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佬們問一下二戰時期有沒有什麼著名的美女
二戰最著名的美女間諜
瑪塔·哈里瑪塔·哈里(Mata Hari,1876年8月7日-1917年10月15日),是荷蘭人瑪哈雷塔·赫特雷達·澤萊(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的藝名,是20世紀初知名交際花,一戰期間與歐洲多國軍政要人、社會名流都有關聯,最終在巴黎以德國間諜罪名被法軍槍斃。
瑪塔·哈里傳奇式的人生在西方世界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後世許多學者也致力於研究她的間諜身份,對當時的判決提出許多置疑。瑪塔·哈里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各種書籍、電影等文化作品之中,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定的影響。 辛西婭辛西婭辛西婭原名貝蒂·索普,父親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少校,1910年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她身材苗條,長著一頭金頭發,一對藍色的大眼睛。據一位外交官說,她的目光、身材不管什麼場合,對男人都是一種挑釁。辛西婭曾為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奧爾加·契訶夫娃奧爾加·契訶夫娃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侄女,曾經風靡全德國的電影明星,也是納粹元首希特勒最喜愛的女明星之一。然而希特勒到死都不知道,奧爾加竟然是前蘇聯的一名超級間諜,她憑自己的容貌迷倒了眾多納粹高官,並竊取到了許多納粹核心機密。她是二戰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女間諜之一。 瑪爾維娜·格特勒瑪爾維娜·格特勒,女 出生在匈牙利,二戰期間的被稱二戰期間的「英國版瑪塔·哈里」,但更多人卻稱她為曼茜·格特勒。瑪爾維娜·格特勒在波蘭長大。1935年,到英國不久,她就迅速打進上層社會,直到現在,軍情五處仍然不清楚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南希·韋克南希·韋克(生於1912年8月13日——)二戰中最勇敢的女性之一。生於澳大利亞,20歲出頭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她移居法國,在那裡接受間諜訓練。曾是德國納粹「黑名單」第一人,納粹德國情報機構稱她為「白鼠」。因為她像鼠一樣輕靈,一次又一次躲過追殺,還幫助數百人逃脫納粹魔爪。作為二戰期間反抗德國納粹的女英雄,南希·韋克在戰後從法國、英國和美國獲得很多勛章,因此成為獲得盟國授予勛章最多的女性。
川島芳子(1906~1948),本姓愛新覺羅,名顯玗,字東珍,化名金璧輝,是滿清王室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個女兒。正當這位公主天真爛漫之時,中國政局發生了重大更迭,清王朝的老房子著了火,中華民國的新宅取而代之。身為清室股肱大臣,肅親王眼看宗廟傾覆,政權旁落,心有不甘,意有不適。他聯絡日本浪人川島浪速游說日本軍部出兵干涉南方革命黨的「叛亂」,同時,還策動蒙古王公喀喇沁王與慣匪巴布扎布組織蒙古義勇軍,企圖製造「滿蒙獨立」的既成事實。然而,形勢強於人,他的美夢化為泡影。民國初年,肅親王善耆以「匡復清室」為志願,他將幾個兒子分別派遣到滿洲、蒙古和日本,讓他們卧薪嘗膽,伺機而動;又將掌上明珠顯玗送給好友川島浪速做養女,加以魔鬼式的調教。努爾·艾娜雅特·汗是英國情報部門中還有一名「公主間諜」。努爾·艾娜雅特·汗本是印度公主,二戰期間被英軍招募成為一名代號 「特工馬德琳」的美女間諜,被派往法國敵後佔領區當發報員。然而她工作中屢犯錯誤。她不幸被同事出賣被納粹槍斃,終年30歲。她的事跡經由在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一份225頁文件曝光。被譽為世界十大美女間諜最尊貴的女間諜。約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1906-1975年),生於美國的聖路易斯,是美國黑人舞蹈家、歌唱家。以其性感大膽的舞蹈和柔美歌聲曾紅遍法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黑人超級女明星」。大作家海明威也被她的驚人美貌傾倒,稱贊她「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克里斯汀·格蘭維爾,出生於波蘭的華沙。但是她卻是英國的間諜。而且還是007電影中《皇家賭場》邦德女郎的原型。在二戰中曾策反過多支敵軍部隊,以至英國首相丘吉爾將之稱為「最喜愛的女諜之一」。
