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蜂怎麼分辨公與母
馬蜂學名胡蜂,雌雄和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態、生理和勞動分工方面均有區別。雌性個體較大,專營產卵生殖;雄性比雌性小,專司交配,交配後即死亡;
2. 胡蜂的公母辨別法
雄蜂個頭大,雌蜂個頭小(蜂王除外)。一般你是很難遇到雄蜂的,一個蜂巢只有幾只雄蜂。一個蜂巢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雌蜂,但只有蜂王具備生殖能力,每個蜂巢只有一隻蜂王。而大部分雌蜂是不具備生殖能力的,他們只負責保育、築巢和采蜜,也就是我們說的工蜂。至於雄蜂的話只負責跟蜂王交配,且交配完一次就死了。
3. 剛被蜂蟄了一下,不知道是什麼蜂,麻煩鑒別一下
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這個是馬蜂,比蜜蜂的體型大,毒性也大!不過成年人被蟄一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一般的蜜蜂體型要小很多,大概有十幾毫米,也就是一厘米多點,花叢中很多見,以花蜜為食,而這個馬蜂卻是以別的昆蟲為食。一般被蟄了以後要先用肥皂水洗洗,可以中和部分毒液。只要不過敏就行,大概有四五天時間就可以完全恢復了!!
4. 雄性馬蜂會飛嗎,如果要養殖,怎麼辨別巢穴的雌雄馬蜂
胡蜂養殖方法:一、生存環境:胡蜂類有著較強的生存能力,從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數量的樹木(雜樹林)都會有他們的蹤跡存在,這與它們食物的多樣性有著密切關系。在雲南已知的胡蜂種類多達20餘種,目前已知具有養殖價值的大約為8個品種。在一定的區域內,胡蜂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完全取決於植被的密度和多樣性與否,相對來講,高密度、多樣性植被的區域內胡蜂的種類和數量會相對多一些,反之則會減少。這是因為植物的多樣性會給胡蜂帶來充足的食物,同時,在一定的區域胡蜂類群體的強弱(巢穴的大小)、種類和數量的多少能揭示該區域周圍生態環境的好壞和空氣質量的優劣。二、越冬:所有胡蜂類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體分散,各自尋找向陽、背風地方的洞穴中越冬,在雲南地區,胡蜂越冬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時間就會延長,海拔越低,越冬的時間就會縮短,越冬時間最長的是從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3月下旬,大約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越冬時間最短的是從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僅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胡蜂越冬後的存活率極低,大約為萬分之三—五之間,而且只有受精後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來,這種存活下來的每一隻蜂就是當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數獲取最小的生存空間,它們只有這樣才能年復一年的生存下來。三、食物來源;胡蜂的食物結構由四類組成;即含糖樹脂類、昆蟲類、漿果類和花蜜類。含糖樹脂類:能分泌含糖樹脂的植物有;殼斗科屬植物麻櫟、白櫟、板栗等植株,其中以麻櫟樹分泌最多,而且蛋白質含量最高,其次,部分薔薇科植物梨樹、糖梨也有少量分泌。昆蟲類:其種類比較復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的昆蟲胡蜂不會捕食;1、有毒類或具有特殊氣味的昆蟲,2、身體重量數倍於胡蜂本身而且具有比較堅硬甲殼的昆蟲,3、生長發育期的毛蟲,但是在交配產卵期(飛蛾期)仍然是胡蜂喜歡捕食的對象。