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湘西三邪之「落花洞女」,是什麼樣的女子
「落花洞女」則是部落中有一些未婚的女子,能將樹葉哭下來;到山洞不吃不喝,幾天不死,回來後也不飲不吃,幾天後就死去。部落人們認為她去和樹神、井神結婚了,因而這些女孩生前沒有結婚,但人死後,別人去辦喪禮,而落花洞女的家人給他們不但不辦喪禮,還要辦婚事,以示婚禮之喜。
可是照習慣這種為神眷顧的女子,是無人願意接回家中作媳婦的。家中人更想不到結婚是一種最好的法術和葯物。因此末了終是一死。 湘西女性在三種階段的年齡中,產生蠱婆女巫和落洞女子。三種女性的歇思底里亞,就形成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
這神秘背後隱藏了動人的悲劇,同時也隱藏了動人的詩。至如辰州符,在傷科方面用催眠術和當地效力強不知名草葯相輔為治,男巫用廣大的戲劇場面,在一年將盡的寒冬臘月,殺豬宰羊,擊鼓鳴鑼,來作人神和樂的工作,集收人民的宗教情緒和浪漫情緒,比較起來,就見得事很平常,不足為異了。所以是存在的。
㈡ 看完湖南台《血色湘西》的朋友請告訴我,穗穗和鎖雲超結婚了嗎
沒有。都死了
該劇以波瀾壯闊的湖南抗戰歷史為背景,講述了1939-1945年期間,以湘西女子田穗穗、湘西青年石三怒、龍耀文、龍耀武為代表的湖南湘西麻溪鋪一帶抗日軍民,在共產黨員童蓮的教育、發動、組織、領導下,面對日寇進犯,不分男女老幼,誓死捍衛家園的悲壯故事。全劇跌宕起伏,規模宏大,展現了湘西這片原始而質朴的土地上,人民充滿血性與剛烈、敢愛敢恨的獨特個性與悍勇民風,謳歌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團結一致、不屈不撓的英勇鬥志和愛國主義精神。
故事大綱
1939年,抗日戰爭轉入艱苦的相持階段,日寇侵略的鐵蹄在湖南戰場受阻,湖南成為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最前沿。
中共黨員童蓮受黨組織委託,以湖南省抗戰救亡慈善總會工作人員的公開身份為掩護,承擔了開辟由重慶後方經湘西雪峰山區,向湖南前線運送抗戰物資的地下秘密運輸線的特殊任務。
湘西雪峰山下,以麻溪鋪鎮為中心,方圓數十里,古稱「竿子營」,是九弓十七寨「竿民」世代居住的地方。開榨油坊的田大有帶著女兒穗穗,在這里過著平靜祥和的山民生活。
麻溪鋪迎來了盛大的端午節,龍舟比賽上,穗穗與青年石三怒一見鍾情,而麻溪鋪鎮鎮長龍太爺的兩個孫子龍耀武與龍耀文也分別喜歡上了穗穗。穗穗卻沒有想到,石三怒是與竿子營世代冤家的排幫首領麻大拐子的義子。
就在這一天,童蓮護送抗戰救濟物資經過麻溪鋪,遭到排幫搶劫,幸得田大有相救,麻大拐子卻因此認出了田大有正是十六年前殺死義兄石天保的仇人,他派出義子石三怒半途劫殺田大有,由此也展開了石三怒與穗穗之間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
童蓮以民族大義爭取到了竿民對護送抗戰物資的支持,但排幫卻因與竿子營的世代冤讎,不肯放物資過境。田大有被迫代表竿民與排幫進行「天坑賭命」,關鍵時刻,穗穗代替受傷的父親上場,石三怒不忍下手,排幫輸掉比賽。但誰也不知道,負責運送物資的商人汪兆豐其實早與龍太爺合謀,利用這個機會走私大煙。