2. 為什麼二戰影片的女主都那麼美,衣服都那麼好看
一般女主都是在二戰中扮演一個美好的角色,主旨宣揚人性和平以及體現親情愛情在
戰爭年代
受到傷害。基本上不是紀錄片的戰爭電影都有平添的東西都為烘托氣氛或者表達導演個人思想
3. 誰為我介紹一下二戰中著名的美女間諜
應該是契訶夫娃 1920年,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侄女奧爾加·契訶夫娃來到德國柏林,隨後成了一名風靡全德國的電影明星,還是納粹元首希特勒最喜愛的女明星之一。然而希特勒到死都不知道,奧爾加竟然是前蘇聯的一名超級間諜,她憑自己的容貌迷倒了眾多納粹高官,並竊取到了許多納粹核心機密。英國作家、歷史學家安東尼·比佛經過數年研究,在即將於5月出版的新書《奧爾加·契訶夫娃之謎》中對此進行了披。 奧爾加·契訶夫娃1898年生於沙俄高加索地區,她的姑媽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妻子,同時也是莫斯科藝術劇院中最著名的女演員。16歲那年,出落得如花似玉、美艷驚人的奧爾加來到了莫斯科,在姑媽家中認識了年輕英俊的米沙·契訶夫。米沙是契訶夫哥哥亞歷山德拉的兒子,當時是莫斯科藝術劇院的一名年輕演員,富有表演天才的米沙一下子就將情竇初開的奧爾加給迷住了,她無可救葯地愛上了他。喜歡追求女孩的米沙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崇拜他的小表妹,認識沒幾天,他就甜言蜜語地向奧爾加求婚。1914年9月,奧爾加決定,從姑媽家中帶上護照、手提箱和一件新睡衣悄悄離家出走,與米沙兩人到莫斯科的一座教堂中秘密結了婚。 奧爾加從此就居住在了米沙的公寓中,他們的秘密婚事讓雙方家長大感震怒。而此時,婚後的奧爾加卻發現米沙遠不是她想像中的「白馬王子」。除了酗酒外,他還是一名花花公子。更糟的是,奧爾加此時已經懷孕了,當她說想把孩子生下來時,米沙聳聳肩離開了家。悲傷的奧爾加回到姑媽的家中,幾天後當她再返回米沙的公寓時,卻發現卧室門從裡面緊鎖著,裡面傳出淫盪的笑聲,她用力推開門,發現米沙帶了一個新女友回到了家中。 1916年9月,奧爾加生下了一名女嬰,她將女嬰送回了自己父母身邊。不久後,俄羅斯迎來了十月革命。1920年,年僅22歲的奧爾加離開父母和2女兒,孤身一人登上了莫斯科比羅路斯基車站的一列火車,踏上了前往德國柏林的旅程——她想到異國尋找新的生活。 初到柏林的奧爾加立即撞上「大運」,來自契訶夫家族的背景和她出眾的美貌一下子吸引了德國影界巨人愛里克·波默的注意,此時奧爾加正好得知德國導演弗雷德里奇·穆瑙正在為他的一部新無聲電影《沃吉洛德城堡》尋找女主角,她立即向穆瑙「毛遂自薦」,謊稱自己是莫斯科藝術劇院的一名演員,俄國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親自訓練過她。奧爾加憑借她大文豪契訶夫的親戚關系成功地獲得了女主角一角。這部電影後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姿色艷麗、風采迷人的奧爾加立即成為了德國電影界的一顆新星。 此後,她以每年8部的數量接拍著電影,奧爾加成了眾多德國人心中的偶像,其中一名崇拜者正是阿道夫·希特勒。上世紀30年代,希特勒向奧爾加發出鄭重邀請,請她共進晚宴。 自納粹上台後,奧爾加就成了納粹宣傳電影中的王牌主角,希特勒經常邀請她參加各種各樣納粹高官的宴會,風采迷人的奧爾加引來了眾多納粹高官的追求,納粹宣傳部部長戈培爾更是稱她為「最迷人的女人」。 在二戰期間,奧爾加在宴會上聽到希特勒經常和手下討論戰況,希特勒當時做夢也想不到的是,他最喜愛的這名「納粹女星」事實上當時已被前蘇聯秘密發展成一名超級間諜——納粹德國的高級軍事機密就這樣在毫不知情中通過奧爾加的耳朵傳到了克里姆林宮中。 奧爾加如何成為前蘇聯間諜的經過一直是個歷史謎團。但新書稱,是奧爾加的哥哥萊夫·克尼普親自將妹妹發展成為一名間諜的。萊夫·克尼普曾是沙皇軍隊中的一名軍官,十月革命後,萊夫·克尼普被免除一死,轉而投效前蘇情報機構,當時他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監控出逃德國的沙俄餘孽。萊夫來到柏林後,將妹妹招募成為一個「沉睡的間諜」。 目前尚不清楚當年納粹德國有多少生死攸關的秘密經由奧爾加悄悄傳到了克里姆林宮的案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直到二戰結束,納粹德國和整個西方情報機構都沒有察覺到奧爾加的前蘇聯間諜身份,希特勒至死也不知道他竟然被自己最鍾愛的「納粹女星」給出賣了。 蘇聯紅軍攻陷柏林後,前蘇聯反情報局首腦維克多·阿巴庫莫夫秘密派出一架飛機,將奧爾加接回了莫斯科。 歷史學家懷疑,阿巴庫莫夫將奧爾加接回莫斯科是為了對她進行審問,因為前蘇情報機構懷疑她可能做了雙重間諜。那次審問中奧爾加和阿巴庫莫夫之間當時到底談了什麼,目前已不為世人所知,研究者已經找不到任何相關的檔案記錄。不過那次「審問」後不久,奧爾加返回德國,在慕尼黑開了一個化妝品公司以謀生。1980年,奧爾加以82歲高齡去世。
