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各國的著名將領和他們的職務
隆美爾出道是在法蘭西戰役,任第7裝甲師師長,後轉戰北非,任非洲裝甲軍司令,後任非洲裝甲兵團司令,1944年任西線德軍B集團軍群司令。後死亡
巴頓任美國陸軍第2軍軍長,西西里戰役中任第7軍軍長,諾曼底登陸後任第三集團軍司令,
蒙哥馬利在法蘭西戰役中任英國遠征軍第2裝甲旅旅長,北非戰役中升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在西線擔任第21集團軍群總司令。
山本五十六歷任巡洋艦長,赤城號航空母艦艦長,第一航空戰隊司令,最後升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朱可夫在戰前擔任蘇軍統帥部總參謀長,基輔戰役中被貶為大本營預備隊方面軍總司令,後調任列寧格勒方面軍總司令,莫斯科戰役中升任統帥部副統帥,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總司令,後任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直搗柏林
德國還有古德里安,波蘭戰役中任第3裝甲師師長,法蘭西戰役中任第19裝甲軍軍長,巴巴羅薩戰役中任古德里安裝甲兵團司令,後被撤職,1943年被重新起用為裝甲兵總監,1944年7月20日事變後升任德軍總參謀長,後因與希特勒再次頂撞而被撤職,後向美軍投降
倫德施泰德,波蘭戰役中任B集團軍司令,法蘭西戰役中任A集團軍司令,巴巴羅薩戰役中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後被撤職,1944年被重新起用擔任西線德軍總司令。後被美軍俘虜。
曼施坦因,法蘭西戰役中擔任A集團軍參謀總長,後調任第7步兵軍軍長,因提出曼施坦因計劃而名嘈一時,蘇聯戰爭中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後被撤職,被英軍俘獲。
美國布萊德雷,北非任巴頓的參謀長,西西里戰役中任裝甲軍軍長,諾曼底登陸前夕被任命為美軍歐洲遠征軍總司令和第12集團軍群司令。
尼米茲,戰前任海軍人事局局長,戰爭爆發後立即任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兼盟國中太平洋戰區總司令。戰後任海軍部長
哈爾西,戰前和戰爭初期任美國第16特混艦隊司令,後任第3艦隊司令
弗萊徹,任第17特混艦隊司令
斯普魯恩斯,任巡洋艦長,中途島戰役前夕頂替哈爾西出任第16特混艦隊司令,後任第5艦隊司令,
麥克阿瑟任菲律賓美軍總司令,後任盟國太平洋戰區司令,後調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杜魯門任命為盟軍總司令。
艾森豪威爾,戰前擔任麥克阿瑟的副手,後直接升任盟國歐洲戰區總司令
日本海軍南雲中一,任第一機動艦隊司令,中途島戰役後任中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死於塞班島。
山口多聞,任第二航空戰隊司令,死於中途島戰役
名將顧名思義是有名的將領,無須考慮軍事才能如何,只要有名即可
2. 2戰中的英雄將軍是誰大神們幫幫忙
朱可夫(Zhukov,Georgy Konstantinovich),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Жуков,公歷1896年12月1日(儒略歷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斯大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他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民族英雄。 朱可夫生於卡盧加州斯特列爾科夫卡村一貧苦家庭。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學徒,並於1915年應召進入沙俄軍隊騎兵團。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戰勇敢兩次獲得聖喬治十字勛章,並被提升為軍士。十月革命後他加入了布爾什維克。1918-1920年他參加了蘇俄國內戰爭。1923年朱可夫成為團長。1930年升為旅長。他是新的裝甲戰爭理論的熱心支持者,並且他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對紀律的嚴格要求也給他帶來了名氣。1937到1939年斯大林對軍隊進行了清洗,裝甲戰的倡導者圖哈切夫斯基被槍斃,其他很多軍事將領也入獄,朱可夫卻幸運的逃過了的清洗,並且繼續升職。關於這一情況,一般認為是朱可夫的騎兵背景幫助他逃過一劫,當時的蘇聯元帥中,騎兵出身的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 1938年日本軍隊在有蘇聯駐軍的蒙古國和日本扶植建立的偽滿洲國邊境製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邊境,組織對日軍事部署。1939年5月諾門罕戰役爆發,在朱可夫指揮下,蘇聯軍隊大量使用裝甲兵,進行閃電戰似的立體機動作戰,最終合圍日軍,取得勝利。這一戰役由於遠離歐洲主戰場,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這一戰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棄了北進的意圖,而將主要用兵方向定在東南亞,使得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朱可夫因在這次戰役中的傑出指揮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將軍銜,隨後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 在總參謀長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務是提出防禦德國攻擊的計劃。隨著原蘇聯的秘密檔案的解密,某些歷史學家認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發制人的進攻德國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決了。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戰爭初期蘇軍潰敗。朱可夫簽署了要求蘇聯紅軍立即組織反擊的命令,但沒有效果。德軍長驅直入後,重點進攻基輔。朱可夫經過判斷,提出應該撤出基輔,避免被德軍合圍而引起更大損失。他的這一觀點和直率的性格使他與斯大林發生沖突,被任命為預備軍司令員,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總參謀長。以後的戰爭進程顯示了朱可夫的洞見,如果當時斯大林採納他的建議,就不會造成基輔戰役中66萬蘇軍被圍殲的悲劇。 而朱可夫在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後,率領該方面軍在葉尼亞地區成功實施了葉利尼亞反擊戰,粉碎了德軍的先頭部隊。穩定了當地的戰線。9月列寧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為大本營代表,前往列寧格勒,從此開始了他各地協調指揮的序幕,也因此被稱為「消防隊長」。