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一西施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一西施

發布時間: 2022-06-01 15:03:07

A. 誰知道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的故事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嬋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施夷光世居諸暨薴蘿山(亦名羅山)下薴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和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指,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吳亡後,相傳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終。

在西施由越入吳的路線上,南自諸暨,北迄蘇州,所在均有西施遺跡。諸暨薴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跡。

西施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位於浙江諸暨,1990年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中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西施故里的另外一種說法:

說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會說是諸暨,但事實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蕭山臨浦鎮。古代,沿浦陽江有「上諸暨」和「下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諸暨,下諸暨即浦陽江下游之地。秦時置諸暨縣包括這兩部分,西漢時把下諸暨單獨置縣,稱「余暨」,三國吳時改稱「永興」,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為「蕭山」,一直沿用至今。西施的故里雖在今蕭山縣境內,但它屬諸暨縣故地,所以人們習慣上稱西施為諸暨人。歷史上臨浦行政區劃確實多變,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和諸暨兩地共同管轄。尤其是鎮上山陰街,自古就有「山陰不收,會稽不管」之說。再如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當時籍貫越州(紹興)永興人,永興即蕭山。蕭山解放以前一直隸屬於紹興,後改屬杭州。現就有許多書籍說賀知章是杭州人了。從事實上講賀知章是蕭山人,當然也是杭州人。但從文化這個角度上講說他是紹興人更加合適。因此關於西施故里的考辨也就可以解釋。西施是諸暨人,也是臨浦人,只是當時的臨浦屬諸暨管轄。

關於浣紗溪:

相傳當年西施入吳時,由范蠡陪同,舟從越國會稽出發,順西小江而行,過薴蘿山來到這里。此時已近黃昏,西施望著夕陽西下的家鄉,想著自己背井離鄉,前往吳國,將委身於吳王,便淚流不止。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於是決定在此停泊一宿。當時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氣依然炎熱,俗稱「秋老虎」。西施為了潔身自爽,欲留清白於此,便在兩水交匯的潭中沐浴。從此,這里的潭、橋、路都貫上了「浴美施」三個字。浣紗溪東的薴蘿山,主峰海拔127米,系會稽山余脈,乃越地之正宗。蒼翠挺拔,別具風姿。山上有紅粉石,據說手在石上一抹,會抹下些許紅粉來。在薴蘿山下,浣紗溪西岸,有西施廟,此廟原先是西施宅,南宋才改為西子祠。鄉人祀西施為四十八村之土穀神,一直俗呼「(先施)娘娘廟」。廟坐西朝東,面對薴蘿山,建築規模現仍清晰可辨,有殿五楹,余屋三楹,演台一座。廟前有薴蘿亭,臨溪。亭前有小橋,具江南水鄉的建築風格。浣紗溪畔還有范蠡庵、起埠廟。范蠡庵鄉人稱日思庵,以范蠡在此訪得西施,有功於越,鄉人思之,故名。起埠廟又稱後江廟,相傳越滅吳後,西施與范蠡歸越隱居,在此棄舟上岸,故稱起埠廟。薴蘿村附近還有施家渡,相傳是當年西施回越都的下船處。現有施姓在此聚族而居,殆為西施所居村的施姓後裔。這不僅僅是傳說,蕭山臨浦的西施古跡,至今猶存。據明·嘉靖《蕭山縣志》(寧波天一閣藏本)載,北宋太平興國三年,蕭山就有薴蘿鄉西施里的建制。該志所附的《縣境之圖》,明白地標繪了薴蘿山在蕭山臨浦施家渡。

B.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真實身份是什麼

縱觀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出色的女性不在少數,其中也不乏美貌與智慧並存者,或潛移默化、或一鳴驚人地影響著歷史。今天要說到的這位,是家喻戶曉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西施不光是一位美人,若仔細翻看歷史的話,我們還會知道,她是有名的“國際”間諜。

西施原本可以在她的小山村繼續浣她的紗,顰她的眉,過快樂而樸素的生活。可歷史似乎對這一美人平凡的命運感到不甘,先讓勾踐上演一出“卧薪嘗膽”的好戲,然後便匆匆引出了西施。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要獻上美人令其懈怠。

這位浣紗的美女,搞垮吳國,出色地替國家完成了“卧底”任務後,便不知去向了。有人說她因愧疚自縊,也有被吳人沉湖之說;甚至我們可以猜想,這個沒心肝的越王認為西施知道的太多,將其殺人滅口了。不過流傳至今的較多文學作品和戲劇中的結局都是,西施被范蠡帶走,兩人“同泛五湖而去”。