4. 二戰題材電影女主角是小女孩利塞爾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2013)
又名: 竊書賊
1939年的德國,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6歲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禮後,莉賽爾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
這將是14本給她帶來無限安慰的書之一。她是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打上了共產主義者的烙印,被納粹帶走了;母親隨後也失蹤了。在彈奏手風琴的養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盡管生活艱苦,她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莉賽爾,這個被死神稱為「偷書賊」的可憐女孩,在戰亂的德國努力地生存著,並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5. 這部二戰電影里的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有哪位知道請告知下唄
如圖所示有圖有真相
6.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排名歷史名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排名歷史名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階段。讓我們回顧歷史,它不僅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創傷,也促使我們深思如何改變戰爭局勢,停止傷害的事態,維護世界的和平。當然,在那些野心勃勃的獨裁者,他們一心想征服世界。他們在二戰時期影響力之大,那麼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都有哪些嗎?帶著疑問,下面就跟隨歷史網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10山本五十六(1884~1943)
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日本海軍大將。
山本五十六是海軍史冊上的一個鬼才,用兵詭異,珍珠港之役足以證明他的軍事才能,大勝之後率部參加了珊瑚海大海戰、中途島大海戰,雖然盡皆失利,但是與他的指揮關系不大。
瓜島之戰後不久,被美軍擊落座機葬身於大海。如若山本五十六沒有這么早死去,太平洋戰爭日本或許還會多堅持數年。他本身是個賭徒,1923年在歐洲時經常出入摩納哥的賭場,常常贏錢,最後成為摩納哥賭場歷史上第二個因為賭技太高而被禁止入場的人,他把戰場也當作賭場,只不過賭贏了珍珠港,賭輸了中途島。
綜合評分:軍事92,政治10,魅力5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9戈培爾(1897~1945)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德語:PaulJoseph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國政治家,演說家。其擔任納粹德國時期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擅長講演,被稱為「宣傳的天才」、「納粹喉舌」,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
於1923年加入納粹黨,作為納粹中不多見的文藝青年,又極具演講才能,因此頗受希特勒賞識。上任後第一件事即是將納粹黨所列禁書焚毀,他對德國媒體、藝術和信息的極權控制隨之開始。「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是真理」便是出自戈培爾。在位期間,充分發動宣傳機器,為納粹主義和種族主義做宣傳。
1945年4月30日依照希特勒的遺言繼任總理,並且和蘇聯軍隊交涉投降條件,但是蘇聯要求無條件投降因此談判破裂。同年5月1日,攜全家自殺殉黨。
綜合評分:軍事5,政治90,魅力80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8鄧尼茨(1891~1980)