為了與穗穗的愛情,石三怒離開了排幫,麻大拐子因此更加痛恨田家。就在石三怒與穗穗成親的這天,他得知過境的抗戰物資中夾帶有走私的大煙,率排幫幫眾下山搶劫,被保護物資的田大有擊斃。
驚聞義父被殺,石三怒帶排幫人馬攻打竿子營,為保護鄉親不受牽連,田大有自盡,穗穗的婚禮驟變家破人亡、恩斷情絕的慘劇。
童蓮帶穗穗離開竿子營,前往長沙,在路上,穗穗第一次看到了三湘大地的抗戰烽火,抗戰帶來的巨大民族創傷深深震撼了她的心。在童蓮的安排下,她參加了抗戰訓練班,學習醫護,投身抗戰。
在救護國民黨新八十六師受傷官兵時,穗穗巧遇了龍耀文,原來他離開竿子營後,參加了這支部隊。
在共同的抗戰歷程中,穗穗與龍耀文也在不斷成長。
常德保衛戰打響了,新八十六師奉命承擔了最艱巨的阻擊任務,在童蓮、穗穗的努力下,全師官兵的愛國熱情被喚醒,師長鎖雲超與龍耀文帶領官兵,英勇作戰。
戰斗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一心為排幫擴充實力的石三怒卻來到常德,弄走了新八十六師的一批軍火,參戰的新八十六師損失慘重,穗穗與石三怒也因此更加決裂。
中美聯合空軍芷江機場決定在麻溪鋪設立秘密雷達站,新八十六師殘部奉命開往麻溪鋪,承擔雷達站的保衛任務。穗穗、童蓮回到湘西,她們克服重重困難,打破竿民固有的傳統觀念,最終贏得了全體竿民對抗戰的支持,雷達站得以順利建成。
芷江機場的存在,使日軍完全喪失了華中地區的空中優勢,處處被動挨打。為了摧毀芷江機場,奪回制空權,1945年4月,日軍向湘西發動大規模進攻,中日雪峰山大會戰就此打響。
實力弱小的新八十六師奉命開上前線,阻擊優勢日軍,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滅。
日軍佔領了麻溪鋪鎮,威逼龍太爺與全鎮百姓帶路前往尋找雷達站,龍太爺寧死不屈,跳天坑自殺。
為保衛雷達站,童蓮用自己的行動號召起了九弓十七寨全體竿民,穗穗也上山找到石三怒,動員排幫參戰。
往日的恩仇在民族大義前煙消雲散,排幫與竿子營組成了聯軍,層層叢林中,他們以原始的武器和祖傳的打獵手段,與武裝到牙齒的日寇殊死相爭,每一處草叢,每一棵樹後,到處都有弓箭、苗刀、鳥銃、竹簽和陷阱在等著日軍。
男人們舉起了鳥槍,婦女們填裝著火葯……
爺爺戰死了,孫兒又撿起了鳥銃……
兒子戰死了,母親又撿起了刀……
一批批竿民倒下,更多的竿民咆哮著沖了上來,不分老幼,不分男女……
進犯竿子營的日軍部隊終被全部殲滅,石三怒、龍耀文與眾多竿民也捐軀沙場。
硝煙彌漫的戰場,竿子營那粗獷的山野情歌中,一個個女人背著自家男人的遺體,向山下的家園走去……
㈢ 《血色湘西》里穗穗和鎖雲超結婚時,為什麼不和石三怒走
一:她答應了鎖雲超和他結婚。二:她顧全大局,怕竿軍無人指揮。
㈣ 侗族人結婚怎麼樣的,有什麼風俗么
湖南大湘西侗族,世世代代把婚事當成配偶雙方一生中的一件大事。這兒侗族結婚有其特殊的婚嫁習俗,新娘新郎結婚時的風俗就盛放著別樣的風情。
侗女出閣時,姑娘沿著充滿神秘、野性的鄉間小道來新郎家。侗族結婚就是把侗族姑娘從新郎家門口接到家,喝三天二夜酒,客人喝完酒回家的風土人情。當新郎一方的關親客陪著正客(陪送新娘到男方家的尊貴客人,又叫皇客,一般是新娘的長輩姑姑、舅舅、叔伯和嬸嬸,同輩的哥嫂、姐姐、姐夫等)和抬挑東西的壯小夥子(大多是未婚帥哥,還要有力氣)一行快到新郎家門口時,新娘留下,其餘人先進屋。到中堂屋門口時,新郎不能自己進去,由圓親娘(主人家請的二位能說會道,模樣好,家裡女兒孝順,人丁興旺,家庭殷實的婦女)指點才能進去。新郎快到家門口,圓親娘就會正式履行職責。首先,給新郎受步(進入中堂的指令),她們說道:「今日皇大人開,首為良日吉時到,此到為恭(我們侗族的酒歌和圓親娘說的話,一般講究押韻,還能結合古今的經典故事和英雄人物說唱,很貼近百姓的生活。圓親娘和大家說的話,我們叫四言八句)。這時新郎才能一邊進入中堂,一邊虔誠地給正客行禮。
