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譚警官大美女司機合集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譚警官大美女司機合集

發布時間: 2022-06-15 02:04:54

① 2死4重傷,瑪莎拉蒂女司機被判無期,她最多會服刑多少年

理論上最低是13年,實際上18 年至19年。看譚明明年紀輕輕的就進去了,估計實際時間可能還會更長一些。

2,保外就醫

要想通過保外就醫,必須有規定的疾病並且達到一定程度。保外就醫需要滿足的條件也是比較苛刻的,比如:罪犯患有嚴重疾病,隨時有死亡危險;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患有慢性疾病,長期醫治無效;60周歲以上,體弱多病,失去對社會的危害性等。

譚某年僅23歲,身體健康,達到疾病地標准可能性不大。作為社會高度關注的案件,走暗箱操作的可行性同樣不大。

綜上所述,像譚明明這樣的,實際最少肯定都大於13年。

服刑後期,譚家因為有錢,會不會玩貓膩,且讓我們試目以待,但是還是要最終相信法律,社會在越來越進步。

② 川島芳子是什麼梗

川島芳子梗的來源是某‌‌‌‌‌‌‌‌‌‌‌司機對譚警官的勸導方式表示贊揚,「勸導方式」加上司機濃重的口音被空耳成「川島芳子」。因此人們也稱譚警官為「川島警官」(該梗常見於皮皮蝦APP)。

梗(拼音:gěng),網路用語,常出現在綜藝節目及網路中。所謂「梗」的意思是笑點,鋪梗就是為笑點作鋪墊,系對「哏」字的誤用。

一般來說,梗用於流行事物比如綜藝、動畫劇、動畫電影、真人劇、真人電影、漫畫 小說、電子游戲等。「梗」字的詞義被不斷擴大引申,大到某個時間段,小到情節插曲,乃至故事中發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比如「身高梗」、「經典梗」、「撞臉梗」、「言情梗」、「創意梗」、「幽默梗」等。

發展經過

一段時間以來,「梗」這個字突然成為網紅:

打開朋友圈,撲面而來各種自拍,然後就會有人留言:「多圖,這裡面有什麼梗。」

評論一部電影或者電視作品,也常常聽到人說「各種新梗老梗交替出現」。

在綜藝節目中,「梗」出現的頻率更高,主持人和嘉賓動輒會說:「我的梗有點老」、「破梗」、「濫梗」、「爛梗」等等。

③ 譚談交通停播原因是什麼

2018年初,民警譚喬因個人原因,向組織提出不再參加《譚談交通》節目主持拍攝的意願。經組織多次與其談話溝通,並通過其家人進行思想交流,民警譚喬均堅持個人意見。

經與成都電視台協商,在當年4月,播出已經製作完成的最後一期節目後,因該節目無拍攝製作更新,《譚談交通》播出停止。

隨後,成都電視台第三頻道對自身的新聞采編平台進行了整合,紅綠燈欄目與熱線188欄目合並,重新調整和創新了節目板塊。

(3)譚警官大美女司機合集擴展閱讀

《譚談交通》在開播的八年裡,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段落。通過熱心觀眾的網路傳播後,受到全國的關注。

故事一

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

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這個無厘頭的語言來自一位違章的電動車駕駛司機對著警官譚喬的一句「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讓眾多網友爆笑不止。連日來,網友在網路上瘋狂人肉搜索「誰是唐曉紅」,而「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更是繼「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成為網路熱門語言。

故事二

馬路邊的高端訪談

喬在馬路邊搞起「高端訪談」,讀者如今還津津樂道。而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卻在節目中大侃哥本哈根、氣候變暖等國際熱點的「呂老闆」也一度成為名人。

④ 譚談交通上哪條道

成華大道。

「到二仙橋走成華大道」是《譚談交通》中的經典名場面之一。

劇情是一個叔叔騎電動車拉很多貨物走了快車道。被譚警官攔下捉住談話,譚警官問他該走哪兒啊,叔叔答非所問說:到二仙橋。

譚警官:我問你該走哪條道 (應該是非機動車道)?

叔叔:成華大道!

警官:什麼成華大道!你這車能拉嗎(實際不能拉貨)?

叔叔:能拉!只能拉一點點!

