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括痧是什麼意思啊
刮痧」這個「痧」字也就是「痧症」。這種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於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
刮痧療法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適應病種非常廣泛的自然療法。早在明代醫學家張鳳逵的《傷暑全書》中,對於痧症這個病的病因、病機、症狀都有具體的描述。他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話,就可以阻塞人體的脈絡,阻塞氣血,使氣血流通不暢;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時候,就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這些毒邪越深,郁積的越厲害,那麼它就越劇烈,象發急如燎原之勢,對於這種情況,就必須採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須用刮痧放血的辦法來治療。
運用刮痧療法,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結成象米粒樣的紅點為止,通過發汗使汗孔張開,痧毒(也就是病毒)隨即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刮痧有什麼效果?有科學道理嗎?
刮痧於人體,主要可以起到下面三方面的作用:
1.促進代謝,排出毒素
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動,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泄出去。刮痧能夠及時地將體內代謝的「垃圾」刮試到體表,沉積到皮下的毛孔,使體內的血流暢通,恢復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絡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擾。這是因為人體的「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筋膜、)受損傷時,肌肉會處於緊張、收縮甚至痙攣狀態,出現疼痛的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瘢痕化,從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夠舒筋通絡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緊張,在明顯減輕疼痛症狀的同時,也有利於病灶的恢復。
3.調整陰陽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十分強調機體陰陽關系的平衡。刮痧對人體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恢復平衡。
◆什麼是「出痧」?「出痧」會損害皮膚嗎?
刮痧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稱為「出痧」。這是一種刮痧後出現的正常反應,數天後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這種血凝塊不久即能潰散消失。
「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刮痧」使用什麼工具?
刮痧的用具十分簡單、方便,只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搪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刮痧板選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葯,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為了防止劃破皮膚,還要在皮膚表面塗一層潤滑劑,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採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它是一種採用天然植物油加十餘種天然中葯,經傳統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方法提煉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泄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
2.刮拭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
3.補刮瀉刮:一般來講,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補刮;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瀉刮;