鄧尼茨,二戰期間德國的著名將領。德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於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在一戰中,他擔任潛艇艇長,1918年10月被英軍俘虜。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國,並再次加入德國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海軍總司令、總統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是納粹頭目中少有的軍事人才,在擔任潛艇部隊總司令期間,鄧尼茨訓練部隊,創造出另盟軍聞風喪膽的「狼群戰術」的潛艇作戰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大西洋曾給英美等國的海上運輸造成極大威脅。
但在擔任海軍總司令期間盲目推行無限制潛艇戰,輕視海軍諸兵種及陸海軍協同作戰,令德國海軍戰績平平,因為航母時代來臨了,潛艇也必然是配角。希特勒死前任命鄧尼茨為他的繼承者,作為帝國聯邦大總統和德意志武裝力量最高統帥。1945年被捕,1956年被釋放,他作為納粹主義的狂熱追隨者,繼續在西德境內進行親納粹和復仇主義宣傳,直至病逝。
綜合評分:軍事90,政治80,魅力60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7希姆萊(1900~1945)
海因里希·魯伊特伯德·希姆萊(德語:?HeinrichHimmler),台譯辛姆勒,是納粹德國的一名法西斯戰犯,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長官、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先後兼任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1]對歐洲600萬猶太人、同性戀者、共產黨人和20萬至50萬羅姆人的大屠殺以及德國對蘇聯的東方總計劃的倡導者和鼓動者。許多武裝黨衛隊的戰爭罪行負有主要責任。
希姆萊樂於執行各種命令,嚴格遵守紀律,是一個出色的組織者,很受希特勒賞識,以至於蘇軍打到柏林城下時,希特勒置古德里安的計劃於不顧,讓沒打過仗的希姆萊出任德國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結果被輕易擊潰。
納粹德國土崩瓦解之後,希姆萊改頭換面,准備潛逃,1945年5月21日,希姆萊被英軍俘虜。1945年5月23日,希姆萊在檢查口腔時,咬破藏在口腔的氰化鉀膠囊而自殺。
綜合評分:軍事10,政治85,魅力10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6戈林(1891~1946)
赫爾曼·威廉·戈林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系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他擔任過德國空軍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國會議長、沖鋒隊總指揮、經濟部長、普魯士邦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並曾被希特勒指定為接班人。
一戰時的王牌飛行員,參加了啤酒館政變,對希特勒上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德國納粹黨的二號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德國空軍元帥,德國帝國元帥,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作為元帥的指揮才能實在糟糕,而且好大喜功,愛誇海口,他在補給、後勤、戰略、飛機性能、技術與工程等諸多領域幾乎可說是無知的,但他又因為與希特勒密切的政治關系而不會被撤換,致使德國空軍在進入戰爭的考驗時暴露出一連串領導層的缺失,這方面戈林有很大的責任。
1945年4月25日被盟軍逮捕,在紐倫堡審判中,戈林被控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並被判處絞刑,但他在執行絞刑前數小時在獄中服毒自殺。
綜合評分:軍事15,政治70,魅力20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5莫德爾(1891~1945)
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德國陸軍元帥,因為防禦能力出色,被稱為「防守大師」、「希特勒的救火隊員」。
939-1940年歷任第4軍參謀長和第16集團軍參謀長,先後參加入侵波蘭和法國,1941年指揮第3坦克師閃擊蘇聯,10月升任第41裝甲軍軍長。翌年升任第九集團軍司令。
忠於希特勒,敢於直言,以作戰勇猛著稱。1944年獲元帥銜,先後出任東線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和中央集團軍群司令,以焦土作戰抵抗蘇軍的戰略進攻。同年8月調往西線,任B集團軍群司令,組織對盟軍的防禦。1945年4月,在魯爾戰役潰敗後自殺。