兩人說了很久都不在一個頻道但彷彿這位叔叔又答的沒錯,其中到二仙橋,走成華大道這樣的回答在視頻中出現了好幾次十分洗腦。

《譚談交通》其他名場面:

1、場面1

2011年的節目中,交警譚喬偶遇一位運送木材的大爺,家庭變故,僅有親弟弟和一條老狗陪伴自己,其坎坷經歷讓人唏噓,戴草帽的大爺依然心態樂觀,道出自己撐下去的「秘訣」:「往前看」。

很多網友說,在大爺身上看到了余華經典小說《活著》,主人公的影子,不少人親切稱呼大爺為「福貴大爺」,稱這是《譚談交通》最感動的一期。

2、場面2

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無厘頭的語言來自一位違章的電動車駕駛司機對著警官譚喬的一句「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讓眾多網友爆笑不止。

網友在網路上瘋狂搜索「誰是唐曉紅」,而「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更是繼「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成為網路熱門語言。

⑤ 瑪莎拉蒂撞寶馬新進展,肇事女司機患有精神病,到底是真是假

對於前段時間發生的瑪莎拉蒂撞寶馬的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比較了解了,而且當時很多畫面都是歷歷在目,但是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天的時間了,但是熱度一直沒有下降,很多人還是緊緊的關注這次事件。因為這次事件發生的讓人比較驚訝,而且不可以原諒,因為瑪莎拉蒂這位23歲的女司機在酒後駕車撞到8輛車之後肇事逃逸,同時加速通過紅綠燈路口導致汽車沖撞到正在等紅燈的寶馬汽車,導致這起事故中2死4重傷,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一起交通事故。而且據有關部門測算,瑪莎拉蒂在通過紅綠燈路口的時速高達135公里,可以說是在城市內瘋狂的飆車,所以導致了寶馬汽車的自燃引起這樣大的一起事故。


另外我們也想說一下現在中國的有錢人覺得自己有錢了,買上一台豪車就肆意妄為,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重大的交通事故都是由這些豪車所引發的,而且事故相對比較嚴重。並且現在因為豪車發生的交通事故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爆發,因為現在人們對豪車有所痛恨,也是一種仇富心理的存在,而這些豪車面對當下依舊是肆意妄為,所以才導致了嚴重交通事故發生之後,迅速來引起人們的憤怒。而且一些事實依據,不能被人所接受,因為很多人感覺豪車的家庭相對比較有錢,可能在某方面打通了關系,所以每次因為豪車所引發的事件都比較的難以處理,所以我們還是希望很多人有了錢之後,能夠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選擇,也不要太過張揚,就像這樣一位瑪莎拉蒂女司機本就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應該為自己的工作和未來努力奮斗,卻因為父母送給自己的一台豪車而失去了大好的年華,這樣的責任到底是誰來負責呢?是女司機的父母還是整個社會呢?

⑥ 警察英勇的事例

走得太平靜了,好比一滴淚落在漫天雪原,寂然無聲。

走得太急遽了,好比雪山上寒潮來襲,倏忽間鋪天蓋地。

2009年1月5日深夜,西嶺雪山腳下距縣城50多公里的西嶺執勤點,大邑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事故預防處理中隊民警譚東沉沉睡去,永別人世,終年45歲。

淚流無聲,寒意頓起,沒有人相信他會真正離去。都說他是太累了,是該好好歇息一下了。都說,好警察譚東是不會走遠的,就好比積雪終會消融,枯草終會吐綠一樣,雪山的好兒子譚東,總有一天會醒過來的。

雪融梅開,金盾閃亮,雪山的好兒子譚東,他在哪裡呢?

用生命托起生命的好警官走了

他去了哪裡

巍巍雪山作答

他就在被救群眾劫後餘生的血脈里

一條麻繩:見證生命延續的力量

一條麻繩的力量有多大?它可以將一個個生命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一個生命的力量有多大?他的離去牽痛了所有人的心。

麻繩是譚東買的,比大拇指略粗,20多米長,擰成麻花狀。4年多來,這條麻繩拉回的生命到底有多少?西嶺鎮高店村3組的劉建堯親自見證的就有4次:花水灣橋頭一次、大龍溪橋頭一次、兩河口橋頭兩次。「繩子救了好多人?」劉建堯說不清楚,但她依稀記得這條麻繩的來歷:2004年,譚東剛到西嶺執勤組任組長時,一次接警救人,沒有繩子難以過河。於是,譚東自掏腰包備下這條繩子。西嶺雪山山高路陡,溝深水急,一旦出了事故,這就是救命繩。

麻繩最近的一次使用是在2008年12月29日,距新年還有兩天的那個寒夜。它從徹骨的雪水裡拉回的生命叫祝林,西嶺雪山滑雪場營銷部經理。

夜雨淅瀝,大霧彌漫。牽掛著懷孕的妻子的祝林心急火燎地往山下趕。車快到西嶺鎮雙河橋時,祝林接了一個電話,卻沒看清前面的路,車子突然在拐彎處沖下去翻進河灘。因為拴了保險帶,祝林沒受什麼傷,但當他鑽出車子,想確定自己是在什麼地方時,黑暗中一條水渠張開了口……

