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大美女嗩吶團長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大美女嗩吶團長

發布時間: 2022-06-23 02:51:26

『壹』 龐龍,家在東北。這里的美女嗩吶手是誰

首屆全國嗩吶邀請賽初賽--王潔

『貳』 趙本山第22號弟子,從吹嗩吶到做導演,苦等妻子出獄,如今爆紅,他是誰

趙本山的第22位弟子,從吹嗩吶到當導演,苦等妻子出獄,如今爆紅,他就是楊樹林。名字為楊冰的楊樹林,出生在遼寧鐵嶺一個農民家中,並非一個沒有小故事的孩子,由於家庭並不富裕,他很早就經歷了日常生活的磨礪。


今天的楊樹林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家庭生活的事情也沒有影響到他在舞台上的形象,現在楊樹林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慢慢轉變為導演。人生不容易,但也不能總是嘆氣,這對演員和觀眾都是如此。今年,胖丫已經出獄,一家三口終於重逢了。但願通過這個事件,這個家庭讓以後能夠好好的生活。

『叄』 趙本山為捧他帶他上春晚,依舊沒有起色,卻跟女徒弟結婚,這個人是誰

春晚小品《功夫》里,有趙本山和范偉,大家被兩個人的互斗吸引了,但旁邊有一個年輕演員,就是王小虎。他被帶上春晚的大舞台,但沒有名氣,他卻和本山大叔的女徒弟結婚了,這是怎麼回事?

兩個人的生活,雖然不是大富大貴,沒有太多浪漫和溫存,有的是夫唱婦隨,有的是舉案齊眉。這樣的生活,真好。希望他們永遠幸福下去!大家對兩人的婚姻,有什麼看法?

『肆』 演啥都一個樣,觀眾都審美疲勞了,這8位「臉譜化」的女明星都有誰

作為演員,一定要有「百變的面孔」,放得下身份、捨得下面子,才能演什麼像什麼,得到觀眾的認可。然而,一些女演員卻非常喜歡呆在「舒適區」,導致自己不管演什麼都一個樣,從而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下面給大家介紹8位演戲「臉譜化」的女明星。

一、劉敏濤

劉敏濤在《琅琊榜》中飾演賢良淑德、善於攻心的「靜妃」名聲大噪。她在劇中精準拿捏人物,表演溫和自然,把角色詮釋得十分飽滿,劉敏濤也一躍成為中年女演員的演技天花板。可近幾年,劉敏濤卻又飽受爭議。觀眾們都很納悶:劉敏濤的演技去哪了?

尤其是《花木蘭》這部電影,讓觀眾吐槽得體無完膚。所以說,劉亦菲如今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好在劉亦菲也算是及時醒悟,至於她能否挽回頹勢,還要看她在《夢華錄》中的表現了。

結語

在當今這個時代,演員的門檻越來越低。只要顏值說得過去、會念台詞,就能夠進組演戲。正因如此,演藝圈才會變得烏煙瘴氣,很多藝人只關注自己的流量,卻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忘得非常徹底。

幸運的是,如今有不少00後演員正在崛起,雖然她們尚顯稚嫩,但是未來卻一片光明。希望這些新生代演員的表現,能夠對這些女星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演了一輩子戲,最後演技卻被新人吊打,那才是真的沒臉見人了。