我們無法回到當時揭開歷史的真相,我們甚至無法舉證西施在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過。我們只知道,我們眼中的西施,她不僅僅是一個皮相好的美人,她為使命犧牲了自己。

C.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為何是西施居首

越王勾踐在反吳戰爭中失敗後,採取了「九反吳」和「留美人惑心,亂謀略」中的四項。在朱羅山腳下,他抓到了兩個人,西施和鄭丹。在土城山上建一座美麗的宮殿,教歌舞禮儀,裝飾埃洛,教步子,學土城,接近都巷。經過三年的學習,范蠡向吳王獻身。

但我認為西施是一個擔心國家和人民的女人。她有超凡的智慧和純朴。美是真的,美是善,美在本質上是神和靈。要從更深層次揭示西施的悲劇命運,喚起人們對歷史教訓的思考。

D. 歷史上四大美人都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

1、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沉魚。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山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

3、貂蟬:甘肅臨洮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閉月」。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

4、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山西永濟)人,是唐玄宗之寵妃,故又稱:楊貴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羞花」。

(4)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1、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

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2、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E. 西施的故事

西施(本名施夷光,別稱:浣紗女,?-前473年),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春秋末期美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越王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於薴蘿山下得西施、鄭旦二人。後學禮儀等三年被范蠡獻於吳王。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
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西施珍珠
珍珠被人類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傳說她是西施的化身。

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黎民百姓脫離連年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原來嫦娥仙子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愛,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時則命五彩金雞日夜守護,唯恐丟失。而金雞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慾望,趁嫦娥不備,偷偷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後面玩賞起來,將明珠拋上拋下,煞是好玩。但一不小心,明珠從月宮滾落下來,直飛人間。金雞大驚失色,為逃避責罰,也隨之向人間追去。

嫦娥得知此消息後,急命玉兔追趕金雞。玉兔穿過九天雲彩,直追至浙江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正在這一天,浦陽江邊山下一施姓農家之妻正在浦陽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撈,明珠卻像長了翅膀似的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鑽進腹內。施妻從此似有了身孕。

一晃十六個月過去了,女子只覺得腹痛難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禱告上蒼。忽一日只見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恰在這時,只聽哇的一聲,施妻生下一個光華美麗的女孩,取名為西施。故有「嘗母浴帛於溪,明珠射體而孕。」之說。

西施長大後,化解了吳越兩國的仇怨之後,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間,為黎民百姓的健康長壽、養顏美容繼續做出貢獻。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養殖珍珠之鄉而馳名中外,這一傳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美中不足
西施大腳。素有「沉魚」之譽的西施雖然美麗,但有一個美中不足,就是腳比一般女孩要大,於是她想方設法地掩蓋這個缺點,因為她喜歡跳舞,所以她經常穿長裙,又為自己特製了一雙木屐,腰間系一串鈴鐺,結果因為鞋子高了一塊,不但看不出來腳大,還因為走路時左右搖擺,加之長裙飄飄,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風姿。

西施舞蹈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人們所熟悉的著名美人計的主角。但是大家並不一定知道西施同時還是歷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西施是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著名的宮廷舞蹈家。越王勾踐為了顛覆吳國的政權,設計把美麗的西施姑娘當作禮物送給了吳王夫差。

吳王首先為西施的美貌所傾倒,當知道西施擅長舞蹈時,命人將御花園的一條長廊的地下挖空,然後放進大缸(如同現代的共鳴箱),上面再鋪好漂亮的木板。西施在裙邊綴滿了小巧的鈴鐺,穿上木屐,每當她的木屐在地板上跺步時,腳下就會發出有節奏的「叮叮塔塔」的回聲,裙邊的小鈴鐺也會跟著響起「叮叮鐺鐺」的清脆悅耳聲音,加上她的美貌和優美的舞姿,迷倒了吳王。吳王擁著美人把西施跳的舞蹈稱為「響屐舞」,並把這個長廊命為「響屐廊」

F.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西施。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第一位。

西施,原名叫做施夷光,是越國美女,一般稱她為西施,後人尊稱她為西子。

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很小的時候就跟隨母親在浣紗江邊,所以又被人稱為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6)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擴展閱讀:

在公元前496年,吳國伐越,越國首敗,兩年後,在伍子胥等精明將領的指揮下,吳國再次打敗越國。

這回,越王勾踐只好乞和投降,並被吳王夫差帶到吳國侍奉吳王。所謂卧薪嘗膽,那越王勾踐也算是個能屈能伸的人,在國破被擒後,他處處討好吳王夫差。

好不容易被放回越國,他也睡在柴堆上,每日舔一下懸掛在頭頂的苦膽,潛心謀求滅吳計劃。後來,范蠡告訴勾踐,吳王淫而好色,宰佞以曳心,並獻計,不如給他製造個溫柔鄉,使他惑亂沉湎,不領政事。

據說,范蠡派人各處尋找美女,後在越國薴蘿山浣紗溪邊的一個村子裡看到了西施,見其靈秀可人,就一並招了。

經過培訓,西施被送往吳國,用盡渾身解數討好吳王夫差。吳王也的確上鉤,還對她寵愛異常,有求必應,更大興土木,在虞山北麓築姑蘇台,在靈岩山建館娃宮,終日沉湎酒色。

吳王昏庸,吳國勢力自然衰退了,雖說有伍子胥這等能人,但前有西施旁敲側擊,後有伯嚭挑撥離間,吳王對伍子胥早就不再信任。

之後,勾踐幾番伐吳,終於打了翻身仗。所謂 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西施可謂光榮完成使命,范蠡的美人計也非常成功。

而此次計謀除了利用西施,據說還找了絕代佳人鄭旦等來助攻,給吳王設了一個巨大的局,最終成為史上最經典的美人計之一。

G.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四個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有著成魚落雁,閉月羞花美稱的,西施、王昭君,楊玉環,貂蟬四人,為什麼四人會被稱為四大美女呢?

首先來說一下排名第一的西施,史書上記載,西施是越王勾踐為了迷惑吳王而精心挑選的美女,迷得吳王神魂顛倒,而荒廢國政。之後更是美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不過關於貂蟬這一人物史書上少有記載,常年游離與呂布,董卓,曹操之間,之後杳無音信。

關於貂蟬的美名就是貂蟬月下賞月,突然月亮被雲彩擋住,當時路過的王允笑成我女兒的美貌連月亮見了都藏了起來。

以上就是古代的四大美女還有給自己稱呼的來歷。

H.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

春秋時期。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天生麗質,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謀求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其中的「沉魚」一詞,講述的就是「西施浣紗」的故事。

西施與舞蹈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人們所熟悉的著名美人計的主角。但是大家並不一定知道西施同時還是歷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西施是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著名的宮廷舞蹈家。越王勾踐為了顛覆吳國的政權,設計把美麗的西施姑娘當作禮物送給了吳王夫差。

吳王首先為西施的美貌所傾倒,當知道西施擅長舞蹈時,命人將御花園的一條長廊的地下挖空,然後放進大缸(如同現代的共鳴箱),上面再鋪好漂亮的木板。西施在裙邊綴滿了小巧的鈴鐺,穿上木屐,每當她的木屐在地板上跺步時,腳下就會發出有節奏的「叮叮塔塔」的回聲。

裙邊的小鈴鐺也會跟著響起「叮叮鐺鐺」的清脆悅耳聲音,加上她的美貌和優美的舞姿,迷倒了吳王。吳王擁著美人把西施跳的舞蹈稱為「響屐舞」,並把這個長廊命為「響屐廊」。

I. 西施為何能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首先跟西施所處的年代有關系,西施相比另外三位古代美女年份是最早的,她所處的時間點是春秋年間。再加上後人在排古代四大美女的時候,多少會受一點年代的影響,然後自然而然的就把西施排在了第一位,成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並且最神奇的是最後吳國滅國後她還沒死,在功名成就之後,她依然和范蠡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說明這個女子是不為世俗所牽絆的,要是換另一個女子早就自殺了,畢竟古代的思想是很保守的,試想一下服侍別的男人這么多年,之後還能夠這么悠然的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我就覺得厲害,單這一點連楊貴妃都不如她。

J. 中國四大美女之——西施,她最終的下場如何呢

關於西施的結局,在民間一直流傳的一個傳說是,西施在越國攻破吳國後和越國的大夫范蠡比翼雙飛歸隱江湖。但這也許只是人們心中對這個不幸女子的一個美好的願望,其他的幾個西施的結局流傳版本,這位春秋美人的下場卻不是那麼的好。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3:西施死於吳國人報復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

小編認為西施最後和范蠡比翼雙飛的可能不大,自古紅顏都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西施最後被沉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