「我一下子就被沖進了暗渠,就像被吸進了一個黑洞和密閉的塑料管子里,光溜溜,黑漆漆的,那份恐怖啊,我問自己,『祝林,難道你就這樣完了?』水流湍急,盡管沖到了明渠,我抓到樹根,斷了;摳住石縫,滑了。腳踩不到渠底,害怕,寒冷,焦急,直到絕望。有個人拴了根繩子跳下來,又把繩子拴在我身上,雙手托著我拚命往上舉……」

那一夜,譚東與同事楊傑,在寒風斜雨中堅守崗位。在此之前,他們已經連續執勤30多個小時。21時許,接到報警:一輛小車從西嶺鎮橋頭沖下了橋。不見司機的蹤影,打電話問衛生院也沒有傷員,譚東決定搜尋。在電站排水渠下游約200米處,落水者正在掙扎,聚集的群眾束手無策。

「『我是警察,堅持住。』譚東大喊了一聲,接著把外套一脫,踢掉鞋,把繩子往身上一拴,就跳進了水渠……」楊傑回憶說,「落水者已經無力抓住繩子,譚東就用雙手把他往上托。」獲救者就是祝林。

「就這條渠,前些天還淹死了人。要沒有老譚,他就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啰!」知情人都這樣說。然而6天之後,已經完全康復的祝林,卻再也拉不回譚東的離去,他只能緊緊拉住譚東妻子湯靜的手,淚流滿面,無語凝咽。

如果從祝林獲救開始,一直到1月5日夜譚東猝然離去,進行一個回顧,其實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告別,從事發時就埋下隱患——

當晚,渾身濕透的譚東顧不得換衣服,立即與楊傑將祝林送到西嶺鎮衛生院救治,並謝絕了醫生要他也作檢查的要求。回到住所,剛換上一條單薄的秋警褲,又接到報警,花水灣往西嶺鎮4公里處一小車撞上護欄!譚東不放心楊傑一個人去,披上一件外套又出發。處理完事故,又返回衛生院探視祝林,向祝林單位領導介紹事故情況。一切處理完畢,已是凌晨時分。

第二天,譚東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發燒等症狀,感冒已經相當嚴重。他謝絕了醫生輸液治療的要求,巡邏在他那方圓480多平方公里的轄區:因為元旦來臨,西嶺雪山遊人如織,只有2名民警守護,稍有疏忽,道路交通就可能出現大問題。

2008年最後一天,譚東交班下山,到交警大隊學習。1月1日,本應輪休的譚東,卻帶著新下發實施的交通法規再次上山。1月2日,在家休息一天。1月3日,清晨6點起床,跑操,開車巡視雪山道路,當天糾正交通違法行為4起。1月4日,依舊執勤,抽時間到西嶺鎮醫院開葯,當天糾正交通違法行為6起。

1月5日,譚東執勤的最後一天。晚上10時許,一直擔心著丈夫病情的妻子,沒有接到丈夫每天正常的問候,多次撥打電話也無人接聽。妻子急了,連忙撥通譚東同事楊傑的電話。楊傑趕到譚東的住房門口,大聲呼喊,毫無反應。楊傑頓感事情不妙,一腳踹開房門,只見譚東警服在身,斜躺在床上。呼喚,急救,再也拉不回那逝去的英魂。

那一夜,雪山沉默, 邛江嗚咽,在徹骨的寒中,滿山的梅花忽然開放,雪白。

那一夜,戰友默哀,親人悲泣,在揪心的痛中,崎嶇的山路沒有盡頭,蜿蜒。

「我忘不了在那命懸一線最絕望的時候,是他跳進冰冷刺骨的水裡,將我托舉起。這是一個以生命為代價的事實。」祝林說,「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著,好好工作。」

「3年前,是他把我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如今,我只能在他靈前磕頭時說一聲謝謝。」邛江鎮下壩村村民伍澤述說。那時他騎摩托車和一輛貨車相撞,面目全非生命垂危,是譚東第一個趕到現場,為他滿是污血泥沙的口中吹入生氣。活過來的伍澤述一直沒能當面向譚東說謝謝,只能託人送了一面「出警迅速,救人危難」的錦旗。

「老譚哪,你咋就走了呢……」45歲的西嶺鎮村民任宣志永遠記得,2007年11月2日,他連人帶車栽下苦膽杠山崖。翻車處崖壁陡峭、荊棘叢生。第一時間趕到的譚東等不及繞行山路,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抓著樹枝和草根沖下近百米高的山崖,在溝底找到一息尚存的任宣志。聽說譚東走了,任宣志一個大男人傷傷心心哭了好幾場。