接著圓親娘開始為新人鋪床,床和床上的所有東西,都是新娘家准備的(傢具、電器也是新娘家准備),家庭條件好的送二鋪二蓋,一般的就少點。圓親娘一邊鋪(過去給新人鋪床時要在墊被下面先鋪一層稻草),一邊念:
兩腳忙忙走進新房,手拿金草鋪上牙床。
牙床四四方,早生貴子尚員郎。
一草上床一還富貴,二草上床龍鳳成雙。
三草上床三月早眾,四草上床四代出關張
五草上床五子登科,六草上床兒孫滿堂。
帳子掛得高,今年吃燒酒明年吃酒糟(甜酒,生孩子之意)
墊單上床子孫滿堂,被子上床金玉滿堂。
金帳棍銀帳鉤,中間擺起錦絲被,
兩邊擺起落花枕,問你妹妹睡哪頭。
個人睡一頭你不睡,硬要兩個睡一頭。
同時把新娘家帶來的糖、瓜子、花生、熟雞蛋放到床上、被子里、櫃子里、新鞋裡、馬桶里(尿桶是有蓋有手柄的木桶),這實際上是藏而不是放,凡是可藏的地方全放上吃的(我們這叫雜包,新娘從家中帶來的各種吃的東西之總稱)、紅包。圓親娘動作麻利,應了我們這的俗話,口一張手一雙,場景讓人感覺喜慶,忙而不亂且新奇,當然賀喜之類的吉利話是不離口的。鋪好床後,男女老少開始「搶」東西吃,「搶」紅包,這是圖個熱鬧喜慶,同時也可顯示新娘家庭環境好壞,帶來的又多又好和紅包封得多的話,當然就說明她家條件不錯且愛好(客氣之意)。
這時,新郎家早已是熱鬧非凡。鋪好床後該新娘進屋了,如果坐轎子,轎夫會把新娘抬到禾堂中央;如是走來的,那麼由新郎親自去背新娘,有的新娘人比新郎高大的話,新郎背不了時,新娘心疼新郎就自己走,有的好強和有心計的新娘一到大門口就跑,准備在圓親娘和新郎無准備之時,沖進家裡。我們的風俗是說:拜堂時新人誰先到家誰今後就掌管家庭大事,就是誰說了算。可想而知,這可不是那麼容易沖進去的,圓親娘們早已做好了准備。她們首先發蠟,一邊念一邊點了一對大大的喜蠟。
日出東方喜洋洋,今日發蠟大吉大。
來日生男生女多成雙,賀喜他們姊妹白頭到老、富貴久長。
隨後就在大門口等新娘,新娘快到家門口時,她們會跑過去「接住」新娘,這顯然是不能讓新娘子自己跑進家裡搶新郎的先。這時,桌子上早擺了四個盤子的糖果,安排好正客坐好了,在新娘進家前已經吃過三般茶(三道),一班是清茶,二班是薑茶,三班是白糖水茶。這意思是:主人好客和愛好之意。 。
說到這里,我們接著說新人拜堂了,一對新人一定在圓親娘的授意之下才能進中堂屋。圓親娘說:
喜雀門前叫三聲,主東請我來圓親。
並請幾位來升轎(請轎夫抬轎子),接個美女配書生。
於是,圓親娘攙著新娘進入中堂,新娘只能站在中堂的右邊,然後開始拜堂,圓親娘說:
一對蠟燭亮堂堂,新娘新郎請進中堂。
一拜天和地,二拜祖宗王。
一進門二進天,三進四進瓦屋間。
瓦屋裡面生貴子,雙雙貴子跳龍門。
接下來是夫妻對拜,給正客敬禮,沿著堂屋進一圈,走向新房門口。圓新娘一邊說一邊領著一對新人國家統一新房:
新娘新郎請進綉房,一來成對二來成雙。
賀喜你倆姊妹,天長地久,地久天長。
此刻,新娘新郎在一片尖叫聲、歡笑聲中擁入洞房。笑聲會久久回盪在小山寨的上空。這時大家會納悶,到現在為止男方家的家庭成員一個也沒露面。原來,這是我們侗族特有的風俗。在這個過程之前,新郎家所有的人都得躲起來了,不能讓新娘看見的。說是不能撞日臉(雙方不能碰面,如碰見了,說今後會有矛盾,生活不愉快,會經常打架相罵的),等到新娘進入房間後才出來。