『伍』 學吹嗩吶我自己找個師傅,平常在師傅家裡學吹,要學多久才下鄉吹弊喪事嗩吶

中文名:王寶才別名:王小寶國籍:中國民族:漢出生地:遼寧--錦州--黑山出生日期:1964.9.8職業:影視演員代表作品:鄉村愛情故事生肖:龍星座:天秤座王小寶 男 45歲 身高 174cm 已婚 ,.一女. 戲外「大奎」,「二人轉」中轉出多彩人生 什麼是「趙家班」的幽默?在采訪趙本山的得意弟子王小寶時,記者算是領教了。一見面王小寶就又對記者耍起了「幽默槍」,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劉老根》里的「大奎」了,不過昨天他雖然拿著記者的名片,還是認真地問了一句:「您貴姓?」。生活中的王小寶雖然沒有舞台上那麼口若懸河,但也沒有《劉老根》里那樣深沉,就是在這時而幽默,時而深沉中,王小寶講述起自己或辛酸,或驚喜,算不上驚心動魄,但卻實實在在的人生故事。 2010年4月3日,參加遼寧衛視,由趙本山發起、並召集眾弟子、《鄉村愛情》全明星陣容以及部分學員參加的《明星轉起來》節目,主題為:《情系西南旱區募捐晚會》,並當場認捐人民幣三萬元。 [編輯本段]辛酸從業經歷 「走班」中學成二人轉 王小寶出生在遼寧省黑山縣,18歲畢業後他就該為自己選擇一條謀生之路了。當時村裡最流行學木匠和瓦匠,但是你別看現在的王小寶高大壯實,小時候他身體並不好,所以這兩個重體力活就跟他無緣了。這時正趕上會吹嗩吶的表舅組成了一個民間戲班子,王小寶小時候就喜歡唱歌唱戲,於是媽媽就把他送進了戲班子,從此他走上了一條艱辛而坎坷的演藝之路。提起那段學徒的日子,王小寶的眼中布滿了辛酸。民間戲班子一般都要邊走邊演,哪兒要看戲就到哪兒演,也被稱為「走班」。小寶說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走」,連車和馬都沒有,不論多遠都要靠一雙腳,而剛剛入門的他還得背著很多行李。演出後,師傅們吃飯,他還得端茶倒水,常常是連飯都吃不飽。不過就是在這一個月的艱苦生活中,王小寶卻把二人轉的全部調門都學會了,而且已經能上台演出了,速度之快可算是一個奇跡。 一個月後,王小寶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可是卻迎面被潑來一盆冷水。小寶在家裡是老兒子,哥哥姐姐聽說他要去唱戲全都不同意,但是小寶唱戲的決心卻沒被動搖,很快他就能自己掙錢了。當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進黑山縣劇團,作一名專業演員,可是第一次卻沒有考上。 即使這樣,王小寶也沒有放棄這門藝術,而且越唱越好,兩年後,王小寶在當地已經是個「腕」了,這樣黑山縣劇團又主動找到了他把他請進了劇團,圓上了他的第一個夢。 [編輯本段]拜趙本山為師 在趙本山的小品越來越火時,王小寶的二人轉也越唱越火,還經常被請進電視台。王小寶清楚地記得,在遼寧電視台第252期《共度好時光》里,他有了與趙本山同台演出的機會。當時他還不敢多跟趙本山說話,不過卻照了張合影,從此,他走到哪兒拿到哪兒,到處讓人家看。那時王小寶又有了一個夢想:什麼時候我能做趙本山的徒弟就好了! 2001年,趙本山舉辦「東三省本山杯二人轉大賽」,王小寶立即報名了,並很順利地進入了決賽。在決賽中,每一對演員的演出時間只有20分鍾,而王小寶選擇的傳統劇目卻很長,這樣王小寶又自己改編,編曲、服裝也全是他一個人張羅的,再加上王小寶和搭檔孫麗榮獨有的絕活——耍手絹,王小寶的演出得到了一致的好評,並取得了七個金獎中第一名的好成績。 王小寶說,在最後的成績沒出來之前,他就聽說趙本山要收徒弟了,其中還有他一個,當時興奮得一宿也沒睡覺,想去問問是不是真的,又不敢。收徒儀式要在三天後舉行,王小寶說他覺得那三天比三年還要長,每天晚上就瞪著眼睛看著天花板,生怕老師突然變卦。 終於成了趙本山的徒弟,王小寶說在那之後的一年裡,他還時常想這是不是做夢啊! [編輯本段]轉折 走進《劉老根》演「大奎」 如果說能成為趙本山的徒弟(第一批第五名)是王小寶人生的一大轉折,能拍攝《劉老根》則是他藝術之路的又一次飛躍。在《劉老根》中演「大奎」,這是王小寶第一次「觸電」。《劉老根》熱播後,王小寶還特意到繁華的街路上走走,看有沒有人認出他來。在《劉老根新傳》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演員都是夫妻檔,但惟獨不見王小寶的媳婦,原來,小寶的媳婦是個地道的賢內助。小寶在外忙於演出,很少回家,但是不論多忙他都要每天給寶貝女兒打個電話,電話那端女兒也總是在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啊?」 「論起演出水平很一般,我得感謝我的師傅趙本山,舉行了『本山杯』,重寫了我人生路,拍攝《劉老根》又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咱……」每次登台,王小寶總是要唱上這段他自己編寫的二人轉小帽,表達對師傅趙本山的感激之情。王小寶就是這樣,知恩圖報,踏踏實實地走著自己的每一步。 