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盆腔和髂窩的位置
闌尾位於右髂窩部,外形呈蜓蚓狀,長5~10cm,直徑0.5~0.7cm。闌尾起於盲腸根部,附於盲腸後內側壁,三條結腸帶的會合點。其體表投影約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稱為麥氏點(McBurney點)。麥氏點是選擇闌尾手術切口的標記點。絕大多數闌尾屬腹膜內器官,其位置多變,由於闌尾基底部與盲腸的關系恆定,因此闌尾的位置也隨盲腸位置而變異。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內,甚而越過中線至左側。闌尾的解剖位置可以其基底部為中心,尤如時鍾360°范圍內的任何位置。此點決定了病人臨床症狀及壓痛部位的不同。
闌尾尖端指向有六種類型:①回腸前位 相當於0~3點位,尖端指向左上。②盆位 相當於3~6點位,尖端指向盆腔。③盲腸後位 相當於9~12點位,在盲腸後方,髂肌前,尖端向上,位於腹膜後。此種闌尾炎的臨床體征輕,易誤診,手術顯露及切除有一定難度。④盲腸下位 相當於6~9點,尖端向右下。⑤盲腸外側位 相當於9~10點,位於腹腔內,盲腸外側。⑤回腸後位 相當於0~3點,但在回腸後方。
㈡ 腹腔髂窩在人體的哪個位置
好不容易找到一副好懂一點的圖片,來自維基網路
㈢ 髂窩腫塊
根據部位描述,考慮是回盲部的病變,建議到大一點的正規醫院就診,看普科,做中下腹部CT掃描,必要時做增強掃描,如果懷疑結腸病變,可以再做結腸鏡,必要時活檢。
㈣ 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在扶著腰的部位就是人體的髂骨。
髂骨在身上的位置比較好找,雙手掐腰,在扶著腰的部位就是人體的髂骨,也就是腰帶穿過的腰部下方兩側的兩塊骨頭。髂骨構成了髖骨的一部分,分為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分,髂骨和骶髂關節面對合,共同組成了骶髂關節,髂骨的下面是股骨大轉子,在人體是比較好找的一個部位。
髂骨還是一個體表的標志,兩側髂骨上緣共同組成了髂前上棘,在兩側髂前上棘的連線中點是第四腰椎,這條線在後側是腰部穿刺的部位,在腹部是診斷胃下垂的標准線。用戶可以選擇圖片,可以更快的找到髂骨的位置。
(4)骼窩部是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骶髂部劇烈疼痛症狀的臨床表現:
1、骶髂關節附近的韌帶、肌肉或其他軟組織受第4,5腰神經,骶神經支配,當骶髂關節扭傷時可引起這些神經的反射性神經疼。
2、坐骨神經或股後側皮神經束緊貼骶髂關節和梨狀肌的前側,當骶髂關節周圍的韌帶因扭傷出血,腫脹或梨狀肌痙攣時可直接刺激神經束引起放射痛。
3、骶髂關節扭傷時合並腰骶關節扭傷也可刺激神經根引起坐骨神經痛。
4、當髖關節屈曲,膝關節伸直,腘繩肌緊張向後牽拉髂骨時,軀干脊柱及骶骨向對側前方旋轉時,則骶骨與髂骨發生方向相反的扭轉,可引起髂骨後旋移位。
㈤ 右髂窩部疼我已經割過闌尾了為什麼還疼
問題分析:
您好,闌尾炎術後容易發生腸粘連的可能性較大,容易引起右下腹疼痛。
意見建議:
建議您到醫院就診,查一下彩超,沒有異常的話,可以考慮口服中葯調理。
㈥ 盆骶是哪裡說得通俗點
盆骶是屁股最大的骨頭。
盆骶隱隱疼痛,一般情況常因為局部損傷炎症引起,可以外科檢查明確。必要時拍片等檢查。
建議飲食清淡加強營養適量補鈣。注意休息。可以外科檢查明確,必要時應用鎮痛消炎葯物。如雙氯芬酸納緩釋片。
拓展資料:
骨盆由左、右髖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間的骨連接構成。界線:由骶骨岬、弓狀線、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聯合上緣構成的環形線。
骨盆被斜行的界線分為兩部:界線以上叫大骨盆,又稱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窩部;大骨盆參與腹腔的組成。界線以下叫小骨盆,又稱真骨盆,其內腔即盆腔,前界為恥骨和恥骨聯合,後界為骶、尾骨的前面,兩側為髖骨的內面、閉孔膜及韌帶,側壁上有坐骨大、小孔。
盆部系指界線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線圍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軟組織稱為會陰。
小骨盆有上、下兩口,上口又稱為入口,由界線圍線;下口又稱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後向前為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下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兩側恥骨下支在恥骨聯合下緣所形成的夾角叫恥骨角,男性約為70~75°,女性角度較大,約為90~100°。
假骨盆與產道、性功能無直接關系。真骨盆容納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及鄰近的輸尿管、膀胱、尿道、直腸等器官。人體直立時,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傾斜,女性的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兒分娩出的產道,所以男女骨盆有著顯著的差異。
㈦ 右側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髂骨(英語名ilium)(中文讀音qiàgǔ),是髖骨的構成部分之一,組成髖骨的後上端,分髂骨體和髂骨翼兩一部分。前側寬敞的為髂骨翼,後側狹小為髂骨體。他們的正下方的凸起各自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正下方有陷入的坐骨神經大切跡。髂骨翼裡面光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顯的弓狀線,之後上邊為耳狀面與骶骨組成骶髂關節。