朱可夫到達列寧格勒之後, 當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會議,毫不留情地撤換了兩個集團軍司令,逮捕和處決了一些擅自撤退的軍官,並迅速擬定了守城計劃。通過自己堅強的意志帶動下屬,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進行重點防禦與反擊,穩定住了防線。10月德軍大舉進攻莫斯科,朱可夫調回莫斯科代替鐵木辛哥組織莫斯科保衛戰。12月保衛戰結束,德軍退出莫斯科周邊地區。 1942年夏季,斯大林、鐵木辛哥不顧朱可夫反對,強行發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結果損失慘重,約50官兵被俘,德軍前出至頓河河曲和高加索山南麓。朱可夫因此出任最高副統帥,並作為大本營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線。一般認為他和華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劃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但也有研究者認為這段時間朱可夫主要策劃維亞濟馬方向的無果的攻擊行動,而在他的回憶錄中搶奪華西列夫斯基的功勞。1943年他作為大本營代表協調庫爾斯克戰役。而前線總指揮羅科索夫斯基則回憶說朱可夫並未參與庫爾斯克戰役的決策,他的作用被大大誇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為大本營代表協調組織了代號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羅斯戰役。1945年作為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率軍攻克柏林,於5月8日深夜主持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並代表蘇聯簽字。
3. 二戰時期各國著名將領
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涌現出眾多戰爭將領。比如,蘇聯的朱可夫、崔可夫、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華西列夫斯基,美國的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巴頓、布雷德利、馬歇爾、尼米茲,德國的隆美爾、鄧尼茨、布呂歇爾,英國的蒙哥馬利、坎寧安,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等。他們中,有的為人稱道,有的臭名遠揚。本文介紹5位代表性將領,再次將人們帶回昔日的二戰戰場。
蘇聯「勝利的象徵」朱可夫
格奧爾基·朱可夫1896年出生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小村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朱可夫應征入伍,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1918年,朱可夫加入蘇聯紅軍。後來,歷任騎兵旅旅長、騎兵第4師師長、騎兵第3軍和第6軍軍長、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副司令等職。
1939年6月,朱可夫調任駐蒙蘇軍第1集團軍群司令,指揮蘇蒙軍隊,圍殲當地的日軍,粉碎了日軍北上的企圖。之後,他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1941年,朱可夫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成為蘇軍的首腦人物。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成立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朱可夫是7名成員之一。1941年9月,列寧格勒被德軍包圍,朱可夫被任命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率該方面軍與波羅的海艦隊協同作戰,有力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調回莫斯科,全面負責莫斯科保衛戰的指揮。他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堅固的防線,頂住了德第4集團軍的正面強攻。寒冬來臨之際,蘇軍對疲憊不堪的德軍發起反攻,迫使德軍敗退,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令其趕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督戰。朱可夫制定了龐大的反攻計劃,圍殲德軍150萬人。1943年1月,朱可夫被授予元帥軍銜。緊接著他又指揮了列寧格勒突圍戰和庫爾斯克會戰,取得了極大成功。隨後,他率領部隊,以風卷殘雲之勢掃盪德軍,向西挺進,最終攻克柏林。他們挺進的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了蘇聯新聞局對戰事的報道速度。1945年5月8日,朱可夫代表蘇聯最高統帥部,在柏林接受了法西斯德國的投降。
朱可夫一生功勛卓著。後來他當過蘇聯國防部長等職,1974年與世長辭。正如艾森豪威爾所贊頌的那樣:「有一天肯定會有一種蘇聯勛章,那就是朱可夫勛章。」
美國戰神巴頓
喬治·巴頓1885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8歲時,他進入私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一年後被保送到西點軍校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巴頓隨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到了法國,得到潘興將軍的賞識。1917年11月,巴頓受命組建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斗中,巴頓竟一個人開著坦克,沖入德軍防線,差點送了命。一戰結束後,巴頓回到美國,賦閑在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巴頓的軍事才能再次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1940年,巴頓受命組建裝甲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對德日意宣戰。1942年11月,巴頓率領美國特遣隊4萬多名官兵橫渡大西洋,在法屬摩洛哥海
濱登陸,經過74小時的激戰,終於迫使駐摩洛哥的德軍投降。北非登陸的成功,為盟軍順利完成北非戰略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1943年,巴頓臨危受命,接任美第二軍軍長之職。從他到達的那天起,他便全力以赴整頓軍紀,迅速改變了全軍的渙散狀態。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軍向德軍發起進攻,一路猛攻猛打,很快與英軍在突尼西亞北部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
