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國時期的四大美女個個才華橫溢、美若天仙、放現在可謂無可媲美嗎
民國時期,美女如雲,民國時就已經有銀幕前的電影明星,還有一些歌舞廳里的交際女郎,個個貌美如花,婀娜多姿,引來很多豪門弟子花重金追求。民國是女性非常活躍的一個時代,很多女性的地位在不斷地提高,從而讓更多優秀貌美的女性有了展示的空間。
陸小曼
阮玲玉雖然風光了很久,追求的人也有很多,但她終究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如意郎君。在自己的事業當年,阮玲玉是成功人士,她才華橫溢,表演天分十足,但她的婚姻生活讓人惋惜。阮玲玉一生遇到了三個男人,她為了這三個男人付出大量的時間、情感、以及金錢,最終沒有一個男人值得託付終身,值得依靠。阮玲玉最後也因自殺而香消玉碎,震驚了整個上海灘。
② 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詳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傳統上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
西施, 春秋時期
王昭君, 西漢
貂蟬, 三國 (可能並非真人,三國演義中人物)
楊貴妃,唐朝
四大美女的故事
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來自四位美女的典故。花,自古都是古代人們心中美麗的代名詞,比花美,比月美,可見其美貌非凡;魚游水中,雁翔天上,為美人所打動,可見其美貌過人。古人本來用這四個修辭來形容四大美女,後來更廣泛的用於形容人的美貌。
沉魚
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禪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楊貴妃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都羞得低下了頭。
注釋
「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詳細解說:
1.西施
生平
春秋末期的浙江一帶人氏,本名施夷光,又稱西子。
浙江薴蘿山下有兩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稱其西施。 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當時的越王勾踐為了去吳王夫差報復,便想獻上美女鄭旦等人迷惑夫差,其中就有西施。
許多百姓為了一睹西施的美貌,都涌到郊外的驛館去迎候,以致路上塞滿了人群。當時有一傳聞,說負責招聘西施的越國大夫范蠡傳令下去:要看美人的人,必須先交一文錢。於是在驛館中設了一個錢櫃收錢,那錢櫃竟然頃刻而滿。驛館停留了三日,所得金錢無數,全部運回了越國以資助國家財政。
越王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蠡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范大夫見到吳王,跪拜著說: 「東海賊臣勾踐,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以供灑掃之役。」 可是伍子胥進言: 「臣聞: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吳王不聽其勸諫,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蘇台建造春宵宮,在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還修築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戲遊玩。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夫差自從有了西施以後,就不再理會朝政,使勾踐有足夠的時間修養生息,消滅吳國。
西施的結局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吳滅了以後,勾踐夫人見到西施貌美,怕勾踐看上她,且吳人認為會西施是使得國破家亡的妖孽,於是就將她放進皮袋之中沉於江底。後來在江中發現了一些蛤蜊,人家說那是西施的舌頭,故此使得蛤蜊也有西施舌之稱。
另一種說法是,西施與范蠡相戀,當吳國滅亡之後,范蠡不要越王的封賞,趁著夜色攜西施悄然離去。從此避世太湖,逍遙餘生。
至今,在浙江紹興市諸暨市(舊稱暨陽縣),仍然有西施殿,越國古都城門等遺跡。
西湖亦稱為西子湖。因北宋詩人蘇東坡曾作七言絕句詠西湖:
水光瀲艷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相關成語
沉魚落雁
一種流行的錯誤認為所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指的就是西施。傳說她在古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東施效顰
亦作東家效顰、醜女效顰。
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里醜女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摹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更見其丑,結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典出《莊子˙天運》後世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
《紅樓夢˙第三十回》: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痴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嘆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且更可厭了!