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髂骨體肥大,組成髖臼的上端2/5,髂骨翼在體的上邊,為寬敞的骨板,中間較薄。其內緣肥大稱髂嵴。髂嵴前端開發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後才5-7cm處,髂嵴的前、中1/3交匯處向兩側突顯稱髂包塊,髂前上棘和髂包塊全是關鍵的骨性標志。
髂嵴的後凸起為髂後上嵴。他們的正下方的凸起各自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正下方有陷入的坐骨神經大切跡。髂骨翼裡面光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顯的弓狀線,之後上邊為耳狀面與骶骨組成骶髂關節。耳狀面後上邊有髂粗隆與骶骨借肌腱相互連接。髂骨翼的外邊稱之為臀面,有臀部肌肉粘附。
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髂骨在的身上的部位比較好找,兩手掐腰,在扶著腰的位置便是身體的髂骨,也就是褲帶越過的腰部正下方兩邊的二塊骨骼。髂骨組成了髖骨的一部分,分成髂骨體和髂骨翼兩一部分,髂骨和骶髂關節應對合,相互構成了骶髂關節,髂骨的下邊是股骨大轉子,在身體是較為比較好找的一個位置。
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髂骨還是一個表皮的標示,兩邊髂骨上緣相互構成了髂前上棘,在兩邊髂前上棘的聯線圓心是第四椎間盤,這根線在後面是腰部穿刺術的位置,在腹部是確診胃下垂的基準線。客戶能夠選擇的圖片,能夠迅速的尋找髂骨的部位。
㈧ 什麼是骼窩部
在髖骨裡面髂骨的內側。它們的下方的突起分別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髂骨翼內面平滑稍凹,稱髂窩。骨骼的進化與骨骼的支撐功能有關,骨骼作為支撐系統使生物體的結構更符合力學原則。關於支撐的重要性,可以舉出下面幾項:
(1)多細胞生物的軟組織、軟軀體若沒有硬的支撐系統則難以增大體積;
(2)支撐系統使軀體內的重要器官在空間上得以合理地配置,並保持相對穩定的空間位置,實現整體的功能諧調;
(3)支撐系統使動物的運動器官得以發展,並最終使動物能脫離水環境;
(4)支撐系統在植物中的發展使植物能擴大表面積,並向高處獲得空間,最終使植物能向陸地發展。
窩的下界為突出的弓狀線,其後上方為耳狀面與骶骨構成骶髂關節。耳狀面後上方有髂粗隆與骶骨借韌帶相連接。髂骨翼的外面稱為臀面,有臀肌附著。
(8)骼窩部是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髂骨體肥厚,構成髖臼的上部2/5,髂骨翼在體的上方,為寬闊的骨板,中部較薄。其上緣肥厚稱髂嵴。髂嵴前端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後方5-7cm處,髂嵴的前、中1/3交界處向外側突出稱髂結節,髂前上棘和髂結節都是重要的骨性標志。
髂嵴的後突起為髂後上嵴。它們的下方的突起分別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髂骨翼內面平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出的弓狀線,其後上方為耳狀面與骶骨構成骶髂關節。耳狀面後上方有髂粗隆與骶骨借韌帶相連接。髂骨翼的外面稱為臀面,有臀肌附著。
㈨ 髂窩在哪個部位
在腰帶下方
髂骨中有重要的紅骨髓,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造血功能,所以平時都要經常保護和愛護骨骼,使人能夠正常的生活和生長下去。
髂骨是髖骨的組成部分之一,構成髖骨的後上部,分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分。前部寬大的為髂骨翼,後部窄小為髂骨體。它們的下方的突起分別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髂骨翼內面平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出的弓狀線,其後上方為耳狀面與骶骨構成骶髂關節。
髂骨的主要作用是與雙側骨骼、恥骨、坐骨組成骨盆,與骶椎及股骨相連,在人體中最重要作用的是支撐人體,同時還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髂骨的位置表淺,顯露和取骨比較方便,而且髂骨的功能不太重要,可提供量的松質骨和皮質骨除皮質骨的硬度較差,內固定不夠堅強外,松質骨有優良的成骨作用,癒合較快。髂骨還可以取各大小、長短的骨塊,以滿足某些手術的特殊需要。
髂骨特點
髂骨體肥厚,構成髖臼的上部2/5,髂骨翼在體的上方,為寬闊的骨板,中部較薄。其上緣肥厚稱髂嵴。髂嵴前端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後方5-7cm處,髂嵴的前、中1/3交界處向外側突出稱髂結節,髂前上棘和髂結節都是重要的骨性標志。
髂嵴的後突起為髂後上嵴。它們的下方的突起分別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髂骨翼內面平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出的弓狀線,其後上方為耳狀面與骶骨構成骶髂關節。耳狀面後上方有髂粗隆與骶骨借韌帶相連接。髂骨翼的外面稱為臀面,有臀肌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