4.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鍾;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拭時間為5-10分鍾。對於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刮痧要注意些什麼?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鍾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准。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鍾。
◆刮痧療法適用病症
感冒、發熱、頭痛、中暑、哮喘、心絞痛、頸椎病、高血壓、神經性頭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乳腺增生、小兒消化不良等一些疾病。
◆刮痧禁忌證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慎刮;
3.皮膚高度過敏,或患皮膚病的人禁刮;
4.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5.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用輕手法;
6.久病年老、極度虛弱、消瘦者需慎刮;
7.醉酒、過飢、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禁刮。
B. 女人多久刮一次痧才好
對於砭石刮痧的頻率,並沒有固定的說法。如面部刮痧可以一周一次,而背部刮痧則需視情況而定,如刮拭時有出痧的情況,則需待痧褪後才能進行下次刮痧。如刮拭時沒有出痧,則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刮痧都是可以的。
C. 關於揪痧
揪痧是一種心癮的話,就會使人在揪的時候和被揪的時候產生快意。簡單的治療不舒服的話,揪過也就罷了。我就是一個有心癮的人,很喜歡揪痧,確切的說,是喜歡被揪。還喜歡擠痧。我說的擠痧,就是擠頭。在額頭上擠痧,比較滑,要墊塊紗布擠,擠得一塊塊的紅紫,那種舒服啊!真是難忘。很久沒擠啦,因為身邊會擠,好擠的那個人沒有。癮也得忍著。
D. 面部刮痧的方法
1、良性的面部「刮痧」刺激,不僅能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環,增加血液、淋巴液及體液的流量,使皮膚中的細胞得到充分的營養和氧氣,促進衰老細胞的脫落,還能起到排毒養顏,舒緩皺紋,行氣消斑,保健養顏的功效。
2、每一個部位,要刮試五到十次。先刮試前額,塗刮痧乳,額中開始到太陽穴結束,刮板與皮膚的角度小於十五度。
3、眼周圍的話,從上眼眶開始,有里往外,玉板先直立,後順式平拉,上眼眶刮到就好了。下眼眶的話,由里往外,玉板先直立,後順式平拉。
4、面頰的話,此處寧重刮也不可以漏刮,手法要有按壓力,卻不要過多拉動皮膚,從鼻子側上部至面頰外側,直到太陽穴。
5、口周圍、上唇中到嘴角二側、下唇到嘴角二側。對於鼻尖,手法要輕,不要出痧。下頜的話,用刮板的角,分上下刮試面頰到耳前。
(4)看美女擠頭痧圖片擴展閱讀:
面部刮痧注意事項:
1、面部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如果進行刮痧的屋內溫度低應減少暴露的部位,而且夏季刮痧也不能在有風的地方進行。這是因為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一旦遇風寒氣,就會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體。
2、面部刮痧後喝一杯熱水,由於刮痧時會會消耗體內很多水分,所以刮痧後要喝一杯熱水,這樣不但能補充消耗掉的水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E. 女人真喜歡揪乳痧嗎
我也是喜歡揪乳痧,很舒服,真的,
F. 女人頭部刮痧的好處
刮痧的步驟
刮痧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宣暢氣血,調整陰陽,排除毒素,增強體質。既然對人體的好處那麼多,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刮痧的操作方法,方便患者在家裡操作。
刮痧板的種類 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玉石類的刮痧板,還有牛角類的刮痧板、刮痧梳等。這幾種都是可以的,在網上也都能買得到。
刮痧的介質 可選擇水、植物油、刮痧油,或者精油、凡士林都是可以的。這個沒有什麼特殊的規定,均具有滋潤皮膚,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只要不過敏都是可以使用的。
刮痧部位 確定是頸椎還是後背或者是腰部。用刮痧板蘸取適量刮痧油,均勻塗抹在刮痧部位上,方向是:先頭面,後手足;先腰背,後胸腰;先上肢,後下肢;先內側,後外側;由里向外,由上向下。每個部位一般刮20~30次,局部刮痧一般5~10分鍾。
刮痧的力度 刮痧始終保持按壓力,作用力傳至深層組織,力度大小根據患者病情和承受能力決定。對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少的不可強行出痧。重點穴位刮痧應以穴位為中心,上下總長度在10~15厘米左右,比如頸椎刮痧要以風池穴、大椎穴為中心(風池穴在後枕部兩側入發際一寸的凹陷中;大椎穴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肩部刮痧以肩井穴為中心(肩井穴在肩上,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經絡較長可分段刮痧,比如督脈、膀胱經。
刮拭過程中,詢問有無不適,觀察局部皮膚顏色及時調整手法和力度 。刮痧後可飲溫開水一杯,休息20~30分鍾,注意保暖。
刮痧的常用手法
