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得尿毒症的桂林小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得尿毒症的桂林小美女

發布時間: 2022-05-25 17:53:18

① 湖南一家5口人全都患有尿毒症,他們是如何患上尿毒症的

對於尿毒症這種疾病應該很多人只是聽過,但是並不知道他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尿毒症患者相當於雙腎壞死,一旦得上這種病,後半輩子就要依靠透析機來存活,要麼就是換腎,這是尿毒症患者唯一的兩條路,如果透析的話費用非常昂貴,一個星期需要三次,但是換腎的費用更高,需要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如果手術之後出現排異的話,很有可能這個手術就白做的,那麼為什麼會患上這種疾病呢?

這種遺傳性疾病如果在剛出生的時候被發現,很有可能就活不長,但有的人是在成年之後才會突發疾病,慢慢的會出現腰疼,尿血等等現象,從而引發尿毒症,知道這個結果後,這個老母親哭著說都是自己害了小孩,如果不生下兒子,他們也不會受苦。

② 幫我寫一篇以何玥為材料,以愛為題目的一篇作文,題目自擬,謝謝了。

何玥,似凋零又似永存
花樣的年華。飛蝶的絢麗。終究沒有化作永恆。
——題記
我做到了,做到的,是什麼呢?淺淺的笑了。我們花樣的年華,終究只是一塊放在烈日下的寒冰,似凋零,又似永存,愛,是什麼呢?
小小的奉獻,拯救了多少的生命?小小的犧牲,又有什麼關系呢?
清水的涓涓流動,拍打著小小的鵝暖石,我們的愛,也就融化在這里了呢。純凈而迷離的憂傷,何玥,你終究,還是在這里,在這里,默默地看著我們,鼓勵著我們。愛,是什麼呢?
你,永遠活在大家的心裡。愛,是什麼呢?
我,永遠都在心裡想念著,愛,是什麼呢?
凋零的東西,並不是化作烏有,滴落在書頁上的淚水,始終會被蒸發,但是,留下的凹下的痕跡,卻很清晰。落葉犧牲了自己,為現在的蒼天大樹歌唱。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許自己不會在意,但是,當站在你身後的人,看到時,她會是,什麼感覺呢?不得不說出口的,酸甜苦辣,也許,我們真的不夠了解這一切。愛,是什麼呢?
我輕輕拾起落葉,我要將它做成美麗的書簽。永遠的珍藏在自己的身邊,就像何玥的器官,永遠被藏族的小夥子珍藏在身邊一樣。芬芳而華麗,終究會失去,還是,將那一切奉獻給別人吧。在人們的手中傳遞的,不是物,而是愛、
我現在才明白,愛,就像風一樣。我們可以感覺到她的存在,但是卻永遠觸摸不到她,
就像遠遠在天邊的何玥嗎,是的,但是,她並不是在天邊的靈魂,她是永永遠遠在現實的愛,她犧牲了自己,奉獻了他人,她犧牲了自己,教會了他人,她犧牲了自己,融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現在,或許我才懂得愛,真的,真的,很真實的感受呢,輕輕的,蜻蜓點水一般的觸覺,就算是那麼一瞬間,我還是感覺到了。何玥,謝謝你。
凋零的東西,卻不一定會失去,何玥,似凋零又似永存。
你用你所能發出的光,把人間照亮。
何玥,你不曾離開!你在用永存的愛!溫暖人間

③ 2012感動中國-何月

何玥,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金寶鄉和興榨村人,感動中國2012年度候選人之一。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因患腦瘤晚期被確定為腦死亡。她父親根據她生前的意願,將她的腎臟和肝臟進行捐獻。她的兩個腎臟和一個肝臟被分別移植到了兩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體內,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何玥的義舉經《桂林日報》、《桂林晚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報道後,感動了無數人,被稱為「最美女孩」。在「2012感動中國」20位候選人網路投票中(有某些人或自作聰明或根本不懂認為只有10位候選人,但這是錯的),何玥以近50萬張得票名列第七,榮譽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之一,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
中文名:何玥國籍:中國民族:壯族出生地:廣西桂林出生日期:2000年7月21日逝世日期:2012年11月17日職業:學生畢業院校:汕頭市龍湖區希望學校主要成就:廣西青少年道德模範
桂林市優秀少先隊員模範
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

