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著名女作家三毛,為何她將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個悲劇
011943年3月26日,一個小女孩降生於重慶一座叫做黃角椏的小城,父母給她取名叫陳懋平。抗日戰爭勝利後,她隨父母遷往台灣。
三歲時,她學寫字,覺得名字中的「懋」字太難寫,就擅自把這字去掉,管自己叫陳平。父親糾正幾次無果,最後也隨了她,「那你就叫陳平好了。」
陳平從小愛看書,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是她看的第一本書,因為喜歡那個充滿孩子氣的三毛,她後來給自己取了筆名「三毛」。
有一次,三毛的父母來探望他們,三毛緊張地給荷西做功課:按中國傳統,你要稱呼他們為爸媽。荷西是西方人,認為叫爸媽太肉麻了,應該叫他們的名字。三毛父母來了之後,荷西很是拘謹,不知道怎麼稱呼,也不知道說些什麼。
晚上三毛在廚房洗碗,突然聽到荷西對他的父親說:「爹爹,你能不能和ECHO說,讓我買輛摩托車。」
三毛忍不住落下淚來。
情深緣淺這個詞,用來形容三毛荷西最為貼切。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潛水時意外身亡。
那顆金子做的心徹底隕落。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荷西走了,三毛的思念和痛苦變得永無止境。
她時常會想起一個場景。那時她和荷西在大西洋的小島上過日子,恰逢兩人都失業,經濟拮據。有天上街時荷西偷偷買來一束百合送給她,想給她一點驚喜。可是三毛卻失控大叫起來:「什麼時間了?什麼經濟能力?你還去買花?!」
以後每到百合花上市的季節,看見它們,三毛就好似看見當年丈夫彎腰去地上拾花的景象。
她說:「來生你再送花,我一定不罵你了。」
也許從小時偏愛拾荒就已經預示了三毛今生的宿命就是流浪吧。三毛想,既然沒有了荷西,那就獨自把這萬水千山都走遍。
她把流浪當成了尋找最後歸宿的過程。
走過西北的荒原,走過連綿陰雨的墨西哥,走過磅礴的馬丘比丘,走過狂野的阿根廷……三毛這一生,環繞地球十五周,足跡遍布世界五十九個國家。
好了,愛人曾經擁有過,現在雖天人永隔,愛情卻是永恆的。萬水千山也走遍,這樣的自由與灑脫,也沒幾人能做到。
愛和自由,是三毛畢生的追求,她都如願了。
三毛曾經對她姐姐陳田心說:「姐姐,你的一生白活了,我的一生可是你的十倍。」
人間對她而言,這一遭走得轟轟烈烈,瀟瀟灑灑。
所以她的離開也是決絕的。1991年1月2日,三毛用尼龍絲襪,將自己自縊在醫院點滴架的吊鉤上。
10作家梁羽生評價三毛:有些本來是含義美好的名詞,用得濫了,也就變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滿街走是一個例子,銀幕、熒幕上的奇女子頻頻出現也是一個例子。我本來不想把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
奇女子三毛,只活了48歲。但她一生被愛,一生率性而為,紅塵被她拋在茫茫沙海,一顆心始終赤誠天真。
這短暫的一生,已經抵過別人好幾生。
❷ 女作家三毛都有哪些作品啊
三毛作品 代表文章
《娃娃新娘》、《媽媽的一封信》、《懸壺濟世》、《相逢何必曾相識》、 《白手成家》、《驀然回首》、《夢里不知身是客》、《三毛——異鄉的賭徒》、 《衣帶漸寬終不悔》、《學期作業報告》、《紫衣》、《啞奴》、《往事如煙》、《不覺碧山暮但聞萬壑松》、《青鳥不到的地方》、《背影》 、《夏日煙愁》、《讀三毛的'傾城'》、《愛和信任》、《親不親,故鄉人》、《浪跡天涯話買賣》、《少年愁》、《長歌楊柳青青》、《教書不是塔》、《寫作不難》、《似曾相識燕歸來》、《賣花女》、《翻船人看黃鶴樓》、《極樂鳥》、《芳鄰》、《隨風而去》、《西風不識相》、《三毛:生命的絕唱》、 《關於三毛》、《三毛的通靈傳奇》《士為知己者死》 《守望天使》《惑》
文集
《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
有聲作品
《三毛說書》、《回聲》
漫畫
《娃娃看世界》
劇本
《滾滾紅塵》
這里有好多有關三毛 文字:http://ke.soso.com/v35169.htm?pid=ke.box
❸ 女作家三毛的簡介
三毛 本名陳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縣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又是什麼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三毛於1943年3月26日(農歷2月21日)生於四川重慶。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愛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堅實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國,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到西班牙。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潛水意外事件喪生,回到台灣。