綜合評分:軍事95,政治10,魅力50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4古德里安(1888~1954)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Wilhelm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國「陸軍大將」,軍事家、理論家、戰術家,是「閃擊戰」的創始人,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
他開創了裝甲兵集群作戰的先河,成為各國陸軍紛紛效仿的對象,在對波蘭、法國、蘇聯的戰爭中給予敵人以重創。1945年被逮捕入獄,1952年被釋放後在美國國防部任高級顧問。
綜合評分:軍事97,政治10,魅力80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3曼施坦因(1887~1973)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泰因(德語:Erichvon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是一名終身從軍的職業軍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脫穎而出,成為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佔領蘇台德區的行動。
德軍經「斯大林格勒」慘敗後,整個南線部隊向西退卻,曼施坦因卻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新佔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爆發大規模坦克戰,德國黨衛軍第2裝甲軍損失嚴重。
此後,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被迫節節後退。1944年2月,曼施坦因違抗希特勒的命令讓第11軍和第42軍從「切爾卡瑟口袋」突圍,因此被解職。戰後擔任聯邦德國一個組織的顧問。
綜合評分:軍事99,政治10,魅力85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2隆美爾(1891~1944)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語:ErwinRommel),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隆美爾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成名於北非沙漠,因而人送外號「沙漠之狐」。在義大利軍隊被英軍趕出埃及退往利比亞時,希特勒為了挽救盟友,命隆美爾任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到任後立即發動奇襲,以少勝多一舉攻佔班加西,後攻佔英軍北非要塞托卜魯克後,晉升元帥軍銜,此後一直與英軍在利比亞和埃及間進行拉鋸戰,終因人員、裝備、補給得不到補充而被蒙哥馬利擊敗。
回國後擔任西線B集團軍總司令,隆美爾元帥善於以裝甲坦克部隊迅速機動,突破對方防線,深入穿插,唯一的缺陷就是在大兵團作戰中沒有顯露出應有的才華,但他仍然不失為一個相當優秀的軍事統帥。1944年因被懷疑參與刺殺希特勒而被賜死。隆美爾一生奉行禁慾主義原則,不喝酒、不吸煙,一生鍾愛妻子,死後仍受到敵人尊重足見其人格魅力。
綜合評分:軍事95,政治10,魅力90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NO.1希特勒(1889~1945)
出生於奧地利,父母去世後混跡於維也納,靠著流浪救濟度日。一戰爆發後服役於巴伐利亞步兵團,1919年加入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1923年因啤酒館政變被捕,出獄後大肆宣傳極端種族主義,反共、反資主義等以得到民眾支持,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後成為第三帝國元首,1939年入侵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種族滅絕政策的核心人物。
希特勒上台後挽救了德國低迷的經濟,並且出台了許多對德國民生有極大改善的政策。但其在後期軍事指揮上,過度的專制和自負,使其錯過了大量機會,並且封殺了許多軍事人才,於1945年4月底在總理府的地下指揮部自殺。
綜合評分:軍事20,政治95,魅力99
以上是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風雲人物盤點,如你想了解更多信息,敬請關注歷史網!