數不清多少次,車毀人傷,斷壁殘垣,譚東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危難群眾的身邊,用那如山一樣的肩膀,托起生的希望。

救命的麻繩依舊在,它還可以將一個個生命從死亡的邊緣拉回。譚東卻永遠地走了,他的離去牽痛了所有人的心。

肩章最老舊的好警察走了

他去了哪裡

巍巍雪山作答

他就在同事們生生不息的接力里

一副肩章:見證忠誠責任的重量

一名警察的肩膀能有多寬?只能扛起一副泛灰白的深藍色肩章。那麼,一副肩章能有多重?忠誠如鐵,責任如山,這就是肩章的重量。

大邑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教導員邊建記憶里的譚東,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副肩章。「黑壓壓的一片民警中,你也能一眼認出譚東來,他的肩膀上那副原本深藍色的肩章經歷了長久的風雪侵襲,已經變得灰白。」邊建說。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西嶺雪山別樣風光,成為遊人度假休閑的好去處。但對於一名交警來說,這里卻是最艱苦的地方。從山腳下的西嶺雪山隧道,經過花水灣溫泉,到雪山之巔,60多公里的旅遊要道,100多公里的鄉村道路,4名民警兩人3天一輪換,72小時駐守山上,巡邏糾違、疏導交通、處置事故、安保執勤。這里,春節平均接待遊客10萬人次、進出車輛1萬多輛,元旦平均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車輛五六千輛,還有「五一」和「十一」。這就是譚東長年工作的地方。

譚東是西嶺執勤組組長,從2004年7月調到西嶺鎮執勤組至2009年1月5日逝世,他沒回家吃過一頓團年飯。每到臘月三十,他就會召齊手下的3位兄弟,帶著家屬,在那修建於60年代、電站引水暗渠之上的破舊辦公房裡團年。而每一年,邊建都會帶著慰問品去。臨近牛年的除夕,這里已經沒有了譚東,也就沒有團年,只有幾位警服男兒不輕彈的淚。

「譚哥,你再也不能幫我頂班了。」楊傑瀝酒在地,哽咽失聲。他記不清多少次了,患肝硬化的父親病重,譚哥總是爽快地答應頂班:「兄弟,別擔心工作,好好把父親照顧好,工作上還有我們呢!」而譚東,則又要在山上風雪之中多堅守好幾天。

「老黃牛,你需要好好休息了。」陳治江喃喃說著譚東的綽號。他想起了譚東默默無語的模樣,想起了和譚東一起駕著那輛舊桑塔納警車巡邏出警的情景, 想起了執勤組上由譚東個人墊資修好的廁所 (原先的廁所在地震中損毀):「昨天還有個老鄉說,現在來你們這兒辦事終於有地方『方便』了。老黃牛,老百姓在念你的好呀!我們這兒到處都是你的影子呀!」

在大邑縣交警大隊,老警察譚東並不算是「熟人」。因為他長年駐扎山上,只會因為辦案或者開會學習回來一趟。但他在這里的感染力依然很大。女民警梁可玉每次見到譚東都會很尊敬地打招呼,因為她知道譚東的另一個綽號:譚鐵人。那是在七八月大太陽底下的中午、寒冬臘月凌晨的雪山上換來的。民警鄭力也學到了譚東的一些細節:在交警隊多領一些駕駛證套殼,執勤檢查的時候發現駕駛員證件破舊就給換上。

而對於西嶺雪山的老百姓、紛至沓來的遊客而言,譚東和他的同伴,就是雪山上的路標:

——多少次,大邑縣斜源鎮村民張洪林駕車早早出發,碰上更早出發巡邏的譚東;

——多少次,成都西嶺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周政璋接到譚東電話,通報道路情況;

——雪山道路危險的地方,譚東申請設置了波形護堤;許多駕駛員違章被罰,卻是心服口服;4年多來的堅守和執著,雪山上再也沒出現過重特大交通事故。

2008年1月25日至29日,西嶺雪山遭遇特大暴風雪,近千輛汽車受阻在結冰的路段,近4000名遊客滯留山上。譚東和他的同伴們一起,在攝氏零下10度的惡劣環境里,頂著寒風,冒著大雪,忍著轆轆飢腸,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西嶺派出所所長牟大宏給譚東沖了一盒方便麵,他讓給抱著孩子的母親;勸譚東到醫院輸液退燒,他卻堅守了5天5夜。

「5·12」震災突襲。「老譚,地震了,我們西嶺雪山有人受傷了,麻煩你喊個救護車來。」收到這條不知名的群眾求助簡訊,正在山下備勤的譚東沖出自家的危房,撇下妻子,將兩名重傷員及時送往醫院搶救。災民安置、衛生防疫、治安巡邏,這一去就是10多天。