漿果類:胡蜂主要是從熟透、具有蟲洞或即將破皮的水果咬開果皮後吸食果汁,因此有些果農認為胡蜂對水果的危害較大,事實上在胡蜂咬破的水果中,有95%的是具有蟲害或破損、開裂的水果,與蟲害相比,胡蜂的存在絕對是利大於弊。因為它們的存在一是會使蟲害大幅度減少,二是間接將水果的花期受粉率提高,從而使產量增加。常見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和野生糖梨果、石頭果等。花蜜類:常見的有桉樹、香蕉、芭蕉、黨參、野生白山茶等花蜜。此外,大約有0.1%的雲南松的松針上面也會分泌糖類,也是胡蜂喜歡採集的食物之一。胡蜂的食物除了上述四類之外,它們對所有動物的鮮肉也會品嘗,特別是對禽類的鮮肉情有獨鍾,在食物比較短缺的情況下,它們也會捕食蜜蜂或者身材明顯小於自己、不是同種的其他胡蜂種類。三、生活習性和特點;胡蜂類屬雜食類昆蟲,除了有著相同的食譜外,還有著以下共同的習性和特點;築巢:巢穴材料都是以樹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葉經過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築成。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內部咬下一層,外部補充一層,所以,大多數胡蜂巢穴的形狀無論大小,看起來都是在不斷增大的圓形。巢礎均為圓型多層,由若干個平行六邊形狀組成,也就是說;它們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築材料來獲得最大的空間。巢穴外殼由3—5層不規則的鎧甲片狀連接構成,層與層之間有2—4厘米的間距,這樣的外殼結構既可使巢內保暖、又可以防止穴內溫度過高。護巢和護食:所有胡蜂類都會對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動物發起攻擊,尤其是對移動著的目標攻擊更為強烈,因此,當你意外受到胡蜂攻擊時,你最好的選擇方法就是藉助草木的掩護立即卧倒裝死,待其在你周圍盤旋數十秒鍾後再尋找機會離開。否則,你有可能會被的胡蜂攻擊。護食情況多見於大型胡蜂類,當其正在進食(吸取含糖樹脂、花蜜或在切割獵物時)期間突然受到干擾時也會向干擾者發起攻擊。所以,當你需要觀察和接近養殖胡蜂時,你應該緩慢靠近,以免胡蜂誤會而向你發起攻擊。四、繁殖:胡蜂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產入巢礎,48小時後自然發育成幼蟲初期,此時的幼蟲大小與卵區別不大,用40—60倍放大鏡可以看到頭、口、螯形成開始蠕動,此時成年蜂開始飼其汁類食物。幼蟲期;從開始進食發育到蛹期大約需要兩周左右,第一周以汁類為主食,第二周以固體(昆蟲)食為主。蛹期;從卵到蛹大約為10—15天,此時幼蟲發育成熟停止進食,自己作繭於頂部封閉,並開始發育羽化為成蟲,同時它一次性將糞排便於巢礎底部。成蟲期;從蛹期發育為成蟲破繭而出時大約為10天左右,出繭3天後即會自動外出覓食。胡蜂從卵到成蟲大約需要25天左右,但是,適宜的氣溫、濕度和食物的多少、食物類別的質量等都會影響胡蜂的繁殖生長速度。如果氣溫在20—25度,相對濕度為60%—70%,同時又有著充足的食物來源,那麼胡蜂的生長發育過程會提前3—5天完成。反之則會推遲5—10天。
5. 如何辨別胡蜂的公母
雌性個體較大,頭窄於胸.頭部桔黃色,後頭邊緣有棕色毛.體長30-40毫米.每個單跟周圍呈黑色.觸角支角突深棕色,柄節棕黃色,鞭節黑色.
雄性比雌性小,專司交配,交配後即死亡;雄蜂:體上有棕色斑.腹部7節.體長約34毫米.棕色毛較密。
6. 胡蜂的雌雄分辨
雌蜂:體長30-40毫米.頭窄於胸.頭部桔黃色,後頭邊緣有棕色毛.每個單跟周圍呈黑色.觸角支角突深棕色,柄節棕黃色,鞭節黑色.唇基桔黃色,端部兩側有齒狀突.前胸背板翦緣兩側黃色,余黑褐色,但個體之間有變異.小盾片矩形,黑褐色或棕色.後小盾片五邊形,黑褐色.並胸腹節黑褐色.中,後胸側板黑褐色.足黑褐色.腹部除第六節背、腹板全呈橙色外,其餘各節背板均為棕黃色與黑褐色相間.第一節腹板全呈黑褐色.第2-5節腹板黑褐色,僅端部有1棕色窄帶.第一節背板與第二節背板兩端橙色,中間黑褐色.第3-5節背板僅於端部邊緣為橙色,基部為黑褐色.各節均光滑.
