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大美女四世同堂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大美女四世同堂

發布時間: 2022-06-08 15:41:02

Ⅰ 老舍<四世同堂>主要人物

1. 錢默吟

58歲,文人,愛喝酒作畫種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後轉變性格開始努力抗爭侵略者。

2. 冠曉荷

50多歲,無職業,沒有是非原則只崇向有勢的人,後被日本人活埋。

3. 剃頭匠孫七

孫七性格直爽正直,愛與小崔、長順爭論是非曲直,後被日本人活埋。

4. 祁老人

近80歲,全胡同年齡最長者,一腦子的中庸之道,主張一切事情「忍」為先。

5. 劉師傅

劉師傅是棚匠,會練拳耍獅子,在瑞宣的激勵下逃出城外參與抗戰 。

Ⅱ 四世同堂大赤包為什麼入獄

四世同堂中大赤包是被藍東陽和胖菊子陷害入獄的

赤包可以說是《四世同堂》中最可恥的一個女性形象,她惡毒、刻薄而且寡廉無恥。作為.個女性,她醜陋.潑辣、粗野,說打就打,說罵就罵;作為一個家庭主婦,處處凌駕於丈夫Z上,」「她比他的丈夫氣派更大,一舉--動頗像西太後。她比冠先生更喜歡,也更會交際:能一氣打兩整天整夜的麻雀牌,而還保持著西太後的尊傲氣度」;作為一個中國人,她投降日本人,踩著別人的脊背往上爬,良心泯滅,在民族危機時刻巴結逢迎要做漢奸走狗。為了和日本人套近乎,表示對日本人的忠貞,從恿丈夫去陷害錢先生,致使錢家家破人亡:為了獲取錢財,想盡--切辦法,用盡了卑鄙的手段,他從口本人那裡弄來一-個差事,是妓女檢查所所長,她聯合高亦陀逼良為娼,敲詐妓女的錢財;為了結交權勢,找到靠山,把二女兒招弟送進了流氓李空山的懷抱,最終自取滅亡,在獄中癲狂而●她的醜陋被老舍寫到了極致

Ⅲ 四世同堂講了什麼

四世同堂主要講述了北平一條胡同(「羊圈」,即如今的小楊家胡同和大楊家胡同)的居民在淪落為亡國奴之後發生的故事,主要書寫了祁姓家族四代人所遭受的種種哀痛和不幸,著重刻畫了祁瑞宣這一苦悶的角色。

揭發了日本軍團的殘暴和虛假和平的陰謀,塑造了諸如祁瑞宣、錢默吟、李四爺等等可歌可泣的人物,他們在國難當頭之際,有的因家庭拖累而不能逃出北平去參軍,卻以各自的方式幫助國家;有的在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堅持傳統的禮義廉恥,相互關愛和幫助。

同時,作者也塑造了鮮明的反派角色如冠曉荷、大赤包、藍東陽等等,他們甘願淪為漢奸,不顧廉恥,自私自利,極盡諂媚巴結之能事,道盡了世態炎涼。

(3)大美女四世同堂擴展閱讀

《四世同堂》的描寫對象涉及的主要家庭有七八個,主要人物有幾十個,囊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洋派市民和城市貧民等各類形象,涉及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眾多角色。在作品中,凸顯的是每個人的成長歷史、情感歷史和生活歷史,這一個個歷史正式被「支離」的民族歷史。

這一個個小人物的歷史,還包括瑞宣由彷徨到奮斗的歷史,城市貧民劉棚匠、孫七、小崔們的人生歷史等。透過一個個小人物的生活和生存來展現歷史事件是作品表現戰爭的獨到之處,收到了用微觀化、藝術化的手法展現戰爭這個宏大主題的效果。

《四世同堂》對「宏大主題」的微觀化處理的另一個方面是對歷史和戰爭的虛化處理。在《四世同堂》中,戰爭只是表現主題的背景和底色。

文章以時間為序,以「七七事變」為開端時間,以抗戰勝利為結尾時間,記述了一個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如七七事變,松滬會戰、太原會戰、台兒庄大捷、汪偽政權建立、珍珠港事件、日本投降等等。

但作者在表現這些歷史事件時,不是直接描寫事件的發生、發展、曲折和高潮,而是透過人物的眼睛、活動、所見所聞和思想來描寫,將人性放置在戰爭這樣的特殊環境中加以觀照,從而使《四世同堂》達到了一種超越歷史眼光和政治意義的審美力量和人性力量。

在這里戰爭不是按照編年、紀傳等方式的客觀描述,也不是為了給統治階級的政治生活有所裨益,而是從文學、文化的角度對歷史進行認識和剖析,從人的生存需要出發反思戰爭。

將戰爭作為背景和底色是《四世同堂》消解歷史這個宏大主題的重要方式,在反映歷史事件時,作者避開了慘烈的戰爭場面、正面戰場的描寫,而是營造一種戰爭帶來的凝重、窒悶的氛圍和背景。