雪山的風啊,刺傷了臉;雪山的日頭啊,灼黑了肌膚;雪山的雪啊,染白了那一副肩章。還有,那一大摞鮮紅的榮譽證書: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雪山之下,舉槍向天,以警察的方式,向一個警察告別。槍聲響起,劃破亘古的沉默,扯動綿綿雪域不盡的傷痛。遺像中,那一副泛著灰白的肩章,幻化為一座巍巍的豐碑。

把百姓當親人的好人走了

他去了哪裡

巍巍雪山作答

他就在困難群眾深情傳誦的口碑里

一幢新房:見證愛民如海的容量

一個人何處容身?三尺立足,一瓦遮頭,房屋之外廣闊天地。一顆心能有多深?它可以裝著所有人,卻唯獨沒有自己,那是愛民如海的容量。

一排整齊漂亮的磚瓦房,一個寬敞干凈的水泥院壩,這就是大邑縣王泗鎮楊店村9組村民代琳完工於2007年9月的新家。

離新家200米開外,曾有一處她寄居了十幾年的老屋。「5·12」大地震中,那個屋頂漏雨四壁漏風的老屋整體倒塌。

見到記者,代琳兩眼含淚:如果沒有譚叔,就沒有眼前的新家;如果沒有新家,她和兩個兒子就只能一直住在老屋裡,地震發生了,他們的命運只能是不死即殘。

譚叔就是譚東,2006年10月以前,他其實與代琳一家非親非故。那月的某一天,譚東走親戚到楊店村,無意中看到了代琳寄居的那岌岌可危的老屋,了解到代琳患有甲亢,獨自撫養著一對雙胞胎兒子,自身沒有住房,幺爸見她可憐,就讓她娘仨住在自家廢棄不用的老屋裡。於是,譚東主動認下了代琳這一家「窮親戚」。先是幫她寫了建房申請書,歷經周折獲批准後,譚東又主動借給代琳3000元作建房啟動金。「一定得修個房子,不然老房子垮了砸到了人,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譚東堅定地對代琳說。一貧如洗的代琳根本就沒有奢望過蓋新房的事,她幾乎是被譚東硬逼著做這事的,東拼西湊借足了兩萬多塊錢,漂漂亮亮的新房子建好了。

「建房子的兩個多月時間里,譚叔來了四五次,每次都幫著搬磚、抬石頭,實實在在地幫著做事情,我心裡老在想,房子不修好,真的是對不起譚叔!」代琳哭出聲來:「2007年10月搬新家後,兩個兒子別提多高興了,連學習成績都要好些了,我心裡也覺得日子有了盼頭,正琢磨如何盡快地掙錢還給譚叔,嘩啦一下來了個地震!新房子啥事沒有,老房子垮完了!你說我們娘仨這命不是譚叔給的嗎?」

一年多時間里,代琳分5次還了譚東2500元錢。每次還錢,都是代琳託人打電話給譚東,有時還一次錢要反復打幾次電話,每次譚東都說,你別那麼急,沒有人催你,別為了還錢累出病來。「天底下怎麼會有這么好的人,自己家裡那麼困難,妻子下崗,孩子讀大學,兩個老人年老多病,一家人都指著他的工資過活,他卻用這么一大筆錢來幫我這個無親無故的人!這樣的恩情讓我怎麼受得了啊!」代琳泣不成聲。

最後一次還錢是2008年12月,本來還差500元的,譚東明確地、堅決地表示不再要代琳還了:「就當是我資助你的。」

半個多月以後,代琳生平第一次走進了恩人譚東所在單位——大邑縣交警大隊,她是來見譚東的,因為她再也不能打電話通知譚東來見她了,她直接走進了譚東的靈堂,一下子跪了下去……

代琳在譚東靈堂長跪不起,痛不欲生。更多的人,卻為沒有去跟譚東見上最後一面而引為終身遺憾——

2002年3月,家住什邡的龔移明在大邑無證駕駛摩托車,譚東依法將其車輛暫扣。按規定必須要有駕駛證才能駕車,由於錢未帶夠,龔移明辦完駕駛證後已無錢回什邡,又找不到熟人,一時茫然無措,譚東掏出100元錢硬塞到龔移明手中。

2005年6月11日晚21時許,大雨滂沱,譚東和同事勘查完一起交通事故現場,將傷員緊急送到西嶺鎮衛生院後,看見一位60多歲的大娘正在嘆息。譚東立即上前詢問,大娘正是傷者的母親,剛搭乘救護車到醫院看望受傷的兒子,家中無人照看,必須迅速返回,但時值深夜,路上早已沒有來往的車輛。看著大娘焦急的眼神,譚東決定冒雨送老人回家。一路摸索、一路顛簸,當他返回到執勤崗位時,已是次日凌晨。

