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懂得感恩的孩子有哪些表現怎樣讓孩子學會感恩
1、讓孩子和你一起勞動
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就得從娃娃抓起,首先別讓孩子的東西來得太容易。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由於家長的溺愛,造就成孩子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處處依賴別人。
不知道東西來之不易,也不知道珍惜,更談不上感恩回報生育、養育自己的父母,父母面對孩子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絕對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並且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要想有所收獲,就必須得先付出。
3、對孩子不要嬌生慣養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由於家長的溺愛,不少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蠻不講理、霸道的壞毛病,在家儼然就是皇帝或公主的氣派。倘若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只懂不停地給「愛的保護」,那麼隨著日子久了孩子就會漸漸地習慣父母的包辦代替,依賴父母,無疑就會認為以後的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會固定,將會很難再感謝父母對他們所做的一切了。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但是有不少父母怕艱難的現實生活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怕影響到孩子,但義無反顧地選擇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無憂無慮」地過日子。其實,如果父母們能經常告訴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惱,那麼孩子就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4、培養孩子懂得親情
家庭是各種情感的基礎點,也是各種情感的歸宿處,那裡是孩子感受情感溫暖的第一個地方,也是他們感情的依託。家庭親情可以培養孩子情商,因此教育培養孩子懂得親情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很多電影是非常感人,講述爸爸或媽媽為了孩子做出了偉大的犧牲,孩子看了後會產生心靈的觸動,領悟家長的艱辛,慢慢的就能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5、要以身作則,自身要有愛心
父母是孩子生活過程中的一面鏡子。作為家長,要孝敬長輩,做孩子的榜樣。雖然大家工作學習都很忙碌,但也要抽出時間帶著孩子探望長輩,這是培養孩子親情的好方法。
父母如果想要教會自己的孩子懂感恩,那麼首先自己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要孝順,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要充滿感激,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接受感恩的家庭教育,成為一個知恩、感恩、懂恩的人。
感恩,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對他人的給予要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從父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幫助時都懂得及時說聲「謝謝」;懂得關愛、感恩家人和朋友,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了。
❷ 小女孩表演手指舞鞠躬感謝醫護,為何要從小就教會孩子學會感恩
隔離結束女孩跳手語舞致謝防疫工作者 對方鞠躬回禮瞬間讓人淚目。感恩,不僅是人與人之間愛的表現,更是社會道德的提高,從一出生,我們就教育孩子要學會感恩,做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那麼,為何從小就要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呢。具體原因如下:
三、感恩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和能力。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能夠及時發現別人對自己的好意、幫助、照顧,並且能夠及時把這種發現與感激傳遞給對方,讓對方覺得自己是被尊重、重視的,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也能夠激勵對方持續地付出。
這樣發現別人的美好與幫助的能力並不是人人都有,只有心懷感恩,凡是從正向積極、善良的角度去考慮的人,才能夠更敏銳的發現別人的好意。所以,培養孩子感恩的心,其實是在培養孩子擁有一個善良的心和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❸ 孩子知感恩,媽媽更開心,怎樣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感恩
感恩和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真諦其實很簡單,不過兩個字:「陪伴」。在這個世界上賺錢的方法千千萬,與其留給孩子財富,不如把他們變成未來的財富,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能力成就自己的人。
財富終將會被遺忘,但是留給孩子的拼搏精神會讓他們受益一生。今天家長如何對待父母,孩子將來就會怎麼樣對待你,全天下的父母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和孩子年幼時候一樣,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相處的幾個小時。
