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鹿溪是大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鹿溪是大美女

發布時間: 2022-05-31 04:57:56

『壹』 美麗的鹿溪公園作文大全

在我們江山有一條美麗的護城河——鹿溪,它貫穿江城的南北,就像一條綠色的腰帶。
當我們到鹿溪邊散步時,總能聞到那溪水的淡淡的清香,也總能看到那綠綠的水,綠的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滿眼的綠彷彿要溢出來一般,把你的煩惱拋到九霄雲外;當我們在鹿溪洗衣服的時候,清清的溪水撓癢了你的小腳丫,時不時地在你的手指間穿梭而過,讓你時刻陶醉在溪水的「親吻」中久久不能自拔;當我們在鹿溪戲水時,涼涼的溪水在和你一起跳著歡快的舞蹈,陪你度過一個又一個快樂的瞬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鹿溪渠無時無刻不在展現著自己的美麗身姿!

『貳』 是不是有個美女作家叫牛青

聽說過,看過她的書,沒見過她的人,很少有報道吧,據說是個美女。

『叄』 冬天成都市區有什麼好玩好逛的地方~~~~我和男朋友打算明年1月去成都。 請熱心的朋友幫幫忙~··

武侯祠旁有個錦里旅遊點,有小吃街,有酒吧,有商業街
還有芙蓉路的旅遊商業街,都是旅遊者的好去處.
都江堰一定要去看,最好聽導游講解,這個偉大工程很值得一去 .
成都大熊貓繁殖基地也不錯,你可以跟國寶親密接觸(當然,這是要付出巨額的)
還有青城山也可去逛逛,有語: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來過就會留戀的城市·

中國最佳旅遊城市
成都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崍市
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成都市、都江堰市。
世界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

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

世界自然遺產(擴展部分)——大熊貓棲息地(成都大熊貓基地、天台山、雞冠山等)

游樂場成都歡樂谷(全國第三中西部最大的現代化游樂場)

成都國色天香樂園

成都南湖夢幻島樂園

評價答案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您已經評價過!原創:0 您已經評價過!非原創:0 問問團隊熊貓故鄉%四川共6人編輯答案 2010-07-04 21:48 滿意答案好評率:0% 古鎮黃龍溪之不僅山清水秀,沒有大城市的喧囂與嘈雜;更因這里彎彎曲曲的石徑古道,河邊飛檐翹角的木質吊腳樓,街道上的茶樓店鋪,古廟內的繚繞青煙等,展現出一幅四川鄉鎮的民俗風情圖,給人一種古樸而又新奇的感受。黃龍溪位於成都東南方向行40公里處,黃龍溪東臨府河(錦江),北靠牧馬山,當年鎮上曾有7座廟宇和仁(壽)、彭(山)、華(陽)總府衙門。碼頭上舟揖如林,商旅雲集,一派繁榮景象。 新南門車站旅遊客運中心( 028-85433609 )
始發站 目的地 方式 車型 票價(元) 發車時間 回程時間 時間
旅遊客運中心 黃龍溪 中客 8.00 6:30—17:00 11:25 11:50 13:00 13:30 16:20 16:50 17:00 17:55 全程1個小時
市內可以乘坐6、28、49、55、301路等公交車到達. 黃龍溪美食 :
芝麻糕
芝麻糕是黃龍溪的一種民間小糕點。據縣志記載,古時曾作為地方名點進獻宮廷,而今也是黃龍溪現存唯一的小有名氣並批量生產的特色產品,有豐富深遠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口感香甜,細膩綿軟、老少皆宜,作為黃龍溪名牌產品曾榮獲過多次獎項。

黃辣丁
黃辣丁是取自錦江、鹿溪河中的野生河鮮,肉質細膩,無腥味。有兩種吃法,一是以黃龍溪當地產的山椒、紅辣椒提味,佐以香菜,湯色紅亮、麻辣鮮香。二是用豬油、水、鹽煮,不用太多作料,保持原汁原味,一直煮到白湯為止,起鍋時加入蔥花,湯美魚鮮,口味清淡。

土製豆豉
這種豆豉的包裝幾乎具有觀賞性,絕大多數是家庭手工製作:黃豆蒸熟加進鹽等調味品,用干竹葉包好一定分量後用麻繩扎口,12隻紮成一捆,然後掛在灶台上方讓煙熏烤一定時日,再掛到室外曬干即成。蒸排骨或鰱魚時,與蒜一起擂爛,拌進肉或魚蒸或煮,食之其味無窮。

焦皮肘子
黃龍溪的特色菜,亦稱東坡肘子,色澤紅亮,口味甜鮮,米巴而不爛、肥而不膩,是孝敬老人、養育幼兒、女士美容的佳品。

石磨豆花
又稱珍珠豆花,因其色澤白潤、口感細膩而出名。具有益氣、補虛等多方面的功能。

粉蒸肉
黃龍溪粉蒸肉的特點是色澤紅亮、咸鮮微辣、軟糯適口。

油穌仔魚、仔蝦
它是用該地江河野生的一種永遠長不大的小魚、小蝦(俗名麻桿子、蝦咪)油穌而成,麻、辣、香、穌、脆,是佐酒的好料。

http://wenwen.soso.com/z/q202927337.htm?w=%B3%C9%B6%BC+%BA%C3%B3%D4+%BB%C6%C1%FA%CF%AA&spi=5&sr=8&w8=%E6%88%90%E9%83%BD+%E5%A5%BD%E5%90%83+%E9%BB%84%E9%BE%99%E6%BA%AA&qf=20&rn=177&qs=4#

『肆』 鄧麗君唱的<小城故事>中的小城在哪裡

鹿港
鹿港原名鹿仔港,隸屬台灣彰化縣,位北緯24度至24度10分、東經120度22分30秒至120度30分;東接秀水鄉,西臨台灣海峽,南與福興鄉以福鹿溪為界,北與缐西鄉、和美鎮相臨,為台灣三百年史中的一個歷史重鎮。 鹿港早期漢人移民未大量遷入之時為平埔族之巴布薩族(Babuza)之居住地,當時屬馬芝遴社,其住民過著較原始的生活。在荷蘭人占據台灣之前,傳說是原住民獵鹿的地方。於清光緒八年時有一位叫黃逢昶的人曾來台游歷,寫了一本「台灣雜記」,並寫了一首「鹿仔港熟番打鹿詩」,曰「山環海口水中流,番女番婆夜盪舟;打得鹿來歸去好,歌喧絕頂月當頭。」其中我們不難想見當時原住民生活於此的悠閑景況。 鹿仔港之地名在中國歷史中首見於清康熙34年(1695年)高拱乾所修之台灣府志卷四武備志:「台灣水師左營一分防鹿仔港,系報部本營官兵輪防。而鹿仔港被首稱為「鹿港」則見於清乾隆48年(1783年),福建將軍永德奏設正口,曰:至北路諸羅彰化等屬,則由鹿港出洋。光緒年間,因港口漸漸淤塞,航運漸被鹿港街西方4公里處之沖西港替代。日據初期,鹿港曾一度又稱沖西港。
鹿仔港地名之源有四說: 因地名似鹿,故名為鹿仔港。 因台灣中部昔日多鹿,鹿港為鹿群經常聚集之地,從荷蘭據台至清初,鹿群遍布,鹿的買賣非常興盛,故漢人便稱此地為鹿仔港。(此說較受普遍認同) 平埔族語 Rokau-an 之閩南語音譯,但此語原意已經不明

『伍』 湖南常德臨澧宋玉浴溪河在哪兒

自古屈宋並稱,歐陽修還說宋玉「時有出藍之色」,故今全國有多處墓地紛爭.宋玉到底死在哪裡?筆者通過「鹿溪子」、「賜田」、「宋玉城」及宋玉晚年的點滴研究,論定賦聖隕落於湖南省臨澧縣。