雄蜂:體長約34毫米.棕色毛較密,體上有棕色斑.腹部7節.
7. 馬蜂會蜇人的是公的還是母的
馬蜂會蜇人的是母的,是雌性馬蜂。
馬蜂之所以蜇人,都是因為它腹部末端有螫刺。然而這螫刺是由產卵器轉化而來的。蜂王、工蜂是雌性,具有產卵器,也就是螫刺,只不過是用來作自衛的武器。雄蜂沒有產卵器,也就無螫刺。
馬蜂和蜜蜂都有群居的生活習慣,由於蜜蜂人工飼養的較多,一個蜂箱可容納上萬只蜜蜂。馬蜂則多是野生的,發現的黃馬蜂蜂窩大多隻有拳頭般大小,一個蜂窩里大概能生活一二百隻黃馬蜂。 雖然它們有群居的習性,但也排外,對於誤闖進來的成員,會群起而攻之,將其殺死。
(7)馬蜂怎麼看公母圖片擴展閱讀:
馬蜂的護幼、護巢習性很強,它們的脾氣更暴躁,更「好戰」。馬蜂群居,但有些也會在離巢很近的地方單獨行動。很多人在與馬蜂相遇後,在慌亂中都會出手將其打死。當打死一隻馬蜂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馬蜂趕過來攻擊你。
有時也會惹得馬蜂傾巢而出過來報復,一旦有馬蜂被打死,它們會在臨死前釋放一種獨有的氣味,作為危險信號傳遞給同伴,在收到同伴傳遞過來的信號後,同窩馬蜂就會立馬飛奔過來,進行支援。
所以如果不小心惹得馬蜂炸了窩,要趴下別動,以免馬蜂群起追擊。此外,人為傷亡人中絕大多數是主動攻擊蜂巢時遭到報復;使用的化妝品中有與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飲酒的人易受到馬蜂的攻擊。
8. 胡蜂公母圖片
胡蜂頭部前後略平,大型復眼位於頭上部兩側, 呈腎形, 胸部近似圓柱形,端部略細,胸部分3節, 每節生有1對足, 中、後胸上各生有1對膜質的翅。
雌、雄蜂主要差別為:雄蜂腹節和觸角均較雌性多1節, 很多種的觸角端部節常彎成鉤狀;雄蜂腹部末端有一雄性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基部為1對粗壯的生殖突基節,端部為較細而突出的生殖刺突,有握抱作用;雌蜂腹部末端有能伸縮的蟄針,可排出毒液,故僅雌蜂蟄人。
(8)馬蜂怎麼看公母圖片擴展閱讀:
胡峰種類
1、金環胡蜂
生活在1000~2000海拔山區,高、底零星分布,雌蜂體長4.8~5cm、雄蜂3.9~4.3cm、工蜂3.8~4.5cm。
2、黑尾胡蜂
黑尾胡蜂屬於常見的較大蜂種,亞種相對較多,花紋及個頭也不盡相同,主要分為兩大類,勤黑尾及懶黑尾!懶黑尾蜂巢最多3公斤,勤黑尾可達到20~30公斤左右。
3、黑盾胡蜂
黑盾胡蜂全身金黃,極好辨認,而且飛行速度快,是最遲冬眠物種。
9. 馬蜂的雌雄蜂怎樣區分
蜜蜂個體較小,看起來較肥胖。同時經常來往與花間采蜜。 馬蜂個體較大,體形纖細,暗紅色,不採蜜。
10. 胡蜂如何分辨雌雄
胡峰雌雄分辨:
雄黃蜂比較大個,一般在外面飛的都是雄黃蜂,雌黃蜂一般不出來的,除非交尾。
雌蜂:體長30-40毫米.頭窄於胸.頭部桔黃色,後頭邊緣有棕色毛.每個單跟周圍呈黑色。
雄蜂:體長約34毫米.棕色毛較密,體上有棕色斑.腹部7節.
胡蜂分布全世界。令人見而生畏。長約16毫米,觸角、翅和跗節橘黃色;身體烏黑發亮,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點。
蜂巢結構:馬蜂亞科和胡蜂亞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枯枝、葉或者動物糞便所造成的,而非蜂蠟。