④ 四川一小伙被查出尿毒症晚期,在醫院走廊大哭,什麼樣的人容易患有尿毒症

尿酸高,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等人群容易患尿毒症。。四川一個小夥子被查出患上尿毒症,忍不住在走廊里嚎啕大哭,馬上就要愛情事業雙豐收的他卻患上這種疾病,實在讓人感到惋惜。尿毒症治療起來非常麻煩,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通過透析的方式來維持生命,即便是進行腎臟移植也需要承擔很大風險,治癒的可能性並不高。其實尿毒症和癌症不同,並不會無緣無故出現,有很多人群都容易患上尿毒症,如果一開始能及時治療,並不會演變成如此嚴重的疾病。

三、慢性腎病

有很大一部分尿毒症患者早期都有慢性腎病,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最後發展成了尿毒症,我們也可以把尿毒症理解為腎病晚期。其實慢性腎病的治療方法並不復雜,只要能夠謹遵醫囑按時服葯,按時去做檢查,就能很好的控制疾病發展,可見有一部分尿毒症患者是因為早期不注重治療,所以才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除此之外,我們在用葯方面也一定要謹慎,因為有很多葯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隨意用葯可能會引發尿毒症,用葯時切忌謹遵醫囑。

⑤ 感動中國 女孩何玥的觀後感 500字

《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昨天晚上的《2013感動中國頒獎禮》,我與家長一起認真觀看後,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雖然感動我的人很多,有工作到最後一刻的林俊德;有綁著母親上班的陳斌強;有守護炕頭課堂14載的高淑珍;有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學生——何玥。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因腫瘤擴散至腦部組織,2012年11月腦死亡。在她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3個月時,何玥做出了父母親人都難以理解的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 那天,何玥對剛打工回家的父親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嚇了一大跳的父親把何玥罵了一頓,因為按桂林老家的風俗,人死後屍體被剖開無異於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終,爸爸媽媽含淚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時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時,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裡,何玥一直是個品學兼優有愛心的孩子。家裡滿滿一面牆貼著「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2008年汶川地震時,她曾 讓父母捐出一個月的工資。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卻要把錢捐給更需要的人 為了給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經欠下了10萬元的債務。但為了完成女兒的遺願,他們拒絕了器官捐獻的補貼,也從未主動找過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們想以最美的方式,實現女兒的「最美願望」。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激動地看過《感動中國頒獎禮》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他們的這些行為符合了我們共同的價值標准,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符合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並和老師所倡導的道德價值取向完全一致,它觸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也許我們身為學生,無力是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努力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也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⑥ 感動中國的何鑰,以她的事跡,可以看出怎麼樣的感情,寫出真實體會八百字文章。謝謝.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 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獻器官被稱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這個願望被稱為「最美遺願」。

⑦ 何玥的3個感人事跡

1、何玥4歲就學會自己洗衣服、做飯。她懂得家裡不富裕,從小就節約,給她50塊錢買菜,她最多就用2塊錢。」 並且何玥的學習能力很強,在學校當班幹部,成績優異,從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2、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因患腦瘤晚期被確定為腦死亡。她父親根據她生前的遺願,將她的腎臟和肝臟進行捐獻。她的兩個腎臟和一個肝臟被分別移植到了兩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體內,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3、201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何玥不僅把自己存下的零花錢全捐出去,還讓她爸媽把一個月的工資捐給災區。生病後,學校的老師、同學來看她,還送來了2000多元的捐款,她都要父親把捐款捐出去給別人。

(7)得尿毒症的桂林小美女擴展閱讀:

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頒獎辭: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同時也是2013年全國第四屆道德模範評選——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並且在2013年9月26日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

⑧ 誰幫我寫一篇何玥的作文,急急急急啊啊!!!求好心人幫幫忙!!!