一、何謂「鹿溪子」

鹿溪子是誰?明朝有個大學士叫歸有光的,編輯了一本評點宋玉作品的選集,說宋玉「姓宋 ,名玉,字子淵,楚大夫屈原弟子也。」別號「鹿溪子」。並且把書名直叫《鹿溪子》。可見這個「鹿溪子」與書的內容有關系,與作者身世有關系。

在古代,人們取名是用來稱呼自己,表示謙謹;取字為了進一步照應、詮釋、深化「名」。玉者,是體現高貴、美麗的東西;用在人身上,則比喻才質品德。宋玉字子淵,是謂人美德美,淵深高尚。古代的典章制度有一部有關禮儀的書,叫《禮》,曰:「子生三月,父親名之,既冠而字之。」就是說,孩子生下來三個月後,父親給孩子取「名」,等到兒子二十歲,即弱冠之年,加冠戴帽子(其前系結),便取「字」,表示成「大人」了。而取號,一般的都是自己取的,而且是成業以至暮年,一路顛打,感慨而生。或與居所有關,或與性情有關等。還有謔號,人們戲謔取的;還有謚號,死了皇上追封的。這就是名、字、號的三段論。

宋玉為什麼號鹿溪子呢?我忽然想到了我們臨澧縣有個古老的宋玉村,宋玉村有條浴溪河。Lu與you方言一聲之轉。近日恰巧看到湖北的著名學者彭德先生的《宋玉生平考》(《東南文化》1992年第6期),他說:「鹿溪,當為《直隸澧州志》和清《安福縣志》所謂的浴溪(宋玉墳所在地)的正名。鹿、浴同屬需部,中原上古音韻,鹿為來屋切;浴為余屋切:湘北方言中,此二字同音同聲。鹿溪的名稱很可能因鹿這一古代的主要獵物在當地絕種而訛變。」著名楚文化專家吳廣平先生亦認同,宋玉號鹿溪子,大約是他晚年退隱江湖時所起的號,肯定與鹿溪河這一溪流有關。

再回過來看,號,一般的是中晚年所取。那麼,宋玉此時在什麼地方呢?浴溪河。「鹿溪子」是誰取的呢?他自己。如不在浴溪河,不會取號鹿溪子。子是男子的美稱。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宋玉」條雲:「有客至澧州,見宋氏家牒,言:『宋玉,字子淵,號鹿溪子。』可補記載之缺。」由此可見,宋玉晚年必定主居在浴溪河。他在頃襄王前期輝煌了一階段,後期受貶謫,徒涉雲夢之南,退隱賜田――臨澧縣城東12里的浴溪河。浴溪河南岸即宋玉城。宋玉在這里撫今追昔,頓足嗟嘆,度過了壓抑哀婉的歲月,寫下了《九辯》等一系列辭賦。艱難出詩人,憤怒起豪傑。

二、「賜田」何解

古分「分封」和「賞賜」。分封,指帝王將部分土地分別封給王室貴族或功高之臣管理。如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把商朝舊都河南商丘一帶封給了微子啟,建立宋國,後裔以國為姓。這便是宋玉的祖先。賞賜,指帝王對下屬的獎勵,包括財產、官銜,甚至土地。如《木蘭辭》,天子坐明堂,賞賜百千強。

所謂賜田,乃皇上因一時一事興起,隨口賞賜之田。說話必做數,金口玉言。得到的人,分外的喜;得不到的人,當然橫生醋意。

宋玉有游戲文學《大言賦》《小言賦》記載。楚襄王說,「能為寡人大言者上座」,「賢人有能為《小言賦》者,賜之雲夢之田」。

先講大言、小言。即說大話說小話比賽,就是吹牛皮,純粹是無聊好玩。當時有唐勒、景差、宋玉在場,唯宋玉的牛皮吹得最好。襄王哈哈大笑,說賜一塊雲夢田給宋玉。你想,這還不做數嗎?游戲文學對後世影響很大,閑適宮廷常以為趣。如《古今事通》引《啟顏錄》,載有漢武帝命公孫弘、東方朔說大話。東文朔贏了。武帝說:「大哉!賜朔牛一頭,酒一石。」

那麼,雲夢之田在什麼地方呢?在雲夢之澤。江北為雲,江南為夢。長江南北,雲為上,夢為下。澤,聚水的地方,洞庭湖區也。江北是楚的政治、軍事、商業中心,有郢都在彼;江南一片沼澤,相對落後,「百越」尚在此地。臨澧縣當時在「澤」的范圍,東對岳陽、汩羅,北接松滋、江陵。憑什麼說「賜田」在此呢?真是不解的公案。一是志書所載,從《湖南通志》、《直隸澧州志》到《安福縣志》,皆言賜田在臨澧;二是遠在六朝即有《黃花魚兒歌》流行,唱宋玉在此之德;三是清人曾燠《吊楚大夫宋玉墓文》中說:「因大言以蒙賞兮,非夫子之懷也。或勸百而諷一兮,亦夫子之哀也。」四是除臨澧以外,其他各地並無宋玉賜田之說;五是推測。襄王美其才而恨其似屈原,是矛盾心理。答應賜田不能不賜。賜在何處?江北不可賜,宋玉出生之郢都,更不可賜,只有賜在偏遠之地,又不太偏遠,而且宋玉知悉此處,於是,古之安福出現宋玉賜田;六、開發江南所致。據《後漢書。南蠻傳》記,楚相吳起南平百越,將洞庭至五嶺的整個湖南地區都納入楚的版圖,楚人大量入湘開發築城,以鞏固統治。特別是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佔郢都後,在郢的楚國官員、貴族、富商亦南下求生,在這個大背景下,宋玉是大夫,享有並使用賜田,是很有道理的。

三、關於宋玉城

宋玉城城址在澧州安福縣長樂鄉,即今臨澧縣東南3.5公里的望城鄉宋玉村。《中國文物地圖集。湖南分冊》言戰國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殘長240米,南北寬約200米,夯土牆殘存五段,高約五米,寬約三米,護城河遺跡尚存。」並且清同治重修《安福縣志》雲宋玉「仕楚為大夫,嘗居於邑,有『城』與『廟』及『看花山』、『放舟湖』諸跡。後歿,葬邑之浴溪河南岸。」《直隸澧州志》之「安福八景」註:「楚申明城、宋玉故城,皆在境內。」2004年我曾實地考古,確見護城殘河、牆腳和宋玉墳及「九辯書院」的岩石門楣。宋玉墳高約8米,圓周約20米,當時被開發了1/3的樣子。

正如把一生心血耗在楚辭研究上的已故的享有盛譽的冀凡老先生所說:「作為現代的楚辭研究者和宋玉研究者,我認為,決不能無視於臨澧縣宋玉遺跡群體的存在,特別是宋玉城、宋玉墓的存在;更不能忽視頃襄王世歷史的研究,特別是連綿九年的秦伐楚戰爭的研究,它們對宋玉生平及其作品的研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忘掉或忽視了它,你就無從考察和研究自頃襄王徙城後,宋玉的思想動向和行為蹤跡,你將無法弄清宋玉始葬之墓是在臨澧抑或在宜城,總之,一句話,你將使宋玉的後半生成為一片空白。」

鑒定事物的真實性,除理論依據外,最好的辦法是發掘實物。時隔二千多載,地下腐蝕,想見屍骨難矣。湖北宜城的宋玉墓已盪然無存,何從挖起?河南唐縣有個「九古冢」,尚不知哪一冢是宋玉墓。不錯,襄王21年(公元前278),秦國侵佔了郢都,襄王只得逃之陳地河南淮陽,偏安一隅。國難顯忠臣,宋玉緊隨而去。但是,宋玉後來被貶回江南,就沒有機會死在陳地了;也不可能回到敵占區的郢都去死。而襄王直至36年卒,沒離開陳地,淮陽襄王墓尚存。

