表——

宋慶齡(1893-1981)政治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廣東文昌縣(今屬海南)人。1913年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學。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

蔡暢(1900-1990),第四、第五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卓越的領導者,國際進步婦女運動的著名活動家、湖南湘鄉縣(今雙峰縣)人。

鄧穎超(1904-1992),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祖籍河南光山縣,生於廣西南寧。1919年參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並與周恩來等人組織領導了天津學生愛國運動。

『叄』 中國人大代表從第一屆到十二屆的女性是誰

中國人大代表從第一屆到十二屆的女性是申紀蘭。申紀蘭1929年12月-),女,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人,全國勞動模範。歷任山西省平順縣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副主任出生、中共山西省平順縣委副書記、山西省婦聯主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婦聯第二至四民央執委。

『肆』 河南光山出了幾位將軍

河南光山出了三位將軍。

呂清:少將,原名呂繼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政治部主任,農墾部副部長。

尤太忠: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

萬海峰:1933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先後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

(4)光山籍全國人大美女代表擴展閱讀:

光山縣與安徽省廣德縣系友好合作縣。光山與廣德雖遠隔千山,卻血脈相連,有著一脈相連的根親文化。廣德縣50萬人中,祖籍是光山縣籍人佔一半以上。

從光山人踏上廣德的那一天起,兩地尋親、問祖等民間往來,就從未間斷。特別是自2007年4月,廣德組團到光山考察。

2008年5月,光山縣也組團到廣德來學習考察,兩縣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大門正式開啟,兩縣的兄弟情誼迅速加深,兩縣的往來也由此邁上了更新的台階。

『伍』 中國當代歷史上有哪些女性政治家

1.秋瑾(民國)
瑾(1875-1907年),清浙江紹興人,字璇卿,號競雄,自號鑒湖女俠。少年時已善於詩詞,喜愛舞劍、騎馬等武藝。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湖南富紳子弟王廷鈞。1902年隨夫遷居北京。 1904年不顧家人反對,自行籌資東渡日本。參與發起「共愛會」和「十人會」,創辦《白話報》,宣傳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等。參加「洪門天地會」,被封為「紙扇」(軍師)。1905年回國,入光復會。同年七月再赴日本,在東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1906年春,因抗議日本政府頒發《清國留日學生取締規則》而歸國,在上海組織銳進學社,同年冬創辦《中國女報》,宣傳婦女解放,倡導民主革命,又在紹興明道女學堂、吳興潯溪女校執教。 1907年 ,接替徐錫麟主持紹興大通學堂,任督辦,以此為反清基地。她又到金華等地發展軍力,組織光復軍,與徐錫麟策劃皖浙兩地同時起義。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提前起義,失敗被捕。清政府查出皖浙有聯系,派兵包圍大通學堂。秋瑾於7月14日被捕,15日凌晨在紹興軒亭口從容就義,終年三十二歲。
2.宋慶齡
孫中山夫人,傑出的國際政治活動家,共和國名譽主席。 1893年誕生在上海,畢業於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在近七十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護法運動(1917)、第一次大革命(1924-192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在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宋慶齡於1950年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1年獲得「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獎金」。1952年,她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她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1981年5月8日,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宋慶齡榮譽法學博士學位,5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1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同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3. 鄧穎超
1904年生,河南省光山縣人。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在天津組織進步學生團體覺悟社。大革命時期,在天津組織女權運動同盟會、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事青年、學生、婦女和領導支援五卅運動聯合會的工作,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兩廣區委員會委員兼婦女部長。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1928年夏列席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幹事、中央直屬總支部書記,1932年到江西中央蘇區擔任過中央局宣傳部、組織部幹事,1933年任中央局秘書長。 1934年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黨中央白區工作部秘書,中央機要科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婦女組織員,中共中央長江局婦委委員,後到重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婦委書記,重慶戰時兒童保委會理事;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中央婦委副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重慶、南京任中共代表團團員,參加舊政協做統戰工作,任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婦委代理書記。 建國以後,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中共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八、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一屆三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陸』 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女性有哪些