1943年7月9日,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巴頓率美第7集團軍攻取巴勒莫,隨後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軍佔領了西西里島,德軍退到義大利本土。此時發生了巴頓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他因此被免去第7集團軍司令的職務。
諾曼底登陸戰打響後,巴頓將自己的集團軍編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盡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進的地方前進!」在9個月的推進過程中,巴頓部隊殲敵140餘萬,取得了驚人的戰果。巴頓晉升為四星上將。德國投降後,巴頓被任命為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1945年12月9日,巴頓在外出打獵時突遇車禍受重傷,12月21日在德國海德堡一家醫院辭世,享年60歲。
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巴頓性格暴躁,戰場上,他用極富個性的粗俗語言激發士兵的鬥志。艾森豪威爾曾說:「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像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來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打倒。」
英國軍魂蒙哥馬利
伯納德·蒙哥馬利1887年出生在英國倫敦。19歲時,他考入桑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次年離開學校,加入英國在印度的駐軍,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軍旅生涯。1938年10月,蒙哥馬利奉調到巴勒斯坦,升為少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第3師橫渡海峽,出征西歐大陸,失利後被迫隨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
1942年8月,蒙哥馬利被任命為英駐北非第8集團軍司令,他上任後,就著手建立一支具有完善裝甲武器的後備軍和一支裝甲部隊。蒙哥馬利善於根據戰場形勢需要制定作戰計劃。他認為,根據第8集團軍的訓練水平,輕率地放任他們去與敵
人對抗是不行的。為此,他不惜以辭職相抗爭,堅拒丘吉爾要他提前發動進攻的要求。
1942年10月,經過充分准備,蒙哥馬利在阿拉曼防線向隆美爾的德意部隊發起進攻。由於英軍在人員和裝備上都占壓倒性優勢,隆美爾軍隊遭受重創後不得不撤出埃及。阿拉曼戰役的勝利扭轉了英軍在北非的局面,蒙哥馬利被提升為上將。
北非一仗結束後,蒙哥馬利與美國的巴頓將軍協同作戰,在西西里島登陸,進軍義大利。接著又率領盟軍第21集團軍在諾曼底登陸。1944年9月,蒙哥馬利晉升為元帥。1945年5月,駐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向蒙哥馬利投降。二戰結束後,蒙哥馬利被任命為英國駐德佔領軍總司令和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英國代表。1976年去世。
德國軍事天才隆美爾
艾爾溫·隆美爾1891年出生在德國一個普通的中學校長之家。1910年從軍。一戰時隨部隊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勛獎章。一戰結束後,他擔任過步兵營長和陸軍學院教官。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調了發揮火力優勢的重要性,受到希特勒的賞識。1938年,隆美爾升任元首大本營衛隊長,並獲少將軍銜。
1940年2月,他被任命為第7裝甲師師長。在入侵法國的戰役中,他率領第7裝甲師橫掃法國,其攻擊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1941年,義大利在北非戰場吃緊,希特勒派隆美爾擔任德國非洲軍司令。
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就扭轉了北非戰局,挫敗了英軍的鋒芒,取得了勝利。隨後在得到補給後,隆美爾再度發起進攻,並迅速突破英軍的防禦,佔領了托卜魯克,征服了昔蘭尼加。因在非洲戰場的出色戰績,隆美爾獲得了「沙漠之狐」的外號。1942年6月22日,隆美爾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達到他一生中的輝煌時刻。之後,他的軍隊在埃及遭遇蒙哥馬利軍隊的強大攻勢,被迫撤出埃及。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B集團軍群司令並奉命加強「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但此時,盟軍已徹底扭轉了戰局,所以他原來准備在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初將其趕入大海的計劃徹底破產。隆美爾的汽車也遭到盟軍飛機的攻擊,他多處負傷,仍活了下來。1944年10月14日,正在養傷的隆美爾因被指控參與謀殺希特勒,被迫服毒自殺。
隆美爾有著驚人的軍事素質,他把德國軍事學說的進攻精神融於自己的軍事指揮之中,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敢於力排眾議,果斷發起進攻。丘吉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廝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日本戰爭賭徒山本五十六
1884年,山本五十六齣生於日本長岡市。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學校,1904—1905年參加了日本海軍名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俄海戰。在戰斗中,他負了重傷,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飛,下半身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終身殘疾。1914年,他進入海軍大學深造,1915年晉升為少佐。
1924年,山本調到霞浦航空隊任副隊長,並在飛行員中建立了威信。他先後在巡洋艦「五十鈴」號、航空母艦「赤城」號上擔任艦長和海軍航空部技術處長、第一航空隊司令官等職。1934年晉升中將。在此期間,山本最感興趣的是飛機,他大肆鼓吹「空軍本位主義」,「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進攻戰」。由於日美在太平洋的沖突不斷升級,他狂妄地推動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山本策劃了世界海戰史上遠距離偷襲的奇跡———偷襲珍珠港成功,使得他在日本國內威名大震,顯赫一時。出於賭徒的本性,山本還想對美國再進行一次奇襲,進攻太平洋上的中途島。但是,這次山本輸了。美軍早已破譯了日軍的密碼,贏得了准備時間,布下了伏擊日軍的陷阱,以劣勢兵力重創日軍。