有城有墓有廟有宅及其他古跡,形成了一個宋玉遺跡群體,這在全國宋玉古跡中,絕無僅有的。從漢唐以來,詩詞歌賦文論,落入宋玉城之多,也是首屈一指的。

現在探討一下宋玉城的修建。有三種推測:或在襄王賜田之後,宋玉南下把土地圈起來;或之前,南下築城御敵;或死後紀念之。死後為他築城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工程巨大,不比修廟宇,秦國也決不會紀念他的。如果宋玉南下,在賜田築城的話,似不合適,他還在任職,心糸國家,不可勞民傷財。應該是御敵築城而後以此為賜田。頃襄王2年,為防強秦上下夾擊,沿沅澧流域築城15座,土牆四門。宋玉參與領修有功,加之文學才華炫目,襄王收為近侍小臣,有《風賦》、《釣賦》、《御賦》問世。襄王10年(前288)左右,因作《諷賦》、《高唐賦》、《神女賦》而升大夫。襄王12年左右,因作大、小言賦而獲雲夢賜田,即為宋玉城。襄王18年以前,曾作《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等。頃襄王23年收東地兵南征,屈原於江南策劃南人反秦,收復了江南15座城邑,其宋玉城乃在其中。湖南臨澧縣南有宋玉城,北有申明城,皆為戰國楚城,一文一武,千古對望。

四、晚年宋玉哪裡去了

據史料所說,宋玉活了七十多歲(一曰前298――前222,一曰前322――前252)。公元前268年(襄王30年)宋玉被去職放逐,按一說,時年30歲;按二說,時年56歲。古者三十而立,人生去了一半。剩下這么長的時間,他是怎麼度過的?難道沒有棲身之處嗎?作為罪臣,不願「隨俗」,河南陳地淮南已不能容身,故鄉湖北郢地宜城又為秦所踐踏,何處是歸宿?思來想去,只有回賜田好。

宋玉與屈原不同。首先表現在思想性格上,屈原出身高貴,位居左徒,與王謀策,直言不諱,嫉惡如仇,鶴立雞群,慮事深刻,處事果斷,自無後顧之憂。他理想追求的是,抗秦救楚,強國富民。即使遭貶,也於一己之不顧,「吾將上下而求索」,最後,與國同殉。但是,宋玉非王室身份,且官階不高,仰人鼻息,雖憂國憂民,張揚自我,亦患得患失,常思進退。他沒有剛正不阿之氣,卻有婉轉升騰之風。達則治天下,滯則退蝸居。其次,看流放路線。屈原24年左右去職,步新蔡,走江夏,渡漢水,下洞庭,涉沅、澧,至辰、漵,往返求索,無所定居,下筆嘆惋,沉江汩羅。而宋玉歸來,可步屈原後塵,以他性格,眷念故土,行觀世勢,似走另一條線更合適――出淮陽,踏上蔡,入唐河,進宜城;忽慌忙奔長江,越松滋,再入澧州,回到安福賜田宋玉城。遠離了戰亂,保存了自己,他還希望楚國復興,他要刻畫一段歷史。

楚辭專家冀凡先生認為:「我想宋玉即使是頭腦再笨的人,也會從秦伐楚戰爭的親身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即頃襄王朝所施行的屈敵親秦之策和朝政的極為腐敗,已經把楚國拖進覆滅的邊緣。而象屈原那樣忠心耿耿堅持反秦復郢之策、圖謀興國救楚大計的老臣和愛國志士,則不斷的遭到鎮壓和放逐。而競相圖謀私利的讒佞黨人,卻日益受到楚王的重用而寵榮。宋玉處此境況,即使不為國家計,也應為自己謀一棲身之地,以為避難養老之所,而江南宋玉城自是他心中的理想之地。何況,在浩浩的沅湘之域,還有『忠而放逐』的老師屈原為他樹立了榜樣,這更是一種無聲的召喚!故其決心南歸必矣!」(見《宋玉研究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他的南歸的目的以及做了一些什麼,除了避難養老之外,繼承屈原遺志,傳播辭賦文化,責無旁貸。那麼,屈原死後,戰亂不已,楚辭是誰啟先編篡的?又如何傳入中原的?應當是宋玉了,他有時間,有條件,有決心。他把屈原的《離騷》和自己的《九辯》抄印編寫合集。他身居僻壤,心憂襄王,企圖起用,作《招魂》。同時,傳教子孫,舉辦私塾學堂,終其天年。宋玉死後,當地即名宋玉村。源遠流長。

於今,湖南、湖北、河南三省爭論的焦點,皆有宋玉墓。而有墓,還需在情在理,脫離歷史背景,則站不住腳;在情在理,還需有根有據。不少公正的有深入探究的學者,如彭德先生、冀凡先生,力排眾議,身處湖北,卻為湖南說話,為什麼呢?真理只有一個呵。

更多內容請登陸常德都市網http://www.cdcity.com.cn

『陸』 漢壽(包括目平湖的洲灘)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環境

漢壽縣位於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西濱,現為常德市轄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中國黑楊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珍珠之鄉」、「中國薴麻之鄉」。漢壽縣東臨益陽市,西靠常德城,南銜桃花源,北瀕洞庭湖,距省會長沙僅百餘公里。境內沅水、澧水通江達海,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穿境而過,319國道橫貫東西,省道S205線縱穿南北,常德桃花源機場近在咫尺。林業是漢壽的支柱產業。
亞熱帶季風氣候