一個孩子長大之後如果不懂得對父母親人感恩,那麼就說明他們教育的過程中有錯誤的地方,感恩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人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夠培養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美德,而且能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其成人後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打下很好的基礎。
孩子的好品質和好行為是從生活的小細節中培養出來的,父母要讓孩子從細微處入手,從小事做起,為了能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和別人主動打招呼,將禮貌用語牢記,培養孩子知禮懂禮的好習慣。只有一個人心中有善良和美好,他們才會有感恩之心。這樣才能懂得感激親人給予自己的一切,才能感激在生活中每一個支持和幫助他的每一個人。
9. 在對比中學會感恩多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讓孩子知道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並不是常態,那些孤兒院中的同齡人還有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殘障兒童的家庭是什麼情況,又或者是貧困地區的孩子想要上學都是很難的事情,他們才能珍惜自己現在的幸福。讓孩子在對比中懂得自己可能不在意的東西在別人眼中是多麼珍貴。因而引發他們惜福和感恩心。
10. 教給孩子溝通和交流的方法父母可以通過良好的溝通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並且善於營造溫馨和充滿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愛父母愛家庭,並通過父母的榜樣觸發其感恩之心。
❹ 關於感恩的小故事
❺ 都說懂得感恩很重要,那從小要如何去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呢
很多母親懷孕的時候,都曾幻想過如何做一個好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快點來到這個世界。然而,當他們成為母親後,他們發現母親很努力,願意為孩子而存在。很多媽媽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願意每天努力。雖然有時候會崩潰抱怨,但一切都值得看著孩子健康成長。如果母親最大的安慰是孩子的善良。
孩子的感恩之心,值得他付出一切努力。感恩教育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尤為重要,是個人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感恩之心的培養需要在行為和言語上潛移默化,更多的時候是順其自然而不是刻意去做,讓良好的品質滲透到孩子的身體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禮貌用語,比如「謝謝」、「你好」、「請」、「麻煩」、「請」等。
這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涵養,也讓孩子明白,對別人有禮貌也是一種感恩。通過言語,讓孩子知道,人與人之間要善待對方,別人幫你的時候要說「謝謝」,麻煩別人做事的時候要用「請」。
重要說明:感恩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需要父母從小培養對孩子的感恩意識;從日常生活出發,讓孩子學會認識,知道;注意節日的效果,讓孩子懂得感恩,培養孩子日常禮貌用語。
❻ 關於感恩的小故事
感恩的心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裡,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拚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感恩的回報
在一個鬧飢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里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飢餓的孩子彷彿一窩蜂一樣涌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里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盛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只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面露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里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她激動地跑回了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手術費=一杯牛奶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
傍晚時,他感到疲憊萬分,飢餓難挨,而他推銷的卻很不順利,以至他有些絕望。這時,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卻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令男孩感激萬分。
許多年後,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婦女,因為病情嚴重,當地的大夫都束手無策,便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外科大夫為婦女做完手術後,驚喜地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飢寒交迫時,熱情地給過他幫助的年輕女子,當年正是那杯熱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結果,當那位婦女正在為昂貴的手術費發愁時,卻在她的手術費單上看到一行字:手術費=一杯牛奶。
這個年頭,人們很少感動了,對什麼都不再感動了。即使他們還會感動,也只是感動於只有他們才會感動的對象。
其實,這個世界是有些共同的東西的。
看了這幾則故事絲毫不為所動的人,沒有一點反思的人,他們的情感世界一定暫時缺少了一點很重要的東西,或者永遠失去了一些最寶貴的東西!