新娘羞搭搭地坐在床沿邊上,房子里早已高朋滿座。此刻,新郎家屋前屋後到處都有青年男女的身影。因為是民族特有的風俗,家長對未婚男女管束很嚴,他們很難單獨相處,訂了婚的情侶們也很少有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傳遞信息都要介紹人出面。因此,逢場趕集、喜慶、趕坳集會等等場所就成了姑娘小夥子們的相知相愛相處的重要場所。他們情感的表達也很含蓄,一個不經意、曖昧、多情的眼神,還有接遞東西時的碰手,就會讓他們全身如過電般的幸福。這種幸福會融入他們骨子裡,不易外露。當然小媳婦們也會裝扮精美,面帶淡淡羞澀,欲言又址在忙裡忙外,偶爾也大膽地瞟一眼新娘,更過份的是還會偷看來來往往的帥小夥子;訂了婚的青年男女們,參加喜慶活動是為了增進感情;未婚男女們是不會錯過這種尋找心愛的另一半的好時機,他們都是盛裝出席。他們心中溢滿的興奮和喜悅,如同為自己辦好事一樣做事賣力,走路都帶小跑,真是步履輕雲。你不小心就會被山寨處處彌漫著辦喜事的喜氣和人們幸福、開心的氣息所醉倒。
隨後,就要給一對新人洗臉了。圓親娘當然親自動手給他們洗,洗時規定毛巾擰干兩位新人都洗完後毛巾才能再下水。圓親娘一邊洗一邊說:
瓷盆打水清又清,綉花帕子放瓷盆。
二人洗個和氣臉, 甜甜蜜蜜更恩愛。 。
這個和氣臉,寓意今後他們倆和和氣氣,生活幸福甜甜美美。然後,還要喝一杯和氣茶。專門負責給客人倒茶的大嬸、大嫂或是待嫁的姑娘們,早已准備了二杯熱茶,圓親娘會一邊遞茶給新人,一邊念道:
新娘新郎來喝茶,步步高升踩蓮花。
新娘新郎把茶飲,賀喜家發人也發。
准備開席了。侗族辦喜事時,幫忙的族人分工非常細,分工明確又有互相合作。大家協商定在什麼時候開席如不準時,一定會被管家罵的,所以人人都一定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晚飯准時開始了,是大家鬥嘴、鬥智和拼席才(飯桌上的才華)的好時機,當然村寨有頭有臉的人都會出場,有身份的人是不會放棄這個展示身家和才華的好時機。吃飯也有很多規矩和講究,首先是安席。婚宴的主要原則是:首重皇客,據民間習俗,一般以女皇客尊,親迎之日,圓親娘會安居中堂首席首位。男皇客另屋安之亦同。次日男女皇客易位安席。其餘眾親分別母系和父系血緣親疏序安,姨姑並重,家族論輩,鄉黨論齒,這不能錯。皇客有專人陪的,也是要能喝酒,會唱酒歌,會做轉挽(就是機靈、圓滑、能說會道)的人。席間,主人自己也要敬酒,如不會唱歌,都由圓親娘幫唱歌敬酒、打理,酒主人自己喝。吃飯前還要皇客開令:
一朵鮮花活鮮鮮,一志飛到膀中間。
手拿銀筷子把它掀,二人夫妻永久年。
開令後,開始吃一道用豬後尾部的圓尾做的菜--圓膀,表示開席了。
敬介紹人、皇客和其他的客人的酒都是同時進行的,他們在不同的席位上。現在先說敬介紹人的辛苦酒:
這杯酒來黃又黃,介紹人來有力量。
這回介紹做得好,才子佳人配成雙。
好比牛郎配織女,好比梁鴻配孟光。
介紹飲了杯中酒,龍鳳成雙喜洋洋。
這杯酒來青又青,你做介紹操了心。
走了許多盤山路,過了許多滑田埂
熱天走得渾身汗,冬天北風受寒冷。
冒得什麼來奉敬,吃杯淡酒謝恩情。
介紹人飲了杯中酒,必定以後享安康。
這杯酒來青青,只有介紹人操了心。
一為男二為女,為男為女說終身。
男女雙方同了心,情投意合結成婚。
鴿子不忘梧桐樹,吃水不忘挖井人。
介紹人飲了杯中酒,龍府榜上第一名。