漢壽縣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特徵獨具。降水量豐沛,年均降水量1342.2mm,年平均氣壓1012.1帕,年均氣溫16.7℃,月平均氣溫有9個月在10℃以上,≥10℃的活動積溫5286.4℃,全年無霜期274天,年均日照1688.4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06.87千卡/cm2,年平均風速2.4米/秒。年平均相對濕度82%。以上氣候因子為各種農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地層
縣境地層由老至新,有冷家溪群、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白堊系、第三系、第四系。
構造
褶皺和斷裂。
礦產
縣境大部分為第四系地層所覆蓋,基岩出露甚少,加之地質研究程度和勘探工作不夠,迄今發現的礦點,礦化點僅28處。其中包括:金、銻、鉛、銅、鐵、粘土礦、草炭、天然氣等。
地貌
縣境地處雪峰山脈向洞湖平原過渡地帶。南部丘陵屬雪峰山余脈,由西至東,連綿起伏,成為資、沅二水在境內的分水嶺。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10座。北部低平開闊,海拔一般在40米以下,最低點白芷障湖底,高程24.4米。全縣地勢,由南向北,呈階遞狀下降,平均比降16.78%。丘陵佔6.55%,崗地佔15.89%,平原佔49.07%,其餘為水面,佔28.49%。境內地貌隨洞庭湖演變歷有變遷。
水文
全縣年降水總量27.3億立米。
湖泊
境內湖泊眾多,著名的有:太白湖、圍堤湖、目平湖。
土壤
縣境土壤共分四個土類,包括水稻土、潮土、紅壤和紫色土。全縣土壤總面積305.1萬畝。可分為農業用地、林業用地、宜牧地、宜其他地、不宜地五大類。
自然災害
洪澇、乾旱為縣境主要災害。
編輯本段物產資源
漢壽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洞庭湖濱、沅澧兩水尾閭,總面積20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5萬畝,其中水田81.7萬畝,總人口78萬,其中農業人口60.12萬。近年來,漢壽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先後成功贏得了國家授予的「中國甲魚之鄉」、「中國黑楊之鄉」、「中國薴麻之鄉」、「中國珍珠之鄉」四塊牌匾。2007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36億元,比上年增長6.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99元,增加399元。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在30%以上。 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49.24萬畝,總產62.8萬噸;棉花面積12.9萬畝,總產1.1萬噸;油菜面積45.6萬畝,總產3.19萬噸;薴麻面積13萬畝,總產2.3萬噸。 楊樹面積6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80萬立方米;楊樹苗圃面積0.25萬畝,年提供優質楊樹苗木400多萬株。花卉苗木面積3.7萬畝,年提供優質花卉苗木500多萬株。 年出欄肉豬75萬頭、肉牛0.67萬頭、肉羊4萬頭,出籠家禽800萬羽,生產禽蛋25000噸。 全縣有水域90萬畝,其中養殖水面30.5萬畝,年產水產品7萬噸。吊養珍珠蚌8100萬個,年產珍珠300噸,珍珠仔蚌近2億只;存塘親鱉250噸,親龜200噸,年產稚鱉1000萬只,產稚龜600萬只,產商品龜鱉600噸。 該縣立足「四鄉」特色,突出「六大產業」,發展「一鄉一品」,全縣建成各類特色基地120萬畝,其中高效農業示範基地80多個,基地面積1萬多畝;建立「千元山丘」、「萬元田土」的特色農業園區3萬多畝。通過引導基地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了湖洲黑楊林帶、沅南垸和西湖垸兩大珍珠養殖板塊、軍蔣公路沿線和西湖垸薴麻生產「一條走廊、兩大板塊」、城郊無公害蔬菜板塊、沿319國道花卉苗木「走廊」,環西洞庭湖濱湖水牛養殖帶和聶家橋鄉奶牛養殖場等一批具有漢壽特色的產業板塊。 目前,全縣擁有農產品加工企業538家,其中規模企業33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 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協會101家,入會會員14154人,帶動農戶5萬多戶,連接基地30多萬畝,年銷售農產品20多萬噸。從事流通領域的中介組織1100多個,營銷經紀人隊伍3萬餘人,年營銷總量突破40萬噸,營銷額達10億元。 全縣各類農業品牌82個,其中湖南省著名商標1個,無公害農產品15個,綠色食品8個,省高新技術企業7家,全縣80萬畝耕地整體完成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80%以上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獲得質量體系認證, 薴麻
有10多個農產品榮獲省農博會金、銀獎。 甲魚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概述
漢壽縣黃福村「詩牆」
[2]隨著國內外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推動下,縣政府把發展旅遊業提到了議事日程,於2002年3月成立了漢壽縣旅遊局,掛靠在漢壽縣文化局。作為漢壽旅遊業的指導協調部門,經過幾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啟動了漢壽旅遊業,基本構建「兩點一線」旅遊格局。截止到2006年底,縣內旅遊企業已發展到了22家。目前,對遊客開放的景區主要有西洞庭湖青山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鹿溪旅遊度假區、清水湖旅遊度假區、農業旅遊觀光走廊。濕地公園主推游洞庭湖,鹿溪主推森林觀光、度假,清水湖主打高爾夫之旅,農業旅遊則以農家樂、漁家樂為主,力推珍珠養殖、加工、銷售、農產品採摘、垂釣、水鄉舟楫競技游樂等觀賞和參與性項目來吸引遊客。
第一節 核心景區
西洞庭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位於湖南省漢壽縣境內東部的西洞庭湖濕地,總面積3.568萬公頃,199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西洞庭湖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西洞庭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西洞庭湖濕地由沅、澧水匯聚而成,有「水浸皆湖,水落為洲」的沼澤地貌特徵,銜遠山,吞長江,碧波萬頃,浩無涯際,氣象萬千,素以美麗富饒聞名天下。這一帶港汊迂迴 西洞庭湖濕地風景區
,洲灘突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島,漁帆點點,蘆葉青青,魚躍水底,鷗鷺翔飛。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日之中千姿百態。 廣闊的湖面上星羅棋布地散布著140個人際罕至的湖洲和湖島。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生長著濕地植物865種、鳥類207種、魚類11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中華鱘、白鶴、白頭鶴、中華秋沙鴨等10多種,是世界上最大的葦荻群落之一。這里湖面寬廣,水草繁茂,自古盛產鯉、鰱、鱖、鯖、鯿、鯽、銀魚、草魚和龜、鱉等各種淡水魚,稱得上天然特種水產基地。湖洲上野生的綠色食品野芹菜、野藜蒿、蘆筍和蓼米被譽為「洞庭四珍」倍受人們珍愛。 西洞庭湖濕地風景區是一個大自然迷宮。浩渺無垠的水域勝景,風情萬種的湖汊島嶼內蘆荻連天魚米香。楊幺水寨、龍王廟、洞庭古堤、萬畝青紗帳、濕地鳥語林等眾多景觀,演繹著一個個神奇故事和美麗傳說。 八百里洞庭美如畫,坐遊船,觀飛鳥游魚,穿葦叢楊林;賞荷花,看珍珠出殼,嘗野蒿水魚……這是漢壽人捧出的一幅水鄉旅遊圖。渴望親近自然的人們,誰又能擋得住這巨大的誘惑呢!來這里,您可以一覽煙波浩渺的洞庭湖美景,也可以品嘗洞庭湖野魚、野菜等美味佳餚,更可以拍攝獨特的濕地風光。來濕地,讓您換得一身輕松愉快。 濕地公園由漢壽縣西洞庭湖濕地生態旅遊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並經營,現已開發的主要景點有: 1、蘆盪探幽。開辟了500米長的蘆葦盪水泥游道,設置了萬畝蘆盪觀景台。 2、綠島仙景。辟有四季長青的綠草觀賞點,讓遊客體驗過草地的樂趣。設置了觀鳥台。 3、濕地鳥語林。在萬畝黑楊林中,開辟了林蔭道、觀鳥園、吊床、鞦韆等項目。 4、楊幺點將台。設置了水上飛機打靶參觀點。 5、楊幺水寨。建有楊幺塑像、楊幺紀念館、洞庭湖漁民風情陳列室、水上浮動碼頭、水上餐廳及岸上餐飲、住宿設施。 6、龍王廟。供遊客朝拜龍王。設置了遊客活魚放生、搬罾等項目。 7、西洞庭湖濕地保護區宣教中心。位於蔣家嘴鎮青山湖垸旁保 西洞庭湖濕地風景區