作者簡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正紅旗)。中國現代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Ⅳ 新四世同堂的主要人物

這個女人識大體,明事理,質朴、隱忍,一直用她堅強又弱小的身軀支撐著祁家大院。
舊版演員:李維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平生只拍了這一部電視劇,深厚的藝術功底,塑造的具備中國傳統女性優點的角色讓人過目不忘。 「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從老市民身上留下來的性格特徵,又接受了新式教育,這就使他的內心和行動都充滿了矛盾。
舊版演員:鄭邦玉。話劇演員鄭邦玉將祁瑞宣善良、正直,具有愛國思想,卻又軟弱忍從,「盡孝」和「盡忠」的兩面,演繹得淋漓盡致。 胡同里的「西太後」,漢奸里的頭羊,貪婪而不摳門,爽快卻又勢利。她最為現實,這一類人的特點在她身上有最集中表現。
舊版演員:李婉芬。李婉芬已經過世多年,但是只要提到《四世同堂》,觀眾還是會想起那個頭戴插了野雞毛的帽子的「大赤包」。 老版《四世同堂》已經很講究老北京的味道,特別是開篇那一番老北京「市井人物」的一流水兒表現,地地道道,原汁原味,信手拈來,已經蘊含了京味本色。雖然當時拍攝條件有限,電視劇在精緻細膩上是不可能做得有多麼考究,但是細節卻一絲不苟,例如片頭那一系列老屋擺設陳列,看似自然普通,然而且有著很多文化在裡面。老北京老院子的「怡紅快綠」,紅的海棠,綠的芭蕉,丁香點點,棗樹留甜,更有清朝老話侃味十足的形容:天棚、魚缸、石榴樹——立現老北京院景情趣。
對於新版來說,老版的細膩與地道,是絕對不能丟的,丟了就失去老舍作品的一半味道。因此,新版也盡量做足京味功夫,在細節上不讓老版,面面俱到。祁家雖是四世同堂,但卻屬於平民百姓,沒有那麼多富麗堂皇,因此祁家幾個人物衣著均很樸素,只是少老版中的灰暗氣息,色彩上更為干凈與清新。布景中,破舊的院牆,老氣的擺設,也都很有原著中小羊圈胡同的貧困味道。不過到了冠家,卻一下子華麗起來,誇張的色彩好看的絲綉,同樣四合院,排場起來又是另一番味道。老北京那會兒有傳統四合院與歐化四合院的區別,《四世同堂》中都有所體現。新版導演一直強調弱化京味,但在整個老北京城大文化背景下,弱化的,也只能是腔調語言,那份濃濃的文化氣息,卻是點散不盡,稍不注意,便體貼著展現出來。 趙寶剛評價新版時,曾說蔣勤勤扮演的韻梅因為太漂亮因此令他擔心,但是在拍攝中卻打消了顧慮。蔣勤勤親自上妝,把自己靚麗容貌隱藏在沉靜與溫潤的低調之下,化身成沉穩能乾的大家媳婦形象,還真是頗有些原著中的味道。而黃磊,自《人間四月天》扮演了徐志摩之後,便以其儒雅斯文的扮相,當然不讓成為民國劇中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形象,加之上部戲又剛剛扮演了《家》中的覺新——一個與瑞宣頗有幾分相似的懦弱本分書生,甚至在沒有感情娶了妻子,照舊生活美滿的這種姻緣搭配上,都有著相同之處。因此,由黃磊再度扮演書卷氣十足的瑞宣,自然是輕車熟路,游刃有餘了。雖然導演汪俊號稱要打造的是「偶像版」名著,但是兩大主角出場卻是從容與沉靜,包含著一種濃濃的文化氣質,令人看了劇照後放心不少。主角壓得住場,老戲骨又給撐著底氣,至少面上的穩當勁兒是足足有了幾分。
老舍原著中很喜歡形容女人的「眼兒媚」,眼睛水潤,看人時滴溜亂轉,俏皮又可愛(當然,大赤包那種「眉眼一天到晚在臉上亂跑」除外)。老版中的尤桐芳和招弟,恰到好處的體現出了原著中形容的那種「媚氣」,潤澤細膩的鵝蛋臉,秋波來時眼神飄風格外傳情,相比之下,新版的尤桐芳媚氣上差了些,招弟更是直接變成了青春可愛的誤入歧途小小物質女,更像現代年輕人的單純與不諳世事。而相貌平平的草根好女孩高第,在新版中卻變成了堅定勇敢的清新少女,通身的女學生扮相,不僅在容貌上,與招弟不相上下,裝扮上更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脫俗味道。