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1984年,因健康關系,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1989後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誠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確夙願。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歲。 三毛作品欣賞: 《逃學為讀書》 《孤獨的長跑者》哭泣的駱駝背影稻草人手記送你一匹馬 台灣女作家三毛已於12年前去世,可是她的確切死因至今仍是一個謎。近日,一本名為《三毛死於謀殺》的圖書紛紛出現在上海各家書店中。 三毛原名陳平,生於1943年3月26日,一生「流浪」過54個國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台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4 日清晨,醫院清潔女工進入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打掃浴室的時候,看見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鉤上,懸掛著三毛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她身著白底紅花睡衣,現場沒有任何遺書。 法醫推斷三毛死亡的時間是凌晨2時。第二天,台灣所有的報紙都報道了三毛的死訊,香港80餘家報紙也對此作了詳細報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對三毛的死因提出疑問,認為警方的現場勘察太匆忙、「因病厭世、自縊身亡」的結論太武斷,會不會有真正的兇犯逃脫法網三毛崇敬愛情。1973年,三毛與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結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潛水時喪生,三毛哭得死去活來,從此生活在對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熱愛祖國。她很早就提出「兩岸不能再分離了」。1985年,她在一個幾千人參加的演講會上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她是在台灣第一個把《義勇軍進行曲》公開唱出來的人。唱後台下一片肅靜,許多人替她擔心。 三毛對大陸文化名人張樂平、姚雪垠、賈平凹、王洛賓等有著非同一般的友誼。1989年,三毛到上海與畫家張樂平相見,認畫家為「爸爸」。她用上海話告訴畫家:「我3歲多就離開了上海,那時我剛懂事,看的第一本書就是《三毛流浪記》,那個到處流浪、永遠也長不大的男孩對我影響可大了。許多年以後,當我在異國他鄉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我就取筆名用了『三毛』這個名字。」 三毛寫過一首《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這首歌在台灣被禁唱了十幾年,因為當局認為歌詞中「遠方」指的就是中國大陸。1990年12月,三毛編劇的電影《滾滾紅塵》參加台灣金馬獎角逐,奪取8項大獎,卻沒有三毛的最佳原著編劇獎。《滾滾紅塵》引起台灣某些當權者的憤怒:「刻意歌頌中共、肆意攻擊政府、醜化國軍……」有人認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為政治犧牲品。 書中把對三毛死因的各種猜測,比如絕症無望說、孤單寂寞說、為情所困說、江郎才盡說及自殺情結說等,都一一予以駁斥。書中還引用了10位著名人士對三毛的談論,認為三毛死得怪異、突然,她沒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釋成自殺是對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對她人格的污辱。 三毛死去10多年了,這次由中國盲文出版社舊事重提,依然引起廣泛關注。讀者在翻書的同時,思考一如書的編著者張景然在跋中的總結:「三毛之死是一個解不開的謎」、是不是「她被人『送』到了另一個世界,讓她永遠地閉上了嘴?讓她永遠地放下了手中的筆?」……
❹ 三毛(女)的作品有哪些
1991年1月4日,台灣女作家三毛在台灣榮民總醫院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華人文化圈引起了極大的震驚。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台灣文學開始打破40年來海峽兩岸隔絕的堅冰,逐漸進入大陸的文學期刊和圖書市場,很快便在大陸的讀者中贏得了相當不錯的口碑。1979年後,人們很快認識了聶華苓、白先勇、於梨華、黃春明……再後來,是柏楊、瓊瑤、三毛、席慕蓉、餘光中、洛夫……但80年代以來在中國大陸的讀者眼裡,最富於傳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灣女作家,無疑首推三毛。在當時上海大學生中進行的問卷分析報告,其中「你認為較好的台灣作品有哪些﹖」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等就穩占前四。