護區管理處內,包括宣教中心和觀鳥台兩大部分。由WWF資助30多萬元分別於1999年和2002年建成,宣教中心面積5000平方米,包括保護區辦公室、接待中心、展示中心、百米濕地畫廊、多功能廳等,主要宣傳展示濕地的重要性和全球的濕地知識,主要濕地鳥類標本以及生態旅遊資源分布及旅遊開發成果。觀景台高26米,水塔形,是觀鳥與蓄水雙功能塔形建築物,中空,圓形,直徑2.5米,內部建有可登頂的扶梯,頂部為正方形,面積約25平方米,四邊開有觀光的窗口,可眺望遠方,是觀鳥和望遠的制高點。 8、洞庭湖游牧場。設置了遊客參與性項目有:遊客參與放牛、放羊、騎牛、劃小船比賽、野炊等項目。 濕地公園一日游線路: 岩汪湖遊船碼頭乘遊船—蘆盪探幽—綠島仙景—濕地鳥語林—楊幺點將台—楊幺水寨(就中餐)—龍王廟—宣教中心—洞庭湖游牧場—岩汪湖遊船碼頭(返程)。
第二節 重點景區
鹿溪旅遊度假區 鹿溪旅遊度假區地處縣境豐家鋪鄉,位於漢壽、鼎城、桃江三縣交界地帶,面積近20平方公里,由次生林、人工林組成,包括楠竹、紅豆杉林、針闊混交林等。森林覆蓋率高,溪谷幽深,竹海茫茫,幽靜、險峻、神氣、迷人,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是避暑休閑的好地方。林間 鹿溪旅遊度假區
野生動物豐富,有野豬、麂、兔、竹雞、錦雞等。森林景觀保存完好,民風淳樸,山上有天寶庵等人文景點。成為旅遊者體驗「農家樂」和登山踏青的好去處。現已基本建成以度假和觀光旅遊為主要功能的旅遊區。 鹿溪旅遊度假區由湖南鹿溪山水佳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並經營。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 鹿溪屬雪峰山余脈,東臨桃花江,西靠五寶山,南望花岩溪,北眺西洞庭湖濕地公園。說起鹿溪最為神秘之處也許就是建於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天寶庵」,相傳當年唐玄宗曾把楊貴妃暗送到此,削發為尼,特建造此庵。以皇帝年號命名「天寶庵」成了一大千古之謎。宋代鍾相、楊幺起義後,在此建太子寨、先鋒寨。一條馬蹄斑斑的古官道至今尚存。鹿溪還是縣內外著名的「百寶山」,國家林科專家、湖師大教授等在這里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紅豆杉。此外,鷹嘴龜、錦雞、麋鹿、麂子等珍禽異獸常出沒山澗。 清代詩人李少白在這里留下「十里崎嶇一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作繭將人裹,不信前途有路程」。 主要景點有: 1、雲峰山竹海 與天寶庵遙遙相對,這里號稱「十里竹廊」,沿幽谷而行,綿延數里的楠竹林形成了壯觀的竹海風光。雲峰山腳是竹雞寨,寨中古樹參天,峽谷幽深,因多竹雞而出名。 2、敞口堂屋古民居 鹿溪一帶有種風格獨特的民居,一般為並排三間或五間,中間的一間為敞口,主要供主人休息、聊天以及接待客人的地方,通常是一層磚瓦結構,科考價值較高。相傳此種民居為三國時期曹操的一支部隊戰敗後流落於此而建。敞口堂屋的文化品位較高,一般雕梁畫棟,古香古色,堂屋的挑檐上有麒鹿麟納瑞的浮雕,廊柱上、木板上依次都是神話傳說、歷史故事 鹿溪飛瀑
[3]的浮雕,且雕工精細,層次分明。堂屋的神龕上有「天地國親師位」,並蘊有深意:「天」不頂頭,「地」不分家,「國」不開口,「親」不閉目,「師」有帶刀,「位」不離人。 鹿溪一日游旅遊線路: 千年古楓樹—敞口堂屋古民居—雲峰山竹海—天寶庵—鐵甲村「四道茶」(農家樂就中餐)—千年古官道—一樹冠三邑—南方紅豆杉觀賞基地(返程)。
第三節 新型景區
清水湖旅遊度假區 清水湖旅遊度假區位於太子廟工業園北側,與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清水湖校區聯為一體,由獵鷹集團公司獨資開發建設並為主經營。總投資1.3億元,佔地6000畝。度假區已開辟的旅遊項目主要有:釣魚基地(推出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台灣名貴魚垂釣、國內淡水優質魚垂釣)、天然游泳池、水上步行球、遊船、遊艇、龍舟競渡、水上卡拉OK廳、吊腳樓餐飲、住宿。陸地推出了波音737飛機參觀點、空中索道(坐纜車)、遛馬場、叢林演習場、12公里電瓶車環湖游、高爾夫練習場、高爾夫球場、國際會議中心。
第四節 鄉村旅遊景區
西洞庭湖濕地農業旅遊觀光走廊 近幾年,該縣在軍山鋪、蔣家嘴、洋淘湖、岩汪湖、周文廟、龍陽鎮、株木山開辟了一條農業旅遊觀光走廊,該走廊於2007年2月榮獲湖南省農業旅遊示範點。主要參觀點和休閑度假村有: 1、青山湖有機魚養殖觀光區。青山湖優質淡水魚於2006年通過了國家有機魚品牌質量認證,是洞庭湖區至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養殖基地。 2、洋淘湖珍珠養殖觀光區。在向八佬珍珠養殖基地開辟了供遊客觀光並參與剖蚌、取珠及珍珠加工等遊客參與性項目。 3、岩汪湖農產品採摘區。供遊客親自參與農事活動,採摘湘蓮、菱藕、桃李、甘蔗及時令蔬菜。 4、縣特科所龜鱉養殖觀光區。供遊客觀光並親自參與捉龜、鱉、魚,參觀中華鱘標本,學習、了解漢壽甲魚、龜、優質淡水魚、蝦、泥鰍、鱔魚等特種水產品的相關知識。 5、紫天農庄、天月湖度假村、富士度假村、萬利達農庄投資額均在500萬元以上,先後被評為常德市四星級農家樂。
第五節 其他旅遊景區(點)
1、帥孟奇紀念館。位於縣城縣委會大院內,是我縣紅色旅遊主要參觀點,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漢壽縣烈士公園。位於縣城北郊楊旗嘴社區,是我縣紅色旅遊主要參觀點,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西竺山凈照寺。位於縣城龍陽大道西側中段,屬我縣宗教界及社會人士捐資仿建。 4、五寶山。位於朱家鋪鎮,由當地村民自發投資興建。 5、金牛山。位於三和鄉與東岳廟鄉交界處,是踏青、登山的好去處。
第六節 旅遊飯店
1、福星樓賓館。始建於1994年5月,是縣糧食局的下屬單位,有固定資產784萬元,現有員工120人。賓館位於縣城繁華的西正街,經營項目主要有餐飲、娛樂、茶樓、客房等。擁有客房58間套、床位137個,大型會議室可容納100人,多媒體小會議室可容納50人。餐飲部有2個大型宴席廳,一個內餐廳,包房9個,共52個檯面,可同時接待500人就餐。茶樓有大小KTV包房7間,是品茶休閑的理想場所。賓館內設有中央空調和環控音樂系統。2004年12月23日,榮獲國家二星級旅遊飯店,填補了漢壽星級賓館的空白。 2、龍陽國際大酒店。由中外合資企業常德凱宏實業有限公司傾心打造,酒店由大型超市、凱宏花園、酒店主樓3大部分組成。總投資9800多萬元,面積43000平方米。酒店主樓11層,投資5800萬元,建築面積為17000平方米。有各種客房180間,可同時容納280人住宿;餐飲包房28個,大宴會廳3個,可同時容納1200人就餐;大小會議室5個,可同時容納800人開會。中西餐廳、食街、茶樓一應俱全,政務、商務、旅遊、娛樂、休閑、健身、購物設施應有盡有、綠化面積近15000平方米,停車位120多個;整個酒店設計充分體現人文理念和人性關懷,造型美觀,設施先進,入住舒適。龍陽國際大酒店已於2006年底正式營業。2007年被評為國家三星級旅遊飯店。 3、凱帝大酒店。由中美合資企業投資構建的全歐式風格的花園式旅遊涉外酒店,地處太子廟鎮。酒店佔地22畝,建築面積約12000平方米,酒店環境優美,店前廣場花園綠草噴泉交相輝映,清新怡人。 酒店設計新穎,服務設施完備,可容納近千人。內設各式中高檔客房、宴會廳、中西式餐廳、咖啡廳、豪華會議室、影院、歌舞演藝廳、游泳池、男女桑拿洗浴中心、健身房、網球場等,是一家集旅遊度假、交流聚會、商務培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大酒店。 4、海天大酒店。由中外合資企業投資興建。2006年開業。位於縣城建設西路。總投資780萬元,總面積3200平方米,主樓高10層,擁有客房48間,床位88個,推出了客房、餐飲、娛樂、休閑等項目。 5、旅行樂賓館。位於長張高速公路太子廟高速公路服務區,2005年開業。是我縣重要的遊客接待點和中轉站。
第七節 旅行社
1、洞庭旅行社。2007年上半年成立,是漢壽至今為止唯一的一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內旅行社,位於縣城文藝路文化休閑廣場旁。 2、常德中國旅行社漢壽門市部。位於縣城縣委會大門右側。 3、常德風光旅行社漢壽門市部。位於縣城汽車總站。 4、常德新世紀旅行社漢壽門市部。位置縣城龍陽大道水利會門面。 5、常德康輝旅行社漢壽門市部。位於縣城龍陽大道汽車總站對面。 6、常德運通旅行社漢壽門市部。位於縣城南嶽路西段。
第八節 旅遊購物市場
樂滿地珍珠市場。位於縣城南嶽路與龍陽大道交界處。該市場吸引了數十家縣內外珍珠開發、經銷商進場經營, 2006年成為了我縣旅遊商品專業購物市場。 第九節 旅遊商品加工廠 漢壽縣湖洲天然野菜食品廠。位於滄港鎮。該廠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天然野菜及野生水產資源,開發了湖洲天然系列食品,注冊了「洞野」牌商標,現已批量生產。野菜乾製品有鳳尾菜、馬齒莧、蘆筍;魚蝦干製品有銀魚、干魚、干蝦、湘蓮;風味臘製品有熏魚、中華鱉、臘制蘆鱔等,產品行銷省內外,榮獲了省農博會金獎。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民間傳統文藝:地花鼓、蚌殼舞、彩蓮船、打花船、漁鼓、三棒鼓、說鼓、喪鼓、打土地、儺願、蓮花鬧等。