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寶貴機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紀壯舉。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視的一次愛的教育。
感恩,不是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鬧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無言的永恆回報。
感恩,讓生活充滿陽光,讓世界充滿溫馨……
❼ 誇女兒孝順的句子
1、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2、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3、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4、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5、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6、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❽ 怎樣從小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如何陪養孩子感恩,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如何教育孩子感恩……常常聽到許多家長討論「孩子不懂感恩怎麼辦」的話題,他們說現在的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等對他們的愛是理所當然的,不會感恩,也不會感謝。特別是有些孩子的爸爸媽媽也是獨生子女,就很少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現在的這些獨生子女——小寶貝、小太陽的身上,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與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的不足有關系。 中國父母的溺愛教育,造就不懂愛的孩子自古以來,中國的父母一直把「一切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標。不論是否何等教育的父母,對孩子的殷切之愛,拳拳之心,可見一斑。「寶貝,這個最好吃,都給你吃!」「寶貝,這個衣服最漂亮,爸爸媽媽給你買!」「寶貝,你想要什麼,爸爸都滿足你」……可以說,中國的父母恨不得為孩子做牛做馬。另外,中國的父母總是希望將自己最堅強、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給孩子,更把自己所有的辛苦與不快隱藏在內心,並無怨無悔。因此,在父母如此溺愛的氛圍里長大的孩子,往往覺得一切都來得很容易,想干什麼就干什麼,稍不滿足,就大哭大鬧,蠻橫無理。而那些一直充當被愛的角色的孩子,當然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美國父母獨特的教育觀,培養感恩寶寶對比中美兩國的家庭教育觀
❾ 關於讓人學會感恩的小故事
關於感恩的小故事:
【故事一】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
【故事二】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故事三】沙漠中的一對朋友
曾經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吵了一架,其中一個人打了另個人一巴掌。那個人很傷心很傷心,於是他就在沙里寫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寫完後,他們繼續行走。他們來到一塊沼澤地里,那個人不小心睬到沼澤裡面,另一個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後那個人得救了,他很高興很高興。於是拿了一塊石頭,在上面寫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頭霧水,奇怪得問:「為什麼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寫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卻把它刻在石頭上呢?」那個人笑了笑回答道:「當別人對我有誤會,或者有什麼對我不好的事,就應該把它記在最容易遺忘、最容易消失不見的地方,由風負責把它抹掉。而當朋友有恩與我,或者對我很好的話,就應該把它記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盡管風吹雨打也忘不了。」
【故事四】一飯千金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這句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澈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於助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下,出於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的。
【故事五】
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在她們貧窮的家裡,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後給她帶一塊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樂。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當她看見媽媽的時候,媽媽手裡拿一塊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當流著淚聽完這個故事,又反反復復的聽著這首歌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這樣的父母,在默默的為兒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這樣的兒女,能夠感恩於親人這樣一顆愛心!而做為一個人,生活給予我們的又不僅僅是來自於親人的愛,那我們是否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一刻起,我們便擁有了太多!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給了我們歡樂和親情!老師給了我們知識和關愛!朋友給了我們友誼和信任!
當我們感受一縷晨風,聽見一聲鳥鳴,觸摸一滴露珠,那是來自於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愉悅!當我們迎來新一輪朝陽,目送夕陽西下,那是時光豐富了我們的生命!甚至,當我們承受了一次風雨,走過了一段泥濘,那是生活給了我們戰勝的勇氣……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對!學會了感恩,我們便擁有了快樂,擁有了幸福,也擁有了力量!我們才不會在生活中輕言放棄,勇往直前!
【故事六】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就常懷感恩之心。據說有一次家裡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故事七】孝心無價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故事八】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故事九】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故事十】
有一個城市發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緊張地進行。三天後,救援工作人員依稀聽得一處有「救命啊!快來救我的孩子啊!」順著聲音搜索,發現是從一片廢墟中傳出來的。拔開廢墟,發現一位年輕母親四肢撐地,腰背拱起,頂著殘磚碎瓦廢梁,而在擋住的空間下,有一個嬰兒,躲在他身下,熟睡著。這位母親不住地叨念著:「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當救援工作人員把她們救上來後,她第一句話就問:「我的孩子怎麼樣?我的孩子怎麼樣?」醫護人員告訴她:「你的孩子很好,沒有危險。」當她一聽自己的孩子安全了,沒有危險了,心情一松,暈倒了。醫護人員趕快把她送往醫院搶救。
這位母親之所以能撐到現在,是她要救孩子出去這個強烈的念頭支撐著她,如果沒有這個信念,她自己也不能堅持下來。
❿ 小閨女拿奘懂得感謝老師們了,家長怎樣誇獎寶貝懂事
對小孩的誇獎只需簡單直接,
而且還必須正面直白。
不能拐彎抹角和側面贊揚。
比如:
閨女真是長大了,懂得禮貌,懂得對人表達謝意了。媽媽真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