年輕演員在戲中會是如何演繹,也是年輕觀眾的一大看點。 「經典翻拍好就好在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我的所有改動都是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的,盡力做到神似甚於形似。一句話,所有改動都是合理的。」以海岩(看專業劇評)劇出名的導演汪俊,提及名著翻拍時卻是無比現實的,他能夠直言不諱名著翻拍容易產生的平淡反響,直言不諱老版電視劇中節奏緩慢的毛病,但是歸結到自己這款新《四世同堂》時,卻用上述語言給了一個信心滿滿的答案。名著之所以盛行不衰,就在於每一代人都能從中汲取到自己喜歡的內容。
對於翻拍電視劇來說,當然也同樣如此,每個年代的觀眾也都有自己不同口味,定位準確了,剩下的就是從原著中找營養找看點。老版的《四世同堂》,更側重原著里善與惡的對立交鋒,新版則會融入更多主線以外的內容,不僅如此,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京味兒」,也被汪俊「狠心」舍棄。也許,這個將會是新劇出來後最大的爭議,畢竟,作為京味小說的代表,京味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沒有了京味的老北京,會是什麼樣子呢?
對此,汪俊簡單用了「物是人非」四個字,形容小羊圈胡同,「不是導演不明白,是這些觀眾變化快」,汪俊對此認命,認命了就決定以觀眾為主,新觀眾成就新電視劇口味。因此,京味不刻意表述,故事更加年輕化,演員更是五花八門五湖四海。「沒人敢演」——對於現代演員來說,京味本身已經是一種陌生,如果再配上整個京味的故事,那就更怯於發揮。因此,導演索性打破慣性思維,直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拍,不破不立,這也是新選擇,而這種選擇產生的新感覺,能夠成為新看點還是新毒葯,那就要看導演的妙筆生花了。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駱玉笙先生的京韻大鼓,放在老版《四世同堂》中,水乳交融,達到完美頂峰。單是一個開場,已經壓住了後來人的聲勢。老版的《四世同堂》拍攝於1985年,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電視連續劇,除了演員陣容強大,忠實原著,細節到位等優點外,更有特點的是京味十足,卻一點不痞。老北京市井語言,透著特有的幽默和韻味,卻不是個個都好似王朔語言一樣貧,而是千人千面千種搭配,這才是真正的地道。
新版也許因為覺得難度太大,又或者有意弱化京味的局限,因此並不完全提倡原汁原味的京腔京調,更著重於故事的表現。並且改變了老版中那個年代流行的話劇表演模式與節奏緩慢的問題,不學老版完全照搬原著,而是變得更自然清新,大膽舍棄,使之變得符合現代人口味。
老舍原著經歷幾十年百萬字,故事發散得盤根錯節,電視劇必須重新整理在一起,讓它戲劇沖突變得更強,這樣才能符合電視劇的風格。原著中大段大段旁邊式的介紹,也就必須恰到好處的插入人物對白等處,這么多的人物,一一道來,委實是個大難度工程。到底會收攏到如何是好,只能拭目以待新劇的編劇與導演功力。
老舍先生的名著翻拍,一直以來都是熱點,《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茶館》加上現在這部《四世同堂》,都是膾炙人口的老先生代表作,更早一些,老版《四世同堂》,1999年為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00周年而推出的電視劇《離婚》、《二馬》,也都是製作精良的好劇。老舍之子舒乙曾說,他目前最喜歡的是老版《四世同堂》與《離婚》,認為它們忠實的表現出了自己父親的原著,而不是迎合觀眾口味的再創作。因此,怎樣改編原著能夠得到喜愛原著的觀眾的認可,同時又不拘泥於原著,這也是新版《四世同堂》最大的看點之一了。
雖然說電視劇版將人物的塑造作為重點,電視由於做了較大改動還是有所欠缺,畢竟觀眾的喜愛才是最終的目的。

