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南東方板橋鎮金月灣海水清澈嗎
很清澈。
金月灣旅遊區位於海南省東方市板橋鎮西面,是典型的熱帶港灣,是國際海南最美的夕陽海岸。
金月灣海岸線長12、8公里,濱海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怡人,是東方生態旅遊、養生度假和休閑運動的濱海旅遊區,這里粗沙細浪、沙灘潔白、蔚藍大海、夕陽美景融為一體,被譽為海南最美麗的夕陽海岸。
B. 廣州金月灣位置在哪兒
南浦大道(東新高速南浦站出口)。
C. 海南東方市金月灣的規模如何
東方金月灣總規通過評審 2010-04-26 09:50:00 [提要] 金月灣位於東方板橋鎮,西臨北部灣,與尖峰嶺、霸王嶺、大廣壩等海南西線旅遊核心項目相呼應。《總規》對金月灣旅遊的發展定位為西線旅遊龍頭,將形成山、海、田、城互動,觀光、休閑、度假、居住一體,集中展示西線旅遊多樣性的核心旅遊項目。 東方金月灣總規通過評審 將打通中國與東盟「跨國海陸旅遊走廊」 本報八所4月25日電(記者王勇特約記者卞王玉珏)在建設國際旅遊島和加快西部發展的大背景下,東方市旅遊產業今天有了「大動作」:該市《金月灣國際旅遊休閑度假區總體規劃》通過專家組評審。此規劃將通過模式創新為海南西部探索出一條具有西部特色的海岸旅遊發展道路。 金月灣位於東方板橋鎮,西臨北部灣,與尖峰嶺、霸王嶺、大廣壩等海南西線旅遊核心項目相呼應。 《總規》對金月灣旅遊的發展定位為西線旅遊龍頭,將形成山、海、田、城互動,觀光、休閑、度假、居住一體,集中展示西線旅遊多樣性的核心旅遊項目。 金月灣的開發理念是「海陸接續,西岸承接」、「山海互動,藍綠互補」和「大區小鎮,旅居一體」,將打通中國與東盟「跨國海陸旅遊走廊」,特別是海南、廣西、金三角、湄公河、河內、下龍灣之間的旅遊通道,在西線打造一個海陸旅遊承接點,成為海南西線旅遊集散中心。 來源:南海網-海南日報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52聯系;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D. 海南島內金月灣在什麼縣區鎮
金月灣在海南省東方市,那裡現在已經建設度假旅遊區,環境優美。
E. 海南省東方市金月灣高鐵站為什麼還沒有開通
因為每天的客流量太少,廣鐵要求開通的話必須每天要有300人的人流量,否則虧損的錢由政府來給,所以目前不可能開通
F. 海南西環鐵路的車站
全線共設17個車站,即海口站(既有站)、老城鎮站、福山鎮站、臨高南站、銀灘站、白馬井站、海頭站、棋子灣站、東方站、金月灣站、尖峰站、黃流站、樂東站、崖城站、鳳凰站、三亞西站(貨運站)、三亞站(既有站),其中海口、三亞、東方站既有場、崖城站既有場為改建站,同時擴建三亞動車運用所。平均站間距為23.92km,最短區間為尖峰站~黃流站,長11.01km,最長區間為白馬井站~海頭站,長32.848km。 老城鎮站設於西線高速公路白蓮互通西側、西線高速公路北側老城區玉樓村附近,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13+344.435,北距海口站12.7km,南距福山鎮站22.0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下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4000m2。
老城鎮站站房採用三段式構圖,兩個層次的人字形坡屋面相互錯落,如海鷗展翅飛翔,建築端莊典雅,優美而不失細節。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和鋼網架金屬屋面,基礎形式為鑽孔灌注樁。 福山鎮站位於澄邁縣福山鎮西線高速福山出口白堂村附近,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35+359.624,北距老城鎮站22.0km,南距臨高站16.8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2000m2。
福山鎮站站房造型採用簡歐風格,坡屋面與「燈塔」相互映襯,典雅別致。建築風貌與鄰近的福山咖啡風情鎮融合,體現了建築與環境相協調統一的設計理念。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屋面,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 臨高南站位於西線高速博厚互通附近,車站緊鄰臨海路東側約500m處設置,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52+131.140,北距福山鎮站16.8km,南距銀灘站29.7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車站三亞端設綜合維修車間1座。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4000m2。
臨高南站站房採用三組坡屋頂山巒疊峰,空間層次豐富,細膩優美,並在建築細節處融入當地傳統建築元素,體現了臨高「全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特點。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 銀灘站設於西線高速公路西側、洋浦第二快速路北側、新盈農場光村一帶,西距光村銀灘休閑度假區約2km,東距西線高速公路約4km,南距洋浦第二快速路0.8km,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81+869.840,北距臨高南站29.7km,南距白馬井站28.9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下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2000m2。
銀灘站站房採用三段式構圖,雙向人字坡屋面十字交叉組合形式,別具匠心,候車大廳採用雙層疊檐,整個建築形式舒展、別致。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 白馬井站設於西線高速公路西側、315省道北側新地村一帶,距白馬井城鎮規劃中心約3km,距洋浦經濟開發區約7km,距西線高速公路約1km,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110+722.840,北距銀灘站28.9km,南距海頭站32.9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車站三亞端設綜合維修車間1座。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下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6000m2。
白馬井站站房以現代建築元素來營造傳統建築風貌,人字形屋面由流暢的線條組成,賦予建築空間予靈動感,彰顯輕盈的海濱城市建築,正面大面積玻璃幕牆與敦實的柱子,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又使整個建築顯得大氣穩重。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網架金屬屋面,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 海頭站位於昌江縣海頭鎮蒔元新村,車站東距西線高速公路約9km,西距海頭鎮、南羅鎮(昌江核電廠)分別為4km和6km,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143+597.630,北距白馬井站32.9km,南距棋子灣站26.3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2000m2。