何玥,似凋零又似永存
花樣的年華。飛蝶的絢麗。終究沒有化作永恆。
——題記
我做到了,做到的,是什麼呢?淺淺的笑了。我們花樣的年華,終究只是一塊放在烈日下的寒冰,似凋零,又似永存,愛,是什麼呢?
小小的奉獻,拯救了多少的生命?小小的犧牲,又有什麼關系呢?
清水的涓涓流動,拍打著小小的鵝暖石,我們的愛,也就融化在這里了呢。純凈而迷離的憂傷,何玥,你終究,還是在這里,在這里,默默地看著我們,鼓勵著我們。愛,是什麼呢?
你,永遠活在大家的心裡。愛,是什麼呢?
我,永遠都在心裡想念著,愛,是什麼呢?
凋零的東西,並不是化作烏有,滴落在書頁上的淚水,始終會被蒸發,但是,留下的凹下的痕跡,卻很清晰。落葉犧牲了自己,為現在的蒼天大樹歌唱。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許自己不會在意,但是,當站在你身後的人,看到時,她會是,什麼感覺呢?不得不說出口的,酸甜苦辣,也許,我們真的不夠了解這一切。愛,是什麼呢?
我輕輕拾起落葉,我要將它做成美麗的書簽。永遠的珍藏在自己的身邊,就像何玥的器官,永遠被藏族的小夥子珍藏在身邊一樣。芬芳而華麗,終究會失去,還是,將那一切奉獻給別人吧。在人們的手中傳遞的,不是物,而是愛、
我現在才明白,愛,就像風一樣。我們可以感覺到她的存在,但是卻永遠觸摸不到她,
就像遠遠在天邊的何玥嗎,是的,但是,她並不是在天邊的靈魂,她是永永遠遠在現實的愛,她犧牲了自己,奉獻了他人,她犧牲了自己,教會了他人,她犧牲了自己,融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現在,或許我才懂得愛,真的,真的,很真實的感受呢,輕輕的,蜻蜓點水一般的觸覺,就算是那麼一瞬間,我還是感覺到了。何玥,謝謝你。
凋零的東西,卻不一定會失去,何玥,似凋零又似永存。
你用你所能發出的光,把人間照亮。
何玥,你不曾離開!你在用永存的愛!溫暖人間參考資料:自己 - - 手打的,網上絕對找不到 註:回答者是美發中學的一班人士評論(75)|70
2013-03-03 16:45梁海懿|二級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 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獻器官被稱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這個願望被稱為「最美遺

⑨ 尿毒症5年,湖南19歲女孩靠游戲直播維生,女孩的病情有多嚴重

尿毒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種疾病是近幾年來發病率極高的一種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它是各種晚期的腎臟病共有的臨床綜合症慢性衰竭的一種表現,是腎臟疾病導致的腎功能逐漸性不可逆性減退,直至腎功能喪失。



收入少了就意味著開銷不夠,如果不做直播,她不知道用什麼來維持這生命,於是她就開始堅持每天坐十幾個小時的直播。一個尿毒症的女孩靠游戲直播來維持這生命,在網路上引起了廣大網友們的關注和熱議,也有很多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女孩渡過難關。

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字極其事件

1、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跡

《林俊德:一生奉獻給核事業的科學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從事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製作了鍾表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參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數據。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沖鋒……

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沖鋒。

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2、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陳斌強事跡

《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3、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何玥事跡

《何玥:捐獻肝腎的12歲女孩》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獻器官被稱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這個願望被稱為「最美遺願」。