刮痧常用手法有很多種,這里給大家簡單介紹兩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補法(輕刮法)力度小,速度慢,刮痧板和皮膚角度為45度,被刮者無疼痛不適感,刮後皮膚僅出現微紅,適用於兒童、婦女老年體弱者,以及疼痛敏感部位、虛證人群的保健刮拭。
瀉法(重刮法)力度大,速度快,以患者能承受為度,適用於年輕力壯,體質較強者或背部脊柱兩側,下肢及骨關節軟組織較豐滿處,以及實證、熱證、痛證者。
刮痧的注意事項
操作時選擇避風處,尤其避開家裡的對流風,以免感受風寒外邪而加重病情或引起感冒。
刮痧前要洗手,刮痧用具邊緣要鈍滑,避免劃傷皮膚。
要檢查被刮者皮膚,紅腫熱痛、皮炎處不宜刮痧。女性月經期、妊娠期、出血性疾病者禁忌刮痧。
操作時宜取單一方向,用力均勻,手法不可忽重忽輕。
操作中隨時觀察病情,如面色蒼白立即停刮。
刮痧後,宜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膩之品。第一次刮痧後3~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2次刮痧。
正常人保健宜用平補平瀉法。刮痧後3~4小時不宜洗冷水澡,不宜受風。
G. 我經常出痧,怎麼辦啊
刮痧必知七件事 ;
你有替別人刮痧或被刮痧的經驗嗎?輕刮幾下,皮膚馬上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淤血,頭昏、頭痛、胸悶症狀馬上不見。
刮痧的神奇妙用的確令人驚奇,但也得具備些刮痧小常識,才不致造成非必要的傷害。
夏天的腳步近了,炎炎夏日特別容易中暑,許多人中暑時,會請親朋好友「DIY」,一枚銅板、一根木梳甚至一支湯匙,就往中暑人的頸背上重復刮拭。
這個老一輩人熟悉的動作,就是中醫所謂的「刮痧」。奇特的是,很多人只要輕輕刮幾下,頭昏、頭痛、胸悶症狀馬上不見,而且身上很快就刮出一大片紅紅紫紫的瘀斑,這些看來嚇人的斑痕,中醫師稱為「出痧」。
1. 什麼是痧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胤谷說,所謂的「痧」,其實是人體內疾病在身體表面的特殊表現。一般所說的刮痧,又可稱為抓痧或撮痧,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指或邊緣潤滑物體,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施以反覆的刮、捏、提、擠、挑,使皮膚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血,以達到調整身體功能,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
2. 為何要刮
刮痧的功效,主要是經由有選擇的尋找對某些疾病的特殊反應點或腧穴,進行良性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促進血液、淋巴液的循環功能,使肌肉和末稍神經得到充分營養,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增加人體免疫能力。
3. 怎麼刮
林胤谷表示,刮痧已經被使用在上百種病症,一般人最常用的是夏天中暑、祛除風寒和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等症狀。刮痧最常刮拭的部位,是背部、頸部、胸部和四肢,民眾自己動手刮痧時,可以沿著頸部兩側刮,或從第七頸椎沿脊椎從上向下刮至第五腰椎為止,即由上往下,順著頸、肩、背刮下來,或沿著肋間向外側斜刮,千萬不要左右來回隨便亂刮。
4. 力道要多大
很多人以為刮痧力氣越大、越痛、出痧越多、顏色越深越黑越有效,就因為這些錯誤觀念,有些民眾替人刮痧時使盡力氣猛力刮,非等到被刮的人痛得呼天嗆地,整個肩頸後背青一片、紫一塊才肯停手。
林胤谷強調,一個人會不會出痧,和個人體質有關。每個人體質不同,出現紅紫瘀斑的情形也不同。有人輕輕刮幾下就出現瘀斑,有人怎麼刮都刮不出痧,太過用力刮痧或硬刮出來的紅斑,很可能是微血管破裂或皮膚受傷。
5. 用什麼刮
刮痧使用的工具,舉凡梳背、瓷杯、瓷碗、瓷湯匙、錢幣,或是水牛角、羚羊角製成的刮痧板都可以,要注意的是刮痧器材的邊緣要鈍且光滑圓潤,才不會刮傷皮膚。如果身邊沒有這些器材可用,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就是把手指彎曲,用指背當刮痧板,或是直接用手指指腹抓、捏、擠、壓也可以。
6. 准備工作
在刮痧之前,可以在要刮的部位塗上一層薄薄的輔助介質,這些輔助介質包括水、油、嬰兒油、面霜、凡士林、橄欖油等都可以,輔助介質的作用是刮痧時增加皮膚潤滑作用,避免皮膚受傷。
7. 多久刮一次
林胤谷說,刮痧沒有時間、空間限制,但不要太頻繁,大約 3 至 5 天刮一次就好,不要沒事天天刮、一天刮上好幾次。不宜刮痧的部位,包括臉部、骨頭或有傷口發炎、疤痕的部位。另外,空腹的時候也不適合太用力刮。
刮痧時,要選空氣清新、通風、涼爽的場所,千萬不要在密不通風的封閉空間里刮痧。刮完痧後,先用乾凈毛巾把皮膚上的油和汗水擦乾凈,再喝一杯溫開水、稍微休息一下。
林胤谷強調,刮痧是一種治療疾病初期症狀的物理性療法,當身體出現中暑、感冒、頭昏、肌肉酸痛等小毛病時,可以先用刮痧來救急,刮完痧後最好還是找專科醫生診治,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他也建議,幫親友刮痧時,最好在刮拭的過程中經常詢問「會不會不舒服」,被刮的人一旦明顯感到不舒服,最好馬上停止刮拭,讓病人坐下或平卧休息,喝些溫開水,必要時找醫生看病。
這些人不要刮
林胤谷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刮痧,因為刮痧會刺激交感神經,有些體質較弱或體質敏感的人,一刮痧就臉色發白、發青,全身冒冷汗,甚至有人嚴重到休克,這類人刮痧時一定要特別小心。