1943年4月,美軍情報人員再次破譯日軍的密碼,獲悉山本將於4月18日乘中型轟炸機、由6架戰斗機護航,到前方視察的消息。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做出決定:「截擊山本。」美軍從容部署,派出戰斗機空中伏擊,擊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山本當場喪生。
4. 二戰時期都有哪些有名的將軍元帥
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涌現出眾多戰爭將領。比如,蘇聯的朱可夫、崔可夫、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華西列夫斯基,美國的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巴頓、布雷德利、馬歇爾、尼米茲,德國的隆美爾、鄧尼茨、布呂歇爾,英國的蒙哥馬利、坎寧安,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等。他們中,有的為人稱道,有的臭名遠揚。本文介紹5位代表性將領,再次將人們帶回昔日的二戰戰場。
[被屏蔽廣告]
[被屏蔽廣告]
蘇聯「勝利的象徵」朱可夫
格奧爾基·朱可夫1896年出生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小村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朱可夫應征入伍,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1918年,朱可夫加入蘇聯紅軍。後來,歷任騎兵旅旅長、騎兵第4師師長、騎兵第3軍和第6軍軍長、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副司令等職。
1939年6月,朱可夫調任駐蒙蘇軍第1集團軍群司令,指揮蘇蒙軍隊,圍殲當地的日軍,粉碎了日軍北上的企圖。之後,他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1941年,朱可夫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成為蘇軍的首腦人物。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成立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朱可夫是7名成員之一。1941年9月,列寧格勒被德軍包圍,朱可夫被任命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率該方面軍與波羅的海艦隊協同作戰,有力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調回莫斯科,全面負責莫斯科保衛戰的指揮。他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堅固的防線,頂住了德第4集團軍的正面強攻。寒冬來臨之際,蘇軍對疲憊不堪的德軍發起反攻,迫使德軍敗退,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令其趕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督戰。朱可夫制定了龐大的反攻計劃,圍殲德軍150萬人。1943年1月,朱可夫被授予元帥軍銜。緊接著他又指揮了列寧格勒突圍戰和庫爾斯克會戰,取得了極大成功。隨後,他率領部隊,以風卷殘雲之勢掃盪德軍,向西挺進,最終攻克柏林。他們挺進的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了蘇聯新聞局對戰事的報道速度。1945年5月8日,朱可夫代表蘇聯最高統帥部,在柏林接受了法西斯德國的投降。
朱可夫一生功勛卓著。後來他當過蘇聯國防部長等職,1974年與世長辭。正如艾森豪威爾所贊頌的那樣:「有一天肯定會有一種蘇聯勛章,那就是朱可夫勛章。」
美國戰神巴頓
喬治·巴頓1885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8歲時,他進入私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一年後被保送到西點軍校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巴頓隨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到了法國,得到潘興將軍的賞識。1917年11月,巴頓受命組建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斗中,巴頓竟一個人開著坦克,沖入德軍防線,差點送了命。一戰結束後,巴頓回到美國,賦閑在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巴頓的軍事才能再次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1940年,巴頓受命組建裝甲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對德日意宣戰。1942年11月,巴頓率領美國特遣隊4萬多名官兵橫渡大西洋,在法屬摩洛哥海
濱登陸,經過74小時的激戰,終於迫使駐摩洛哥的德軍投降。北非登陸的成功,為盟軍順利完成北非戰略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1943年,巴頓臨危受命,接任美第二軍軍長之職。從他到達的那天起,他便全力以赴整頓軍紀,迅速改變了全軍的渙散狀態。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軍向德軍發起進攻,一路猛攻猛打,很快與英軍在突尼西亞北部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
1943年7月9日,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巴頓率美第7集團軍攻取巴勒莫,隨後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軍佔領了西西里島,德軍退到義大利本土。此時發生了巴頓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他因此被免去第7集團軍司令的職務。
諾曼底登陸戰打響後,巴頓將自己的集團軍編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盡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進的地方前進!」在9個月的推進過程中,巴頓部隊殲敵140餘萬,取得了驚人的戰果。巴頓晉升為四星上將。德國投降後,巴頓被任命為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1945年12月9日,巴頓在外出打獵時突遇車禍受重傷,12月21日在德國海德堡一家醫院辭世,享年60歲。