中國最傑出的女性人物

編輯:馨馨

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名譽主席,第四、第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又名宋慶琳。原籍廣東文昌,出生於上海。

1913年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回國,任孫中山秘書,追隨孫中山致力於民主主義革命,後參加中華革命黨。1925年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成為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和得力助手,為國共兩黨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5 年孫中山逝世後,她堅持孫中山的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選為國民黨第二、三、四、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五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和國民黨左派人士一起,多次發表通電、聲明、宣言,揭露和反對蔣介石、汪精衛的叛變行為。1927年至1931年在蘇聯、歐洲期間,參加國際反帝和保衛和平運動,兩次被選為國際反帝同盟大會名譽主席,後又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委員會主要領導人之一。

回國後積極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在上海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並任全國執行委員會主席,保護和營救了大批中共黨員和愛國民主人士。1935年與何香凝等率先響應中共中央發表的《八一宣言》,後參與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1938年在香港發起成立保衛中國同盟,向國際友好人士和海外僑胞宣傳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張。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創建中國福利基金會,並任主席,在解放戰爭台曾給予中共和人民解放軍以巨大的物質幫助。1948年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名譽主席。1949年參加由中共倡議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建國以後,歷任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會長,全國婦聯第一、二、三、四屆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委會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第一、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職。

曾代表國家多次參加國際性活動,先後被選為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執行局委員、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主要著作有《為新中國奮斗》等。1981年5月逝世。

蔡暢 ;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卓越的領導者,國際進步婦女運動的著名活動家、湖南湘鄉(今雙峰縣)人。原名咸熙。

1915年入長沙周南女子師范學校求學,1916年畢業留校任教,1919年與向警予共同發起組織周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和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0年參加新民學會和工學世界社,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1924年去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翌年回國,任中共兩廣區委婦女委員會副書記,並在何香凝領導下任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幹事兼婦女運動講習所教務主任。北伐時期,先後任中共江西省委婦女部部長兼北伐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中共湖北省委婦女部部長、大革命失敗後,先後在上海、香港任中共中央婦委委員,在廣東省委婦女部工作。1928年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部長、白區工作部部長兼婦女部部長,江西省工農檢察委員會主席。1934年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4年10月參加了舉世聞名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中共陝甘省委委員,統戰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婦女部部長。

1941年任中共中央婦委代理書記,後任書記。1943年為中共中央起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各抗日根據地目前婦女工作方針的決定》,提出婦女工作以生產為中心的新方向,糾正了王明在婦女工作領域的主觀主義、形式主義錯誤,開辟了婦女運動的嶄新局面。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1946年籌建東北解放區婦女聯合會,指導東北土地改革中的婦女工作,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書記。同年被選為國際民主婦聯理事,1948年在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上,被選為全國總工會第六屆執行委員、常委、女工部部長。同年當選為國際民主婦聯副主席。

1949年春,主持召開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婦聯主席。同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建國後,歷任全國婦聯第一、二、三屆主席,第四屆名譽主席。是中共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90年9月11日逝世。

何香凝: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國民黨左派的傑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動家、畫家。原名諫,又名瑞諫,別號雙清樓主。廣東南海人,生於香港。

1897年與廖仲愷在廣州結婚,1902年變賣妝奩資助丈夫留學日本,同年冬相繼東渡。1903年春入東京目白女子大學預科,後轉入女子師范學院預科,同年結識孫中山。

1905年參加中國同盟會,同年9月介紹廖仲愷加入該會。1906年入目白女子大學博物科,1908年改入本鄉女子美術學校高等科。畢業後由日返港,隨同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舉家赴日本。1914年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積極參加討袁(世凱)和護法運動。1920年起在廣東任「出征軍人慰勞會」總幹事。1924年堅決支持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革命綱領,改組中國國民黨。

1926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委,並任婦女部部長、廣東省政府委員,主持廣東婦女工作,創辦「罷工婦女讀講習所」,發起組織「援助海豐農民自衛軍籌備會」、「軍人家屬婦女救護員傳習所」、「婦女運動講習所」、「中國各界婦女聯合會」,支援北伐戰爭。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辭去國民黨政府的一切職務,進行反蔣斗爭。