Ⅳ 《四世同堂》的內容簡介

《四世同堂》內容簡介:

《四世同堂》以抗戰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境,以幾個家庭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歷來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戰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會心態,再現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歷程。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蘊表明,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於其經濟的發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於該民族普遍的社會心態。

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為什麼卻遭受日本人的侵略,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的深刻反省。

老舍繼承了魯迅改造國民靈魂的五四傳統,他把造成國人性格懦弱、敷衍、苟且偷安的思想根源指向傳統的北平文化,而整個北平文化又是以家族文化為基礎的。

因此老舍在作品中便集中地審視了中國的家族文化,對其消極性因素進行了理性的審視與批判。眾所周知,"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

四世同堂是傳統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歷來為人們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誇耀的資本。

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圓滿,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因此,他對祁瑞宣未經他的允許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日驅逐瑞豐不以為然,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飢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

他在忍無可忍之際終於站起來向日本人發出憤怒的吶喊,然而一旦抗戰結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過的苦難,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說,"只要咱倆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麼要緊!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

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

(5)大美女四世同堂擴展閱讀:

《四世同堂》的作品影響:

《四世同堂》雖然是描寫北平的一個小胡同里發生的故事,但它的歷史時代背景和地理背景卻是史詩性的和全國性的。

細細讀來,往大里說,《四世同堂》有著抗戰史和戰爭網路全書的味道;往小里說,《四世同堂》有著北京指南的意思,包括北京氣候、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民族特色、飲食特點、節日講究、土特產品、水果蔬菜、婚喪嫁娶、動物植物、戲劇藝術等等等等,無所不包,頭頭是道,無一不精。

《四世同堂》涉及抗日戰爭的每一個大的戰役和每一座我方大城市的喪失,也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際背景里的重大的國際事件。

《四世同堂》還多次提到北平西郊的游擊戰斗對日寇的騷擾和打擊。往縱里說,《四世同堂》談古說今,波及中國的古代哲學、論理道德和傳統的思維定勢,把中國的固有文化兜著底的加以剖析,由古代一直延續到現代,將中國的各種類型的人在抗日戰爭中的行為都一一找到根源。

網路-《四世同堂》

Ⅵ 怎麼才能算是「四世同堂」

即曾祖、祖父、父親、兒子共同生活,無一過世。

Ⅶ 四世同堂中扮演者

角色介紹:
1:黃磊飾演祁瑞宣,全劇的一號主人公,是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熱愛國家,崇尚科學,是儒家倫理中標準的長兄長子長孫,有一些像父親祁天佑,多數時間是不願多開口的,但是又不像父親,比父親多一些熱情,多一些謀慮,多一些成熟和練達,作為一家中挑重擔的老大,從沒有怨言,對上孝,對下慈,對妻子愛,對弱小的人同情,對敵人仇恨,整部《四世同堂》是一個心路歷程,在這個歷程里,代表了中華民族千千萬萬個英雄兒女,從默然忍受到挺身反抗,猶豫和徘徊是哈姆雷特式的,因為不盲目,理性的、冷靜的,是一個對很多人負責任的男人,可貴之處在於此,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大哥和長輩;

2:蔣勤勤飾演韻梅,一個非常傳統的城市女性,是瑞宣的腿,是瑞宣心思的執行者,瑞宣是一家人精神上的頂樑柱,是物質上的,身上有傳統家庭婦女的優點,吃不飽,兒女和老人要吃得飽;睡不好,丈夫要睡得好,丈夫天,家是世界,從早忙到晚,也不會忙完的,沒什麼文化,但有愛憎,是這個家的底色;

3:元秋飾演大赤包,是這部小說最搶眼的人物,《四世同堂》哪怕已經看過了三十年,也不會忘記這位活寶,簡直就是絕了!是胡同里的西太後,漢奸里的模範漢奸,相信現實主義,是每個人內心小人情結的放射體,是那個時代的典型形象, 大赤包或許早年出身於旗下,姑奶奶的作風十足,勢利眼、惡毒,但不失光棍氣,有敢作敢當的精神,單這一點,也遠遠壓過所有群雄,一雌獨秀。她了不起,可以勝任繁重的工作,日本人交給她什麼差事,都能有聲有色。她貪婪,但不摳門,她豪爽,是女中丈夫,大赤包身上還是有非常可愛的一面,單純地厭惡和任何概念化的描述,都不能概括大赤包,她是一個不可模仿、不可復制的藝術形象;

4:趙寶剛飾演冠曉荷,是中國文化中最庸俗的那一部分的精髓,良心呢?有一點點壞,對朋友呢?有一點點不忠,對女人呢?有一點點不純情,反正什麼都離至正至大缺一點點,這一點點,既是自私,也是油滑,書讀過一點點,美食懂一點點,皮黃懂一點點,大鼓還會唱兩句,這種人到今天還沒死絕,而且越來越多,越來越受歡迎;

5:曾靜飾演祁老太爺,是窮苦人家出身,做過生意,當過苦工,他身上有中國人傳統的美德,勤儉節約,潔身自好,祁家的院子,每塊磚都是用他的血汗錢買下來的。他雖然沒讀過書,但是信奉那些儒家的信條,比讀過書的人們還堅定。他行端坐正,慈有餘而威不足,健康、熱情,身上一點沒有大城市的滑頭和勢利眼,他是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當然,他也有糊塗和蒙昧的時候;