對於三毛其人和她的作品,上世紀80年代的讀者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印象,她甚至被稱為「一代人的青春導師」。80年代至90年代大陸掀起三次「三毛熱」,這表明了三毛及其作品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在讀者中產生的巨大影響。
三毛以其特立獨行的作品與人格氣質,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筆下色彩繽紛的異國情調,字里行間的愛心,以及文中時刻迸發出的詼諧、機智,無一不在60年代、7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她那沛然的生命感,使她能把很多凄愴的際遇,都寫得生氣勃發,灑脫渾厚。正如她自己所說,「有時向生活中另找樂趣,亦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和目標」。三毛經典的流浪形象,以及尋求遠方、渴望自由的論調,在大陸引發幾十年經久不息的熱潮。
三毛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很多人認識和接受三毛是從《撒哈拉的故事》開始的。這個時期的三毛歷經感情的創傷,又以「人生苦短,不喜平淡」為理由,辭去教職,開始流浪,來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撒哈拉大沙漠。在這里,她和那位愛了她七年、等了六年的西班牙青年荷西結婚,荷西從精神到物質都給了她有力的支持,就這樣,她開始了全新的生活。憑著對撒哈拉的熱愛,也為回報父母的關懷和期望,她提起已經停了十年的筆,寫下了新生活的第一個故事:《沙漠中的飯店》,緊接著,是《懸壺濟世》、《娃娃新娘》……後來,她在台灣的父母把這些作品結集出版,即《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等。三毛這個時期的作品較之她前期作品那種「迷茫」、「傷感」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被人譽為「健康、豁達、灑脫不羈」,令人耳目為之一新。在這一時期,三毛付出極大心力描述的,是撒哈拉大沙漠和大西洋中幾個島嶼所獨有的景色,特有的人和事以及異域極富情趣的風土人情。如《收魂記》、《沙漠觀浴記》、《平沙漠漠夜帶刀》、《逍遙七島游》,寫活了大沙漠和各島的風俗民情美景。而對沙漠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的敘寫,更是五彩繽紛,各具特色。如寫婚禮,《娃娃新娘》展現出沙漠的古樸風俗與復雜的儀式,突出了未成年新娘的痛苦與無奈……這一階段可以說是三毛創作的高峰期。三毛在這一時期,即撒哈拉創作時期的作品所以擁有廣大讀者,主要以內容取勝,這些內容是她「特殊生活經驗」的記錄。
「幾乎所有出版社
都出過三毛作品」
三毛在撒哈拉寫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讓她與時任《聯合報》副刊主編的平鑫濤結緣。在此之前三毛以本名陳平發表的文章僅是零星見諸報刊,經平鑫濤鼓勵,三毛的作品源源不斷,她也一直很感謝平鑫濤的慧眼賞識,後來三毛將作品結集出書,第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交給皇冠出版的,並且一直維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皇冠文化集團是從平鑫濤創辦的《皇冠雜志》發展而來的,文字出版是其業務組成的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瓊瑤作品,其餘如張愛玲、倪匡、高陽、小野、苦苓等華文世界知名作家,都隸屬皇冠旗下。三毛過世後,家人將其新舊作品集在台灣的版權仍持續委託皇冠處理,可見陳家對皇冠與平鑫濤的信任。
三毛的作品自80年代被介紹到大陸,立即風靡不衰。有人放言,那個時候版權比較混亂,幾乎所有出版社都出過三毛的作品,這股出版熱潮伴隨著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毛熱」。據了解,三毛作品版權曾在80年代授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在1996年又授權給廣東旅遊出版社,授權期限皆為四年。據記者了解的情況,三毛作品在大陸最近的一次授權是在2003年,是哈爾濱出版社與三毛的弟弟陳傑聯系後獲得的重新授權。 該社隨即推出了新版《三毛作品全集》,該《全集》包括一本「新作」——《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哈爾濱出版社總編室主任顏楠告訴記者,三毛作品本身的魅力和出版社的三毛情結是促使他們引進版權的主要誘因。顏楠認為三毛屬於「旗幟型人物」,因此她的作品有市場,永遠不會過時,是「長銷型」書。她還饒有興趣地告訴記者她很幸運能成為這本《全集》的責任編輯,因為一直以來她都是三毛的忠實讀者,三毛對自然生活狀態的追求給了她很大影響。據悉,哈爾濱出版社獲得三毛作品出版權後當年即在《中國新聞出版報》和《中國圖書商報》上發表過版權聲明,但事實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能在各大書店看到不同出版社各個版本的三毛作品集。