1935年與宋慶齡等率先響應中國共產黨中央發表的《八一宣言》,擔任全國各界救國會理事。抗日戰爭時期,響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從事抗日民主運動。「皖南事變」後發表宣言,嚴斥蔣介石策動內戰的陰謀。1947年參與籌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從事反蔣獨裁活動。

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一、二、三屆名譽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擅長詩詞和國畫。有《何香凝詩畫集》。1972年9月逝世。

陳慕華 ; 第七、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漢族,浙江青田人,高中文化。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至1945年先在延安抗大學習、後任三分校訓練部軍事佐理員、延安留守兵團警備五團參謀、兵團司令部教育科參謀、兵團軍事研究室研究員、延安聯防司令部後勤部家屬招待所所長兼指導員、後勤部經建處秘書,1945年至1950年任熱河軍區司令部一科參謀、東北鐵路總局機關政治協理員、穆棱煤礦工運特派員、東北鐵路保育院院長、中長鐵路中央醫院副院長,1950年至1971年任東北鐵路政治部宣傳組組長、鐵道部政治部宣傳組副組長、國家計委交通局副處長、處長、對外經濟聯絡總局成套設奮局副局長、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三局副局長,1971年至1988年任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部長、黨組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全國托幼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旅遊領導小組組長、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務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組書記、理事會理事長、中國銀行董事會名譽董事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1988年至1993年任第六屆全國婦聯主席、黨組書記、中國銀行董事會名譽董事長,1993年至1998年至今任第八屆全國婦聯名譽主席、中國銀行董事會名譽董事長。

是第五、第七、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彭佩雲;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漢族,湖南瀏陽人,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參加工作、大學文化。

1945年至1947年在西南聯合大學社會系、南京金陵大學外文系參加「民主青年同盟」,1947年至1949年在清華大學社會系學習並擔任地下黨支部書記、地下黨總支委員,1949年至1950年任清華大學黨總支部書記,1950年至195?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學校?部工作科幹事,1953年至1959年任北京市委高等黨校委員會常委、辦公室主任,1959年至1964年任北京市委大學科學工作部大學組組長市委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委員,1964年至1966年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1966年至1973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後下放勞動,1975年至1977年在北京大學政治部宣傳組工作,1977年至1978年任北京化工學院黨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1978年至1979年任國家科委一屆負責人、1979年至1982年任教育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黨組成員,1982年至1985年任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5年至1987年任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1987年至1988年任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兼中國科技大學黨委書記,1988年至1993年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1993年至1998年任國務院國務委員、國務院兒童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1993年至1997年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書記,1998年3月任現職。

錢正英;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水利部部長。漢族,浙江嘉興人。上海大同大學土木工程系肆業,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9年至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並參加上海地下黨,任大同大學群眾團體黨團成員、工學院分黨支部書記。1942年至1945年任淮北區黨委機關文化教員,淮北泗五靈鳳縣中學澮南分校教員、黨支部書記,淮北行署建設處水利科科長。1945年至1948年任蘇皖邊區水利局工程科科長,華東軍區兵丫部交通科科長、前方工程處處長。1948年至1950年任山東省黃河河務局副局長、黨委書記。1950年至1952年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副部長兼治淮委員會工程部副部長。1952年至1967年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67年至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1974年至1988年任水利電力部、水利部部長,黨組書記。1988年至今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康克清;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婦女運動卓越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社會政治活動家。江西萬安人。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青年團,任萬安羅塘灣婦女協會常任秘書,萬安縣巡視員。1928年上井岡山,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29年與朱德結婚。

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2年在江西瑞金任紅軍總司令部直轄的女子義勇隊隊長,直屬隊政治指導員。1934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侯補委員。同年10月至1936年10月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三過草地,歷盡艱辛。她與朱德同志一起同右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斗爭。