6:王瀾飾演胖菊子胖,而且蠢,而且貪,而且狠,而且小氣。女人最壞的素質有多少她就有多少,大赤包身上還有點可愛勁兒,招弟身上還有點讓人同情的勁兒,她身上,除了招人討厭就是招人討厭,這是全劇最遭人恨的角色。所以老舍先生把她配給了臭狗屎一樣的藍東陽。胖菊子要有多壞演多壞。她除了長得像個人,基本上就是個活牲口,除了知道愛吃肉,喜歡錢以外,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別的;

7:陳昊飾演祈瑞豐,是四不靠的人,祁家人的優秀特點他身上一點沒有,祁家人身上的弱點,他都成倍地繼承,屬於沒有優生優育過的。軟弱、自私、膽小、虛榮、虛偽、好吃懶坐、抽煙喝酒,大的毛病沒有,小的毛病一堆。從來沒想過自己要干什麼,永遠都是學樣兒。學會了自由戀愛,娶回一個喪門星胖菊子回來。學會交朋友,交上一個比他還不是東西的冠曉荷。學會當官,當成一個漢奸們都不待見他的官,學會當特務,結果把小命斷送了。 他是一個糊塗蛋加倒霉蛋,又可憐又可恨,他身上或許還有一點可取之處,就是不夠無恥。害怕大哥和爺爺,可惜就這一點;

劇情簡介: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侵華日軍的鐵蹄踐踏著北平城,中華民族一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達到頂點。淪陷了的小羊圈胡同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大家一夜之間被迫進入一個夢魘般的世界。身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爺是一個倔強、正直、令人尊重的長者,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閱歷,使他想當然地以為戰爭不出三月必停。老爺子一心守望四世之家,向來將「國將不國」放在其次,把他的大壽倒是看得更重要一些。

可是由老三祁瑞全「寧在國旗下吃糠,也不在太陽旗底下吃肉。」一腔熱血地率先沖出家門投身革命,到次祁瑞豐兩口子在私慾驅使下,從家中分裂開來,投奔他們賣身漢奸的「新生活」,四世之家第一次出現「生離」;而後「死別」也找上門來:與事無爭的兒子祁天佑上敬父母下佑子小,是一個正派的生意人,結果反受日本人敲詐勒索,遊街示眾,受辱到極點,被逼投河自盡;全家的寶貝兒,祁老人的曾孫小妞子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餓死。同時,貪圖安逸享受的瑞豐「自做孽不可活」,也一命嗚乎,四世同堂之家終於瓦解。祁家老爺子永遠也過不上風光的大壽了。苟活下來的人同樣痛苦:長孫祁瑞宣,是一位中學英文教師,長時間在「盡孝」與「盡忠」之間因不能兩全而徘徊,深陷在「偷生」的恥辱之中,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也不為日寇做事,同賢妻韻梅維持著一家老小生計。而對政治「高度近視」的韻梅也是直到北平淪陷,生活的貧困和折磨,讓這個純粹的家庭婦女才走出了家庭,她的心裡才開始不再只有小家,還有國家。

和平的時代過去了,就連一向閉門飲酒養花的落拓詩人錢默吟也要站在斗爭場上,轉變為敢於在敵人鼻子底下拚命的勇士。
小羊圈胡同的小崔、小文、李四大爺和孫七,也都是在臨死才驚覺:「國破,家必亡」的鐵理,當然也有人欣喜若狂地趁機當起了漢奸,撈上了官職與油水,大赤包夫婦就是這其中活得精彩滋潤的一對。聽說了錢默吟小兒子錢仲石拉著日本鬼子開車赴崖的殉國之舉,大赤包夫婦邁出了當漢奸的第一步,出賣錢默吟,致錢默吟被捕入獄。災難接踵而至,錢家老大被日本人打死,絕望的錢老太太在兒子墳前觸棺身亡,小羊圈第一次大發喪。
大赤包卻因告發有功當上了妓女所所長,成為胡同里的西太後,漢奸里的模範漢奸,風風火火,好不風光,惟一的憾事是巴結日本人沒找對主兒,本給日本司令官准備的漂亮女兒招弟被個小小的特高科科長李空山給糟蹋了,而家中的眼中釘姨太太尤桐芳也一直未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消失。一心想沾日本人的光謀個一官半職的冠曉荷卻沒有太太大赤包幸運,以致為了一個小小的官職不惜賣了姨太太尤桐芳。而最鐵桿的漢奸還要數漢奸組織「新民會」宣傳幹事藍東陽,由於其對日本天皇的絕對效忠,甚至被當成標本運往日本研究其基因機理。漢奸們曾「義結金蘭」,卻也脫不過狗咬狗的命運,瑞豐就成為被咬的葬品。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人,將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特務,也將矛盾的高第轉變為了一個革命者,與瑞全並肩站在一起,並讓尤桐芳憤而掏出了炸葯扔向了日軍。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或抗爭,或隱忍,或苟且,或偷生,有人認賊作父,有人偷偷罵娘,更多的還是暗暗的反抗。