每次演出,王小寶都要深情地唱上他自己寫的一段「靠山調」,在他情真意切的演唱中,充滿了對師傅的敬重與感謝。他常說,既然已成為趙本山的弟子,就不能給師傅丟臉。王小寶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未成名之前王小寶就是東北地區較有名氣的二人轉演員,曾先後參加過遼寧電視台《共度好時光》、《鄉村大看台》等節目的錄制。2000年為參加東北三省二人轉邀請賽,他推掉了在劇場的演出,全身心地投入到參賽節目的排練之中,盡管損失了許多金錢,但卻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對於這次參賽經歷,王小寶說:「金錢和榮譽相比較,我更看重後者。」 [編輯本段]家境 王小寶出生於黑山縣八道壕鄉望北樓村,祖上都是農民,兒時能接觸的惟一娛樂形式就是大秧歌,只要有秧歌表演,王小寶不管多遠都要去看。他說:「我喜歡大秧歌的喜興和熱烈。」 王小寶說與二人轉結緣完全是因為自己當時的身體條件。 小的時候我有哮喘病,每年都要發作一兩次,犯病時覺都不能睡,不停地喘。弄得睡在隔壁的兩個姐姐都無法入睡。我媽看我身體不好,長大肯定幹不了農活,就想給我找條出路。我自小喜愛音樂,是班裡的文藝委員。上初中時農村時興唱流行歌曲,跳搖擺舞,我一唱就是大半夜,晚上回家時還要唱一路。當時村裡人給我起個外號叫「吵夜郎」。我媽想孩子反正愛唱,就讓他去唱二人轉吧。 我表舅張樹義、張樹春都是帶二人轉小班的。高中畢業時,我媽就跟我表舅商量,讓他們帶我出去,看我干這行行不行,表舅看我身子骨幹農活確實不行,就同意帶我出去。當我媽對我說,你舅又要「起班」了,你跟著去吧,我覺得特別突然,這之前我媽一點都沒對我說起過,但我也沒反對。第二天我就跟著表舅的小班走了。 我們去的第一站是台安,到了那兒後,一進屋,只見一個老藝人在炕上盤腿大坐,派頭特別足,我表舅對她說,這孩子想跟你學二人轉。那位老藝人見我的臉長得又黑又長,根本不搭理我,更不用說收我當徒弟了。我舅看人家沒有收我的意思,就對我說,那就先跟著走吧。在小班我幫著幹些掃地打水的雜活。開戲時我就站在旁邊看。一個月後,他們會唱的戲我全學會了。 當時不但住的條件差,吃的也不好,掛面拌醬油是經常的。我真有點熬不住了。長這么大我從未受過這樣的罪。我想回家,又怕回家後沒法跟父母交待。我舅見我灰心了,就勸我,說他當初比現在還苦,這點苦都受不了,你將來還有什麼出息。沒辦法我只好留下來。 [編輯本段]二人轉走班 二人轉走班就是走,鑼鼓和隨身帶的衣服都得背著,我一個人背兩個兜,腰上還要挎個鼓。有時從早走到晚也沒地方唱,就跟人商量,不給錢也行,供飯就唱。有時運氣好了也能被留下唱一個星期,有時實在沒地方唱了,就找塊空地把鑼鼓敲上一陣,也能招來一些人。 「走班」一年兩回,臘月、正月和掛鋤。過了幾個月又要「走班」了,我媽還讓我舅帶我去。我舅對我說:「上次沒同意收你的那個老師同意收你了。」我聽了特別高興,師傅叫陳慶蓮,是「上裝」,遼中人,一直唱大軸,以苦戲見長,身段也好。我們這次是到台安桓洞鄉演出。有個雨天,吃完晚飯後,我舅讓我給陳慶蓮唱一段。聽完後她說:「你想跟我學戲,你有什麼本事呀!」我在家看林場時,跟別人學過少林十八法,我就地給陳老師打了一套拳,見我手腳利索,動作麻利,再加上我舅在一旁說情,陳老師答應收我為徒。磕頭後老師給了我一段戲《小拜年》,把詞寫給我,讓我自己用調套詞,唱的不對了老師就糾正。《小拜年》有二百多句唱詞,老師睡一覺的工夫我就背下來了。老師見我還算聰明,從心裡承認了我這個學生。 一年多後,黑山縣地方戲團招學員,團長是李秀媛,藝名叫筱月霞,她看我形象一般就沒要我。我繼續跟小班唱。第二年黑山團招會唱戲的演員,託人找到我,我倔脾氣上來了,心想當初你們沒要我,現在找我我還不去呢。後來李團長開著轎車親自把我接到團里。 進團後,團里分兩個隊,一年四季在外面演出,在沈陽就演過十幾個地方。當時演出條件特別艱苦,能住員工宿舍就是最好的了。在沈陽動物園演出時,住過動物呆的大鐵籠子。那時就盼著能轉為正式職工,結果十年後真的轉正,對我已經不十分重要了。但我還是要感謝黑山團對我的培養,感謝黑山縣文化局韓衛華老師對我的大力提攜,韓老師在我成長的道路中為我付出許多心血,我演出的十幾個二人轉都是他導演的。 後來團里不景氣,放長假,我一想自己干吧。我開始選搭檔,當時也沒想誰是固定搭檔。我先和孫麗榮走了一個星期的掛鋤班,後來開始長期合作,越來越默契,現在在台上對方一個動作就知道要做什麼。2000年,參加了東北三省二人轉大賽,獲得金獎。 2001年初,我正在錦州唱戲,聽說省里要舉辦「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我就報名了。當時我和孫麗榮的二人轉舞蹈和唱腔是大家認可的,也上過遼寧電視台的《共度好時光》。為了參加這次大賽,我們現做手絹,買大板,大板已經多少年沒人用了,特別難買,跑了許多地方,光打車錢就花老了。回來後按馬力老師教的方法穿大板,一穿就是七個小時。之後開始練二人轉組合。那時一天兩場戲,原來中午都睡一覺,為了比賽覺也不睡了。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我們就打車到公園去練功,周圍圍著許多人看,我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之後移到鞍山唱戲,我們又租了一個地方專門練舞蹈動作。