1936年任紅軍四方面軍黨校總支書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中共中央黨校賞學習。先後任八路軍總司令部直屬隊組織股長、政治處主任,黨總支書記,晉東南婦女救國會主任。是中共七大代表。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歷任全國婦聯兒童福利部部長,全國婦聯第一至第五屆常委,第二屆書記處書記,第三屆副主席,第四、第五屆主席,第六屆名譽主席。

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秘書長、副主席、主席,中國福利會名譽主席,全國兒童工作協調委員會主任,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會長,宋慶齡基金會主席。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共中央委員。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常委,第五、第六、第七屆副主席。1992年4月23日逝世。

鄧穎超;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原名鄧文淑,又名鄧詠通、鄧湘君,曾化名為逸豪等。祖籍河南光山,生於廣西南寧。
幼年喪父,靠母親行醫、教書過清貧的生活。1919年「五四」運動時,響應同在天津直隸第二女子師范學校讀書的郭隆真的倡議,參與成立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被推舉為演講隊隊長,帶領隊員在街頭進行反帝愛國宣傳活動,並與周恩來等人一起組織進步學生團體-覺悟社,參與和組織 領導了天津學生愛國運動。
1920年秋到北京師大附小任教員。1923年組織女權運動同盟會,1924年參與組織中國社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初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中國共產黨員。同年與周恩來結婚。在大革命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天津地委婦女部部長、兩廣區委委員兼婦女部部長,中共中央婦委書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曾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侯補中央執行委員。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在上海黨中央機關從事秘密工作,後到江西中央蘇區任中央局秘書長,並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央長江局婦委委員,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婦委書記,中共駐重慶、南京代表團成員,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發動婦女參加抗戰和民主政治運動,並與各界婦女組織戰時兒童保育會,救護收容逃難到後方的兒童。曾當選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理事,並曾任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為堅持團結抗戰、反對投降分裂進行不懈的斗爭。

1945年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侯補中央委員。同年任中共中央婦委會副書記。1946年作為中共代表團成員,出席國民黨當局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並在重慶、南京、上海為爭取和平、民主而斗爭。1947年回到延安任後任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央婦委代理書記。1949年在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建國後,歷任第一至三屆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第四屆婦聯名譽主席,全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對外友協名譽會長。

曾當選為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第一屆常委委員,第六屆主席。1992年報7月平均12日逝世

吳儀;國務院國務委員,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主任,原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部長。漢族湖北武漢人,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工作,北京石油學院石油煉制系煉油工程專業畢業,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

1956年至1962年在西北工學院國防系、北京石油學院石油煉制系煉油工程專業學習。1962年至1965年任蘭州煉油廠車間技術員、政治部辦公室幹事。1965年至1967年任石油工業部生產技術司生產處技術員、1967年至1983年任北京東方紅煉油廠技術員;技術科副科長、科長、副總工程師、副廠長。1983年至1988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經理、黨委書記。1988年至1991年任北京市副市長。1991年至1993年任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93年1997年任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部長,黨組書記。1997年至1998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侯補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部長,黨組書記。1998年至今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侯補委員、國務院國務委員。

是中共第十三屆中,在侯補委員、十四屆中央委員,十五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侯補委員。

何魯麗;第九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漢族,山東菏澤人,民革成員,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大學文化,副主任醫師。

12歲隨父何思源(當時的北京市市長)來京。1952年至1957年在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學習。1957年至1984年任北京兒童醫院住院醫師,北京市西城區兒童醫院住院醫師,北京市第二醫院主治醫師、兒科主任、副主任醫師。1984年至1988年任門市西城區副區長。1988年至1996年北京市副市長、民革中央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是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八屆四次全國政協會議上增選為副主席,第七屆全國婦聯常委、副主席。

http://dqxinxin.2000y.net/

『柒』 誰了解第一屆全國人大山西籍女代表李輝

網上可以查到的是:晉南專署副專員李輝
比如:《注音識字是加速工農知識化的有力武器——全國人大代表、晉南專署副專員李輝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發言》

『捌』 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逝世,享年幾歲

6月28日上午消息,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於28日凌晨逝世,享年91歲。

公開資料顯示,申紀蘭,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順人,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