Ⅷ 《四世同堂》中的大赤包為什麼被稱為女光棍

《四世同堂》中的大赤包是給讀者印象最深的反面人物。她是一個特務的妻子,憑著自己的奸詐狠毒,捷足先登,當上了北平妓女檢查所的所長。她勾結地痞流氓,干盡傷天害理的勾當。她死心踏地地效忠侵略者,向日本人告密,竟達到了「消息假而心不假」的地步。她拚命「工作」,竟達到了要隨身帶雞湯以滋補身體的地步。無恥、刁悍、一副西太後神氣,整天變換著奇裝異服上公園,以領導服飾文化新潮流。「她不懂得什麼叫文化,正象魚不知道水是什麼化合的一樣。但是,魚若是會浮水,她便也會戲弄文化。」作者不僅以漫畫化的筆法勾勒出她令人噴飯的氣度和作派,而且深刻地展示了她那可鄙可恥的靈魂。

只知道這么多,呵呵!
參考資料:http://course.xznu.e.cn/xddwx/kjja-3.htm

Ⅸ 關於四世同堂劇本(急!!)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侵華日軍的鐵蹄踐踏著北平城,中華民族一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達到頂點。淪陷了的小羊圈胡同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大家一夜之間被迫進入一個夢魘般的世界。
身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爺是一個倔強、正直、令人尊重的長者,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閱歷,使他想當然地以為戰爭不出三月必停。老爺子一心守望四世之家,向來將「國將不國」放在其次,把他的大壽倒是看得更重要一些。
可是由三孫瑞全「寧在國旗下吃糠,也不在太陽旗底下吃肉!」一腔熱血地率先沖出家門投身革命,到次孫瑞豐兩口子在私慾驅使下,從家中分裂開來,投奔他們賣身漢奸的「新生活」,四世之家第一次出現「生離」;而後「死別」也找上門來:與事無爭的兒子祁天佑上敬父母下佑子小,是一個正派的生意人,結果反受日本人敲詐勒索,遊街示眾,受辱到極點,被逼投河自盡;全家的寶貝兒,祁老人的曾孫小妞子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餓死。同時,貪圖安逸享受的瑞豐「自做孽不可活」,也一命嗚乎,四世同堂之家終於瓦解。
祁家老爺子永遠也過不上風光的大壽了。
苟活下來的人同樣痛苦:長孫祁瑞宣,是一位中學英文教師,長時間在「盡孝」與「盡忠」之間因不能兩全而徘徊,深陷在「偷生」的恥辱之中,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也不為日寇做事,同賢妻韻梅維持著一家老小生計。
而對政治「高度近視」的韻梅也是直到北平淪陷,生活的貧困和折磨,讓這個純粹的家庭婦女才走出了家庭,她的心裡才開始不再只有小家,還有國家。
和平的時代過去了,就連一向閉門飲酒養花的落拓詩人錢默吟也要站在斗爭場上,轉變為敢於在敵人鼻子底下拚命的勇士。
小羊圈胡同的小崔、小文、李四大爺和孫七,也都是在臨死才驚覺:「國破,家必亡」的鐵理……
當然也有人欣喜若狂地趁機當起了漢奸,撈上了官職與油水,大赤包夫婦就是這其中活得精彩滋潤的一對。聽說了錢默吟小兒子錢仲石拉著日本鬼子開車赴崖的殉國之舉,大赤包夫婦邁出了當漢奸的第一步,出賣錢默吟,致錢默吟被捕入獄。災難接踵而至,錢家老大被日本人打死,絕望的錢老太太在兒子墳前觸棺身亡,小羊圈第一次大發喪。
大赤包卻因告發有功當上了妓女所所長,成為胡同里的西太後,漢奸里的模
范漢奸,風風火火,好不風光,惟一的憾事是巴結日本人沒找對主兒,本給日本司令官准備的漂亮女兒招弟被個小小的特高科科長李空山給糟蹋了,而家中的眼中釘姨太太尤桐芳也一直未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消失。
一心想沾日本人的光謀個一官半職的冠曉荷卻沒有太太大赤包幸運,以致為了一個小小的官職不惜賣了姨太太尤桐芳。
而最鐵桿的漢奸還要數漢奸組織「新民會」宣傳幹事藍東陽,由於其對日本天皇的絕對效忠,甚至被當成標本運往日本研究其基因機理。
漢奸們曾「義結金蘭」,卻也脫不過狗咬狗的命運,瑞豐就成為被咬的葬品。
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人,將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特務,也將矛盾的高第轉變為了一個革命者,與瑞全並肩站在一起,並讓尤桐芳憤而掏出了炸葯扔向了日軍……
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或抗爭,或隱忍,或苟且,或偷生,有人認賊作父,有人偷偷罵娘,更多的還是暗暗的反抗……
只有在戰爭面前,人性之花才綻放得如此肆意與濃烈!
本劇深入挖掘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的文化心理,是一部淪陷區平民心靈史。胡同里形形色色的正邪生存狀態,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斗爭,崇高的民族氣節與苟且偷生、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也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的落後,將會遭到怎樣的結局。
忍辱負重的八年,覺醒抵抗的八年,終使胡同里的人們徹底懂得國之尊嚴、民族之尊嚴、人之尊嚴。
本劇正是通過這些普通中國人在抗戰中的惶惑、偷生、苟安的社會心態與覺醒抗爭的精神風貌的描述,在正反兩種文化人格類型的比照中尋求著復興民族、富強國家的理想人格,藉以強化民族的生命力。
人性百態,盡在《四世同堂》。
20多年前的《四世同堂》雲集了一批實力派演員,如今,由黃磊、蔣勤勤、趙寶剛等主演的新版《四世同堂》將於今晚在CCTV-1首播。
昨日記者專訪了該劇的導演汪俊,講述了劇情背後的故事。
蔣勤勤的照片差點毀了她