三毛作品到底傳達了什麼
想出國的人看三毛,或是看了三毛的人想出國,這話正說反說意思一樣。應當承認,80年代三毛之所以吸引內地第一批年輕讀者,與她提供了一種新鮮的生活範本不無關系。這也是純文學成為暢銷書的關鍵:消費功能起了作用。
當代散文在三毛之前,我們很少讀到那麼浪漫,那麼叛逆,那麼濃情又那麼異國情調的文字。三毛做出了一種欲飛的姿式,情感的大開大合與罕見的生命張力,吸引了很多人。三毛作品傳達了一種介乎於現代和傳統之間的選擇矛盾,尤其表現為她躲避城市又不得不逃回城市最終被城市消滅這樣一段過程。這一經歷與現代人群的心境不謀而合。
事實上,三毛的作品,不僅內容新奇,也有它獨特的藝術風格,善於把奇特而富有異國情調的流浪生活,用娓娓長談的方式來打動讀者,是這種風格的最大體現。三毛的作品很少用第一人稱以外的手法,這種將「我」融於作品中講故事的寫法,使人感到格外親切,自然,又能收到雅俗共賞的效果。而在構思故事時,她並不追求故事情節的「戲劇性」,而著力描繪生活的「本色」,不造作,不故弄玄虛,只是把真情實景形象地再現於讀者面前,這就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如散文《平沙漠漠夜帶刀》,把一個想做世界第一個橫渡撒哈拉沙漠的中國女人的興奮,受到阻礙時的懊喪,初見沙漠人情風俗的驚奇,看到海市蜃樓的贊嘆都寫得那麼逼真、生動、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三毛熱」這個文化現象,正是隨著反映她在撒哈拉的生活這個創作高峰時期的出現而出現的。
三毛善於說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她並不愉快的成長經歷、深深打動人心的作品、萬水千山走遍的灑脫,甚至她豐富的感情世界、令人不解的離世以及流傳的許多紅塵往事,使她也一直成為華人心中的一個謎與一個重大的歷史與文化現象。在今天我們重讀、重提三毛仍然有著現實的意義。三毛小時侯是一個有嚴重自閉傾向的孩子,但是它的父母接受、包容了她,盡力給她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漸漸幫她走出了生活的陰影,及至後來荷西的愛和支持,讓她變得開朗、樂觀、自信起來,她把這種情緒帶到作品裡,讓讀者在品味閱讀的愉悅時也被深深地感染。三毛以極大的毅力和苦心,離鄉背井,遠到萬里之外的荒漠中居家謀生,以血汗為代價,執著地換取特殊的生活經驗,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歷所感,凝結成藝術的花朵,敬獻給讀者,從而得到讀者熱烈的歡迎,是理所當然的。初到沙漠,三毛把自己與貧乏的物質、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最後終於建成自己的「家」的自豪與快樂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切都表明,生活中的強者,永遠是那些迎難而上,用行動改造自己同時改造環境的人。這個深刻的道理用生動的故事來表達,自然與空洞的說教不可同日而語。讀者通過作品,不僅認識了沙漠和沙漠生活,更認識了三毛這個人,這個作家。三毛這種熱愛生活,探索人生的不怕挫折的精神,令人振奮,給人力量,這就使她的讀者,特別是那些對現實不滿,也渴望到外流浪,用親身的經歷去體驗人生奧秘的青少年對她無限羨慕和由衷敬佩。
離家出走,追求愛情,浪跡天涯,三毛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青春夢。
三毛不是一個漂亮的女人,但她是一個魅力無窮的女人。她的文字里有一個美麗的世界�不管她的故事是不是真的,讀者都為她所吸引。
人生是很無奈的,有許多我們不能實現的夢想,久了,人們的夢慢慢地淡忘,讓我們以為從來都沒有過。但三毛不同,她是一個擁抱夢想的人,她有夢,她追逐夢,她寫夢。有些人不相信一個其貌不揚的女子有這么不平凡的經歷,甚至有人考證她的故事是虛假的。但是讀過三毛作品的人都不會在意這一點,因為他們不是愛一個人的真假,而是愛書中的那個美麗的世界。
書中的三毛是美麗的、獨立的、吸引人的,她不僅是荷西的寶貝,也是讀者的寶貝。她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豁達、對朋友的真摯,足足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而且這種影響直到今天仍有蔓延之勢。三毛的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
❺ 三毛是什麼著名女作家
三毛,原名陳懋平(mào)(後改名為陳平),是一位台灣女作家。少年時曾因老師的羞辱而退學在家,後來學習過繪畫、音樂等,也曾經自殺,獲救。後來開始走上寫作求學道路,並游歷各地,經歷過幾段戀情。後來與西班牙人荷西相識相愛,他們的愛情故事十分美麗動人。與荷西結婚後去了撒哈拉沙漠地區生活。她所著《撒哈拉的故事》講述她在撒哈拉與丈夫荷西的生活,膾炙人口,將撒哈拉的生活和與荷西的愛情、婚姻寫的十分令人嚮往。而後來荷西因潛水事故意外身亡,三毛情緒從此低落,多次有自殺的念頭,後來好不容易走出悲傷重新拿起筆。《夢里花落知多少》中,可以看出她對荷西的種種思念和經歷這一死別後思想,生活的改變。然後一直寫作,作品有散文、劇本、游記、歌詞等等。後來在醫院裡面以一條絲襪弔死了自己,但究竟是自殺還是謀殺,至今還有爭議。她是一個奇女子,勇敢、正直、善良、純真,她生於紅塵卻未淪陷,看過她的文字,我想都會被那種純然、執著於自己眼中的世界的精神所感染。她是我最喜歡的作家,讀完她,我會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三毛,行走著,同樣的執著勇敢。