曾啟和曾是譚東處罰過的小貨車司機,因臨時有急事沒能參加譚東的葬禮,他視為終身遺憾。2005年正月初三,他的小貨車因為超高又超寬,被譚東攔了下來。譚警官嚴厲地批評了他,他自己也感到非常慚愧,講了一下自己的特殊情況:兩個孩子都在成都讀大學,其中女兒讀的還是藝術院校,學費很貴,家裡的經濟壓力很大。譚東收了他的執照,讓他把車上超載的貨物給卸了下來,還叫他第二天去執勤組接受處罰。第二天,曾啟和一大早就灰溜溜地到了西嶺執勤點。譚東和顏悅色地接待了他,雖然還是批評教育,但聽起來卻很有人情味,最後,只給了他一個嚴重警告的處理。

曾啟和十分感動,「那時候,我就發誓,永遠都不能超載,這是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好警官的尊重和承諾。」

更讓他感動的還在後面,「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過了三四天,譚東和他的隊友陳治江居然提著禮物一路問到我的家裡來給我拜年。我當時激動得都不知道如何說話了,他同我拉家常,給我講了許多交通安全常識,還教育我的女兒要爭口氣,好好讀書。他曉得我家困難,臨走的時候硬是塞了200元錢給我——哎,他真是一個大好人啊!」

「違法司機並不是我們的敵人,甚至,我們可以把他們當作親人,這樣,他們就不會再違法了,交通事故自然就少了。」

這是譚東生前曾對同事說過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以這樣的赤誠之心,捂熱了通往西嶺雪山的這樣一條冰雪之道,捂熱了警民關系干群關系鄰里關系,捂熱了一個又一個曾經漸冷漸暗的百姓人生。

把好事做到底的好黨員走了

他去了哪裡

巍巍雪山作答

他在黨旗下面 他在百姓心底

一本黨員手冊:見證人生砥礪的分量

人生短暫價值幾何?人生路上幾多砥礪。追求之後留下什麼?胸懷為民之心,多辦為民之事,恪守為民之責,砥礪為民之志。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標准,這是鮮紅的黨員手冊透出來的強大感染力。「譚哥,40多天沒看到你了,心裡空落落的,很想你,所以今天來看看你。」2月17日,大邑縣西嶺雪山腳下的金土坡公墓,冷風陣陣,春寒料峭。西嶺鎮衛生院院長熊東樹來到譚東的墓碑前,喃喃低語,「我現在已經被組織列為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了。放心吧,哥,我一定像你一樣好好做人,用心做事,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不辜負你的期望。」淚珠在熊東樹眼睛裡打轉,聲音也開始顫抖,「等我加入組織的那一天,我一定到你墳前來,告訴你一聲,也讓哥高興高興!」

熊東樹清楚地記得,去年5月底的一天晚上,譚東到他家串門,把一本《黨員手冊》交到他手上。「如果沒有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領導,這么大的地震造成的災難不知道有多深重。」譚東語氣堅定,眼睛充滿期待,「你積極參加了抗震救災,說明你是一個有責任感有追求的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如果你有這個願望,我願意做你的入黨介紹人。」此後,譚東連續3天晚上為熊東樹「上黨課」。6月初,熊東樹鄭重地把一份入黨申請書交到西嶺鎮黨委,介紹人就是譚東。

是交警,更是黨員,正是因為如此,一些與交警的本職工作毫無干係的事情,卻每每成為譚東重要的生活內容。像是一棵夏天的百年皂角,枝虯參天招展,根須掘地蔓延,譚東把交警對事故當事人的服務,縱深延伸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對進步群眾的肯定和扶掖,對困難群眾的關心和幫助。

2007年11月2日,任宣志因交通事故重傷住院,妻子張道英日夜守護。一次,譚東來西嶺衛生院看望任宣志,聽到張道英長噓短嘆。原來,家中的孩子無人照看,田地無人耕種,還要花費大筆的醫療費用,壓力可想而知。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譚東連忙找到熊東樹,「可不可以讓張道英在你們醫院做零工,打掃衛生啊?這樣她既可以照顧丈夫,又能減輕經濟壓力。」「這是交警該做的事情嗎?看在你東哥的面子上,就讓她打掃衛生吧,每月工資400元。」「好兄弟,農村人不是講究六六大順嗎,每個月給600元算了。」熊東樹執拗不過,答應了譚東的要求。事過不久,譚東又笑兮兮地找到熊東樹,「你還是把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給張道英買了吧,不然我要告你違反勞動法。」「她是你什麼親戚,她的事情讓你這么上心?」這次,譚東又「勝利」了。心中始終牽掛著群眾,卻唯獨沒有自己;對待別人無比寬厚,對待自己苛刻至極。地震發生後,由於進出西嶺雪山的道路受損,山體滑坡、飛石不斷,譚東每天都要巡路,清理飛石,設置警示標志,沒有時間自己做飯,就到西嶺鎮衛生院「搭夥」。「當時,衛生院有兩種伙食標准,最高標准5元,最低標准2元。」衛生院食堂的楊貴英大姐說,「他每次都吃2元的伙食,而且一打完飯立即就離開食堂,因為在食堂一旦見到熊院長,熊院長總會為他加一份回鍋肉,他不想麻煩別人。」