2.王昭君
名嬙,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
生平
王昭君之墓「青冢」王昭君於漢元帝時期被選入宮為宮女。雖然其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於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請求和親,昭君自願請求嫁於匈奴,被漢帝封為永安公主。後呼韓邪單於封其「寧胡閼氏」。王昭君與呼韓邪單於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後為右日逐王。呼韓邪死後,王昭君再嫁復株累若鞮單於,育有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王昭君死後,葬於「青冢」(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相關文學作品
「昭君出塞」,為漢與匈奴之間結束戰爭,對加強彼此的友好關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王昭君的題材成為古往今來許多文學作品的素材:
唐朝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唐朝白居易《王昭君二首》
宋朝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卷五十九《昭君怨》
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
曹禺的劇本《王昭君》
翦伯贊的長詩《游昭君墓》
相關記載
《後漢書》關於昭君的記載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於閼氏焉。
「沉魚落雁」的典故
傳說「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3.貂蟬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之一,正史中沒有發現關於貂蟬的記載,只是說呂布和董卓的侍婢私通而已。
《三國志.呂布傳》提及「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侍婢並未明示貂蟬之名。在《三國演義》中是司徒王允的義女,長得美貌動人,方十五年華,知悉王允對於董卓的亂政深感無助,於是便獻出自己來對付亂臣賊子。貂蟬後來挑動董卓的義子呂布刺殺了董卓,自此之後貂蟬便在《三國演義》中銷聲匿跡了。
有些稗官野史中稱貂蟬乃關羽之妾,民間的大戲劇本對於貂蟬以後的故事作出了一點延伸,在關羽月下釋貂蟬中,貂蟬就被關羽釋放最後不知所蹤。而在關羽蒙面斬貂蟬就借姜太公蒙面斬妲己為藍本並道出紅顏禍水,關羽害怕其傾國傾城之貌會為天下帶來大亂。
值得一提的是,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另三位是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中唯一虛構的,這體現出《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學者周士琦發現,唐代開元年間有一本占星學書籍《開元占經》卷三十三中曾提到史書《漢書通志》中的「刁蟬」記載。《漢書通志》記載:「曹操未得志,先誘董卓,進刁蟬以惑其君。」然《漢書通志》一書今已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姓任,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掌管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又考證: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 演義中貂蟬白門樓後不知所蹤,作者交代不明,成為《三國演義》中一大疑案。作者文筆嚴謹,不太可能出如此重要的人物結局未曾交代。據本人參考史料研究,之所以沒有交代結局是因為有難言之隱,而似乎作者有意在隱瞞。而後以赤兔馬的身份代寫了貂嬋最後的結局。
4.楊玉環
名玉環,又名「太真」。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
生平
楊玉環出生於滿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祖籍弘農華陰,父親是蜀州的司戶楊玄琰。她十六歲時(開元二十三年)嫁給玄宗之子壽王李瑁(武惠妃子)。後來,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楊玉環帶入溫泉宮,碰見了玄宗,玄宗對她一見鍾情。但因屬岳媳關系,故玄宗先安排她出家為道姑,改名太真,在太真宮修行。直到五年之後的天寶年(公元745年),才讓她還俗,並冊封為貴妃。此時楊玉環27歲,而唐玄宗已61歲了。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制或賞賜:其大姐封為韓國(古代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堂兄楊國忠好賭,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敗。楊氏家族的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重臣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時,將士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六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之難慰軍心難振士氣,因此唐玄宗為了國家社稷,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另有傳說她當時曾被解救,後來到了日本度過餘生,在日本山口縣也流傳這樣的說法。