另外,老人、小孩皮膚比較脆弱,刮痧時力道要盡量放輕,或者先在皮膚上鋪一層棉布後再刮,減少刮痧器材直接磨擦皮膚,造成皮膚傷害。
他建議,年老體弱、皮膚過敏、有心血管疾病、白血病、過敏性紫斑症、血小板減少症、癌症、皮膚炎,或皮膚上有傷口、疤痕的人,都不適合刮痧。此外,懷孕婦女和女性在每個月的生理期間,也要避免刮下腹部。
H. 看我如何給老婆揪痧
好揪痧!有沒有擠痧的視頻,喜歡擠頭的視頻 查看更多答案>>
I. 人體的痧是怎樣引起的
刮痧必知七件事 ;
你有替別人刮痧或被刮痧的經驗嗎?輕刮幾下,皮膚馬上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淤血,頭昏、頭痛、胸悶症狀馬上不見。
刮痧的神奇妙用的確令人驚奇,但也得具備些刮痧小常識,才不致造成非必要的傷害。
夏天的腳步近了,炎炎夏日特別容易中暑,許多人中暑時,會請親朋好友「DIY」,一枚銅板、一根木梳甚至一支湯匙,就往中暑人的頸背上重復刮拭。
這個老一輩人熟悉的動作,就是中醫所謂的「刮痧」。奇特的是,很多人只要輕輕刮幾下,頭昏、頭痛、胸悶症狀馬上不見,而且身上很快就刮出一大片紅紅紫紫的瘀斑,這些看來嚇人的斑痕,中醫師稱為「出痧」。
1. 什麼是痧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胤谷說,所謂的「痧」,其實是人體內疾病在身體表面的特殊表現。一般所說的刮痧,又可稱為抓痧或撮痧,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指或邊緣潤滑物體,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施以反覆的刮、捏、提、擠、挑,使皮膚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血,以達到調整身體功能,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
2. 為何要刮
刮痧的功效,主要是經由有選擇的尋找對某些疾病的特殊反應點或腧穴,進行良性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促進血液、淋巴液的循環功能,使肌肉和末稍神經得到充分營養,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增加人體免疫能力。
3. 怎麼刮
林胤谷表示,刮痧已經被使用在上百種病症,一般人最常用的是夏天中暑、祛除風寒和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等症狀。刮痧最常刮拭的部位,是背部、頸部、胸部和四肢,民眾自己動手刮痧時,可以沿著頸部兩側刮,或從第七頸椎沿脊椎從上向下刮至第五腰椎為止,即由上往下,順著頸、肩、背刮下來,或沿著肋間向外側斜刮,千萬不要左右來回隨便亂刮。
4. 力道要多大
很多人以為刮痧力氣越大、越痛、出痧越多、顏色越深越黑越有效,就因為這些錯誤觀念,有些民眾替人刮痧時使盡力氣猛力刮,非等到被刮的人痛得呼天嗆地,整個肩頸後背青一片、紫一塊才肯停手。
林胤谷強調,一個人會不會出痧,和個人體質有關。每個人體質不同,出現紅紫瘀斑的情形也不同。有人輕輕刮幾下就出現瘀斑,有人怎麼刮都刮不出痧,太過用力刮痧或硬刮出來的紅斑,很可能是微血管破裂或皮膚受傷。
5. 用什麼刮
刮痧使用的工具,舉凡梳背、瓷杯、瓷碗、瓷湯匙、錢幣,或是水牛角、羚羊角製成的刮痧板都可以,要注意的是刮痧器材的邊緣要鈍且光滑圓潤,才不會刮傷皮膚。如果身邊沒有這些器材可用,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就是把手指彎曲,用指背當刮痧板,或是直接用手指指腹抓、捏、擠、壓也可以。
6. 准備工作
在刮痧之前,可以在要刮的部位塗上一層薄薄的輔助介質,這些輔助介質包括水、油、嬰兒油、面霜、凡士林、橄欖油等都可以,輔助介質的作用是刮痧時增加皮膚潤滑作用,避免皮膚受傷。
7. 多久刮一次
林胤谷說,刮痧沒有時間、空間限制,但不要太頻繁,大約 3 至 5 天刮一次就好,不要沒事天天刮、一天刮上好幾次。不宜刮痧的部位,包括臉部、骨頭或有傷口發炎、疤痕的部位。另外,空腹的時候也不適合太用力刮。
刮痧時,要選空氣清新、通風、涼爽的場所,千萬不要在密不通風的封閉空間里刮痧。刮完痧後,先用乾凈毛巾把皮膚上的油和汗水擦乾凈,再喝一杯溫開水、稍微休息一下。
林胤谷強調,刮痧是一種治療疾病初期症狀的物理性療法,當身體出現中暑、感冒、頭昏、肌肉酸痛等小毛病時,可以先用刮痧來救急,刮完痧後最好還是找專科醫生診治,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他也建議,幫親友刮痧時,最好在刮拭的過程中經常詢問「會不會不舒服」,被刮的人一旦明顯感到不舒服,最好馬上停止刮拭,讓病人坐下或平卧休息,喝些溫開水,必要時找醫生看病。
這些人不要刮
林胤谷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刮痧,因為刮痧會刺激交感神經,有些體質較弱或體質敏感的人,一刮痧就臉色發白、發青,全身冒冷汗,甚至有人嚴重到休克,這類人刮痧時一定要特別小心。
另外,老人、小孩皮膚比較脆弱,刮痧時力道要盡量放輕,或者先在皮膚上鋪一層棉布後再刮,減少刮痧器材直接磨擦皮膚,造成皮膚傷害。
他建議,年老體弱、皮膚過敏、有心血管疾病、白血病、過敏性紫斑症、血小板減少症、癌症、皮膚炎,或皮膚上有傷口、疤痕的人,都不適合刮痧。此外,懷孕婦女和女性在每個月的生理期間,也要避免刮下腹部
J. 女人被強行揪脖子痧痛不痛
可以的。揪(刮)痧、拔火罐屬於微創療法,自古有之,你覺得揪完舒服就好。一般人怕痛還不敢揪脖子,其實揪脖子出痧對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大有好處,有時比西葯還快。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