你來我往的吃飯場景是很有韻味的。介紹人當然要回敬主人們的,他們也是能歌善飲的人。聽聽她們的酒歌就明白了:
這杯酒來黃又黃,主東人家真力量。
家勢好來財又旺,介紹佳女配才郎。
今年喝了富貴酒,明年來把酒糟嘗。
主東飲了杯中酒,滿堂兒孫把福享。
這杯酒來甜又甜,雙方戀愛成姻緣。
我穿針來我引線,我做紅葉把書傳。
男女雙方都自願,自由戀愛不包辦。
感謝主東好人家,同偕到老一百年。
這杯酒來青又青,我只做個槐蔭人。
這門好事已完成,早生貴子跳龍門。
主東吃我杯中酒,榮華富貴到百頭。
這一來二去,你來我往,看熱鬧的人在一旁歡笑,起鬨……,現在說說如何陪皇客。開始,圓親娘會說幾句客氣話:
把上客發架,來到舍下,
冒有(沒有)禮信,酒不成酒菜不成菜,先請上客飲杯。
正客回答說:
方方有福,位位是客。
我們大家同飲,齊吃齊發。
陪皇客也不是一般人能陪的,要能說會道,邊說邊吃,邊喝酒,還要會調動氣氛,控制吃飯的節奏。陪客和其他客人也要相互敬酒、唱酒歌的,不會干坐著。敬皇客的酒了。
這杯酒來青又青,皇帝坐在北京城。
今日皇風吹動你,吹動玉生到寒門。
席上無菜簡慢(不隆重)你,雪落高山融在平
上客飲了杯中酒,農夫榜上第一名
這杯酒來粉粉沙沙,今日貴客到我家。
又把酒歌來唱下,開了金口露金牙。
席上唱的真情話,句句說得總不差。
本當想把你陪下,肚內無文打嘩嘩(害怕)。
你要吃了杯中酒,子子孫孫管長沙。
這杯酒來紅又紅,我們吃個喜香紅。
要想長遠為姊妹,細水長流過得冬。
你要吃我杯中酒,子子孫孫坐朝廷。
同樣皇客也會回敬主人和客人。這些酒都得喝,你不喝他們就站在你身邊,手端酒杯繼續唱歌。媒人和圓親娘都是能說會道的,當然也能喝。新郎也是有特殊的席位,我們把新人坐的這桌飯擺在新房裡面,叫富貴飯。在坐的人有圓親娘、新娘新郎、喜歡去的都可以,菜裡面一定有一道雞,雞頭一定要新郎吃,說是鳳冠頭,意思是:新郎成家了,要當家理事了,事事為頭之意。圓親娘會不失時機地敬新郎的酒了。
一杯酒來亮朝朝,胡朝上樹日日高,
我敬新郎一杯酒,賀喜新郎中日朝。
二杯酒來亮淮淮,官家女子配秀才,
我敬新郎二杯酒,榮華富貴自然來。
三杯酒來滿滿篩,梁山配合祝英台,
我敬新郎三杯酒,一年四季都發財。
四杯酒來紅又紅,新郎好比趙子龍,
我敬新郎四杯酒,一年四季在紅中。
五杯酒來黃又黃,每日天天在學堂,
我敬新郎五杯酒,賀喜新郎管田莊。
六杯酒來綠瑩瑩,做個王子招登科。
我敬新郎六杯酒,得個兒孫穿綾羅,
七杯酒來青又青,雙雙貴子跳龍門。
我敬新郎七杯酒,得個兒子上北京。
八杯酒來青又青,八洞神仙呂洞賓,
我敬新郎八杯酒,得個兒子坐龍庭。
九杯酒來亮晶晶,亮到南京與北京,
我敬新郎九杯酒,代代兒孫坐朝廷。
十杯酒來黃又黃,十杯美酒敬新郎,
我敬新郎十杯酒,代代兒孫當帝皇。
早早開席晚晚結束,幾個小時過去了,禮信也到了,客人們也盡興了,大多數的客人散席(吃完了飯)了,還有些客人隨興唱飲。眼看天黑下來了,人們就可開始最有趣的一個環節——鬧新房(洞房)了。
當夜幕徐徐降臨時,激情揮灑的侗族人們,急切地想找點樂子,整整新人的慾望更加在每個人的心中蠢蠢欲動。這時的時間過得好慢好慢,似乎故意要考驗大家的耐心。於是大家起鬨,互相推搡(當然只是輕描淡寫的)。圓親娘看到在新房外等待的人們的焦急樣子,火候到了(熱鬧的氣氛),就請來正客發令。先是圓親娘請正客發令。
喜家門前一兜槐,快請皇客把令開,
今日皇客來開令,各位客們講起來。
於是,皇客開令:
一把河傘吹海邊,千里姻緣同線牽。
我家有個嬌嬌女,送在你貴府享福萬萬年。