海頭站站房造型採用非對稱的立面形式,坡屋面與「燈塔」相互映襯,使建築顯得靈動活潑,錯落有致。建築風貌取自傳統的嶺南建築,體現了建築與環境相協調統一的設計理念。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屋面,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 棋子灣站位於昌江縣烏烈鎮道隆村附近,距棋子灣約10Km,距昌江核電廠約12km,距昌江縣城(石碌鎮)約23km。車站北距棋子灣旅遊公路約6km,距高速公路出口約12km,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169+884.331,北距海頭站26.3km,南距東方站30.4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下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4500m2。
棋子灣站站房採用三段式構圖,在尊重傳統建築風格的同時,通過現代建築語法重組。重檐屋頂使建築挺拔有力,而材料的選擇和細節處理,充分體現了當地的地域特徵。整座建築猶如坐落於大海邊的千年礁岩,生生不息。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網架金屬屋面,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 東方站位於海南省東方市,距東方市中心約1.5km,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200+315.741,北距棋子灣站30.4km,南距金月灣站34.9km,既有車站設到發線3條,本次新建西環鐵路正線從既有線右側並行引入車站,在既有線右側新建西環快速場,車站設到發線5條,按「兩台夾5線」布置,同時在既有線還建旅客站台一座,車站海口端設綜合維修車間一座。由於新建車場佔用既有站房,在新建線路右側新建站房一座。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5000m2。
東方站站房採用三段式構圖,人字坡屋面與平屋面空間層次豐富跌宕,體型舒展。四片實體牆面使建築顯得莊重,主立面玻璃幕牆外側裝飾以木紋色為主的格柵,呼應了東方為「花梨木之鄉」的美譽,又使整體建築造型端莊大氣而不失細節。 金月灣站位於西線高速公路西側板橋出口以南,該站距離高速公路出口僅0.7km,距離板橋鎮中心約3km,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235+194.621,北距東方站34.9km,南距尖峰站18.2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下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2000m2。
金月灣站站房採用三段式構圖,雙向人字坡屋面十字交叉組合形式,別具匠心,立面以功能房間為主採用玻璃幕牆和實體牆面,虛實結合,整個建築簡潔大方。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 尖峰站設於海南省樂東縣佛羅鎮緊鄰規劃建設中的龍沐灣大道北側布置。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253+433.021,北距金月灣站18.2km,南距黃流站14.1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4000m2。
尖峰站站房設計充分考慮其周邊的自然環境,採用三段式構圖,三組坡屋面與周邊優美的尖峰嶺風景區交相呼應。體現了尖峰嶺自然休閑的地域特色。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鑽孔灌注樁。 黃流站位於樂東縣黃流鎮境內,右側距離既有西環線660m,距離城鎮中心約1km。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267+535.021,北距尖峰站14.1km,南距樂東站15.1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2000m2。
黃流站站房採用三段式的建築形式,向上微拱的雙重坡檐富有韻律感,堅挺的立柱將舒展的屋檐向上托舉,體現蓬勃向上之意,整個造型端莊、大氣,體現了黃流站作為該區域的門戶形象。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 樂東站設於既有海南西環線與九所鎮九龍大道交叉口以南約0.7km處九所鎮坡子村境內,距離西線高速公路約2.7km,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282+605.021,北距黃流站15.1km,南距崖州站25.8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車站三亞端設綜合維修車間1座。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4000m2。
樂東站站房設計採用三段式建築形式,候車大廳為四坡屋面,端莊穩重,既符合樂東作為海南最大一個民族自治縣的重要地位要求,整個建築又具有黎族的民族特色。立面上的豎窗源自熱帶建築特有的老虎窗建築元素,用現代材料及手法重新詮釋傳統地域文化。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和鋼網架屋面,基礎形式為鑽孔灌注樁。 崖州站位於三亞市崖城鎮境內,車站距崖城鎮區約1.5Km。車站中心裡程K308+439.411,北距樂東站25.8km,南距鳳凰機場站28.1km。設旅客進、出站地道一座,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為線側平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2000m2。
崖城站站房採用三段式處理手法,體量均衡,崖城是海南省國家級歷史文化古鎮,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建築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古韻的建築形象,還需要糅合三亞熱帶建築的特色。採用仿古的建築手法,將古典屋面形式和現代建築形體進行了完美結合。在細部處理上運用「坡屋檐、格柵」等蘊含當地特色的建築符號、使整個立面更具地域性。體現了「魅力三亞、崖城古韻」。站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和鋼網架屋面,基礎形式為鑽孔灌注樁。 鳳凰機場位於三亞市鳳凰鎮鳳凰村境內,距三亞市區約14km。車站設於鳳凰機場航站樓北側約180m處,緊鄰機場進場道路布置,為本線中間站。車站中心裡程K336+549.341,北距崖州站28.1km,南距既有三亞站9.3km,車站設到發線4條,按「兩台夾4線」布置。
車站通站道路利用機場道路統一規劃設計。為方便鐵路兩側機場員工通行,在站房兩側各設6m寬人行地道各1處。本站站房高架,並通過換乘天橋與機場航站樓聯接,設計為有站台柱鋼筋混凝土雨棚,站房總建築面積5300m2,坡屋頂的造型減輕了建築的體量感,使高架車站更顯大方輕盈,預示著三亞發展的騰飛。同時,建築的造型與色彩符合熱帶地區的審美要求,完美的展示了南國建築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