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戲劇里男扮女裝唱戲的叫什麼
在戲劇里男扮女裝唱戲的叫旦,按扮演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正旦、花旦、貼旦、閨門旦、武旦。
正旦原為北雜劇行當名,泛指旦中正角,不表現確定的性格特徵。花旦與正旦相對照,花旦扮演性格活潑明快或潑辣放盪的青年或中年女性,並常帶喜劇色彩。貼旦簡稱貼,有時簡寫成占。南戲和北雜劇皆有此名,為旦中副角,意為旦之外再貼一旦,不表現確定的性格特徵。
乾旦坤生,就是男性演女性,女性演男性的標准說法(男演女也可以叫「男旦」)。這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比如男女不能同台等。另外解釋一下「反串」。當今很多對反串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反串不是男演女,或者女演男。而是行當或者劇種的變化。
梅蘭芳是男性,他演穆桂英、西施不叫反串,他要是演諸葛亮、竇爾敦才叫反串。這就是因為他扮演的行當就是「旦」,學的演的都是女性。這個跟演員的性別無關,只跟行當有關。另外京劇演員如果演越劇、豫劇等其他劇種也叫反串。
2. 為什麼舊時中國的京劇中「四大花旦」都是男
之所以四大明旦全是男的,是因為那個時候女人是不可以拋頭露面,更別說演戲了,梨園行里的女弟子非常少,但也有少數的女演員。男人演女人叫男旦,現在男旦已經非常少了。梅蘭芳主要是演青衣的,端莊大方,一般來說是大家閨秀之類角色。花旦基本都很活潑可愛,一般是丫鬟之類的角色,四大名旦中的荀慧生就是演花旦出名的。
3. 京劇里像梅蘭芳男扮女角色的有哪些人
多了,像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就不說了。四小名旦張君秋、李世芳、毛世來、宋徳珠也都是男扮女的
4. 梅蘭芳,稱硯秋,尚小雲,荀慧雲為什麼男扮女
京劇「男旦」是歷史的產物。歷史上,導致這種並非常態的「男扮女」現象的原因之一,當跟舊時代禁止女演員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有關。京劇崛起在200多年前,盡管女伶演戲在元明舞台上曾一度活躍(尤其是元代),但到了清代,隨著禮教意識的強化,由於統治者明令禁止女子演戲、禁止蓄養家班,京城等地梨園竟成為清一色男演員的天下。從康熙開始,幾乎每朝每代都有禁令,甚至連女子看戲也嚴加禁止。在此背景下,早期京劇界「全男班」盛行,從編劇、演員到樂師、化妝師,台前幕後,各色人等無不由男性擔當,而劇中人物無論男女老幼,也均由男子來扮演,至於女人則被排斥在這藝術的大門之外。標志京劇誕生的四大徽班北上之前,走紅京城舞台上的有乾隆年間二上北京、一下揚州的川籍秦腔花旦魏長生,他就是以男扮女的藝術馳譽遐邇。即便是第一個進京獻藝的三慶徽班,其領班人高朗亭也是以旦行擅名當時。在此男人主宰的天下,當然拒收女弟子也不用女藝人。及至後來,即使是在風氣漸開、坤角初起時期,女演員登台仍難免遭受冷眼,如《六十年京劇見聞》所述:「從前京劇演員只有男性沒有女性,這就是男扮女的由來。光緒中葉有了女演員,但受到歧視,被稱為髦兒戲。進不了大班,男角稱為名伶,女角則以坤角呼之,以示區別。一方面是受重男輕女封建舊觀念的支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坤角的藝術難與男性名角比擬,大都演些減頭去尾的唱工戲。」另一方面,從社會學角度說「男扮女」或「男旦」這表演藝術在京劇舞台上自誕生起就跟性別歧視的封建社會土壤有著不解之結,想必無人異議。
5. 京劇角色
樓主,這是應付學校的作業嗎?可是這題目出得太外行了,反串的意思跟男扮女裝、女扮男裝毫不相干。唱戲大致分生、旦、凈、丑這幾個行當,你應該知道吧。一名演員從小到大專攻一門行當,對其它的行當自然就不太擅長,讓這個人臨時演一演其它行當,這叫反串。比如唱老生的臨時唱一下丑角,就叫反串。越劇極少有男演員,生行大多是女扮男裝,扮演男子是這些女演員的本行,不是反串。
題目有錯,你只管去說,誰要是不信,讓他們去請教聽京劇的、聽越劇的、聽隨便哪種劇的都行
一樓你可別誤人子弟呀,梅尚程荀,只有荀是花旦,其他三位是青衣為主,另外,還有男的演老旦。你怎麼能說「男扮女 叫男花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