各位客門要喜愛,請你們大家鬧起來。
這時,不用我細說,大家就知道場景是多少熱鬧,加上侗族人們結婚鬧新房這三天不分大小(不分輩份)。要新娘和新郎說說戀愛史、要他們表演親昵動作、還有各種裝扮的服飾要他們穿…新床上放個生雞蛋、還要想盡辦法整治新娘和新郎、人人都會說四言八句討新娘雜包吃……當然新娘挨整要比新郎多。新娘只好拚命把從娘家帶來的雜包發給大家,發了一次又一次,可大家並不領情,繼續鬧呀折騰……。
夜已經很深了,新人累了,幫忙的人也累了,皇客就出來收另,請客們今天不鬧,准備休息了。
一把黃傘窄是窄,請把黃傘收起來。
今晚小吵吵為止,眾位客們走不冊(贏)。
皇客收了另,新娘呢也發了幾次雜包,慢慢地鬧客們意猶未盡地准備散去。新郎送皇客睡覺時。皇客說:
新郎來送歇(睡),好比天上的龍鐵。
我把龍鐵交予你,賀喜五福又六得。
圓親娘接著是送新郎睡覺,她說:
鞭炮聲響叮口當,送新郎進新房。
解戴脫衣裳,雙手掀開紅羅帳。
一對鴛鴦同上床,生雙貴子一個姑娘。
當然新人都不會安心休息,因為有人會在聽牆根---聽新房裡的動靜。他們一會壞笑,一會你推我搡,躡手躡腳繼續鬧騰……
第二天起床不久,圓親娘帶新娘去廚房熟悉環境(意思是:你來了,這個家的廚房活要交給你了,也是教告新娘怎麼做媳婦),圓親娘會高聲念道:
送新娘進廚房,請二位廚官站兩旁。
新娘看水缸,喂豬就不要糠。
新娘站灶門,四方岩板擺灶塘。
新娘來淘米,一淘金二淘銀。
新娘來燒火,做的飯菜噴噴香。
丈夫吃了好歡喜,親爹媽吃了本喜歡。
隨後,圓親娘一邊念一邊帶著新娘,出廚房。
青菜拍了新娘頭,新娘頭上光溜溜。
青菜拍了新娘身,尼龍綢緞不沾灰。
青菜來拍新娘腳,新娘腳步快動作。
接著新娘要准備拜茶(拜茶,侗族的一種風俗,由新娘家准備糖果,請新郎家親人喝茶---認男方親戚。喝了茶的人給茶錢,錢一律放在杯子里,錢歸新娘)。
新娘拿出從自家帶來的糖果,最少擺四盤糖果、姜之類的。我們侗族拜茶時,家庭和客人會自己坐好位置,圓親娘一邊招呼客人入坐,一邊念道:
茶杯圓圓四季花,今日新娘來拜茶。
眾位客們把茶飲,銀錢來把茶杯壓。
這杯茶可不好喝,喝了要給錢的,茶錢是一定要給的,過去至少給5角以上的數目不等的茶錢。各位親朋好友喝完茶後,准備開席。接下來的二天也是一樣,大家又是敬酒呀,禮信呀,吃飯上餐基本連著下餐,幫忙的族人也是吃三天飯。
皇客人們要在第三天早飯後才回家,吃早飯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禮節:交盤—即交接、託付之意。就是皇客們在回家之前要對男方的父母辦好新娘的交接手續,即交盤。
第二天早晨,洞房裡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這是男方為交盤特意而擺設的。入席者一般由圓親娘負責召集,除新郎新娘外,女方入座的是男女皇客,男方是新郎的爹娘,還有能作主的哥嫂等。該來的都來了,很快就坐,先由圓親娘說幾句客套話,然後是大家喝酒、敬酒、扯酒和轉杯。酒過三巡,圓親娘就把各位的酒杯團一塊,然後一一篩滿酒。這時男皇客就端杯酒面對新郎爹唱酒歌、敬酒,新郎爹會回敬男皇客。女皇客就一樣敬新郎娘。
吃完交盤席,唱完交盤歌,拜謝了各位親友,送親客在男方家的噼啪爆竹聲中高興地踏上歸途。其他大多數客人也一樣,吃完早飯後會慢慢散去
㈤ 自願嫁給湘西魔王的女性,長相到底有多麼的美艷