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巴頓性格暴躁,戰場上,他用極富個性的粗俗語言激發士兵的鬥志。艾森豪威爾曾說:「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像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來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打倒。」
英國軍魂蒙哥馬利
伯納德·蒙哥馬利1887年出生在英國倫敦。19歲時,他考入桑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次年離開學校,加入英國在印度的駐軍,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軍旅生涯。1938年10月,蒙哥馬利奉調到巴勒斯坦,升為少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第3師橫渡海峽,出征西歐大陸,失利後被迫隨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
1942年8月,蒙哥馬利被任命為英駐北非第8集團軍司令,他上任後,就著手建立一支具有完善裝甲武器的後備軍和一支裝甲部隊。蒙哥馬利善於根據戰場形勢需要制定作戰計劃。他認為,根據第8集團軍的訓練水平,輕率地放任他們去與敵
人對抗是不行的。為此,他不惜以辭職相抗爭,堅拒丘吉爾要他提前發動進攻的要求。
1942年10月,經過充分准備,蒙哥馬利在阿拉曼防線向隆美爾的德意部隊發起進攻。由於英軍在人員和裝備上都占壓倒性優勢,隆美爾軍隊遭受重創後不得不撤出埃及。阿拉曼戰役的勝利扭轉了英軍在北非的局面,蒙哥馬利被提升為上將。
北非一仗結束後,蒙哥馬利與美國的巴頓將軍協同作戰,在西西里島登陸,進軍義大利。接著又率領盟軍第21集團軍在諾曼底登陸。1944年9月,蒙哥馬利晉升為元帥。1945年5月,駐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向蒙哥馬利投降。二戰結束後,蒙哥馬利被任命為英國駐德佔領軍總司令和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英國代表。1976年去世。
德國軍事天才隆美爾
艾爾溫·隆美爾1891年出生在德國一個普通的中學校長之家。1910年從軍。一戰時隨部隊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勛獎章。一戰結束後,他擔任過步兵營長和陸軍學院教官。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調了發揮火力優勢的重要性,受到希特勒的賞識。1938年,隆美爾升任元首大本營衛隊長,並獲少將軍銜。
1940年2月,他被任命為第7裝甲師師長。在入侵法國的戰役中,他率領第7裝甲師橫掃法國,其攻擊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1941年,義大利在北非戰場吃緊,希特勒派隆美爾擔任德國非洲軍司令。
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就扭轉了北非戰局,挫敗了英軍的鋒芒,取得了勝利。隨後在得到補給後,隆美爾再度發起進攻,並迅速突破英軍的防禦,佔領了托卜魯克,征服了昔蘭尼加。因在非洲戰場的出色戰績,隆美爾獲得了「沙漠之狐」的外號。1942年6月22日,隆美爾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達到他一生中的輝煌時刻。之後,他的軍隊在埃及遭遇蒙哥馬利軍隊的強大攻勢,被迫撤出埃及。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B集團軍群司令並奉命加強「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但此時,盟軍已徹底扭轉了戰局,所以他原來准備在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初將其趕入大海的計劃徹底破產。隆美爾的汽車也遭到盟軍飛機的攻擊,他多處負傷,仍活了下來。1944年10月14日,正在養傷的隆美爾因被指控參與謀殺希特勒,被迫服毒自殺。
隆美爾有著驚人的軍事素質,他把德國軍事學說的進攻精神融於自己的軍事指揮之中,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敢於力排眾議,果斷發起進攻。丘吉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廝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日本戰爭賭徒山本五十六
1884年,山本五十六齣生於日本長岡市。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學校,1904—1905年參加了日本海軍名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俄海戰。在戰斗中,他負了重傷,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飛,下半身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終身殘疾。1914年,他進入海軍大學深造,1915年晉升為少佐。
1924年,山本調到霞浦航空隊任副隊長,並在飛行員中建立了威信。他先後在巡洋艦「五十鈴」號、航空母艦「赤城」號上擔任艦長和海軍航空部技術處長、第一航空隊司令官等職。1934年晉升中將。在此期間,山本最感興趣的是飛機,他大肆鼓吹「空軍本位主義」,「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進攻戰」。由於日美在太平洋的沖突不斷升級,他狂妄地推動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山本策劃了世界海戰史上遠距離偷襲的奇跡———偷襲珍珠港成功,使得他在日本國內威名大震,顯赫一時。出於賭徒的本性,山本還想對美國再進行一次奇襲,進攻太平洋上的中途島。但是,這次山本輸了。美軍早已破譯了日軍的密碼,贏得了准備時間,布下了伏擊日軍的陷阱,以劣勢兵力重創日軍。
1943年4月,美軍情報人員再次破譯日軍的密碼,獲悉山本將於4月18日乘中型轟炸機、由6架戰斗機護航,到前方視察的消息。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做出決定:「截擊山本。」美軍從容部署,派出戰斗機空中伏擊,擊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山本當場喪生。本報特約記者 陳銘▲
尼米茲(美國海軍五星上將) 3 (8.33%)
巴頓(美國陸軍三星上將) 3 (8.33%)
艾森豪維爾(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3 (8.33%)
麥克阿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3 (8.33%)
馬歇爾(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1 (2.78%)