影響
楊貴妃的故事是古往今來許多文學作品的素材:
詩歌:
李白七言樂府〈清平調〉
鄭畋七言絕句〈馬嵬坡〉
白居易長詩〈長恨歌〉
戲劇:
元朝 白樸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明朝 《磨塵鑒》
明朝 吳世美 《驚鴻記》
明朝 屠隆隆 《彩毫記》
清朝 洪升 《長生殿》
《貴妃醉酒》
《太真外傳》
陳鴻 《馬嵬坡》
《唐明皇與楊貴妃》
小說
《楊太真外傳》
《長恨歌傳》
③ 台灣四大美女:胡因夢、林青霞、蕭薔、林志玲,為何命運大不相同
因為這幾位美女的性格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都是截然不同的,性格決定命運,她們的命運也大不相同。
在沒有整容,沒有濾鏡的年代,胡因夢、林青霞、蕭薔、林志玲都是名副其實的大美人,年輕時的她們顛倒眾生,雖然現在已經逐漸不在大小熒幕上出現,但依舊還是無數人心目中的夢中女神。
胡因夢、林青霞、蕭薔、林志玲四人雖然命運截然不同,但是她們現在的生活狀態都是非常安逸的,希望她們在淡出娛樂圈後,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平靜的生活。
④ 古代四大美女到底有多美留下了哪些似是而非的傳說
我們總是會聽到這樣的話:"哇!這是什麼神仙顏值!""顏值"這個詞真的是太常見了,顏值高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多。或者是明星藝人,也可能是網紅,當然還有我們身邊的各種天然的美顏。人們都說,每天見到顏值高的人是一種享受,不僅僅是心情上的愉悅,更有可能是精神上的慰藉。那我們總是會用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傾國傾城、如花似玉等等等等的成語來形容一個女孩十分可愛的容顏。那我們今天就要談一談古時候的四大美人。
一、西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多情天子唐玄宗後宮佳麗三千,然貴妃楊玉環的美貌排第一。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花,再想想自己在深宮里,像一隻得不到自由的金絲雀,不僅感傷至極,聲淚俱下。誰知她剛一摸花,花瓣就立刻收縮,綠葉捲起低下。這就是“羞花”了。
⑤ 韓雪,張予曦,傅菁,袁冰妍cos古代四大美人,你被誰的造型驚艷了
在綜藝節目《看見美好生活》中,韓雪她扮演了楊貴妃這一個角色。她所飾演的楊貴妃,其實跟大家心目中的楊貴妃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我們所認識的楊貴妃是生長在唐代的,而唐代是盛行豐盈的美人。當時的楊貴妃被人們覺得是有一種豐盈的美,而韓雪她飾演的這種楊貴妃是沒有這種狀態的,讓大家看到了韓雪的骨感,總覺得好像差了一點什麼,沒有一種很驚艷的感覺了。
而張予曦她飾演的王昭君,卻跟其他的人員不同,她所飾演的王昭君穿著白色的衣服,披著紅色的披風,給人一種昭君出塞的情形,真的是大漠情緣上面的美人了。王昭君她在出塞的時候一直都沒有回來自己的家鄉,對於王昭君來說也是惋惜的一件事情。而如今由張予曦她來試演這個角色,確實能夠給人一種昭君出塞的感覺,而且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更其他的美人完全不同。
觀眾都覺得自己躲過了張予曦和韓雪,沒想到沒有躲過袁冰妍。不得不說,袁冰妍她在娛樂圈裡面不是一個特別好看的美人,但她所扮演的貂蟬確實能夠讓大家看到貂蟬的美麗,帶著她的音調,能夠讓大家有一種別樣的感覺。袁冰妍所飾演的貂蟬真的是能夠讓大家覺得實在是很驚艷了,這種驚艷的造型是許多的人員都不能夠扮演的了。袁冰妍在扮演了這個貂蟬的形象之後,大家對袁冰妍的印象又加深了一下。她在之前所飾演的一些角色中,人們只看到了她的可愛,但是沒想到現在還有驚艷的感覺。
⑥ 古代四大美女
閉月——貂蟬、羞花——楊貴妃、沉魚——西施、落雁——王昭君
「閉月」,是貂嬋的代稱。她是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悶悶不樂,茶不飲,飯不進。貂嬋很為主人憂愁。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她在後花園燒香跪地,為主人祈禱,「月亮啊月亮,你雖清白如洗,可哪知我們老爺心中的煩惱!蒼天啊蒼天,你雖那樣深邃,卻難容我們老爺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爺的婢女,願為國為民,萬死不辭。」趕巧,王允也來花園散心。頓時,他感情激動,趕忙走上前去將貂嬋扶起。王允說:「你能為我分憂,我憂在何處,你知道嗎?」「知道,大人。」「那你時哲我討國賊,殺董卓嗎?」「只要大人信得過奴婢,奴婢拐肝腦塗地。」王允聽罷,兩手一合,當即給貂婢一拜。從此、便和貂嬋以父女相稱。一年多以後,王允先將其女許給董卓,後又許給呂布。董、呂二人爭風吃醋,發生火並,董卓被殺。這就是王允巧使連環計,一女二聘殺國賊。
那麼貂嬋怎麼叫「閉月」呢?