當時是三伏天,一練一身汗,半個小時就得拖一次地,身上長滿了痱子。有時我和孫麗榮因排練也鬧矛盾,後來我倆商定小帽的編排歸她,《密建游宮》歸我。因為比賽時間有限,不能完整地唱一場戲,我就自己改編《密建游宮》,還根據劇情需要編排了舞蹈,設計了服裝。後來聽說這次比賽只有一個本山杯獎、三個金獎,聽說還有走後門的。我想金獎肯定沒戲了,就給馬力老師和金芳姐打電話,說不想參賽了。巧的是她倆的電話一個也沒打通,我心想還是去吧,這可能是天意。 為了適應沈陽的環境,我倆提前兩天來到沈陽,去公園練大板。當時心情特別緊張,連著急帶上火,嗓子像冒煙似的,不敢使勁唱,我就使勁吃水果。比賽前就聽說這次趙老師可能要收幾個徒弟,我心想如果我能被相中就好了。比賽那天我發揮正常,現場效果特別好。後來我就聽說趙老師可能會收我,再過三天等比賽結束時舉行收徒儀式。那三天我真的不知道是怎麼過的,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就怕夜長夢多有變化。 2003年8月11日晚,是讓王小寶終生難忘的一個夜晚。 那一天筆者親身感受了那個令人激動的場面。沈陽信盟花園院內燈火通明,熱鬧非凡,「首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的所有參賽演員聚集在這里,共慶大賽的圓滿成功。凌晨1時,在一間寬敞明亮的會議室中,趙本山舉行了一個規模盛大的收徒儀式,王小寶、王小利、張小飛、唐鑒軍、翟波正式拜在趙本山的門下,成為他們仰慕已久的全國著名藝術家的弟子。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部長焦利、遼寧省文聯副主席崔凱、遼寧省曲協主席田連元、副主席范偉,著名作家何慶魁、著名笑星高秀敏等參加了這次拜師會。 拜師會由崔凱主持。趙本山與他的妻子馬麗娟端坐在桌前,當崔凱問幾位弟子行什麼禮時,他們堅持要行叩頭大禮。五位弟子虔誠地跪在師傅和師娘的面前,「當當」,磕了九個頭。面對弟子們真摯的舉動,趙本山忙起身說:「我收你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有幾個徒弟整天圍著我團團轉,我不需要這個,我是為了幫助二人轉這個藝術形式。你們做了我徒弟,首先一點就是要先做好人。你們要以自己的行動影響二人轉,帶動二人轉,脫開二人轉中那些低俗的東西,讓二人轉受人尊重,讓這門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藝術逐漸雅起來。我把丑話說在前頭,你們五個當中要是有人做人出現問題,那我可要不客氣地清理門戶。」坐在一旁的師娘馬麗娟語重心長地說:「給趙本山當徒弟,不用給我們送禮,我們什麼都不缺,只求你們能有出息。在外面讓人伸著手誇,這是本山的徒弟,我們就知足了。」 [編輯本段]改寫命運 「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改寫了王小寶的命運。大賽結束後不久王小寶就被師傅招進《劉老根》劇組,在劇中扮演劉老根的大兒子劉大奎。王小寶說拍戲時師傅耐心地教我們怎麼演,一遍遍地給我們走位置。如果說我扮演的這個大奎還有那麼點意思的話,功勞應歸功於我的老師趙本山。 王小寶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王小寶台風正派,說唱扮舞絕五功俱佳,尤其是他的說口,幽默、詼諧、風趣、健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同樣的說口,特別是原來內容不太健康的說口,經王小寶加工整理之後,都會產生強烈的喜劇笑果。 在二人轉演員中,王小寶文化水平算是高的,但他並未安於現狀,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他買了許多書,只要有時間他就認真學習。他牢記一位好朋友對自己的衷告:「今後你們拼的是文化。」王小寶要以自己的實力向世人證實,民間藝人也是有文化品位的,也是名副其實的文藝工作者。 二十年艱苦付出,王小寶終於得到回報,對目前所擁有的一切他非常知足,雖然已經有了名氣,但仍保持一顆平常心,仍像從前一樣誠懇,刻苦、向上。在藝術上他給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目標,並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向著這個目標邁進。 附:王小寶在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劉老根》、《劉老根新傳》中飾演劉老根之長子劉大奎,2006年,王小寶在30集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鄉村愛情》中飾演村支書王長貴。2008年隨師傅趙本山參演新版《三國演義》飾演魏延 字文長