❻ 台灣四大女作家三毛、張愛玲、席慕容和瓊瑤的生平事跡及其代表作
三毛於1943年3月26日(農歷2月21日)生於重慶。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愛好,五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韓湘寧、邵幼軒三位畫家習畫。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師》中記錄了這三位繪畫老師。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1970年回國,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到西班牙。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1974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才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潛水意外事件喪生,回到台灣。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1984年,因健康關系,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1989後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誠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卻夙願。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年僅48歲。
代表作品:《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親愛的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札與私相簿》 劇本:《滾滾紅塵》共出版發行作品23部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中短篇小說集《傳奇》、長篇小說《傾城之戀》、《半生緣》、《赤地之戀》。晚年從事中國文學評價和《紅樓夢》研究。
席慕蓉全名是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倫」的諧譯。1943年公歷10月15日生於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9年遷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過,後隨家飄落台灣,13歲時在日記中寫詩,1956年入台北師范藝術科,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1969年以蕭瑞為筆名,在台灣《中央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1977年10月在皇冠雜志上開設《詩的畫,畫的詩》專欄。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詩集《七里香》,還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1987年一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1997年個人自選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主要作品: 《七里香》(詩歌)、《戲子》(詩歌)、《一棵開花的樹》(詩歌)、《無怨的青春》(詩歌)、《時光九篇》(詩歌)、《邊緣光影》(詩歌)、《迷途詩冊》(詩歌)、《我折疊著我的愛》(詩歌)、《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寫給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攝影+文字)。
瓊瑤(原名陳喆)中國當代作家,衡陽縣渣江鎮人,現居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筆名除了瓊瑤外,還用過心如、鳳凰等。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為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主要作品:《煙雨朦朧》《幾度夕陽紅》《一簾幽夢》《在水一方》小說:《不曾失落的日子》《剪不斷的鄉愁》《我的故事》
❼ 女作家三毛是個怎樣的人