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王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吳王照勾踐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當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後,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於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到了復國報仇的目的,這里邊有西施的很大功勞。
至於「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⑦ 當代娛樂圈「四大美女」都有誰
中國是一個生產美女的國家,而美女最多的地方就是娛樂圈,很多長得好看的小姐姐都去當了演員,那麼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當代娛樂圈的四大美女都是誰吧。排名不分先後哦。
第一位就是我們美若天仙的神仙姐姐劉亦菲。神仙姐姐在《神鵰俠侶》中飾演的小龍女一角,受到了非常多人的喜愛,還有仙劍奇俠傳一中的靈兒,也為她圈粉無數。劉亦菲特別適合演古裝片,她的長相就很清純柔美,和想像中的古代美女一樣,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也是別人無法模仿的。
第四位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女演員張子楓,她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自己的妹妹一樣,別看她年紀小,但是戲齡一點都不短,甚至超過很多現在當紅的女演員。要說他的長相雖然談不上驚艷,但也是帶有這獨特的青春美,昂揚著活力的那種美。
⑧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到底有多美留下了哪些似是而非的傳說呢
西施有“沉魚”之稱,傳說西施膚如白脂,沉魚落雁寫的就是她。西施有“西施沉江”、“沉魚落雁”、“東施效顰”等傳說。我覺得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一定是她的美貌無雙,才一直被後人傳誦。
⑨ 古代四大美女都是誰有何傳奇故事呢
西施,越國人,本名施夷光。小時候,西施經常和母親一起在河邊洗紗,所以又被稱為浣紗女,河裡的魚看見西施的容貌也不好意思游在河面,都沉到了河底。西施貌若天仙,增一點就有點胖,減一點就有點瘦,真正的正點美女。與西施有關的最有名的故事有兩個,一是東施效顰;二是以美人計迷惑吳王夫差,助越王復國。有一天,西施感覺心口有點疼痛,就皺著眉頭用手輕輕按著胸口,這副樣子被村東頭的醜女東施看見了,東施覺得好美,就模仿西施的樣子,也用手按著心臟,也緊鎖著眉頭。
⑩ 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傳說,春秋時期,越國有一美女,名喚西施,她的眼睛比這溪水還要清澈她的皮膚比天上的白雲還要柔軟,她的嘴唇比花瓣還要嬌嫩。她站在水邊,倒影映在清澈的江水裡,江邊的鮮花羞慚的都枯萎了,魚兒不敢在江里流,生怕弄亂了她美麗的倒影,她白雪一般的手伸到江水裡,柔和得好像要溶在水裡一樣。她平時的一舉一動,都是那麼美麗。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穿著打扮,也常有一些人有意無意的模仿他的行為舉止。
西施有一個鄰居叫東施,東施的容貌長得很醜,她見西施長得美,別人時常效仿西施的衣著、舉止。她就常常暗地裡觀察,看看西施到底與別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住胸口,皺著眉頭的樣子非常美。於是,她就跟著模仿這個樣子,東施本來就長得很醜,又皺起了眉頭,本來身體就含胸弓背,卻又捂住了胸,就更加醜陋不堪了,同時呢,有錢人看了,就趕緊閉門不見,拉起妻子和兒女就趕緊躲起來,那個醜女只看到了西施皺眉時的美,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西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