『柒』 成都市黃龍溪有什麼好玩的

黃龍溪古鎮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黃龍溪古街坊: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古鎮至今保留完整,現有明清時代街坊七條,街面全由石板鋪成,兩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寬度3.44m。
黃龍溪古寺廟:古鎮內有三座完好寺廟,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都位於黃龍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廟,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景觀,鎮外還有2座大寺廟,建築宏偉,吸引眾多遊人。
黃龍溪古建民居:現有明清民居76套,一樓一底,傍水而築,臨江「吊腳樓」體現了古蜀民居「干欄」文化特色。
黃龍溪古樹:鎮內現有樹齡300年以上的古榕樹6株,盤根錯節的樹根和濃蔭蔽日的樹蓋,增添了古鎮的濃郁的古貌古趣,古鎮在鹿溪河畔鎮龍溝內還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條龍的千年古樹烏臼樹,外觀非常奇特,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黃龍溪古崖墓:場鎮周圍多次發掘漢代岩墓,其中有石棺、陶俑、銅璽等大批文物,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黃龍溪古佛洞: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依山傍水,隔河遙望,頗為壯觀。
黃龍溪古佛堰:金華庵下府河上攔河築堰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設施,黃龍溪萬畝良田至今由此灌溉,恰似一座小型「都江堰」。
黃龍溪古戰場:歷史上常為兵家必爭之地,至今還有蜀王、諸葛亮、張獻忠、楊展在此大戰的傳說。
黃龍溪古風民俗:至今黃龍溪鎮還保留許多民風民俗,如打更、放生會、龍舟會、燒火龍、觀音會、川劇座唱等習俗。
黃龍溪三縣衙門:歷史上黃龍溪屬「金三角」地帶,民事、經濟糾紛、匪患困擾三縣(華陽、彭山、仁壽),遂設三縣衙門(今聯合辦事機構)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黃龍溪古鎮旅遊特色
川西民居講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與環境觀,材料就地選用。既經濟節約,又與環境十分協調,相映成趣,鄉土氣息格外濃郁。
黃龍溪古鎮的民居文化一條街,搭建的民居都精選原生態材料修建而成,呈現出相互的對應美,自然美。把周圍的大環境引入封閉的小環境中,形成了人與住宅、環境的和諧統一。
川西民居一條街體現出一種田園詩歌式的詩意。
黃龍溪古鎮水城風味
黃龍溪古鎮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劃鎮而過,兩岸都是用青石鋪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還存有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數座鐵吊橋連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盤根錯節,據說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古鎮的標志,遊人每到此,總要在此留影。黃龍溪的魚也是一絕,老人們說:「七上八下九歸沱」,說的是每年從小寒、大寒節氣到次年七月,下游的魚兒成群結隊溯江而上到此產卵,所以黃龍溪魚產甚豐。當地最地道的吃魚方法是在船上,來一鍋「河水煮活魚」,看似粗鄙的吃法卻能讓人盡享野味之鮮美。
黃龍溪名字的由來:黃龍溪古名"赤水",據《仁壽縣志》載:"赤水與錦江匯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謂之黃龍溪清江,真龍內中藏",《隸讀》著錄《黃龍甘露碑》記雲"黃龍見武陽事,鑄一鼎,象龍形,沉水中┉故名曰黃龍溪"。建安24年(公元216),漢時武陽兼新津彭山之地,東縣(華縣)東南接壤,仁壽也象牙,黃龍所屬之地,昔屬武陽,今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黃龍溪"。
黃龍溪的古文化旅遊景點多如璀璨的珍珠,從景區上可以分為三個以水相連的古景區域,分別核心景區、擴散景區和延伸景區。
黃龍溪的核心景區是以古鎮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區,她以古街、古樹、古廟、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碼頭、古戰場、古崖墓和古衙門的「十古」著稱。古鎮上還擁有的「一街三寺廟」,「三縣一衙門」,「千年古樹伴古鎮」等都嘆為全國奇觀,古鎮鎮江寺對面是錦江與鹿溪河的交匯口,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的景觀,泛舟水上,空靈飄逸,吟詩品茗,如夢如歌。
從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黃龍溪的擴散景區,該景區有著名的「大佛寺」 和「觀音寺」,兩寺坐落在兩山之上,遙遙相望。北岸邊即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於明代,鑿刻在象冊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稱為「蜀中第二」的小樂山大佛。觀音寺,坐落觀音山上,普渡人間。從鹿溪河口沿錦江上游二公里是陳家小島,是「黃龍五島」之一,小島現存川西唯一一座不沖古磨水碾-「陳家水碾」,當車行近水碾島時,遠聞吱吱啞啞的古碾聲,引起了人們幾多農耕文化的甜蜜憶。

黃龍溪古鎮美食信息
黃龍溪古鎮仿清國際美食一條街
黃龍溪「國際旅遊美食超市」將落地黃龍溪的「美食街」(現仿清街)。「美食街」街道布局整齊,青石板鋪路,雕花木為窗,具有濃郁的古鎮特色。整個街區統一規劃,店鋪經營范圍長達800米,將集國際風情美食、中國傳統美食、天府地方美食、古鎮特色美食於一身,借力現代化的經營手段和國際化的經營理念,以食文化為靈魂,以古鎮人文關懷和實景體驗為亮點,打造有自己特色的美食餐飲區,同時也將成為「國際美食旅遊目的地」,彰顯古鎮美食文化,演繹古鎮繁華市井圖。
黃龍溪古鎮交通信息
黃龍溪古鎮公交線路怎麼去最好
黃龍溪的公路交通四通八達,乘車路線有:
1:成都金沙車站乘坐直達黃龍溪的車直達黃龍溪古鎮,票價10元,上車才買票,車程70-80分鍾。
2:成都旅遊集散中心新南門車站乘坐直達黃龍溪古鎮的車,票價10元,車程70分鍾。
3:成都汽車總站乘坐819路公交車到華陽客運中心(票價2元,車程40分鍾),在華陽客運中心轉乘821路公交車(票價2元,車程30分鍾)直達黃龍溪古鎮。
4:成都茶店子乘坐到雙流客運中心的客車(票價6元,車程50分鍾)在雙流客運中心乘坐808路公交車直達黃龍溪古鎮(票價2元,車程30分鍾)。
5:成都火車北站公交站乘坐到雙流客運中心的車,在雙流客運中心乘坐808路公交車直達黃龍溪古鎮。

成都到黃龍溪古鎮自駕車線路
1:從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沿著人民南路直走天府大道雙華路口,轉入雙華路3公里處左轉入雙黃大道直達黃龍溪,一路有路標。
2:城南高速成都收費站轉入南三環路,在三環路天府立交下轉入天府大道經雙華路轉入雙黃大道直達黃龍溪古鎮。
3:成綿高速成都收費站轉入成都繞城高速天府大道出口下,經雙華路轉入雙黃大道直達黃龍溪古鎮。
4:成樂高速彭山收費站轉入直達黃龍溪古鎮。
5:成溫邛高速成都收費站轉入繞城高速雙流出口下,經雙黃大道直達黃龍溪古鎮。以上路線均有醒目路標。