有記者曾經采訪過楊炳蓮,但是楊炳蓮卻強調說,她不是張平搶來的,是明媒正娶的。她也是自願嫁給張平的,從未後悔過。確實,張平雖然十惡不赦,可卻將所有的溫柔寵愛都給了楊炳蓮,也給了她這個機會去行善積德,這才使得她躲過最終清算,安享晚年,福壽雙全。
㈥ 湘西苗族婚禮習俗有哪些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禮是完美的,各個地方的文化不同,所以結婚的時候的婚禮習俗也個不相同,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湘西苗族婚禮習俗。
在苗族婚禮習俗里,苗族的婚禮分為包辦婚姻和自由婚姻。包辦婚姻通常是父母請的媒人做的媒妁之言,一般由對方的親戚和好友擔任。在女方了解男方的情況,獲得女兒的一件後,由媒人再來時說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則議定「禮金」,訂婚日期;男方則准備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備酒肉招待,稱為「吃新酒」。男家客人離去時,女方送雞、糯米飯及送給來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帶。
苗族婚禮習俗一般分包辦婚姻和自由婚姻兩種。包辦婚姻為父母媒妁說合,媒人往往是由與對方認識或是對方親戚的人擔任。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況,徵求女兒的意見後,由媒人再來時說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則議定「禮金」,訂婚日期;男方則准備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備酒肉招待,稱為「吃新酒」。男家客人離去時,女方送雞、糯米飯及送給來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帶。
在苗族婚禮中還有高唱酒歌的習俗。婚事喜慶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禮儀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時,有時是通宵達旦地唱。在婚禮中,男女雙方都得選派唱酒歌的歌手,選上的歌手稱歌郎。苗族婚禮習俗還有酒歌一說,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為攔路歌(也稱攔門歌),當男方歌郎來到女方山寨時,女方聚眾歌郎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攔路歌。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對歌,—一解答了對方請問的內容,才被放行進山寨。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雙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內容反映出雙方所在村寨的風土人情。第三部分叫「公爺進地」,主要唱出男女雙方祖先的淵源所在和遷陡歷程。