哈爾西(美國海軍五星上將) 2 (5.56%)
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 3 (8.33%)
亞歷山大(英國總參謀長,陸軍元帥) 2 (5.56%)
隆美爾(德國陸軍元帥) 7 (19.44%)
鄧尼茲(德國海軍元帥) 2 (5.56%)
古德里安(德國陸軍元帥) 2 (5.56%)
朱可夫(前蘇聯陸軍元帥) 3 (8.33%)
崔可夫(前蘇聯陸軍元帥)
以上為支持率
5. 二戰參戰國各國陣亡的最高軍銜將領分別是誰
很多人的答案有所不同,是因為二戰時期各國對陣亡的標準定義不同,有的自殺的也算,甚至病死的也算,按理來說要在戰場上犧牲才能被稱作是陣亡,所以下面我就不列舉那些並非在戰斗過程中死亡的將領(因為戰事,因公殉職的也算)
一:同盟國中國張自忠(1891-1940)上將

德國陸軍元帥,最後在杜伊斯堡附近森林中舉槍自盡。
費多爾·馮·博克(1880-1945)元帥
德國陸軍元帥,1945年,遭到英國空軍的轟炸,博克在一輛敞篷汽車中被一架戰機死死盯住射擊,最後身受重傷而亡。
以上便是二戰時期主要國家陣亡的高級將領,如有誤,請斧正。
6. 給我看下名將朱克夫將軍的個人歷史資料謝謝拉
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俄文:Гео�0�7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0�7нович Жу�0�7ков,公歷1896年12月2日(儒略歷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政治家,蘇聯元帥,因其在蘇德戰場上的卓越功勛,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的兩人之一(另一人是勃列日涅夫。)朱可夫生於卡盧加州斯特列爾科夫卡村一貧苦家庭。1915年,應召進入沙俄軍隊騎兵團。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戰勇敢兩次獲得聖喬治十字勛章,並被提升為軍士。十月革命後,他加入了布爾什維克。在一次遭遇戰中,他指揮100人對2000人,並且堅守了陣地七個小時,得到斯大林的賞識。1918-1920年,他參加了蘇俄國內戰爭。1923年,朱可夫成為團長。1930年,晉升為旅長。他是新的裝甲戰爭理論的熱心支持者。並且,他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對紀律的嚴格要求,也給他帶來了名氣。1937到1939年,斯大林對軍隊進行了清洗,裝甲戰的倡導者圖哈切夫斯基被槍斃,其他很多軍事將領也入獄,朱可夫卻幸運的逃過了的清洗,並且繼續升職。關於這一情況,一般認為,是朱可夫的騎兵背景,幫助他逃過一劫。當時的蘇聯元帥中,騎兵出身的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1938年,日本軍隊在有蘇聯駐軍的蒙古國和日本扶植建立的滿洲國邊境製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邊境,組織對日軍事部署。1939年5月諾門罕戰役爆發,在朱可夫指揮下,蘇聯軍隊大量使用裝甲兵,進行閃電戰似的立體機動作戰,最終合圍日軍,取得勝利。這一戰役,由於遠離歐洲主戰場,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這一戰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棄了北進的意圖,而將主要用兵方向定在東南亞,使得蘇聯在二戰中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朱可夫因在這次戰役中的傑出指揮,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將軍銜,隨後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在總參謀長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務,是提出防禦德國攻擊的計劃。隨著原蘇聯的秘密檔案的解密,某些歷史學家認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發制人」的進攻德國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決了。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蘇軍潰敗。朱可夫簽署了要求蘇聯紅軍立即組織反擊的命令,但沒有效果。德軍長驅直入後,重點進攻基輔。朱可夫經過判斷,提出應該撤出基輔,避免被德軍合圍而引起更大損失。他的這一觀點和直率的性格,使他與斯大林發生沖突,被任命為預備軍司令員,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總參謀長。朱可夫在預備軍司令員任上組織了葉利尼亞反擊戰,穩定了當地的戰線。9月列寧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為大本營代表,前往列寧格勒。一般認為,他和華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劃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但也有研究者認為,這段時間,朱可夫主要策劃維亞濟馬方向的無果的攻擊行動。而在他的回憶錄中,搶奪華西列夫斯基的功勞。1943年,他作為大本營代表,協調庫爾斯克戰役。而前線總指揮羅科索夫斯基則回憶說,朱可夫並未參與庫爾斯克戰役的決策。他的作用被大大誇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為大本營代表,協調組織了代號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羅斯戰役。1945年,作為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率軍攻克柏林。 由於戰功顯赫和自身性格的缺點,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責,被派到遠離莫斯科的敖德薩軍區任司令員。後來,又貶到戰略位置更加次要的烏拉爾軍區任司令員。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隨即去世,所以,無從證實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參與逮捕貝利亞的行動。因此成為國防部第一副部長。1955年任蘇聯國防部部長。1956年,朱可夫負責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計劃。1957年,赫魯曉夫與莫洛托夫、布爾加寧等人發生矛盾,後者在主席團會議上要求赫魯曉夫辭職,赫魯曉夫要求召開黨中央全體會議。朱可夫支持赫魯曉夫,派軍用飛機將所有中央委員接到莫斯科,並做了有力的發言,指責莫洛托夫等人參與斯大林的清洗運動,從而鞏固了赫魯曉夫的位置。赫魯曉夫隨之感覺朱可夫的威脅,解除了他的國防部長職務。