『捌』 黃龍溪的歷史

黃龍溪鎮歷來就是成都南面的軍事重鎮,位於成都市雙流縣西南部邊緣,東經103°58』,北緯30°17』。鎮區距成都市區42公里,只30分鍾車程,雙流縣城34公里,華陽鎮28公里。歷史由來編輯黃龍溪至今建鎮已1700多年,歷史底蘊深厚,古名「赤水」,據《仁壽縣志》載:「赤水與錦匯流,

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謂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隸讀》著錄《黃龍甘露碑》記雲:「黃龍見武陽事,築一鼎,象龍形、沉水中......故名曰:「黃龍溪」。建安24年(公元216年),漢時武陽兼新津彭山之地,東縣(華縣)東南接壤,仁壽也像龍牙,黃龍所春之地,著屬武陽,公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黃龍溪」。古鎮簡介編輯黃龍溪原名永興場,原址在府東岸的立新村境內,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後遷至府河兩岸建場,由於舊時水運交通發達,外來商客增多,經濟文化繁榮,航運上達成都,下通重慶,是水路運輸的重要碼頭。解放後,由於陸路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距鎮12公里的成昆鐵路和穿場而過的雙彭(雙流至彭山)公路相繼建成,使水路運輸逐漸中斷,城鎮一時變
得蕭條。隨著改革開放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旅遊業的興盛,城鎮又逐步開始走向繁榮。 錦江自北由成都流入並貫穿黃龍溪鎮域,並在黃龍溪鎮區東面納入支流鹿溪河,組成鎮域內的主要水系。94年後黃龍溪先後被確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 「成都市14個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黃龍溪鎮位於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區40公里,距雙流縣城35公里,是以旅遊業為龍頭,農業為基礎的旅遊型城鎮,是成都市郊區新的旅遊熱點,是以旅遊業為主,商貿服務業為輔的旅遊型山水小城鎮。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中國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中國級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成都市旅遊重點鎮。黃龍溪鎮位於成都雙流縣西南部府河、鹿溪河交匯處;是一個風景優美、歷史悠久並擁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川西水上古鎮,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
3旅遊資源編輯黃龍溪鎮東臨府河,北靠牧馬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鎮上的居民就生活在這幽靜古樸的環境中。最早系統地將黃龍溪鎮推出亮相的,當數中國貿易總公司。1990年,該公司在向全國贈閱的一期出版物中,以《古鎮黃龍溪一瞥》為題,詳細介紹了古鎮的歷史,諸葛亮兵屯牧馬山,以及古鎮中醫後繼有人等情況。並用大量的古廟、古樹、古街巷、古浮橋及古老木器、篾器照片,展示了黃龍溪「古鎮風光好,古鎮民風淳」的景象。同年,《中國民航》、《西南航空》等雜志開始不惜版面介紹黃龍溪古鎮風情。在』92中國友好觀光年」中,省旅遊局和西南民航管理局聯合將黃龍溪古鎮推為8條精選旅遊線路之一。

黃龍溪古鎮現存的民居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主街道由石板鋪就,兩旁是飛檐翹角桿欄式吊腳樓。黃龍溪,到處彌漫著氤氳的青霧,幽深的街道,彎彎曲曲,兩旁是木結構的兩層樓房,一家挨一家,樓下臨街的大都是店鋪,騎樓式的建築,門前飄著一面藍底白字的小旗,什麼「魚香子」、「呂回頭」、「唐酥店」等。二樓的房子,靠近內街的用作住宅,靠近河邊的用來做生意。走過一條街,又見一道巷,腳下光溜溜的青石路,烏黑發亮的門板,古色古香的招牌,透著濃濃古意。
黃龍溪的古文化旅遊景點多如璀璨的珍珠,從景區上可以分為三個以水相連的古景區域,分別核心景區、擴散景區和延伸景區。
黃龍溪的核心景區是以古鎮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區,她以古街、古樹、古廟、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碼頭、古戰場、古崖墓和古衙門的「十古」著稱。古鎮上還擁有的「一街三寺廟」,「三縣一衙門」,「千年古樹伴古鎮」等都嘆為全國奇觀,古鎮鎮江寺對面是錦江與鹿溪河的交匯口,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的景觀,泛舟水上,空靈飄逸,吟詩品茗,如夢如歌。

從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黃龍溪的擴散景區,該景區有著名的「大佛寺」 和「觀音寺」,兩寺坐落在兩山之上,遙遙相望。北岸邊即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於明代,鑿刻在象冊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稱為「蜀中第二」的小樂山大佛。觀音寺,坐落觀音山上,普渡人間。從鹿溪河口沿錦江上游二公里是陳家小島,是「黃龍五島」之一,小島現存川西唯一一座不沖古磨水碾-「陳家水碾」,當車行近水碾島時,遠聞吱吱啞啞的古碾聲,引起了人們幾多農耕文化的甜蜜憶......
正是古味十足,古色古香才吸引眾多影視界朋友,成為古裝影視片外影拍攝理想之地,先後有《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海燈法師》、《秦淮世家》等100餘部影視片在此拍攝。4特色小吃編輯黃龍溪有好多好吃的特色小吃,比如芝麻糕、丁丁糖、珍珠豆花、牛皮糖、貓貓魚、臭豆腐、肥腸粉、黃辣丁、焦皮肘子、土豆豉等等遍街都是。5民俗文化編輯黃龍溪的種茶歷史悠久,黃龍溪歷史上即為茶葉之鄉和茶馬古道,

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茶文化底蘊深厚。「武陽買茶」之說說明了黃龍溪是川西最早的茶葉市場之一。黃辣丁等魚也是主要的特產,「芙蓉豆花」,「焦皮肘子」等是黃龍溪美食特產。
黃龍溪不但有豐富的古文化、水文化、佛教文化、茶文化、生態農耕文化,還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影視文化和飲食文化。
黃龍溪真乃「廣都樊鄉」的人間仙境!黃龍溪以它亘古的情懷和悠遠的歷史吸引著天下遊人的到來!
6交通信息編輯交通:成都至黃龍溪42公里。新南門和金沙汽車站每日有到黃龍溪的班車數班,可從新南門乘到黃龍溪的班車。也可從金沙車站乘班車直達黃龍溪,票價14元,大概車程一小時。而且各旅行社都有汽車到黃龍溪。從成都至華陽再到黃龍古鎮,全程為雙車道水泥公路,路況很好,車票約為1元。現正在修成都元華路南延線,以後到黃龍溪將是雙向十二車道。
7歷史淵源編輯黃龍溪鎮歷來就是成都南面的軍事重鎮。蜀漢時,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於此,結果戰敗,加速了大蜀國的滅亡。黃龍溪原名永興場,原址在府東岸的立新村境內,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後遷至府河兩岸建場。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漢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輩的足跡;蜀漢政權在此萌芽催生;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馬;唐宋時期日見繁榮,黃金水道成了南方絲綢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時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徑流傳著歷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錯落的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奇特景觀;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的全木結構古戲台保存完好;六株千年古榕樹掩映著古鎮魅影;古老的唐家大院演繹著客家文化的風雲;三縣衙門訴說著民國時期的歷史;陳家水碾令遊人發散思古之幽情;古樸的民風民俗增添了小鎮無窮的魅力;兵家必爭、商賈雲集從而孕育了豐富的碼頭文化;獨具特色的川西田園古鎮風貌成為西南第一的天然影視基地。古鎮名揚中外,游者慕名而至;憑弔古物,品玩老街、尋覓人文、寄情山水……
古鎮內,路面青石鋪就,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大多建於明末清初,沒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磚一瓦間無不流露出質朴氣息。民居的門前屋頂細部尤為精彩,木雕、磚雕、繪畫等工藝技術精湛,造型生動。院落之間廊廡穿插,廳堂軒昂,體現傳統古建築的鮮明特點。做生意的人家,廳堂內掛滿了橫幅字畫,用玻璃鏡框鑲嵌起來,精緻而雋秀,與周圍的古建築渾然一體。1983年,當黃龍溪古鎮還藏在深閨無人識的時候,峨嵋電影製片廠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就選這里做外景地,後來,《海燈法師》、《芙蓉鎮》、《家春秋》等多部影視劇也在此拍攝。因為這里原汁原味的古鎮風情,是那些人造影視城根本無法比擬的。古鎮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劃鎮而過,兩岸都是用青石鋪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還存有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數座鐵吊橋連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盤根錯節,據說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古鎮的標志,遊人每到此,總要在此留影。黃龍溪的魚也是一絕,老人們說:「七上八下九歸沱」,說的是每年從小寒、大寒節氣到次年七月,下游的魚兒成群結隊溯江而上到此產卵,所以黃龍溪魚產甚豐。當地最地道的吃魚方法是在船上,來一鍋「河水煮活魚」,看似粗鄙的吃法卻能讓人盡享野味之鮮美。