4、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陳家順事跡

《陳家順:受民工愛戴的基層好乾部》

陳家順,54歲,男。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

雲南沾益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陳家順擔任副局長後,積極組織家鄉農民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並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摸清農民工工作、吃住、工資待遇、勞動時間等情況,陳家順從2007年9月起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和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當過操作員、倉庫保管員,養過豬,干過裝卸工,當過民辦學校教師。幾年來,他「卧底」考察了義烏市及周邊縣市的許多家企業,為農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況良好的企業信息。

在調解各類用工糾紛時,他總是挺身而出,為農民工利益據理力爭。4年來,共為農民工調解各類糾紛780餘起,挽回損失180萬余元。在農民工遇到困難時,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多次協調企業墊付農民工車費、伙食費、醫葯費等共7萬多元。

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當地民工和社會各界的稱贊,陳家順被人們譽為「卧底局長」、「民工局長」。

5、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跡

《高淑珍:河北的愛心小院》

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

高淑珍的兒子王利國4歲那年得了類風濕,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裡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

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的家裡響起了讀書聲。

這個學校一開就是14年。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高淑珍和女兒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的,自行車已經接不過來,她一咬牙,買了輛舊麵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顛壞了,就一直抱在懷里。後來,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都住在家裡,免費吃住讀書。

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畝水田,稻穀就是孩子們的口糧。但是歉收的時候,讓每個孩子吃飽並不輕松。為了多掙幾個錢,她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一些日用品去趕集,一騎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時候下大雪沒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裡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

高淑珍愛心小院的故事見諸媒體後,引起強烈反響。愛心小院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捐助,還有不少志願者從各地趕來實行愛心接力。有的志願者已經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多時間,上海一家醫院為小院的10個孩子實行了治療手術。

6、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麗莉事跡

《張麗莉:最美女教師》

張麗莉,女,28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

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2006年,她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

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捲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後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後,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

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像她知道真相的後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後一定會幸福的。」

有人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

7、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李文波事跡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衛士》

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歲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長期惡劣環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濕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常頂替戰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聲痛哭。

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

8、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高秉涵事跡

《高秉涵:見證海峽滄桑的台灣老兵》

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高秉涵生於山東菏澤,13歲已經成為「小學兵」,在「南逃」路上幾乎丟掉半條命,輾轉抵達台灣之後,他又成了孤兒流落於台北街頭。他流過浪,做過小販,幾經周折考上了台灣「國防學院」法律系,畢業後成為金門駐軍軍事法庭的法官。

他審的第一個案子是金門逃兵案,一個士兵在值崗時冒險抱一隻輪胎穿越金門海峽想游回廈門的家,但是沒能成功,被判處死刑。一個想要回家孝敬母親的人怎麼會有死罪?為什麼一段淺淺的海峽會讓骨肉同胞分為兩個世界?身為法官的高秉涵無能為力,但他的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1973年,高秉涵退出軍界,成為一名掛牌律師。1979年,離家31年後,高秉涵寫的第一封家書,由台灣至歐洲、經美國寄到中國,又經北京、廣州、遼源,歷時三個多月,於母親葬禮的當天抵達親人的手中。

兩岸開放後,他開始奔波於大陸和台灣之間,義務為台灣老兵尋親提供支持,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

9、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周月華、艾起事跡

《周月華、艾起:殘疾鄉村醫生夫婦》

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後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

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裡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葯品采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於正式掛牌營業了。

「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

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葯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後,無論上山涉水,刮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後背將她背到病人家裡。「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

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沒有他,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華說道,「他是我這輩子的第二條左腿。」「我背著她走了18年。我說過要背她一輩子,就要實現這個諾言,永遠都不放棄。」周月華的丈夫艾起說。

10、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羅陽事跡

《羅陽:用生命托起戰機的航空英模》

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於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

羅陽1982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他擔任中航工業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於解決問題,採取多種措施推動研製進度,創造了新機研製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2012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製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據,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出現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護人員檢查。

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幹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幹成,而且還能幹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