『陸』 《百鳥朝鳳》的製片人下跪一事你怎麼看

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讓「大半個中國電影圈」紛紛自發力挺?


《百鳥朝鳳》上映,電影界近百位志願者不辭辛勞,為推廣盡其所能。全國九大影業發布聯合聲明,為影片發行保駕護航。李安、張藝謀、徐克、黃建新、陳凱歌、賈樟柯、張一白、黃健中、謝飛、何平、管虎等多位著名導演齊聲應援,義氣力挺。

最後,想說的是,不管這部電影票房如何得讓人尷尬,對我來說,看完《百鳥朝鳳》,真的是意猶未盡,如獲至寶。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百鳥朝鳳」。


致敬電影巨匠「吳天明」!這電影我給滿分。

『柒』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有哪些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

1、嗩吶獨奏《一江風》

2、嗩吶曲《黃河情》

3、嗩吶獨奏豫劇《秦雪梅弔孝》

4、嗩吶母親

5、嗩吶父親

6、哀樂

7、嗩吶悲調曲

8、嗩吶哭皇天

9、嗩吶悲曲

10、嗩吶獨奏朝陽溝

嗩吶使用環境:

在民間,嗩吶有著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過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手來慶賀熱鬧一番,發展到今天,送子參軍,開張剪綵也要請嗩吶樂隊,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