古鎮里明清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比比皆是,沒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磚一瓦間無不流露出質朴氣息。小鎮中有一條街道因過於老化,推倒後按照過去的風格仿建,但一眼望過去,卻怎麼也脫不了仿的氣息。經過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古鎮至今仍保存完整。現存的古街坊有7條,街內兩旁多為明清時期建築,屬全木穿斗結構,嚴謹的廊坊式古代建築樣式融入其中,街面由紅砂石板鋪成。現存的76套民居亦多為兩層高的明清風格建築,青瓦粉牆,欄桿窗欞鏤刻精美,傍水而建。臨江飛檐

翹角的木質吊腳樓是古蜀民居「桿欄」文化的體現。古鎮內尚有三座完整的寺廟——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皆坐落在正街上,形成黃龍溪古鎮一街三寺廟,且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獨特格局,再加上鎮外的兩座宏偉的古寺廟,更給黃龍溪增添了古意。
古鎮最有特色的莫過於茶館,路兩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開的竹台、竹椅、竹凳,還有花花綠綠的太陽傘,成為古鎮上一道誘人的風景。喝茶對於古鎮上的人來說,那是與吃飯並列的頭等大事,馬虎不得。他們用本地產的茉莉花,沖在蓋碗里,一些茶館有時也有上好的竹葉青、峨眉雪蕊這樣的好川茶。一碗茶兩三塊錢,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們,大清早上館子遛鳥兼喝茶,花錢不多,卻是一種悠閑、雅緻的享受。

每年正月初二晚上至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 「燒火龍」是黃龍溪最馳名、最傳統的文化體育活動,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煙花配方,享譽海內外。此習俗源於南宋,至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先民根據「龍見武陽赤水」和「龍生九子」等故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火龍燈舞」。火龍已經成為黃龍溪一年一度新春的「保留節目」。
黃龍溪鎮現轄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2.8萬人,幅員面積50.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丘區鄉鎮,是以旅遊業為龍頭,農業為基礎的旅遊型城鎮。旅遊服務設施從無到有,現有高中檔賓館、飯店10多家,大小餐館120多家,有床位3700多個,購物點70多處,旅遊般只100多艘,黃龍溪已成為成都市郊區新的旅遊熱點。
8旅遊景點編輯1、古街坊: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古鎮至今保留完整,現有明清時代街坊七條,街面全由石板鋪成,兩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寬度3.44米。2、古寺廟:古鎮內有三座完好寺廟,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都位於黃龍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廟,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景觀,鎮外還有2座大寺廟,建築宏偉,吸引眾多遊人。
3、古建民居: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主街道由石板鋪就,兩旁是飛檐翹角桿欄式吊腳樓。現有明清民居76套,一樓一底,傍水而築,臨江「吊腳樓」體現了古蜀民居「干欄」文化特色。
4、古樹:鎮內現有樹齡800年以上的古榕樹6株,盤根錯節的樹根和濃蔭蔽日的樹蓋,增添了古鎮的濃郁的古貌古趣,古鎮在鹿溪河畔鎮龍溝內還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條龍的千年古樹烏臼樹,外觀非常奇特,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5、古崖墓:場鎮周圍多次發掘漢代岩墓,其中有石棺、陶俑、銅璽等大批文物,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6、古佛洞: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依山傍水,隔河遙望,頗為壯觀。7、古佛堰:金華庵下府河上攔河築堰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設施,黃龍溪萬畝良田至今由此灌溉,恰似一座小型"都江堰"。
8、古戰場:歷史上常為兵家必爭之地,至今還有蜀王、諸葛亮、張獻忠、楊展在此大戰的傳說。
9、古風民俗:至今黃龍溪鎮還保留許多民風民俗,如打更、放生會、龍舟會、燒火龍、觀音會、川劇座唱等習俗。10、三縣衙門:歷史上黃龍溪屬"金三角"地帶,民事、經濟糾紛、匪患困擾三縣(華陽、彭山、仁壽),遂設三縣衙門(今聯合辦事機構)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1]9旅遊指南編輯最佳旅遊時節
四季皆宜,青石板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隨時都能給你以古樸寧靜的感受。
住宿指南
黃龍溪住宿條件比較完畢,旅店、家庭客棧很多,客棧最集中的地方位於下河街,僅僅下河街一條小街就有客棧二三十家,大都靠河邊,環境都不錯。如果想住在古鎮里,體驗一下生活在千年古鎮的感覺,建議住鎮內的家庭客棧,鄉游網山可以預定,價格還較為實惠。
當地活動
黃龍溪古鎮旅遊資源豐富,娛樂項目繁多。古鎮泛舟是不可錯過的體驗之一,在黃龍溪的龍溪茶莊來上一杯清茶,悠閑小度半日,也是一種不錯的享樂。
黃龍溪火龍節
黃龍溪燒火龍起源於南宋。活動內容包括:燒火龍、彩龍表演、南獅表演、漂河燈、燃放孔明燈、燃放煙花爆竹、舉辦焰火晚會、舉辦迎春同樂晚會、放露天電影、聽川劇座唱等。先民們根據「龍現武陽赤水」和民間流傳的關於主宰光明與黑暗的「燭龍」與主管風雨的「應龍」神話及「龍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龍」這個圖騰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火龍燈舞」。經過不斷改造、豐富,黃龍溪的「火龍燈舞」逐步得到了完善,成為全國著名的「火龍之鄉」。
時間: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
地點: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國際龍獅文化藝術節
每年古鎮黃龍溪將上演7天「大堂會」。除了來古鎮賞黃龍古樂、潮流街舞、技巧雜技、川劇變臉、流行樂團、功夫茶藝等「大堂會」,還能在這里觀彩燈、舞南獅、滾鐵環、捏泥人……當然,最值得期待的當屬「燒火龍」了。此外,主辦方還會細心地為前來參加的遊客准備了上千份的賀年禮包。
時間:大年初一至初七
地點:黃龍溪古鎮
注意事項
黃龍溪古鎮夏季多雨,外出活動一定要帶雨具(特別是夏季,多暴雨),背著很重的背包撐一把傘在林中或山地行走會很不方便,因此雨衣便成為黃龍溪古鎮旅遊雨具的首選。[2]

『玖』 漳浦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火山島自然生態風景區
推薦理由: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有特色的國內唯一的濱海火山地質地貌。
2、六鰲翡翠灣景區
3、抽象畫廊
4、六鰲鎮
5、東南花都花博園
推薦理由:歷屆國家級盛會——「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的舉辦地
6、趙家堡與詒安堡
7、六鰲古城
8、天福茶博物院
9、東南花都景區
10、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還有169條相關問答,更多漳浦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拾』 天府之國成都行,戲水黃龍溪,開著柯珞克去遊玩

最後再來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