閑居的朱可夫著有《回憶與思考》、《在保衛首都的戰斗中》、《庫爾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軍事著作,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許多著名戰役,並闡述他的軍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於紅場克里姆林宮牆下。 朱可夫在從士兵到元帥的漫長軍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獲得過四次「蘇聯英雄」稱號。這在蘇聯歷史上僅有兩人(另一人是對勛章有執著狂的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同時,也是獲得兩次勝利勛章的三個人之一(其他兩人是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還獲得列寧勛章6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圖瓦共和國「共和國」勛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1969),榮譽武器1件,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先後指揮了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等戰役,成功地粉碎了德國的侵略,並率領蘇聯紅軍攻佔柏林。朱可夫為蘇聯衛國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俄羅斯民族英雄載入史冊。正如蘇聯二戰時期的另一位著名將領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所言,朱可夫已成為戰場上勝利的永恆象徵,為後人所敬仰。
朱可夫善於運用豐富的實踐經驗訓練軍隊,具有組織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卓越才幹;在訓練與作戰中深入實際,作風果斷,深得官兵擁戴。他所組織指揮的重大戰役,較好地體現了蘇聯的軍事學術原則。朱可夫在軍事上的成就,已成了蘇聯軍事學術的寶貴財富。朱可夫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傑出貢獻,使他作為與蘇沃洛夫、庫圖佐夫相提並論的俄羅斯民族英雄載入史冊。正如艾森豪威爾所贊頌的那樣:「有一天肯定會有另一種俄國勛章,那就是朱可夫勛章。這種勛章將被每一個贊賞軍人的勇敢、眼光、堅毅和決心的人所珍視。」
7. 誰知道二戰最有名的將領,以及資料,
二戰十大名將 第十位——麥克阿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最高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 麥克阿瑟他桀驁不馴,是一個十足的狂人。在太平洋戰役初期美軍一敗再敗,投降事件接連不斷,唯有麥克阿瑟還在戰斗。1942年2月22日,由於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防禦的失敗,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撤離菲律賓。離開時他發誓:「I shall return.」(我會回來的。) 1945年2月5日,麥克阿瑟履行其誓言,解放馬尼拉。 第九位——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美國海軍五星上將。曾任潛艇艇長、大隊長。1922~1923年在新港海軍軍事學院學習後,歷任主力艦隊和美國艦隊助理參謀長、海軍後備役軍官訓練團團長、潛艇部隊長、後備役驅逐艦部隊長及巡洋艦長。 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艦隊遭受毀滅性打擊。當時,珍珠港內幾乎沒有一艘完好的艦船,士氣低落到極點。在國家危難之際,56歲的尼米茲臨危受命,帶著一名副官來到珍珠港司令部。尼米茲一到任,就表明對全體參謀人員的依賴,明確表示不做任何人事變動,勉勵大家振奮起來,使遭到重創的太平洋艦隊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了自信心。而期果斷使用航母作戰使得美海軍度過危機。他力挽狂瀾重創日海軍,成為美海軍永不隕落的將星!就連美國的最大級別航母也使用它的名字命名的。 第八位——洛克索夫斯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蘇聯紅軍元帥(1944),波蘭元帥(1949)。白俄羅斯方面軍總司令,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獲得列寧勛章7枚。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參與指揮過斯摩棱斯克戰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會戰,以及白俄羅斯、東普魯士、東波美拉尼亞和柏林等戰役,顯示出卓越的指揮藝術和統帥才能。他善於運用各項軍事原則,蘇軍中常常流傳的一句話是:「遇到困難的戰役時,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則是羅科索夫斯基。」事實也正是如此,幾乎每次會戰中,羅科索夫斯基的方面軍總是率先突破敵人防線的部隊。除了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就是蘇聯最優秀的軍事統帥。 第七位——蒙哥馬利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英國因果陸軍元帥,德英軍總司令兼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英方代表。1946年受封阿萊曼子爵,出任英帝國總參謀長。1948年任西歐聯盟常設防禦組織主席。1951年任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歐洲盟軍副總司令。 1942年10月,蒙哥馬利在阿拉曼防線向隆美爾的部隊發起進攻,徹底扭轉了英軍在北非的危機,被授予巴斯騎士勛章,人們將他稱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蒙哥馬利治軍嚴格,注重從實戰出發訓練部隊;強調鼓舞部隊士氣,認為發揮人的積極性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主張做好戰前准備,制訂周密的作戰計劃,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蒙哥馬利重視軍官與士兵的關系,他帽子上了將軍帽徽和普通士兵帽徽並存就說明這一點。他帽子上的帽徽就成為了蒙哥馬利永遠的標志。 第六位——古德里安 海因茨·馮·古德里安,德國陸軍一級上將,納粹德國裝甲兵之父,德國「閃擊戰」創始人。古德里安用他的裝甲思想和行動,幫助希特勒改寫了世界歷史。其從小酷愛軍事,13歲就進入軍校。一戰中德國戰敗,在沉重的打擊下他積極總結:認為憑借德國的國力想要打敗英法等國硬拼是不行的。於是他提出了高速坦克戰(即「閃擊戰」)的戰術,使得在戰場上德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古德里安提出的閃擊戰核心是:「以具有強大突擊和機動能力的快速機械化進攻部隊,集結大量作戰飛機和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的重炮,以向裝甲兵提供迅速,熾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種無堅不摧的突擊力量,並產生令人膽戰心驚的震撼,使敵人在驚愕中喪失鬥志,使敵崩潰而非全殲敵軍,由後續部隊完成清剿潰散敵軍!