「如果現在他還活著的話,我要天天、頓頓都請東哥吃回鍋肉!」譚東走後,與譚東相知的1000多個日子,時時在熊東樹的腦海中縈繞。印象中譚東與他唯一的一次「高消費」,是在2006年夏天的一個晚上,譚東和熊東樹在大邑縣城小聚。飯後,兩人來到一家卡拉OK廳唱歌。「譚東只唱了兩首歌,《送戰友》、《夢駝鈴》,花了32元錢,然後就堅持要走,他說太貴了,高消費,我們如果唱一晚上歌,夠農民種一年的小菜了!」

寒夜勇救祝林的次日,譚東到衛生院看病,測體溫近39度,熊東樹對譚東說:「祝林都在輸液,你也應該輸液。」「我身體好沒關系,元旦遊客多,天又冷,要疏通道路,任務很重……」譚東這樣回答。1月4日9時,譚東第二次來衛生院看病,出現氣急、胸悶等症狀,仍在發燒,熊東樹再次勸他住院治療,「至少要照X光,判斷是否引起了肺炎。」同事也勸他住院,譚東卻說:「山上雪厚了,遊客多了,這兩天很忙,不要緊,再開點葯,我身體好,頂得住,吃點葯打一針就壓下去了。」

哪知道,這一次譚東就沒有頂住,這也成了熊東樹心中永遠的傷痛、永遠的愧疚:「當時我再堅持一下就好了,如果那天他肯留下來住院,也許情況不會像後來那樣糟!」

在譚東的葬禮上,熊東樹第一次見到了譚東的親人:下崗多年的病妻、剛上大學的女兒、殘疾且年老多病的雙親。一個那麼剛強、那麼樂善好施的警官家庭竟是如此貧困,熊東樹感慨萬分,一個大膽的想法萌生。第二天,熊東樹召開全院職工大會,會商出一個決定:從今年開始,醫院每月出資600元,熊東樹本人每月出資200元,全年共9600元,每年元月一次性交給譚東的女兒譚琳玲,作為其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一直到她大學畢業。

愛是可以延伸和傳遞的,譚東走了,愛留了下來。

二月的西嶺雪山,烏梅綻放,漫山遍野,白得像雪,那是大自然給雪山好兒子頒發的一枚又一枚高潔的勛章;

二月的西嶺雪山,雪霽天開,新綠悄萌,那是春天的序曲,雪山好兒子精心呵護的錦綉家園,輝映金盾之光。

譚東檔案

漢族,1963年4月14日生,四川遂寧市人,1986年7月入黨,大專文化,三級警督。

1982年10月至1984年9月 人民解放軍某部炮團戰士;

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 長沙炮兵學院通信大隊學員;

1986年7月至1998年8月 先後任某部排長、連指導員、政治協理員;

1999年9月至2004年7月 大邑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民警;

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 大邑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事故預防處理中隊西嶺執勤組組長。

服役時榮立三等功1次;3次被大邑縣公安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獲大邑縣公安局授予的「十佳民警」稱號;被大邑縣公安局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被評為成都市公安局抗震救災先進個人,並受到嘉獎一次;先後7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⑦ 瑪莎拉蒂醉駕撞人事件,涉案女司機有何家庭背景

瑪莎拉蒂醉駕女撞人事件距今還沒有宣判,家屬多數要求判處譚某某死刑,目前的狀態是因為案情比較復雜,還沒有徹底宣判。

事情發生以後,譚某某的家世被人曝光,譚某某家裡屬於富商,經營著皮貨生意,是永城市人,家裡主要經營的阿膠生意,前幾年行情好的好時候,沒少賺錢,不過這幾年生意不是特別好做,家裡屬於虧本經營,工人也不是很多,十幾人的樣子。