『捌』 抖音蹦迪嗩吶神曲叫啥

抖音十大最火蹦迪音樂:
《Gucci
Prada》
Gucci
Gucci
Prada
Prada
抖音女神溫婉的成名作BGM,一聽就想搖起來。
《new
soul》dj版
超多美女的搖頭舞音樂,一起來蹦個養生迪。
《Take
My
Hand》
非常嗨,簡直是蹦迪神曲,讓大家嗨起來吧,你就是夜場小公舉!
《bboom
bboom》
《bboom
bboom》這首歌的感覺是很復古的土嗨迪斯科,這在目前稍微有點知名度的四代女團里應該是獨一無二的,風格很獨特。好聽就行能嗨就行。
《Tum
Dum
Dum》
抖音手指蹦迪音樂,也叫養生迪。
《Toca
Toca》
聽名字都能跳起來的音樂!
《Young
For
You》
無論是聰明頑劣的旋律,還是毛手毛腳的鼓點,相信它都屬於值得期待和鼓勵的前者。開玩笑地想:甚至認為他們在擁有了技術全面的鼓手以後,也該時不時地嘗試一下現在這種毛手毛腳的風格不失技術含金量的毛手毛腳。
《Havana》
原唱卡妹,聲音真的好好聽~
《Me
Too》
竟然是就傳說中的「賣湯圓」!抖音賣湯圓其實是以me
too的節奏和賣湯圓的歌詞合到一起,形成一種個性搞笑的音樂。真的超級適合蹦迪了。
《Like
I
Would》
抖音里著名的「扭腰舞」背景音樂,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扭起來~

『玖』 嗩吶演奏:家梁培印簡介

介紹: 梁培印:笛子、嗩吶演奏家,1928年出生,河北永年人。河北省第二屆政協委員、河北省音樂家學會副主席。1955年進入河北省歌舞團工作,曾任河北省歌舞團副團長。在1959年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器樂比賽獲銀質獎。代表作品《頂嘴》、《蝶雙飛》、《走親家》。

梁培印
1928年-1994年6月2日
梁培印,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原中國音樂家協會河北分會副主席,全國文代會代表,原河北省藝術學校教師,河北省政協委員,中國竹笛、嗩吶演奏家。
1928年,他出生於河北省永年縣劉營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從八歲起,梁培印在本縣尚古存吹歌班學徒,師從姚振清學竹笛,姚萬貴教他嗩吶。歷時六年時間,學習期滿後,年僅14歲的梁培印以賣藝為生。他的技藝在方圓百里小有名氣。
1948年解放後,梁培印成立了吹班歌,常在邯鄲、山東濰縣(今濰坊)等地演出。此時他的技藝已達上乘。1953年梁培印應選參加河北省和中央組織召開的「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大會,他的演奏受到好評,獲優秀節目獎。會演後與馮子存先生(被)同時選中,留中央歌舞團任獨奏演員。梁在原籍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媳婦,小夥子因思家跑回了永年縣。
1956年河北省開始組建歌舞劇院,楊立中先生是組建成員班子之一,他忽然想起大名鼎鼎的梁培印,與劉放同志兩人前往邯鄲永年縣,經過艱苦的說服工作,才把梁培印動員出來,同時還有當地的「笙王」、王占梅、劉立仁等人,(請他們)出來參加文藝工作。當年又趕上「全國第一屆音樂周」,梁培印參加演出竹笛二重奏《頂嘴》、《蝶雙飛》(梁培印、楊立中曲)和嗩吶獨奏《抬花轎》。1957年,他轉入河北省歌舞劇院,任獨奏演員。1983年調他到河北省藝術學校任教師,1987年,曾在文藝舞台、藝術院校任教的他退休了。
梁培印先生為仁耿直,誨人不倦,藝術上精益求精,達到很高的造詣。在河北被人們譽為三傑之一,當年,馮子存、劉管樂、梁培印統稱「河北三傑」足見梁培印在廣大群眾中的好評。他經常為中央首長演出,並得到首長的高度評價。在這,我們不能忘掉與梁培印的合作者,1953年在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中,他與青年竹笛、嗩吶演奏家周未所先生合作,演奏了笛子二重奏《頂嘴》。

1959年在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會(布加勒斯特)音樂比賽中獲銀質獎章,是與青年演奏家劉立仁先生合作,時過境遷,當年的周未所先生、劉立仁先生均步入老年。梁培印先生於1994年6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河北石家莊病故,享年67歲。我們失去了一位技藝超凡的藝術家。但我們不能忘記梁培印先生,他為我國竹笛、嗩吶事業繁榮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逝世是文藝界的一大損失,他的優秀品質及高超的技藝,都值得後人學習和永遠懷念。

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