汪俊是先看蔣勤勤照片的,可那張照片差點讓蔣勤勤演不成韻梅,「她的照片,很胖,根本沒有苦難的感覺,對用不用她挺猶豫的。後來看本人才放下心來。」汪俊還稱希望韻梅能再樸素一些,平凡一些,但隨即又說,「現在這樣也不錯。她總是家裡最忙的一個人,一直不停幹活,拿著抹布,連說話時都不抬頭看人。以前的蔣勤勤一直是高貴、清純或刁蠻的,這次很不一樣,觀眾會發現,她徹底沉下來了。」
趙寶剛是被忽悠進來的
談到趙寶剛的參演,汪俊笑稱其實趙寶剛只是幫忙,「他跟我是好朋友,恰好那段時間他有空,而翻拍經典很多人不願來,怕被比較,超越不了。直到開機10天,也沒有人選,我讓他過來試裝,是試另外一個角色,後來,我就說你演冠曉荷吧,他穿上那衣服,我們一大堆人起鬨說像,他就沒法子推了。」
說到名導趙寶剛做演員的樣子,汪俊表示,「他演戲很緊張,最開始還直哆嗦,一看台本就喊『天,這么多詞,要我的命啊』。還有一場活埋戲,戲拍了一上午,他的嘴裡、耳朵里全是泥,牙齒全黃了,回去洗了好長時間。我都不忍心了。」
而對元秋飾演的大赤包,汪俊也透露,「舊版的大赤包太深入人心,我找了斯琴高娃、王姬,她們都覺得挑戰太大,不願意接,最後定了元秋。她很放得開,有母老虎的架勢,形象還有些卡通,觀眾一定會感到驚喜。」
《四世同堂》人物簡介
韻梅———蔣勤勤
這個女人識大體,明事理,質朴、隱忍,一直用她堅強又弱小的身軀支撐著祁家大院。
舊版演員:李維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平生只拍了這一部電視劇,深厚的藝術功底,塑造的具備中國傳統女性優點的角色讓人過目不忘。
祁瑞宣———黃磊
「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從老市民身上留下來的性格特徵,又接受了新式教育,這就使他的內心和行動都充滿了矛盾。
舊版演員:鄭邦玉。話劇演員鄭邦玉將祁瑞宣善良、正直,具有愛國思想,卻又軟弱忍從,「盡孝」和「盡忠」的兩面,演繹得淋漓盡致。
大赤包———元秋
胡同里的「西太後」,漢奸里的頭羊,貪婪而不摳門,爽快卻又勢利。她最為現實,這一類人的特點在她身上有最集中表現。
舊版演員:李婉芬。李婉芬已經過世多年,但是只要提到《四世同堂》,觀眾還是會想起那個頭戴插了野雞毛的帽子的「大赤包」。
冠曉荷———趙寶剛
「大赤包」的老公,相貌、言談舉止、嗜好各項都「成熟、得體」的漢奸。
舊版演員:周國治。冠曉荷是他塑造過的最為著名的人物形象。冠曉荷也是舊版中最具性格特點的人物之一。本報記者 孟麗
新《四世同堂》非偶像、不懷舊
1985年,電視劇《四世同堂》熱播,貼著老舍作品的標簽成為一部經典。
如今新版《四世同堂》上演,被拿來與舊版對比是必然的。
對此,導演汪俊稱早有準備,並自信該劇將是又一部經典。
非偶像劇
蔣勤勤和黃磊都結婚了,怎麼會是偶像劇
新版《四世同堂》的主要演員是黃磊和蔣勤勤,對比之前樸素的祁瑞宣和韻梅,兩個很有現代氣息的演員未免太好看了些,不少人由此認為新版《四世同堂》很偶像,再加上一向擅長拍攝「談情說愛」劇的導演,這部劇是不是變了味道也說不準。
導演汪俊笑稱,「黃磊和蔣勤勤都結婚了,怎麼會是偶像劇?」對於選擇他們的原因,汪俊表示,黃磊很適合演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他演過很多類似的角色,之前我導演的《家》他也是主演,他身上有書卷氣,很強的文學氣質,他演祁瑞宣是得心應手的。」
至於蔣勤勤,汪俊稱韻梅這個角色貫穿三十集,不能太難看了,「蔣勤勤演戲很好看,她生完孩子氣質已經沉澱下來了,我告訴她,你一定要演成家庭主婦,她自己也很努力,沒有別人擔心的那種很洋氣很現代(的感覺)。」
但蔣勤勤還是有點太漂亮,汪俊說:「漂亮?還好吧,還是樸素的漂亮。」對於黃磊的疑慮似乎少一些,「小說中祁瑞宣也很好看。」汪俊表示對蔣勤勤和黃磊的表演都很滿意,「實力或者偶像都不是絕對的,長得好看的也會演戲不是很好嗎?」
是翻拍劇
忠於原著,但要符合現代審美
翻拍,尤其是經典翻拍歷來不是件討喜的事情,如果太顛覆了,會被說成糟蹋經典,如果太遵規守舊了,又會被說成完全復制,沒有意義。
《四世同堂》是老舍認為「可能是我最好的一本書」的作品,1985年的電視劇《四世同堂》熱播並成為代表中國本土電視劇的「正史」開端。這一部題材厚重的作品,如今再度翻拍,會不會破壞了厚重感?
汪俊也承認翻拍是一把雙刃劍,不過他認為經典翻拍好就好在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我的所有改動都是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的,盡力做到神似甚於形似。而且也沒有大的改動,人物、情節、線索都沒有,所有改動都是合理的。」
談到不可避免地會被比較,汪俊坦言,「我當然不希望被比較,但也無所謂,我有信心拍出一個跟舊版完全不一樣的《四世同堂》。」
汪俊還稱,名著在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解釋,但如今再拍《四世同堂》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保持名著深厚的文學基礎,也要符合現代審美,如果只按舊的版本來拍,都是過去的東西,也沒有必要拍了。」
非懷舊劇
輕喜劇元素,適合80後觀眾
《四世同堂》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為時代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一部講述如此厚重題材的電視劇,收視群體會不會只固定在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的觀眾?
汪俊稱這部劇其實很適合80後的觀眾,「我拍的時候就不想太沉悶,就考慮要年輕的觀眾喜歡。80後不是喜歡看《武林外傳》嗎?我們有汲取那部劇的靈感,這部劇有輕喜劇的風格。」被問及台詞方面是不是變化很大,汪俊說,「台詞方面不會有太多變動,還是老舍的風格,但你知道書裡面的台詞是支撐不起三十集的,不過我們增加的台詞不會改變老舍的風格。」
與此同時,在服裝道具等方面,也與舊版很不同,「會現代一些,總之整個基調都很明亮,它和舊版是完全不同的劇。我相信大家看了幾集後,會完全忘記舊版的。」
http://www.a0999.com/thread-749-1-1.html