根據同村其他圈裡人的說法,瑪莎拉蒂是前幾年賺錢的時候購買的,後來整體阿膠的生意都不是很好做,平時這部瑪莎拉蒂都是放在家裡的,一般家裡人開的都是十幾萬的車子。

譚某某是家裡大女兒,還有一個弟弟,只不過弟弟相對低調很多,一般人並不是特別熟悉。

醉駕害人不淺總之,譚某某案相信馬上就要最終宣判了,但是最終結局會有什麼走向,讓人難以預料。

⑧ 譚談交通停播真實原因是什麼

《譚談交通》停播真實原因是覺得影響了自己原有的生活。《譚談交通》這檔節目在獲得大量收視率的同時,也捧紅了譚喬,讓他從一名基層民警搖身一變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

而隨著名氣的增長,一些不該有的慾望也開始困擾著譚喬。譚喬說,節目中的譚警官是一個光鮮亮麗的形象,然而他本人曾經是一個充滿名利心的市井之人。特別是隨著名氣越來越大之後,他的身邊出現了一些人影響了他原本的生活。

經典節目

成華大道二仙橋,主持人譚喬逮到一輛超載運輸貨物的電瓶車,於是讓開車的大爺靠邊停車接受檢查,譚警官的本意是想讓這位老師傅意識到自己不能違法牽引,以及電瓶車不應當上機動車道,但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師傅總是會錯意,聊天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本節目在網上十分火爆。

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無厘頭的語言來自一位違章的電動車駕駛司機對著警官譚喬的一句「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讓眾多網友爆笑不止。連日來,網友在網路上瘋狂人肉搜索「誰是唐曉紅」,而「我是唐曉紅工地上的」更是繼「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成為網路熱門語言。

馬路邊的高端訪談,喬在馬路邊搞起「高端訪談」,讀者如今還津津樂道。而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卻在節目中大侃哥本哈根、氣候變暖等國際熱點的「呂老闆」也一度成為名人。

⑨ blackpink四大名場面是哪四個

在正式出道之前,每當black pink的成員們被一一公開時,便會占據韓網熱搜一位,引起了強烈的話題性,而她們的舞蹈練習視頻在公開一月間便突破了614萬的播放量。

black pink的四位成員, 兼備外貌與舞蹈實力,而她們的音樂風格與歌曲實力更毋庸置疑,出道專輯由yg的金牌製作人teddy全力打造,有著高質量保證。

5日下午4點yg通過官方博客公開了第一首出道主打曲名為"boombayah",是一首節奏強烈的歌曲。而在 6日下午,yg通過官方博客公開了black pink第二首出道主打曲名為"口哨"。"口哨"曲名表示男女間隱藏的心動愛情,是一首充滿夢幻與性感的hip-hop歌曲。

被稱為"2016年下半年最大型新人"的black pink,4位成員的背景資料到底是怎樣的呢?

"靈魂主唱"jennie,出生於1996年,年滿20歲,6年練習生經歷,韓國國籍
jennie是black pink中最先被公開的成員,也是yg新女團預告當時的有力候補成員。jennie曾在紐西蘭留學,精通韓語、英語與日語。

jennie曾連續兩次參與big bang權志龍的專輯製作。在權志龍2012年個人單曲《那xx》中擔任過女主角,2013年權志龍的正規2輯主打曲"black"中,參與合唱,而她也曾現身於權志龍的回歸舞台,有著可靠的歌唱實力。

"舞蹈機器"lisa,出生於1997年,年滿19歲,5年練習生經歷,泰國國籍
泰國籍的lisa在yg娛樂度過了5年練習生生活,精通韓、英、日三國語言。 且舞蹈實力出眾,yg娛樂曾於2012年在官方blog上公開過她的舞蹈錄影,點擊率已經超過500多萬次。而lisa也曾是泰國舞蹈隊we zaa cool的成員 跟got7 bambam同隊。2012年5月11日,yg公司發布"who's that girl"舞蹈視頻,視頻中lisa發揮了華麗的舞蹈實力。而她也曾參與過太陽"ringa linga"mv的拍攝 ,一起的還有mino跟b.i,練習生期間和ikon一起參與了自己公司品牌nona9on的拍攝。

"神似湯唯"的智秀,出生於1995年,年滿21歲,4年練習生經歷,韓國國籍
2014年10月,參演epik high歌曲"happen ending"以及"spoiler"mv;同年10月20日客串綜藝節目無限挑戰;同年10月21日,參演《epik high》;11月18日,參演yg小分隊組合hi suhyun的出道歌曲"我不一樣"mv。2015年1月,金智秀搭檔李敏鎬為某品牌代言;5月,亮相kbs2電視台金土劇《製作人》,以劇中《兩天一夜》節目的新成員登場。

⑩ 《譚談交通》2011年節目的一個片段引發熱議,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譚談交通》2011年節目的一個片段發布在網路之後,當這一小片段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的時候,再次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並且對這一小段視頻當中的主人公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以及對於他的一種生活態度紛紛點贊。最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生活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