第四部分叫「結親路」,唱出男女雙方古老婚姻禮儀的形成及其形態。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雙方歌郎敘唱新婚夫婦父輩、祖父輩、曾祖父輩三代的基本情況,以加深兩個姻親家族的相互了解。第六部分叫「鳳親」,歌郎用歌聲介紹男女雙方結婚前的戀愛經歷,比如他們是如何相識的,類似代新郎匯報戀愛經過。第七部分叫「過定」,代表男女雙方長輩對新婚夫婦唱出期望和祝福。第八部分叫「謝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親家致謝。第九部分叫「龍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雙方歌郎要用對唱的形式比輸贏,並邊對唱邊由雙方歌郎扯臘鴨,唱贏者即得臘鴨。
㈦ 15年前,湘西深山發現一身紅衣的白毛女,為了情字她是如何隱居30年的
這30年她的隱居生活很坎坷與社會都脫節,思想還停留在她逃跑那會兒。
我們來說一說這位“白毛女”的故事。湘西矮寨高岩村有個楊姑娘,她家家境很殷實,楊姑娘生的也是水靈靈,白皙的皮膚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楊姑娘的父母為了給他找一個好人家,拒絕了很多人的求親,有一天村子裡來了一個青年,雖然他生活窘迫但為人開朗熱情,兩個年輕人就這樣互生愛慕,當楊姑娘把青年介紹給父母想得到他們的祝福時,楊姑娘的父母勃然大怒堅決反對這門親事。
在外人看來唏噓不已,有人覺得楊姑娘不值得這么做,當年的楊姑娘遵循了她內心的選擇,雖然楊姑娘沒有等來他的戀人,但她為他守候了半輩子。不知道楊姑娘的父母有沒有後悔過,當父母的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事情,教給孩子承擔責任,自己為自己選擇負責就好。
㈧ 在湘西,能力太強的女人真的嫁不出去么
湘西的女人外地人是不敢取的,彩禮多得要死,外地人還不建議取,女方家動不動就要這要哪的,恨不得男方家都送過去的
㈨ 自願嫁給「湘西魔王」的中國最美壓寨夫人如今怎麼樣了
由於現在網路發達,一位百歲老人走紅網路,她就是生活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高峰鄉李家洞村張家坨的楊炳蓮老人。據說,每一位來到這里旅遊的客人都會去看望一下楊炳蓮老人。
楊炳蓮老人的走紅,並不是僅僅因為PS技術恢復了老人年輕時的美艷容貌,更讓她出名的是他的傳奇身份,她的丈夫曾經是雄霸一方的土匪,人見人怕的魔王――「湘西魔王」張平。
1950年,在剿匪行動中,張平的匪窩被一鍋端。張平,本來有機會逃竄到台灣,但是因為留戀妻兒,所以選擇在四川境內到處逃竄,最終被抓獲,不久後被擊斃。
楊炳蓮作為張平的妻子,一開始也被關押,但是當地鄉親們紛紛替她求情,經過調查了解,雖然楊炳蓮作為壓寨夫人,但是卻從沒做過一件壞事,而且還經常背著張平幫助當地的老百姓,所以就受到了寬大處理。
如今,楊炳蓮老人已經100歲高齡,雖然臉上頗多皺紋,但眼神明亮清晰,依稀可見年輕時的美艷容貌。老人一生行善,壽至高齡也算是有福報了。
㈩ 湖南結婚,娶湘西妹子大概要多少錢啊
娶湘西妹子大概幾萬十幾萬的都有,多得還有幾十萬,這相看要人家父母要的,有些要的多,有些要的少,有一點要說明,人家沒有嫁妝的哦,說白了,人家嫁個女就想搞錢,有些婚後還老要錢的,等下給他兒子買房呀,取老婆呀,買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