其畫像至今懸掛在德國裝甲兵軍營中! 第五位——曼斯坦因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斯坦因,德國陸軍元帥。曼斯坦因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舉止失措,膽戰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現代化的機動觀念和傳統的運動戰思維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專家,同時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天才。他提出的「黃色計劃」使得德軍能在33天擊敗當時擁有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 第四位——巴頓 喬溫·史密斯·巴頓,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美國陸軍第一劍客,美國第一勇士,美國裝甲兵第一人(創始人)。巴頓號稱「鐵膽將軍」。粗魯、野蠻是他在戰爭中留給後人的印象,潘興元帥甚至把他叫作「美軍中的匪徒」。但如果僅憑這一點就認為他是個只懂打仗的猛張飛就大錯特錯了。巴頓將軍投注在軍事領域 。巴頓無疑是一代名將。他對目標的追求堅定不移。正如駐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戰後所指出的: 「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象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壓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次戰役中,沒有任何一位高級將領有過象巴頓那樣神奇的經歷和驚人的戰績。」 第三位——隆美爾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金·隆美爾,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恐怕是德國二戰時最著名的將領了。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詐和詭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揮裝甲部隊時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常使對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脫政治的軍事天才人物,幾乎忘記他納粹將領的本質。但他的驕人戰績並不能彌補他在戰略決策上的不足。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戰術巨人,戰略上他和他的身材一樣矮小。它不同於納粹其他將領,他是唯一一個被戰爭雙方都奉為英雄。在生前身後他都榮譽不斷。由於隆美爾曾經參與反納粹活動,又在德國民眾中有巨大影響,戰後又由於冷戰的需要,隆美爾被戰勝者加以利用,所以說呢,他死後,仍然殊榮不斷。 第二位——艾森豪威爾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美國五星上將,歐洲盟軍遠征軍總司令、陸軍參謀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美國第34屆總統。艾森豪威爾是美國10位五星上將中晉升最快的,不同於其他的二戰名將,他沒有指揮過旅、師、軍、集團軍等軍事單位,而是直接擔任總司令。一直以來他都是在各級單位擔任參謀長的職務,為他積累了充足的經驗。他以堅定、鎮靜而又平等待人的態度贏得了廣泛的信賴和支持。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所以蒙哥馬利、巴頓、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將,都能為他所用。艾森豪威爾在具體戰役指揮上可能不如巴頓、蒙哥馬利,但在協調各方面關繫上極具才能。 第一位——朱可夫 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蘇聯元帥,朱可夫歷任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兼蘇占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等職。朱可夫是獲得勛章最多的二戰名將,先後獲得列寧勛章6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勝利」最高勛章2枚,以及獎章和外國勛章多枚。朱可夫在蘇德戰爭時期,曾活躍在各個重要的戰場上,出色地組織和指揮了許多有聲有色的重大戰役。哪裡情況緊張,戰事危急,那裡就會出現他的身影。他不但為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其卓越的指揮藝術也為蘇聯軍事學術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被稱作是蘇德戰場的救火隊員。斯大林對朱科夫說過:「你就是我的麥克萊倫」!
8. 俄羅斯在蘇聯斯大林時期有個叫庫圖佐夫的將軍(元帥)嗎有資料和照片嗎俄語中文
庫圖佐夫(戈列尼謝夫—庫圖佐夫)(1745.9.16—1813.4.28),俄國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俄國元帥,他不是斯大林時期的將軍,他是拿破崙的剋星
資料參考
http://ke..com/view/2074.htm
9. 白俄將軍逃亡,將500噸黃金扔進湖中,為何卻至今沒有人敢打撈
1920年2月,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結冰的貝加爾湖湖畔上,一支漫長的隊伍正相互依偎在一起,在漫天的暴風雪中跌跌撞撞的往前走著,這支將近有25萬人的隊伍裡面,有著不少哥薩克的士兵,也有著老人,婦女和孩子,他們是白俄將軍高爾察克的部隊,這一支隊伍還承擔著一個艱難而讓人心動的任務,押送曾經俄羅斯帝國國庫當中的500噸黃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那25萬具遺體,和他們的黃金,也永遠地沉入了湖底。高爾察克本人並沒有和這個部隊在一起,早在1920年1月,部下就出賣了他,高爾察克被逮捕進行槍決。然而貝加爾湖500噸的黃金故事,卻永遠地流傳開來。
為什麼沒有人敢去打撈黃金呢?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到達了3172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更是有驚人的730米,而高爾察克隊伍黃金地點也無從而知,其難度等於大海撈針,它就永遠的沉睡在湖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