7. 二戰最著名的美女間諜是誰
有很多,比如:
瑪塔·哈里(荷蘭)
辛西婭(原名貝蒂·索普,美國)
奧爾加·契訶夫娃(蘇聯)
瑪爾維娜·格特勒
南希·韋克
川島芳子(這位就不用多說了~)
努爾·艾娜雅特·汗
約瑟芬·貝克
克里斯汀·格蘭維爾
8. 二戰時期的女主小說
《戰起1938》這個最近完結,挺有名的
9. 黑夜傳說中的女主角是誰
凱特·貝金賽爾,英國女演員。1973年7月26日出身於演藝世家,父母都是英國知名演員。代表作包括《珍珠港》、《凡赫辛》以及《決戰異世界》。 中文姓名:凱特·貝金賽爾
原名:Kathryn Bailey Beckinsale
星座:獅子座
身高:173厘米
體重:56公斤
婚姻:已婚
丈夫 :Len Wiseman(9 May 2004 - present)
女兒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飄洋過海到好萊塢尋夢的英倫美人凱特·貝金賽爾,因主演二戰題材巨片《珍珠港》一夜成名。其實早先在英國出道多年的凱特,演藝生涯一直浮浮沉沉,直到她將木星沖太陽的純獅子座特性完美地融入到了演技中,才有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味道。就連一慣傲氣沖天的好萊塢也紛紛表示,正是有了凱特的加入,才使這部在籌拍之初便被影界行家譽為「純男性」的影片,產生了更加盪氣回腸的震撼力!就當眾人都以為凱特將從此走上「美國甜姐」梅格-瑞恩的老路,專門出演溫馨愛情劇的時候,這個集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身的氣質美人,竟然連接兩部與浪漫、溫馨無關,反而是與神秘、恐怖掛上鉤的動作大片《黑夜傳說》和《范海辛》。
在這兩部神秘氣息彌漫的影片中,凱特分別飾演一名武藝高超的吸血鬼女戰士和身手敏捷的貴族獵手,而且為完成影片中的高難度動作還曾苦練槍法與格鬥,影片上映後,所有對她的疑慮都偃旗息鼓,誰都沒有想到斯斯文文的凱特竟然具備動作女星的天分。事實上白羊火星沖天王星水星的凱特並非外表那般柔弱可欺,受此三星會沖的影響,她十分重視自我發展,獨立、熱情、早熟,她是那種永遠不會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會為了現實利益放棄自己真心喜歡的事物。然而從相反的方面來看,如不控製得當,凱特的性格中會有一部分十分沖動、暴躁,且表現的方式也十分激烈,這不僅導致她曾中途退學,還使她作出過一些有失風范的舉動。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女人,竟曾堅持過10年的愛情長跑,且獨自撫養了一個女兒。早先在英國的時候,金星落在處女座並與土星六合使凱特以一種嚴肅、負責、堅韌的態度與男影星麥克·辛相戀,並在1999年行運木星合火星的時候,產下了愛情的結晶,一個可愛的女兒。雖然這段感情最終成了無言的結局,但老天並沒有忘記凱特,2004年在行運木星合金星的時候,她與《黑夜傳說》的導演倫·維斯曼相結連理,共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就在凱特事業和生活雙豐收的同時,又傳來一個好消息,在一次調查中,影迷們被要求說出在他們心中哪位英國演員是21世紀的「絕世美女海倫」,凱特成為當仁不讓的首選。的確,以凱特優雅的氣質和動人的美貌,足以征服全世界的目光,這朵英倫玫瑰的馥郁芬芳實在令人沉醉! [編輯本段]成長經歷 父親是英國著名的喜劇演員李察·貝金塞爾,自小受藝術熏陶而顯出表演天賦,但父親病逝後她曾一度沉淪。中學畢業後,於1991年演出了一部電視電影《OneAgainsttheWind》但旋即入讀牛津大學而中止了演藝事業。求學期間曾應邀演出了一些影片,使她立志成為一名職業演員。1994年終於放棄了最後一年的學業,全力在影壇沖剌。在她早期主演的靈異電影《穿梭陰陽戀》之中,曾有大膽演出。但直至被桃選為好萊塢的超級大製作《珍珠港》的轟動,從英國漂洋過海到好萊塢尋求發展的「氣質女星」凱特·貝金塞爾一夜之間變成家譽戶曉的明星,幸運的轉變就像好萊塢版的「現代灰姑娘」。