Ⅹ 在京劇界堪稱「第一美人」的演員都有誰

京劇乃是我國國粹,裡面大大小小的人物塑造非常的多,其中的丑角,旦角很多種分類,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京劇界堪稱「第一美人」的演員都有誰。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了,因為這個京劇界「第一美人」的頭銜,著實有點重。不過,這個問題對於像我這種對京劇了解的並不多的「90後」來說,反而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題目,因為我最喜歡的京劇選段有三出,《四郎探母》,《坐宮》,《智斗》,並且都是由於魁智和李勝素表演的,所以如果讓我來選這個「第一美人」,我一定會選李勝素。

梅蘭芳與言慧珠


出生於1963年,12歲考上天津戲曲學校京劇班,17歲畢業後加入天津青年京劇團成為台柱子,23歲成為張君秋的入門弟子,27歲登上春晚舞台和小香玉、李玲玉、吳瓊聯合出演《拷紅》,以靚麗的嗓音和扮相成為舞台上的焦點,甚至還要力壓當紅明星李玲玉。

也就是那一年,雷英赴港演出時離隊出走,從此從京劇舞台上消失,直到2005年在紀念張君秋誕辰八十五周年的演出中才復出,如果不是她一時糊塗,相信她在我國京劇界一定能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雷英的扮相屬於靈動活潑類型的美女,用一個詞形容她的話,可能是「標致」或者「俊俏」,讓人第一眼看到就不會忘掉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