中國人大網介紹,申紀蘭是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她積極維護新中國婦女勞動權利,倡導並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等稱號。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申紀蘭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申紀蘭「共和國勛章」。

(8)光山籍全國人大美女代表擴展閱讀:

爭取男女同工同酬

1951年12月10日,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申紀蘭當選為副社長。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帶領社裡的婦女,走出院門和男人一樣下田勞動。當時,受封建傳統習慣影響,在太行山區還流行著「好男走到縣,好女不出院」的古訓。要使婦女離開「三台」(鍋台、炕台和碾台),走出「院門」,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申紀蘭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動員社裡22個婦女下田參加了集體生產勞動。當時,按照社裡的規定,男人下田一天記10分工,婦女下田一天記5分工,「老五分」嚴重挫傷了婦女們的積極性。

於是,申紀蘭就帶領西溝婦女在太行山上的這個小山村,和男人們展開了一場富有歷史意義的「勞動競賽」活動,並爭取到了「男女干一樣的活,應記一樣的工分」的要求。當時,申紀蘭並沒有意識到,她帶領西溝婦女所取得的這場勝利,在新中國農村發展史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1954年9月,申紀蘭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

『玖』 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獲得過哪些榮譽

申紀蘭(1929年12月29日-2020年6月28日),女,漢族,中共黨員,出生於山西省平順,1946年10月參加工作,1953年8月入黨,現任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中國唯一的一位從第一屆連任到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相關榮譽:

1952年第一次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

1979年、1989年兩次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3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2007年獲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模範稱號。

2016年10月16日,獲得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申紀蘭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初心不改的農村的先進模範代表」。

2019年8月,入選「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申紀蘭「共和國勛章」。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9)光山籍全國人大美女代表擴展閱讀:

申紀蘭66年的代表生涯

1954年開始,申紀蘭連任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從當年辮子上扎著蝴蝶結的青年,到皺紋爬滿額頭的九旬老人,她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與成長,因此被稱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常青樹」「活化石」。

66年代表生涯,她提出的建議和議案涵蓋「三農」、教育、交通、水利建設等各領域,有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眾利益的小事,山區交通建設、耕地保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幹部選舉、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不斷得到採納。

有網友總結說,引黃入晉、太舊高速、山西老工業基地改造、長治到北京的列車、赤壁電站、青苗公路、長平高速等等,都是在申紀蘭和其他人大代表的提議下實現的。

『拾』 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簡介

1904年2月4日生,河南省光山人,生於廣西南寧。1919年五四運動時,與周恩來、馬駿等共同領導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組織覺悟社。1920年秋到北京師大附小任教員。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並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部長,同年與周恩來結婚。後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兼婦女部部長。1926年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927年後,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1928年5月,在莫斯科列席

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回國後,任中共中央直屬支部書記,在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2年5月,赴江西中央蘇區,曾任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央政治局秘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機關總支書記。1934年帶病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白區工作部秘書,中央機要科科長、中華蘇維埃政府西北辦事處內政司法部秘書。

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二十五周年

抗日戰爭時期,在武漢、重慶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37年12月,先後任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婦女組織員、中共中央長江局婦委委員。1938年1月,出席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首次理事會,當選為常務理事。3月,參與組織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擔任該會常務理事。5月,參加起草《動員婦女參加抗戰建國工作大綱》。6月,任國民參政會中共方面參政員。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兼婦委書記。1943年回到延安,曾在中央黨校一部學習。1945年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並任中共中央婦委副書記兼解放區婦聯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曾作為中共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在重慶、南京、上海為爭取中國的和平、民主而斗爭。1946年當選為國際民主婦聯理事。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委員。後任中共中央婦委代理書記。

1949年起,先後當選為全國婦聯第一至三屆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第四屆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75年、1978年當選為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7年、1982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1979年12月,擔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1982年被推舉為對外友協名譽會長。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1984年任中國三S研究會名譽會長。1985年9月經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同意不再擔任中央委員。1986年當選對外友協名譽會長。1987年當選為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名譽會長。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至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 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