凱特曾經自己形容「小時候是個令人討厭,長得也並不招人喜歡的孩子」,如今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她被《Hello!》雜志評為「25位最美麗的女人」中的第一,被譽為「集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身」的氣質女星。 [編輯本段]演藝生涯 凱特·貝金塞爾從小在藝術的熏陶下很快進入演藝事業,1991年出演了《豪情女子》(OneAgainsttheWind),但隨後終止了演藝事業,進入牛津大學學習,在學習之餘也接拍了一些電影,如《都是男人惹的禍》(MuchAdoAboutNothing),最後終於放棄了最後一年的學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藝事業。相繼接拍了,1995年《赤裸的微笑》(Uncovered),《ColdComfortFarm》,《穿梭陰陽戀》(Haunted)等。1997年《Emma》,《射魚》(ShootingFish)。1998年的《AliceThroughtheLookingGlass》,《最後的迪斯可》(LastDaysofDisco)。1999年的《鐵獄魔難》(BrokedownPalace),2000年的《金碗》(GoldenBowl)。直至被挑選為好萊塢的超級大製作《珍珠港》的轟動。
[編輯本段]作品年表 黑夜傳說4Underworld 4 (2011) (announced) (rumored) .... Selene
天倫之旅Everybody's Fine (2009) .... Amy
雪盲 Whiteout (2009) .... Carrie Stetko
只有真相Nothing But the Truth (2008) .... Rachel Armstrong
飛行物 (2008)
雪天使 Snow Angels (2007/I) .... Annie Marchand
針孔旅館 (2007)
人生遙控器 (2006)
黑夜傳說2:進化 Underworld: Evolution .... Selene (2006)
范海辛 (2004)
飛行者 (2004)
黑夜傳說 (2003)
腳尖 (2003)
整蠱總動員 (2003)
月桂谷 (2002)
緣分天註定 (2001)
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 Nurse Lt. Evelyn Johnson
金碗 (2000)
鐵獄魔難 (1999)
迪斯可末日 (1998)
愛麗絲魔鏡之旅 (1998)
射魚 (1997)
愛瑪 (1996)
穿梭陰陽戀 (1995)
Cold Comfort Farm (1995)
赤裸的微笑 (1994)
聖戰豪情 (1994)
無事生非 (1993)
One Against the Wind (1991) [編輯本段]凱特軼事 1.學生時期曾在牛津主修法國文學和俄國文學
2.曾就讀於牛津大學,但是為了追求演藝事業,在完成學業前就離開了學校
3.她的母親,朱迪·洛是一位女演員。同時,她的父親,理查德·貝金賽爾,是一位著名喜劇演員
4.幼時就讀於倫敦的Flexlands私立學校,並在那裡學習芭蕾舞。然而就是在這本應充滿童年歡樂的時期,她的父親卻死於心臟病。這讓凱特悲痛無比。
5.是薩曼塔·貝金賽爾同母異父的姐妹
6.在查理茲·塞隆放棄珍珠港女主角並投身《甜蜜的11月》後,贏得了演出這部經典片子的機會。
7.在《呼嘯山莊》的角色競爭中,輸給了朱麗葉·比諾什。
8.與威爾士演員邁克爾·希恩有一個女兒——莉莉·希恩,生於1999年1月31日
9.長期受胃潰瘍折磨
10.在一個名叫《大早餐》的訪談節目上,凱特自曝她痛恨穿短褲
11.被《Hello Magazine》雜志選為英格蘭第一美人
12.外祖父竟然是緬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