引用《稻草人手記》里的一段話,「司馬中原說三毛是一朵仰望的雲,彭歌說三毛是沙漠的奇葩,瘂弦說三毛是穿裙子的尤利西斯,曉風說三毛是一滴落實的雨滴,隱地說三毛是一出難得看到的好戲,薇薇夫人更說:『三毛是真正生活過的人。』」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一樣的三毛。我覺得三毛是一個可愛溫純的女子,她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深深的愛,真誠而樂觀,有點小女人,喜歡旅行,喜歡自由;她希望她愛著的這個世界更美好,覺得薇薇夫人說的很好,三毛是一個真正生活過的人...
❽ 女作家三毛小時的事跡
三毛
三毛 本名陳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縣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又是什麼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三毛於1943年3月26日(農歷2月21日)生於四川重慶。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愛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堅實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國,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到西班牙。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潛水意外事件喪生,回到台灣。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1984年,因健康關系,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1989後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誠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確夙願。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歲。
❾ 關於作家三毛的故事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人。[1-2]1943年出生於重慶。中國現代作家。
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台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4日清晨,醫院清潔女工進入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打掃浴室的時候,看見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鉤上,懸掛著三毛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她身著白底紅花睡衣,現場沒有任何遺書。法醫推斷三毛死亡的時間是凌晨2時。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飄落一粒沙,由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她的文字里總是流露著女性的柔美和細膩。《沙漠中的飯店》是記述她和外國丈夫荷西吃中國菜的樂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沒有成為他們和諧生活的障礙,相反卻成為這對柴米夫妻快樂的源泉。《結婚記》則記錄了她在沙漠中與荷西倉促結婚的戲劇性過程,種種滑稽可笑與庄嚴的結婚儀式交織在一起。
(9)四大美女作家三毛擴展閱讀:
三毛經典語錄:
1、用一秒鍾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2、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該帶把傘,明知道不會有結果就請別開始!
3、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4、諾言的「諾」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無心的。
5、你在做什麼?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麼?是我想念她的角度。為什麼要把頭抬到30度?為了不讓我的眼淚掉下來……
6、好想來一次安靜的認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單戀……
7、人一輩子也無法心心相印,他們孤獨的只剩下肉體和金錢的交換了。所以,請等待那個對你生命有特殊意義的人~
8、在我的世界裡,你依舊純潔,臟了的只是這個世界…
9、以後你會不經意地想起我,請別忘記我曾那樣深深地愛過你……
10、陽光擦幹了我思念你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